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东省珠海市珠海东方外语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质量测试化学试卷一、单选题1.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以下与龙有关文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月白地云龙纹缂丝单朝袍”所使用丝的主要材质为纤维素B.“东汉玛瑙龙头雕刻品”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C.“战国青铜双翼神龙”的主要材质为铜合金D.“龙首人身陶生肖俑”是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经高温烧结而成2.化学符号是化学学科进行思维的最基本的工具,下列微粒的化学符号表述正确的是A.基态Zn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图: B.丙酮的球棍模型: C.乙酸甲酯的结构简式:C3H6O2D.NH3的电子式: 3.下列各组有机物中,一定互为同系物的是A.乙烷和异丁烷 B.CH3CH2Cl和CH3CHClCH2ClC. 和C3H6 D.二甲醚和乙醇4.阿司匹林是三大经典药物之一,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 B.与溶液反应产生气体C.与苯甲酸互为同系物 D.1mol阿司匹林最多消耗3molNaOH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电石()和储氢材料氢化钙()都存在非极性键B.该电子排布图 违背了泡利原理C.核酸可以看作磷酸、戊糖和碱基通过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D.属于共价晶体,熔化时需破坏共价键和分子间作用力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氢氧化钠溶液可鉴别植物油、汽油和甘油B.纤维素与硝酸反应生成的硝化纤维,每摩尔纤维素消耗3摩尔硝酸C.石油主要是由气态烃、液态烃、固态烃及少量不属于烃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D.将乙醇与P2O5共热产生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此实验可探究乙醇是否发生消去反应7.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等物质的量的和完全燃烧,消耗分子数目均为B.与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转移电子数目为C.溶液中含有数目为D.标准状况下,中含有碳原子数目为8.桂皮中含有的肉桂醛( )是一种食用香料,广泛用于牙膏、洗涤剂、糖果和调味品中。工业上制备肉桂醛可采用如下方法: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I、II都能发生加成反应 B.II、III可用酸性溶液鉴别C.I、II、III都能发生银镜反应 D.1mol肉桂醛完全燃烧消耗9.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A 向苯酚浊液中加入Na2CO3溶液 溶液变澄清 酸性:苯酚>碳酸B 向20%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加热;再加入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 未出现银镜 蔗糖未水解C 向2支盛有2mL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相同浓度的NaCl和NaI溶液 一支无明显现象,另一支产生黄色沉淀 相同条件下,AgI比 AgCl的溶解度小D C2H5OH与浓硫酸170℃共热,制得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 KMnO4溶液褪色 乙烯能被KMnO4氧化A.A B.B C.C D.D10.利用下列装置完成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B验证乙醇脱水生成乙烯 利用分水器制备乙酸乙酯并提高产率C D验证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 分离和A.A B.B C.C D.D11.类比法是研究物质结构与性质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O2和SiO2的沸点低,常温下都为气体B.纯液态HCl和熔融NaCl都能够产生自由离子,具有导电性C.CH3Cl和CH2Cl2分子中碳原子都采用sp3杂化,为四面体形分子D.CH3CH2CH2OH与(CH3)2CHOH 分子中都含有羟基,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醛12.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正确的是A.制备过程中将液溴替换为溴水可减少溴的挥发B.装置中的试剂换为溶液可检验反应过程中有生成C.为减少反应物的挥发,先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后打开开关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分液、蒸馏,即可得到溴苯13.碳酸二甲酯(DMC)具有优良的化学反应性能。在众多研究方向中,CO2和甲醇直接合成 DMC 的方法受到了较多的关注,M2O(OH)催化该反应的一种反应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M2O(OH)是反应的催化剂,H2O是反应中间体B.DMC中共面的原子数最多为6个C.DMC的同分异构体中同时含有羧基和羟基的物质有2种(不考虑立体异构)D.反应①②③均为取代反应14.一种利用废铜渣(主要成分为,及少量的等杂质)制备超细铜粉的流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酸浸”所得滤渣的主要成分为B.向“沉铁”后的滤液中加入乙醇,析出的深蓝色晶体为C.“沉铜”过程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是还原剂D.“转化”后的滤液中含有的阳离子为和15.