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小学科学六年级毕业综合复习(3)(一)生命世界3. 生物及其环境·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自然界里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微生物。微生物也是生物,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生物会经历生长、发育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它们的后代。·种子的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充足的空气。·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温度、肥料等。·生物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食物链是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它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的。如:稻谷——老鼠——蛇——老鹰中,稻谷是生产者,其它三种都是消费者。·许多食物链交织在一起,形成复杂的网状结构,称为食物网。·在一定环境中生存的各种动植物,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构成了一个群落。·群落中的各种生物,和周围的非生物一起构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被称为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非生物之间形成一种稳定和谐的平衡状态,称为生态平衡。·生物的进化的两条规律:①一般从水生到陆地,从结构简单到结构复杂,从低级到高级;②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能够适应环境的生物生存下来,不能适应环境的生物就会消亡。·地球上最先出现的生命是单细胞藻类和菌类。《生物及其环境》综合练习题一、判断题(15 题)1、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2、微生物不属于生物。( )3、生物不会经历死亡过程。( )4、种子发芽只需要水和空气。( )5、植物生长不需要肥料。( )6、生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7、食物链只包含消费者。( )8、食物网是由许多食物链交织形成的。( )9、群落仅指环境中的动物。( )10、生态系统由生物和非生物共同组成。( )11、生态平衡是一种稳定和谐的状态。( )12、生物进化的规律包括从陆生到水生。( )13、不能适应环境的生物会消亡。( )14、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是多细胞生物。( )15、生产者一般是植物,消费者一般是动物。( )二、选择题(35 题)1、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A. 能运动 B. 能繁殖后代 C. 能生长发育 D. B 和 C2、种子发芽不需要的条件是( )A. 土壤 B. 温度 C. 水分 D. 空气3、植物生长必需的条件不包括( )A. 阳光 B. 肥料 C. 土壤 D. 空气4、下列属于生产者的是( )A. 老鼠 B. 稻谷 C. 蛇 D. 老鹰5、食物链 “草→兔→狼” 中,消费者是( )A. 草 B. 兔和狼 C. 狼 D. 草和兔6、食物网的形成原因是( )A. 生物种类太少 B. 食物链相互交织C. 环境变化 D. 生物繁殖快7、群落是指一定环境中( )A. 所有植物 B. 所有动物 C. 各种动植物 D. 非生物8、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 )A. 生物 B. 非生物 C. 生物和非生物 D. 微生物9、生态平衡是指( )A. 生物数量不变 B. 生物种类不变C. 生物与非生物和谐稳定 D. 无天敌10、生物进化的规律不包括( )A. 从水生到陆生 B. 从复杂到简单C. 从低级到高级 D. 适应环境者生存11、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是( )A. 多细胞动物 B. 单细胞藻类菌类 C. 哺乳动物 D. 蕨类植物12、下列属于微生物的是( )A. 蚂蚁 B. 细菌 C. 大树 D. 鱼13、下列哪种现象体现生物能繁殖?( )A. 种子发芽 B. 老虎捕食 C. 母鸡下蛋 D. 植物落叶14、农田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的是( )A. 水稻 B. 杂草 C. 蝗虫 D. 阳光15、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是( )A. 植树造林 B. 过度捕猎 C. 垃圾分类 D. 保护动物16、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A. 阳光→草→羊 B. 草→虫→鸟C. 鸟→虫→草 D. 狼→兔→草17、植物生长需要的 “肥料” 主要提供( )A. 营养 B. 空气 C. 温度 D. 水分18、下列不属于生物生存基本需求的是( )A. 土壤 B. 水分 C. 阳光 D. 空气19、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A. 相互影响 B. 生物依赖环境 C. 环境影响生物 D. 以上都是20、进化过程中,从水生到陆生的生物类群是( )A. 