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粤教粤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期末专题训练:实验题1.植物兴趣小组对校园池塘里的植物进行仔细的观察,并制作如下记录表格。植物名称 生长特点荷花 根茎扎入泥中生长,上部植株挺出水面王莲 根茎扎入泥中生长,叶片漂浮于水面上金鱼藻 整棵植株沉入水中凤眼莲 整棵植株漂浮于水面之上(1)从它们的生长环境来看,以上植物都属于 (填“水生植物”或“陆生植物”)。(2)为了适应水生环境,荷花的叶柄内部为 (填“实心”或“空心”)结构。(3)根据其生长特点来判断,荷花属于( )。A.挺水植物 B.沉水植物 C.浮叶植物(4)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鱼藻属于沉水植物,它的生长不需要氧气B.凤眼莲属于漂浮植物,在河道生长会淤塞河道C.王莲生长着巨大的叶片(5)不适合种植在校园池塘里的植物是( )。A.梭鱼草 B.月季 C.芡实2.思思和小维在种植过程中定期测量凤仙花的“身高”,并绘制成折线统计图。请你认真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统计图,我们发现凤仙花在出土后的高度变化规律是( )。A.一直匀速生长B.先长得快,再长得慢C.先长得慢,再长得快(2)根据凤仙花生长统计图,植株在第10周开始,最有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发芽 B.开花 C.凋谢(3)请你按照顺序排列凤仙花的生命周期: → → → → → 。(填字母)A.种子的萌发 B.衰老死亡 C.植株生长发育 D.传粉受精 E.结果 F.开花(4)在种植凤仙花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新的科学发现吗?请结合你的种植和观察经历谈谈你的感受。3.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安安进行了以下探究:将一个乒乓球放在桌子中间,用手将乒乓球沿着桌面推出,观察乒乓球的运动路线。(1)安安发现乒乓球在桌面运动的状态是 (选填“滑动”或“滚动”)。(2)请在图中画出乒乓球从桌子中间运动到地面上的整个运动路线。(3)在实验中,安安认为可以让乒乓球从桌子边沿自由落下,此时小球落下的运动路线是 (选填“直线”或“曲线”),说明同一物体的运动路线也可以有不同。4.比较小车在不同材质的水平面上滑动的距离。(1)将小车放在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落,我们观察小车在三种水平面上的运动距离,用尺子测量后发现,小车运动距离由远及近依次是在木板表面、棉布表面、毛巾表面。(2)根据以上可知:小车运动时的路面越光滑,小车运动距离越 ;路面越 ,小车运动距离越 。(3)小车最后都因受到摩擦力而停下来,如果小车与水平面之间没有摩擦力,那么小车会 ,它的运动状态 (“会”或“不会”)改变。(4)在进行此次探究时,应多做几次求平均值,这样的目的是为了 。5.实验:关于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程度是否有关的实验。(1)实验必须具备的不同因素: 。(2)实验必须具备的相同因素: 、物体的运动方式。(3)实验过程:①把小车分别放在粗糙和光滑的表面上,用测力计匀速拉动小车,测出摩擦力。②反复做几次并记录、比较。(4)实验结论:物体间接触面 ,摩擦力大;物体间接触面 ,摩擦力 。6.通过测量时间和距离,可以准确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测量两辆小车行驶相同距离所需要的时间和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距离,得出实验结论。实验材料:小车1、小车2实验1:测量两辆小车行驶1米所需要的时间,比较哪辆小车运动得更快,做好记录。实验1:实验记录单车辆 行驶距离(米) 所需要的时间(秒)小车1 1 4小车2 1 6(1)实验结论: 。实验2:测量两辆小车在15秒内行驶的距离,比较哪辆小车运动得更快, 做好记录。实验2:实验记录单车辆 行驶时间(秒) 行驶的距离(米)小车1 1.5 1.5小车2 1.5 1.2(2)实验结论: 。7.实验目的: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1)实验器材:测力计、带小钩的小木箱、一块平滑的木板、一块覆盖毛巾的木板。(2)实验步骤:1.用测力计在平滑的木板上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小木箱,记下测力计的读数。用测力计在覆盖毛巾的木板上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小木箱记下测力计的读数。(3)实验现象: 。(4)实验结论 。(5)这一实验中,相同的条件是 ,变化的条件是 。8.关于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程度是否有关的实验(1)实验必须具备的不同条件 。(2)实验必须具备的相同条件 。(3)实验过程:①把小车放在 的表面上,用弹簧秤拉动小车,测出 。②把小车放在 的表面上,用弹簧秤拉动小车,测出摩擦 。③反复做几次并记录、比较。(4)实验现象: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 ;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 。(5)实验结论: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 ;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 。9.四(2)班的学生利用自制的简易日晷探究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并在连续时间内相隔一定的时间测量晷针影子的长度。