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平阳县中心小学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平阳县中心小学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平阳县中心小学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1.(2024三下·平阳期末)月相的周期变化是(  )。
A.一年 B.一个月 C.一周
2.(2024三下·平阳期末)蚕宝宝从蚕卵中破壳而出的过程叫做(  )。
A.出壳 B.羽化 C.孵化
3.(2024三下·平阳期末)体育课上50米赛跑,小红运动速度比小明(  )。
姓名 运动时间
小红 8秒2
小明 9秒
A.慢 B.快 C.一样快
4.(2024三下·平阳期末)坐在汽车上时看到窗外的景物向前移动,说明汽车在(  )。
A.向前行驶 B.保持静止 C.往后退
5.(2024三下·平阳期末)白天,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是(  ) 。
A.西升东落 B.东升西落 C.固定不变
6.(2024三下·平阳期末)下列关于影子产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物体就一定有影子
B.有光就一定有影子
C.有光源、遮挡物和屏才会有影子
7.(2024三下·平阳期末)(  )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学家,还是我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创始人,有一种鱼是由他创造出来,并以他的姓来命名的。
A.钱学森 B.童第周 C.李四光
8.(2024三下·平阳期末)电梯上升的过程中,电梯中的人相对于大楼是(  )。
A.运动的 B.静止的 C.无法确定
9.(2024三下·平阳期末)小明暑假去海边时看到岸边很多帆船出发开往远方,这个过程中小明最可能看到(  )。
A.船身先消失 B.船帆先消失 C.整艘船一起消失
10.(2024三下·平阳期末)鸡蛋的内部结构中,能为胚胎提供新鲜空气的是(  )。
A.卵白 B.卵黄 C.气室
11.(2024三下·平阳期末)下列动物的形态结构,与蚕蛾相似的是(  )。
A.蚂蚁
B.蜘蛛
C.马陆(千足虫)
12.(2024三下·平阳期末)在第三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用大小不同的球撞击沙盘是模拟(  )的形成。
A.月球 B.环形山 C.太阳黑子
13.(2024三下·平阳期末)1519年,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朝着一个方向航行,3年后回到出发地,证实了地球是(  )。
A.球形的 B.方形的 C.无法判断
14.(2024三下·平阳期末)小爱发现桑树上有一条蚕幼虫正在吃桑叶,蚕在吃桑叶时,主要依靠(  )。
A.口器咀嚼桑叶 B.针吸桑叶 C.牙齿咬桑叶
15.(2024三下·平阳期末)下列动物中,(  )的繁殖方式为卵生。
A.猫 B.鸡 C.人类
16.(2024三下·平阳期末)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会发生(  )的变化。
A.由长到短 B.由长到短再到长 C.由短到长再到短
17.(2024三下·平阳期末)测量小球运动所需时间时,我们至少要测量3次,主要原因是(  )。
A.可以训练秒表的使用
B.可以让结果更准确
C.让大家都有机会做实验
18.(2024三下·平阳期末)通过“数格子”的探究活动,我们知道地球上陆地和海洋面积大小情况是(  )。
A.海洋面积大
B.陆地面积大
C.有时海洋面积大,有时陆地面积大
19.(2024三下·平阳期末)三年级学生处于人生的(  )。
A.幼儿时期 B.青少年时期 C.成年时期
20.(2024三下·平阳期末)小明在天文杂志中阅读到太阳系有一颗蓝色星球,70%的面积被水覆盖,这是(  )。
A.地球 B.水星 C.月球
21.(2024三下·平阳期末)在农历十五这天,小爱和牛牛抬头看到的月相,会是(  )。
A. B. C.
22.(2024三下·平阳期末)用手电筒照射下列物体,产生的影子很明显的是(  )。
A.玻璃 B.铅笔 C.透明塑料
23.(2024三下·平阳期末)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动物的一生都会经历的阶段是(  )。
A.卵—蛹—幼虫—成虫
B.出生—生长—繁殖—死亡
C.出生—长大—死亡
24.(2024三下·平阳期末)北京时间2024年4月25日20时59分,3名宇航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搭载(  )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成功。
A.神舟十六号 B.神舟十七号 C.神舟十八号
25.(2024三下·平阳期末)根据物体的运动方式,给下列物体的运动情况分类(在横线上只填序号)。
①足球在草坪上运动;②箱子被推动;③滑行时轮滑鞋底部的轮子;④溜冰时冰鞋底部的冰刀。
(1)滑动:   、   。
(2)滚动:   、   。
26.(2024三下·平阳期末)根据物体的运动路线,给下列物体分类(在横线上只填序号)。
①摩天轮的座椅②扶梯上的人③无风时从树上掉落的苹果④荡秋千的小孩
(1)曲线运动:   、   。
(2)直线运动:   、   。
27.(2024三下·平阳期末)我是小小工程师。
课堂上我们设计、搭建了属于我们的“过山车”,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了比赛。
(1)设计制作一座“过山车”,正确的步骤是(  )。
①准备制作材料 ②根据设计图制作“过山车”
③设计“过山车”轨道 ④测试、改进“过山车”
A.③①②④ B.②④①③ C.①③②④
(2)在制作“过山车”时,发现需要调整,应该(  )。
A.已经设计完毕,不能再修改
B.直接调整,再修改设计图
C.先修改设计图,再进行调整
(3)为了方便我们准备测量过山车的轨道长度,以下方法不合适的是(  )。
A.用自己的塑料直尺测量
B.用软尺测量
C.用细绳和直尺测量
(4)比较不同的小球在同一轨道上运动快慢,我们做了如下实验。请将表格填写完整。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取值
1号小球所用时间 3秒 2秒 4秒    秒
2号小球所用时间 7秒 8秒 7秒    秒
我的发现    号小球在轨道上运动得更快。
