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课件(共21张PPT)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古诗词诵读《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课件(共21张PPT)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下册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杨贵妃爱吃荔枝,唐玄宗就让人从几千里外快马加鞭运来,路上累死无数马匹。而杜牧经过华清宫时,写下了这首讽刺诗——
用一颗荔枝,戳破盛唐的虚假繁荣。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知人论世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出身京兆杜氏,祖父杜佑是唐代著名宰相、史学家,撰有《通典》。在26岁中进士,后任弘文馆校书郎、监察御史等职。因刚直敢言,多次被排挤出京,历任黄州、池州、睦州刺史。晚年居长安樊川别墅,编订文集《樊川文集》,故世称“杜樊川”。擅长以历史讽喻现实,如《过华清宫》《赤壁》揭露统治者荒淫误国。
【代表作品】
《过华清宫》《泊秦淮》
《赤壁》《题乌江亭》《阿房宫赋》
作者介绍
写作背景
华清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修建的行宫,位于骊山(今陕西西安临潼),是唐代皇家温泉行宫,唐玄宗每年携杨贵妃到此避寒享乐。杨贵妃嗜食岭南(一说蜀地)新鲜荔枝,唐玄宗命人快马加鞭运送,沿途驿站累死马匹、驿卒,只为博妃子一笑。
玄宗沉迷享乐、荒废朝政,最终引发安史之乱,盛唐由盛转衰。安史之乱后,华清宫遭到了破坏,多年过后,杜牧经过这里时,早已冷落残败。面对断壁残垣,诗人回忆史事,感慨万千,写下了《过华清宫》。

初读感知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初读感知
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
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
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
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诗词赏析
诗词赏析
首联: 长安回望绣成堆
绣成堆:骊山,远远望去像一堆堆的锦绣。
送荔枝者直奔京城长安却不见皇帝和贵妃,只能回头送往他们的行乐之地骊山。
首句中的“回望”什么主人公是在哪里望哪里?
主人公是站在长安回望骊山华清宫,看到骊山花卉树木苍翠,如同一堆堆的锦绣。诗人从侧面说明了皇帝终日作乐,不理朝政,昏庸腐朽的生活。
诗词赏析
颔联:山顶千门次第开
“千门”,是指很多扇门。描写了骊山上建筑群繁多,再次表明了统治者骄奢淫逸,贪图享乐的生活。
句中的“次第”暗示了什么信息?
“次第”暗示着有重要军政要事要禀报深宫中的皇帝。
诗词赏析
颈联:一骑红尘妃子笑
暗用“烽火戏诸侯”的典故,讽刺唐玄宗荒淫好色,为了一个妃子,不惜牺牲民力物力。
句中的“笑”的背后有着诗人怎样的情感?
那个“笑”字背后包含着诗人满腔的悲愤,因为为了这美人的一笑,全国上下有多少人要伤心落泪啊,这里暗用了“烽火戏诸侯”的典故,目的在于讽刺唐玄宗荒淫好色,为了一个妃子,不惜牺牲民力物力。
诗词赏析
诗人将两个看似毫不相关的意象并置在一起:
一边是驿马飞奔扬起的红尘,象征着权力体系的高效运转;一边是深宫中杨贵妃的嫣然一笑,代表着欲望的即时满足。更值得深思的是"红尘"这一意象的选择,尘土本是最卑微低贱之物,却因沾染了权力的色彩而变得"红"艳夺目,这种矛盾修饰恰恰揭示了权力运作的荒诞本质。而"妃子笑"三个字更是神来之笔,将历史浓缩为一个极具张力的瞬间,让读者仿佛亲见杨贵妃那满足而天真的笑容,却又能感受到这笑容背后隐藏的残酷代价。
诗词赏析
尾联:无人知是荔枝来
诗歌结尾"无人知是荔枝来"将反讽推向高潮。表面上,这是说没有人知道飞驰的驿马送来的是荔枝;深层里,却暗示着没有人真正关心这奢侈享受背后的民生疾苦。"无人知"三字力透纸背,既写出了统治者的麻木不仁,也道出了百姓的无奈沉默。荔枝这一热带水果要保鲜运到长安,需要动用整个帝国的驿站系统,"十里一置,五里一堠,奔腾险阻,死者继路"(《新唐书·杨贵妃传》)。而这一切残酷的代价,最终只换来"妃子笑"这一轻飘飘的结果。

诗歌小结
总结领悟
作者在诗中暗指唐朝为何没落?
统治者的骄奢淫逸,统治者沉溺在享乐之中,不体恤民情劳民伤财。
诗人对唐玄宗让专使送荔枝持怎样的态度?写作本诗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态度:批判、否定,讽刺。
目的:借古讽今,以史讽今,警戒世君。
写法探究
用了怎样的写作技巧?
此诗以小见大,从贡荔枝这一看似小事的角度出发,表达诗人对统治者荒淫骄奢的生活的讽刺。杜牧这首诗的艺术成就,在于他成功地将史诗性的历史批判浓缩在看似轻巧的七绝形式中。诗人没有直接谴责,没有大声疾呼,而是通过精心选择的意象并置和场景对比,让事实自己说话。这种"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表现手法,正是中国古典诗歌最高明的反讽艺术。表达含蓄、精深。诗中"绣成堆"与"红尘"的色彩对比,"千门开"与"一骑来"的规模反差,"妃子笑"与"无人知"的情感对立,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讽系统,让读者在审美体验中自然领悟到历史教训。
课堂总结
当我们今天重读这首《过华清宫》,依然能感受到杜牧笔下的历史警醒。权力与欲望的合谋,特权与民生的对立,这些命题从未过时。杜牧用诗歌告诉我们:任何建立在民脂民膏上的繁华都是虚幻的,任何忽视人民疾苦的权力都是危险的。华清宫的废墟早已湮灭在历史长河中,但"一骑红尘妃子笑"的警示,却永远值得我们深思。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
几年离索。错、错、错。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点击输入标题
点击输入标题
钗头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