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大象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期末专题训练:实验题1.学校开展了一年一度的种植太阳花活动,探究小组在种植过程中发现有的种子发芽,有的没有发芽。实验做法:探究小组准备了四个不漏水的瓶子,分别在瓶子底部垫上纸巾,在纸上各放10粒大小相同的太阳花种子,记录的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瓶号 种子所处环境 实验结果① 不放水,置于温暖的窗台上(25℃) 不发芽② 放适量水,置于温暖的窗台上(25℃) 发芽③ 放适量水,置于冰箱冷藏室中(4℃) 不发芽④ 加过量水淹没种子,置于温暖的窗台上(25℃) 不发芽(1)如果想要研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水分?”这个问题,奇奇应选择 号瓶和 号瓶进行实验研究。(2)如果选择②号瓶和③号瓶进行研究,研究的问题是“种子萌发是否需要 ?”。(3)④号瓶种子未萌发的原因是 。(4)探究小组在实验的过程中所用的实验类型是 实验。(5)奇奇在实验的过程中为了节约实验材料,提出了每个瓶子里边都放一粒种子的建议,你同意他的想法吗?如果不同意,请写出理由。2.准备两个大小相差较多的玻璃杯。将两个杯内分别加满85℃的热水,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每隔3分钟测量1次并记录在表中。初始温度 3分钟 6分钟 9分钟 12分钟 15分钟大杯 85℃ 83℃ 78℃ 74℃ 69℃ 58℃小杯 85℃ 80℃ 70℃ 53℃ 44℃ 30℃(1)根据上表中的数据我们发现: 杯里的水温下降得快, 杯里的水温下降得慢。(2)分析:水温下降快说明散热 ,水温下降慢说明散热 。两个玻璃杯水温下降的快慢不一样,是因为杯子的大小不同。(3)结论:杯子的大小与散热的快慢 。(没有关系或有关系)3.探究问题:种子萌发需要空气吗?实验准备:两组数量、大小、颜色相同的绿豆种子。实验方法:(1)让一组绿豆种子接触空气,保持 。另一组绿豆种子不接触 ,保持湿润。实验过程:(1)给两个锥形瓶各装入7粒绿豆种子,贴上序号1和2。(2)给锥形瓶注水,让1号瓶中的水淹没种子的一半,2号瓶中的水完全淹没种子。(2)放在窗台上,每天进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论: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 、充足的 。实验反思:种子的萌发还需要适宜的 ,植物生长还需要 。4.种子的萌发。研究小组在研究影响绿豆种子发芽的实验时准备了四个盘子,分别在每个盘子里放入10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并将种子用纱布覆盖,实验情况如表所示。组别 甲组 乙组 丙组 丁组是否有空气 有 无 有 有温度 23℃ 23℃ 23℃ 5℃纱布的状态 干燥 潮湿 潮湿 潮湿发芽种子数 0颗 0颗 9颗 0颗(1)若要研究“温度对绿豆种子发芽是否有影响”,则应选择 组和 组进行分析。根据实验现象可知,温度对绿豆种子发芽 (填“有”或“没有”)影响。(2)分析乙组和丙组可得出,绿豆种子发芽 空气。(填“需要”或“不需要”)(3)甲组种子全部没有发芽是因为缺少 。(填“水分”或“空气”)(4)通过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种子发芽需要 、 、 。5.我们通过实验和手影游戏探索了影子的形成和变化规律。我们了解到影子的形成需要光源、遮挡物和接收影子的平面,同时发现改变光的照射角度和物体的摆放方式会影响影子的长度、方向和形状。这些发现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影子的秘密。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影子的形成需要哪些基本条件?( )。A.光源和遮挡物B.光源、遮挡物和接收影子的平面C.只需要光源D.只需要遮挡物(2)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改变什么来观察影子的变化?( )。A.光的照射角度B.物体的摆放方式C.光源的亮度D.接收影子的平面的材质(3)通过手影游戏,我们可以发现什么?( )。A.影子的颜色可以改变B.影子的形状可以通过改变手形来变化C.影子的温度可以改变D.影子的大小无法改变6.四年级同学们在操场上玩踩影子的游戏,一个个兴高采烈。此刻探探有了疑问: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有变化吗?于是她和小组成员在阳光下的平地上竖直插了一根竹竿,从上午9:00开始,每隔1小时测量一次。下表是他们在这段时间内测量记录的竹竿影子长度变化的数据。时间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影子长度(厘米) 77 57 40 25 39 58影子方向 西偏北 西偏北 西偏北 北 东偏北 东偏北(1)观察上表可知,一天中影长的变化规律是 ,竹竿的影子最短是在 。(填“九点”或“十二点”)(2)实验表明随着时间的变化,除了竹竿的影长在变,影子的 也在发生变化。