(5)为了让“过山车”某段轨道末端运动速度更快,设计方案比较合理的是(  )。
A.让这段轨道坡度变大
B.让这段轨道坡度变小
C.让这段轨道变长
(6)如图所示,轨道末端超出了桌面,小球冲出轨道后掉落地面,它的运动路线是(  )。
A.甲 B.乙 C.丙
28.(2024三下·平阳期末)我是饲养小能。
本学期,我们饲养了蚕,了解了蚕的一生。
(1)蚕卵很小,为了更好地观察蚕卵,我们借助的工具是(  )。
A.镊子 B.放大镜 C.筷子
(2)蚕养了一段时间后,不再吃桑叶,身体发黄发亮,此时蚕可能(  )。
A.快要吐丝了 B.快要病死了 C.快要蜕皮了
(3)小科把养蚕的过程拍下来,请填写蚕一生要经历的不同阶段的名称。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蚕宝宝身体两侧的小黑点是气门,用来呼吸。
B.蚕蚁比芝麻还要小
C.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前,蚕共需蜕5次皮。
(5)身体较小,触角黑色,爬行很快,振翅快的是   蛾。(填“雄”或“雌”)
(6)蜜蜂、蚕蛾、蜻蜓等动物身体分为   、胸、   三部分,胸部   对足,我们把这类动物称为昆虫。
29.(2024三下·平阳期末)我是天文爱好者。
太阳诞生后,地球和月球也相继形成。它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已经有几十亿年了。实际上,太阳和月球的大小差异明显,但从地球上看它们却差不多大。为此,小鹿和小城准备了材料,打算通过实验一探究竟。
(1)小的圆纸片代表   (填“太阳”、“地球”或“月球”)。
(2)开始时,小鹿以相同的距离观察圆纸片,发现大圆纸片看上去比较大,于是他让小城只移动大圆纸片,使其远离小圆纸片,此时在直筒里看的大圆纸片与之前相比   (填“更大”、“更小”或“大小相同”)。
(3)在这个模拟实验中,小鹿和小城发现,太阳和月球看上去差不多大,是因为它们与我们的   (填“距离”或“方向”)不同。
(4)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相比太阳和月球,地球的不同之处是   (写出一个)。
(5)宇宙中也有光和影,太阳、地球、月球中,你认为(  )是光源。
A.太阳 B.地球 C.月球
(6)我们可以通过(  )等渠道,收集月球相关信息并保证科学性。
①权威网站查询 ②专业书籍查阅 ③请教相关教师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月相
【解析】【解答】月相的变化周期大约为农历的一个人,月相的变化是有变化规律的。
【分析】月亮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为一个月。
2.【答案】C
【知识点】蚕的一生
【解析】【分析】蚕、卵、蚕蛹、蚕蛾是蚕的一生要经历的四个形态,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蚕卵一般都保存在冰箱中,取出后放在室温下,最适合蚕卵孵化的温度大约是室温25℃。蚕宝宝从蚕卵中破壳而出的过程,称为孵化。
3.【答案】B
【知识点】速度
【解析】【分析】在50米赛跑中,路程相同,运动时间是判断速度的关键。小红用时8秒2,小明用时9秒,小红所用时间更短。根据速度公式(速度 = 路程 ÷ 时间),相同路程下,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因此小红的运动速度比小明快,故选 B。
4.【答案】C
【知识点】参照物
【解析】【分析】坐在汽车上观察窗外景物时,以汽车为参照物,景物的运动方向与汽车的运动方向相反。若看到景物向前移动,说明汽车相对景物在向后运动,即汽车在往后退。若汽车向前行驶,会看到景物向后移动;汽车静止时,景物相对位置不变,因此选C。
5.【答案】B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的公转
【解析】【分析】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同时不断自转,造成了昼夜变化,白天,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是东升西落。
6.【答案】C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形成影子的条件是有光源、不透明物体和被投射物质。
7.【答案】B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童第周。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学家,作为我国实验胚胎学主要创始人,在胚胎学领域贡献卓著。他成功创造出一种以自己姓氏命名的鱼 ——“童鱼”,为中国生物科学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8.【答案】A
【知识点】参照物
【解析】【分析】判断物体是否运动需看其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电梯上升时,电梯中的人随电梯一起向上移动,相对于固定不动的大楼,人的位置在不断升高,即两者的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因此人相对于大楼是运动的。
9.【答案】B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
【解析】【分析】在海边看到帆船开往远方,会发现船身先消失,高高的船帆最后消失,设计模拟实验,只有在球体上能够再现这种情况,从而判断地球是一个球体。
10.【答案】C
【知识点】卵生
【解析】【分析】鸡蛋内部结构中,气室位于钝端,由卵壳膜分隔形成。当鸡蛋孵化时,胚胎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氧气,气室可储存空气,通过卵壳上的气孔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从而为胚胎发育提供新鲜空气,是胚胎获取氧气的重要结构。
11.【答案】A
【知识点】昆虫
【解析】【分析】蚕蛾属于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蚂蚁同样属于昆虫,具备昆虫的典型特征,与蚕蛾形态结构相似。蜘蛛属于蛛形纲(四对足),马陆属于多足纲,均非昆虫,结构差异较大。故A选项正确。
12.【答案】B
【知识点】月球的特征
【解析】【分析】在第三单元学习中,用大小不同的球撞击沙盘是典型的模拟实验。月球表面布满环形山,该实验通过不同球体撞击沙盘形成类似凹陷坑洞,模拟宇宙中陨石、流星体等天体撞击月球表面形成环形山的过程,以此帮助理解环形山的成因。
