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小学科学六年级毕业综合复习(9)(四)地球与宇宙世界4. 地球运动·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理论,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理论。·傅科摆利用了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证明地球自转。·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地球围绕地轴做自西向东自转。地球自转时,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地球围绕着太阳不停地自西向东运动,叫公转。地球公转的周期为一年。四季现象、极昼和极夜现象是由于地球公转时地轴始终倾斜指向北极星造成的。地球的自转: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自西向东转动。地球地自转形成了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24小时。太阳东升西落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而形成的。·地球处于夏至位置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处于冬至位置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处于春分和秋分位置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太阳直射点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进行移动。由于地球公转时地轴总是朝一定方向倾斜,所以造成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天然卫星,它在不停地绕地球自西向东的公转。月球、地球、太阳三者的相互位置不断地变化,引起了月球圆缺的变化——月相变化。月球圆缺变化图(P49):朔(农历初一)、上弦(农历初八、九)、望(农历十五)、下弦(农历廿二、廿三)。月球上明暗两部分不断变化的状况,叫做月相。(区分月相与月相变化)·日食(农历初一前后):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而且日、月、地三者恰好或近于一条直线时,月球的阴影就会投向地球,在地球上处于月影部分的地面就看不到太阳了,日食就发生了。日食分为:日偏食、日全食、日环食。·月食(农历十五前后):地球位于日月之间,如果日、地、月三者恰好或近于一条直线时,地球的影子就会遮住月球,太阳光射不到月球,地球上也就见不到月球,月食发生了。月食分为月全食和月偏食。中国是最早对日食和月食有记录的国家。5. 探索宇宙·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不停地运动。·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月相。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月相的形成与月球的公转有关。·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小不等的环形山。·在月球公转过程中,当太阳、地球、月球处于同一条直线上时,会发生日食(往往发生在农历初一)或月食(往往发生在农历十五)的现象。·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卫星、矮行星、小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称太阳系。·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光年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它是用来计量恒星之间距离的长度单位。《地球与宇宙》综合练习题一、判断题(共15题,每题2分)1. 托勒密提出了“日心说”,哥白尼提出了“地心说”。( )2. 傅科摆证明了地球在公转。( )3. 地球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 )4.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12小时。( )5. 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6. 地球公转周期为一天。( )7. 四季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 )8. 夏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9. 月相变化与月球公转无关。( )10. 日食发生在农历十五前后。( )11. 月食分为日全食和日偏食。( )12. 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是环形山。( )13. 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近的是金星。( )14. 光年是时间单位。( )15. 中国是最早记录日食和月食的国家。( )二、选择题(共35题,每题2分)1. 下列关于“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地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中心 B. 日心说由托勒密提出C. 日心说认为地球绕太阳公转 D. 都认为地球是球形2. 证明地球自转的著名实验是( )A. 奥斯特实验 B. 傅科摆实验C. 马德堡半球实验 D. 托里拆利实验3.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A. 自西向东 B. 自东向西 C. 自南向北 D. 自北向南4. 地球自转形成的现象是( )A. 四季更替 B. 昼夜交替 C. 极昼极夜 D. 五带划分5. 地球公转的周期是( )A. 24小时 B. 一个月 C. 一年 D. 一天6. 夏至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A. 赤道 B. 北回归线 C. 南回归线 D. 北极圈7. 下列现象与地球公转无关的是( )A. 昼夜长短变化 B. 月相变化 C. 四季变化 D. 极昼极夜8. 月相变化的原因是( )A. 月球自转 B. 地球公转C. 月球、地球、太阳的相对位置变化 D. 太阳自转9. 农历初一的月相是( )A. 上弦月 B. 下弦月 C. 满月 D. 新月(朔)10. 日食发生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是( )A.地球在中间 B.月球在中间 C.太阳在中间 D.三者垂直11. 月食通常发生在( )A. 农历初一 B. 农历初七 C. 农历十五 D. 农历廿二12. 下列属于月食现象的是( )A. 太阳被月球遮挡 B. 月球进入地球阴影 C. 月球表面出现阴影 D. 太阳表面出现黑子13. 月球表面的环形山主要是由( )形成的A. 火山喷发 B. 陨石撞击 C. 板块运动 D. 流水侵蚀14. 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 )A. 地球 B. 月球 C. 太阳 D. 木星15. 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是( )A. 木星 B. 土星 C. 天王星 D. 海王星16. 下列行星中,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是( )A. 火星 B. 金星 C. 木星 D. 海王星17. 光年是( )单位A. 时间 B. 速度 C. 长度 D. 质量18. 地球划分成24个时区的依据是( )A. 纬线 B. 经线 C. 赤道 D. 地轴19. 地球公转时,地轴始终指向( )A. 太阳 B. 北极星 C. 月球 D. 北斗星20. 下列关于月相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上弦月出现在农历初八、初九 B. 