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模拟卷(冲刺夺分)【全国通用】-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核心考点模拟密卷(统编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期末模拟卷(冲刺夺分)【全国通用】-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核心考点模拟密卷(统编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模拟卷(冲刺夺分)
【全国通用】
(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填涂考场号、座位号。
2. 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须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
3.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运用(共26分)
1. (8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题目。
初夏的江南,是蔷薇花铺就的梦境。千株万株的蔷薇攀在斑驳的围墙上,花瓣层层叠叠,像泼翻了的胭脂盒,在天地间洇开一片浪漫。粉的娇嫩、红的炽烈、白的纯净,就连风吹过的气息里,都 着甜腻的香。蜜蜂在花丛中穿梭,翅膀上沾满金色的花粉,偶尔停在花瓣上,仿佛在与蔷薇私语。
巷子里,卖花人的吆喝声带着吴侬软语的韵味,“要蔷薇啵——新鲜的蔷薇——”声音拖着长调,像一条柔软的丝带, 在青石板路上。买菜归来的阿婆,会停下脚步,挑几枝最艳的蔷薇,插进粗陶瓶里,摆在厨房的窗台上。于是,烟火气里便多了几分诗意。
暮色渐浓时,蔷薇的影子被夕阳拉得很长。放学的孩子追逐着影子奔跑,惊起几只栖息在花丛中的麻雀。花辩偶尔落在孩子的发梢,像戴上了一顶天然的花冠。这时候,整个江南都 在蔷薇的温柔里,连时光都慢了下来。
(1)(2分)文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炽(chì)烈 B. 穿梭(suō) C.粗陶(táo) D.蔷( qiānɡ)薇
(2)(2分)文中画线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斑驳 B. 洇开 C. 甜腻 D. 花辩
(3)(2分)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浮动 缠绕 沉浸 B. 飘动 缠绕 沉醉
C. 浮动 萦绕 沉醉 D. 飘动 萦绕 沉浸
(4)(2分)对文中画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比喻 拟人 B. 排比 拟人 C. 比喻 夸张 D. 排比 夸张
2. (8分)学校开展“绿色生活,从我做起”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3分)活动中有一幅宣传画(见下图),画中有一棵大树,树干是由无数废旧塑料瓶组成的,树根扎在地球上,树叶是绿色的手掌。请你向同学解释这幅画的寓意。
你设计的解说:
(2)(3分)在讨论环节,小明说:“绿色生活就是不用塑料袋。”小丽说:“应该是多植树造林。”请你发表看法,整合两人观点,并补充一点建议。
(3)(2分)请为活动撰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使用对偶修辞。
3. (10分)古诗文默写。
(1) ,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卖炭翁》中表现卖炭翁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
(4)《大道之行也》中体现人才得到重用、社会成员和睦相处的句子是: , 。
(5)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的句子是: , !
(6)陆游《卜算子·咏梅》中表现梅花坚贞不屈的句子是: , 。
二、阅读(共44分)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9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文本一】
①物候学是研究自然界植物、动物和环境条件的周期变化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的目的是认识自然季节现象变化的规律,以服务于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
②物候现象的来临取决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气温越低,物候现象来临得越迟。例如,北京的桃花比南京开得晚约20天,但是到了晚春五月,北京的刺槐开花只比南京晚10天。其次是经度。沿海地区的春天来临比内陆要迟,因为海洋的比热容大,升温慢。比如,大连的连翘和榆叶梅盛开比北京迟一周,济南的苹果开花比烟台早,就是这个道理。再次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此外,古今的差异也会影响物候现象,现代气候变暖,春天比几十年前早到九天左右。
③物候学的研究对于农业生产有着重要意义。农民可以根据物候现象安排农事活动,提高农作物产量。例如,通过观察桃花盛开的时间,可以确定播种小麦的最佳时期。物候学还为气候变迁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通过对比古今物候记录,可以了解气候的变化趋势。
(节选自《物候学》)
【文本二】
①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将一年分为24个时段,每个时段约15天,反映了季节、气候、物候等的变化。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2月18-20日。此时,气温回升,降水增多,万物开始萌动。
②古人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初,水獭开始捕鱼,将鱼摆在岸边,如同祭祀一般;五天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草木开始抽出嫩芽。这些物候现象标志着春天的真正到来。
③雨水节气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农谚有“雨水到来地解冻,化一层来耙一层”的说法,此时土壤开始解冻,农民要及时耙地,保持土壤墒情。同时,雨水也是种植蔬菜的好时机,像菠菜、生菜等耐寒蔬菜可以开始播种了。
(节选自《二十四节气与农业》)
1. (3分)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本一第②段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纬度对物候现象的影响。
B. 文本二第②段介绍雨水三候,体现了物候现象与节气的对应关系。
C. 物候学研究和二十四节气都对农业生产有指导作用,前者更科学精准。
D. 雨水节气时,北方地区可以开始播种菠菜、生菜等耐寒蔬菜。
2. (3分)文本一第②段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时,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为什么不能调换顺序?