13.【答案】A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
【解析】【分析】1519年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一直向西航行,3 年后成功返回出发地,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球航行。这一壮举有力地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因为只有球体表面沿一个方向持续航行才会最终回到原点,打破了此前人们对地球形状的错误认知。
14.【答案】A
【知识点】蚕的幼虫的习性
【解析】【分析】蚕幼虫的口器属于咀嚼式口器,由上唇、上颚、下颚等结构组成,能够直接咬碎并咀嚼桑叶。它们通过上颚的开合将桑叶切断、磨碎,再配合下颚等结构将食物送入口中,这种方式符合其取食叶片的习性,而并非通过针吸或牙齿(蚕无牙齿结构)来进食。
15.【答案】B
【知识点】卵生
【解析】【分析】卵生是指动物通过产卵繁殖后代,胚胎在卵内发育。鸡属于鸟类,母鸡会产下鸡蛋,鸡蛋经过孵化后雏鸡破壳而出。而猫是哺乳动物,繁殖方式为胎生,幼崽在母体子宫内发育成熟后分娩;人类同样是胎生动物,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取营养直至出生,因此只有鸡的繁殖方式为卵生。
16.【答案】B
【知识点】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一天中,太阳位置随时间变化,早晨太阳高度低,物体影子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影子最短;傍晚太阳高度再次降低,影子又变长。该变化是太阳东升西落导致的,影子方向也会相应改变,但长度变化规律始终是从长到短再变长,体现了太阳高度角的周期性变化。
17.【答案】B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在测量小球运动时间时,单次测量可能因操作误差、反应延迟等因素导致结果偏差。多次测量(至少 3 次)后取平均值,能有效减小偶然误差的影响,使测量结果更接近真实值,这是科学实验中提高数据准确性的常用方法。而训练秒表使用或让多人参与并非该操作的主要目的。
18.【答案】A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
【解析】【分析】通过 “数格子” 探究活动可知,地球表面约 71% 被海洋覆盖,陆地面积仅占 29%,即 “七分海洋,三分陆地”。这种面积差异可通过网格统计直观呈现,海洋所占格子数量远多于陆地,证实海洋是地球表面的主要组成部分,该结论也被地理科学所证实。
19.【答案】B
【知识点】人的一生
【解析】【分析】三年级学生年龄通常在 8-9 岁,属于人生发展阶段中的幼儿时期(3-12 岁左右)。这一阶段儿童身体和认知能力持续发展,但尚未进入青春期。青少年时期一般从 12 岁左右开始,成年时期则从 18 岁以后算起,因此三年级学生不符合后两者的年龄特征,处于幼儿时期的范畴。
20.【答案】B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
【解析】【分析】地球是太阳系的一个行星,它表面大部分被海洋覆盖着。整个地球陆地面积约占29%,海洋面积约占71%。地球是目前已知的太阳系中唯一具有大量液态水的星球。小明在天文杂志上看到的一个天体就是地球。
21.【答案】B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农历十五这天,小爱和牛牛抬头看到的月相是满月。在农历十五左右,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完全朝向地球,此时我们能看到整个月球被照亮,呈现出圆形的满月状态。满月时,月亮通常又大又圆,非常明亮,是夜空中一道美丽的景观。
22.【答案】B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影子的形成需要物体能阻挡光线传播。玻璃和透明塑料透光性强,光线可穿透,难以形成明显影子;而铅笔是不透明物体,光线照射时会被完全阻挡,在其后方形成清晰的影子。这体现了不透明物体对光的遮挡作用,是影子形成的关键条件,因此铅笔产生的影子最明显。
23.【答案】B
【知识点】动物的一生
【解析】【分析】动物的生命周期虽因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所有动物一生都会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后代、死亡这四个基本阶段。选项 A 是部分昆虫(如蝴蝶)的变态发育过程,并非所有动物共有;选项 C 缺少 “繁殖” 这一维持物种延续的关键阶段,而繁殖是动物生命周期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因此正确答案为 B。
24.【答案】C
【知识点】探索宇宙
【解析】【分析】2024年4月25日20时59分,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将叶光富、李聪、李广苏3名航天员顺利送入太空,此次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3次载人飞行任务。
25.【答案】(1)②;④
(2)①;③
【知识点】运动形式
【解析】【分析】滑动指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上接触面不变地移动,如②箱子推动时底面与地面摩擦滑动,④冰刀与冰面接触滑动。滚动指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作滚动运动,接触面不断改变,如①足球在草坪上滚动前进,③轮滑鞋轮子通过转动向前移动。
(1)滑动运动有:箱子被推动,溜冰时冰鞋底部的冰刀。
(2)滚动运动有:足球在草坪上运动,滑行时轮滑鞋底部的轮子。
26.【答案】(1)①;④
(2)②;③
【知识点】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解析】【分析】曲线运动的物体运动路线为弯曲轨迹。①摩天轮座椅随轮盘做圆周运动,轨迹为曲线;④荡秋千的小孩运动轨迹呈弧形,均属于曲线运动。直线运动的物体沿直线移动。②扶梯上的人随扶梯做上下直线运动;③苹果在无风时受重力竖直下落,轨迹为直线,均属于直线运动。
(1)曲线运动:①摩天轮的座椅、④荡秋千的小孩。
(2)直线运动:②扶梯上的人、③无风时从树上掉落的苹果。
27.【答案】(1)A
(2)C
(3)A
(4)3;7;1
(5)A
(6)C
【知识点】曲线运动;测试过山车
