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初三联考
九年级化学
本试卷共8页,20题,满分9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注意事项:
1.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2.非选择题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不准使用铅笔(作图除外)、涂改液和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S 32 Fe 56 Cu 64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错选、不选、多选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
1. 物质在不断运动和变化,在氧-碳循环过程中,碳元素由大气圈进入水圈的变化是
A. 海水吸收二氧化碳 B.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C.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 化石燃料的燃烧
2. “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 油锅不慎着火,应立即用大量的水浇灭
B. 蚊虫叮咬时释放出的蚁酸使人觉得不适,可涂抹氢氧化钠溶液处理
C. 感冒发烧时,立即大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以到达快速降温的效果
D. 均衡膳食,多吃水果或蔬菜可补充人体所需维生素
3. 下列关于空气成分及空气质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
B. 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C. 稀有气体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作霓虹灯
D. 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
4. 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与农业: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
B. 化学与材料:棉花、羊毛都属于合成材料
C. 化学与环境:的降雨呈酸性,一定是酸雨
D. 化学与科技:我国科学家徐光宪在稀土元素的分离技术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
5. 《本草纲目》记载古法酿酒:“烧酒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盖酒露也。”“烧酒”中有乙醇,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烧酒会散发出酒香,从微观角度解释为乙醇分子在运动
B. “蒸令气上……其清如水”与实验室过滤操作原理相同
C. “浓酒和糟入甑”,酿酒过程中包含了缓慢氧化
D. 乙醇可以用于体表和医疗器械的消毒
6. 邻苯二甲酸酯(化学式C24H38O4)是一种增塑剂,但有一定的毒副作用,高温时塑料瓶中的增塑剂分子更容易进入食品中。下列关于邻苯二甲酸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邻苯二甲酸酯由三种元素组成
B. 邻苯二甲酸酯由66个原子构成
C. 邻苯二甲酸酯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高
D. 普通塑料瓶不宜直接盛放热奶茶和热奶制品
7. 人体内的一些液体正常pH范围是:唾液6.6~7.1,胃液0.9~1.5,胰液7.8~8.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上述液体中碱性最强的是胰液 B. 唾液不一定显碱性
C. 大量饮水后胃液pH变小 D. 胃酸过多可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
8. 中国科学院首创室温制氢方案,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三种氧化物 B.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 该反应前后所有原子数目不变 D. 催化剂在该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
9. 如图是我国西汉青铜雁鱼灯及其示意图。灯油燃烧时,烟气通过鱼身和雁颈导入雁体内水中,减少对室内空气的污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灯使用的青铜是一种金属材料 B. 产生烟尘的原因是灯油不完全燃烧
C. 转动灯罩隔绝空气,可使灯火熄灭 D. 水能吸收烟尘,还能吸收一氧化碳
10. 下列跨学科实践活动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选项 实践活动 化学知识
A 将氯化钠从海水中分离出来 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B 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 制氧剂必须含有氧元素
C 用自制简易净水器净化雨水 活性炭起到杀菌消毒作用
D 调查家用燃料的变迁与合理使用 煤炉越扇越旺是因为降低了煤的着火点
A. A B. B C. C D. D
11.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化学观念: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其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B. 科学探究与实践: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要做灯火实验
C. 科学思维: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
D. 科学态度与责任:山林严禁烟火,家用电器、图书档案室起火,不能用水来灭火
12. 下列有关各物质的分离、鉴别、除杂与检验,所用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 实验方法
