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小学科学六年级毕业综合复习(4)(二)物质世界1. 水及其变化·水是一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会流动的液体。·量筒是一种标准工具,可以测量液体的体积多少。·水降到0℃时会开始凝固成冰。固态的冰升到0℃时会开始融化成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之后会凝结成小水滴。·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做凝结。·水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自然界是的雾、云、雪、霜、露都是水的不同形态。2. 物质的溶解·食盐、白糖等固体物质的颗粒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称为晶体。·物体在水中溶解后就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稳定地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过滤或沉淀的方法分离出来。·水能溶解一些固体、液体,也能溶解一定的气体。不同的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是不同的。·物质在水中溶解速度有快有慢,受到颗粒大小、水的温度及是否搅拌三个因素的影响。·同一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一定的。·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可以采用蒸发水分的方式分离出来。3.物质的变化·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都会发生变化。·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可塑性和金属光泽等属性。·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以后,会产生新物质——二氧化碳。·铁会生锈,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生锈给人类造成了巨大损失,人们通过涂油漆、制成合金等方法控制铁生锈的速度。《物质变化》综合练习题一、判断题(共 15 题,每题 2 分)1、水是无色、无味、有固定形状的液体。( )2、量筒可以测量液体的体积。( )3、冰在 0℃时会开始凝固成水。( )4、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滴。( )5、水的三种形态不能相互转化。( )6、雾和霜都是水的不同形态。( )7、食盐颗粒不是晶体。( )8、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可以用过滤法分离。( )9、所有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相同。( )10、搅拌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11、同一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无限的。( )12、蒸发水分可分离溶解在水中的物质。( )13、金属不具有导热性。( )14、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生成氧气。( )15、 铁生锈是物理变化。( )二、选择题(共 35 题,每题 2 分)1、水及其变化 水的液态、固态、气态分别是( )A. 冰、水、水蒸气 B. 水、冰、水蒸气 C. 水蒸气、水、冰2、测量水的体积常用工具是( )A. 天平 B. 量筒 C. 温度计3、水凝固成冰的温度是( )A. 0℃ B. 100℃ C. -10℃4、自然界中,云的形成是因为( )A. 水蒸气蒸发 B. 水蒸气凝结 C. 冰融化5、下列属于水的气态形态的是( )A. 雪 B. 露 C. 水蒸气6、物质的溶解 下列属于晶体的是( )A. 面粉 B. 食盐 C. 泥土7、下列不能用过滤法分离的是( )A. 泥沙和水 B. 食盐和水 C. 铁粉和水8、相同条件下,溶解能力最强的是( )A. 食盐 B. 食用油 C. 面粉9、加快溶解速度的方法不包括( )A. 降温 B. 搅拌 C. 研碎颗粒10一杯饱和的食盐水,继续加盐会( )A. 全部溶解 B. 部分溶解 C. 不溶解11分离糖水中的糖,可采用( )A. 过滤 B. 沉淀 C. 蒸发12物质的变化,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水结冰 B. 铁生锈 C. 酒精挥发1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的气体是(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氮气14、金属的属性不包括( )A. 导电性 B. 透明性 C. 延展性15、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是( )A. 涂油漆 B. 泡水 C. 暴露在空气中16、下列现象属于凝结的是( )A. 湿衣服变干 B. 冰棍周围冒 “白气” C. 水烧开冒热气17、拓展内容,下列物质中,能在水中溶解的是( )A. 沙子 B. 食用油 C. 酒精18、晶体的特点是( )A. 颗粒不规则 B. 有规则几何外形 C. 肉眼看不见19、下列属于水的固态形态的是( )A. 雨 B. 雹 C. 雾20、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有( )A. 颗粒大小、水的颜色、是否搅拌B. 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是否搅拌C. 