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1.(2024四下·苍南期末)生活中使用的电都是由电源提供的,下列电器由电池供电的是(  )。
A.电风扇 B.玩具车 C.家用空调
【答案】B
【知识点】电池
【解析】【分析】电风扇、电冰箱、家用空调是连接插座的,电源为发电厂提供的电,不用电池,而玩具车用的是电池。故选:B。
2.(2024四下·苍南期末)连接电路时,明明发现电池瞬间发热变烫,并且小灯泡不发光,其原因可能是(  )。
A.电路短路了 B.导线断了 C.电池的电量太大
【答案】A
【知识点】安全用电;点亮小灯泡
【解析】【分析】 短路时,小灯泡不会发光,此时通过电池的电流很大,因此电池会瞬间发热变烫,甚至可能爆炸。
3.(2024四下·苍南期末)下列食物中,我们食用部分是植物种子的是(  )。
A.葡萄 B.苹果 C.花生
【答案】C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形态;果实的结构、作用
【解析】【分析】 花生是一种常见的食物, 其食用部分确实属于植物种子。 花生的食用部分是由子房柄伸钻地下生长而成的, 这表明我们食用的部分是植物的种子。 相比之下, 葡萄和苹果的食用部分则是植物的果实, 而不是种子。 葡萄和苹果的食用部分是由子房或其他花部发育而成的器官, 而花生的食用部分则是子房柄伸钻地下生长而成的种子。
4.(2024四下·苍南期末)果实上长有钩刺,可以黏附在人或动物的皮毛上,这种果实可能是(  )。
A.樱桃 B.凤仙花 C.苍耳
【答案】C
【知识点】种子的传播
【解析】【分析】生物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果实的表面有许多钩刺,当动物经过时可以钩挂在动物的毛皮上,有利于果实种子传播到远方,扩大了种子的分布范围。
5.(2024四下·苍南期末)有一块矿物,用铜钥匙不能刻画出痕迹,用小刀能刻画出痕迹,判断它的硬度为(  )。
A.硬 B.较硬 C.较软
【答案】B
【知识点】矿物的硬度
【解析】【分析】软的矿物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 较软的矿物不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 但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 较硬的矿物不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 但能用小刀刻划出痕迹。 硬的矿物用铜钥匙、 小刀都不能刻划出痕迹。 这种矿物不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 但能用小刀刻划出痕迹, 因此符合“较硬”的分类标准。
6.(2024四下·苍南期末)在家庭用电中,以下行为符合安全用电的是(  )。
A.不靠近裸露的电线
B.用湿抹布擦拭插座
C.手机充电器长期插在插座上
【答案】A
【知识点】安全用电
【解析】【分析】A.不靠近裸露的电线,属于安全用电;
B.用湿抹布擦拭插座,容易触电受伤,不符合安全用电;
C.手机充电器长期插在插座上,容易造成漏电起火灾,不符合安全用电。
7.(2024四下·苍南期末)关于凤仙花的生长发育过程,正确的是(  )。
A.开花→受精→结果→传粉
B.开花→传粉→受精→结果
C.开花→传粉→结果→受精
【答案】B
【知识点】种植凤仙花
【解析】【分析】凤仙花生长发育过程是播种、发芽、芽长成苗、开花、传粉、受精、结果。符合题意的是选项B。
8.(2024四下·苍南期末)在比较岩石、沙和黏土的观察活动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岩石颗粒细小,表面粗糙
B.沙颗粒小,粗糙,涂痕颜色浅,不容易成团
C.黏土颗粒大,软,涂痕颜色深,不容易成团
【答案】B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
【解析】【分析】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可以用看、闻、摸等方式观察,不能用尝的方式观察,不利于身体健康;与黏土相比,沙的颗粒大,黏土的颗粒小,与沙相比,黏土的涂痕颜色深;沙颗粒小,粗糙,涂痕颜色浅,不容易成团,选项B正确。
9.(2024四下·苍南期末)电路中的小灯泡能发光,是因为(  )。
A.有了电池
B.有了导线
C.有电流通过灯泡的灯丝
【答案】C
【知识点】点亮小灯泡
【解析】【分析】一条完整的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组成。要使电路中的用电器正常工作,必须连接进一个完整的闭合电路。电从电池的一端正极流出来,通过灯泡从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流出,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负极形成一条完整的回路,灯泡就会发光。
10.(2024四下·苍南期末)明明把某块矿物的碎片边缘放在科学课本上,观察到如下图现象,判断该矿物的透明度属于(  )。
A.透明 B.半透明 C.不透明
【答案】B
【知识点】矿物的外观
【解析】【分析】从图中可看出,将矿物碎片边缘放在科学课本上时,能隐约看到课本上的文字,但文字清晰度较低。透明矿物可清晰视物,不透明则完全看不见。该矿物能让部分光线透过,符合半透明特征。因此答案选B:半透明。
11.(2024四下·苍南期末)一节电池、一个小灯泡和若干导线连接成一个简易电路,用箭头表示电流方向,下列标注正确的是(  )。
A.
B.
C.
【答案】C
【知识点】点亮小灯泡
【解析】【分析】在简易电路中,电流从电池正极出发,经导线、用电器(小灯泡)流回电池负极。需观察选项中箭头是否从电池正极开始,沿电路路径指向负极。C选项箭头方向符合 “正极→用电器→负极” 的闭合回路,标注正确。
12.(2024四下·苍南期末)如图是明明制作的种植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朝不同方向放置的种子,根都向下生长
B.种子萌发时最先长出来的是芽
C.种子要种在纸巾和土壤之间,这样便于观察
【答案】A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形态
【解析】【分析】A 正确:植物根具有向地性,无论种子如何放置,根都会向下生长。
B 错误:种子萌发时最先长出的是胚根(根),而非芽。
C 错误:图中种植杯结构为 “土壤 - 种子 - 纸巾”,种子应夹在纸巾和杯壁之间,便于观察萌发过程,而非种在纸巾与土壤之间。
综上,正确答案为 A。
13.(2024四下·苍南期末)水稻花很小,肉眼很难看到雄蕊和雌蕊。下图是放大后的水稻花,下列关于花的讨论正确的是(  )。
A.小红说:“①是雄蕊,上大下小,顶端上有花粉。”
B.明明说:“①是雌蕊,上大下小,顶端上有黏液。”
C.科科说:“②是雌蕊,上小下大,顶端上有花粉。”
【答案】A
【知识点】花的结构、作用
【解析】【分析】水稻花中,雌蕊通常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柱头顶端有黏液,便于黏附花粉;雄蕊由花药和花丝组成,花药顶端有花粉。观察图片,①结构有花粉则为雄蕊;②结构上小下大,是雌蕊,顶端有黏液。
14.(2024四下·苍南期末)生活中,矿物无处不在。下列矿物与用途不相符的是(  )。
A.石膏——提炼金属
B.金刚石——切割玻璃
C.石墨——做铅笔芯
【答案】A
【知识点】岩石的用途
【解析】【分析】岩石的性质不同,其用途也不相同。岩石的用途非常广泛,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和生产生活资料。矿物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我们身边有许多矿物制成的物品:石膏可以用来制造水泥、模像,还可以用作医疗手术,可以用来点豆腐;石墨具有导电性,可做成电极、铅笔芯和固体润滑剂;金刚石的硬度非常大,可以用来钻探、研磨和切割其他物体;方铅矿用来制作含铅的防护服;辉锑矿可以提取锑、制造锑合金的矿物原料;硫磺可以制造染料、农药、火柴、橡胶等。