满月出现在农历十五C. 下弦月出现在农历廿二、廿三 D. 新月出现在农历十五21. 日环食发生时,月球处于( )A. 离地球较远的位置 B. 离地球较近的位置C. 与地球等距的位置 D. 任意位置22. 下列现象中,由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作用形成的是( )A.昼夜交替 B.四季变化 C.昼夜长短变化 D.太阳东升西落23. 月球绕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A. 自西向东 B. 自东向西 C. 自南向北 D. 自北向南24. 当北京处于白天时,美国处于黑夜,这是因为( )A. 地球公转 B. 地球自转 C. 月球遮挡 D. 太阳位置变化25. 下列关于太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太阳系只有八大行星 B. 卫星绕行星运转C. 矮行星不属于太阳系 D. 小天体不包括彗星26. 春分和秋分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A. 赤道 B. 北回归线 C. 南回归线 D. 极点27. 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大约是( )A. 一天 B. 一周 C. 一个月 D. 一年28. 下列现象中,与地球公转无关的是( )A.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B. 月食 C. 昼夜交替 D. 五带划分29. 日食的类型不包括( )A. 日全食 B. 日偏食 C. 日环食 D. 月全食30. 地球的天然卫星是( )A. 太阳 B. 月球 C. 火星 D. 木星31. 下列行星中,属于类地行星的是( )A. 木星 B. 土星 C. 地球 D. 海王星32. 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时,地球处于( )节气A. 春分 B. 夏至 C. 秋分 D. 冬至33. 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和水,所以( )A. 声音可以传播 B. 不会发生天气变化C. 温度变化小 D. 有生命存在34. 太阳系中,公转周期最长的行星是( )A. 水星 B. 金星 C. 天王星 D. 海王星35. 下列关于“日心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B. 太阳围绕地球公转C. 行星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D. 由托勒密提出小学科学六年级毕业综合复习(9)《地球与宇宙》综合练习题(答案及分析)一、判断题1.×分析:托勒密提出“地心说”,哥白尼提出“日心说”。2.×分析:傅科摆证明地球在自转,而非公转。3.×分析: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与题干“自东向西”相反。4.×分析:地球自转一周约24小时(一天),而非12小时。5.√分析: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直观体现。6.×分析:地球公转周期为一年,自转周期为一天(24小时)。7.×分析:四季现象由地球公转(地轴倾斜)导致,自转形成昼夜交替。8.×分析: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直射南回归线。9.×分析:月相变化与月球公转 中日、地、月相对位置变化直接相关。10.×分析:日食发生在农历初一前后,月食发生在农历十五前后。11.×分析:月食分为月全食 和月偏食,日全食、日偏食是日食的类型。12.√分析:月球地貌最大特征是分布着许多大小不等的环形山。13.×分析: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其次是金星。14.×分析:光年是长度单位(光一年走的距离),用于计量恒星间距离。15.√分析:文档明确提到“中国是最早对日食和月食有记录的国家”。二、选择题1.C分析:日心说认为地球绕太阳公转。2.B分析:傅科摆实验证明地球自转,其他选项均为无关实验。3.A分析: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与公转方向一致。4.B分析:地球自转形成昼夜交替,公转形成四季、极昼极夜等。5.C分析:地球公转周期为一年(约365天)。6.B分析: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直射南回归线,春秋分直射赤道。7.B分析:月相变化由月球公转导致,与地球公转无关;四季、极昼极夜、昼夜长短均与公转相关。8.C分析:月相变化的直接原因是月球、地球、太阳的相对位置变化(月球公转)。9.D分析:农历初一的月相是新月(朔),上弦月(初八、九)、满月(十五)、下弦月(廿二、廿三)。10.B分析:日食时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遮挡太阳光形成阴影。11.C分析:月食通常发生在农历十五前后(满月时),日食在初一前后。12.B分析:月食是地球阴影遮挡月球,导致月球无法反射太阳光;A是日食成因。13.B分析:月球环形山主要由陨石撞击形成。14.C分析:太阳系以太阳 为中心,八大行星等天体围绕太阳运转。15.A分析: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是木星,其次是土星。16.B分析: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行星是水星和金星,选项中只有金星符合。17.C分析:光年是长度单位,用于衡量天体间距离。18.B分析:地球以经线 为标准划分24个时区,相邻时区相差1小时。19.B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时,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文档明确表述)。20.D分析:新月(朔)出现在农历初一,满月在十五,D错误。21.A分析:日环食发生时,月球因距离地球较远,无法完全遮挡太阳,形成环形。22.C分析:昼夜长短变化由地球公转(地轴倾斜)导致,同时地球自转使其表现为昼夜交替的周期变化;四季变化仅与公转相关,昼夜交替仅与自转相关。23.A分析:月球绕地球公转方向与地球自转、公转方向一致,均为自西向东。24.B分析:北京与美国的昼夜差异是地球自转 导致的时区差异(不同经度地区昼夜交替不同步)。25.B分析:太阳系包括八大行星、卫星、矮行星、小天体等,卫星绕行星运转(如月球绕地球),B正确;A错误(不止八大行星),C错误(矮行星属于太阳系),D错误(小天体包括彗星、小行星等)。26.A分析:春分和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27.C分析:月相变化周期约为一个月(约29.5天),与农历月份一致。28.C分析:昼夜交替由地球自转 形成,与公转无关;正午太阳高度、五带划分、月食均与公转相关。29.D分析:日食类型包括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月全食属于月食类型,故选D。30.B分析:地球的天然卫星是月球,其他选项均为行星或恒星。31.C分析: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为类木行星,故选C。32.B分析: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南极圈出现极夜。33.B分析:月球无空气和水,无法形成大气环流和水循环,故不会发生天气变化;A错误(声音需介质传播,月球真空环境无法传声),C错误(无大气保温,温度变化剧烈),D错误(无生命存在)。34.D分析:太阳系中离太阳越远的行星,公转轨道越长,周期越长。海王星是八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远的,公转周期最长。35.C分析: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中心,行星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由哥白尼提出,故C正确;A、B、D均为地心说观点或错误表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