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38分)1.(5分)从下图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字,不加标点将正文内容用简化字工整地写在田字格中。2.(9分)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生活是一场行走,一次绽放。走至何处,何时停下、何时再次启程,我们始终在寻找一盏照亮前路的灯,努力改变认知水平。在这热闹缤纷的世界中,我们的目标或许容易被更改,航线容易被改换,但目的地只有一个,我们要经历tuì变,练就准时底达目的地的才能。真正朝向目的地行走的人,始终是【甲】_______的,尽管一路上,可能会被耽搁、打扰、阻碍,但终究能够目标坚定地与这个过程中的阻力抗争。我们需要像在重重山峦中遭遇荆棘的青鸟一样,为了到达昆仑山而保持长久不变的毅力,倍加努力的搏斗。(1)(2分)给加点宇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1)绽放( ) (2)tuì变( )(2)(2分)指出语段画横线句子中的错别字并修改:“ ”应改为“ ”。(3)(3分)在语段中【甲】处填写词语,下列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任劳任怨 B.见异思迁 C.洞达豁朗 D.心无旁骛(4)(2分)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写出修改意见。3.(3分)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资治通鉴》是司马迁主持编纂的国别体通史。B.生,是古代晚辈读书人对男子和长辈的尊称。C.现代文学作家茅盾,著有小说《蚀》三部曲。D.《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英国的作家契诃夫。4.(3分)在初中阶段必读的古典小说里有许多“闹”的情节,请根据阅读积累填写表格。作品 人物 相关情节 批注《西游记》 孙悟空 大闹天宫 这是最能体现该人物① 精神的情节。《水浒传》 鲁智深 ② 对朋友深情厚谊,拯救朋友于危难之中。《儒林外史》 ③ 哭闹贡院 讽刺科举制对儒生的毒害。5.(10分)学校组织九年级学生外出研学。途中,同学们遇到了以下问题,请你为他们解答。(1)(3分)同学们参观古迹,发现有一副对联被打乱了顺序。请你恢复对联的上下联。逆水行舟 心似 平原跑马 不进则退 易放难收 学如上联:下联:(2)(4分)同学们就对联内容,请教老师。请你根据上下文内容,补全对话。生:① ?师:人的认知发展是一个不断适应和平衡的过程。学习新知识时会受到挑战。只有通过不断调整和完善结构,才能适应新的知识,实现认知的发展。如果停止学习,认知就会停留在原有水平,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知识需求,从而逐渐落后。你看,这不正是上联蕴含的道理吗?生:原来古训也蕴含着科学原理啊!老师,下联好像蕴含着学习方面的道理,是什么呢?师:②生:谢谢老师,我以后课间活动一定做到张弛有度。(3)(3分)研学休息时,同学们聊到各地文旅部门的宣传话题。老师给大家念了两则材料,引发了大家的讨论。请你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及理由。材料一重庆荣昌借着“卤鹅哥”爆火的契机,不仅通过线上、线下活动推广卤鹅,还开发卤鹅主题的文创产品,狠狠宣传了一波荣昌“卤鹅文化”。荣昌在“五一”假期迎来大量游客,成为川渝地区的旅游热门目的地。材料二部分地区的男性村书记,为了推销本地农产品,利用平台直播间,身着正装,站在农田中,模仿低俗网红舞蹈动作,肢体僵硬,表情夸张,却意外获得超百万点赞,引发各界争议。有同学说:“哪怕是低俗、夸张的表演,只要能吸引游客的关注,让游客来旅游、消费,就是成功。”你想了想,说:“我不认同。 。”6.(8分)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1)欧阳修《醉翁亭记》中“野芳发而幽香, ”描绘山间春夏景物之美。(2)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 ,西北望,射天狼”运用典故,抒发作者建功立业的决心。(3)《陋室铭》中描写陋室清幽雅致环境的句子是:“ , ”。(4)杜甫《春望》中“ , ”两句,体现战乱时家书的珍贵。(5)古诗词给予我们强大的精神力量,当你遇到困境时想到的诗句是:“ ,”。二、文言文阅读(共19分)(一)(13分)【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①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②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注释】①夷陵:地名。②乖错:混乱,错乱。7.(4分)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泉香而酒洌 洌 (2)宴酣之乐 酣(3)天下固可知 固 (4)遇事不敢忽也 忽8.(2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的位置用“/”标出。