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

资源简介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
1.(2025八下·龙胜各族期中)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健全脱贫攻坚国家投入形成资产的长效管理机制。这(  )
A.体现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B.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C.体现中国共产党依据宪法和法律治国理政
D.表明健全脱贫攻坚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答案】B
【知识点】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解析】【分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措施聚焦于农村防返贫和脱贫攻坚长效机制,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政策制定与制度完善推动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故B符合题意;
A错误,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法律的本质;
C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体现的是党的政策,没有强调法律执行;
D错误,宪法基本原则指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和尊重保障人权。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坚持党的领导的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2.(2025八下·龙胜各族期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涉外立法工作。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认真审议并将立法草案向社会征求意见,2023年6月28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这充分体现了(  )
①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核心价值追求
②我国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③我国全体人民可以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④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A.②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③
【答案】A
【知识点】法律的产生和本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解析】【分析】“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涉外立法工作”,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大常委会认真审议并将立法草案向社会征求意见”,充分说明我国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故②④说法正确;
①错误,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③错误,我国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间接行使国家权力。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党的领导和法律的本质的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3.(2025八下·龙胜各族期中)我国已建成当代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学前教育普及率、普惠率超过8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5%以上;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13亿人。这些成就(  )
①表明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
②奠定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③表明在我国,人权的内容非常广泛
④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
A.②③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答案】C
【知识点】人权;尊重和保障人权
【解析】【分析】 我国已建成当代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这表明“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人权不仅包括政治权利,还包括经济、社会、文化权利。故①③符合题意;
②错误,宪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题文材料体现的是社会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不属于经济基础;
④错误,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人权和尊重保障人权的认识,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4.(2025八下·龙胜各族期中)针对媒体反映的“罐车运输食用植物油乱象问题”,国务院食安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粮食和储备局组成联合调查组,分赴河北、天津、内蒙古、陕西四地开展联合调查,追查涉事产品流向。可见(  )
A.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尊重和保障人权
B.检察机关依照宪法独立行使了检察权
C.监察机关行使监察权,保护公民合法权益
D.行政机关能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执政
【答案】A
【知识点】行政机关的职权;尊重和保障人权
【解析】【分析】国务院食安办、发改委、公安部等部门均属于行政机关,这些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追查问题,体现了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监管职责,保障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符合“依法行政”的要求,也体现了对公民人权的尊重和保障,故A符合题意;
B不符合题意,题目中未涉及检察机关行使检察权;
C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体现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没有涉及监察机关;
D表述错误,“依宪执政”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题干材料体现的是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者查对行政机关的职责,尊重保障人权的认识,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
5.(2025八下·龙胜各族期中)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下列选项能体现国家机构贯彻这一原则的是(  )
①某村召开村民大会,村民投票选举村委会主任
②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发挥地方主动性和积极性
③某小区物业管理委员会协商讨论物业费的调整
④某市市长在该市人大会议上作市政府工作报告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D
【知识点】宪法组织国家机构
【解析】【分析】分析题文,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发挥地方主动性和积极性;某市市长在该市人大会议上作市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故②④符合题意;
①③不符合题意,村委会、小区物业管理委员会不属于国家机构。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宪法组织国家机构的认识,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为: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实行民主集中制。
6.(2025八下·龙胜各族期中)2023年12月4日是第十个国家宪法日,某校九年级李生开展了宪法主题演讲活动。以下是同学们准备的素材和解读,其中正确的是(  )
A.地方要遵循中央的统一领导,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体现宪法是根本法
B.政府要坚持依法办事,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体现宪法核心内容
C.食安办将开展“严厉打击肉类产品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符合宪法的基本原则
D.有人建议把AI换脸诈骗等危及网络安全的问题写入宪法——体现宪法最高的法律地位
【答案】C
【知识点】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组织国家机构;宪法构成及宪法规定的内容