【解析】【分析】(1)设计制作 “过山车” 时,首先需③设计轨道方案,明确结构和路线;接着①准备材料,确保工具有效;然后②按设计图搭建轨道;最后④测试过山车运行情况,根据卡顿、脱轨等问题改进,这是符合工程逻辑的流程,先规划再实施,最后优化,保证作品科学性和可行性。(2)制作 “过山车” 时若需调整,应先在设计图上修改方案,明确调整方向和细节,再按新设计实施。这样能确保调整有规划,避免盲目改动导致结构混乱。若直接调整可能偏离初始逻辑,而拒绝修改则无法优化作品,先改设计图再调整是科学工程流程的体现,保证修改的系统性和合理性。
(3)过山车轨道多为弯曲、不规则形状,塑料直尺长度有限且无法贴合曲线,测量时需分段操作,易因衔接误差导致结果不准确。而软尺可灵活弯曲贴合轨道,细绳与直尺结合能通过细绳模拟轨道形状再用直尺测量长度,两种方法均适用于不规则轨迹。塑料直尺更适合直线测量,故A选项不合适。
(4)测量的结果应该取平均值。1号时间取值3秒,2号时间取值7秒。1号小球用的时间短,因此1号小球运动的速度快。
(5)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速度与坡度密切相关,坡度越大,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越大,物体获得的加速度越大,末端速度也就更快。若坡度变小,分力减小,速度会变慢;轨道变长虽可能增加运动距离,但速度主要由重力势能转化的动能决定,坡度不变时,单纯延长轨道对末端速度提升效果不明显,甚至可能因摩擦损耗更多能量。因此 A 方案更合理。
(6)小球冲出轨道后有水平方向的速度,还受到重力的作用,会做曲线运动,轨迹符合丙。
(1)设计制作一座“过山车”的步骤是③设计“过山车”轨道①准备制作材料④测试、改进“过山车” ②根据设计图制作“过山车”。
(2)在制作“过山车”时,发现需要调整,应该先修改设计图,再进行调整。
(3)过山车的轨道既有直线也有曲线,不适合用塑料直尺测量。A不合适。
(4)测量的结果应该取平均值。1号时间取值3秒,2号时间取值7秒。1号小球用的时间短,因此1号小球运动的速度快。
(5)轨道坡度越大,速度会越快。故选A。
(6)小球冲出轨道后有水平方向的速度,还受到重力的作用,会做曲线运动,轨迹符合丙。
28.【答案】(1)B
(2)A
(3)
(4)C
(5)雄
(6)头;腹;三
【知识点】蚕的幼虫的习性;蚕蛹;蚕的一生
【解析】【分析】(1)蚕卵直径约 1 毫米,肉眼观察细节模糊,需借助放大工具。放大镜能将蚕卵放大数倍,清晰呈现卵的形状、颜色及表面纹理,是观察微小物体的常用工具。镊子主要用于夹取蚕卵,筷子无法起到观察作用,二者均不具备放大功能,因此B选项最适合。(2)蚕在吐丝前会经历 “熟蚕” 阶段,此时停止进食桑叶,身体发黄发亮,胸部透明,会寻找角落吐丝结茧。若蚕生病,通常会伴随行动迟缓、身体异常斑点等症状,与发黄发亮特征不符;蜕皮前的蚕虽也会暂停进食,但身体多为白色或略带青色,且头部会出现透明状,与 “发黄发亮” 的表现不同。因此A选项正确。
(3)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4)蚕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前通常蜕皮4次,每次蜕皮后身体长大,称为 “眠”。蜕4次皮后成为熟蚕,开始吐丝结茧,故C说法错误。
(5)雄蛾与雌蛾在形态和行为上有明显差异。雄蛾身体较小,触角通常为黑色且呈羽状,因需快速寻找雌蛾交配,故爬行速度快,振翅频率高。而雌蛾体型较大,腹部饱满(含大量卵),行动相对迟缓,振翅速度较慢。
(6)蜜蜂、蚕蛾、蜻蜓等动物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三对足,我们把这类动物称为昆虫。
(1)放大镜可以放大物体的图像,蚕卵很小,为了更好地观察蚕卵,我们借助的工具是放大镜。
(2)蚕养了一段时间后,不再吃桑叶,身体发黄发亮,说明快要吐丝结茧了。
(3)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4)蚕宝宝身体两侧的小黑点是气门,用来呼吸,A正确;蚕蚁比芝麻还要小,B正确;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前,蚕共需蜕4次皮,C错误。
(5)身体较小,触角黑色,爬行很快,振翅快的是雄蛾。
(6)蜜蜂、蚕蛾、蜻蜓等动物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三对足,我们把这类动物称为昆虫。
29.【答案】(1)月球
(2)更小
(3)距离
(4)地球上有水
(5)A
(6)C
【知识点】观察太阳、月球;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解析】【分析】(1)太阳的直径约为 139.2 万千米,月球直径约 3476 千米,地球直径约 12742 千米,太阳的实际大小远大于地球和月球。而从地球上看太阳和月球差不多大,是因为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月球到地球距离的 400 倍,太阳的直径也约为月球的 400 倍,这种距离与大小的比例关系使得它们在天空中看起来大小相近。实验中用小的圆纸片代表月球,通过调整距离模拟这一现象,能直观展示视觉效果的成因。(2)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观察者的距离相关。当物体远离观察者时,其视角变小,看起来也会更小。实验中,大圆纸片代表太阳,小圆纸片代表月球,初始时两者与观察者距离相同,大圆纸片因实际尺寸大而看起来更大。当大圆纸片远离后,其与观察者的距离增加,根据 “近大远小” 的视觉原理,此时通过直筒观察到的大圆纸片会比之前更小,这也模拟了太阳虽实际体积远大于月球,但因距离地球更远,导致两者在天空中看起来大小相近的现象。
(3)太阳的实际直径约为月球的 400 倍,但其到地球的距离也约为月球的 400 倍。这种 “大小比例” 与 “距离比例” 的巧合,使得两者对地球的张角(视角)相近,因此从地球上看显得差不多大。实验中通过调整代表太阳的大圆纸片的距离,模拟了这一现象 —— 物体的视觉大小不仅取决于实际尺寸,还与观测距离密切相关。当距离与大小成相同比例时,不同尺寸的物体可能呈现出相似的视觉效果,故填 “距离”。
(4)地球上有空气、有水、有生命存在,这是地球与太阳和月球的不同之处。
(5)光源是能够自己发光的物体。只有太阳能自己发光,太阳属于光源。
(6)我们可以通过①权威网站查询 ②专业书籍查阅 ③请教相关教师等渠道,收集月球相关信息并保证科学性。
(1)月球比太阳体积小,小圆纸片代表月球。
(2)物体距离眼睛越远,看起来越小。因此大圆纸片看起来变小了。
(3)太阳和月球看上去差不多大,是因为它们与我们的距离不同。
(4)地球上有空气、有水、有生命存在,这是地球与太阳和月球的不同之处。