15.(2024四下·苍南期末)明明采集到一块不知名的矿物,它的外表是黄色的,把矿物放在白色无釉瓷板上摩擦,瓷板上留下绿黑色的痕迹。判断它是什么矿物时,应该选(  )作为参考依据更可靠。
A.黄色 B.绿黑色 C.白色
【答案】B
【知识点】矿物的外观
【解析】【分析】条痕的颜色是矿物留在瓷砖上的粉末颜色,把矿物放在无釉瓷砖上摩擦,瓷砖上留下的痕迹就是这种矿物的条痕。把矿物放在无釉瓷板上摩擦,瓷板上留下的痕迹是绿黑色的。要判断它是什么矿物,可以作为参考依据的是条痕是绿黑色。
16.(2024四下·苍南期末)岩石的形成过程中留下了大自然的痕迹,以下描述不合理的是(  )。
A.岩石的化学成分可以告诉我们它们形成的年代
B.在山上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生物起源于陆地
C.岩石中动植物的痕迹表明过去有哪些生物存在过
【答案】B
【知识点】矿物的外观;矿物的组成;化石
【解析】【分析】岩石和土壤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物质,它们的形成有的需要几百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在每一块岩石和每一方土壤上都留下了大自然的痕迹。岩石中有动植物的痕迹表明过去有哪些生物存在过,岩石的化学成分可以告诉我们它们的形成年代,岩石的光滑程度与动物、植物、风化、水流冲刷等很多因素有关。
17.(2024四下·苍南期末)明明在观察凤仙花生长变化时,绘制了凤仙花茎的高度变化柱状图,如下图。根据柱状图信息,推测在甲阶段,凤仙花最有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发芽 B.开花 C.结果
【答案】B
【知识点】种植凤仙花
【解析】【分析】观察柱状图可知,甲阶段凤仙花茎的高度增长趋于停滞,而此前茎高度持续上升。凤仙花生长周期中,发芽期茎开始生长,开花期营养生长放缓、转向生殖生长,结果期茎高度基本停止增长。甲阶段茎高增长停滞,符合开花期特征(养分集中供应花朵),而发芽期茎高应持续增加,结果期在开花之后。因此,甲阶段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B:开花。
18.(2024四下·苍南期末)给遥控器换电池时,电池槽内“+”的一端与电池的(  )相连。
A.铜帽一端 B.锌壳一端 C.任意一端都可以
【答案】A
【知识点】电池
【解析】【分析】电池有两极:正极和负极。电池的铜帽一端为正极,用“+”表示,锌壳一端为负极,用“-”表示。根据对电池两极的认识,电池槽内有“+“的地方应与电池的铜帽一端,也即是正极相连;电池槽内标有“-”的地方应该与电池的锌壳一端相连。
19.(2024四下·苍南期末)如下图,在甲、乙两处分别连接一些物体,小灯泡会发光的是(  )。
A.甲:铝片 乙:橡皮
B.甲:干木头 乙:吸管
C.甲:回形针 乙:铜钥匙
【答案】C
【知识点】导体和绝缘体
【解析】【分析】小灯泡发光需电路形成通路,即甲、乙两处连接的物体必须为导体。回形针(金属)和铜钥匙均为导体,电路连通。只有C 选项中物体均为导体,能使电流通过,小灯泡发光。故正确答案为C。
20.(2024四下·苍南期末)明明在野外采集了一些岩石,带回后对岩石进行观察,使用下列哪种工具可以判断岩石有无光泽(  )。
A.放大镜 B.手电筒 C.小刀
【答案】B
【知识点】矿物的外观
【解析】【分析】 观察岩石的方法有很多:用放大镜观察岩石的颗粒大小,判断岩石的粗糙程度;用手电筒照射岩石观察岩石的光泽;用铜钥匙、小刀等硬物在岩石表面进行刻划观察岩石的硬度。
21.(2024四下·苍南期末)明明对蚕豆种子和幼苗进行观察,如下图,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乙的蚕豆幼苗中A和B是由图甲的蚕豆种子中的   发育而来的,幼苗中的C由种子中的   发育而来。(填序号)
(2)明明对图甲中的蚕豆种子分别进行如下处理,在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最不可能萌发的是(  )。
A.
B.
C.
【答案】(1)①;③
(2)C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形态
【解析】【分析】(1)种子萌发时,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图甲中,①是胚芽,③是胚根,②是子叶。图乙中,B为茎,A为叶,C 为根。种子中胚根发育为根,胚芽发育为茎和叶。(2)胚芽和胚根是发育成一株植物最关键的部分,C中只保留子叶意味着只有营养没有幼苗,所以最不可能发育,故选C。
(1)蚕豆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胚由③胚根、①胚芽、②子叶组成,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③胚根将来发育成根,子叶具有储存或转运营养物质的作用。
(2)胚芽和胚根是发育成一株植物最关键的部分,C中只保留子叶意味着只有营养没有幼苗,所以最不可能发育,故选C。
22.(2024四下·苍南期末)明明发现一个有四个接线柱的接线盒(如下图),他想知道接线盒内的电路连接情况,进行了以下的探究。
(1)检测时,明明按照1-2、1-4、2-3、3-4、1-3的顺序进行检测,发现遗漏了一种的情况,它可能是   。
(2)调整后,再次进行检测,明明发现1-2、1-3、2-3是通路,其他都是断路,则盒内的连接方式可能是(  )。
A.
B.
C.
【答案】(1)2-4
(2)B
【知识点】检测电路内部连接
【解析】【分析】(1)四个接线柱(1、2、3、4)的检测需覆盖所有两两组合。已检测的组合有 1-2、1-4、2-3、3-4、1-3,缺少的组合为2-4。完整的检测应包括 6 种两两组合(1-2、1-3、1-4、2-3、2-4、3-4),故遗漏的情况是2-4。
(2)。根据检测表可知:1-2、1-3、2-3都是通路,其余都是断路。画图的核心就是让1、2、3接线柱保持通路状态。即1、 2、3点不与4点连接即可。
(1)检测电路暗盒时,为了避免发生遗漏,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检测。先对接线柱进行编号,然后选1号接线柱,依次和剩余的接线柱进行连接检测;再选择2号接线柱,依次和除1号以外的其他接线柱进行连接检测,重复使用这样的方法,直到全部检测完毕。明明按照1-2、1-4、2-3、3-4、1-3的顺序进行检测,发现遗漏了一种的情况,它可能是2-4。
(2)如果电能从一点流到另一点,两点之间一定有导体连接,这两点之间就构成一个电的通路,否则就是断路。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物体导电性和电路的通断。根据检测表可知:1-2、1-3、2-3都是通路,其余都是断路。画图的核心就是让1、2、3接线柱保持通路状态。即1、 2、3点不与4点连接即可。
故选B。
23.(2024四下·苍南期末)将土壤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静置一段时间,我们发现沉积下来的土壤有分层现象,请在图中画出这个现象(用大小不同的“ ”代表不同的颗粒)。
【答案】
【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
【解析】【分析】土壤颗粒按密度和大小分层沉积:沙砾(最大)因重量先沉底部,其次是沙,粉沙和黏土(最小)依次在上层,黏土甚至可能悬浮。搅拌后静置,颗粒受重力和水流影响,从下到上按 “沙砾→沙→粉沙→黏土” 顺序分层,体现土壤颗粒的沉降规律。
24.(2024四下·苍南期末)明明和同学们在校园劳动基地开辟了一块种植园,精心培育凤仙花,并观察和记录了凤仙花的一生,期间明明还对凤仙花的根、茎、叶等进行研究,发现了许多植物生长的奥秘。
(1)明明选取一株带根的凤仙花植株,装入盛有红色水的试管中,做好标记,如图甲所示。试管中加红色水的目的是(  )。
A.给植物增加营养 B.让植物变得好看 C.让实验现象更明显
(2)实验前,明明忘记在试管甲中滴加一层植物油。一段时间后,他观察到试管甲中的水位下降了,推断植物的根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你赞同他的看法吗?请说说理由。