【解析】【分析】食安办开展严厉打击肉类产品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维护食品安全,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权,符合宪法的尊重保障人权的基本原则,故C说法正确;
A错误,地方遵循中央的统一领导,并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这体现了我国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B错误, 宪法的核心内容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政府坚持依法办事,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这体现了政府依法行使职权;
D错误,AI换脸诈骗等危及网络安全的问题,属于具体法律问题,宪法规定国家生命的根本问题。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组织国家机构,宪法规定的内容的认识,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设置及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7.(2025八下·龙胜各族期中)2023年4月26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该法第一条规定:“为了加强反间谍工作,防范、制止和惩治间谍行为,维护国家安全,保护人民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这一规定体现了(  )
A.我国国家机构贯彻了民主集中制原则
B.全国人大常委会民主立法,领导立法
C.宪法是一切社会组织的根本活动准则
D.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答案】D
【知识点】宪法的地位及重要性
【解析】【分析】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规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这表明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故D说法正确;
AC不符合题意,选项观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B错误,中国共产党领导立法。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宪法的地位和重要性的认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8.(2025八下·龙胜各族期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根本法律依据,是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最高法律规范。下列做法能体现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的是(  )
A.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宪法宣誓 B.某校开展宪法专题活动
C.交警依法查处交通违规行为 D.人大常委会解释立法法
【答案】A
【知识点】宪法的地位及重要性
【解析】【分析】分析材料可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国家工作人员须向宪法宣誓,体现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公职人员依法行使国家权力。A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与题意不符,某校开展宪法专题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宪法意识,没有体现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C与题意不符,交警依法查处交通违规行为,做到严格执法,没有体现宪法的地位;
D与题意不符,人大常委会解释立法法,体现宪法监督,没有体现宪法的地位;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宪法的地位。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治国安邦总章程,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9.(2025八下·龙胜各族期中)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2023年12月2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完善和加强备案审查制度的决定。下列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完善和加强备案审查制度的原因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推导正确的是(  )
A.宪法监督具有基础性意义→完善宪法监督制度→提高宪法地位
B.各级人大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推进合宪性审查→保障宪法有效实施
C.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落实有错必纠的要求→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D.宪法是党和公民意志的体现→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建设→落实宪法核心价值追求
【答案】C
【知识点】宪法的地位及重要性
【解析】【分析】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完善和加强备案审查制度,是为了确保所有法律法规都符合宪法的规定,对于违反宪法的行为进行纠正,从而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故C说法正确;
A错误,完善宪法监督制度不能提高宪法地位;
B错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监督宪法的实施,地方人大不能监督宪法的实施;
D错误,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而不是公民意志的体现。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宪法的地位和重要性的认识,为了保证国家机关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需要建立健全完备的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在这一监督体系中,宪法监督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
10.(2025八下·龙胜各族期中)下列生活情境中,你认为不能直接体现公民社会经济权利的是(  )
A.小丽爸爸在外地企业就业,每月的工资是他的主要收入来源
B.小明在学校认真学习,成绩优异,获得三好学生的荣誉称号
C.邻居吴奶奶在八十岁后,每月收到民政部门发放的高龄津贴
D.在得知某地发生地震的情况后,小华用压岁钱捐款抗震数灾
【答案】B
【知识点】人格尊严权;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
【解析】【分析】小丽爸爸在外地企业就业,每月的工资是他的主要收入来源,这是他享有劳动权;邻居吴奶奶在八十岁后,每月收到民政部门发放的高龄津贴,这是享有物质帮助权;在看到四川泸定发生的展情后,小华用压岁钱捐款抗震救灾,这是依法行使财产权,其中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都属于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故ACD说法正确;
B错误,小明在学校认真学习,成绩优异,获得三好学生的荣誉称号,这是体现公民享有受教育权和荣誉权。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社会经济权利和人格尊严权,受教育权的认识,劳动权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通过劳动,参与社会生产与服务活动,获得劳动报酬和其他收益,既可以保障合理的生活水平,实现自身价值,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11.(2025八下·龙胜各族期中)家住农村的小罗在微信上分享了自己家最近发生的开心事,爷爷奶奶每月能领到养老金,妈妈当选为市人大代表,爸爸用工资买了一辆新车。小罗一家享受的基本权利分别是(  )
A.财产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受教育权
B.财产权、言论自由权、文化权利
C.物质帮助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财产权
D.物质帮助权、言论自由权、文化权利
【答案】C
【知识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社会经济权利
【解析】【分析】题文中,爷爷奶奶每月能领到养老金说明爷爷奶奶享有物质帮助权,妈妈当选为市人大代表说明妈妈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爸爸用工资买了一辆新车说明爸爸享有财产权。因此,小罗一家享受的基本权利分别是物质帮助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财产权,故C说法正确;
ABD错误,小罗一家享受的基本权利分别是物质帮助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财产权。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社会经济权利,选举和被选举权的认识,物质帮助权指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12.(2025八下·龙胜各族期中)某省一考生因与同学关系不好,利用同学的准考证号非法纂改其高考志愿,导致同学受到影响。公安机关对该考生作出行政拘留五日的处罚,省招办决定让受害人重新填报志愿,以维护高考的公平公正。从法律角度来看,篡改他人高考志愿(  )
