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文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也是一篇幽默风趣的演讲稿。文章来自1998年10月,“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北大方正的创始人王选在北大的一次演讲,内容围绕自己一生的重要抉择和贡献来展开,并将自己的一生的抉择与祖国的发展密切结合起来。课文节选了演讲的开头、“大力扶植年轻人”部分(第六个抉择)和结尾。课文按时间顺序叙述,详略有致,深入浅出,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自信、执着,流露出他的自强奋进、开拓进取,以及他甘做人梯,扶植新秀的崇高。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把握演讲稿的主要特点、演讲词的常见写法等,为后面的写作和演讲比赛打下基础,同时激发学生将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结合在一起去思考人生的价值。二、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本单元另外几篇演讲稿,对演讲稿的基本形式和特点都有所了解,对演讲稿的学习有一定的阅读经验和能力。但是学生对演讲者王选先生缺乏一定的了解,对演讲者的精神品质缺乏一定了解,教师可以通过预习任务安排学生搜集资料,阅读演讲稿原文,了解人物事迹,从而更好的体会演讲者的态度。三、教学目标文化自信:学习王选先生专注于科研,无私奉献的精神。语言运用:识记课文主要词语,记住王选极其重大贡献,了解演讲者的观点,把握演讲者对年轻人的态度。思维能力:梳理演讲的思路,体会事例在演讲中的作用,了解王选一生中经历的几次重大选择。审美创造:感受演讲的语言特点,体会演讲者幽默的语言风格。教学重点:王选一生中经历的几次重大选择教学难点:从这几次选择中分析王选先生的精神四、教学方法教法:1.设疑探讨法。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内容设置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仔细阅读课文,深入领会作者的观点。2.引导点拨法。在整体感知课文时,引导学生根据演讲词的特点学习本篇文章。学法:学生课前独立阅读课文并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结合课后习题进行充分预习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课堂中的探究讨论打下基础。课堂上通过学生的圈点勾画,学生纠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五千年前,我们和古埃及人一样面对洪水;四千年前,我们和古巴比伦人一样玩青铜器;三千年前,我们和古希腊人一样思考哲学;两千年前,我们和古罗马人一样四处征伐;一千年前,我们和阿拉伯人一样无比富足;而现在,我们和美利坚人一较长短!五千年来我们一直在世界的牌桌上,而我们的对手却已经换了好几轮。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文字信息处理技术远远落后,正面临着只有几十年历史的计算机提出的严峻挑战,甚至有外国人这样说:“汉字如果不废除,中国就不能进入现代文明,也永远无法真正走向世界。”在这一危急时刻,王选迎难而上,由他领导研制成功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也让我们的汉字成功通过了这项挑战。这项技术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当你打开手机浏览新闻,你看到的文字就使用了这项技术。为什么解决这个问题的人是谁 是王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被誉为“当代毕昇”“汉字激光照排之父”。2002年,王选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993年王选产生了退出科研第一线、全力扶持年轻人的想法。他想起华裔电脑巨头王安、美国巨型计算机之父克雷、世界第二大计算机公司DEC的总裁奥尔森,都是叱咤计算机界的风云人物,却都因晚年跟不上技术发展的潮流,从而导致下台甚至公司破产。不久后,王选任命了3个年轻的研究室主任,分别是:36岁的肖建国、28岁的阳振坤和28岁的汤帜。本文就是体现他甘为人梯、淡泊名利和无私奉献精神的演讲。(设计意图:将作者的介绍关联到导入之中,让学生了解演讲者的身份和事迹,提前铺设情境。)(二)整体感知,梳理思路本文是作者在1998年10月在北京大学的演讲,原题是《我一生中的八个重要抉择》,课文主要选取的是这篇演讲的开头、结尾以及中间的第六个重要抉择,所以是非常清晰的总分总结构。第1段:交代演讲背景,引出演讲话题一一第六个重要抉择,扶植年轻人。第3段:为什么要扶植年轻人 --因为这是一种历史的规律。第4-5段:为什么要扶植年轻人 -一因为学术界多迷信权威。第6段:为什么要扶植年轻人 一一因为创业的都是年轻人。