(3)探究小组经过观察发现太阳与阳光下的影子的关系是( )。A.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位相反B.影子和太阳的方位总是相同C.影子随物体的移动而移动,不受太阳影响(4)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到以下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量时刻的是( )。A.日晷 B.摆钟 C.水钟(5)如果把竹竿换成透明玻璃管, (填“会”或者“不会”)产生影子,原因是 。7.某小组为了研究阳光下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在平地上竖直插了一根竹竿,阳光下的竹竿在地面上投射出一道影子。他们及时记录下了影子的长度(125厘米),并且每隔30分钟去测量一次影子的长度。测量时,他们发现影子在12:00最短。下面是他们测量的竹竿影子长度变化的数据表。请仔细阅读,并回答下面的问题。测量时间(次数) 1 2 3 4 5 6 7 8 9影长(厘米) 125 100 77 57 40 25 40 57 77(1)该小组是在一天中的9:30开始测量的,由上面的数据表我们能推测出,该小组是在( )结束测量的。A.13:30 B.14:00 C.14:30(2)由上面的数据表可以推测,如果进行第10次测量,这时竹竿影子的长度大约为( )厘米。A.77 B.99 C.125(3)由上面的数据表可知,从第1次测量到第6次测量这段时间里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的长度逐渐( )。A.变长 B.变短 C.先变长后变短8.如图,在手电筒的照射下,白墙壁上出现了圆柱体的影子。(1)实验中,手电筒是 ,白墙壁是 。(2)如果想让圆柱体的影子变大,我们可以 手电筒和圆柱体之间的距离。反之,如果想让圆柱体的影子变小,我们可以 手电筒和圆柱体之间的距离。(填“增大”或“调小”)(3)如果将圆柱体换为透明塑料片,白墙壁上 (填“会”或“不会”)出现影子,这是因为 。9.摆的研究。下表是小明实验测得的数据。序号 摆绳的长度 一分钟摆的次数① 40厘米 26 27 25② 28厘米 56 55 56③ 30厘米 49 50 49④ 18厘米 75 75 76(1)一个完整的摆由摆锤和 组成的。(2)小明设计的摆中摆动最快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3)下列对摆在摆动时的描述正确的是( )。A.开始时摆动次数多后来次数变少 B.开始时摆动幅度大后来会越来越小C.摆动幅度会变小,摆动速度会变快 D.摆动次数变少,摆动幅度不会变化(4)小明制作了一个一分钟摆动100次的摆,如果他想让摆一分钟摆动60次,改进的方法是( )。A.增加摆绳的长度 B.减少摆绳的长度C.增加摆锤的重量 D.减少摆锤的重量(5)根据你的研究结果,摆绳长度为( )的摆摆动次数最接近60次。A.10厘米 B.15厘米 C.23厘米 D.60厘米(6)上题选择这个结果的原因是 。10.小科对摆的综合研究方案如下:①号和②号的摆绳一样长,②号的摆锤质量比①号和③号的摆锤质量大,①号和③号的摆锤质量一样大,③号的摆绳比①号和②号的摆绳长。(1)小科选用了①号和②号来进行研究,他是研究不同摆的摆动快慢与( )(选填“摆锤质量”或“摆绳长短”)是否有关,该组实验需要改变的条件应该是( )。在这组实验中,小科选用的实验方法是( )实验,这种实验的特点是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都要保持不变。(2)以下实验结论中,正确的是( )。A.相同条件下,摆锤的质量越大,摆动速度越快B.相同条件下,摆绳越长,摆动速度越快C.相同条件下,摆绳越短,摆动速度越快(3)小科要制作一个“正好1分钟摆动60次的摆”。第一次实验,一分钟摆动90次;通过调整之后,做第二次实验,一分钟摆动86次;再通过调整之后,做第三次实验,一分钟摆动65次……一直调整到这个摆正好1分钟摆动60次为止。通过分析小科的实验数据,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小科的实验方法是正确的,因为数据越来越小,越来越靠近“正好1分钟摆动60次”的目标B.小科是通过减少摆绳长度的方法来寻找“正好1分钟摆动60次”的目标C.小科是通过减少摆锤质量的方法来寻找“正好1分钟摆动60次”的目标11.摆的运动快慢影响着摆钟的准确性。科科想要探究摆的快慢是否与摆锤重量、摆绳长度有关?(1)他打算制作4个单摆(如图)进行探究,而爸爸认为只需要三个摆,即( )号摆,就可完成本次探究。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2)经过以上探究实验,可知( )号摆摆动最慢。A.①号 B.②号 C.③号12.小科与小组成员共同研究用水计时。(1)利用装置1进行测量发现: 受水容器中的水积聚到50毫升时, 需要5分钟。那么,受水容器中的水从50毫升积聚到受水容器100 毫升到可能需要( )。A.4分钟 B.5分钟 C.6分钟(2)将装置1改装成装置2再测量, 发现受水容器中的水积聚到50毫升时需要5分钟。那么受水容器中的水从50毫升积聚到100毫升,可能需要( )分钟。A.4分钟 B.5分钟 C.6分钟(3)用装置1做成的水钟, 标注的时间刻度, 应该选( )。A. B. C.