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临门一脚”地理试题(九)(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武汉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临门一脚”地理试题(九)(含答案)

资源简介

模仿湖北卷风格试题9
地 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是公私合作关系的简称,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到成本高、建设周期长、回报率较低的社会性和公益性事业,为公众提供基础服务、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PPP 农业就是农业领域的PPP合作模式,政府主要担任项目发起人角色,提供政策支持和各方面的协调,有效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与社会资本实现优势互补,合理分担风险。据此完成1~3题。
1.实施农业PPP模式的根本目的是( )
A.优化农业部门结构 B.降低农民劳动强度
C.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D.提升农业整体水平
2.实施农业PPP模式,政府需要( )
A.转变职能,提高服务水平 B.增加资金投入,扩大生产规模
C.加强农业生产活动的管理 D.合理规划,发展专业化农业区
3.适宜农业PPP模式的领域是( )
A.化肥、农药生产 B.农产品质量检测
C.传统水稻种植业 D.农产品加工工业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我国乡村聚落空间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图1示意江南丘陵某区域四种乡村聚落空间演化模式。据此完成4~6题。
图1
4.模式Ⅳ( )
A.更易受经济因素影响 B.聚落呈现飞地式迁移
C.易发生在文化交错带 D.异质文化区趋向杂糅
5.四种聚落空间演化的驱动力对应正确的是( )
A.I——文化指向 B.Ⅱ——中心地指向 C.Ⅲ——低地指向 D.Ⅳ——经济指向
6.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该区域四种模式的演化结果是( )
A.平原聚落的规模稳定 B.零散的村落原地保护
C.经济功能区规模变大 D.聚落文化同质性增强
2023年4月10日,总书记到湛江考察“渔业种子”(湛江是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主要开展海水鱼虾的良种选育.种苗繁育等研究工作,专注于给渔业种子装上“中国芯”)。碳汇渔业就是指通过渔业生产,促进水生生物吸收水体中的二氧化碳,并通过收获(捕捞)把这些碳移出水体的过程和机制。图2示意湛江市碳汇渔业生产过程。据此完成7~9题。
图2
7.湛江成为“渔业种子”基地的原因是( )
A.劳动力数量丰富 B.海洋运输业发展迅速
C.海岸线长,海水养殖面积大 D.国际市场对水产品需求量大
8.我国发展碳汇渔业的重要意义有( )
①保障我国的食物安全 ②直接减少CO2排放量
③改善水质,缓解海水富营养化 ④推进渔业生产方式转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为促进碳汇渔业发展,人们在海水养殖区实施人工上升流工程,其目的是( )
A.促进鱼类排泄物沉降 B.降低海洋表层水温
C.促进海底营养盐类上泛 D.促进埋藏的CO2释放
重庆市玉溪遗址位于长江东南岸。研究发现埋藏深度232-671cm地层相由自然沉积层和文化堆积层构成,为无间断连续沉积层。自然沉积层中Si元素的淋溶迁移活性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小,而Al元素的淋溶迁移活性与气温和降水呈正相关。科研人员借助自然沉积层中Si/Al比值的变化,将玉溪古地层相自下而上划分为三个气候阶段。图3示意玉溪遗址部分地层相及科研数据信息。据此完成10~12题。
地层相 气候阶段划分 埋藏深度/cm 自然层累积厚度/cm 自然层沉积持续时间/年 Si/Al 图例 文化堆积层 自然沉积层
232~348 43 200 0.025~0.031
348~450 60 200 0.022~0.027
450~671 99 200 0.036~0.048
图3
10.据图示地层相分布状况,推断玉溪地区( )
A.地壳持续抬升 B.人类活动未中断
C.河流周期性泛滥 D.文化堆积层时期年径流稳定
11.推断I-Ⅱ-Ⅲ阶段的气候特征是( )
A.湿热-温干-暖湿 B.温干-暖湿-湿热 C.暖湿-温干-湿热 D.湿热-暖湿-温干
12.Ⅱ阶段自然层沉积速率最快,其主要原因是( )
A.降水总量大 B.洪水频次高 C.风沙活动强 D.植被覆盖率低
林窗是指高大乔木由于死亡或移除后在林冠层形成的林中空隙。该空隙对原有林下灌木的生长有显著影响。图4示意我国某山西坡林区在2019年9-10月晴朗的天气下四个时间段(北京时间)人工采伐的林窗内(圆圈)地面平均温度分布。据此完成13~15题。
图4
13.该林区可能位于( )
A.天山 B.长白山 C.祁连山 D.武夷山
14.与北缘相比,林窗南缘地温在四个时间段内均较低的原因是( )
A.太阳高度小 B.光照时间短 C.土壤湿度大 D.地面反射率高
15.人工采伐林木后,该林窗内灌木生长最快的位置可能是( )
