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单元活动 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核心素养 1.能够根据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归纳该区域的地貌特征。2.能够利用等高线地形图指导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3.能够实地观察不同的地形地貌,并绘制等高线地形图。预习点1 认识等高线地形图符号 部位 等高线分布特征A 缓坡 等高线稀疏B 陡坡 等高线密集C 山脊 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出D 山谷 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E 鞍部 两侧等高线闭合,且数值相等F 陡崖 等高线重叠在一起预习点2 应用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地貌类型 地形特征 等高线特征沙丘 有凸出的小圆弧,各地点之间高差很小,有缓坡和陡坡 等高线呈封闭新月形,迎风坡等高线稀疏;背风坡等高线密集冲积扇 从扇顶端到扇缘,地势逐渐降低,厚度逐渐减小,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等高线呈圆弧形,上密下疏;等高线数值从扇顶端到扇缘逐渐减小峡谷 狭长深窄的山谷,两侧地形坡度十分陡峭,呈“V”形 等高线密集,中间数值小,两侧大预习点3 应用分层设色图分析地貌地貌类型 地形特征 等高线特征喀斯特地貌 孤峰 呈锥状耸立的石灰岩山峰 等高线环环相套,中间数值大,四周数值小峰林 没有基座,呈“簇状”分布的山峰 若干组环环相套的等高线,山间洼地为圆弧形等高线峰丛 连座山峰,基部完全相连岭谷相间地貌 山岭 连绵的高山 山顶等高线闭合,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谷地 两侧是山岭,中间为低地 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黄土高原地貌 塬 呈台状,顶部平坦 顶部等高线稀疏,边缘等高线密集墚 长条状的黄土山岗 等高线狭长,中间数值大,两边数值小峁 馒头状的黄土丘陵 等高线似圆形或椭圆形研习1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等高线的基本特征(1)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相等。如图中a=b=50 m。(2)等高距全图一致。如图中100-50=150-100=50 m。(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只是有的不能在一幅图上完全呈现出来。如图中a、b所在的等高线情况。(4)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但在悬崖峭壁处,等高线可以重叠。如图中c处所示。(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图中两条等高线之间间距愈大,等高线愈稀疏,则坡度愈缓。如图中b处较d处坡度较陡。2.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地形类型示意图 等高线图 等高线特征新月形沙丘 等高线形似新月,凹坡密集,凸坡稀疏梯田 海拔较低,等高线疏密相间,相对高度较小锥状火山 等高线呈环状,海拔由四周向中心增大,中心处海拔又降低岱崮山 等高线由中心向四周递减,先密集后稀疏,中心附近有陡崖地上河 等高线与河堤平行,高差小,河堤高于两侧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地貌特征,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据此完成1~2题。1.图中两条400 m等高线之间的地形是( )A.山脊 B.陡崖C.断块山脉 D.峡谷2.图中310 m等高线相邻的灰色部分最可能是( )①崩塌堆积物 ②突出小基岩 ③河中的沙洲 ④低矮的山丘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第1题,两条400 m等高线之间地势落差大,且呈带状分布,为典型峡谷地形。第2题,图中灰色部分等高线向海拔较低的地区凸出,应该为地势较高的地形,但高度不大,且靠近陡崖,有可能是崩塌堆积物,也有可能是陡崖上突出的小基岩。答案:1.D 2.A[思路点拨] 解答此类题组应从以下两点着手:1.特殊地貌,具有其他地貌不具备的特点。2.做题时,要抓关键,抓特色。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图1是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1 图2(1)图2中甲区地形适合修筑的梯田是哪种类型?