①侵犯公民通信自由 ②承担了刑事责任
③侵犯公民政治权利 ④侵犯公民隐私权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D
【知识点】违法行为的含义与分类;人格尊严权;通信自由和通讯秘密受法律保护
【解析】【分析】高考志愿填报系统属于电子通信的范畴,考生准考证号等信息具有私密性。非法获取并篡改他人志愿,可能被视为侵犯通信秘密或通信自由(如未经授权使用他人信息登录系统)。准考证号属于个人信息,未经允许获取并使用他人信息篡改志愿,直接侵犯了隐私权。故①④符合题意;
②错误,公安机关作出的是行政拘留不是刑事处罚,因此不涉及刑事责任;
③错误,政治权利包括选举权、言论自由等,与高考志愿这一教育权利无关。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违法行为,人格尊严权和通信自由和通讯秘密的认识,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 隐私权等。
13.(2025八下·龙胜各族期中)某地鼓励用人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对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中小微企业,按照每人1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各地之所以重视就业,主要是因为(  )
A.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B.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
C.劳动权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 D.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物质帮助权
【答案】C
【知识点】社会经济权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劳动权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通过劳动,参与社会生产与服务活动,获得劳动报酬和其他收益,既可以保障合理的生活水平,实现自身价值,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所以国家重视保障公民的劳动就业,故C说法正确;
A不符合题意,选项主要涉及到公民财产权的保护,而不是就业问题;
B不符合题意,选项观点与国家重视劳动就业无关;
D不符合题意, 物质帮助权主要是指公民在年老、疾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获得国家和社会物质帮助的权利,与就业问题无直接关联。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劳动权的认识,劳动权指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劳动就业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14.(2025八下·龙胜各族期中)2024年5月10日,在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青春足球场举行的中超联赛比赛期间,发生观众扰乱赛事秩序行为。经公安机关调查.查获违法行为人18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规定,对7人依法行政拘留,责令十二个月内不得进入体育场馆观看同类比赛。这警示我们(  )
①行使权利有界限,公民不能滥用权利
②公民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
③扰乱公共秩序,必将承担责任
④违反民事法律,应承担民事责任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B
【知识点】违法行为的含义与分类;行使权利有界限
【解析】【分析】18人在观赛期间扰乱赛事秩序,受到行政处罚,这警示我们行使权利有界限,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故①③说法正确;
②不符合题意,题文中没有体现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
④错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民事违法行为,应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违法行为和行使权利有界限的认识,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15.(2025八下·龙胜各族期中)村民张某在机械厂购买了一台小麦播种机,为周边村民播种小麦,并收取费用。不久,村民发现小麦出苗缺行,要求张某赔偿损失。张某要求厂家承担赔偿责任,厂家只同意对播种机进行重新调试,不同意赔偿相关损失。张某与村民、厂家的纠纷可以通过下列哪种方式解决(  )
A.请求村委会进行行政调解 B.可以向公安机关申请仲裁
C.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D.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答案】D
【知识点】维护权利守程序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张某与村民、厂家的纠纷涉及民事赔偿问题,属于民事纠纷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故D说法正确;
A表述错误, 村委会属于自治组织,向村委会请求的调解属于人民调解,而不是行政调解;
B错误,仲裁 应向仲裁委员会提出;
C错误,题干材料中的纠纷属于民事纠纷,应提起民事诉讼,而不是行政诉讼。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维护权利守程序的认识,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16.(2025八下·龙胜各族期中)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曝光7起机动车交通违法案例,涉及“遇前方机动车缓慢行驶时,未依次交替驶入车道减少后的路口、路段的”和“机动车违反禁止标线指示的”违法行为。希望大家引以为戒,务必遵守交通法规。这提醒我们要(  )
A.自觉遵守宪法,爱护公共财产
B.尊重社会公德,遵守公共秩序
C.增强规则意识,遵守民事法律
D.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利益的义务
【答案】B
【知识点】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
【解析】【分析】“遇前方机动车缓慢行驶时,未依次交替驶入车道减少后的路口、路段的”和“机动车违反禁止标线指示的”违法行为,会破坏公共秩序,这提醒我们要尊重社会公德,遵守公共秩序,故B符合题意;
A不符合题意,题干主旨未涉及自觉遵守宪法,爱护公共财产的内容;
C不符合题意,题干中的行为违反的是行政法律,不是民事法律;
D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与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利益的义务无关。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的认识,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职责。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具体包括: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17.(2025八下·龙胜各族期中)2024年1月,某市税务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得税法》等规定,对带货女主播王某某偷逃税款6亿元,其他少缴税款0.5亿元的行为进行了重罚。下列对该事件的认识,正确的有 (  )
①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②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③偷税欠税都要追究刑事责任
④个人所得税法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依法纳税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具有强制性。案例中王某某因偷逃税款被重罚,体现了法定义务不可逃避,违法行为必担责。个人所得税法作为税收法律,是纳税人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题干中偷逃税款的行为直接违反该法律,印证其约束力,所以 ①④说法正确;
②不符合题意,虽然税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但题干未涉及税收与财政的关系,仅聚焦偷逃税款的违法后果;
③错误,偷税行为需情节严重且构成犯罪才追究刑事责任,并非所有偷税行为均需刑事处罚,表述过于绝对化。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依法纳税的认识,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任何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8.(2025八下·龙胜各族期中)“垃圾处置很重要,但是不能修在我家旁边。”“避邻效应”让不少环保和公益项目陷入“一建就反对、一反对就叫停”的困境,既影响政府的公信力,也影响经济社会发展。解决“避邻困局”,需要公民(  )
A.提高政治素养,直接参与相关项目决策
B.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大违法行为处罚力度
C.寻求法律援助,向人民检察院提起诉讼
D.坚持权利义务相统一,自觉维护公共利益
【答案】D
【知识点】权利义务相统一
【解析】【分析】在垃圾处置过程中,某些人只想享受权利,不愿履行义务,所以解决“避邻困局”需要公民坚持权利义务相统一,自觉维护公共利益,故D说法正确;A错误,公民间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决策;
