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海南省高考适应性地理模拟练习1(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海南省高考适应性地理模拟练习1(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海南省高考适应性地理模拟练习1
说明:
1.全卷共6页,共19小题,满分100分.测试用时为75分钟.
2.答卷前,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学校、班级、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后,重新填涂所选选项.
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测试结束时,将测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下面是地球经纬网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各点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的是( )
A.③④ B.①② C.⑤⑥ D.③⑦
2.图中④点位于⑧点的( )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3.图中AB间的最短距离约为( )
A.3200千米 B.4200千米 C.5 200千米 D.6200千米
下图为金砖五国轮廓图,图中①②③④⑤均为首都。完成下面小题。

4.一架飞机沿最短航线从图中城市①飞往城市③,其航向是( )
A.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B.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C.先向西南,再向西南 D.先向西南,再向西南
5.下列四个国家首都中,最先迎来第一道阳光的是( )
A.① B.③ C.④ D.⑤
惠安女族群生活在福建省忠安县的海边,她们以奇特的服饰闻名海内外。人们把她们的“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戏称为“封建头、节约衫、民主肚、浪费裤”。近年来,除老年人外,穿戴传统服饰的惠安女越来越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惠安女传统服饰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 )
A.花头巾:当地气候干旱,常有风沙 B.短上衣:当地气温较高,方便劳作
C.银腰带:当地经济发达,消费力强 D.大筒裤:沿海地区开放,时尚美观
7.穿戴传统服饰的惠安女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是( )
A.传统服饰土气 B.文化传承断代 C.审美观念转变 D.就业方式变化
我国大部分地区经历强降水过程,一些城市就会发生严重的内涝,以京、津两城市最为严重,城市内涝的发生与城市的水循环密切相关。下图为某城市水系统的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8.图中甲、乙、丙、丁分别是
A.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
B.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
C.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
9.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内涝严重,从水循环的角度来看,造成城市内涝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①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特大暴雨不断增多
②城市化速度加快,地面硬化率扩大,地面渗透力下降
③城市多地处平原或谷地,地势低洼,容易形成积水
④城市河湖的蓄泄洪和排水管网的排水设计能力偏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研究发现,近20年来地处干旱半干旱区的蒙古高原在植被生长季之前(简称季前)出现了昼夜非对称变暖现象,白天变暖速率是夜晚的2.3倍,该现象导致了多种植被返青期提前(注:返青期是植物移栽或越冬后,由黄色变为绿色、长出绿芽,并恢复生长的一段时间)。此外,季前降水增加对当地植被返青期提前也有显著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蒙古高原季前昼夜非对称变暖现象将直接导致本区该时段内( )
A.霜冻风险增加 B.昼夜温差变大 C.降雨频率增大 D.土壤湿度增加
11. 相比于森林,季前降水增加对草地返青期提前影响更明显,其原因是( )
A.草地分布海拔高,热量不足 B.草地分布海拔高,水分充足
C.草地分布海拔低,热量丰富 D.草地分布海拔低,水分缺乏
感热是指地面与大气之间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流过的垂直热量,主要受地表的粗糙度、地气温差以及风速等直接影响。青藏高原感热变化将会影响青藏高原与周边区域的大气环流和对周边大洋水汽的抽吸作用。高原感热越强,对水汽的抽吸作用越强,进而对周边区城气候和天气影响较大。据研究,自1981年以来青藏高原气候有暖湿化的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青藏高原夏季感热减弱对周边区域天气和气候的影响是( )
A.我国北方地区多寒潮灾害 B.我国南方地区多干旱灾害
C.我国西北地区多暴雪天气 D.我国西南地区少阴雨天气
13.近年来青藏高原气候暖湿化对高原感热的影响是( )
A.高原植被覆盖率下降,高原感热强度下降 B.高原植被覆盖率提高,高原感热强度升高
