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阶段复习课情境 温室大棚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的栽培或育苗等。某地区新型温室大棚照片思考 (1)塑料大棚和玻璃温室的设计原理和生产原理与大气的受热过程基本相同。对于________(选填“长波”或“短波”)辐射来说,塑料大棚和玻璃几乎是“透明”的,可以大部分进入温室。但对于________(选填“长波”或“短波”)辐射来说,塑料大棚和玻璃却是不“透明”的。(2)下图是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数码①②③分别代表三种不同的辐射,请写出这三种辐射的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3)在冬季为了保温,菜农一般在傍晚往大棚内洒水。试说明其有助于保温的原理。(4)温室大棚中生长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试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解析:第(1)题,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穿透能力强,因此对太阳辐射来说,塑料大棚和玻璃几乎是“透明”的,可以大部分进入温室。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为长波辐射,长波辐射穿透能力差,因此对长波辐射来说,塑料大棚和玻璃是不“透明”的。第(2)题,图中①箭头由太阳指向地面,表示太阳辐射;②箭头由地面指向大气,表示地面辐射;③箭头由大气指向地面,表示大气逆辐射。第(3)题,在大棚里洒水,可增加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水汽可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夜间水汽吸收地面辐射多,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第(4)题,温室大棚里夜间保温作用强,夜里的温度较自然状态下高,因此温室大棚里昼夜温差小,不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蔬菜品质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答案:(1)短波 长波(2)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3)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吸收红外线长波辐射的能力增强,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4)大棚里昼夜温差小,营养物质积累少,蔬菜质量差。以温室大棚作为学科探索情境,考查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三大核心素养,具体质量水平如下:(1)区域认知——水平3通过区域的视角认识三种辐射的名称。(2)综合思维——水平3多个角度分析温室大棚中生长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3)人地协调观——水平4结合温室大棚的实际情况,认识人类活动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影响。能力1 逆温现象1.逆温现象的含义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高度每升高1 000米,气温降低6 ℃。这主要是因为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辐射,离地面越高,受热越少,气温就越低。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如下图所示)。2.逆温的类型类型 发生的条件和过程 出现的地区辐射逆温 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很快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离地面越近、降温越快,离地面越远、降温越慢,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 中高纬度地区,黎明前最强平流逆温 当暖空气运动到冷的地面上空时,暖空气与冷地面之间不断进行热量交换,暖空气下层受冷地面影响大,气温降低较快,上层降温较慢,从而形成逆温 中纬度沿海地区锋面逆温 锋面是冷暖气团之间狭窄的过渡带,暖气团位于锋面上部,冷气团在下部,形成逆温 冷暖气团之间的过渡带地形逆温 由于山坡散热快,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即地形逆温 山地、盆地和谷地3.辐射逆温的生消过程(如下图所示)无逆温(a)→逆温生成(b)→逆温层最厚(c)→逆温减弱(d)→逆温消失(e)。辐射逆温厚度从数十米到数百米,在大陆上常年都可出现。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较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4.逆温现象的影响不利影响 出现多雾天气 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的关系,它使大气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导致交通事故加剧大气污染 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有利影响 抑制沙尘暴的发生 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逆温不利于沙尘扬起西宁市四面环山,分布在湟水及其支流形成的河谷中。下图为西宁市污染物季节平均浓度与逆温频率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1.据图可知逆温现象( )A.自19:00至次日7:00加强B.自冬季至次年春季逐渐减轻C.对二氧化氮浓度的影响较小D.使污染物的排放量增加2.逆温对沙尘天气有抑制作用,主要是由于逆温( )A.减弱了空气下沉运动B.增加了大气降水频率C.降低了地面升温速率D.减弱了空气上升运动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西宁7:00的逆温频率高,19:00的逆温频率低,但是不能说明自19:00至次日7:00逆温强度增加,A错误;由图中可以看出,冬季逆温频率高于春季,但不能说明逆温现象自冬季至次年春季逐渐减轻,B错误;读图可知,二氧化氮的浓度变化与逆温频率相关性最小,因此逆温现象对二氧化氮浓度的影响较小,C正确;污染物质的排放量与经济活动有关,与逆温现象无关,D错误。故选C。第2题,逆温现象不利于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使空气上升运动减弱。沙尘天气发生的条件为大风、沙尘和强对流运动,因此,逆温现象可以通过减弱对流运动来抑制沙尘天气。故选D。答案:1.C 2.D[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掌握逆温的发生机制,再结合试题设问,调用所学知识,得出答案。 (飞机飞过暖锋前缘晴朗的天空时,其排出的水汽常凝结成白色云带。