(5)光源是能够自己发光的物体。只有太阳能自己发光,太阳属于光源。
(6)我们可以通过①权威网站查询 ②专业书籍查阅 ③请教相关教师等渠道,收集月球相关信息并保证科学性。
1 / 1浙江省平阳县中心小学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1.(2024三下·平阳期末)月相的周期变化是(  )。
A.一年 B.一个月 C.一周
【答案】B
【知识点】月相
【解析】【解答】月相的变化周期大约为农历的一个人,月相的变化是有变化规律的。
【分析】月亮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为一个月。
2.(2024三下·平阳期末)蚕宝宝从蚕卵中破壳而出的过程叫做(  )。
A.出壳 B.羽化 C.孵化
【答案】C
【知识点】蚕的一生
【解析】【分析】蚕、卵、蚕蛹、蚕蛾是蚕的一生要经历的四个形态,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蚕卵一般都保存在冰箱中,取出后放在室温下,最适合蚕卵孵化的温度大约是室温25℃。蚕宝宝从蚕卵中破壳而出的过程,称为孵化。
3.(2024三下·平阳期末)体育课上50米赛跑,小红运动速度比小明(  )。
姓名 运动时间
小红 8秒2
小明 9秒
A.慢 B.快 C.一样快
【答案】B
【知识点】速度
【解析】【分析】在50米赛跑中,路程相同,运动时间是判断速度的关键。小红用时8秒2,小明用时9秒,小红所用时间更短。根据速度公式(速度 = 路程 ÷ 时间),相同路程下,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因此小红的运动速度比小明快,故选 B。
4.(2024三下·平阳期末)坐在汽车上时看到窗外的景物向前移动,说明汽车在(  )。
A.向前行驶 B.保持静止 C.往后退
【答案】C
【知识点】参照物
【解析】【分析】坐在汽车上观察窗外景物时,以汽车为参照物,景物的运动方向与汽车的运动方向相反。若看到景物向前移动,说明汽车相对景物在向后运动,即汽车在往后退。若汽车向前行驶,会看到景物向后移动;汽车静止时,景物相对位置不变,因此选C。
5.(2024三下·平阳期末)白天,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是(  ) 。
A.西升东落 B.东升西落 C.固定不变
【答案】B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的公转
【解析】【分析】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同时不断自转,造成了昼夜变化,白天,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是东升西落。
6.(2024三下·平阳期末)下列关于影子产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物体就一定有影子
B.有光就一定有影子
C.有光源、遮挡物和屏才会有影子
【答案】C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形成影子的条件是有光源、不透明物体和被投射物质。
7.(2024三下·平阳期末)(  )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学家,还是我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创始人,有一种鱼是由他创造出来,并以他的姓来命名的。
A.钱学森 B.童第周 C.李四光
【答案】B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童第周。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学家,作为我国实验胚胎学主要创始人,在胚胎学领域贡献卓著。他成功创造出一种以自己姓氏命名的鱼 ——“童鱼”,为中国生物科学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8.(2024三下·平阳期末)电梯上升的过程中,电梯中的人相对于大楼是(  )。
A.运动的 B.静止的 C.无法确定
【答案】A
【知识点】参照物
【解析】【分析】判断物体是否运动需看其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电梯上升时,电梯中的人随电梯一起向上移动,相对于固定不动的大楼,人的位置在不断升高,即两者的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因此人相对于大楼是运动的。
9.(2024三下·平阳期末)小明暑假去海边时看到岸边很多帆船出发开往远方,这个过程中小明最可能看到(  )。
A.船身先消失 B.船帆先消失 C.整艘船一起消失
【答案】B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
【解析】【分析】在海边看到帆船开往远方,会发现船身先消失,高高的船帆最后消失,设计模拟实验,只有在球体上能够再现这种情况,从而判断地球是一个球体。
10.(2024三下·平阳期末)鸡蛋的内部结构中,能为胚胎提供新鲜空气的是(  )。
A.卵白 B.卵黄 C.气室
【答案】C
【知识点】卵生
【解析】【分析】鸡蛋内部结构中,气室位于钝端,由卵壳膜分隔形成。当鸡蛋孵化时,胚胎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氧气,气室可储存空气,通过卵壳上的气孔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从而为胚胎发育提供新鲜空气,是胚胎获取氧气的重要结构。
11.(2024三下·平阳期末)下列动物的形态结构,与蚕蛾相似的是(  )。
A.蚂蚁
B.蜘蛛
C.马陆(千足虫)
【答案】A
【知识点】昆虫
【解析】【分析】蚕蛾属于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蚂蚁同样属于昆虫,具备昆虫的典型特征,与蚕蛾形态结构相似。蜘蛛属于蛛形纲(四对足),马陆属于多足纲,均非昆虫,结构差异较大。故A选项正确。
12.(2024三下·平阳期末)在第三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用大小不同的球撞击沙盘是模拟(  )的形成。
A.月球 B.环形山 C.太阳黑子
【答案】B
【知识点】月球的特征
【解析】【分析】在第三单元学习中,用大小不同的球撞击沙盘是典型的模拟实验。月球表面布满环形山,该实验通过不同球体撞击沙盘形成类似凹陷坑洞,模拟宇宙中陨石、流星体等天体撞击月球表面形成环形山的过程,以此帮助理解环形山的成因。