B错误,公民没有立法权;
C错误,提起诉讼应向人民法院提出。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认识,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19.(2025八下·龙胜各族期中)如今,新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宪法宣誓已经成为我国政治生活中常见的一幕。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
根据所学知识,写出新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宪法宣誓的意义。
【答案】①有利于强化国家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让他们珍惜宪法赋予的权力,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②有利于彰显宪法权威,增强人们对宪法的认同感和尊崇感;③有利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维护宪法的尊严和地位。
【知识点】宪法意识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新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宪法宣誓的意义可以从有利于强化国家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彰显宪法权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等方面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增强宪法意识的认识,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
20.(2025八下·龙胜各族期中)近期,龙胜县交警严格治理摩托车乱搭棚、无证驾驶、酒驾等违法行为。一天,交警在检查中发现李某开着搭棚的摩托车在十字街行驶,还存在酒驾的行为,要依法扣留其车辆,李某顿生不满,拒不接受处罚并拿出手机拍摄,还扬言要把视频发到网上曝光交警。
(1)你认为交警应怎么做?并说明理由。
面对群众的围观拍摄,公安部要求,在拍摄不影响正常执法的情况下,让群众举起监督的镜头,让执法人习惯在镜头下执法。
(2)请说一说“让执法人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这一要求的合理性。
【答案】(1) 交警应依法继续执行扣留车辆的处罚,并向李某说明其行为违反了交通法规以及酒驾的危害。理由:交警作为执法人员,有依法执行公务的职责,李某的行为违法,必须依法处理。
(2) ①“让执法人习惯在镜头下执法”有利于规范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使其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执法,防止权力滥用;②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监督权,增强执法透明度,促进执法公正;③有利于提升执法公信力,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知识点】行政机关的职权;宪法规范权力运行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交警应依法继续执行扣留车辆的处罚。理由可以从行政机关要严格执法,李某的行为违法,要依法处理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
(2)根据所学,让执法人习惯在镜头下执法的合理性可以从有利于规范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监督权,有利于提升执法公信力,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规范权力运行,行政机关的职责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只有依法规范权力运行,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21.(2025八下·龙胜各族期中)2021年10月以来,李某通过某软件寻找“捞偏门”挣快钱的方法,被境外情报人员策反,为对方拍摄我国某港军事基地及军舰视频、照片(经国家权威部门鉴定为6件机密级、3件秘密级),前后获取非法收入20余万元。2022年2月,某市公安机关侦破该案。2024年1月8日,李某因犯间谍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上述案例带给我们哪些警示?
【答案】①我们要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自觉维护国家安全;②要坚决抵制各种诱惑,不被利益所迷惑,不做危害国家利益的事情;③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违反法律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④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知识点】公民维护国家利益及表现;履行法定义务;违反义务需承担责任;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角;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
【解析】【分析】李某通过某软件寻找“捞偏门”挣快钱的方法,被境外情报人员策反,为对方拍摄我国某港军事基地及军舰视频、照片获利;最终因犯间谍罪,被判处无期徒刑,这启示我们要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自觉维护国家安全,要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违反法律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等,据此分析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角,捍卫国家利益,违反义务要承担责任,履行法定义务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职责。
22.(2025八下·龙胜各族期中)八年级学生小敏围绕权利与义务搜集了下列学习片段,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片段一 小敏课后摘录了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些工作任务。
预计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170万人,要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
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高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服务水平。
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
(1)结合公民权利相关知识,谈谈政府拟定2025年工作任务的宪法依据有哪些。
片段二 爱国有底线,履行法定义务。
【背景链接】底线是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的敬畏。作为中国公民,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站在祖国和人民这一边,都不能逾越法律规定做出超格行为。
爱国,与法律同行。学校准备制作《爱国 与法同行》宣传片,旨在增强同学们的法治意识,守好爱国底线。
(2)请你为该宣传片写出两条关于守好爱国底线的法律规定。
【答案】(1) ①政府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依据是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②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依据是宪法规定公民在年老等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③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和基础教育行动,依据是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文化权利。
(2)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②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知识点】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公民维护国家利益及表现
【解析】【分析】(1)政府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这说明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
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这说明宪法规定公民在年老等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和基础教育行动,这说明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文化权利。
据此组织答案。
(2) 《爱国 与法同行》宣传片,旨在增强同学们的法治意识,守好爱国底线。 据此涉及的法律规定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等。
【点评】本题考查对社会经济权利,受教育权,公民维护国家利益的表现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国家制定资助政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1 / 1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