这种云带能较长时间存在,人们常以此来预报暖锋的到来。下图为某时刻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飞机尾部凝结的云带能较长时间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A.受强紫外线照射 B.处在逆温层之中C.处在强烈对流中 D.受冷锋云系挤压解析:由题干“飞机尾部凝结的云带能较长时间存在”可知,飞机尾部凝结的云不容易扩散,是因为处在逆温层之中,B正确。受强紫外线照射对飞机尾部凝结的云带长时间存在没有影响,A错误。强烈对流运动会加速云的消散,C错误。受冷锋云系挤压,风力较大,云带易消失,D错误。故选B。答案:B能力2 等压线图的判读与应用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就是等压线。等压线实际上是等压面和等高面的交线,所以等压线分布图表示在同一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的状况。如下图(单位:hPa)所示:1.判断气压场(1)高气压中心:中心气压高,周围气压低。(2)低气压中心:中心气压低,周围气压高。(3)高压脊:等压线由高压中心向外凸出的部分。(4)低压槽:等压线由低压中心向外凸出的部分。(5)鞍部:是两个高气压或两个低气压两两相对分布的中间区域。2.判断各种气压场的天气状况下图是某地近地面水平气压分布示意图,风杆(长线段)上绘有风尾(短线段)的一方指示风向。读图,回答1~2题。1.此时,Q地的风向为( )A.东北风 B.西南风C.东南风 D.西北风2.此时,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地点是( )A.M地 B.N地C.P地 D.Q地解析:第1题,由图文材料可知,图中风向标表示西北风,且该处大致从外向里吹,故中心气压低,且位于北半球。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画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向右偏,形成与等压线呈一定角度的西南风。故选B。第2题,读图可知,N地位于低压槽附近,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故选B。答案:1.B 2.B[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组的前提是掌握示意图右侧的风向标表示的风向,再结合试题设问,调动所学知识,得出答案。 读某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单位:hPa),完成1~2题。1.a、b、c、d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 )A.a地 B.b地C.c地 D.d地2.甲地的风向为( )A.东南风 B.西南风C.东北风 D.西北风解析:第1题,在等压线图中,风力大小与等压线的稀疏程度有关,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故a、b、c、d四地中,a地的等压线最密集,风力最大。故选A。第2题,根据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断方法,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甲地位于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转,得出甲地风向为西南风。故选B。答案:1.A 2.B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2张PPT)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阶段复习课知识整合构建 综合思维导图样题全新展示 评价案例研读情境 温室大棚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的栽培或育苗等。某地区新型温室大棚照片思考 (1)塑料大棚和玻璃温室的设计原理和生产原理与大气的受热过程基本相同。对于________(选填“长波”或“短波”)辐射来说,塑料大棚和玻璃几乎是“透明”的,可以大部分进入温室。但对于________(选填“长波”或“短波”)辐射来说,塑料大棚和玻璃却是不“透明”的。短波长波(2)下图是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数码①②③分别代表三种不同的辐射,请写出这三种辐射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3)在冬季为了保温,菜农一般在傍晚往大棚内洒水。试说明其有助于保温的原理。(4)温室大棚中生长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试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答案:(3)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吸收红外线长波辐射的能力增强,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4)大棚里昼夜温差小,营养物质积累少,蔬菜质量差。解析:第(1)题,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穿透能力强,因此对太阳辐射来说,塑料大棚和玻璃几乎是“透明”的,可以大部分进入温室。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为长波辐射,长波辐射穿透能力差,因此对长波辐射来说,塑料大棚和玻璃是不“透明”的。第(2)题,图中①箭头由太阳指向地面,表示太阳辐射;②箭头由地面指向大气,表示地面辐射;③箭头由大气指向地面,表示大气逆辐射。第(3)题,在大棚里洒水,可增加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水汽可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夜间水汽吸收地面辐射多,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第(4)题,温室大棚里夜间保温作用强,夜里的温度较自然状态下高,因此温室大棚里昼夜温差小,不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蔬菜品质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以温室大棚作为学科探索情境,考查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三大核心素养,具体质量水平如下:(1)区域认知——水平3通过区域的视角认识三种辐射的名称。(2)综合思维——水平3多个角度分析温室大棚中生长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3)人地协调观——水平4结合温室大棚的实际情况,认识人类活动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影响。关键能力重构 助推思维进阶1.逆温现象的含义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高度每升高1 000米,气温降低6 ℃。这主要是因为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辐射,离地面越高,受热越少,气温就越低。