(3)将试管甲中凤仙花的茎进行横切,观察到横切面有红色的点状分布,下列现象最符合实际情况是(  )。
A. B. C.
(4)在上述实验中,继续对茎进行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观察试管甲中凤仙花茎的横切面,出现许多小红点,说明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B.观察试管甲中凤仙花茎的纵切面,出现许多红线,说明茎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C.凤仙花的茎直立生长于地面是属于攀缘茎
(5)接着,明明又选取两株长势相似的凤仙花植株,植株乙保留较少叶片,植株丙保留较多叶片,分别装入盛有等量红色水的试管中,做好标记,同时给乙、丙植株套上干燥透明的塑料袋,如图乙、丙所示。
①一段时间后,明明观察到透明塑料袋中出现了   ,这说明植物的叶具有   作用。
②观察试管乙和试管丙,水位下降更明显的是   。针对这一现象,你的解释是   。
【答案】(1)C
(2)不赞同,有可能是因为试管中的水蒸发导致水位下降。
(3)B
(4)A
(5)小水珠;蒸腾;丙;叶片的蒸腾作用与叶片的多少有关,叶片越多,蒸腾作用越强
【知识点】根;茎的作用
【解析】【分析】(1)在研究植物根的吸水实验中,试管中加入红色水,是利用色素使水分运输的路径更直观。根吸收水分后,红色水会通过茎中的导管向上运输,使茎、叶等部位呈现红色,从而清晰观察到水分运输的现象。而红色水无法为植物提供营养,也不是为了美观。因此,加红色水的目的是C:让实验现象更明显。(2)不赞同,将凤仙花放入装有红色水的试管中,用红笔在水面处做好标记,但是滴植物油会导致试管中水分被蒸发,试管甲中的水位下降也可能是因为水被蒸发了。
(3)凤仙花的茎属于草本植物茎,其内部的导管呈分散状分布,用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当茎被横切后,导管的横切面会呈现红色点状(因红色水通过导管运输)。
(4)茎横切面出现小红点,是红色水通过导管运输的痕迹,证明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5)植物的叶,是维管植物营养器官之一。其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并有蒸腾作用。①套上干燥透明的塑料袋后会出现小水珠,说明进行了蒸腾作用。②植株乙保留较少叶片,植株丙保留较多叶片,叶片多蒸腾作用越强,故丙水位下降明显。
(1)由于植物的茎具有吸收与运输水分的作用,所以把茎装入盛有红色水的试管中时为了让实验现象更明显,选C。
(2)不赞同,将凤仙花放入装有红色水的试管中,用红笔在水面处做好标记,但是滴植物油会导致试管中水分被蒸发,试管甲中的水位下降也可能是因为水被蒸发了。
(3)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是竖状的。所以把凤仙花的茎拿出来横切,会观察到茎的外部一圈有很多排列整齐小红点,故选B。
(4)A.试管甲中凤仙花茎的横切面,出现许多小红点说明水到达过此处,茎具有运输水分的作用,故A符合题意;
B.甲中凤仙花茎的纵切面,出现许多红线,只能说明水到达过不能说明茎有吸收水分的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
C.凤仙花的茎直立生长于地面不必攀附物体,不是攀援茎,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植物的叶,是维管植物营养器官之一。其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并有蒸腾作用。①套上干燥透明的塑料袋后会出现小水珠,说明进行了蒸腾作用。
②植株乙保留较少叶片,植株丙保留较多叶片,叶片多蒸腾作用越强,故丙水位下降明显。
25.(2024四下·苍南期末)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之后将开启月背探测之旅。明明和兴趣小组同学对月球十分感兴趣,于是制作了一个月球灯(如图)。灯内部的电路由干电池、小灯泡、导线等组成,但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请根据所学内容帮助他们解决。
(1)安装月球灯电路的正确步骤是(  )。
①讨论和优化设计方案 ②设计电路图
③检测电路是否正常 ④按照电路图组装电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2)以下连接方式,小灯泡不能发光的是(  )。
A. B. C.
(3)电路连接完成后,明明还想在电路中增加一个开关,以下的几个开关材料合理的是(  )。
A.
B.
C.
(4)请在下图方框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一个用开关控制小灯泡亮与灭的电路。
(5)闭合开关后,发现电路中的小灯泡没有亮,可能的原因有:①   ;②   。(写出两个原因)
(6)为了排除故障,明明制作了一个电路检测器,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时,方法不正确的是(  )。
A.检测前先把故障电路中的电池取出
B.电路检测器不能用来检测家用电路
C.电路检测器组装完成后直接用来检测
(7)为了让月球灯更具有创意,兴趣小组同学想增加一个音乐发声装置,下图是他们设计的两种连接方案。
以下关于两种连接方式,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闭合开关,小灯泡发光,发声装置不工作
B.图乙中,只闭合开关1,小灯泡发光,同时发声装置工作
C.图乙中,只闭合开关2,小灯泡发光,发声装置不工作
(8)要使电路中的小灯泡和音乐发生装置能独立工作,你觉得甲、乙两种连接方案哪一种更符合要求,请说说理由。
   
【答案】(1)B
(2)B
(3)A
(4)
(5)电池没电了;导线断了
(6)C
(7)C
(8)乙方案更符合,两个开关分别控制两盏灯,互不影响
【知识点】点亮小灯泡;电路故障检测;开关的工作原理
【解析】【分析】(1)安装电路需遵循科学流程:先设计电路图,明确电路连接方式;再讨论优化方案,完善设计细节;接着按图组装电路,确保连接正确;最后检测电路,验证是否正常工作。A 选项顺序错误,C 选项将检测步骤提前,不符合逻辑。正确步骤为②①④③。
(2)下列电路连接方式中,小灯泡不能发光的是 C。用一节干电池、一段导线,将小灯泡连接入电路中,电流从电池的正极流出通过小灯泡、导线流回电池的负极,就可以点亮小灯泡。读图可知,图A、C中小灯泡的一个接触点与电池的正极接触,另一个接触点与电池的负极用导线连接,形成闭合通路,小灯泡会发光。图B中的灯泡的一个接触点同时与电池的正负极相连,不会形成电流通路,灯泡不会发光。
(3)开关需由导体(接通电路) 和绝缘体(防止触电) 组成。A为 “塑料片 + 铁片”,塑料是绝缘体,铁片是导体,可组成开关(塑料柄 + 金属接触点)。
(4)从电池正极出发,依次连接开关、小灯泡,最后回电池负极,形成闭合回路。开关需串联在电路中,闭合时电路导通,小灯泡发光;断开时电路断开,灯泡熄灭。
(5)造成电路中的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很多,例如换电池没电了、灯泡的灯丝断了、导线断了、接触不良等,都能使得小灯泡不亮。闭合开关后,发现电路中的小灯泡没有亮,可能的原因有:电池没电了、 导线断了。
(6)A 正确:检测前取出故障电路电池,避免原电源与检测器电源相互干扰,防止短路。
B 正确:家用电路电压(220V)远超电路检测器安全范围,直接检测会引发触电风险。
C 错误:电路检测器使用前需先自检(闭合开关看灯泡是否亮),确认检测器自身正常后再检测故障电路,否则可能误判。
(7)A.图甲中,闭合开关,小灯泡发光,发声装置工作,错误。
B.图乙中,只闭合开关1,小灯泡发光,同时发声装置不工作,错误。
C.图乙中,只闭合开关2,小灯泡发光,发声装置不工作,正确。
故选C。
(8)乙方案为并联电路,甲方案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可独立工作,关闭其中一个(如小灯泡)不影响另一个(音乐装置)运行,符合 “独立工作” 需求。
(1)模拟安装照明电路的步骤,正确的步骤顺序是:②设计电路图;①讨论和优化设计方案;④按照电路图组装电路;③检测电路是否正常,②①④③是正确的顺序。
故选B。
(2)下列电路连接方式中,小灯泡不能发光的是 C。用一节干电池、一段导线,将小灯泡连接入电路中,电流从电池的正极流出通过小灯泡、导线流回电池的负极,就可以点亮小灯泡。读图可知,图A、C中小灯泡的一个接触点与电池的正极接触,另一个接触点与电池的负极用导线连接,形成闭合通路,小灯泡会发光。图B中的灯泡的一个接触点同时与电池的正负极相连,不会形成电流通路,灯泡不会发光。
故选B。
(3)电路中的开关必须由导体和绝缘体共同组成,导体容易让电流通过,绝缘体限制电流自由流动。开关底座应该是绝缘体,闸刀和接线柱是导体,手按的地方为绝缘体。