6. (3分)文本一第③段和文本二第③段都提到了物候与农业的关系,请分别概括其内容。
(二)(15分)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竹编里的光阴
①老家的屋檐下,总放着几只竹编的筛子,圆的、方的,在岁月里泛着温润的光泽。它们是奶奶的宝贝,也是我童年记忆里最鲜活的意象。
②奶奶编竹筛子的手艺是跟太奶奶学的。每年清明过后,奶奶就会去后山砍回新鲜的毛竹。竹子要选两年生的,太老的韧性不足,太嫩的容易开裂。砍回来的竹子去枝去叶,锯成合适的长度,然后破成竹条。破竹条是个技术活,奶奶握着篾刀,顺着竹子的纹理,将一根粗竹条分成若干细篾条,每根篾条都薄如蝉翼,粗细均匀。
③接下来是编织。奶奶坐在小板凳上,将篾条在膝盖上弯成弧形,然后开始经纬交错地编织。她的手指粗糙而灵活,篾条在她手中上下翻飞,像跳动的音符。阳光透过天井洒在她身上,给她镀上了一层金边,篾条的影子在地上晃动,宛如一幅动态的水墨画。我常常看得入了迷,直到奶奶笑着喊我:“丫头,帮奶奶递根篾条。”
④编好的筛子要放在太阳下晾晒,然后用菜籽油浸泡,这样可以防止虫蛀,增加韧性。经过这番处理,筛子就可以使用了。奶奶的筛子用途可广了:筛米、筛豆子、筛沙子,还可以用来晾晒干货。秋天晒辣椒时,红通通的辣椒铺满筛子,像一片燃烧的火焰,在屋檐下格外醒目。
⑤后来,我到城里上学,很少再见到奶奶编竹筛子。有一次放假回家,看到奶奶坐在屋檐下,手里拿着篾条,却半天没动。我问她怎么了,她叹了口气说:“眼神不行了,手也不听使唤了。”我这才发现,奶奶的头发全白了,脸上的皱纹像篾条一样纵横交错,手指关节粗大变形,再也没有当年的灵活劲儿了。
⑥去年冬天,奶奶去世了。整理她的遗物时,我在阁楼里发现了一只小巧的竹编针线笸箩。笸箩编得极为精致,篾条细如发丝,上面还编着几朵小小的梅花。我忽然想起,奶奶曾说过,这是她年轻时为自己编的嫁妆。抚摸着笸箩上温润的竹纹,我仿佛看到了奶奶年轻时的模样,她坐在窗前,阳光洒在她的发梢,她低头编织,嘴角带着淡淡的微笑。
⑦如今,老家的屋檐下再也没有竹筛子了,只有那几只旧筛子被我小心地收在仓库里。每次回去,我都会把它们拿出来擦拭一番,看着篾条间细密的纹路,就像看到了奶奶的指纹,感受到了她指尖的温度。竹编里的光阴,是奶奶的一生,也是我挥之不去的乡愁。
⑧竹编手艺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会了,街上卖的都是塑料筛子。但我总觉得,那些塑料制品缺少了竹编的温润和灵气。竹编里有岁月的沉淀,有手艺人的心血,还有难以言说的情感寄托。就像奶奶编的筛子,不仅是实用的工具,更是承载记忆的容器,盛满了时光的味道。
1. (3分)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②段详细描写奶奶破竹条的过程,体现了竹编工艺的精细和奶奶手艺的娴熟。
B. 第④段中“红通通的辣椒铺满筛子,像一片燃烧的火焰”,运用比喻,写出了生活的红火。
C. 奶奶的竹编嫁妆——针线笸箩,体现了奶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D. 文章结尾将竹编与塑料筛子对比,表达了对现代工业产品的不满。
2. (4分)赏析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她的手指粗糙而灵活,篾条在她手中上下翻飞,像跳动的音符。
3. (4分)文中的奶奶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分析。
4. (4分)文章以“竹编里的光阴”为题,有什么妙处?
(三)名著阅读(4分)
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说:“《诗经》是中国最古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请结合《经典常谈》的介绍和《诗经》中的具体篇目,谈谈你对“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理解。(要求:观点明确,结合篇目,逻辑清晰)
(四)文言文阅读(12分)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1. (4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水尤清冽( ) (2)日光下澈( )
(3)略无阙处( ) (4)沿溯阻绝( )
2. (2分)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心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
B. 全石以为底 以其境过清
C. 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可知其源
D.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3. (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 (2分)甲、乙两文都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的?