1.(2025八下·龙胜各族期中)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健全脱贫攻坚国家投入形成资产的长效管理机制。这(  )
A.体现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B.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C.体现中国共产党依据宪法和法律治国理政
D.表明健全脱贫攻坚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2.(2025八下·龙胜各族期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涉外立法工作。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认真审议并将立法草案向社会征求意见,2023年6月28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这充分体现了(  )
①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核心价值追求
②我国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③我国全体人民可以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④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A.②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③
3.(2025八下·龙胜各族期中)我国已建成当代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学前教育普及率、普惠率超过8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5%以上;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13亿人。这些成就(  )
①表明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
②奠定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③表明在我国,人权的内容非常广泛
④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
A.②③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4.(2025八下·龙胜各族期中)针对媒体反映的“罐车运输食用植物油乱象问题”,国务院食安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粮食和储备局组成联合调查组,分赴河北、天津、内蒙古、陕西四地开展联合调查,追查涉事产品流向。可见(  )
A.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尊重和保障人权
B.检察机关依照宪法独立行使了检察权
C.监察机关行使监察权,保护公民合法权益
D.行政机关能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执政
5.(2025八下·龙胜各族期中)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下列选项能体现国家机构贯彻这一原则的是(  )
①某村召开村民大会,村民投票选举村委会主任
②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发挥地方主动性和积极性
③某小区物业管理委员会协商讨论物业费的调整
④某市市长在该市人大会议上作市政府工作报告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6.(2025八下·龙胜各族期中)2023年12月4日是第十个国家宪法日,某校九年级李生开展了宪法主题演讲活动。以下是同学们准备的素材和解读,其中正确的是(  )
A.地方要遵循中央的统一领导,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体现宪法是根本法
B.政府要坚持依法办事,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体现宪法核心内容
C.食安办将开展“严厉打击肉类产品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符合宪法的基本原则
D.有人建议把AI换脸诈骗等危及网络安全的问题写入宪法——体现宪法最高的法律地位
7.(2025八下·龙胜各族期中)2023年4月26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该法第一条规定:“为了加强反间谍工作,防范、制止和惩治间谍行为,维护国家安全,保护人民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这一规定体现了(  )
A.我国国家机构贯彻了民主集中制原则
B.全国人大常委会民主立法,领导立法
C.宪法是一切社会组织的根本活动准则
D.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8.(2025八下·龙胜各族期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根本法律依据,是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最高法律规范。下列做法能体现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的是(  )
A.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宪法宣誓 B.某校开展宪法专题活动
C.交警依法查处交通违规行为 D.人大常委会解释立法法
9.(2025八下·龙胜各族期中)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2023年12月2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完善和加强备案审查制度的决定。下列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完善和加强备案审查制度的原因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推导正确的是(  )
A.宪法监督具有基础性意义→完善宪法监督制度→提高宪法地位
B.各级人大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推进合宪性审查→保障宪法有效实施
C.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落实有错必纠的要求→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D.宪法是党和公民意志的体现→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建设→落实宪法核心价值追求
10.(2025八下·龙胜各族期中)下列生活情境中,你认为不能直接体现公民社会经济权利的是(  )
A.小丽爸爸在外地企业就业,每月的工资是他的主要收入来源
B.小明在学校认真学习,成绩优异,获得三好学生的荣誉称号
C.邻居吴奶奶在八十岁后,每月收到民政部门发放的高龄津贴
D.在得知某地发生地震的情况后,小华用压岁钱捐款抗震数灾
11.(2025八下·龙胜各族期中)家住农村的小罗在微信上分享了自己家最近发生的开心事,爷爷奶奶每月能领到养老金,妈妈当选为市人大代表,爸爸用工资买了一辆新车。小罗一家享受的基本权利分别是(  )
A.财产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受教育权
B.财产权、言论自由权、文化权利
C.物质帮助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财产权
D.物质帮助权、言论自由权、文化权利
12.(2025八下·龙胜各族期中)某省一考生因与同学关系不好,利用同学的准考证号非法纂改其高考志愿,导致同学受到影响。公安机关对该考生作出行政拘留五日的处罚,省招办决定让受害人重新填报志愿,以维护高考的公平公正。从法律角度来看,篡改他人高考志愿(  )
①侵犯公民通信自由 ②承担了刑事责任
③侵犯公民政治权利 ④侵犯公民隐私权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3.(2025八下·龙胜各族期中)某地鼓励用人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对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中小微企业,按照每人1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各地之所以重视就业,主要是因为(  )
A.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B.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
C.劳动权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 D.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物质帮助权
14.(2025八下·龙胜各族期中)2024年5月10日,在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青春足球场举行的中超联赛比赛期间,发生观众扰乱赛事秩序行为。经公安机关调查.查获违法行为人18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规定,对7人依法行政拘留,责令十二个月内不得进入体育场馆观看同类比赛。这警示我们(  )
①行使权利有界限,公民不能滥用权利
②公民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
③扰乱公共秩序,必将承担责任
④违反民事法律,应承担民事责任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5.(2025八下·龙胜各族期中)村民张某在机械厂购买了一台小麦播种机,为周边村民播种小麦,并收取费用。不久,村民发现小麦出苗缺行,要求张某赔偿损失。张某要求厂家承担赔偿责任,厂家只同意对播种机进行重新调试,不同意赔偿相关损失。张某与村民、厂家的纠纷可以通过下列哪种方式解决(  )
