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北宋 范仲淹苏幕遮 怀旧情景导入知人论世初读感知目录研读诗词写作手法小结作业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别名是朱说、范履霜、范文正,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作者介绍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当时范仲淹正在西北边塞的军中任陕西四路宣抚使,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当秋寒肃飒之际,将士们不禁思念家乡,于是有了这首借秋景来抒发思乡的绝唱。解 题苏幕遮,词牌名,又名“古调歌”“云雾敛”“鬓云松”“鬓云松令”等。以范仲淹《苏幕遮·怀旧》为正体,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七句、四仄韵。初读感知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苏幕遮 碧云天: 秋天稀薄的白云在碧空的映照下略带青色,即带着薄云的碧天。芳草:常暗指故乡,因此,这两句有感叹故乡遥远之意。更在斜阳外:指草延伸到斜阳以外的天边。黯乡魂:因思念家乡而黯然伤神。黯,形容心情忧郁。乡魂,即思乡的情思。追旅思:撇不开羁旅的愁思。追,追随,这里有缠住不放的意思。旅思,旅居在外的愁思。思,心绪,情怀。字词学习碧云飘悠的蓝天,黄叶纷飞的大地,秋景连接着江中水波,波上弥漫着苍翠寒烟。群山映着斜阳蓝天连着江水。芳草不谙人情,一直延绵到夕阳照不到的天边。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除非夜夜都做好梦才能得到片刻安慰。不想在明月夜独倚高楼望远,只有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化作相思的眼泪。诗文大意整体感知主题:抒写羁旅相思之情。艺术手法: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词文赏析品读上片: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云叶波烟碧黄绿翠特点:鲜艳浓烈烟雾迷蒙“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俯仰生姿,展现了苍莽秋景。“秋色连波”一句,由俯仰变为平视远眺。词文赏析品读上片: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因在高楼上极目远望,远处碧云天、黄叶地与秋水相接,所以说“秋色连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波上寒烟翠” “翠”字下得极佳,烟霭本呈白色,但由于上连碧天、下接秋波,远望难辨,便与碧天同色,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所以说“寒烟翠”。词文赏析品读上片: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山水斜阳芳草画面:夕阳西垂芳草萋萋想起家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实景转虚景,见多情、重情知识拓展芳草“芳草”化用了《楚辞》“王孙游兮不归,芳草生兮萋萋”句,意思是说王孙远游不归,只见家乡的芳草丰茂地生长,因此“芳草”指故乡。《饮马长城窟行》化用了“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水天相接之处斜阳照着远山,而不解思乡之苦的芳草(暗指故乡)却更在斜阳以外的更远方,以家乡渺远衬托出思乡之情浓。上阙小结上片写天连水,水连山,山连芳草;天带碧云,水带寒烟,山带斜阳。自上及下,自近及远,纯是一片空灵境界,即画亦难到。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却反其道而行之,景色写得意境壮阔而秾丽。秋景的动人足以反衬出客愁的深长。词文赏析品读下片: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乡魂”或“旅思”互文见义,羁旅行役中的愁思就是对家乡亲人的怀念,这种乡愁缠绕着作者的心,使他黯然神伤。直托出作者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睡梦可以驱散乡愁,好梦还能让人“一晌贪欢”,聊解离情别绪,表面上看去,好像是说乡思旅愁也有消除的时候,但是说“除非”,说明“好梦”不可得。如此写来,使词的造语奇特,表情达意更为深切婉曲。词文赏析品读下片: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作者为乡愁所挠,欲睡不能,只得变换方式,“休独倚”更可见词人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试图以美景来排遣愁怀;但团圆的明月,与独自倚栏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反衬出词人身在异乡,倍感孤独寂寞。“倚”却说“休倚”表达了作者痛苦深沉的思乡情思。“明月楼高休独倚”。对这难应付的乡愁,想借酒浇愁,但“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酒非但不能消愁,反而成为感情的“酵母”,那本来被强抑着的感伤,却被几杯酒溶化了,理智的堤防,化为冲决而来的相思之泪了。这泪是词人感情的真诚泄露,也表明他排遣愁怀的一切努力均告失败,真正是避愁无地了。词文赏析品读下片: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明月 高楼酒 愁肠相思泪赏析:倚楼之孤影,带酒之泪痕,刻画出思乡之旅人,形象鲜明,很有感染力。手法赏析诗文总结汪中评论说:“此词目触秋色,牵引一片相思之作也。全词结构正如邹祗谟所云:前段多入丽语,后段纯写柔情。所谓丽语即柔语也,以秋景写秋心。” 范仲淹正是借助对秋色的描写,真切地吐露了征人的“旅思”之情。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课文。2.赏析范仲淹的其他诗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