A.东北 B.东南 C.西南 D.西北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上海奉贤区渔沥村位于黄浦江上游,与经济发达的闵行区隔江相望。渔沥村受生态保护与土地规划影响,长期为传统农业村,绝大部分面积为农田和林地。2019年以来,渔沥村依托奉贤区有关规划,通过提升风貌,合理整合、置换闲置土地,调整形成商服用地等方式,建设滨江生态产业总部园,吸引企业总部入驻,带动相关服务业发展,实现创收。目前渔沥村农业以优质大米、绿色蔬菜为特色打造“一村一品”,并向闵行社区等周边社区直供优质农产品。图5示意渔沥村范围。
图5
(1)渔沥村发展“总部经济”需要整合土地资源。结合材料,说明土地整合置换对该村产业升级的作用。(6分)
(2)从资源互补的角度,分析渔沥村吸引闵行区企业总部入驻的有利条件。(8分)
(3)从城乡产业协作的角度,说明渔沥村向闵行社区直供优质农产品对渔沥村农业发展的意义。(6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阿河滩村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黄河自西向东流经村南,侧蚀作用使该河段形成“九曲黄河”地貌景观。黄河两岸发育有七级河流阶地,其中北岸第三级阶地是阿河滩村所在地。阿河滩古城属典型的“干打垒”建筑,“干打垒”用到的材料比较简单,利用土、沙砾等借助人力填土夯击而成,调查发现墙体较厚还夹带有木桩。图6示意阿河滩村地质文化、人文遗迹与黄河河流阶地的关系。
图6
(1)相对于南岸,推测图示黄河河谷北岸陡峭的原因。(6分)
(2)分析图中古泉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
(3)分析古城“干打垒”建筑体现人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营建村落的科学智慧。(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
研究表明2002~2021年北极海冰持续退缩,格陵兰冰盖快速融化,北极陆地植被绿度提高(植被绿度一般用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与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北极植被绿度与气温升高、季节性积雪减少、人类活动(如航运、资源勘探)等显著相关。图7示意北极植被绿度、年均气温时序变化。
图7
(1)概括2002-2021年北极植被绿度和年均气温的变化特点,并说明季节性积雪减少导致北极植被绿度提高的原因。(5分)
(2)推测北极植被大范围空间扩张可能给当地野生动物带来的影响。(6分)
(3)分析北极航道通航期延长会加剧北极植被绿度提升的原因。(6分)模仿湖北卷风格试题9 参考答案
1.D 2.A 3.B
【解析】1.根据材料,PPP 农业是农业领域的PPP合作模式,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各方面的协调,有效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与社会资本实现优势互补,合理分担农业风险,这可以为农业引来更多投资,提升农业整体发展水平,选D。
2.根据材料,实施农业PPP模式,政府需要担任项目发起人角色,提供政策支持和各方面的协调,有效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与社会资本实现优势互补,合理分担风险,这就需要转变职能,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并不是要扩大生产规模;也不是政府直接加强农业生产活动的管理、发展专业化农业区。
3.适宜农业PPP模式的领域不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而是为提升农业实力进行的相关服务项目,据此,选B。
4.C 5.B 6.C
【解析】4.读图,模式Ⅳ是由于文化造成的聚落迁移。文化造成的聚落迁移更容易发生在文化交错带,C正确,A错误;聚落呈现连片分布,B错误;异质文化的存在使得社会更加多元化,但不会使异质文化区趋向结构混乱,D错误。故选C。
5.据图可知,模式I是聚落空间演化低地指向;模式Ⅱ聚落空间演化是中心地指向;模式Ⅲ聚落空间演化是经济指向;模式Ⅳ聚落空间演化是文化指向,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结合所学知识,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经济功能区规模变大,C正确;平原聚落规模变大,A错误;零散的村落会趋向集中,B错误;在乡村振兴下,村落的独特文化受到保护,聚落文化更加多元,D错误。故选C。
7.C 8.C 9.C
【解析】7.据材料“海水养殖是利用沿海的浅海滩涂养殖海洋水生经济动植物的生产活动”可知,我国海岸线漫长,浅海滩涂广阔,海水养殖面积大,利于发展碳汇渔业,使湛江成为“渔业种子”基地,C正确;劳动力数量丰富、海洋运输业发展迅速与“渔业种子”发展关系不大,AB错误;我国人口众多,随生活水平提高,国内市场对水产品需求量大,D错误。故选C。
8.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在碳汇渔业中,藻类植物作为鱼类、贝类的饵料被大量消耗,可以缓解水体富营养化,③正确;碳汇渔业是一种新型的海水养殖模式,可以推进渔业生产方式转型,④正确;所以碳汇渔业保障我国的食物安全,①正确;可以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能直接减少CO2排放量,②错误。故选C。
