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3《自相矛盾》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教材分析 《自相矛盾》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的一则寓言故事,寓言篇幅短小,语言精练,读来很有趣味,寓情于理,所蕴含的道理往往能带给人深刻影响。本节课重在引导学生读懂故事内容,找出寓意,领悟道理,从而激发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养成独立进行课外阅读寓言故事的好习惯。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以前已学过寓言故事,对寓言故事有了一定的积累,也有了必然的了解。进入少年期的他们,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强,开始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但容易被影响,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课本小剧场、小组讨论、联系生活实际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人文主题,走进寓言故事的世界中,感悟作者向世人所揭示的各类道理,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实现以德树人的目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理解《自相矛盾》这则寓言故事,读懂古文寓言,用自己的话说出故事大概。2、明白其道理,在交流阅读感受的过程中体验阅读的乐趣。3、掌握寓言故事的阅读方法。【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翻译文言字词,理解文意,明白道理。运用寓言小剧场、激活想象、个人演讲等形式,理解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养成独立进行课外阅读寓言故事的好习惯。学生在情境中内化寓言中的道理,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实现以德树人的目的教学方法课本小剧场 通过事先排练课本小剧场的方法,让学生在“亲眼”所见中,理解课文内容。合作讨论法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读古文,强调集体的任务。体验教学法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体验知识和体验情感,从而形成个人对寓言的理解,领悟道理。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1、通过个人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方式,理解课文意思,积累文言字词。2、联系生活实际,明白《自相矛盾》的道理。教学难点 明白《自相矛盾》的道理,激发阅读兴趣,养成独立进行课外阅读寓言故事的好习惯。教学准备《自相矛盾》寓言剧场的相关道具——矛和盾,指导学生排练。 课前打印学生的学习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新课导入 出示目标 引入新课: 在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成语是其中的一块瑰宝,它概括性强、内容丰富,如果在写作或者说话当中运用成语,可以起到入木三分、形象生动的效果。 2、课前小游戏:看图说出寓言成语(多媒体出示图片) 守株待兔、刻舟求剑、叶公好龙、买椟还珠、画蛇添足、拔苗助长、杯弓蛇影 (学生回答) 3、教师导语: 寓言像一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维活跃。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新的寓言故事。 4、拿出道具,引出课题: 矛:长柄尖刀,古代士兵用来进攻的武器 盾:手持护牌,举在头上,用来挡住敌人的牌 教师导入:矛是进攻,盾是防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出自韩非子笔下有关矛和盾的寓言故事。(板书课题) 5、展示学习目标 通过看图说成语的小游戏,引发学生兴趣。 运用道具,让学生对矛盾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明确本课学习目标,有目的、针对性完成。剧场演绎翻译课文 教师引语:学习文言文有很多方法,我们可以通过课文注释、参考书理解课文,也可以通过平时知识积累掌握故事大概,今天我们通过课本小剧场来理解这则寓言故事。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两位小演员的言行。 学生上台表演。(课前排练)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师:刚刚A同学扮演的是谁?(生:卖盾和矛的楚国商人) 师:他在做什么?(生:夸自己的盾和矛很厉害。) 师:怎么夸?(生:我的盾很坚固,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刺破它。我的矛很锐利,无论什么盾都能刺破。) 师:B同学扮演的是什么角色?(生:路人、围观的人) 师:他说了什么?(生: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 师:A同学被问得怎么样?(生:哑口无言、无言以对,面红耳赤、无地自容) 师:为什么他会无言以对?(生:因为任何矛都无法刺穿的盾和任何盾都能刺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学生回答一句,出示一句翻译) 4、现在我们来升级难度,把这则故事还原成文言文,请同学们听课文录音,注意找准字音,找准节奏。(录音结束后,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再齐读一遍) 利用寓言小剧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初步了解《自相矛盾》。 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引出《自相矛盾》课文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寓意。小组讨论 疏通文意 小组讨论,出示白话文,指名翻译文言字词。 鬻:卖 誉:称赞、夸耀 吾:我 坚:坚固 莫:没有 陷:刺破 利:锋利 或:有人 以:用 子:你的 何如:会怎么样 弗:不 应:回答 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立:存在 出示文言文,指名翻译《自相矛盾》。 全班齐读课文翻译。 课前打印学习单,小组合作,进行古今文言字词对译,同时积累文言文字词,读懂古文寓言。理解课文 读懂寓意 揭示道理 出示课文,学生思考:(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1)楚国人强调自己的盾有什么特点?(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2)那这是一个的盾(不可陷) (3)楚国人强调自己的矛有什么特点?