(2)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优点是什么?说明理由。答案:(1)隔坡梯田。(2)保持水土效果好。反坡梯田中的“反坡”坡向与整个斜坡的坡向相反,不利于水流顺坡向下,更有利于水土的保持。研习2 两地间的相对高度的计算1.两点都在等高线上直接读出两点的海拔,就可以计算出这两点的相对高度:ΔH=H高-H低。2.两点不在等高线上读取两点高度时需选取一个高度范围,采用交叉相减法,可以算出相对高度的数值范围。如下图中A、B两点的相对高度计算:图中A点的海拔为300米3.陡崖的高度(1)陡崖的绝对高度①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②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小-d(2)陡崖的相对高度ΔH的取值范围是:(n-1)d≤ΔH<(n+1)d。(注:n为陡崖处重叠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大为重叠等高线中海拔最高的等高线的海拔,H小为重叠等高线中海拔最低的等高线的海拔)4.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区域内高度(海拔)的确定处在数值不同的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其中心高度判断规律是:“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如图甲中A点的海拔低于10米,图乙中B点的海拔高于20米。下图为某山地局部的等高线示意图,此图的等高距为30米。据此完成1~2题。1.瀑布具有溯源侵蚀的作用。若图中有一瀑布,则几千年前该瀑布可能位于( )A.甲 B.乙C.丙 D.丁2.图中瀑布的最大落差可能是( )A.88米 B.92米C.31米 D.63米解析:第1题,通过陡崖短锯齿线指向可以判断乙、丁两处有河流经过,溯源侵蚀将向瀑布的后方推进,故几千年前该瀑布可能位于丁处。第2题,瀑布落差可以通过陡崖相对高度计算公式来计算:(n-1)d≤ΔH<(n+1)d(n表示陡崖处重叠的等高线条数,d表示等高距),所以瀑布的落差取值范围为:(2-1)×30≤ΔH<(2+1)×30,即30米≤ΔH<90米。根据题意,最大落差可能是88米。所以A正确。答案:1.D 2.A[思路点拨] 解答此类题组应从以下两点着手:1.能够熟练判读等高线地形图。2.知道陡崖相对高度计算方法。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图,图中虚线为某次山地自行车越野赛的线路,陡崖处正在开展户外攀岩竞赛。(1)估算图示范围内自行车越野赛线路相对高度的数值范围,并说明理由。(2)估算运动员从崖底攀至陡崖最高处的高差的数值范围,并说明理由。答案:(1)10~30米。图中等高距为10米,该线路穿过了2条等高线,故最少有一个等高距的高差(10米)、最大接近3个等高距的高差(30米)。(2)20~40米。该陡崖有三条等高线交会,根据陡崖的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可得出:(3-1)×10≤△H<(3+1)×10。1.能正确表示图中景观地形特点的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是( )解析:由图可知,图中景观是两座山峰,中间是低洼处,说明是鞍部地形,图中A是山峰,C是盆地,D是陡崖。答案:B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地形地貌。读图,完成2~3题。2.图中字母A处的地形部位名称是( )A.山脊 B.山谷C.鞍部 D.陡崖3.甲地和乙山峰的相对高度是( )A.100米 B.200米C.230米 D.330米解析:第2题,读图可知,图中字母A处有多条等高线重合,为陡崖。第3题,读图可知,图中甲地的海拔为600米,乙山峰的海拔为830米,则甲地和乙山峰的相对高度是830-600=230米。答案:2.D 3.C“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选自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描写的是岳麓山周边的景观。下图为利用手机软件查找到的岳麓山周边电子地图及据此绘制的局部地区简图。读图,完成4~6题。4.岳麓山山峰的海拔约为( )A.37米 B.240米C.295米 D.500米5.在岳麓山不同地点欣赏周边风光,可以实现的是( )A.①地—在山峰俯瞰湘江风光B.②地—在陡崖远眺湘江东岸C.③地—在山谷遥望橘子洲头D.④地—在山脊观赏江湖水景6.运用该电子地图可以改变( )A.比例尺大小B.橘子洲头的地理位置C.图幅的大小D.岳麓山山峰的海拔解析:第4题,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为50米,所以推算主峰海拔高于250米,但不到300米。