第7-8段:如何扶植年轻人 一一真心诚意+创造条件+老了要保持良好心态。第10段:呼吁大家融入集体,实现自我价值。扶持:某某有困难,替他出力、出主意或给以物质上、精神上的支援。扶植:某某要成长发展,扶助他,培植他,使他成长壮大。(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读全文,了解作者的观点,梳理演讲的思路。)(三)重点赏析,理解特色[提问]作者在第3段列举英国卡文迪许实验室的例子,有什么用意 【明确】列举了英国卡文迪许实验室的例子,从第一代主任麦克斯韦一直到第五代主任布莱克,这个实验室共出了25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一大传统就是积极扶持年轻人。告诉听众扶植年轻人是一种历史规律,因为年轻人更有新思想,更敢于开辟新天地。【提问】分析第6段所列举例子的用意 【明确】作者列举了王安、英特尔的创业者、比尔·盖茨等人的事例,告诉大家创业的都是年轻人,年轻人是可以挑大梁,做出成绩的。【提问】这篇演讲以精辟独到的见解和幽默诙谐的表述,展示了一位科学家的独特风采,赏析下面句子:1.“我知道自己是一个下午四五点钟的太阳;各位呢,上午八九点钟的太阳,这是本科生;硕士生呢,九十点钟的太阳;博士生呢,十点十一点钟的太阳。”【明确】比喻贴切形象,语言幽默,引出演讲的中心话题一-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作者即景设喻,拉近了作者与听众的距离,又给青年人以极大的鼓舞。2.“现在为了有些需要,有时候就去卖点狗皮膏药,做点招摇撞骗的事情。”【明确】把演讲、作报告说成是“卖狗皮膏药”“招摇撞骗”,表现出作者的谦逊、幽默。3.“明明是一个过去时态,大家误以为是一个现在时态,甚至以为是能主导将来方向的一个将来时态。”【明确】作者用幽默的语言进行自我调侃,人们把他看成权威的错误在于弄错了时态。三个词语依次可理解为:淘汰、落伍了的老朽;正当红、核心人物;未来决策者、领军人物。4.“当然我们要创造条件,就是把他们推到需求刺激的风口浪尖上。”【明确】“风口浪尖”比喻重要的岗位或市场的前沿。运用比喻说法,使语言显得既诙谐幽默,又通俗易懂。(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事例在演讲中的作用,同时赏析语言,感受演讲的语言特点,体会演讲者幽默的语言风格。)(四)探究精神,拓展延仲[提问]本文的题目是《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抉择是选择的意思,这里能不能改成“选择” [明确]不能。选择与抉择都有“挑选”的意思,二者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互用的。但是在一些重大的事情面前,如国家危亡关头、一个人生死攸关时刻……往往用“抉择”,抉择给人的感觉比选择要显得慎重或重大一些。作者做出“大力扶植年轻人”这项决定是非常慎重的,因为它不仅关乎自己,还关乎年轻人的发展和国家的命运。【提问】从这篇演讲稿中,你还能看出王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1.专注研究。第5段“1992年前电视台采访我,我基本上都拒绝了”,前面还说“一个人老在电视上露面,说明这个科技工作者的科技生涯基本上快结束了。”这说明身为科学家,就要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他所热爱的科学事业中。2.不重名利。第8段作者把名人和凡人的差别放在一起对比,告诉人们名人和凡人其实都是普通人,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小结】王选是一个爱国奉献、甘为人梯、专注研究、不重名利、敢说真话、真诚善良的人。【补充资料】第一个抉择:他选择学习计算数学专业的核心想法是:“一个人一定要把他的事业,把他的前途跟国家的前途放在一起。”他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国家需要。(爱国精神)第二个抉择:他刚开始投身硬件研究时,“每天工作都在14个小时以上,一年里头都没有休息”(有毅力)第三个抉择:为了锻炼英语听力,他选择收听BBC的电台,“听了整整四年”。(持之以恒)【总结】上联:身居高位平易近人不以权威自居下联:成就显著心态平和不以名人自诩横批:爱国志士同学们,五千年来我们一直在世界的牌桌上,我们与其他国家的博弈还在进行,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像王选教授一样化身太阳,为社会带来光和热,我们在世界的牌桌上就可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感悟演讲者的奉献精神。)六、说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呈现演讲手法,帮助学生体会运用大量事例在演讲中的作用。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王选引出演讲话题运用事例 增强演讲信度拉近听众距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