故选A。
(4)开关是电路中重要的元器件,可以控制电路中电流的通断,开关闭合时,接通电路,点亮小灯泡;开关断开时,电路形成断路,形不成电流回路,小灯泡熄灭。电流只能在闭合电路内流动,如下图所示,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池、开关、小灯泡依次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电路。
(5)造成电路中的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很多,例如换电池没电了、灯泡的灯丝断了、导线断了、接触不良等,都能使得小灯泡不亮。闭合开关后,发现电路中的小灯泡没有亮,可能的原因有:电池没电了、 导线断了。
(6)用“电路检测器”可检测电路故障,检测前要先切断该电路的电源,然后使“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检验检测器是否完好,检测时需要检测2次,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A.检测前先把故障电路中的电池取出。说法正确。
B.电路检测器只能用于简单电路的检测,不能检测家庭电路,家庭电路电压高,电流强度大,容易出现触电危险。说法正确。
C.使用电路检测器前,需要进行自检,检查电路检测器是否能正常使用。说法错误。
故选C。
(7)A.图甲中,闭合开关,小灯泡发光,发声装置工作,错误。
B.图乙中,只闭合开关1,小灯泡发光,同时发声装置不工作,错误。
C.图乙中,只闭合开关2,小灯泡发光,发声装置不工作,正确。
故选C。
(8)要使电路中的小灯泡和音乐发生装置能独立工作,甲、乙两种连接方案乙更符合,乙中两个开关分别控制两盏灯,互不影响。
26.(2024四下·苍南期末)岩石和土壤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是组成地球的重要资源。研学时,明明和兴趣小组同学采集了不同的土壤,并对土壤进行研究,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明明取一块土壤放在手上捻一捻,手感到湿湿的,说明土壤中有   。
(2)将一块土壤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看到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有   。
(3)明明和兴趣小组同学对三种土壤的特性进行观察和研究,并记录下观察结果,制作成土壤资料卡,如下图,请仔细阅读回答问题。
由上图资料卡可知,三种土壤中颗粒最大的是(  )。
A.1号土壤 B.2号土壤 C.3号土壤
(4)用手分别团揉潮湿的这三种土壤,最容易团成小球的是(  )。
A.1号土壤 B.2号土壤 C.3号土壤
(5)明明用下图的装置来比较土壤的渗水性,实验中要保证相同的条件有(  )。
a加入的水量 b土壤的种类 c渗水的时间 d加入土壤的量
A.abc B.bcd C.acd
(6)根据下图的实验现象,我们发现:   容器中的接水量最多,最有可能是以上三种土壤中的   号土壤。
(7)根据以上信息推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1 号土壤是沙质土,2号土壤是黏质土,3号土壤是壤土
B.1号土壤是黏质土,2号土壤是沙质土,3号土壤是壤土
C.1号土壤是壤土,2号土壤是黏质土,3号土壤是沙质土
(8)三种土壤中,最适合种植水稻的是(  )。
A.1号土壤 B.2号土壤 C.3号土壤
【答案】(1)水分
(2)空气
(3)A
(4)B
(5)C
(6)甲;1
(7)A
(8)B
【知识点】土壤的种类;土壤的成分、状态;不同土壤适合的植物
【解析】【分析】(1)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等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当用手捻土壤时感到湿湿的,这种湿润感直接体现了土壤中含有液态的水分。水分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含量会受土壤类型、气候、植被等因素影响,例如潮湿环境中的土壤水分含量通常较高,而干旱地区土壤水分相对较少。这一简单的触觉感受,是判断土壤中存在水分的直观方法。
(2)土壤颗粒间存在空隙,这些空隙中通常填充着空气。将土壤放入水中时,水会迅速占据土壤颗粒间的空间,原本存在于空隙中的空气被排挤出来,从而形成气泡冒出。这一现象是土壤中存在空气的典型证据,如同向装满石子的容器中倒水时,石子间隙的空气也会以气泡形式逸出,体现了土壤作为多孔介质的结构特征。
(3)根据题目给出的数据,可以看出1号土壤的颗粒最大,故选A。
(4)土壤的成团性与颗粒粗细密切相关。黏土颗粒最细,黏性最强,更容易成团;砂土颗粒粗,黏性差,不易成团;壤土介于两者之间。用手分别团揉潮湿的这三种土壤,最容易团成小球的是2号土壤。
(5)比较土壤渗水性需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唯一变量为土壤种类,其他条件需一致。加入水量相同可避免水量差异影响渗水结果;渗水时间相同才能准确对比不同土壤的渗水速度;加入土壤量相同可确保土壤体积一致,排除厚度等因素干扰。而土壤种类是需探究的变量,不能相同,故应选 acd。
(6)根据题目可以看出甲容器的接水量最多,最可能是1号土壤,颗粒大渗水性强。
(7)沙质土颗粒粗、黏性差,不易成团,对应 1 号;黏质土颗粒细、黏性强,最易成团,对应 3 号;壤土颗粒粗细适中,成团性介于两者之间,对应 2 号。结合渗水性实验,沙质土渗水性最强,黏质土最弱,壤土居中,进一步验证 1 号为沙质土、3 号为黏质土、2 号为壤土的判断。
(8)水稻需要水分和营养,黏质土含沙量少,颗粒小,渗水速度慢,空气少,保水性能好,水分不易流失。故选B。
(1)取一块土壤放在手上捻一捻感觉湿湿的说明这个土壤里含有水分,比较湿润。
(2)土壤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看到有气泡自水中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3)根据题目给出的数据,可以看出1号土壤的颗粒最大,故选A。
(4)将土壤“团小球”是为比较土壤的黏性。2号土壤的粘性是最大的,也是做容易团成小球的,故选B。
(5)比较土壤的渗水性是比对实验,实验中只应该改变唯一的变量是土壤的种类 ,加入的水量 、渗水的时间、加入土壤的量等其他条件都要保持相同,故选C。
(6)根据题目可以看出甲容器的接水量最多,最可能是1号土壤,颗粒大渗水性强。
(7)根据土壤中的成分含量给土壤分为三类:沙质土、黏质土、壤土。1号沙质土含沙粒较多,粒间孔隙较大,通气性能好,土质疏松,但水分很容易流失、不易保持;2号黏质土黏粒成分高,腐殖质多;3号成分适中是壤土。故选A。
(8)水稻需要水分和营养,黏质土含沙量少,颗粒小,渗水速度慢,空气少,保水性能好,水分不易流失。故选B。
1 / 1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1.(2024四下·苍南期末)生活中使用的电都是由电源提供的,下列电器由电池供电的是(  )。
A.电风扇 B.玩具车 C.家用空调
2.(2024四下·苍南期末)连接电路时,明明发现电池瞬间发热变烫,并且小灯泡不发光,其原因可能是(  )。
A.电路短路了 B.导线断了 C.电池的电量太大
3.(2024四下·苍南期末)下列食物中,我们食用部分是植物种子的是(  )。
A.葡萄 B.苹果 C.花生
4.(2024四下·苍南期末)果实上长有钩刺,可以黏附在人或动物的皮毛上,这种果实可能是(  )。
A.樱桃 B.凤仙花 C.苍耳
5.(2024四下·苍南期末)有一块矿物,用铜钥匙不能刻画出痕迹,用小刀能刻画出痕迹,判断它的硬度为(  )。
A.硬 B.较硬 C.较软
6.(2024四下·苍南期末)在家庭用电中,以下行为符合安全用电的是(  )。
A.不靠近裸露的电线
B.用湿抹布擦拭插座
C.手机充电器长期插在插座上
7.(2024四下·苍南期末)关于凤仙花的生长发育过程,正确的是(  )。
A.开花→受精→结果→传粉
B.开花→传粉→受精→结果
C.开花→传粉→结果→受精
8.(2024四下·苍南期末)在比较岩石、沙和黏土的观察活动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岩石颗粒细小,表面粗糙
B.沙颗粒小,粗糙,涂痕颜色浅,不容易成团
C.黏土颗粒大,软,涂痕颜色深,不容易成团
9.(2024四下·苍南期末)电路中的小灯泡能发光,是因为(  )。
A.有了电池
B.有了导线
C.有电流通过灯泡的灯丝
10.(2024四下·苍南期末)明明把某块矿物的碎片边缘放在科学课本上,观察到如下图现象,判断该矿物的透明度属于(  )。
A.透明 B.半透明 C.不透明
11.(2024四下·苍南期末)一节电池、一个小灯泡和若干导线连接成一个简易电路,用箭头表示电流方向,下列标注正确的是(  )。
A.