第5题,①地不是山峰,②地也不是陡崖,③地位于岳麓山西侧,有山脊阻挡,看不到橘子洲头,并且该处也不是山谷部位;④地位于山脊部位,向东视线无高大地形阻挡,可以观赏江湖水景。第6题,手机屏幕即图幅大小,不可变化,但可以局部地区缩放,改变比例尺的大小。答案:4.C 5.D 6.A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图a 图b图a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某游客从游客服务中心出发,沿公路步行至A处观看山腰处的溶洞。(1)说出该游客行进的方向,估算A处和溶洞之间的相对高度。图b为游客拍摄的村落照片。村落前面被一道弓形墙围绕,中部被一条弧形大墙分为上下两部分,放眼望去,呈现独特的元宝形态。(2)推测游客的拍摄地点位于图a中B、C、D、E中的哪一处,并说明判断的理由。该村落堪称山区院落民居的典范。村中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的院落,这些院落小巧精致,组织紧凑。院落形状以四合院为主,多坐北朝南,院中屋舍在南面设置窗户,其他三面设置砖墙。村中建筑整体建于山坡之上,由南向北层层抬高。村中道路则依山势修建,虽算不得宽阔,倒也平展。以当地盛产的青石和紫石铺就,寓意“平步青云”“紫气东来”。(3)分析该村落建筑特色形成的自然地理原因。解析:第(1)题,图示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向,根据图示公路延伸形态,游客的行进方向是先自东向西,再从东南向西北。图中等高距是20米,A处海拔650~670米,溶洞海拔730~75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范围是60~100米。第(2)题,游客拍摄的照片中,村落前面被一道弓形墙围绕,中部被一条弧形大墙分为上下两部分,放眼望去,呈现独特的元宝形态,说明拍摄点可以俯视拍摄整个村落,故拍摄点位于D处。D处海拔大于710米,高于村落最高点,可俯视拍摄。D处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位于开阔山谷中,与村落之间视野开阔无遮挡。地图中的村落形态呈现独特的元宝形态,D处的拍摄角度与图示村落形态一致。D处与村落之间有一定的距离,适合拍摄村落全景。B处海拔较低,看村落形态不是元宝形态。C处海拔低,不能俯视全村。E处与村落间有山脊阻挡。第(3)题,该村落地处山区,土地面积小,坡度大,所以院落小巧,道路狭窄,组织紧凑。村落位于华北地区,属于北半球温带季风气候区,多坐北朝南,院中屋舍在南面设置窗户,其他三面设置砖墙。北面砖墙利于阻挡寒冷的冬季风,房屋坐北朝南,南面置窗,利于防寒采光。村中建筑整体建于山坡之上,由南向北层层抬高,依阳坡层层抬高,有利于采光通风。以当地盛产的青石和紫石铺就,石材丰富,便于就地取材,寓意吉祥。答案:(1)行进方向:先自东向西,再从东南向西北。相对高度:60~100米。(2)拍摄点位于D处。D处海拔高于村落最高点,可俯视拍摄;D处位于开阔山谷中,与村落之间视野开阔无遮挡;由地图中的村落形态可知,D处的拍摄角度恰当;D处与村落之间有一定的距离,适合拍摄村落全景。(3)该村落地处山区,土地面积小,坡度大,所以院落小巧,道路狭窄;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北面砖墙利于阻挡寒冷的冬季风;房屋坐北朝南,南面置窗,且依阳坡层层抬高,有利于采光通风;石材丰富,便于就地取材。课时作业(十八) 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图a是某校学生在地理实践活动课上,用橡皮泥制作的一组等高线地形模型作品,图b是同学们制作时使用的底图之一。读图,完成1~2题。图a 图b1.根据图b制作出的等高线地形模型是( )A.甲 B.乙C.丙 D.丁2.图b中地形部位有一处标注存在错误,是( )A.山脊 B.鞍部C.山谷 D.陡崖解析:第1题,观察图b的特殊部位,左侧为陡崖,右侧有山脊,对比分析可知,只有乙图符合。第2题,图b山谷位置应该为山脊。答案:1.B 2.C下图为“太湖西山岛等高线(单位:m)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3.从地形部位看,图中登山步道位于( )A.山脊 B.山谷C.鞍部 D.陡崖4.关于西山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公路沿河修建B.站在甲地一定能看到乙地C.丙、丁两地的相对高差约为200米D.岛上适宜种植橡胶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登山步道位于甲和丁之间,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地形。