(4)装置1与装置2的共同缺点是( )。A.计时太短 B.计时不是很精确 C.以上都是13.小明利用同样大小的两张铝箔纸制作了两艘船。两艘船的折法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垫圈个数 6 8 10 12 14甲船 浮 浮 浮 浮 沉乙船 浮 浮 浮 浮 浮(1)观察数据,分析可以得知,甲船采用的折法是图 (选填“A”或“B”)。(2)甲、乙两艘船在结构上主要的区别是 。(3)由此可知,材料相同时, 越大,装载量越大。(4)如果想用同样的铝箔纸折成丙船,要求它的装载量小于甲船,则丙船的高度可以是( )。A.2 B.3 C.4(5)图A和图B中的两艘船,稳定性最好的是 船。(选填“A”或“B”)。(6)造一艘小船时,按照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测试→制作→设计→改进 B.设计→制作→测试→改进C.改进→设计→测试→制作14.为了制作一辆橡皮筋动力小车,科科打算探究橡皮筋弹力大小与橡皮筋的长度之间的关系。实验序号 ① ② ③橡皮筋长度/厘米 11 15 19钩码重力/N 0.5 1 1.5(1)三根橡皮筋中, 的橡皮筋最长,产生的弹力最 。(2)将①号橡皮筋上的钩码拿下,橡皮筋将会变 (填“长”或“短”)。(3)科科想试试看在橡皮筋下挂20个钩码,观察橡皮筋产生的弹力。同学却说不能这么做,原因是 。(4)组装完小车和橡皮筋后,科科发现小车没有向前行驶,而是向后倒退,你认为原因是 (填“橡皮筋缠绕圈数不合适”或“橡皮筋缠绕方向反了”)。(5)科科认为小车受到的摩擦力也会影响小车行驶的距离,为了减小小车的有害摩擦,可以采用 等方法。(请写出至少一种方法)15.周末,妙妙带着弟弟在游乐场里玩滑滑梯。她发现,有的小朋友滑得快,有的小朋友滑得慢。摩擦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周一上学时,妙妙和同学们展开了研究。同学们提出了许多猜想。猜想一:摩擦力大小和压力大小有关;猜想二:摩擦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猜想三:摩擦力大小和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有关。他们从实验室找来器材:长木板、棉布、毛巾、弹簧测力计、各面粗糙程度相同的长方体木块1个、砝码1个,之后进行下列实验。(1)在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时,必须水平( ) (填“快速”或“匀速”)拉木块,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摩擦力大小。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牛。(2)如果妙妙选择甲和丙做对比实验,她是想验证猜想( ) (填“一”“二”或“三”)。(3)要验证“摩擦力大小和压力大小有关”这一猜想,妙妙应该选择( )和( )做对比实验。(4)在研究摩擦力大小和接触面积大小的关系时,很多同学选择丙和丁做对比实验。他们这样选择合理吗?请说明你的理由。(5)汽车为我们的出行提供便利,汽车上很多地方应用了摩擦力。下列不属于增大摩擦力的是( )。(填序号)A.汽车轮胎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B.汽车发动机保养时需要更换机油、润滑油C.汽车方向盘上有凸起或花纹D.在雪地上开车时,轮胎要安装防滑链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试卷第10页,共10页试卷第9页,共10页《大象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期末专题训练:实验题》参考答案1.(1) ① ②(2)适宜的温度(3)没有空气(4)对比(5)不同意,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应该选用多粒种子。2.(1) 小 大(2) 快 慢(3)有关系3.(1) 湿润 空气(2) 水分 空气 温度 光照4.(1) 丙 丁 有(2)需要(3)水分(4) 适量的水分 充足的空气 适宜的温度5.(1)B(2)A(3)B6.(1) 长-短-长 十二点(2)方向(3)A(4)A(5) 不会 阻挡物必须是不透明物体才会形成影子7.(1)A(2)B(3)B8.(1) 光源 屏(2) 调小 增大(3) 不会 透明塑料片阻挡不了光,无法形成影子9.(1)摆绳(2)D(3)B(4)A(5)C(6)根据以上实验分析得出: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关。10.(1) 摆锤质量 摆锤质量 对比(2)C(3)A11.(1)A(2)C12.(1)C(2)B(3)C(4)C13.(1)B(2)甲船的结构简单,乙船的结构复杂,增加了稳定性。(3)结构容量(4)C(5)A(6)B14.(1) ③ 大(2)短(3)橡皮筋提供的弹力是有限度的(4)橡皮筋缠绕方向反了(5)在车轴上滴加润滑油,减轻小车的重量15.(1) 匀速 1.8(2)二(3) 甲 乙(4)合理。因为丙和丁除了接触面的面积不同外,其他因素保持一致。(5)B答案第2页,共3页答案第3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