13.(2024三下·平阳期末)1519年,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朝着一个方向航行,3年后回到出发地,证实了地球是(  )。
A.球形的 B.方形的 C.无法判断
【答案】A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
【解析】【分析】1519年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一直向西航行,3 年后成功返回出发地,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球航行。这一壮举有力地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因为只有球体表面沿一个方向持续航行才会最终回到原点,打破了此前人们对地球形状的错误认知。
14.(2024三下·平阳期末)小爱发现桑树上有一条蚕幼虫正在吃桑叶,蚕在吃桑叶时,主要依靠(  )。
A.口器咀嚼桑叶 B.针吸桑叶 C.牙齿咬桑叶
【答案】A
【知识点】蚕的幼虫的习性
【解析】【分析】蚕幼虫的口器属于咀嚼式口器,由上唇、上颚、下颚等结构组成,能够直接咬碎并咀嚼桑叶。它们通过上颚的开合将桑叶切断、磨碎,再配合下颚等结构将食物送入口中,这种方式符合其取食叶片的习性,而并非通过针吸或牙齿(蚕无牙齿结构)来进食。
15.(2024三下·平阳期末)下列动物中,(  )的繁殖方式为卵生。
A.猫 B.鸡 C.人类
【答案】B
【知识点】卵生
【解析】【分析】卵生是指动物通过产卵繁殖后代,胚胎在卵内发育。鸡属于鸟类,母鸡会产下鸡蛋,鸡蛋经过孵化后雏鸡破壳而出。而猫是哺乳动物,繁殖方式为胎生,幼崽在母体子宫内发育成熟后分娩;人类同样是胎生动物,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取营养直至出生,因此只有鸡的繁殖方式为卵生。
16.(2024三下·平阳期末)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会发生(  )的变化。
A.由长到短 B.由长到短再到长 C.由短到长再到短
【答案】B
【知识点】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一天中,太阳位置随时间变化,早晨太阳高度低,物体影子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影子最短;傍晚太阳高度再次降低,影子又变长。该变化是太阳东升西落导致的,影子方向也会相应改变,但长度变化规律始终是从长到短再变长,体现了太阳高度角的周期性变化。
17.(2024三下·平阳期末)测量小球运动所需时间时,我们至少要测量3次,主要原因是(  )。
A.可以训练秒表的使用
B.可以让结果更准确
C.让大家都有机会做实验
【答案】B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在测量小球运动时间时,单次测量可能因操作误差、反应延迟等因素导致结果偏差。多次测量(至少 3 次)后取平均值,能有效减小偶然误差的影响,使测量结果更接近真实值,这是科学实验中提高数据准确性的常用方法。而训练秒表使用或让多人参与并非该操作的主要目的。
18.(2024三下·平阳期末)通过“数格子”的探究活动,我们知道地球上陆地和海洋面积大小情况是(  )。
A.海洋面积大
B.陆地面积大
C.有时海洋面积大,有时陆地面积大
【答案】A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
【解析】【分析】通过 “数格子” 探究活动可知,地球表面约 71% 被海洋覆盖,陆地面积仅占 29%,即 “七分海洋,三分陆地”。这种面积差异可通过网格统计直观呈现,海洋所占格子数量远多于陆地,证实海洋是地球表面的主要组成部分,该结论也被地理科学所证实。
19.(2024三下·平阳期末)三年级学生处于人生的(  )。
A.幼儿时期 B.青少年时期 C.成年时期
【答案】B
【知识点】人的一生
【解析】【分析】三年级学生年龄通常在 8-9 岁,属于人生发展阶段中的幼儿时期(3-12 岁左右)。这一阶段儿童身体和认知能力持续发展,但尚未进入青春期。青少年时期一般从 12 岁左右开始,成年时期则从 18 岁以后算起,因此三年级学生不符合后两者的年龄特征,处于幼儿时期的范畴。
20.(2024三下·平阳期末)小明在天文杂志中阅读到太阳系有一颗蓝色星球,70%的面积被水覆盖,这是(  )。
A.地球 B.水星 C.月球
【答案】B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
【解析】【分析】地球是太阳系的一个行星,它表面大部分被海洋覆盖着。整个地球陆地面积约占29%,海洋面积约占71%。地球是目前已知的太阳系中唯一具有大量液态水的星球。小明在天文杂志上看到的一个天体就是地球。
21.(2024三下·平阳期末)在农历十五这天,小爱和牛牛抬头看到的月相,会是(  )。
A. B. C.
【答案】B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农历十五这天,小爱和牛牛抬头看到的月相是满月。在农历十五左右,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完全朝向地球,此时我们能看到整个月球被照亮,呈现出圆形的满月状态。满月时,月亮通常又大又圆,非常明亮,是夜空中一道美丽的景观。
22.(2024三下·平阳期末)用手电筒照射下列物体,产生的影子很明显的是(  )。
A.玻璃 B.铅笔 C.透明塑料
【答案】B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影子的形成需要物体能阻挡光线传播。玻璃和透明塑料透光性强,光线可穿透,难以形成明显影子;而铅笔是不透明物体,光线照射时会被完全阻挡,在其后方形成清晰的影子。这体现了不透明物体对光的遮挡作用,是影子形成的关键条件,因此铅笔产生的影子最明显。
23.(2024三下·平阳期末)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动物的一生都会经历的阶段是(  )。
A.卵—蛹—幼虫—成虫
B.出生—生长—繁殖—死亡
C.出生—长大—死亡
【答案】B
【知识点】动物的一生
【解析】【分析】动物的生命周期虽因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所有动物一生都会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后代、死亡这四个基本阶段。选项 A 是部分昆虫(如蝴蝶)的变态发育过程,并非所有动物共有;选项 C 缺少 “繁殖” 这一维持物种延续的关键阶段,而繁殖是动物生命周期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因此正确答案为 B。