第4题,西山岛上的公路位于岛屿东南部,不是沿河修建的;甲和乙中间隔着山脊,互不通视;图中等高距为50米,经推测丁处海拔约为250~300米,丙处海拔50米,两地相对高差约为200~250米;太湖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橡胶是热带经济作物,不适宜种植。答案:3.B 4.C珠海横琴作为我国国家级自贸区,正受到世人瞩目,脑背山是横琴岛的最高峰,风景优美,深受徒步爱好者青睐。读“脑背山地形图”,完成5~6题。5.横琴为了保护环境,修建公路时逢山就开凿隧道,图中有隧道的公路是( )①横琴大道 ②环岛东路 ③环岛西路 ④长隆大道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6.徒步爱好者为脑背山设计了a、b、c、d四条上山路线,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路线a沿山脊行进,视野开阔B.路线b陡崖多,上山难度大C.路线c距离短,上山省力D.路线d沿着小河前行,心情愉悦解析:第5题,隧道通常修建于地势起伏较大的地段。环岛西路和长隆大道沿线地势起伏大,需要修建隧道。第6题,山脊地势高,沿a路线行进,视野开阔;b路线沿山谷行进,山谷多河流;c路线和d路线为山脊陡坡,上山难度大。答案:5.D 6.A等高线图可以反映一个地方的地貌特征。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图。据此完成7~8题。7.图中主体部分表示的地表景观最可能是( )A.新月形沙丘 B.山地梯田C.三角洲平原 D.滨海沙滩8.图中河流的流向及河流与水渠的关系是( )A.河流自南向北流,河流水补给水渠B.河流自北向南流,河流水补给水渠C.河流自北向南流,水渠水汇入河流D.河流自南向北流,水渠水汇入河流解析:第7题,图示地区海拔较高,等高线分布较均匀,水渠贯穿其中,由此判断地表景观是山地梯田;新月形沙丘的等高线呈新月形,为闭合状态;三角洲海拔低,等高线稀疏;滨海沙滩海拔低,等高线稀疏。第8题,图中河流位于区域的最低处,水渠是流向河流的;河谷处的等高线是向高处弯曲的,可判断河流自北向南流。答案:7.B 8.C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5张PPT)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单元活动 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核心素养 1.能够根据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归纳该区域的地貌特征。2.能够利用等高线地形图指导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3.能够实地观察不同的地形地貌,并绘制等高线地形图。课前精梳理 自学教材 梳理知识预习点1 认识等高线地形图符号 部位 等高线分布特征A 缓坡 等高线______B 陡坡 等高线______C ______ 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出D ______ 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E 鞍部 两侧等高线______,且数值______F ______ 等高线重叠在一起稀疏密集山脊山谷闭合相等陡崖预习点2 应用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地貌类型 地形特征 等高线特征沙丘 有凸出的_________,各地点之间高差______,有缓坡和陡坡 等高线呈封闭新月形,迎风坡等高线______;背风坡等高线______冲积扇 从扇顶端到扇缘,地势逐渐______,厚度逐渐______,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等高线呈圆弧形,上密下疏;等高线数值从扇顶端到扇缘逐渐______峡谷 狭长深窄的山谷,两侧地形坡度十分______,呈“V”形 等高线密集,中间数值___,两侧___小圆弧很小稀疏密集降低减小减小陡峭小大预习点3 应用分层设色图分析地貌地貌类型 地形特征 等高线特征喀斯特地貌 ______ 呈锥状耸立的石灰岩山峰 等高线环环相套,中间数值大,四周数值小______ 没有基座,呈“簇状”分布的山峰 若干组环环相套的等高线,山间洼地为圆弧形等高线______ 连座山峰,基部完全相连孤峰峰林峰丛地貌类型 地形特征 等高线特征岭谷相间地貌 ______ 连绵的高山 山顶等高线闭合,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______ 两侧是山岭,中间为低地 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黄土高原地貌 ___ 呈台状,顶部平坦 顶部等高线稀疏,边缘等高线密集___ 长条状的黄土山岗 等高线狭长,中间数值大,两边数值小___ 馒头状的黄土丘陵 等高线似圆形或椭圆形山岭谷地塬墚峁课堂强研习 合作学习 精研重难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等高线的基本特征(1)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相等。