测量序号 1 2 3 4 5 6 7影长/厘米 25 23 20 17 13 6(1)四(2)班是在( )开始进行实验的。A.上午 B.中午 C.下午(2)从上面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第6次测量时影子的长度可能为( )厘米。A.14 B.5 C.10(3)第二天,同学们继续探究影子的变化。他们在阳光下测得旗杆的影子长2米,过了一会儿,旗杆的影子变长了(如下图)。这种现象发生在( )。A.上午 B.下午 C.中午(4)他们发现阳光下不同长度的物体在同一时刻形成影子的规律是( )。A.方向相同,长短也相同 B.方向不同,长短也不同 C.方向相同,长短不同(5)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变化是有规律的结论,请你写出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从早到晚的变化规律: 。10.小兰同学用自制的日晷探究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下表是她记录的影子变化数据。时间(时)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影长(厘米) 60 35 22 11 6 11 22 35 60(1)从表中发现, 时影子最短。16时以后,物体的影子将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60厘米。(2)从实验中可以知道,决定同一物体影子长短的是 。(3)小兰在观察记录的同时,给旁边一棵树拍下了五张照片,根据影子变化特点,按时间顺序排列是 。11.材料1:某科学小组为了研究阳光下影子的变化,在平地上竖直插了一根竹竿,阳光下的竹竿,在地面上投射出一道影子。下表是他们在4小时内测量的竹竿影子长度变化的数据(从北京时间上午9:30开始记录第一次影长,然后每隔30分钟测量一次影子的长度)。测量次数 1 2 3 4 5 6 7 8 9影长(厘米) 90 60 45 35 30 25 30 35 45记录时间 9:30 …… …… …… …… …… …… …… 13:30根据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1)观察上表,在这段时间里,影子最长是北京时间 时:第 次影子最短,是北京时间 时。(2)总结这段时间影子长度变化的规律: 。实验:制作观测仪,探究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12.正确的实验步骤是(1)( )→(2)( )→(3)( )→(4)( )A.在吸管中穿进一根长棉线,并用橡皮泥封住吸管的一端,将橡皮泥固定在方向板的中心,保持吸管要和地面垂直,制作出观测仪。B.在9时、11时、13时、15时、17时的时候将棉线拉直到竿影末端,用量角器分别测量出太阳高度角,记录太阳高度角和太阳方向。C.准备一支吸管、一根长棉线、橡皮泥、方向板、指南针和量角器。D.把观测仪放在阳光下,并利用指南针调准方向板的方向,分别观测一天中9时、11时、13时、15时、17时太阳高度角和太阳方向。13.实验结论是( )。A.太阳东升西落,阳光和地面呈现的夹角从小变大,再由大变小。B.太阳东升西落,阳光和地面呈现的夹角从大变小,再由小变大。14.实验目的: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1)实验器材:测力计、带小钩的小木箱、一块平滑的木板、一块覆盖毛巾的木板。(2)实验步骤:1.用测力计在平滑的木板上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小木箱,记下测力计的读数。用测力计在覆盖毛巾的木板上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小木箱记下测力计的读数。(3)实验现象: 。(4)实验结论 。(5)这一实验中,相同的条件是 ,变化的条件是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6页,共6页第5页,共6页《粤教粤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期末专题训练:实验题》参考答案1.(1)水生植物(2)空心(3)A(4)A(5)B2.(1)B(2)B(3) A C F D E B(4)在种植凤仙花的过程中,我发现了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植株的生长速度在不同阶段有所不同,开花后需要传粉才能结果。通过观察,我更加理解了植物的生命周期,并感受到了自然界的奇妙。3.(1)滚动(2)(3)直线4. 远 粗糙 近 一直前进 不会 减小误差,让数据更可靠5. 接触面光滑程度 物体重量 粗糙 光滑 小6. 距离相同,小车行驶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时间相同,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速度越快。7. 在覆盖毛巾的木板上拉小木箱时,测力计的读数大。 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小木箱重量相同,拉力方向和运动速度相同 两块木板表面粗糙的程度不同。8. 接触面光滑程度 物体重量、物体运动方式 光滑 摩擦力 粗糙 摩擦力 小 大 小 大9.(1)A(2)C(3)B(4)C(5)长→短→长10. 12 大于 太阳高度 bdace11. 9:30 6 12 影子由长变短再变长12. C A D B 13.B 14. 在覆盖毛巾的木板上拉小木箱时,测力计的读数大 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小木箱重量相同,拉力方向和运动速度相同 两块木板表面粗糙的程度不同答案第2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