水的体积、水的温度、是否搅拌2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蜡烛燃烧 B. 玻璃破碎 C. 苹果腐烂22、下列气体能溶于水的是( )A. 氧气 B. 氢气 C. 二氧化碳23、铁生锈的条件是( )A. 只与水接触 B. 只与空气接触 C. 与水和空气同时接触24、下列自然现象中,由蒸发形成的是( )A. 霜 B. 露珠 C. 晾衣服变干25、关于物质的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液体都能溶于水B. 溶解后物质分布不均匀C. 溶解是均匀稳定的过程26、下列物质混合后会产生新物质的是( )A. 水和酒精 B. 小苏打和白醋 C. 糖和水27、量筒使用时应放在( )A. 倾斜桌面 B. 任意位置 C. 水平桌面28、下列属于水的液态形态的是( )A. 霜 B. 露 C. 雪29、金属用来制作导线,是因为具有( )A. 导电性 B. 导热性 C. 延展性30、分离水中的泥沙,应采用( )A. 蒸发 B. 过滤 C. 搅拌31、水烧开时冒的 “白气” 是( )A. 水蒸气 B. 液态水 C. 固态冰32、下列方法中,不能加快冰糖溶解的是( )A. 加热水 B. 加冰块 C. 捣碎冰糖33、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水蒸发 B. 面包发霉 C. 铁变成铁水34、自然界中,雪的形成与水的( )有关A. 凝固 B. 融化 C. 凝华35、关于物质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物质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B.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C. 所有物质变化速度都很快小学科学六年级毕业综合复习(4)《物质变化》综合练习题(答案及分析)一、判断题1.×分析:文档明确水是 “无固定形状” 的液体。2.√分析:量筒的作用是测量液体体积,与文档一致。3.×分析:冰在 0℃时 “融化” 成水,而非 “凝固”。4.√分析:文档提到水蒸气遇冷 “凝结成小水滴”。5.×分析:水的三态(固、液、气)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6.√分析:雾、霜均属于水的不同形态(液态或固态)。7.×分析:食盐是 “具有规则几何外形” 的晶体。8.×分析:溶解的物质 “不能用过滤或沉淀分离”。9.×分析: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不同”。10.√分析:搅拌是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之一。11.×分析:同一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溶解能力 “有限”。12.√分析:分离溶解物可采用 “蒸发水分” 的方法。13.×分析:金属具有 “导热性”。14.×分析: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生成 “二氧化碳”,非氧气。15.×分析:铁生锈是 “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铁锈)。二、选择题1.B分析:水的三态对应液态(水)、固态(冰)、气态(水蒸气)。2.B分析:量筒用于测量液体体积(文档明确)。3.A分析:水凝固点为 0℃。4.B分析:云由水蒸气 “凝结” 形成小水滴或冰晶。5.C分析:水蒸气是水的气态,雪(固态)、露(液态)。6.B分析:物质的溶解,食盐是晶体,面粉、泥土非晶体。7.B分析:食盐溶解后无法用过滤分离,泥沙、铁粉可用过滤分离。8.A分析:食盐易溶于水,食用油、面粉难溶。9.A分析:降温会减慢溶解速度,搅拌、研碎可加快。10.C分析:饱和溶液无法继续溶解溶质。11.C分析:蒸发可分离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如糖)。12.B分析:铁生锈是化学变化,水结冰、酒精挥发是物理变化。13.B分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文档明确)。14.B分析:金属属性包括导电性、延展性,不包括透明性。15.A分析:涂油漆可隔绝空气和水,防止生锈。16.B分析:冰棍周围 “白气” 是水蒸气遇冷凝结的小水滴。17.C分析:酒精能溶于水,沙子、食用油难溶。18.B分析:晶体具有 “规则几何外形”(例如盐、水晶等)。19.B分析:雹是固态冰粒,雨(液态)、雾(液态小水滴)。20.B分析: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为颗粒大小、水温、是否搅拌。21.B分析:玻璃破碎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22.C分析:二氧化碳可溶于水(如汽水),氧气、氢气难溶。23.C分析:铁生锈需要同时接触水和空气(拓展常识)。24.C分析:晾衣服变干是水蒸发的结果,霜(凝华)、露珠(凝结)。25.C分析:溶解后物质 “均匀稳定” 分布,并非所有液体都能溶于水。26.B分析:小苏打和白醋反应生成新物质(二氧化碳)。27.C分析:量筒需放在水平桌面读数(实验操作常识)。28.B分析:露是液态水,霜、雪是固态。29.A分析:金属制导线利用导电性(文档提到金属导电性)。30.B分析:过滤可分离不溶性杂质(如泥沙)。31.B分析:“白气” 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液态小水滴。32.B分析:加冰块降温会减慢溶解速度。33.B分析:面包发霉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34.C分析:雪是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固态(拓展知识,文档未明确但合理)。35.C分析:物质变化速度有快有慢(如铁生锈较慢),并非都很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