如图中a=b=50 m。(2)等高距全图一致。如图中100-50=150-100=50 m。(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只是有的不能在一幅图上完全呈现出来。如图中a、b所在的等高线情况。(4)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但在悬崖峭壁处,等高线可以重叠。如图中c处所示。(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图中两条等高线之间间距愈大,等高线愈稀疏,则坡度愈缓。如图中b处较d处坡度较陡。2.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地形类型 示意图 等高线图 等高线特征新月形沙丘 等高线形似新月,凹坡密集,凸坡稀疏梯田 海拔较低,等高线疏密相间,相对高度较小 示意图 等高线图 等高线特征锥状火山 等高线呈环状,海拔由四周向中心增大,中心处海拔又降低岱崮山 等高线由中心向四周递减,先密集后稀疏,中心附近有陡崖 示意图 等高线图 等高线特征地上河 等高线与河堤平行,高差小,河堤高于两侧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地貌特征,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据此完成1~2题。1.图中两条400 m等高线之间的地形是( )A.山脊 B.陡崖C.断块山脉 D.峡谷2.图中310 m等高线相邻的灰色部分最可能是( )①崩塌堆积物 ②突出小基岩 ③河中的沙洲 ④低矮的山丘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DA解析:第1题,两条400 m等高线之间地势落差大,且呈带状分布,为典型峡谷地形。第2题,图中灰色部分等高线向海拔较低的地区凸出,应该为地势较高的地形,但高度不大,且靠近陡崖,有可能是崩塌堆积物,也有可能是陡崖上突出的小基岩。[思路点拨] 解答此类题组应从以下两点着手:1.特殊地貌,具有其他地貌不具备的特点。2.做题时,要抓关键,抓特色。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图1是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1 图2(1)图2中甲区地形适合修筑的梯田是哪种类型?(2)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优点是什么?说明理由。答案:(1)隔坡梯田。(2)保持水土效果好。反坡梯田中的“反坡”坡向与整个斜坡的坡向相反,不利于水流顺坡向下,更有利于水土的保持。两地间的相对高度的计算1.两点都在等高线上直接读出两点的海拔,就可以计算出这两点的相对高度:ΔH=H高-H低。2.两点不在等高线上读取两点高度时需选取一个高度范围,采用交叉相减法,可以算出相对高度的数值范围。如下图中A、B两点的相对高度计算:图中A点的海拔为300米3.陡崖的高度(1)陡崖的绝对高度①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②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小-d(2)陡崖的相对高度ΔH的取值范围是:(n-1)d≤ΔH<(n+1)d。(注:n为陡崖处重叠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大为重叠等高线中海拔最高的等高线的海拔,H小为重叠等高线中海拔最低的等高线的海拔)4.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区域内高度(海拔)的确定处在数值不同的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其中心高度判断规律是:“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如图甲中A点的海拔低于10米,图乙中B点的海拔高于20米。下图为某山地局部的等高线示意图,此图的等高距为30米。据此完成1~2题。1.瀑布具有溯源侵蚀的作用。若图中有一瀑布,则几千年前该瀑布可能位于( )A.甲 B.乙C.丙 D.丁2.图中瀑布的最大落差可能是( )A.88米 B.92米C.31米 D.63米DA解析:第1题,通过陡崖短锯齿线指向可以判断乙、丁两处有河流经过,溯源侵蚀将向瀑布的后方推进,故几千年前该瀑布可能位于丁处。第2题,瀑布落差可以通过陡崖相对高度计算公式来计算:(n-1)d ≤ΔH<(n+1)d(n表示陡崖处重叠的等高线条数,d表示等高距),所以瀑布的落差取值范围为:(2-1)×30≤ΔH<(2+1)×30,即30米≤ΔH<90米。