诗歌鉴赏(4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 (2分)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望中所见,“破”“深”二字触目惊心,奠定全诗悲凉基调。
B. 颔联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移情于物,表达诗人忧国忧民之情。
C. 颈联中“抵万金”运用夸张,写出家书珍贵,表达对家人的思念。
D. 尾联“搔更短”“不胜簪”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诗人的衰老不堪。
2. (2分)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作文(共50分)
袁隆平在青春岁月里写下了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科研的执着;苏轼在青春岁月里写下了“会挽雕弓如满月”的豪情;李清照在青春岁月里写下了“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细腻。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你想在青春里写下什么呢?
请以“把______写在青春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如“奋斗”“梦想”“诗意”等;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
(4)书写规范,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共26分)
1. (1)(2分)D(“蔷”应读qiánɡ)
(2)(2分)D(“花辩”应为“花瓣”)
(3)(2分)A(“浮动”与“香”搭配更贴切,“缠绕”呼应“丝带”,“沉浸”强调沉浸在氛围中)
(4)(2分)A(“像泼翻了的胭脂盒”为比喻,“私语”为拟人)
2. (1)(3分) 这幅画寓意着:废旧塑料瓶组成的树干象征人类对环境的污染,而树根扎在地球表明污染与地球生存息息相关;绿色手掌状的树叶代表人类对环保的希望与行动,呼吁大家将环保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共同守护地球。
(2)(3分) 绿色生活既包括不用塑料袋这样的减塑行为(整合小明观点),也需要多植树造林来改善环境(整合小丽观点)。此外,还可以建议节约用电,减少能源消耗,从多方面践行绿色生活。
(3)(2分) 示例:“践行绿色生活,守护美丽家园”
3. (10分) (1)曲径通幽处
(2)天涯若比邻
(3)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4)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5)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6)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二、阅读(共44分)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1. (3分)C(“前者更科学精准”于文无据)
2. (3分) 采用逻辑顺序(由主到次)。纬度、经度、高下、古今四个因素对物候的影响程度不同,前三者是空间因素(纬度、经度、高下),古今是时间因素,按逻辑顺序排列更符合认知规律,故不能调换。
3. (3分) 文本一:物候学帮助农民根据物候安排农事,提高产量,为气候变迁研究提供资料。
文本二:雨水节气时农民需及时耙地、播种耐寒蔬菜,体现节气对农业的指导作用。
(二)《竹编里的光阴》(15分)
1. (3分)D(对比旨在突出竹编的情感价值,而非不满现代产品)
2. (4分) 运用比喻,将篾条翻飞比作“跳动的音符”,生动展现奶奶编织时动作的娴熟灵活,“粗糙”与“灵活”对比,体现奶奶长期劳作的辛劳与手艺的精湛,蕴含“我”对奶奶的敬佩。
3. (4分) 勤劳能干:每年砍竹、破篾、编织,手艺娴熟;
热爱生活:编精致的针线笸箩作嫁妆,追求生活美感;
坚韧执着:年老仍坚持竹编,手指变形仍不放弃。
4. (4分)
结构:“竹编”是线索,串联奶奶的一生与“我”的回忆;
内容:“光阴”暗示时间流逝,竹编承载着奶奶的岁月与“我”的乡愁;
主题:以竹编喻人生,表达对传统手艺与亲情的珍视。
(三)名著阅读(4分)
示例:“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指诗能激发情感、反映社会、凝聚人心、抒发忧思。如《关雎》通过“关关雎鸠”起兴,引发对爱情的向往(兴);《硕鼠》以“硕鼠”比喻统治者,反映社会不公(怨),体现《诗经》的社会功能。
(四)文言文阅读(12分)
1. (4分) (1)格外 (2)穿透 (3)同“缺”,空隙 (4)逆流而上
2. (2分)C(“可”均表约数,“大约”)
3. (4分) (1)(鱼)静止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往来轻快敏捷。
(2)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4. (2分)
甲文:水“清冽”,通过“鱼若空游”侧面描写;
乙文:夏水“湍急”,通过船行速度侧面描写,春冬水“清澈”,直接描写“素湍绿潭”。
(五)诗歌鉴赏(4分)
1. (2分)D(尾联通过外貌描写表现忧国思家之痛,非“衰老不堪”)
2. (2分) 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破碎的悲痛、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忧国忧民的情怀。
三、作文(共50分)
评分标准:
一类文(4550分):补题新颖,内容充实,情感真挚,结构严谨,语言流畅。
二类文(4044分):内容较充实,情感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文(3539分):内容基本完整,有情感表达,语言基本通顺。
四类文(35分以下):内容空洞,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
示例补题:《把奋斗写在青春里》《把诗意写在青春里》《把坚持写在青春里》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