A.请求村委会进行行政调解 B.可以向公安机关申请仲裁
C.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D.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16.(2025八下·龙胜各族期中)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曝光7起机动车交通违法案例,涉及“遇前方机动车缓慢行驶时,未依次交替驶入车道减少后的路口、路段的”和“机动车违反禁止标线指示的”违法行为。希望大家引以为戒,务必遵守交通法规。这提醒我们要(  )
A.自觉遵守宪法,爱护公共财产
B.尊重社会公德,遵守公共秩序
C.增强规则意识,遵守民事法律
D.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利益的义务
17.(2025八下·龙胜各族期中)2024年1月,某市税务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得税法》等规定,对带货女主播王某某偷逃税款6亿元,其他少缴税款0.5亿元的行为进行了重罚。下列对该事件的认识,正确的有 (  )
①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②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③偷税欠税都要追究刑事责任
④个人所得税法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2025八下·龙胜各族期中)“垃圾处置很重要,但是不能修在我家旁边。”“避邻效应”让不少环保和公益项目陷入“一建就反对、一反对就叫停”的困境,既影响政府的公信力,也影响经济社会发展。解决“避邻困局”,需要公民(  )
A.提高政治素养,直接参与相关项目决策
B.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大违法行为处罚力度
C.寻求法律援助,向人民检察院提起诉讼
D.坚持权利义务相统一,自觉维护公共利益
19.(2025八下·龙胜各族期中)如今,新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宪法宣誓已经成为我国政治生活中常见的一幕。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
根据所学知识,写出新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宪法宣誓的意义。
20.(2025八下·龙胜各族期中)近期,龙胜县交警严格治理摩托车乱搭棚、无证驾驶、酒驾等违法行为。一天,交警在检查中发现李某开着搭棚的摩托车在十字街行驶,还存在酒驾的行为,要依法扣留其车辆,李某顿生不满,拒不接受处罚并拿出手机拍摄,还扬言要把视频发到网上曝光交警。
(1)你认为交警应怎么做?并说明理由。
面对群众的围观拍摄,公安部要求,在拍摄不影响正常执法的情况下,让群众举起监督的镜头,让执法人习惯在镜头下执法。
(2)请说一说“让执法人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这一要求的合理性。
21.(2025八下·龙胜各族期中)2021年10月以来,李某通过某软件寻找“捞偏门”挣快钱的方法,被境外情报人员策反,为对方拍摄我国某港军事基地及军舰视频、照片(经国家权威部门鉴定为6件机密级、3件秘密级),前后获取非法收入20余万元。2022年2月,某市公安机关侦破该案。2024年1月8日,李某因犯间谍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上述案例带给我们哪些警示?
22.(2025八下·龙胜各族期中)八年级学生小敏围绕权利与义务搜集了下列学习片段,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片段一 小敏课后摘录了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些工作任务。
预计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170万人,要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
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高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服务水平。
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
(1)结合公民权利相关知识,谈谈政府拟定2025年工作任务的宪法依据有哪些。
片段二 爱国有底线,履行法定义务。
【背景链接】底线是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的敬畏。作为中国公民,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站在祖国和人民这一边,都不能逾越法律规定做出超格行为。
爱国,与法律同行。学校准备制作《爱国 与法同行》宣传片,旨在增强同学们的法治意识,守好爱国底线。
(2)请你为该宣传片写出两条关于守好爱国底线的法律规定。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解析】【分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措施聚焦于农村防返贫和脱贫攻坚长效机制,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政策制定与制度完善推动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故B符合题意;
A错误,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法律的本质;
C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体现的是党的政策,没有强调法律执行;
D错误,宪法基本原则指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和尊重保障人权。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坚持党的领导的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2.【答案】A
【知识点】法律的产生和本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解析】【分析】“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涉外立法工作”,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大常委会认真审议并将立法草案向社会征求意见”,充分说明我国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故②④说法正确;
①错误,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③错误,我国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间接行使国家权力。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党的领导和法律的本质的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3.【答案】C
【知识点】人权;尊重和保障人权
【解析】【分析】 我国已建成当代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这表明“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人权不仅包括政治权利,还包括经济、社会、文化权利。故①③符合题意;
②错误,宪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题文材料体现的是社会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不属于经济基础;
④错误,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人权和尊重保障人权的认识,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4.【答案】A
【知识点】行政机关的职权;尊重和保障人权
【解析】【分析】国务院食安办、发改委、公安部等部门均属于行政机关,这些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追查问题,体现了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监管职责,保障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符合“依法行政”的要求,也体现了对公民人权的尊重和保障,故A符合题意;
B不符合题意,题目中未涉及检察机关行使检察权;
C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体现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没有涉及监察机关;
D表述错误,“依宪执政”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题干材料体现的是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者查对行政机关的职责,尊重保障人权的认识,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
5.【答案】D
【知识点】宪法组织国家机构
【解析】【分析】分析题文,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发挥地方主动性和积极性;某市市长在该市人大会议上作市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故②④符合题意;
①③不符合题意,村委会、小区物业管理委员会不属于国家机构。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宪法组织国家机构的认识,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为: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实行民主集中制。