B.
C.
12.(2024四下·苍南期末)如图是明明制作的种植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朝不同方向放置的种子,根都向下生长
B.种子萌发时最先长出来的是芽
C.种子要种在纸巾和土壤之间,这样便于观察
13.(2024四下·苍南期末)水稻花很小,肉眼很难看到雄蕊和雌蕊。下图是放大后的水稻花,下列关于花的讨论正确的是(  )。
A.小红说:“①是雄蕊,上大下小,顶端上有花粉。”
B.明明说:“①是雌蕊,上大下小,顶端上有黏液。”
C.科科说:“②是雌蕊,上小下大,顶端上有花粉。”
14.(2024四下·苍南期末)生活中,矿物无处不在。下列矿物与用途不相符的是(  )。
A.石膏——提炼金属
B.金刚石——切割玻璃
C.石墨——做铅笔芯
15.(2024四下·苍南期末)明明采集到一块不知名的矿物,它的外表是黄色的,把矿物放在白色无釉瓷板上摩擦,瓷板上留下绿黑色的痕迹。判断它是什么矿物时,应该选(  )作为参考依据更可靠。
A.黄色 B.绿黑色 C.白色
16.(2024四下·苍南期末)岩石的形成过程中留下了大自然的痕迹,以下描述不合理的是(  )。
A.岩石的化学成分可以告诉我们它们形成的年代
B.在山上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生物起源于陆地
C.岩石中动植物的痕迹表明过去有哪些生物存在过
17.(2024四下·苍南期末)明明在观察凤仙花生长变化时,绘制了凤仙花茎的高度变化柱状图,如下图。根据柱状图信息,推测在甲阶段,凤仙花最有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发芽 B.开花 C.结果
18.(2024四下·苍南期末)给遥控器换电池时,电池槽内“+”的一端与电池的(  )相连。
A.铜帽一端 B.锌壳一端 C.任意一端都可以
19.(2024四下·苍南期末)如下图,在甲、乙两处分别连接一些物体,小灯泡会发光的是(  )。
A.甲:铝片 乙:橡皮
B.甲:干木头 乙:吸管
C.甲:回形针 乙:铜钥匙
20.(2024四下·苍南期末)明明在野外采集了一些岩石,带回后对岩石进行观察,使用下列哪种工具可以判断岩石有无光泽(  )。
A.放大镜 B.手电筒 C.小刀
21.(2024四下·苍南期末)明明对蚕豆种子和幼苗进行观察,如下图,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乙的蚕豆幼苗中A和B是由图甲的蚕豆种子中的   发育而来的,幼苗中的C由种子中的   发育而来。(填序号)
(2)明明对图甲中的蚕豆种子分别进行如下处理,在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最不可能萌发的是(  )。
A.
B.
C.
22.(2024四下·苍南期末)明明发现一个有四个接线柱的接线盒(如下图),他想知道接线盒内的电路连接情况,进行了以下的探究。
(1)检测时,明明按照1-2、1-4、2-3、3-4、1-3的顺序进行检测,发现遗漏了一种的情况,它可能是   。
(2)调整后,再次进行检测,明明发现1-2、1-3、2-3是通路,其他都是断路,则盒内的连接方式可能是(  )。
A.
B.
C.
23.(2024四下·苍南期末)将土壤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静置一段时间,我们发现沉积下来的土壤有分层现象,请在图中画出这个现象(用大小不同的“ ”代表不同的颗粒)。
24.(2024四下·苍南期末)明明和同学们在校园劳动基地开辟了一块种植园,精心培育凤仙花,并观察和记录了凤仙花的一生,期间明明还对凤仙花的根、茎、叶等进行研究,发现了许多植物生长的奥秘。
(1)明明选取一株带根的凤仙花植株,装入盛有红色水的试管中,做好标记,如图甲所示。试管中加红色水的目的是(  )。
A.给植物增加营养 B.让植物变得好看 C.让实验现象更明显
(2)实验前,明明忘记在试管甲中滴加一层植物油。一段时间后,他观察到试管甲中的水位下降了,推断植物的根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你赞同他的看法吗?请说说理由。
(3)将试管甲中凤仙花的茎进行横切,观察到横切面有红色的点状分布,下列现象最符合实际情况是(  )。
A. B. C.
(4)在上述实验中,继续对茎进行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观察试管甲中凤仙花茎的横切面,出现许多小红点,说明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B.观察试管甲中凤仙花茎的纵切面,出现许多红线,说明茎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C.凤仙花的茎直立生长于地面是属于攀缘茎
(5)接着,明明又选取两株长势相似的凤仙花植株,植株乙保留较少叶片,植株丙保留较多叶片,分别装入盛有等量红色水的试管中,做好标记,同时给乙、丙植株套上干燥透明的塑料袋,如图乙、丙所示。
①一段时间后,明明观察到透明塑料袋中出现了   ,这说明植物的叶具有   作用。
②观察试管乙和试管丙,水位下降更明显的是   。针对这一现象,你的解释是   。
25.(2024四下·苍南期末)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之后将开启月背探测之旅。明明和兴趣小组同学对月球十分感兴趣,于是制作了一个月球灯(如图)。灯内部的电路由干电池、小灯泡、导线等组成,但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请根据所学内容帮助他们解决。
(1)安装月球灯电路的正确步骤是(  )。
①讨论和优化设计方案 ②设计电路图
③检测电路是否正常 ④按照电路图组装电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2)以下连接方式,小灯泡不能发光的是(  )。
A. B. C.
(3)电路连接完成后,明明还想在电路中增加一个开关,以下的几个开关材料合理的是(  )。
A.
B.
