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上23《范进中举》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默读课文,圈点勾画人物语言、行为细节,分析揣摩人物态度转变,用一字评人物。2.分析对比,由一人之变延伸至多人之变,由单篇人物之变延伸至《儒林外史》整本书中人物之变,探究“变”背后的讽刺内涵。3.在“变”中学习构建讽刺的手法技巧,能举一反三,为其他人物书写“变”之评点词。教学重难点圈点勾画人物语言、行为细节,分析揣摩人物态度转变,在“变”中学习构建讽刺的手法技巧。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我校正开展“书香校园”活动,为响应学校号召,营造浓厚书香氛围,初三语文组拟向校公众号推送“一字评儒林人物”短视频精选栏目,请同学们走进今天的课堂《范进中举》,学方法,掌技巧,品评《儒林外史》人物,向语文组投稿。前置预习预习课文,用一个字点评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在课堂之前,老师布置了以上预习作业,通过同学们的作业呈现,老师发现在本文中,同学们最关注的人物是胡屠户,而点评人物时,绝大多数同学都提到一个字——“变”。这节课,我们不妨就以“变”为钥匙,打开我们的探索之门。任务一 圈画细节,寻一人之变(本文在“范进中举”这一核心情节前后,胡屠户的言行表现的确发生了鲜明的变化。)默读课文,圈画描写胡屠户言行的关键词句,分别用一字概括其前后态度。提示:关注人物语言、称谓细节、行为动作细节。明确:(1)前期范进没有中举,没落在家,胡屠户去家里贺他中秀才时,称他为现世宝、癞蛤蟆,都是蔑称,无不透露着轻视、看不起,随意辱骂的高高在上;后来范进中了举人,胡屠户称他为贤婿老爷、天上的文曲星,都是敬称,几乎瞬间就收了气焰,且话语中反复提起“不敢”“不是我敢”等字眼,可见他心下畏惧。(辱→敬)(2)前期范进没钱参加乡试,想向胡屠户借盘缠,换来的是胡屠户极具侮辱性的啐骂,胡屠户盛气凌人、粗鲁无礼,将他贬的一文不值;后期范进中举,胡屠户面对这位“贤婿老爷”却是弯腰弓背,伏低做小,只敢跟在范进的身后,一路要将范进滚皱的衣裳后襟扯几十回,可谓诚惶诚恐,卑躬屈膝。(骂→怕)过渡:前倨而后恭,思之令人发笑。不过,文中发生如此滑稽之变的仅仅是胡屠户一人吗?文中还有哪些人物对范进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众乡邻、张乡绅……)任务二 多方对比,述群体之变1.跳读文章,圈画描写众乡邻和张乡绅对待范进及其家人的相关语句,仿照示例分析他们对范进态度的变化。示例:胡屠户对范进由骂→怕。前期范进没钱参加乡试,想向胡屠户借点盘缠,胡屠户“啐”他一口,将他骂得摸门不着,盛气凌人、粗鲁无礼;后期范进中举,胡屠户面对这位“贤婿老爷”却是弯腰弓背,伏低做小,只敢跟在范进的身后,一路要将范进滚皱的衣裳后襟“扯几十回”,可谓诚惶诚恐,卑躬屈膝。明确:(展示学生所写的分析文字)(1)乡邻们对范进由冷→热(2)张乡绅对范进由疏→亲2.(身边众人都因范进中举而对他的态度发生了转变,那么中举前后,范进自己有没有变化?) 请简要概括范进在中举前后发生的变化。提示:可从身份地位、经济条件、身心状态等角度分析。明确:范进的身份地位由低→高,以前和种田的,扒粪的平头百姓拱手作揖,平起平坐;后来和地方一霸张乡绅称兄道弟、打躬作别。范进的家境条件由贫→富,以前穷困潦倒到没有乡试的盘缠,要卖掉家里老母鸡换东西吃;后来张乡绅直接送了一套房屋和许多银钱。范进的心理状态由忍→疯,以前没考上举人时,胡屠户打着骂着只能逆来顺受地听,落魄失意的苦闷度日,后来一朝中举,却喜极而疯……过渡:乡绅乡邻、举人屠户,他们地位不同,身份各异,却无一不变。群体一致性的趋同变化,不止是对比的精彩,更是夸张的艺术,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这夸张扭曲的变化?任务三 变与不变,探变之内涵1.范进与胡屠户、乡邻、张乡绅趋同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明确:范进的变化,简洁明了,因为“中举”!中举带来名与利、富与贵,给自己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冲击,让胡屠户、众乡邻向地位低头,向富贵献媚;让张乡绅向新贵攀谈,向利益靠拢。“中举”是“变”背后的根本推手。2.既有变则有不变,请结合文本及链接材料,小组探讨:“变”的表象之下,内在“不变”的是什么?【链接材料一】《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共55回,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讽刺艺术的最高峰。全书通过对封建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精神生活腐朽堕落的详细描绘,形象逼真的封建社会儒林百丑图。本文中范进是一个广东的老童生,从20岁开始应考,考了20多次,可谓屡试屡败,但他屡败屡试,终于在54岁那年得到学官周进的赏识,考中了秀才,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链接材料二】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炭 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链接材料三】(小组讨论后发言分享)明确:不变的是——封建制度,将科举化作功名利禄敲门砖,以致读书人痴迷科考、醉心功名的价值取向;市井百姓,因科举带来权利富贵迷人眼,以致对举人趋炎附势、阿谀奉承的社会风气。在这对钱与权的痴狂崇拜之下,有人前倨后恭得可笑,有人一生执迷得可悲!课堂总结当科举成为功名富贵的敲门砖,读书的目的早就不再纯粹。鲁迅盛赞《儒林外史》“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的确,抓一“变”字,其背后科举荼毒之深、世态炎凉之悲便讽刺无余!范进中举,可笑可悲,但若“哀之而不鉴之”,则我们还要叫后人可悲。如吴敬梓自己写道“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老师与诸位同学共勉,共勉!作业设计必做:阅读《儒林外史》其他章回内容,哪位人物让你感受到了变化,请摘录、分析其变化之处并探究变化原因。选做:请从《儒林外史》中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人物,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人物解说短视频,向校公众号“儒林人物一字评”投稿。要求:①用一个关键字品评人物,分析得当,解说清晰,重点突出,有自己的独特见解;②视频画面清晰,声音清楚;③时长2-3分钟。板书设计范进中举讽刺科普荼毒 变 世态炎凉细节 对比 夸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