6.【答案】C
【知识点】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组织国家机构;宪法构成及宪法规定的内容
【解析】【分析】食安办开展严厉打击肉类产品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维护食品安全,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权,符合宪法的尊重保障人权的基本原则,故C说法正确;
A错误,地方遵循中央的统一领导,并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这体现了我国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B错误, 宪法的核心内容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政府坚持依法办事,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这体现了政府依法行使职权;
D错误,AI换脸诈骗等危及网络安全的问题,属于具体法律问题,宪法规定国家生命的根本问题。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组织国家机构,宪法规定的内容的认识,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设置及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7.【答案】D
【知识点】宪法的地位及重要性
【解析】【分析】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规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这表明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故D说法正确;
AC不符合题意,选项观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B错误,中国共产党领导立法。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宪法的地位和重要性的认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8.【答案】A
【知识点】宪法的地位及重要性
【解析】【分析】分析材料可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国家工作人员须向宪法宣誓,体现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公职人员依法行使国家权力。A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与题意不符,某校开展宪法专题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宪法意识,没有体现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C与题意不符,交警依法查处交通违规行为,做到严格执法,没有体现宪法的地位;
D与题意不符,人大常委会解释立法法,体现宪法监督,没有体现宪法的地位;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宪法的地位。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治国安邦总章程,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9.【答案】C
【知识点】宪法的地位及重要性
【解析】【分析】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完善和加强备案审查制度,是为了确保所有法律法规都符合宪法的规定,对于违反宪法的行为进行纠正,从而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故C说法正确;
A错误,完善宪法监督制度不能提高宪法地位;
B错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监督宪法的实施,地方人大不能监督宪法的实施;
D错误,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而不是公民意志的体现。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宪法的地位和重要性的认识,为了保证国家机关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需要建立健全完备的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在这一监督体系中,宪法监督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
10.【答案】B
【知识点】人格尊严权;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
【解析】【分析】小丽爸爸在外地企业就业,每月的工资是他的主要收入来源,这是他享有劳动权;邻居吴奶奶在八十岁后,每月收到民政部门发放的高龄津贴,这是享有物质帮助权;在看到四川泸定发生的展情后,小华用压岁钱捐款抗震救灾,这是依法行使财产权,其中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都属于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故ACD说法正确;
B错误,小明在学校认真学习,成绩优异,获得三好学生的荣誉称号,这是体现公民享有受教育权和荣誉权。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社会经济权利和人格尊严权,受教育权的认识,劳动权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通过劳动,参与社会生产与服务活动,获得劳动报酬和其他收益,既可以保障合理的生活水平,实现自身价值,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11.【答案】C
【知识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社会经济权利
【解析】【分析】题文中,爷爷奶奶每月能领到养老金说明爷爷奶奶享有物质帮助权,妈妈当选为市人大代表说明妈妈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爸爸用工资买了一辆新车说明爸爸享有财产权。因此,小罗一家享受的基本权利分别是物质帮助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财产权,故C说法正确;
ABD错误,小罗一家享受的基本权利分别是物质帮助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财产权。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社会经济权利,选举和被选举权的认识,物质帮助权指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12.【答案】D
【知识点】违法行为的含义与分类;人格尊严权;通信自由和通讯秘密受法律保护
【解析】【分析】高考志愿填报系统属于电子通信的范畴,考生准考证号等信息具有私密性。非法获取并篡改他人志愿,可能被视为侵犯通信秘密或通信自由(如未经授权使用他人信息登录系统)。准考证号属于个人信息,未经允许获取并使用他人信息篡改志愿,直接侵犯了隐私权。故①④符合题意;
②错误,公安机关作出的是行政拘留不是刑事处罚,因此不涉及刑事责任;
③错误,政治权利包括选举权、言论自由等,与高考志愿这一教育权利无关。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违法行为,人格尊严权和通信自由和通讯秘密的认识,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 隐私权等。
13.【答案】C
【知识点】社会经济权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劳动权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通过劳动,参与社会生产与服务活动,获得劳动报酬和其他收益,既可以保障合理的生活水平,实现自身价值,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所以国家重视保障公民的劳动就业,故C说法正确;
A不符合题意,选项主要涉及到公民财产权的保护,而不是就业问题;
B不符合题意,选项观点与国家重视劳动就业无关;
D不符合题意, 物质帮助权主要是指公民在年老、疾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获得国家和社会物质帮助的权利,与就业问题无直接关联。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劳动权的认识,劳动权指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劳动就业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14.【答案】B
【知识点】违法行为的含义与分类;行使权利有界限
【解析】【分析】18人在观赛期间扰乱赛事秩序,受到行政处罚,这警示我们行使权利有界限,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故①③说法正确;
②不符合题意,题文中没有体现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
④错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民事违法行为,应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违法行为和行使权利有界限的认识,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15.【答案】D
【知识点】维护权利守程序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张某与村民、厂家的纠纷涉及民事赔偿问题,属于民事纠纷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故D说法正确;