C.
(4)请在下图方框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一个用开关控制小灯泡亮与灭的电路。
(5)闭合开关后,发现电路中的小灯泡没有亮,可能的原因有:①   ;②   。(写出两个原因)
(6)为了排除故障,明明制作了一个电路检测器,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时,方法不正确的是(  )。
A.检测前先把故障电路中的电池取出
B.电路检测器不能用来检测家用电路
C.电路检测器组装完成后直接用来检测
(7)为了让月球灯更具有创意,兴趣小组同学想增加一个音乐发声装置,下图是他们设计的两种连接方案。
以下关于两种连接方式,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闭合开关,小灯泡发光,发声装置不工作
B.图乙中,只闭合开关1,小灯泡发光,同时发声装置工作
C.图乙中,只闭合开关2,小灯泡发光,发声装置不工作
(8)要使电路中的小灯泡和音乐发生装置能独立工作,你觉得甲、乙两种连接方案哪一种更符合要求,请说说理由。
   
26.(2024四下·苍南期末)岩石和土壤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是组成地球的重要资源。研学时,明明和兴趣小组同学采集了不同的土壤,并对土壤进行研究,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明明取一块土壤放在手上捻一捻,手感到湿湿的,说明土壤中有   。
(2)将一块土壤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看到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有   。
(3)明明和兴趣小组同学对三种土壤的特性进行观察和研究,并记录下观察结果,制作成土壤资料卡,如下图,请仔细阅读回答问题。
由上图资料卡可知,三种土壤中颗粒最大的是(  )。
A.1号土壤 B.2号土壤 C.3号土壤
(4)用手分别团揉潮湿的这三种土壤,最容易团成小球的是(  )。
A.1号土壤 B.2号土壤 C.3号土壤
(5)明明用下图的装置来比较土壤的渗水性,实验中要保证相同的条件有(  )。
a加入的水量 b土壤的种类 c渗水的时间 d加入土壤的量
A.abc B.bcd C.acd
(6)根据下图的实验现象,我们发现:   容器中的接水量最多,最有可能是以上三种土壤中的   号土壤。
(7)根据以上信息推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1 号土壤是沙质土,2号土壤是黏质土,3号土壤是壤土
B.1号土壤是黏质土,2号土壤是沙质土,3号土壤是壤土
C.1号土壤是壤土,2号土壤是黏质土,3号土壤是沙质土
(8)三种土壤中,最适合种植水稻的是(  )。
A.1号土壤 B.2号土壤 C.3号土壤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电池
【解析】【分析】电风扇、电冰箱、家用空调是连接插座的,电源为发电厂提供的电,不用电池,而玩具车用的是电池。故选:B。
2.【答案】A
【知识点】安全用电;点亮小灯泡
【解析】【分析】 短路时,小灯泡不会发光,此时通过电池的电流很大,因此电池会瞬间发热变烫,甚至可能爆炸。
3.【答案】C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形态;果实的结构、作用
【解析】【分析】 花生是一种常见的食物, 其食用部分确实属于植物种子。 花生的食用部分是由子房柄伸钻地下生长而成的, 这表明我们食用的部分是植物的种子。 相比之下, 葡萄和苹果的食用部分则是植物的果实, 而不是种子。 葡萄和苹果的食用部分是由子房或其他花部发育而成的器官, 而花生的食用部分则是子房柄伸钻地下生长而成的种子。
4.【答案】C
【知识点】种子的传播
【解析】【分析】生物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果实的表面有许多钩刺,当动物经过时可以钩挂在动物的毛皮上,有利于果实种子传播到远方,扩大了种子的分布范围。
5.【答案】B
【知识点】矿物的硬度
【解析】【分析】软的矿物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 较软的矿物不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 但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 较硬的矿物不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 但能用小刀刻划出痕迹。 硬的矿物用铜钥匙、 小刀都不能刻划出痕迹。 这种矿物不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 但能用小刀刻划出痕迹, 因此符合“较硬”的分类标准。
6.【答案】A
【知识点】安全用电
【解析】【分析】A.不靠近裸露的电线,属于安全用电;
B.用湿抹布擦拭插座,容易触电受伤,不符合安全用电;
C.手机充电器长期插在插座上,容易造成漏电起火灾,不符合安全用电。
7.【答案】B
【知识点】种植凤仙花
【解析】【分析】凤仙花生长发育过程是播种、发芽、芽长成苗、开花、传粉、受精、结果。符合题意的是选项B。
8.【答案】B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
【解析】【分析】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可以用看、闻、摸等方式观察,不能用尝的方式观察,不利于身体健康;与黏土相比,沙的颗粒大,黏土的颗粒小,与沙相比,黏土的涂痕颜色深;沙颗粒小,粗糙,涂痕颜色浅,不容易成团,选项B正确。
9.【答案】C
【知识点】点亮小灯泡
【解析】【分析】一条完整的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组成。要使电路中的用电器正常工作,必须连接进一个完整的闭合电路。电从电池的一端正极流出来,通过灯泡从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流出,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负极形成一条完整的回路,灯泡就会发光。
10.【答案】B
【知识点】矿物的外观
【解析】【分析】从图中可看出,将矿物碎片边缘放在科学课本上时,能隐约看到课本上的文字,但文字清晰度较低。透明矿物可清晰视物,不透明则完全看不见。该矿物能让部分光线透过,符合半透明特征。因此答案选B:半透明。
11.【答案】C
【知识点】点亮小灯泡
【解析】【分析】在简易电路中,电流从电池正极出发,经导线、用电器(小灯泡)流回电池负极。需观察选项中箭头是否从电池正极开始,沿电路路径指向负极。C选项箭头方向符合 “正极→用电器→负极” 的闭合回路,标注正确。
12.【答案】A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形态
【解析】【分析】A 正确:植物根具有向地性,无论种子如何放置,根都会向下生长。
B 错误:种子萌发时最先长出的是胚根(根),而非芽。
C 错误:图中种植杯结构为 “土壤 - 种子 - 纸巾”,种子应夹在纸巾和杯壁之间,便于观察萌发过程,而非种在纸巾与土壤之间。
综上,正确答案为 A。
13.【答案】A
【知识点】花的结构、作用
【解析】【分析】水稻花中,雌蕊通常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柱头顶端有黏液,便于黏附花粉;雄蕊由花药和花丝组成,花药顶端有花粉。观察图片,①结构有花粉则为雄蕊;②结构上小下大,是雌蕊,顶端有黏液。
14.【答案】A
【知识点】岩石的用途
【解析】【分析】岩石的性质不同,其用途也不相同。岩石的用途非常广泛,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和生产生活资料。矿物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我们身边有许多矿物制成的物品:石膏可以用来制造水泥、模像,还可以用作医疗手术,可以用来点豆腐;石墨具有导电性,可做成电极、铅笔芯和固体润滑剂;金刚石的硬度非常大,可以用来钻探、研磨和切割其他物体;方铅矿用来制作含铅的防护服;辉锑矿可以提取锑、制造锑合金的矿物原料;硫磺可以制造染料、农药、火柴、橡胶等。
