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八单元参考答案(填空题答案见试题卷)13.(1)不同意。(1分)理由: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为了打开中国大门或市场。(2分)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2)《马关条约》。(2分)甲午中日战争(2分)(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分),中国失败,签订《辛丑条约》。(2分)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4)社会制度落后;国力衰弱;装备落后;政府腐败等。(任答一点,1分)落后就要挨打,振兴中华等(任答一点,1分)14.(1)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变化: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事件:洋务运动。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第八单元19世纪中后期工业文明大潮中的近代中国(1)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战争名称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起止时间 1840年6月—1842年8月 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1894年7月—1895年4月 1900年6月—1901年9月侵略者英国英法联军日本八国联军签订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等(《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影响中国(开始一步步)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深了中国民族的灾难(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危害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中国一步步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陷入苦难深重和极度屈辱的深渊。启示封闭导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应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科技,提高综合国力 1.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真正用意(根本目的):处心积虑地要打开(中国的市场),获得高额利润。 (直接原因(导火线/借口):虎门销烟(结果及影响:清政府战败,签定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④战争的性质:以掠夺为目的的非正义的殖民侵略战争⑤《南京条约》内容:中国把(香港岛)割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国进出口货物应交纳的关税税率必须和英国协商。【来源:21·世纪·教育·网】⑥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因为中国的社会性质从这里开始发生变化。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目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扩大侵略权益。(结果:中国战败,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强迫中国鉴定《北京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增开天津为商埠;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 800 万两白银。 21*cnjy*com④影响: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外国侵略势力开始扩大到沿海各省,并深入(长江中下游)地区。加深了中国民族的灾难。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明治维新后,日本强大起来,对外推行扩张政策,开始图谋(侵略中国)。(借口: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过程:黄海战役、(旅顺)大屠杀、威海战役④结果及影响:中国战败,鉴定《马关条约》。大大加重了中国的民族灾难(大大加深了中国殖民地化程度)。此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⑤《马关条约》内容:中国把辽东半岛、台湾极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割给日本;增辟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赔偿日本白银2亿两。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原因:《马关条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特点:纷纷强租土地、划分势力范围;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向(资本)输出转化,侵略程度更深。(影响: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严重的(生存危机)。④“门户开放”政策 时间:1899年;国家:美国;内容:这个政策承认各国在华的势力范围和它们已经取得的特权,同时要求列强开放在华的租借地以及势力范围,使得美国享有(均等的利益 )和机会;影响:美国在中国的侵略势力日益扩大。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结果及影响: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侵略国:英、美、(俄、日)、德、法、意、奥(《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赔款白银4.5亿两;拆毁大沽炮台以及北京至天津海口的各个炮台;清政府保证永远禁止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的行为(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允许列强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许中国人居住。(2)悲壮的抗争(抗争史) 抗争史实时间阶层启示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6月爱国官兵这些抗争反映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捍卫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的顽强意志邓世昌血洒黄海1894年9月(太平军)抗击洋枪队19世纪60年代农民阶级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3)拯救国家的探索史(向西方学习) 1.改革救国 洋务运动:(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贯彻,其性质是(资产)阶级洋务派的改革运动) A、开始时间:19世纪60年代。 B、口号:自强、求富 C、代表人物(洋务派)奕欣 、李鸿章 D、出现的中国近代新事物: ①新式海军——北洋海军;②新式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③中国最早新式学堂——北京同文馆; ④中国近代最早的正式外交机构——总理衙门 E、内容:主张在军事、科技等方面学习西方,即学习西方的“器物”。 F、结果: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使人们对这场运动大失所望,这也证明洋务运动不能救中国。 G、影响:洋务运动使中国社会面貌发生了许多变化;大量西方科技和机器的引进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扩张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对传统自然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对日后的改革大有帮助。(特别提示:中国的近代民族工业是从洋务运动开始的,是在甲午战后得到初步发展的,所以民族工业的特点在于:起步晚、发展慢、压力大)2-1-c-n-j-y维新变法(是对维新思想的贯彻,主张采用自上而下的改良手段,其性质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改革运动) 21*cnjy*comA、1895年的“(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B、开始时间:1898年,光绪皇帝颁布诏书 C、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 D、内容:除了在军事、经济和文化教育等方面学习西方外,还主张在政治上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即学习西方的“制度”。 E、结果: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变法失败。 