A表述错误, 村委会属于自治组织,向村委会请求的调解属于人民调解,而不是行政调解;
B错误,仲裁 应向仲裁委员会提出;
C错误,题干材料中的纠纷属于民事纠纷,应提起民事诉讼,而不是行政诉讼。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维护权利守程序的认识,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16.【答案】B
【知识点】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
【解析】【分析】“遇前方机动车缓慢行驶时,未依次交替驶入车道减少后的路口、路段的”和“机动车违反禁止标线指示的”违法行为,会破坏公共秩序,这提醒我们要尊重社会公德,遵守公共秩序,故B符合题意;
A不符合题意,题干主旨未涉及自觉遵守宪法,爱护公共财产的内容;
C不符合题意,题干中的行为违反的是行政法律,不是民事法律;
D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与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利益的义务无关。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的认识,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职责。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具体包括: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17.【答案】B
【知识点】依法纳税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具有强制性。案例中王某某因偷逃税款被重罚,体现了法定义务不可逃避,违法行为必担责。个人所得税法作为税收法律,是纳税人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题干中偷逃税款的行为直接违反该法律,印证其约束力,所以 ①④说法正确;
②不符合题意,虽然税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但题干未涉及税收与财政的关系,仅聚焦偷逃税款的违法后果;
③错误,偷税行为需情节严重且构成犯罪才追究刑事责任,并非所有偷税行为均需刑事处罚,表述过于绝对化。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依法纳税的认识,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任何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8.【答案】D
【知识点】权利义务相统一
【解析】【分析】在垃圾处置过程中,某些人只想享受权利,不愿履行义务,所以解决“避邻困局”需要公民坚持权利义务相统一,自觉维护公共利益,故D说法正确;A错误,公民间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决策;
B错误,公民没有立法权;
C错误,提起诉讼应向人民法院提出。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认识,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19.【答案】①有利于强化国家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让他们珍惜宪法赋予的权力,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②有利于彰显宪法权威,增强人们对宪法的认同感和尊崇感;③有利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维护宪法的尊严和地位。
【知识点】宪法意识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新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宪法宣誓的意义可以从有利于强化国家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彰显宪法权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等方面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增强宪法意识的认识,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
20.【答案】(1) 交警应依法继续执行扣留车辆的处罚,并向李某说明其行为违反了交通法规以及酒驾的危害。理由:交警作为执法人员,有依法执行公务的职责,李某的行为违法,必须依法处理。
(2) ①“让执法人习惯在镜头下执法”有利于规范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使其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执法,防止权力滥用;②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监督权,增强执法透明度,促进执法公正;③有利于提升执法公信力,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知识点】行政机关的职权;宪法规范权力运行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交警应依法继续执行扣留车辆的处罚。理由可以从行政机关要严格执法,李某的行为违法,要依法处理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
(2)根据所学,让执法人习惯在镜头下执法的合理性可以从有利于规范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监督权,有利于提升执法公信力,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规范权力运行,行政机关的职责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只有依法规范权力运行,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21.【答案】①我们要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自觉维护国家安全;②要坚决抵制各种诱惑,不被利益所迷惑,不做危害国家利益的事情;③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违反法律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④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知识点】公民维护国家利益及表现;履行法定义务;违反义务需承担责任;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角;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
【解析】【分析】李某通过某软件寻找“捞偏门”挣快钱的方法,被境外情报人员策反,为对方拍摄我国某港军事基地及军舰视频、照片获利;最终因犯间谍罪,被判处无期徒刑,这启示我们要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自觉维护国家安全,要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违反法律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等,据此分析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角,捍卫国家利益,违反义务要承担责任,履行法定义务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职责。
22.【答案】(1) ①政府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依据是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②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依据是宪法规定公民在年老等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③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和基础教育行动,依据是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文化权利。
(2)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②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知识点】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公民维护国家利益及表现
【解析】【分析】(1)政府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这说明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
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这说明宪法规定公民在年老等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和基础教育行动,这说明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文化权利。
据此组织答案。
(2) 《爱国 与法同行》宣传片,旨在增强同学们的法治意识,守好爱国底线。 据此涉及的法律规定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等。
【点评】本题考查对社会经济权利,受教育权,公民维护国家利益的表现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国家制定资助政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