15.【答案】B
【知识点】矿物的外观
【解析】【分析】条痕的颜色是矿物留在瓷砖上的粉末颜色,把矿物放在无釉瓷砖上摩擦,瓷砖上留下的痕迹就是这种矿物的条痕。把矿物放在无釉瓷板上摩擦,瓷板上留下的痕迹是绿黑色的。要判断它是什么矿物,可以作为参考依据的是条痕是绿黑色。
16.【答案】B
【知识点】矿物的外观;矿物的组成;化石
【解析】【分析】岩石和土壤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物质,它们的形成有的需要几百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在每一块岩石和每一方土壤上都留下了大自然的痕迹。岩石中有动植物的痕迹表明过去有哪些生物存在过,岩石的化学成分可以告诉我们它们的形成年代,岩石的光滑程度与动物、植物、风化、水流冲刷等很多因素有关。
17.【答案】B
【知识点】种植凤仙花
【解析】【分析】观察柱状图可知,甲阶段凤仙花茎的高度增长趋于停滞,而此前茎高度持续上升。凤仙花生长周期中,发芽期茎开始生长,开花期营养生长放缓、转向生殖生长,结果期茎高度基本停止增长。甲阶段茎高增长停滞,符合开花期特征(养分集中供应花朵),而发芽期茎高应持续增加,结果期在开花之后。因此,甲阶段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B:开花。
18.【答案】A
【知识点】电池
【解析】【分析】电池有两极:正极和负极。电池的铜帽一端为正极,用“+”表示,锌壳一端为负极,用“-”表示。根据对电池两极的认识,电池槽内有“+“的地方应与电池的铜帽一端,也即是正极相连;电池槽内标有“-”的地方应该与电池的锌壳一端相连。
19.【答案】C
【知识点】导体和绝缘体
【解析】【分析】小灯泡发光需电路形成通路,即甲、乙两处连接的物体必须为导体。回形针(金属)和铜钥匙均为导体,电路连通。只有C 选项中物体均为导体,能使电流通过,小灯泡发光。故正确答案为C。
20.【答案】B
【知识点】矿物的外观
【解析】【分析】 观察岩石的方法有很多:用放大镜观察岩石的颗粒大小,判断岩石的粗糙程度;用手电筒照射岩石观察岩石的光泽;用铜钥匙、小刀等硬物在岩石表面进行刻划观察岩石的硬度。
21.【答案】(1)①;③
(2)C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形态
【解析】【分析】(1)种子萌发时,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图甲中,①是胚芽,③是胚根,②是子叶。图乙中,B为茎,A为叶,C 为根。种子中胚根发育为根,胚芽发育为茎和叶。(2)胚芽和胚根是发育成一株植物最关键的部分,C中只保留子叶意味着只有营养没有幼苗,所以最不可能发育,故选C。
(1)蚕豆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胚由③胚根、①胚芽、②子叶组成,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③胚根将来发育成根,子叶具有储存或转运营养物质的作用。
(2)胚芽和胚根是发育成一株植物最关键的部分,C中只保留子叶意味着只有营养没有幼苗,所以最不可能发育,故选C。
22.【答案】(1)2-4
(2)B
【知识点】检测电路内部连接
【解析】【分析】(1)四个接线柱(1、2、3、4)的检测需覆盖所有两两组合。已检测的组合有 1-2、1-4、2-3、3-4、1-3,缺少的组合为2-4。完整的检测应包括 6 种两两组合(1-2、1-3、1-4、2-3、2-4、3-4),故遗漏的情况是2-4。
(2)。根据检测表可知:1-2、1-3、2-3都是通路,其余都是断路。画图的核心就是让1、2、3接线柱保持通路状态。即1、 2、3点不与4点连接即可。
(1)检测电路暗盒时,为了避免发生遗漏,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检测。先对接线柱进行编号,然后选1号接线柱,依次和剩余的接线柱进行连接检测;再选择2号接线柱,依次和除1号以外的其他接线柱进行连接检测,重复使用这样的方法,直到全部检测完毕。明明按照1-2、1-4、2-3、3-4、1-3的顺序进行检测,发现遗漏了一种的情况,它可能是2-4。
(2)如果电能从一点流到另一点,两点之间一定有导体连接,这两点之间就构成一个电的通路,否则就是断路。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物体导电性和电路的通断。根据检测表可知:1-2、1-3、2-3都是通路,其余都是断路。画图的核心就是让1、2、3接线柱保持通路状态。即1、 2、3点不与4点连接即可。
故选B。
23.【答案】
【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
【解析】【分析】土壤颗粒按密度和大小分层沉积:沙砾(最大)因重量先沉底部,其次是沙,粉沙和黏土(最小)依次在上层,黏土甚至可能悬浮。搅拌后静置,颗粒受重力和水流影响,从下到上按 “沙砾→沙→粉沙→黏土” 顺序分层,体现土壤颗粒的沉降规律。
24.【答案】(1)C
(2)不赞同,有可能是因为试管中的水蒸发导致水位下降。
(3)B
(4)A
(5)小水珠;蒸腾;丙;叶片的蒸腾作用与叶片的多少有关,叶片越多,蒸腾作用越强
【知识点】根;茎的作用
【解析】【分析】(1)在研究植物根的吸水实验中,试管中加入红色水,是利用色素使水分运输的路径更直观。根吸收水分后,红色水会通过茎中的导管向上运输,使茎、叶等部位呈现红色,从而清晰观察到水分运输的现象。而红色水无法为植物提供营养,也不是为了美观。因此,加红色水的目的是C:让实验现象更明显。(2)不赞同,将凤仙花放入装有红色水的试管中,用红笔在水面处做好标记,但是滴植物油会导致试管中水分被蒸发,试管甲中的水位下降也可能是因为水被蒸发了。
(3)凤仙花的茎属于草本植物茎,其内部的导管呈分散状分布,用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当茎被横切后,导管的横切面会呈现红色点状(因红色水通过导管运输)。
(4)茎横切面出现小红点,是红色水通过导管运输的痕迹,证明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5)植物的叶,是维管植物营养器官之一。其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并有蒸腾作用。①套上干燥透明的塑料袋后会出现小水珠,说明进行了蒸腾作用。②植株乙保留较少叶片,植株丙保留较多叶片,叶片多蒸腾作用越强,故丙水位下降明显。
(1)由于植物的茎具有吸收与运输水分的作用,所以把茎装入盛有红色水的试管中时为了让实验现象更明显,选C。
(2)不赞同,将凤仙花放入装有红色水的试管中,用红笔在水面处做好标记,但是滴植物油会导致试管中水分被蒸发,试管甲中的水位下降也可能是因为水被蒸发了。
(3)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是竖状的。所以把凤仙花的茎拿出来横切,会观察到茎的外部一圈有很多排列整齐小红点,故选B。
(4)A.试管甲中凤仙花茎的横切面,出现许多小红点说明水到达过此处,茎具有运输水分的作用,故A符合题意;
B.甲中凤仙花茎的纵切面,出现许多红线,只能说明水到达过不能说明茎有吸收水分的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
C.凤仙花的茎直立生长于地面不必攀附物体,不是攀援茎,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植物的叶,是维管植物营养器官之一。其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并有蒸腾作用。①套上干燥透明的塑料袋后会出现小水珠,说明进行了蒸腾作用。
②植株乙保留较少叶片,植株丙保留较多叶片,叶片多蒸腾作用越强,故丙水位下降明显。
25.【答案】(1)B
(2)B
(3)A
(4)
(5)电池没电了;导线断了
(6)C
(7)C
(8)乙方案更符合,两个开关分别控制两盏灯,互不影响