A 分离铁粉与碳粉 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
B 鉴别硫酸钠和硝酸银溶液 加入少量硝酸钡溶液,观察现象
C 除去CO2中少量CO 点燃混合气体
D 检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加入少量稀硫酸,观察现象
A. A B. B C. C D. D
13. 如图是K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的溶解度大于KCl的溶解度
B. 中混有少量KCl,可用蒸发结晶进行提纯
C. 时,将与100g水充分混合,可形成180g溶液
D. 时,配制等质量饱和溶液和KCl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前者小于后者
14.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目的 证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与氧气接触 证明乙醇中含有碳元素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证明铁生锈需要与水接触
实验设计
选项 A B C D
A. A B. B C. C D.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48分。
15. 氟及其化合物是现代工业和生活重要的材料。某化学小组开启了氟元素学习之旅。
Ⅰ.识氟之初
(1)从如图可知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Ⅱ.探氟之源
(2)工业上常用萤石(主要成分为)和浓硫酸在高温下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取HF气体,HF的化学名称为______。该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Ⅲ.用氟之智
聚四氟乙烯(PTFE)是一种含氟材料,可由四氟乙烯聚合而成,常用作冲锋衣面料。
(3)工业制备四氟乙烯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参加反应的甲、乙、丙、丁分子个数比为,请补全方框中丁的微粒模型______。
(4)PTFE有“塑料王”之称,其属于______(填“金属”或“无机非金属”或“合成”)材料。
(5)PTFE膜有微孔结构,其直径约在0.1至之间。结合如表分析,PTFE膜可作为防水和透汗冲锋衣面料原因______。
类型 水蒸气 雨水
直径/ 0.0004
16. 生活中的污水常用物理、化学及生物方法进行分级处理。如图为污水分级处理流程示意图。
(1)“一级处理”中,沉砂池和初次沉淀池主要去除水中______(选填“可溶性”或“不溶性”)杂质。
(2)“二级处理”中,可在曝气池繁殖枯草芽孢杆菌来处理有机污染物。枯草芽孢杆菌是______(填“厌氧菌”或“好氧菌”)。
(3)“进一步处理”包括消毒等步骤。二氧化氯是一种高效的饮用水消毒剂,可由亚氯酸钠和氯气反应制得,同时还会生成一种常见的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含铝污泥能去除水中的磷。为探究影响污泥除磷率的因素,在锥形瓶中加入100mL模拟含磷废水,按下表调节pH并控制相关变量。反应3小时后过滤,测定污泥样品对磷的吸附量。
实验 酸碱度 污泥样品/g 反应温度/℃ 吸附量/
1 3 0.3 25 3.13
2 7 0.3 25 2.62
3 11 0.3 25 2.1
4 7 0.4 25 x
5 7 0.5 25 4.24
①对比实验1、2、3,可得出结论______。
②通过实验可知,相同条件下,等体积水中加入的污泥样品质量越大,污泥除磷率越高。则实验4中x的数值范围是______。
17. 化学实践小组围绕金属展开了如下项目式探究活动
【项目一】探究金属的部分化学性质
如图所示,调节平衡后开始进行实验。
(1)实验1:将铁丝团浸入硫酸铜溶液,当观察到______时,移走试剂瓶,发现稳定后的砝码比起始位置______(填“高”或“低”)。
(2)实验2:一段时间后,铁粉包下沉,原因是铁粉与______发生反应,生成了铁锈。
(3)如图甲为锌与硫酸镍和硫酸锰混合溶液充分反应后的粒子变化微观示意图。Ni、Zn、Mn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
【项目二】金属的使用——金属画制作
(4)金属画的制作方法为在金属板上贴膜,然后刻画图案露出金属板,将溶液滴在露出的金属板上就可制得金属画。图乙是利用金属板与稀硫酸反应制得的“蝴蝶”。可选用的金属板是______(填字母)。写出制取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写一个)。
A.铁板 B.锌板 C.铜板 D.银板
【项目三】金属的冶炼
(5)《天工开物》中有关“火法”炼锌的记载,可用炉甘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锌)来炼得金属锌,请根据物质的组成与性质设计一个从炉甘石中提炼出锌的方案,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______。
18. 某学习小组对展开研究。
Ⅰ.探究的收集方法:
【资料卡片】:一定范围内,在水中溶解越多,所得溶液pH越小。
【实验一】:利用图1装置制取,并测定,将于水所得溶液的pH,判断在水中溶解的体积。
(1)甲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待丙装置中收集半瓶气体时,关闭,充分振荡丙装置,测得丙、丁装置中溶液的pH值分别为5.7和6.5。说明丙装置中所溶解CO2的体积______(填“>”“<”或“=”)丁装置所收集液体中CO2的体积,丙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乙装置吸收HCl气体,目的是______。
【实验二】: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测收集的气体中CO2体积分数,选择合适收集方法。
(3)图2是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中CO2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分析图像,可得出的结论有:______(写一个即可)。
Ⅱ.CO2减排新进展
我国CO2减排的战略是CCUS(CO2的捕集、利用与储存)。下图3为氨法捕集二氧化碳的流程图。原理是利用氨水与二氧化碳在一定温度下会反应生成碳酸氢铵。当温度升高至38℃-60℃,将发生逆向反应,碳酸氢铵将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4)“吸收塔”中采用喷淋的方式目的是______,该反应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______。
