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学科 语文 年级/册 八年级 (下册) 教材版本 部编版课题名称 第六单元 24课 唐诗三首 《卖炭翁》难点名称 体会《卖炭翁》诗人所表达的情感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品味语言的内涵,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将凝固的语言转化为可感的画面,具有一定的难度。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这首词中,老翁的生活艰难和当时社会背景学生较难感受,因为学生的情感经验和生活经验太少。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情境诵读和想象,感悟卖炭翁的生活艰苦和宦官的残暴。 2.通过讨论及问题探究,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导入 初中以来,在课本上有几位令我们印象深刻的老人: 熟能生巧的卖油翁;坚持不懈的愚公。 今天让我们一同随着白居易的视线跨越千年,走近卖炭翁,了解他的生活,思考他的命运。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一、悟诗情 1、 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卖炭翁? 预设1:我从“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这句诗中读出了卖炭翁辛苦劳动。 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来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山上砍伐树木,默默地烧成炭,劳动多么繁重。 (同学们,卖炭翁的千斤炭不是从集市买来倒卖的,而是亲力亲为一块一块烧出来的,课间卖炭翁很艰辛!发现的很好!)同学们还有哪一句也让你读出了卖炭翁的可怜 预设2:我从“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句诗中读出了卖炭翁的艰辛。 (如果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看,这属于什么描写呢?——外貌描写,请记下来。那这句话中包含了几种颜色呢?——烟火色,灰色,苍苍;白色,黑色。卖炭翁灰尘满面,十指熏黑,给人一种灰暗的感觉!身上唯一亮丽的颜色竟然是——头发花白!两鬓花白与十指黑强烈的对比,让人感到心酸啊!) 预设3:我从“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这句中读出了卖炭翁的衣食无着。 卖炭得来的钱不是为了置办生活用品,只是为了买身上的衣服和吃的食物,用来维系生计。这不禁让老师想起了杨绛在《老王》 一文中写到“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卖炭翁的生活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他凌霜冒雪,不分昼夜伐薪烧炭的目的原来如此简单。 预设4:“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这句话中有一个词语是诗人在文中唯一一个对卖炭翁评价性的词语——“可怜”。 一般读“可怜”是什么语气?(集体读2遍) 卖炭翁可怜在哪里? 从这个单字中看出卖炭翁只穿着一层衣裳,在寒风中瑟瑟发抖。集体读“衣正单”。 穿着单薄的衣裳,应该盼望温暖的天气,可他忍受着刻骨的寒冷,心里想的却是“愿天寒”! 他希望下雪,他盼望天再冷些,把炭卖个好价钱。 集体读“愿天寒”。 这样一个极度矛盾的心理,让我们再次从诗句中读出了卖炭翁的——可怜!(集体读) 卖炭翁的可怜是谁导致的?——宫使 2、 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宫使? 预设1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得意忘形 翩翩:轻快的样子。这里看出宫使得意洋洋。相比卖炭翁的样子,这宫使显得洋气高贵多了。 预设2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霸道 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宫使巧取豪夺的霸道专横,拿着皇帝的命令根本无需老翁的同意。在圣旨面前,卖炭翁的辛苦劳动显得多么卑微啊!(想象卖炭翁被剥夺的场面) 预设3:“半匹红纱一丈绫”,“一车炭,千余斤” ——贪得无厌 (补充资料:《资治通鉴》中记载:“多以红紫染故衣。败缯,尺寸裂而给之”)可见,宫使给的红纱和绫对老翁来说根本没有用。 一辆破败黝黑的牛车,一位步履蹒跚的老翁,在这样一个天寒地冻的白茫茫的世界里,面对宫使的抢夺,卖炭翁不能讲道理也没法讨价还价。此时,如果你是卖炭翁, 你伫立在这泥泞之中,看着自己渴望用来换取衣服和食物的千斤炭离自己越来越远,你是什么感受? 是谁造成了卖炭翁的可怜?——宫使!仅仅就是宫使吗?! 除了宫使,还有谁造成了卖炭翁的可怜?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宫使拿着文书,光明正大的强取豪夺。这文书皇帝下的,同学们,是谁造成了卖炭翁的可怜?——当时的朝廷。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二、整体回顾对古诗的理解,展开想象。 (一)透过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百姓民不聊生 宫使肆无忌惮 (二)透过这首诗,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低声的哭泣 呵斥声 (三)透过这首诗,你仿佛想到了什么?社会的黑暗 统治阶级的残暴 三、想象结局,表达情感。 (一)天随人愿,真的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卖炭翁的最后怎样了? (二)回归事实,感悟诗情。小结 同学们这篇课文通过记叙一个卖炭老翁辛苦劳动所得最终被宫使掠夺一空遭遇,揭露了宫市的罪恶和统治阶级的残暴,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