根据题意,最大落差可能是88米。所以A正确。[思路点拨] 解答此类题组应从以下两点着手:1.能够熟练判读等高线地形图。2.知道陡崖相对高度计算方法。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图,图中虚线为某次山地自行车越野赛的线路,陡崖处正在开展户外攀岩竞赛。(1)估算图示范围内自行车越野赛线路相对高度的数值范围,并说明理由。(2)估算运动员从崖底攀至陡崖最高处的高差的数值范围,并说明理由。答案:(1)10~30米。图中等高距为10米,该线路穿过了2条等高线,故最少有一个等高距的高差(10米)、最大接近3个等高距的高差(30米)。(2)20~40米。该陡崖有三条等高线交会,根据陡崖的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可得出:(3-1)×10≤△H<(3+1)×10。课后小测试 学习达标 提升能力1.能正确表示图中景观地形特点的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是( )解析:由图可知,图中景观是两座山峰,中间是低洼处,说明是鞍部地形,图中A是山峰,C是盆地,D是陡崖。B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地形地貌。读图,完成2~3题。2.图中字母A处的地形部位名称是( )A.山脊 B.山谷C.鞍部 D.陡崖3.甲地和乙山峰的相对高度是( )A.100米 B.200米C.230米 D.330米解析:第2题,读图可知,图中字母A处有多条等高线重合,为陡崖。第3题,读图可知,图中甲地的海拔为600米,乙山峰的海拔为830米,则甲地和乙山峰的相对高度是830-600=230米。DC“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选自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描写的是岳麓山周边的景观。下图为利用手机软件查找到的岳麓山周边电子地图及据此绘制的局部地区简图。读图,完成4~6题。4.岳麓山山峰的海拔约为( )A.37米 B.240米C.295米 D.500米5.在岳麓山不同地点欣赏周边风光,可以实现的是( )A.①地—在山峰俯瞰湘江风光B.②地—在陡崖远眺湘江东岸C.③地—在山谷遥望橘子洲头D.④地—在山脊观赏江湖水景CD6.运用该电子地图可以改变( )A.比例尺大小 B.橘子洲头的地理位置C.图幅的大小 D.岳麓山山峰的海拔解析:第4题,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为50米,所以推算主峰海拔高于250米,但不到300米。第5题,①地不是山峰,②地也不是陡崖,③地位于岳麓山西侧,有山脊阻挡,看不到橘子洲头,并且该处也不是山谷部位;④地位于山脊部位,向东视线无高大地形阻挡,可以观赏江湖水景。第6题,手机屏幕即图幅大小,不可变化,但可以局部地区缩放,改变比例尺的大小。A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图a 图b图a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某游客从游客服务中心出发,沿公路步行至A处观看山腰处的溶洞。(1)说出该游客行进的方向,估算A处和溶洞之间的相对高度。图b为游客拍摄的村落照片。村落前面被一道弓形墙围绕,中部被一条弧形大墙分为上下两部分,放眼望去,呈现独特的元宝形态。(2)推测游客的拍摄地点位于图a中B、C、D、E中的哪一处,并说明判断的理由。该村落堪称山区院落民居的典范。村中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的院落,这些院落小巧精致,组织紧凑。院落形状以四合院为主,多坐北朝南,院中屋舍在南面设置窗户,其他三面设置砖墙。村中建筑整体建于山坡之上,由南向北层层抬高。村中道路则依山势修建,虽算不得宽阔,倒也平展。以当地盛产的青石和紫石铺就,寓意“平步青云”“紫气东来”。(3)分析该村落建筑特色形成的自然地理原因。解析:第(1)题,图示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向,根据图示公路延伸形态,游客的行进方向是先自东向西,再从东南向西北。图中等高距是20米,A处海拔650~670米,溶洞海拔730~75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范围是60~100米。第(2)题,游客拍摄的照片中,村落前面被一道弓形墙围绕,中部被一条弧形大墙分为上下两部分,放眼望去,呈现独特的元宝形态,说明拍摄点可以俯视拍摄整个村落,故拍摄点位于D处。D处海拔大于710米,高于村落最高点,可俯视拍摄。D处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位于开阔山谷中,与村落之间视野开阔无遮挡。地图中的村落形态呈现独特的元宝形态,D处的拍摄角度与图示村落形态一致。D处与村落之间有一定的距离,适合拍摄村落全景。B处海拔较低,看村落形态不是元宝形态。