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9.(4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2)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10.(3分)同是被贬至地方,欧阳修在滁州和夷陵两地的为官方式却不一样,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二)(6分)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面小题。【甲】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乙】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清·纳兰性德)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11.(3分)下面对【甲】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元二十五年,唐河节度使崔希逸在对吐蕃的战争中取得重大胜利,王维奉命赴西北慰问。B.“属国”即典属国,诗人在这里借指自己的使者身份,这次出使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C.“征蓬”与“归雁”、“出汉塞”与“入胡天”对比强烈,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此行的渴望。D.尾联用“燕然勒石”的典故,表现诗人对前方战事的关心,以及对都护和戍边战士的赞扬。12.(3分)两首诗词中的画线句都用“烟”这个意象展现边塞风光,请简要分析两位作者用“烟”的不同目的。三、现代文阅读(共33分)(一)(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高原上的半支歌邓跃东①说是山路通了,其实一路行车还是不太好走。我们早上出发,傍晚才到帕米尔高原上的一处山腰。一个边防连驻守在这里。②我所在的采访小组,跟随后勤补给车上来,我们要在这里生活7天。连队有3间简易客房,通了暖气,倒不太冷,但氧气不够。我掏出红笔,想拟一下采访提纲,却不知从哪里入手。这时,笔芯的水自己流出来了。高原气压低,红色墨水浸染了笔头。我擦拭了下,纸巾变得血红一片,触目惊心。③我坐在桌子前勾画着,连队的小李进来帮忙收拾东西。我纳闷他在房间里也戴着帽子,就跟他聊了起来,得知他在这里两年多了,缺氧导致脱发,觉得不戴帽子形象不好。我看着他笑了笑说,等下我自己收拾,你去看其他人弄好没有。拟完采访提纲,我动手收拾床铺,看到被褥下有一个薄薄的记录本。我翻了翻,只写了几页,没有名字,不知是谁的,但记录的内容把我吸引住了。④像是日记,但记的不是个人生活,而是零零散散记录了连队每年腌一回咸菜、粉刷墙壁、机关送文化设施之类的事情,记得简单,两三行,没看出什么情感表达。但有一页记得较长,满满的一页,说后勤卫生队来人巡诊,女中尉带着3个年轻的女兵,给每个人做了检查,当天要赶时间下山,连队留她们,吃了午饭再走。饭后,老兵们又热情招待喝茶歇息,邀请女兵唱个歌,就唱一支歌,几分钟时间。女兵们很大方,一个打开手机放歌伴奏,一个旋转身子伴舞,一个在饭堂前亮开嗓子,唱的是《怀念战友》。大家跟着打拍子,一起轻轻吟唱,只唱了一半,“琴师回来都塔尔还会再响”这句没唱完就不唱了。她们匆匆下山,上车前主动跟大家拥抱告别。我没有上前去,身上有饭菜油味,远远地笑了笑,有个女兵跟我招手。⑤这是谁记录的?为什么唱了一半就不唱了?我觉得这里面有文章。这个本子记录了连队士兵最真实的某个片段。⑥第二天上午,我们跟随巡逻分队外出,指导员伴随在我身边。巡逻新鲜,一路奇观异景,我不停环视着,余光里发现指导员不时看我,明显是操心我在高原的状态。⑦我想让气氛轻松一些,就拿出昨天捡到的笔记本给他,问是谁的,记的这些内容是否了解。指导员接过笔记本,认真翻看起来,最后还拿到鼻子前闻了闻。他说,这是炊事班长小许的,去年冬天退伍了,应该是落下的。老兵退伍前集中住客房,暖气好些。⑧这神奇了。我问,你怎么确定是他的?没写名字啊,也没记录个人的具体事情。指导员说,连队士兵要写各种日志和小结,笔迹大多能认出来。这个本子上有淡淡的油腥味,在炊事班待过的都是这个味,换了衣服一下也去不掉。⑨哦,真是啊。很是佩服指导员的眼力。但我心里还有不解,又问他歌唱了一半是怎么回事?指导员笑了起来:呵呵,这家伙,领导来了不记,退伍回乡不记,却把这么个事记得这么细致,真入心了。哎,唱歌,是这样的,那天老兵们希望女兵唱个歌,小女兵倒不害羞,唱得深情、唱得给力,高山缺氧,脸色憋得发紫,我叫她别唱了,小姑娘要强,声音完全变了样。大家看着她,她难过得流下眼泪,觉得没能把歌唱完,多好的姑娘。担心下山走夜路太久,就匆匆送她们走了。我在这当指导员快3年了,有女兵来唱歌还是第一次。大家也舍不得,之后很久还在谈论、回味。⑩真是一首动听的歌! 一路上,我的耳边回荡着这首歌的婉转旋律,眼前浮现出一个未曾谋面的女兵,还有她获得士兵们掌声时的羞赧笑容。(选自《人民日报》)13.(3分)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14.(3分)请说说第②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我擦拭了下,纸巾变得血红一片,触目惊心。15.