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小学科学六年级毕业综合复习(8)(四)地球与宇宙世界1. 大气及其变化·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速是指风每秒钟行进的距离,风速可以用风速仪来测量,也可以用风速等级来表示。气象学把风的等级分为13级(0-12)。·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雨、雪、冰雹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降水量的多少,常用雨量器来测量。·天空中飘浮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2. 岩石和矿物·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特征。根据特征,可以鉴别岩石的种类。·矿物在自然界中很少单独存在,通常是几种混在一起组成岩石。·花岗岩是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不同的矿物组成的。稀盐酸滴在石灰岩上会冒气泡。·在识别矿物时,矿物的条痕颜色比矿物外表的颜色更可靠。·矿物的颜色、形状、透明度、光泽、条痕以及软硬,是辨认矿物的重要依据。最硬的是矿物是金刚石,最软的是石墨。3.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多种多样的。陆地、海洋、高原、山脉、盆地、峡谷等都是常见的地形。·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有的猛烈有的缓慢。·地球从表面到地心要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部分。·火山与地震是自然现象,是由于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造成的。·地震发生的原因有:火山活动、地壳中岩层的断裂和陷落。·地震的强度用震级来表示,地震强度越大,表示震级的数字也越大,5级以上的地震为强震。目前中国强度最大的地震为8.0级(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地震是可以预测的,但目前尚无法做到精准预测,无法精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地形分为: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褶皱:岩层受力后发生弯曲变形。地壳变动会使岩层发生褶皱,喜马拉雅山就是由岩层褶皱形成的,是褶皱山(地壳运动造成)。山川形成的作用力主要来自地球内部。·河流和湖泊的主要区别:河流的水是沿着狭长的凹地流动的,而湖泊的水是蓄积在洼地里的。陆地水既包括地表水也包括地下水。·风化作用:岩石在日光、水分、生物和空气的作用下,会逐渐被破坏和分解为沙子和泥土。·由于受到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由于雨水的冲刷,土壤中的部分物质随水流而流失,就是侵蚀。·风化、侵蚀改变了地球的地形地貌。·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其中十分之七是海洋,十分之三是陆地。地球上的七大洲分别是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地球上的四大洋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其中太平洋最大,北冰洋最小。《地球知识》综合练习题一、判断题(共 15 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1.风向是指风吹去的方向。( )2.风速可以用风向标测量,风向可以用风速仪测量。( )3.降水的主要形式包括雨、雪、冰雹。( )4.雨量器是用来测量降水量的工具。( )5.云是由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 )6.矿物在自然界中通常单独存在。( )7.花岗岩由石英、长石、云母组成。( )8.鉴别矿物时,条痕颜色比外表颜色更可靠。( )9.石墨是最硬的矿物,金刚石是最软的矿物。( )10.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外部运动引起的。( )11.地球内部结构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12.台湾七星山是休眠火山。( )13.地震强度用震级表示,5 级以上为强震。( )14.风化作用会使岩石破碎,侵蚀作用会使土壤流失。( )15.地球表面积的十分之七是陆地,十分之三是海洋。( )二、选择题(共 35 题,每题 2 分,共 70 分)1.测量风向的工具是( )。A. 风速仪 B. 风向标 C. 雨量器 D. 温度计2.气象学将风的等级分为( )级。A. 10 B. 12 C. 13 D. 153.下列不属于降水形式的是( )。A. 霜 B. 雨 C. 雪 D. 冰雹4.测量降水量的工具是( )。A. 量筒 B. 量杯 C. 雨量器 D. 烧杯5.云的主要成分是( )。A. 水蒸气 B. 小水滴或小冰晶 C. 灰尘 D. 空气6.下列岩石中,滴稀盐酸会冒气泡的是( )。A. 花岗岩 B. 石灰岩 C. 砂岩 D. 页岩7.花岗岩由( )种矿物组成。A. 2 B. 3 C. 4 D. 58.鉴别矿物时,最可靠的特征是( )。A. 颜色 B. 条痕 C. 透明度 D. 光泽9.下列矿物中,硬度最大的是( )。A. 石墨 B. 金刚石 C. 石英 D. 长石10.下列地形中,不属于常见地形的是( )。A. 海洋 B. 高原 C. 盆地 D. 沙漠11.地震和火山的成因是( )。A. 地球内部运动 B. 地球外部运动 C. 人类活动 D. 气候变化12.地球内部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 )。A. 地壳、地核、地幔 B. 地幔、地壳、地核 C. 地壳、地幔、地核 D. 地核、地幔、地壳13.火山的类型不包括( )。A. 活火山 B. 死火山 C. 休眠火山 D. 冰火山14.中国强度最大的地震是( )。A. 2008 年汶川 8.0 级地震 B. 1976 年唐山 7.8 级地震C. 2010 年玉树 7.1 级地震 D. 1950 年察隅 8.0 级地震15.世界上测到的最大震级的地震发生在( )。A. 中国 B. 日本 C. 智利 D. 美国16.环太平洋地区是( )。A. 地震最少的地区 B. 火山活动最强烈的地区C. 降水最多的地区 D. 风力最大的地区17.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原因是( )。A. 火山喷发 B. 岩层褶皱 C. 河流冲刷 D. 人类活动18.