(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4)那这是一把的矛(无不陷) 教师总结:这是“不可同世而立”的矛和盾。 大胆想象,理解课文 师: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楚国商人? 生:爱说大话、自吹自擂、夸大其辞、愚蠢…… 师:看来他给同学们留下了一个坏印象呢,我们如何去戳穿他的谎言? 生: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师:你猜楚国人如果要回答的话,会怎么回答 (教师给出框架,学生回答,注意回答的完整性) 生:如果楚国人回答:不能刺穿,那说明虽然他的盾很坚固,但他的矛就不锋利了。 如果楚国人回答:能刺穿,那说明虽然他的矛很锋得,但他的盾就不坚固了。 师:还有没有第三种可能? 生:还有一种可能是:用他的矛去刺他的盾,盾破了,可是矛也断了,说明他的矛不锋利,盾不坚固。 师:所以,他夸自己的盾和矛,是相互抵触,前后不一致的,我们就把这种情况称为——自相矛盾(学生齐答) 3、联系生活,揭示道理: (1)你在生活中是否有遇到过自相矛盾的事情? 生1:老师,我看过这样一则广告:“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这种说话自相矛盾。 生2:上来拿着粉笔:“你们不能在这里乱涂乱画”他的行为和言论自相矛盾。 生3:“现在是写字时间,不能说话。” 生4:“我没有说话,我只是小声地说话。” (2)我们应该怎么提醒他们? 生1:说话前要经过思考 生2:要实事求是 生3:说话要留有余地 生4:要前后一致,不能自相矛盾 (3)在生活中,我们说话、做事要怎么样? 揭示道理:说话、做事都应该经过思考,不能自相矛盾。 利用寓言小剧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加深对《自相矛盾》的阅读认知。 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理解课文,为下方揭示寓意作铺垫 联系生活实际,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道理。指导背诵 师生、生生对答诵读:一人说句意,一人对原句 2、出示课件,填空背诵 当堂检测,加深印象课后拓展 延伸主题 课件出示《守株待兔》文言文: 学生自由朗读,小组讨论翻译。 教师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故事。 揭示寓意。 通过对课外文言文的翻译,进一步积累文言词汇总结全文 培养习惯 读史让人明智,读史让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深处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阅读应该成为一种习惯。 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布置作业 巩固知识 课后阅读《韩非子》,选择以下三个成语故事之一,试着把文言文翻译现代文,并读出寓意,读懂道理。 滥竽充数 老马识途 讳疾忌医 根据本课学习目标,进行作业布置。板书设计15自相矛盾 不可陷之盾 不可同世而立 无不陷之矛 (说话、做事都应该经过思考,不能自相矛盾)教学反思《自相矛盾》是一节重点讲读课文,教学重点是能流利说出故事大概,明白其道理,在交流阅读感受的过程中体验阅读的乐趣,养成独立进行课外阅读寓言故事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课本小剧场让学生理解课文大概,反其道而行,先出示白话文,通过小组合作对照找出重点文言词汇的解释。接着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理解课文,联系生活实际,揭示故事寓意。最后通过《守株待兔》的课外拓展,进一步掌握寓言故事的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完成本课学习目标。(共21张PPT)导入语:在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成语是其中的一块瑰宝,它概括性强、内容丰富,如果在写作或者说话当中运用成语,可以起到入木三分、形象生动的效果。杯弓蛇影拔苗助长亡羊补牢看画面,猜成语——·课前游戏·——刻舟求剑画蛇添足买椟还珠自相矛盾掩耳盗铃对牛弹琴根据部编教材整理 五年级语文下——·学习目标·——1通过个人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方式,理解课文意思,积累文言字词。(重点)联系生活实际,明白《自相矛盾》的道理。(难点)2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复习背诵·——矛盾(进攻)(防御)——·新课导入·——课本小剧场——·理清故事·——楚国有个卖盾和矛的人,,说:“我的盾很坚固,没有什么矛能刺破它。”,说:“我的矛很锐利,什么盾都能刺破。”有人问他:“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个楚人不知如何回答。任何矛都无法刺穿的盾和任何盾都能刺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他夸自己的盾又夸自己的矛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小组探究,解释字词·——— ·古今对译,交流结果·—鬻: 誉: 吾:坚: 莫: 陷:利: 或: 以:子: 何如: 弗:应: 立:卖称赞我的坚固没有刺破锋利有人用你的怎么样不回答存在B A C ——·课堂练习·————·巩固文意·——楚国有个卖盾和矛的人,他夸自己的盾,说:“ 。”又夸自己的矛,说:“ 。”有人问他:“ ?”那个楚人不知如何回答。。我的盾很坚固,没有什么矛能刺破它我的矛很锐利,什么盾都能刺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怎么样任何矛都刺不穿的盾和任何盾都能刺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课文理解·——思考:1、楚国人强调自己的盾有什么特点?自己的矛有什么特点?2、他是如何被戳穿谎言的?楚国人如果要回答的话,他会怎么回答?如果楚国人回答: ,那说明虽然 ,但 。如果楚国人回答: ,那说明虽然 ,但 。不能刺穿他的盾很坚固他的矛就不锋利了能刺穿他的矛很锋利他的盾就不坚固了这是一个 的楚国人。爱说大话夸大其辞自吹自擂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自相矛盾寓意现实中的“自相矛盾”一个年轻人对大发明家爱迪生说:“我有一个伟大的理想,那就是我想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爱迪生听罢,惊奇地问:“什么!那你想用什么器皿来放置这种万能溶液?它不是可以溶解一切物品吗?”——·课内拓展·——B ——·课外拓展·——滥竽充数老马识途讳疾忌医《韩非子》——·课后作业·——课后阅读《韩非子》,选择以下三个成语故事之一,试着把文言文翻译现代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自相矛盾.pptx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15《自相矛盾》(教学设计).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