(3分)文章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叙述,有什么作用?17、6.(3分)假如你是边防连的一名士兵,在女兵唱完半支歌匆匆离开后,你会有怎样的感想?(二)(9分)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小题。青藏高原上的回家之旅①每年春夏之交,湟鱼洄游启程的时间也就到了。②青海湖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古称“西海”,蒙古语叫“库库诺尔”,意即青色的水。青海湖面积约4432.32平方公里,最深达32.8米,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③人们说“青海湖中有两宝,一是湟鱼,二是鸟”。湟鱼是青海湖独有的鱼类。“水中绕有鱼类,色黄无鳞……”这是关于湟鱼的最早记载,见于清朝乾隆年间的《西宁府新志》。无鳞的特征为它赢得了“青海湖裸鲤”的学名。湟鱼的祖先是黄河鲤鱼,原本是有鳞的。13万年前,青海湖因地质运动成了闭塞湖,后来演变成咸水湖。为适应日渐咸涩的湖水,黄河鲤鱼的鳞片逐步退化。湟鱼每一年只长一两肉,主要原因是青海湖地处高原,水温低,水下饵料生物贫乏,湟鱼生长速度非常缓慢,据说10年才长一斤肉。④5月底至8月是青海湖湟鱼洄游的季节,青海湖北岸刚察县的泉吉乡泉吉河边,是观赏湟鱼洄游的最佳地点:数不清的黑色纺锤形身体以及淡黄色鱼鳍瞬间塞满了河道,河水顿时暗了下来,形成壮观景象。⑤整个洄游季,青海湖内的产卵湟鱼都不约而同在环湖各大河流的河口地带集结,然后成群地溯流而上,向着它们世代向往的产卵圣地进发。⑥湟鱼为什么要洄游?⑦其实,湟鱼本身是淡水鱼,逆流而上在淡水中产卵来繁衍后代,学术上叫洄游。很多鱼都有洄游的习性,既有海里的也有河里的,像大家熟悉的中华鲟、大马哈鱼等。跟其他鱼类的生活环境相比,湟鱼能在青海湖里存活下来,本身就是一个奇迹。⑧据专家介绍,湟鱼之所以要洄游,是因为高盐度、高碱性的青海湖湖水对它们的性腺发育、成熟是致命的。只有逆流而上,在上溯河流的过程中,湟鱼的性腺才会逐渐发育、成熟。于是,它们相约成群结队地溯流而上,在水流坦缓的淡水河道里产卵、生儿育女。上溯距离越远,鱼卵、鱼苗在淡水中孵化、生长的时间越长,幼鱼的成活率就越高。小鱼长成后,再返回青海湖。⑨青海湖环湖地区有数十条淡水河与湖相连。其中,布哈河、沙柳河、泉吉河、黑马河和哈尔盖河是湟鱼洄游的主要河道。但以生命为代价的艰苦跋涉并不容易,湟鱼洄游的道路上危机四伏,大量的水鸟早在湟鱼洄游前就已经在岸边等候多时,湟鱼不仅要时刻警惕河边等着捕猎它们的鸟类,还要顾及水流的速度——如果水流得太快,会被冲下去,好不容易前进几公里,最后又被冲回原地;如果不幸遇到上游下雨涨水,好几天的努力就会全部白费。克服了水流,湟鱼还得爬坡,河道里的坡坡坎坎给它们制造了各式各样的障碍。⑩当“群鸟猎鱼”和“鲤鱼跳龙门”同时上演之时,目睹湟鱼激流勇进、九死一生的壮举,人们不能不为高原生物不屈拼搏、生生不息的生命奇迹而惊叹不已。 湟鱼作为青藏高原上的土著鱼类,是青海湖中唯一的大型经济鱼类,也是青海湖“水——鸟——鱼”生态链中的核心物种,2004年青海湖裸鲤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物种名单中。 为了保护湟鱼、周边的鸟类以及其他野生动植物,修复青海湖复合生态功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青海省先后5次实施封湖育鱼。经过多年的努力,截至2024年年底,青海湖裸鲤资源量达到12.75万吨,比保护初期2002年的2592吨增长了49倍。近两年通过河道的鱼儿一年比一年多,过去那种“骑马涉水踩死鱼”“石头棍子打到鱼”的景象逐步重现,看来,保护湟鱼在青海已经成为共识。(有删改)17.(3分)阅读文章第⑨段,归纳湟鱼洄游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18.(3分)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本文的题目有何妙处?19.(3分)文章第 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三)(12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以坚持为帆,渡成功之海①泰戈尔曾说:“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上,成功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我们要以坚持为帆,在岁月的浪潮中奋勇前行,才能最终抵达理想的彼岸。②坚持,是面对困境时永不言弃的信念。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用他们的行动诠释着坚持的力量。司马迁遭受宫刑,这是何等巨大的耻辱与痛苦,但他并没有被打倒。他深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继续撰写《史记》。在那简陋的环境中,他日复一日地查阅资料、整理文稿,历经十三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部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学巨著。