F、影响和启示:它掀起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思想解放的潮流,对中国人民的觉醒和进步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它以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初步登上政治舞台为特征,成为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的前奏;它证明了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要救中国,必须进行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仿效西方国家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21教育网2、思想救国(先进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的探索:“师以长技以制夷”A、(林则徐):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代表作品(《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B、林则徐和魏源对待西方的态度和前人的不同及其原因: 不同:从闭关锁国时期的自大无知,轻视西方国家到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 原因:鸦片战争失败的残酷现实,使地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只有“师夷”才能“制夷”,只有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政治思想,倡导实行社会变革,中国才有出路。 (维新思想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代表思想:中国要(变法)图强,必须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行动:立学会、办报纸影响:启发民智、为改革制造舆论实业救国代表人物:张謇 代表思想:认为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才能够维护中国的利益代表性行为:创建大生纱厂二、看图辨史 ( 戊戌六君子) (京师大学堂) (西学东渐) (《坤舆万国全图》 ) (《海国图志》) (江南制造总局) ( 火烧圆明园) (轮船招商局) (洪秀全、太平天国运动) (邓世昌) ( 林则徐 ) ( 瓜分中国的狂潮 ) (八国联军侵华) (张謇) 第八单元练习题1.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次战争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1841年,英国占领香港岛;1851年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901年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对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历史主线最准确的概括( )A.西方侵华史 B.西方侵华史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C.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历史 D.中国人民探索史3.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A、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C、中国第一次被西方打败 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4.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个国家以调停有功的名义,从清政府手中“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这是哪个国家www.21-cn-jy.com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俄国5.某国在为其侵华战争作宣传时,对本国人宣称进攻亚洲大陆是为了争取生存空间,这是“生存之战”;对中国人则将进攻中国本土的战争涂抹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反满色彩,这是“解放之战”。这场战争最有可能是下面的( )2·1·c·n·j·yA.中英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6.如果把中国由完全主权的封建国家转变为“两半”社会的过程,看作是一个人从山崖上下坠的过程,那么你认为《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处于的位置是:21·世纪*教育网 A、崖边 B、悬崖上半部 C、崖底 D、悬崖的下半部7.初三(一)班举行的一次历史活动探究课上,同学们围绕中国近代化问题展开激烈讨论,小刚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他的观点中与历史史实不符合的是( )www-2-1-cnjy-comA.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B.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C.公车上书拉开了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D.戊戌变法的目的是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8. 下图是中国民族工业1912——1918年发展示意图,它反映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A. 总体水平落后 B. 地区分布不平衡C. 行业发展不平衡 D. 曲折发展9.下图反映了工业革命后,人类社会的三大发展趋势,图示中的括号内不应填( )A.美国南北战争 B.俄国1861年改革C.日本明治维新 D.中国洋务运动10.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发起者是21cnjy.comA.地主阶级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资产阶级革命派 D.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11.“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彼之便利。况彼来者皆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而善后。”材料反映的我国民族工业发展【出处:21教育名师】①与日本工厂的发展相互促进②我国民族工业发展阻碍重重③我国发展民族工业的条件便利充分④我国民族工业发展受到本国封建势力和帝国势力的阻碍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12.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也使中国人民开启了一部探索的历史,其过程使中国的经济也发生了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来源:21cnj*y.co*m】材料一:“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当年嫁得君,为君乘机杼”。 ——唐代孟郊《织女词》材料二: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部分)年份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平均每年设厂数(家)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1869-189450多500多1.421.411895-1900100450016.7750请回答:(1)材料一所处时代的经济形式是什么?(2分)(2)材料一中的经济形式是什么事件后开始走向解体的?(2分)其解体的过程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21·cn·jy·com(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策、思想角度分析19世纪末民族企业发展的原因。(4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版权所有:21教育】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材料三 “如果说有所谓‘神圣的战争’,那么,中国奋起抗击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的战争,正是这样一个‘神圣的’民族战争”。——德国《前进报》在1900年6月19 日的社论《铁拳》(1)根据材料一,你同意费正清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说说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条约的内容?与此条约相关的侵华战争是什么?(3)材料三中“神圣的民族战争”指什么?这场“神圣的民族战争”结局如何?有什么影响?(4)近代的侵华战争,中国大多以失败而告终,你认为主要原因有哪些?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14.近代以来,中国在沉沦中饱受屈辱,在屈辱中抗争探索,并一步步走向伟大复兴。【屈辱沧桑】材料一:如下图 (1)材料一的三幅图片见证或刻画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历程。图一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在割地方面是如何规定的?哪场战争后条约的签订表明清政府成为西方列强的“扯线木偶”?图三“缠满绷带的病躯”所反映的信息,表明当时中国社会性质最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探索风潮】材料二:……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在19世纪60年代,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的文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材料二中“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自强’运动”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他们掀起“‘自强’运动”创办了哪些近代军事工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参考答案.doc 第八单元19世纪中后期工业文明大潮中的近代中国.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