C处海拔低,不能俯视全村。E处与村落间有山脊阻挡。第(3)题,该村落地处山区,土地面积小,坡度大,所以院落小巧,道路狭窄,组织紧凑。村落位于华北地区,属于北半球温带季风气候区,多坐北朝南,院中屋舍在南面设置窗户,其他三面设置砖墙。北面砖墙利于阻挡寒冷的冬季风,房屋坐北朝南,南面置窗,利于防寒采光。村中建筑整体建于山坡之上,由南向北层层抬高,依阳坡层层抬高,有利于采光通风。以当地盛产的青石和紫石铺就,石材丰富,便于就地取材,寓意吉祥。答案:(1)行进方向:先自东向西,再从东南向西北。相对高度:60~100米。(2)拍摄点位于D处。D处海拔高于村落最高点,可俯视拍摄;D处位于开阔山谷中,与村落之间视野开阔无遮挡;由地图中的村落形态可知,D处的拍摄角度恰当;D处与村落之间有一定的距离,适合拍摄村落全景。(3)该村落地处山区,土地面积小,坡度大,所以院落小巧,道路狭窄;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北面砖墙利于阻挡寒冷的冬季风;房屋坐北朝南,南面置窗,且依阳坡层层抬高,有利于采光通风;石材丰富,便于就地取材。课时作业(十八) 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图a是某校学生在地理实践活动课上,用橡皮泥制作的一组等高线地形模型作品,图b是同学们制作时使用的底图之一。读图,完成1~2题。图a 图b1.根据图b制作出的等高线地形模型是( )A.甲 B.乙C.丙 D.丁2.图b中地形部位有一处标注存在错误,是( )A.山脊 B.鞍部C.山谷 D.陡崖解析:第1题,观察图b的特殊部位,左侧为陡崖,右侧有山脊,对比分析可知,只有乙图符合。第2题,图b山谷位置应该为山脊。BC下图为“太湖西山岛等高线(单位:m)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3.从地形部位看,图中登山步道位于( )A.山脊 B.山谷C.鞍部 D.陡崖4.关于西山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公路沿河修建B.站在甲地一定能看到乙地C.丙、丁两地的相对高差约为200米D.岛上适宜种植橡胶BC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登山步道位于甲和丁之间,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地形。第4题,西山岛上的公路位于岛屿东南部,不是沿河修建的;甲和乙中间隔着山脊,互不通视;图中等高距为50米,经推测丁处海拔约为250~300米,丙处海拔50米,两地相对高差约为200~250米;太湖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橡胶是热带经济作物,不适宜种植。珠海横琴作为我国国家级自贸区,正受到世人瞩目,脑背山是横琴岛的最高峰,风景优美,深受徒步爱好者青睐。读“脑背山地形图”,完成5~6题。5.横琴为了保护环境,修建公路时逢山就开凿隧道,图中有隧道的公路是( )①横琴大道 ②环岛东路 ③环岛西路 ④长隆大道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A6.徒步爱好者为脑背山设计了a、b、c、d四条上山路线,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路线a沿山脊行进,视野开阔B.路线b陡崖多,上山难度大C.路线c距离短,上山省力D.路线d沿着小河前行,心情愉悦D解析:第5题,隧道通常修建于地势起伏较大的地段。环岛西路和长隆大道沿线地势起伏大,需要修建隧道。第6题,山脊地势高,沿a路线行进,视野开阔;b路线沿山谷行进,山谷多河流;c路线和d路线为山脊陡坡,上山难度大。等高线图可以反映一个地方的地貌特征。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图。据此完成7~8题。7.图中主体部分表示的地表景观最可能是( )A.新月形沙丘 B.山地梯田C.三角洲平原 D.滨海沙滩8.图中河流的流向及河流与水渠的关系是( )A.河流自南向北流,河流水补给水渠B.河流自北向南流,河流水补给水渠C.河流自北向南流,水渠水汇入河流D.河流自南向北流,水渠水汇入河流BC解析:第7题,图示地区海拔较高,等高线分布较均匀,水渠贯穿其中,由此判断地表景观是山地梯田;新月形沙丘的等高线呈新月形,为闭合状态;三角洲海拔低,等高线稀疏;滨海沙滩海拔低,等高线稀疏。第8题,图中河流位于区域的最低处,水渠是流向河流的;河谷处的等高线是向高处弯曲的,可判断河流自北向南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5单元活动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学案.doc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单元活动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