倘若司马迁在遭受挫折后就一蹶不振,放弃写作,就不会有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流传于世,我们今天也无法领略到那段历史的波澜壮阔。正是坚持,让司马迁战胜了困境,成就了自我。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楚霸王项羽,在垓下之战遭遇困境后,本有机会渡江重整旗鼓,却因一时的绝望与自负,选择自刎乌江。困境是试金石,唯有坚持者,方能淬炼成金,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③坚持,是追逐梦想时持之以恒的付出。在现代社会,也有许多人通过坚持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苏炳添,这位中国短跑运动员,在高手如云的田径赛场上,面临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等诸多挑战,然而,他始终没有放弃对速度的追求。清晨,当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时,他就已经开始了艰苦的训练;夜晚,当城市渐渐安静下来,他依然在跑道上挥洒着汗水。他不断调整自己的训练方法,突破自己的极限。终于,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中,他跑出了9秒83的优异成绩,打破了亚洲纪录,成为首位闯入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运动员。苏炳添用自己的坚持,书写了中国田径的传奇,让世界看到了中国速度。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地为梦想努力,就有可能创造奇迹。④坚持,是实现目标时始终如一的坚守。在学习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诱惑。有时候,一道难题可能会让我们感到沮丧,一次考试失利可能会让我们失去信心,而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也可能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但如果想要取得好成绩,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就必须坚持下去。每天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讲,主动复习,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需要我们日复一日地坚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积累,逐步提升自己的能力,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然而,有些同学在学习过程中,一遇到难题就寻求捷径、抄袭答案,一受到手机游戏等诱惑就放下书本沉溺其中。他们看似忙碌,实则在一次次放弃中消耗了时间和精力,成绩也始终不见起色。坚持与放弃,在学习成果上有天壤之别。可见,无论是攻克学业难关,还是攀登人生高峰,唯有摒弃“遇难即弃”的侥幸心理,以滴水穿石的毅力笃定前行,才能将目标从遥不可及的愿景转化为触手可及的现实。⑤青春正好,奋斗当时。让我们以坚持为帆,扬起奋斗的旗帜,在人生的海洋中乘风破浪。即使前路布满荆棘,即使风浪再大,只要我们心怀信念,持之以恒,就一定能跨越重重阻碍,驶向成功的彼岸,书写属于我们的辉煌篇章!20.(3分)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1.(3分)选文第②段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2.(3分)理清选文的论证思路。23.(3分)下面哪则名言可以作为第③段的道理论据?请说明理由。(1)“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罗曼·罗兰(法)(2)“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蒲松龄(清)四、作文(共60分)24.(10分)如火的六月里我们马上毕业了,班级决定举办“家校共育交流会”,邀请了全体学生家长和任课老师参加,你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写一段话,或表达学习决心,或交流个人思想、或感谢师长关怀。(80字左右)25.(50分)达·芬奇在音乐手稿中写道:“正如勇气守护着生命,热爱滋养着灵魂。”上面的材料带给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唯有热爱,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情感真实,语言通顺;(2)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3)不得抄袭、套作;(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校名、地名等相关信息。答案1.