有机物Z是一种常见的医药中间体,可由有机物X和Y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机物X中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B.该反应的类型为加成反应C.有机物Y难溶于水D.有机物Z能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16.常温下,向某浓度的溶液中逐滴加入某浓度的KOH溶液,测得溶液中、、三种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曲线1代表,曲线3代表B.的第一步电离常数C.KHA溶液呈碱性D.时,溶液中二、解答题17.研究表明,利用、、和苯胺( )制备的磷酸亚铁锂()可用作电池的正极材料。(1)基态原子核外有 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基态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2)N、O、C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在第二周期中,第一电离能位于B元素与N元素之间的元素有 种。(3)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为 。(4)1mol苯胺分子中含有键的数目为 ;苯胺与甲苯的相对分子质量相近,但苯胺的沸点高于甲苯,其原因是 。(5)N的化合物易形成配位键,三价铬离子能形成多种配位化合物。中提供电子对形成配位键的原子是 ,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 。(6)中配体分子为:、,的键角小于,其原因是 。18.锑属于氮族元素,广泛用于制造合金、瓷器、颜料、印刷油墨、防爆材料等。现用锑精矿(主要含有等杂质)来制备锑和焦锑酸钠。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已知:常温下,,。回答下列问题:(1)位于元素周期表的 区,其基态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为 。(2)滤渣的主要成分有 。(3)“碱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电解”过程中,阳极上发生的两个电极反应式为 、 。(5)滤渣的主要成分有 。(6)产品需洗涤、干燥,检验固体是否洗涤干净的试剂为 (填化学式)。(7)常温条件下,向碱浸液中加入溶液,生成和沉淀时,溶液的为10,则溶液中剩余 。19.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图甲装置制备苯甲酸异丙酯,其反应原理如下:物质的性质数据如下表所示:物质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 沸点/℃ 水溶性苯甲酸 122 1.27 249 微溶异丙醇 60 0.79 82 易溶苯甲酸异丙酯 164 1.08 218 不溶实验步骤:步骤i.在图甲干燥的仪器a中加入24.4g苯甲酸、20mL异丙醇和10mL浓硫酸,再加入几粒沸石;步骤ii.加热至70℃左右保持恒温半小时;步骤iii.将图甲的仪器a中的液体混合物进行如下操作得到粗产品:步骤iv.将粗产品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精制。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仪器a的名称为 ,步骤i中选择的仪器a的容积大小为 (填标号)。A. B. C. D.(2)实验中,加入的异丙醇需过量,其目的是 。判断酯化反应接近反应限度的现象为 。(3)本实验一般可采用的加热方式为 。(4)操作Ⅰ中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的目的是 ,操作Ⅱ中加入无水硫酸镁的作用为 。(5)步骤iv操作时应收集的馏分,如果温度计水银球位置偏上,则收集的精制产品中可能混有的杂质为 (填物质名称)。(6)如果得到的苯甲酸异丙酯的质量为,那么该实验的产率为 %(保留3位有效数字)。20.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均衡饮食,增强锻炼”是预防糖尿病行之有效的方法。化合物H为某种用于2型糖尿病药物的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1)化合物A的分子式为 。写出化合物E的任意一种含有苯环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该同分异构体的名称为 。(2)反应③中,化合物C与生成化合物D、HCl和常见气体X,则X为 。(3)已知表示,根据化合物B的结构特征,分析预测其可能的化学性质,完成下表。序号 反应试剂、条件 反应形成的新结构 反应类型Ⅰ 加成反应Ⅱ(4)关于反应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A.反应过程中,有键断裂 B.反应过程中,有单键形成C.化合物H中,氧原子采取杂化 D.反应①和⑥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羟基不被氧化(5)以甲苯为含碳原料,利用反应③和④的原理,合成化合物K。①从甲苯出发,第一步反应需要用到的无机试剂为 。②最后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参考答案1.A2.B3.A4.C5.C6.B7.B8.B9.C10.B11.C12.D13.C14.C15.A16.C17.(1) 26 3d6(2) O>N>C 3(3)sp2(4) 14NA(或8.428×1024) 苯胺分子间可形成氢键(5) 6(6)含有一对孤对电子,而含有两对孤对电子,中的孤对电子对成键电子对的排斥作用较大18.(1) p(2)(3)(4)(5)S(6)溶液和溶液(7)19.(1) 三颈烧瓶(或三口烧瓶) B(2) 使酯化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提高苯甲酸的转化率 油水分离器中水面保持稳定(或油水分离器中水层高度不变)(3)水浴加热(4) 除去硫酸和苯甲酸等酸性杂质 除去残留的水(5)苯甲酸(6)85.020.(1) C8H8O3 或或, 邻二甲苯或1,2二甲苯、间二甲苯或1,3二甲苯、对二甲苯或1,4二甲苯(2)SO2(3) H2、催化剂、加热 NaOH水溶液 取代反应(4)A(5)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HCl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