河流与湖泊的主要区别是( )。A. 水量多少 B. 水的来源 C. 水流形态 D. 所在位置19.下列属于地下水的是( )。A. 河水 B. 湖水 C. 井水 D. 雨水20.岩石在日光、水分、生物作用下破碎的现象叫( )。A. 侵蚀 B. 风化 C. 沉积 D. 搬运21.土壤的组成不包括( )。A. 沙 B. 金属 C. 腐殖质 D. 空气22.土壤被雨水冲刷流失的现象叫( )。A. 风化 B. 侵蚀 C. 沉积 D. 溶解23.影响土壤侵蚀程度的因素不包括( )。A. 土地坡度 B. 植物覆盖 C. 气温高低 D. 降雨量大小24.地球表面积约为( )亿平方千米。A. 4.1 B. 5.1 C. 6.1 D. 7.125.地球表面海洋与陆地的比例是( )。A. 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B. 六分海洋四分陆地C. 五分海洋五分陆地 D. 八分海洋二分陆地26.下列不属于七大洲的是( )。A. 南极洲 B. 欧洲 C. 北极洲 D. 非洲27.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 )。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28.四大洋中面积最小的是( )。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29.下列属于活火山的是( )。A. 富士山 B. 乞力马扎罗山 C. 台湾七星山 D. 长白山天池30.地震的震级越大,说明( )。A. 地震强度越小 B. 地震强度越大 C. 震源越浅 D. 震源越深31.下列地形中,由地壳运动形成的是( )。A. 平原 B. 丘陵 C. 褶皱山 D. 盆地32.陆地水包括( )。A. 地表水和地下水 B. 海水和淡水 C. 雨水和雪水 D. 湖水和河水33.风化作用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 日光 B. 风力 C. 生物 D. 人类活动34.下列现象中,由侵蚀作用引起的是( )。A. 岩石破碎成沙子 B. 土壤随水流流失C. 岩层弯曲变形 D. 火山喷发形成岛屿35.鉴别矿物时,不需要观察的特征是( )。A. 颜色 B. 重量 C. 透明度 D. 条痕小学科学六年级毕业综合复习(8)《地球知识》综合练习题(答案及分析)一、判断题1.× 分析: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而非“吹去的方向”。2.× 分析:风向标测量风向,风速仪测量风速,二者功能不可混淆。3.√ 分析:降水的主要形式包括雨、雪、冰雹,文档明确提及。4.√ 分析: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的工具,符合文档描述。5.√ 分析:云由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属于基础知识点。6.× 分析:矿物在自然界中很少单独存在,通常混杂组成岩石。7.√ 分析:花岗岩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组成,文档直接说明。8.√ 分析:矿物的条痕颜色比外表颜色更可靠,是鉴别矿物的重要依据。9.× 分析:最硬的矿物是金刚石,最软的是石墨,题目表述颠倒。10.× 分析:地震和火山由地球内部运动引起,而非“外部运动”。11.√ 分析:地球内部结构分为地壳、地幔、地核,文档明确分法。12.× 分析:台湾七星山是活火山,而非“休眠火山”。13.√ 分析:5级以上地震为强震,符合文档中“地震强度”的描述。14.√ 分析:风化使岩石破碎,侵蚀使土壤流失,二者作用不同但均改变地形。15.× 分析:地球表面七分海洋、三分陆地,题目比例颠倒。二、选择题1.B分析:测量风向的工具是风向标,风速仪测风速,雨量器测降水量。2.C分析:气象学将风的等级分为13级,文档明确提及。3.A分析:降水形式包括雨、雪、冰雹,霜不属于降水。4.C分析:测量降水量的工具是雨量器,其他选项为实验室常见容器。5.B分析:云的主要成分是小水滴或小冰晶,非水蒸气(气态)。6.B分析:稀盐酸滴在石灰岩上会冒气泡,花岗岩无此反应。7.B分析:花岗岩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组成。8.B分析:鉴别矿物时,条痕颜色比外表颜色更可靠。9.B分析:硬度最大的矿物是金刚石,石墨最软。10.D分析:常见地形包括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陆地、海洋等,沙漠不属于独立地形类型。11.A分析:地震和火山由地球内部运动引起,如地壳断裂、岩浆活动等。12.C分析:地球内部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13.D分析:火山类型包括活火山、休眠火山、死火山,无“冰火山”分类。14.A分析:文档明确提到中国强度最大的地震为2008年汶川8.0级地震。15.C分析:世界最大震级地震为智利8.9级。16.B分析:环太平洋一带是地球上火山活动最多、最强烈的地区。17.B分析:喜马拉雅山由岩层褶皱形成,属于褶皱山。18.C分析:河流的水沿狭长凹地流动,湖泊的水蓄积在洼地,区别是水流形态。19.C分析:陆地水包括地表水(如河水、湖水)和地下水(如井水)。20.B分析:岩石在日光、水分、生物等作用下破碎的现象叫风化。21.B 分析:土壤由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组成,不含金属。22.B分析:土壤随雨水冲刷流失的现象叫侵蚀,风化是岩石破碎的过程。23.C分析: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包括坡度、植物覆盖、降雨量,与气温无关。24.B分析: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文档直接给出数据。25.A分析:地球表面海洋占十分之七,陆地占十分之三。26.C分析:七大洲包括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无“北极洲”。27.A分析:四大洋中太平洋面积最大,北冰洋最小。28.D分析:同上,北冰洋是面积最小的大洋。29.C分析:文档明确台湾七星山是活火山,富士山、长白山天池为休眠火山(需结合常识,但文档仅提及七星山)。30.B分析:震级越大,地震强度越大,5级以上为强震。31.C分析:褶皱山由地壳运动(岩层褶皱)形成,平原、丘陵、盆地成因复杂,不全由地壳运动直接导致。32.A分析:陆地水包括地表水(如河流、湖泊)和地下水(如井水)。33.D分析:风化作用的因素包括日光、水分、生物、空气,不包括人类活动。34.B分析:侵蚀作用导致土壤流失,岩石破碎是风化作用,岩层弯曲是地壳运动,火山喷发是内部运动。35.B分析:鉴别矿物依据包括颜色、条痕、透明度、光泽、硬度等,不包括重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