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海陆变迁》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海陆变迁》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考 | 地理学科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海陆变迁》 学案
教学重点 1. 海陆变迁的证据(化石、地层等)。 2. 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者及核心观点。 3. 六大板块的名称与分布。
教学难点 1. 板块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碰撞、张裂)。 2. 用板块理论解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一、海陆变迁的原因
1. 自然原因:
地壳运动(如喜马拉雅山脉隆起)。
海平面升降(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
人类活动(填海造陆)。
2. 证据:
海洋生物化石出现在高山(如珠穆朗玛峰的菊石化石)。
地层中陆地沉积岩与海洋沉积岩交替分布。
二、大陆漂移学说
提出者:德国科学家魏格纳(1912年)。
主要观点:
1. 2亿年前,所有大陆是一个整体(“泛大陆”)。
2. 大陆像拼图一样缓慢漂移,形成现今格局。
证据:
大西洋两岸轮廓吻合(如南美洲与非洲)。
古生物化石分布一致(如舌羊齿植物化石)。
三、板块构造学说
1. 六大板块: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2. 板块运动方式:
碰撞挤压→形成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
张裂拉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红海)。
3. 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全球最活跃)。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1. 填空题
(1)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科学家是______。
(2)板块张裂处易形成______或新海洋。
(3)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带和______带。
2. 选择题
(1)下列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 )
A. 四季变化 B. 南极冰川 C. 高山海洋化石 D. 沙漠扩张
(2)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会形成( )
A. 东非大裂谷 B. 喜马拉雅山脉 C. 安第斯山脉 D. 红海
3. 简答题
列举大陆漂移学说的两条证据。
1. 读图题
(根据板块分布图)指出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运动方向及可能产生的地形。
2. 分析题
日本多地震的原因是什么?
3. 探究题
红海的面积未来会如何变化?为什么?
【参考答案】
基础过关
1. (1)魏格纳 (2)裂谷 (3)地中海喜马拉雅
2. (1)C (2)B
3. ①大西洋两岸轮廓吻合;②古生物化石分布一致。
能力提升
1. 印度洋板块向北碰撞亚欧板块,导致喜马拉雅山脉继续升高。
2. 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3. 红海面积将扩大,因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拉伸,海水涌入形成新海洋。
目标导航
知识精炼
基础过关
能力提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