9.读图可知,人们在海水养殖区实施人工上升流,促进鱼类排泄物上升而非沉降,A错;人工上升流工程可以把底层的低温海水带到表层,降低海水温度,但不是其主要目的,B错误;底层海洋存在碳埋藏,人们在海水养殖区实施人工上升流工程,可使海底营养盐类上泛,促进藻类生长繁殖,可以把底层海洋存在碳带到海洋表层,降低深海碳埋藏量,但不能直接促进埋藏的CO2释放,C对D错;故选C。
10.C 11.A 12.D
【解析】10.地壳持续抬升,河床比降增加,河流下切侵蚀强,以侵蚀作用为主,沉积作用弱,而图中多沉积层,A错误;该地的自然沉积层是指主要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沉积层。说明形成自然沉积层的时期多洪水泛滥,形成文化沉积层的时期少洪水泛滥。图中文化堆积层与自然沉积层交替出现,可以推断玉溪地区河流周期性泛滥,C正确;文化堆积层,是指包含各种人类活动遗迹或遗物的堆积层。地层相中有不同时期形成的多层文化堆积层,且并不连续,说明该地的人类活动有多次中断,B错误;文化沉积层时期只是河流泛滥少,并不一定年径流量稳定。长江位于季风气候区,年径流量肯定是季节变化较大的,D错误;故选C。
11.根据材料,已知自然沉积层中Al元素的淋溶迁移活性与气温和降水呈正相关,说明气候越湿热Al元素越易被淋溶流失。已知三个气候阶段自然沉积层中Si/Al比值的变化,Ⅰ阶段最大,且Si元素的淋溶迁移活性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小,说明Ⅰ阶段Al元素被淋溶流含量较少,进一步推断出气候湿热。Si/Al比值Ⅱ阶段最小,说明Ⅱ阶段Al元素含量较高,进一步推断出气候温干。Ⅲ阶段介于两者之间,推断出气候暖湿。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结合上一题,Ⅱ阶段气候温干,则降水总量应该较小,洪水频次较低,所以A、B两项可以排除。气候相对温干,植被覆盖率低,地表易被降水及地表径流侵蚀,河流含沙量大,河流泛滥时,沉积速率快,D正确。根据区域认知,该处是重庆长江沿岸,近一两千年以来,即使气候相对温干时,也不可能风沙活动强,C错误。故选D。
13.D 14.B 15.A
【解析】13.天山、长白山、祁连山纬度较高,9-10月林窗内温度不会达到37.6℃,武夷山纬度低,位于亚热带,9-10月林窗内温度会达到37.6℃,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4.9-10月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附近,武夷山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与北缘相比,林窗南缘受南侧树木的遮挡,光照不足,导致气温较低;北侧可以受到太阳光照,温度较高,B正确。林窗南缘太阳高度大、土壤湿度大;地面反射率差异不大,ACD错误。故选B。
15.人工采伐林木后,该林窗内东北四个时间段温度较高,热量充足,灌木生长最快,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6.(共20分)(1)整合置换闲置土地,优化土地利用,为产业升级提供充足土地资源;形成“生态+产业+服务”复合型土地布局,吸引高端产业(总部),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形成产业园区,带动相关产业,实现产业集壤与融合发展。(任答三点得6分)
(2)与闵行区空回距离近,交通便利,有利于企业总部与闵行区产业配套、人才资源的高效对接;渔沥村自然生态资源丰富,提供良好的办公环境;受奉贤区政策规划支持,有利于进行资源整合;多村上地资源相对廉价/地租低廉,降低经营成本。(8分)
(3)拓展销售市场,直供社区可快速打开高端市场,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提升产品附加值,减少中间流通环节,提高利润空间;促进品牌建设,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例农业生产标准化、绿色化。(任答三点得6分)
17.(共18分)(1)位于黄河凹岸,流水侵蚀为主;T3阶地形成时,流水下切更显著;海拔高(落差大),流水侵蚀强;人类不合理活动导致水土流失,侵蚀加剧。(6分)
(2)泉水所处的砂砾石层孔隙大,含水效果好;下部基岩,有效阻止泉水下渗;河谷阶地由后缘向前缘倾斜,利于地下水在古泉处汇集;阶地形成时河流下切,地下水在岸边溢流成泉。(任答三点得6分)
(3)用料简单,施工方便;就地取材,造价低;土和砂砾夯击而成且夹带木桩,建筑稳定性高;土木建筑,冬暖夏凉。(任答三点得6分)
18.(共17分)(1)北极植被绿度和年均气温整体均呈上升趋势。季节性积雪减少,地表反射率降低,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地温升高;土壤解冻时间提前,植物生长时间延长,植被叶片总面积增大,植被绿度提高。(5分)
(2)为草食性动物提供更丰富的食物,为野生动物提供更多栖息地,利于生物多样性增加;部分适应寒冷、冰雪环境的野生动物生存空间被压缩,种群数量可能减少;可能会引发物种入侵,打破原有生态平衡,影响当地野生动物生存。(6分)
(3)航道通航期延长,船舶碳排放增加,加速海冰融化;海冰减少,海洋向大气输送更多热量,促进沿岸气温升高;气温升高,加剧植被进一步扩张与生长。(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