24.(2024三下·平阳期末)北京时间2024年4月25日20时59分,3名宇航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搭载(  )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成功。
A.神舟十六号 B.神舟十七号 C.神舟十八号
【答案】C
【知识点】探索宇宙
【解析】【分析】2024年4月25日20时59分,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将叶光富、李聪、李广苏3名航天员顺利送入太空,此次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3次载人飞行任务。
25.(2024三下·平阳期末)根据物体的运动方式,给下列物体的运动情况分类(在横线上只填序号)。
①足球在草坪上运动;②箱子被推动;③滑行时轮滑鞋底部的轮子;④溜冰时冰鞋底部的冰刀。
(1)滑动:   、   。
(2)滚动:   、   。
【答案】(1)②;④
(2)①;③
【知识点】运动形式
【解析】【分析】滑动指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上接触面不变地移动,如②箱子推动时底面与地面摩擦滑动,④冰刀与冰面接触滑动。滚动指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作滚动运动,接触面不断改变,如①足球在草坪上滚动前进,③轮滑鞋轮子通过转动向前移动。
(1)滑动运动有:箱子被推动,溜冰时冰鞋底部的冰刀。
(2)滚动运动有:足球在草坪上运动,滑行时轮滑鞋底部的轮子。
26.(2024三下·平阳期末)根据物体的运动路线,给下列物体分类(在横线上只填序号)。
①摩天轮的座椅②扶梯上的人③无风时从树上掉落的苹果④荡秋千的小孩
(1)曲线运动:   、   。
(2)直线运动:   、   。
【答案】(1)①;④
(2)②;③
【知识点】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解析】【分析】曲线运动的物体运动路线为弯曲轨迹。①摩天轮座椅随轮盘做圆周运动,轨迹为曲线;④荡秋千的小孩运动轨迹呈弧形,均属于曲线运动。直线运动的物体沿直线移动。②扶梯上的人随扶梯做上下直线运动;③苹果在无风时受重力竖直下落,轨迹为直线,均属于直线运动。
(1)曲线运动:①摩天轮的座椅、④荡秋千的小孩。
(2)直线运动:②扶梯上的人、③无风时从树上掉落的苹果。
27.(2024三下·平阳期末)我是小小工程师。
课堂上我们设计、搭建了属于我们的“过山车”,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了比赛。
(1)设计制作一座“过山车”,正确的步骤是(  )。
①准备制作材料 ②根据设计图制作“过山车”
③设计“过山车”轨道 ④测试、改进“过山车”
A.③①②④ B.②④①③ C.①③②④
(2)在制作“过山车”时,发现需要调整,应该(  )。
A.已经设计完毕,不能再修改
B.直接调整,再修改设计图
C.先修改设计图,再进行调整
(3)为了方便我们准备测量过山车的轨道长度,以下方法不合适的是(  )。
A.用自己的塑料直尺测量
B.用软尺测量
C.用细绳和直尺测量
(4)比较不同的小球在同一轨道上运动快慢,我们做了如下实验。请将表格填写完整。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取值
1号小球所用时间 3秒 2秒 4秒    秒
2号小球所用时间 7秒 8秒 7秒    秒
我的发现    号小球在轨道上运动得更快。
(5)为了让“过山车”某段轨道末端运动速度更快,设计方案比较合理的是(  )。
A.让这段轨道坡度变大
B.让这段轨道坡度变小
C.让这段轨道变长
(6)如图所示,轨道末端超出了桌面,小球冲出轨道后掉落地面,它的运动路线是(  )。
A.甲 B.乙 C.丙
【答案】(1)A
(2)C
(3)A
(4)3;7;1
(5)A
(6)C
【知识点】曲线运动;测试过山车
【解析】【分析】(1)设计制作 “过山车” 时,首先需③设计轨道方案,明确结构和路线;接着①准备材料,确保工具有效;然后②按设计图搭建轨道;最后④测试过山车运行情况,根据卡顿、脱轨等问题改进,这是符合工程逻辑的流程,先规划再实施,最后优化,保证作品科学性和可行性。(2)制作 “过山车” 时若需调整,应先在设计图上修改方案,明确调整方向和细节,再按新设计实施。这样能确保调整有规划,避免盲目改动导致结构混乱。若直接调整可能偏离初始逻辑,而拒绝修改则无法优化作品,先改设计图再调整是科学工程流程的体现,保证修改的系统性和合理性。
(3)过山车轨道多为弯曲、不规则形状,塑料直尺长度有限且无法贴合曲线,测量时需分段操作,易因衔接误差导致结果不准确。而软尺可灵活弯曲贴合轨道,细绳与直尺结合能通过细绳模拟轨道形状再用直尺测量长度,两种方法均适用于不规则轨迹。塑料直尺更适合直线测量,故A选项不合适。
(4)测量的结果应该取平均值。1号时间取值3秒,2号时间取值7秒。1号小球用的时间短,因此1号小球运动的速度快。
(5)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速度与坡度密切相关,坡度越大,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越大,物体获得的加速度越大,末端速度也就更快。若坡度变小,分力减小,速度会变慢;轨道变长虽可能增加运动距离,但速度主要由重力势能转化的动能决定,坡度不变时,单纯延长轨道对末端速度提升效果不明显,甚至可能因摩擦损耗更多能量。因此 A 方案更合理。
(6)小球冲出轨道后有水平方向的速度,还受到重力的作用,会做曲线运动,轨迹符合丙。
(1)设计制作一座“过山车”的步骤是③设计“过山车”轨道①准备制作材料④测试、改进“过山车” ②根据设计图制作“过山车”。
(2)在制作“过山车”时,发现需要调整,应该先修改设计图,再进行调整。
(3)过山车的轨道既有直线也有曲线,不适合用塑料直尺测量。A不合适。
(4)测量的结果应该取平均值。1号时间取值3秒,2号时间取值7秒。1号小球用的时间短,因此1号小球运动的速度快。
(5)轨道坡度越大,速度会越快。故选A。
(6)小球冲出轨道后有水平方向的速度,还受到重力的作用,会做曲线运动,轨迹符合丙。
28.(2024三下·平阳期末)我是饲养小能。
本学期,我们饲养了蚕,了解了蚕的一生。
(1)蚕卵很小,为了更好地观察蚕卵,我们借助的工具是(  )。
A.镊子 B.放大镜 C.筷子
(2)蚕养了一段时间后,不再吃桑叶,身体发黄发亮,此时蚕可能(  )。
A.快要吐丝了 B.快要病死了 C.快要蜕皮了