(5)分离器的作用相当于基本实验操作中的______,若分离器中温度为,经分离器得到的溶液质量分数为______(结果保留到0.1%)。
19. 某学校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探究。
探究实验一:通过溶液酸碱性变化的角度,验证酸碱发生中和反应。图②是图①实验过程中pH变化曲线。
(1)试管①中证明碱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的现象是______,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___。
(2)图②中点d所示溶液中的溶质(酚酞除外)是______(填化学式)。
(3)其中b、c、d三点对应溶液中所含溶质NaCl的质量大小关系是______。
探究实验二:
(4)可以通过比较试管③和试管⑤,观察到______现象,证明试管④中的酸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5)要证明试管④中的酸碱发生了中和反应,还可以选用的物质是______。
A. 溶液 B. 石蕊试液 C. 铁粉 D. 酚酞
(6)实验二是通过证明______(填“反应物消失”或“新物质产生”),证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
20. 硫氧粉(化学式为)在食品、印染等行业中有着广泛应用,但易被氧气氧化为。化学兴趣小组对硫氧粉开展了以下探究。
资料1:与稀硫酸、稀盐酸能发生类似于与稀硫酸、稀盐酸的反应。
资料2:与均为白色沉淀,能溶于盐酸,不能溶于盐酸。
资料3:与NaOH溶液反应与与NaOH溶液类似:还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Ⅰ、认识类别
(1)图1表示硫元素化合价与物质类别的关系图,图中______点(填字母)所对应的物质是。
Ⅱ、性质探究
【实验1】
(2)探究硫氧粉与酸的反应。小组同学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①进行实验:打开活塞,向硫氧粉中加入稀硫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图2的装置______(选②或③)可知生成了A点所对应的物质,请写出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实验2】探究硫氧粉与盐的反应。小组甲同学进行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取少量硫氧粉配成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适量的溶液,振荡。观察到试管中产生白色沉淀,于是甲同学得出了能与发生反应生成沉淀的结论。
【实验3】
(3)小组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严谨,白色沉淀中也可能含有硫酸钡,原因是______。请设计实验验证之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实验2后的试管中继续加入______ ______ 白色沉淀中含有硫酸钡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初三联考
九年级化学
本试卷共8页,20题,满分9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注意事项:
1.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2.非选择题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不准使用铅笔(作图除外)、涂改液和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S 32 Fe 56 Cu 64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错选、不选、多选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
【1题答案】
【答案】A
【2题答案】
【答案】D
【3题答案】
【答案】B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B
【6题答案】
【答案】B
【7题答案】
【答案】C
【8题答案】
【答案】B
【9题答案】
【答案】D
【10题答案】
【答案】B
【11题答案】
【答案】C
【12题答案】
【答案】B
【13题答案】
【答案】D
【14题答案】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48分。
【15题答案】
【答案】(1) ①. 19.00 ②. 得到
(2) ①. 氟化氢 ②.
(3) (4)合成
(5)孔径小于雨水大于水蒸气,雨水透不过去,而水蒸气可透出去
【16题答案】
【答案】(1)不溶性 (2)好氧菌
(3)
(4) ①. 其它条件相同时,一定范围内,pH越小,吸附量越大 ②.
【17题答案】
【答案】(1) ①. 铁丝团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浅绿 ②. 高
(2)氧气、水蒸气 (3)
(4) ①. AB ②. 或
(5)
方法一:,方法二:,
【18题答案】
【答案】(1)
(2) ①. > ②. ③. 防止HCl溶于水,对pH测定造成影响
(3)无论排水法还是向上排空气法都不能收集到绝对纯净的CO2##排水法收集的CO2纯度高于向上排空气法(合理即可)
(4) ①. 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②. 当温度升高至38℃-60℃,碳酸氢铵将分解
(5) ①. 过滤 ②. 18.0%
【19题答案】
【答案】(1) ①. 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 ②. 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2)HCl、NaCl
(3)
(4)试管③有气泡产生,试管⑤无明显现象 (5)BC
(6)反应物消失
【20题答案】
【答案】(1)D (2) ①. ③ ②.
(3) ①. 易被氧气氧化为,硫酸钠与氯化钡会产生硫酸钡沉淀 ②. 足量稀盐酸 ③. 沉淀部分溶解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