C.高原植被覆盖率提高,高原感热强度下降 D.高原植被覆盖率下降,高原感热强度升高
小明的父亲乘飞机从上海(31°N,121°E)前往阿联酋迪拜(25°N,55°E)出差一周。下图为小明父亲航班信息部分截图(时间为机场所在地使用的区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小明父亲乘坐的飞机飞行了约( )
A.3小时 B.5小时 C.7小时 D.9小时
15.下面是小明父亲出差期间,不可信的是( )
A.在浦东机场候机时,看到太阳在东南方向地平线附近
B.当飞机在迪拜机场降落时,上海的太阳高度角接近一天中最大值
C.出差期间,迪拜的昼长比上海长
D.出差期间,迪拜塔影子转动的方向为顺时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要求填答题卡.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属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山地丘陵约占95%,山间盆地(坝子)和河流谷地约占5%;人口分布和土地利用方式在水平空间和垂直空间上差异较大。图左示意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地理位置,图右示意该地某河谷山地生产生活土地利用规模和山地坡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颜色越深,代表生产生活活动越密集)。

(1)据图描述该河谷山地人口空间分布的特点。
(2)简析该河谷山地人口空间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3)说出西双版纳土地利用中易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西南季风和沿岸海底地形是影响粤东至闽南沿岸夏季上升流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夏季珠江径流对东经116°以西的上升流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下图示意粤闽沿海部分海底地形。
(1)分析甲处上升流的形成机制。
(2)指出上升流发生时,甲、乙两处表层海水温度和密度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3)说明夏季珠江径流对丙处上升流有明显抑制作用的原因。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班加罗尔(如图)位于印度南部,集中了印度主要高科技公司。这里原本拥有相互贯通的湖泊超过280个,现在仅存70余个,很多湖泊湖面浮现厚厚的泡沫。此外,班加罗尔水井数量从30年前的5000口增加到现在的45万口,深度从20年前的10m增至现在的91m。相关研究报告显示,当前班加罗尔成为全球最缺水的大城市之一。
(1)推测班加罗尔出现水资源危机的原因。
(2)说明班加罗尔水井数量激增和深度加深对城市及周围地区可能产生的危害。
(3)试为班加罗尔应对水资源短缺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地岛位于北冰洋,介于巴伦支海与喀拉海之间,主要由南、北两大岛组成,从东北向西南延伸达1000千米,多山地,最高点海拔1590米。岛上未覆冰的地带是以沼泽为主的苔原植被。这里冬季平均温度为-16℃~-22℃,夏季2℃~7℃,气候严寒,多雾和大风天气。下图示意新地岛位置、地形与临海。
(1)分析新地岛气候严寒,多雾与大风天气的原因。
(2)阐释新地岛沼泽地的形成与气候的关系。
(3)新地岛仅有1/4的面积有冰川覆盖率,阐释其可能的原因。
参考答案
1.B
2.A
3.C
4.B 5.B
6.B 7.D
8.B;
9.D
10.B
11.D
12.D
13.C
14.D
15.B
16.(1)人口分布不均;人口集中分布在海拔1700~2400米的坡地;低海拔地区和高海拔地区人口分布较少。
(2)为热带季风气候,山谷地区地势低、气候炎热,易感染疾病;高海拔山地地形崎岖,不适宜生产和居住;中海拔地区较山谷地区气候凉爽,较高海拔山地距河近,坡度小,便于生产和生活。
(3)破坏森林资源;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
17.(1)西南季风在甲处是离岸风,使表层海水偏离海岸,形成离岸流表层水减少,带动底层海水上泛;(3分)外海底层海水向岸运动。在甲处沿海底地形爬升,海上下涌。(3分);
(2)差异:与乙处相比,甲处表层海水温度较低,密度较大。(4分)原因:甲处表层海水来自底层海水的上涌。(4分);
(3)夏季珠江径流量大,在西南季风和海水运动的共同作用下,珠江水向东扩展到丙处表层,珠江水较底层海水密度小(盐度低),海水层结稳定,海水上升不明显。(6分)
18.【答案】(1)热带季风气候,有明显的的旱季与雨季,降水季节变率大,旱季缺水严重;湖泊数量减少,储存他淡水的能力减小;人口众多,工业发达,生产和生活需水量大;地表水体污染严重、浪费,加剧水资源短缺。;
(2)班加罗尔的水井数量增加、深度增加,会导致过度抽取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从而导致地面沉降;过度抽取地下水会形成地下水漏斗区,阻隔水循环,加剧水资源短缺。;
(3)跨流域调水;严格治理水污染;节约用水;修建水库调节水资源的季节变化;实行梯级水价;废水处理再利用。
19.(1)新地岛位于N以北,终年接受太阳辐射少,受到寒冷的极地东风影响,气候严寒;新地岛受极地东风带控制,周围为辽阔的海洋,风力强劲;受海洋调节,空气湿度较大,接近寒冷陆面的空气在缺少抬升条件下,形成大雾天气;
(2)严寒的气候下冻土广布、深厚,不利于地表水下渗;岛上虽然降水少,但因寒冷,蒸发微弱,大量地表水积存于浅洼地带形成沼泽地;
(3)一是终年在极地东风带影响下,风力强劲,难以形成降水,降水较少,冰川补给量小;二是岛屿狭窄,海洋调节作用较大,夏季气温在0℃以上,不利于积雪冰川的储存。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