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如下图所示)。逆温现象类型 发生的条件和过程 出现的地区锋面逆温 锋面是冷暖气团之间狭窄的过渡带,暖气团位于锋面上部,冷气团在下部,形成逆温 冷暖气团之间的过渡带地形逆温 由于山坡散热快,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即地形逆温 山地、盆地和谷地2.逆温的类型类型 发生的条件和过程 出现的地区辐射逆温 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很快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离地面越近、降温越快,离地面越远、降温越慢,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 中高纬度地区,黎明前最强平流逆温 当暖空气运动到冷的地面上空时,暖空气与冷地面之间不断进行热量交换,暖空气下层受冷地面影响大,气温降低较快,上层降温较慢,从而形成逆温 中纬度沿海地区3.辐射逆温的生消过程(如下图所示)无逆温(a)→逆温生成(b)→逆温层最厚(c)→逆温减弱(d)→逆温消失(e)。辐射逆温厚度从数十米到数百米,在大陆上常年都可出现。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较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4.逆温现象的影响不利影响 出现多雾天气 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的关系,它使大气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导致交通事故加剧大气污染 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有利影响 抑制沙尘暴的发生 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逆温不利于沙尘扬起西宁市四面环山,分布在湟水及其支流形成的河谷中。下图为西宁市污染物季节平均浓度与逆温频率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1.据图可知逆温现象( )A.自19:00至次日7:00加强B.自冬季至次年春季逐渐减轻C.对二氧化氮浓度的影响较小D.使污染物的排放量增加2.逆温对沙尘天气有抑制作用,主要是由于逆温( )A.减弱了空气下沉运动 B.增加了大气降水频率C.降低了地面升温速率 D.减弱了空气上升运动CD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西宁7:00的逆温频率高,19:00的逆温频率低,但是不能说明自19:00至次日7:00逆温强度增加,A错误;由图中可以看出,冬季逆温频率高于春季,但不能说明逆温现象自冬季至次年春季逐渐减轻,B错误;读图可知,二氧化氮的浓度变化与逆温频率相关性最小,因此逆温现象对二氧化氮浓度的影响较小,C正确;污染物质的排放量与经济活动有关,与逆温现象无关,D错误。故选C。第2题,逆温现象不利于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使空气上升运动减弱。沙尘天气发生的条件为大风、沙尘和强对流运动,因此,逆温现象可以通过减弱对流运动来抑制沙尘天气。故选D。[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掌握逆温的发生机制,再结合试题设问,调用所学知识,得出答案。飞机飞过暖锋前缘晴朗的天空时,其排出的水汽常凝结成白色云带。这种云带能较长时间存在,人们常以此来预报暖锋的到来。下图为某时刻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飞机尾部凝结的云带能较长时间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A.受强紫外线照射 B.处在逆温层之中C.处在强烈对流中 D.受冷锋云系挤压解析:由题干“飞机尾部凝结的云带能较长时间存在”可知,飞机尾部凝结的云不容易扩散,是因为处在逆温层之中,B正确。受强紫外线照射对飞机尾部凝结的云带长时间存在没有影响,A错误。强烈对流运动会加速云的消散,C错误。受冷锋云系挤压,风力较大,云带易消失,D错误。故选B。B等压线图的判读与应用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就是等压线。等压线实际上是等压面和等高面的交线,所以等压线分布图表示在同一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的状况。如下图(单位:hPa)所示:1.判断气压场(1)高气压中心:中心气压高,周围气压低。(2)低气压中心:中心气压低,周围气压高。(3)高压脊:等压线由高压中心向外凸出的部分。(4)低压槽:等压线由低压中心向外凸出的部分。(5)鞍部:是两个高气压或两个低气压两两相对分布的中间区域。2.判断各种气压场的天气状况下图是某地近地面水平气压分布示意图,风杆(长线段)上绘有风尾(短线段)的一方指示风向。读图,回答1~2题。1.此时,Q地的风向为( )A.东北风 B.西南风C.东南风 D.西北风2.此时,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地点是( )A.M地 B.N地C.P地 D.Q地BB解析:第1题,由图文材料可知,图中风向标表示西北风,且该处大致从外向里吹,故中心气压低,且位于北半球。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画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向右偏,形成与等压线呈一定角度的西南风。故选B。第2题,读图可知,N地位于低压槽附近,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故选B。[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组的前提是掌握示意图右侧的风向标表示的风向,再结合试题设问,调动所学知识,得出答案。读某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单位:hPa),完成1~2题。1.a、b、c、d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 )A.a地 B.b地C.c地 D.d地2.甲地的风向为( )A.东南风 B.西南风C.东北风 D.西北风AB解析:第1题,在等压线图中,风力大小与等压线的稀疏程度有关,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故a、b、c、d四地中,a地的等压线最密集,风力最大。故选A。第2题,根据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断方法,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甲地位于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转,得出甲地风向为西南风。故选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第1节阶段复习课学案.doc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第1节阶段复习课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