(3)小科把养蚕的过程拍下来,请填写蚕一生要经历的不同阶段的名称。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蚕宝宝身体两侧的小黑点是气门,用来呼吸。
B.蚕蚁比芝麻还要小
C.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前,蚕共需蜕5次皮。
(5)身体较小,触角黑色,爬行很快,振翅快的是   蛾。(填“雄”或“雌”)
(6)蜜蜂、蚕蛾、蜻蜓等动物身体分为   、胸、   三部分,胸部   对足,我们把这类动物称为昆虫。
【答案】(1)B
(2)A
(3)
(4)C
(5)雄
(6)头;腹;三
【知识点】蚕的幼虫的习性;蚕蛹;蚕的一生
【解析】【分析】(1)蚕卵直径约 1 毫米,肉眼观察细节模糊,需借助放大工具。放大镜能将蚕卵放大数倍,清晰呈现卵的形状、颜色及表面纹理,是观察微小物体的常用工具。镊子主要用于夹取蚕卵,筷子无法起到观察作用,二者均不具备放大功能,因此B选项最适合。(2)蚕在吐丝前会经历 “熟蚕” 阶段,此时停止进食桑叶,身体发黄发亮,胸部透明,会寻找角落吐丝结茧。若蚕生病,通常会伴随行动迟缓、身体异常斑点等症状,与发黄发亮特征不符;蜕皮前的蚕虽也会暂停进食,但身体多为白色或略带青色,且头部会出现透明状,与 “发黄发亮” 的表现不同。因此A选项正确。
(3)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4)蚕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前通常蜕皮4次,每次蜕皮后身体长大,称为 “眠”。蜕4次皮后成为熟蚕,开始吐丝结茧,故C说法错误。
(5)雄蛾与雌蛾在形态和行为上有明显差异。雄蛾身体较小,触角通常为黑色且呈羽状,因需快速寻找雌蛾交配,故爬行速度快,振翅频率高。而雌蛾体型较大,腹部饱满(含大量卵),行动相对迟缓,振翅速度较慢。
(6)蜜蜂、蚕蛾、蜻蜓等动物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三对足,我们把这类动物称为昆虫。
(1)放大镜可以放大物体的图像,蚕卵很小,为了更好地观察蚕卵,我们借助的工具是放大镜。
(2)蚕养了一段时间后,不再吃桑叶,身体发黄发亮,说明快要吐丝结茧了。
(3)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4)蚕宝宝身体两侧的小黑点是气门,用来呼吸,A正确;蚕蚁比芝麻还要小,B正确;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前,蚕共需蜕4次皮,C错误。
(5)身体较小,触角黑色,爬行很快,振翅快的是雄蛾。
(6)蜜蜂、蚕蛾、蜻蜓等动物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三对足,我们把这类动物称为昆虫。
29.(2024三下·平阳期末)我是天文爱好者。
太阳诞生后,地球和月球也相继形成。它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已经有几十亿年了。实际上,太阳和月球的大小差异明显,但从地球上看它们却差不多大。为此,小鹿和小城准备了材料,打算通过实验一探究竟。
(1)小的圆纸片代表   (填“太阳”、“地球”或“月球”)。
(2)开始时,小鹿以相同的距离观察圆纸片,发现大圆纸片看上去比较大,于是他让小城只移动大圆纸片,使其远离小圆纸片,此时在直筒里看的大圆纸片与之前相比   (填“更大”、“更小”或“大小相同”)。
(3)在这个模拟实验中,小鹿和小城发现,太阳和月球看上去差不多大,是因为它们与我们的   (填“距离”或“方向”)不同。
(4)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相比太阳和月球,地球的不同之处是   (写出一个)。
(5)宇宙中也有光和影,太阳、地球、月球中,你认为(  )是光源。
A.太阳 B.地球 C.月球
(6)我们可以通过(  )等渠道,收集月球相关信息并保证科学性。
①权威网站查询 ②专业书籍查阅 ③请教相关教师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答案】(1)月球
(2)更小
(3)距离
(4)地球上有水
(5)A
(6)C
【知识点】观察太阳、月球;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解析】【分析】(1)太阳的直径约为 139.2 万千米,月球直径约 3476 千米,地球直径约 12742 千米,太阳的实际大小远大于地球和月球。而从地球上看太阳和月球差不多大,是因为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月球到地球距离的 400 倍,太阳的直径也约为月球的 400 倍,这种距离与大小的比例关系使得它们在天空中看起来大小相近。实验中用小的圆纸片代表月球,通过调整距离模拟这一现象,能直观展示视觉效果的成因。(2)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观察者的距离相关。当物体远离观察者时,其视角变小,看起来也会更小。实验中,大圆纸片代表太阳,小圆纸片代表月球,初始时两者与观察者距离相同,大圆纸片因实际尺寸大而看起来更大。当大圆纸片远离后,其与观察者的距离增加,根据 “近大远小” 的视觉原理,此时通过直筒观察到的大圆纸片会比之前更小,这也模拟了太阳虽实际体积远大于月球,但因距离地球更远,导致两者在天空中看起来大小相近的现象。
(3)太阳的实际直径约为月球的 400 倍,但其到地球的距离也约为月球的 400 倍。这种 “大小比例” 与 “距离比例” 的巧合,使得两者对地球的张角(视角)相近,因此从地球上看显得差不多大。实验中通过调整代表太阳的大圆纸片的距离,模拟了这一现象 —— 物体的视觉大小不仅取决于实际尺寸,还与观测距离密切相关。当距离与大小成相同比例时,不同尺寸的物体可能呈现出相似的视觉效果,故填 “距离”。
(4)地球上有空气、有水、有生命存在,这是地球与太阳和月球的不同之处。
(5)光源是能够自己发光的物体。只有太阳能自己发光,太阳属于光源。
(6)我们可以通过①权威网站查询 ②专业书籍查阅 ③请教相关教师等渠道,收集月球相关信息并保证科学性。
(1)月球比太阳体积小,小圆纸片代表月球。
(2)物体距离眼睛越远,看起来越小。因此大圆纸片看起来变小了。
(3)太阳和月球看上去差不多大,是因为它们与我们的距离不同。
(4)地球上有空气、有水、有生命存在,这是地球与太阳和月球的不同之处。
(5)光源是能够自己发光的物体。只有太阳能自己发光,太阳属于光源。
(6)我们可以通过①权威网站查询 ②专业书籍查阅 ③请教相关教师等渠道,收集月球相关信息并保证科学性。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