示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疾风知劲草岁寒识松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2.(1) zhàn 蜕 (2)底 抵 (3)D (4)将“改变”改为“提升”。3.C4.反抗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周进5.(1)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心似平原跑马易放难收(2) 老师,上联“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蕴含着怎样的科学道理呢? 下联“心似平原跑马易放难收”是说人的心思就像在平原上奔跑的马,如果不加以约束和控制,就很容易放纵,一旦放纵之后再想收回来就很难了。在学习中,我们也要注意约束自己,避免心思散漫,要懂得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做到张弛有度。(3)文旅宣传应该注重文化内涵和品质,低俗、夸张的表演或许能在短期内吸引眼球,但这种方式损害了城市的文化形象和品位,无法给游客带来有价值的文化体验。只有挖掘城市的文化底蕴,展现真实、优质的文旅资源,才能实现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获得游客真正的认可和喜爱。6.(1)佳木秀而繁阴 (2)会挽雕弓如满月 (3)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4)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5)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7. 清 尽兴地喝酒 本来 疏忽8.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9.(1)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办的宴席。(2)把放纵当成宽松,把简陋当成简明,那么政事就会得不到及时处理因而人民受苦。10.两文都体现了欧阳修以民为本的理念。滁州的百姓能够自给自足,所以欧阳修就和大家饮酒作乐,而夷陵有许多冤假错案,所以欧阳修就励精图治。11.C12.《使至塞上》中,烽烟是边塞的典型景物,诗人以孤烟的劲拔,突出了边塞的壮美。《浣溪沙 身向云山那畔行》中,作者借荒烟描绘了深秋的萧瑟之景,抒发了奉使出塞的凄凉迷惘之情。13.“我”到帕米尔高原边防连采访,在连队客房发现记录日常的本子,上面记载后勤卫生队女兵来巡诊,只唱了半支歌。第二天“我”随巡逻分队外出,向指导员询问本子主人及半支歌的缘由。14.“触目惊心”通常用来形容看到某种严重的情况或景象,让人内心受到极大震动,感觉震惊和害怕。在这里用“触目惊心”来增强“我”看到“血红一片”造成的视觉和心里的冲击力,暗示了高原低气压、氧气不足的恶劣环境,进而反衬出边防军人的坚韧不拔,深化了主题。15.以“我”的视角展开叙述,写出“我”对连队生活细节的感触,使得故事显得更真实可信、亲切自然,让读者感同身受;以“我”在连队上的所见所闻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使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严谨。16.示例:望着她们远去的方向,心里空落落的。那半支没唱完的歌,却比完整的还动听。在这艰苦的高原,她们的到来是难得的温暖。虽然她们走了,但这半支歌就像希望的种子,让我们更有力量坚守这片土地。17.①河边有等待捕食它们的鸟类。②水流过快会被冲回原地;上游下雨涨水会使好几天的努力白费。③河道里的坡坡坎坎给它们制造了各式各样的障碍。18.①点明了本文的说明对象。②拟人色彩浓郁,“回家”二字赋予湟鱼以人类的习性,新颖别致,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19.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列举2024年和2002年青海湖裸鲤资源量的具体数据,并将它们进行对比,具体有力地说明了青海封湖育鱼措施取得的巨大成效,使说明更具有说服力。20.我们要以坚持为帆,在岁月的浪潮中奋勇前行,才能最终抵达理想的彼岸。21.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具体有力突出地论证了“坚持,是面对困境时永不言弃的信念”这一分论点,进而证明中心论点。22.首先,引用泰戈尔的名言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然后,从“坚持,是面对困境时永不言弃的信念”“坚持,是追逐梦想时持之以恒的付出”“坚持,是实现目标时始终如一的坚守”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最后,总结全文,强化中心论点,发出号召。23.第(2)则可以作为第③段的道理论据。第(2)则名言强调了立下志向并执着追求,最终会取得成功,与第③段“坚持,是追逐梦想时持之以恒的付出”的分论点观点一致,能证明这个观点。第(1)则名言强调了有坚强信念的重要性,不能作为第③段论据。24.略25.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