【知识点】点亮小灯泡;电路故障检测;开关的工作原理
【解析】【分析】(1)安装电路需遵循科学流程:先设计电路图,明确电路连接方式;再讨论优化方案,完善设计细节;接着按图组装电路,确保连接正确;最后检测电路,验证是否正常工作。A 选项顺序错误,C 选项将检测步骤提前,不符合逻辑。正确步骤为②①④③。
(2)下列电路连接方式中,小灯泡不能发光的是 C。用一节干电池、一段导线,将小灯泡连接入电路中,电流从电池的正极流出通过小灯泡、导线流回电池的负极,就可以点亮小灯泡。读图可知,图A、C中小灯泡的一个接触点与电池的正极接触,另一个接触点与电池的负极用导线连接,形成闭合通路,小灯泡会发光。图B中的灯泡的一个接触点同时与电池的正负极相连,不会形成电流通路,灯泡不会发光。
(3)开关需由导体(接通电路) 和绝缘体(防止触电) 组成。A为 “塑料片 + 铁片”,塑料是绝缘体,铁片是导体,可组成开关(塑料柄 + 金属接触点)。
(4)从电池正极出发,依次连接开关、小灯泡,最后回电池负极,形成闭合回路。开关需串联在电路中,闭合时电路导通,小灯泡发光;断开时电路断开,灯泡熄灭。
(5)造成电路中的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很多,例如换电池没电了、灯泡的灯丝断了、导线断了、接触不良等,都能使得小灯泡不亮。闭合开关后,发现电路中的小灯泡没有亮,可能的原因有:电池没电了、 导线断了。
(6)A 正确:检测前取出故障电路电池,避免原电源与检测器电源相互干扰,防止短路。
B 正确:家用电路电压(220V)远超电路检测器安全范围,直接检测会引发触电风险。
C 错误:电路检测器使用前需先自检(闭合开关看灯泡是否亮),确认检测器自身正常后再检测故障电路,否则可能误判。
(7)A.图甲中,闭合开关,小灯泡发光,发声装置工作,错误。
B.图乙中,只闭合开关1,小灯泡发光,同时发声装置不工作,错误。
C.图乙中,只闭合开关2,小灯泡发光,发声装置不工作,正确。
故选C。
(8)乙方案为并联电路,甲方案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可独立工作,关闭其中一个(如小灯泡)不影响另一个(音乐装置)运行,符合 “独立工作” 需求。
(1)模拟安装照明电路的步骤,正确的步骤顺序是:②设计电路图;①讨论和优化设计方案;④按照电路图组装电路;③检测电路是否正常,②①④③是正确的顺序。
故选B。
(2)下列电路连接方式中,小灯泡不能发光的是 C。用一节干电池、一段导线,将小灯泡连接入电路中,电流从电池的正极流出通过小灯泡、导线流回电池的负极,就可以点亮小灯泡。读图可知,图A、C中小灯泡的一个接触点与电池的正极接触,另一个接触点与电池的负极用导线连接,形成闭合通路,小灯泡会发光。图B中的灯泡的一个接触点同时与电池的正负极相连,不会形成电流通路,灯泡不会发光。
故选B。
(3)电路中的开关必须由导体和绝缘体共同组成,导体容易让电流通过,绝缘体限制电流自由流动。开关底座应该是绝缘体,闸刀和接线柱是导体,手按的地方为绝缘体。
故选A。
(4)开关是电路中重要的元器件,可以控制电路中电流的通断,开关闭合时,接通电路,点亮小灯泡;开关断开时,电路形成断路,形不成电流回路,小灯泡熄灭。电流只能在闭合电路内流动,如下图所示,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池、开关、小灯泡依次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电路。
(5)造成电路中的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很多,例如换电池没电了、灯泡的灯丝断了、导线断了、接触不良等,都能使得小灯泡不亮。闭合开关后,发现电路中的小灯泡没有亮,可能的原因有:电池没电了、 导线断了。
(6)用“电路检测器”可检测电路故障,检测前要先切断该电路的电源,然后使“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检验检测器是否完好,检测时需要检测2次,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A.检测前先把故障电路中的电池取出。说法正确。
B.电路检测器只能用于简单电路的检测,不能检测家庭电路,家庭电路电压高,电流强度大,容易出现触电危险。说法正确。
C.使用电路检测器前,需要进行自检,检查电路检测器是否能正常使用。说法错误。
故选C。
(7)A.图甲中,闭合开关,小灯泡发光,发声装置工作,错误。
B.图乙中,只闭合开关1,小灯泡发光,同时发声装置不工作,错误。
C.图乙中,只闭合开关2,小灯泡发光,发声装置不工作,正确。
故选C。
(8)要使电路中的小灯泡和音乐发生装置能独立工作,甲、乙两种连接方案乙更符合,乙中两个开关分别控制两盏灯,互不影响。
26.【答案】(1)水分
(2)空气
(3)A
(4)B
(5)C
(6)甲;1
(7)A
(8)B
【知识点】土壤的种类;土壤的成分、状态;不同土壤适合的植物
【解析】【分析】(1)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等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当用手捻土壤时感到湿湿的,这种湿润感直接体现了土壤中含有液态的水分。水分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含量会受土壤类型、气候、植被等因素影响,例如潮湿环境中的土壤水分含量通常较高,而干旱地区土壤水分相对较少。这一简单的触觉感受,是判断土壤中存在水分的直观方法。
(2)土壤颗粒间存在空隙,这些空隙中通常填充着空气。将土壤放入水中时,水会迅速占据土壤颗粒间的空间,原本存在于空隙中的空气被排挤出来,从而形成气泡冒出。这一现象是土壤中存在空气的典型证据,如同向装满石子的容器中倒水时,石子间隙的空气也会以气泡形式逸出,体现了土壤作为多孔介质的结构特征。
(3)根据题目给出的数据,可以看出1号土壤的颗粒最大,故选A。
(4)土壤的成团性与颗粒粗细密切相关。黏土颗粒最细,黏性最强,更容易成团;砂土颗粒粗,黏性差,不易成团;壤土介于两者之间。用手分别团揉潮湿的这三种土壤,最容易团成小球的是2号土壤。
(5)比较土壤渗水性需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唯一变量为土壤种类,其他条件需一致。加入水量相同可避免水量差异影响渗水结果;渗水时间相同才能准确对比不同土壤的渗水速度;加入土壤量相同可确保土壤体积一致,排除厚度等因素干扰。而土壤种类是需探究的变量,不能相同,故应选 acd。
(6)根据题目可以看出甲容器的接水量最多,最可能是1号土壤,颗粒大渗水性强。
(7)沙质土颗粒粗、黏性差,不易成团,对应 1 号;黏质土颗粒细、黏性强,最易成团,对应 3 号;壤土颗粒粗细适中,成团性介于两者之间,对应 2 号。结合渗水性实验,沙质土渗水性最强,黏质土最弱,壤土居中,进一步验证 1 号为沙质土、3 号为黏质土、2 号为壤土的判断。
(8)水稻需要水分和营养,黏质土含沙量少,颗粒小,渗水速度慢,空气少,保水性能好,水分不易流失。故选B。
(1)取一块土壤放在手上捻一捻感觉湿湿的说明这个土壤里含有水分,比较湿润。
(2)土壤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看到有气泡自水中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3)根据题目给出的数据,可以看出1号土壤的颗粒最大,故选A。
(4)将土壤“团小球”是为比较土壤的黏性。2号土壤的粘性是最大的,也是做容易团成小球的,故选B。
(5)比较土壤的渗水性是比对实验,实验中只应该改变唯一的变量是土壤的种类 ,加入的水量 、渗水的时间、加入土壤的量等其他条件都要保持相同,故选C。
(6)根据题目可以看出甲容器的接水量最多,最可能是1号土壤,颗粒大渗水性强。
(7)根据土壤中的成分含量给土壤分为三类:沙质土、黏质土、壤土。1号沙质土含沙粒较多,粒间孔隙较大,通气性能好,土质疏松,但水分很容易流失、不易保持;2号黏质土黏粒成分高,腐殖质多;3号成分适中是壤土。故选A。
(8)水稻需要水分和营养,黏质土含沙量少,颗粒小,渗水速度慢,空气少,保水性能好,水分不易流失。故选B。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