鱼类→两栖类 B. 哺乳类→鸟类C. 藻类→苔藓 D. 爬行类→哺乳类2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 一片森林里的所有动物 B. 一个池塘中的生物和非生物C. 一块农田中的植物 D. 一条河流中的水22、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 )A. 消费者 B. 分解者 C. 生产者 D. 微生物23、下列哪种生物属于生产者?( )A. 蘑菇 B. 小麦 C. 蜜蜂 D. 细菌24、生物进化的内因是( )A. 环境变化 B. 遗传变异 C. 生存斗争 D. 自然选择25、保护生态平衡的措施不包括( )A. 控制污染排放 B. 乱砍滥伐 C.建立自然保护区 D.合理放牧26、种子发芽试验中,需控制的变量不包括( )A. 光照强度 B. 水分多少 C. 温度高低 D. 土壤颜色27、下列关于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群落中只有植物 B. 群落中的生物互不影响C. 群落包括环境中的所有生物 D. 群落不包括动物28、最早的生命出现在( )A. 陆地 B. 海洋 C. 空中 D. 土壤29、下列哪种情况会导致生物消亡?( )A. 环境改变,生物适应 B. 环境稳定,生物繁殖C. 环境改变,生物不适应 D. 环境稳定,生物竞争30、食物网的复杂性取决于( )A. 食物链的数量 B. 生物的颜色 C. 非生物因素 D. 阳光强度31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D. 非生物32、下列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 )A. 细菌 B. 空气 C. 昆虫 D. 植物3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 )A. 从简单到复杂 B. 从高等到低等C. 从陆生到水生 D. 体型从大到小34、生态系统中,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是( )A. 相互独立 B. 非生物依赖生物C. 生物依赖非生物 D. 相互依存35、下列哪项不是微生物的特征?( )A. 体积微小 B. 不能繁殖 C. 属于生物 D. 需要营养小学科学六年级毕业综合复习(3)《生物及其环境》综合练习题(答案及分析)一、判断题1.√分析: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2.×分析:微生物属于生物,具有生物共同特征。3.×分析:生物会经历死亡过程。4.×分析:种子发芽需要温度、水、空气,土壤非必需。5.×分析:植物生长需要肥料提供营养。6.√分析:生物生存基本需求包括水分、阳光、空气、营养。7.×分析: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8.√分析:食物网由多条食物链交织形成。9.×分析:群落包括环境中的各种动植物。10.√分析:生态系统由生物和非生物共同构成。11.√分析:生态平衡是稳定和谐的状态。12.×分析:生物进化规律是从水生到陆生,而非相反。13.√分析:不能适应环境的生物会消亡。14.×分析:最早生命是单细胞藻类和菌类。15.√分析:生产者多为植物,消费者多为动物。二、选择题1.D分析: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2.A分析:种子发芽无需土壤。3.C分析:植物生长必需条件不包括土壤(如无土栽培)。4.B分析:稻谷是植物,属于生产者。5.B分析:食物链中消费者为动物,草是生产者。6.B分析:食物网由食物链相互交织形成。7.C分析:群落包含环境中的各种动植物。8.C分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和非生物。9.C分析:生态平衡是生物与非生物的和谐稳定状态。10.B分析:生物进化从简单到复杂,而非 “从复杂到简单”。11.B分析:最早生命是单细胞藻类和菌类。12.B分析:细菌属于微生物,其他为多细胞生物。13.C分析:母鸡下蛋是繁殖行为。14.C分析:蝗虫是动物(消费者),水稻.杂草是生产者。15.B分析:过度捕猎破坏生态平衡。16.B分析:食物链起点为生产者(草),阳光非生物不能作为起点。17.A分析:肥料为植物提供营养。18.A分析:土壤非生物生存基本需求。19.D分析: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依存。20.A分析:鱼类(水生)进化为两栖类(水陆两栖)符合 “从水生到陆生”。21.B分析:生态系统需包含生物和非生物,如池塘中的生物和非生物。22.C分析:食物链能量流动起点是生产者(如植物)。23.B分析:小麦是植物(生产者),蘑菇、细菌是分解者,蜜蜂是消费者。24.B分析:乱砍滥伐破坏生态,其他为保护措施。25.D分析:种子发芽与土壤颜色无关。26.C分析:群落包括环境中所有生物(动植物),生物间相互影响。27.B分析:最早生命起源于海洋(水生环境)。28.C分析:环境改变且生物不适应时会消亡。29.A分析:食物网复杂性取决于食物链数量。30.A分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31.B分析:空气是非生物因素,其他为生物。32.A分析:生物进化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33.D分析:生物与非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相互依存。34.B分析:微生物属于生物,能繁殖(如细菌分裂)。35.B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体现生物间的捕食关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