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下道法复习练习卷(三)1.2025年4月16日,新疆洛浦县公安局杭桂镇派出所女辅警布帕太姆主动请缨,从深达40米的废井中成功救出一名2岁女童。下列古语能体现女辅警品质的是( )A.人有礼而安,无礼则危 B.勇以行义,仁以爱人 C.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D.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2.“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以上诗句共同体现的中华传统美德内涵是( )A.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 B.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C.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 D.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事准则3.都江堰始建于2000多年以前,建造者巧妙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化害为利,将洪水引入平原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实现了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和统一。这说明( )①只要追求和谐统一,就可以实现永续发展 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③正确看待差异与矛盾,才能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 ④尊重、顺应大自然运行规律,才能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传统文化教育状况在各地很不均衡,不少人对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亟待提高,很多地区的很多学校传统文化教育亟待开展。”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杨朝明建议,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他的建议是基于(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树一帜,引领世界文化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久弥新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限定了中国人的行为方式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是解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密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音乐会上,钢琴与长笛的悠扬旋律交织在一起,营造出宁静而深远的氛围。随着乐章的推进,弦乐组逐渐加入,不同的音色和旋律相互交织,形成复杂的和声结构。在达到一个高潮点时,所有的声音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形成一种震撼人心的和谐共鸣。由此可见( )①要尚和合,追求和谐,就要达到多样性统一 ②应该构建和谐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③实现“和而不同”需要不同事物简单相加 ④多样性的东西相互作用并努力达到平衡,使事物充满生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西汉时期,刘德致力于搜求古书,身体力行,重金购求民间善书,组织群儒研讨辨析、勘误订正,整理出大批儒家经典。班固在《汉书》中赞扬刘德对古代文化研究十分认真,从确切的事实根据中得出正确的结论。这启示我们( )①要从具体的环境、条件出发探求真知 ②要有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③既要怀抱梦想,又要关注现实 ④应按照实际情况正确对待和处理事情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故宫博物院深挖故宫文物背后的故事,推出了一系列创意十足的文创产品,如朝珠耳机、“朕亦甚想你”纸扇、刻有“如朕亲临”字样的行李牌……上万种文创产品,既根植于故宫深厚的历史底蕴,又创意无穷,成为现象级的文化消费产品。这启示我们要( )A.善于批判,敢于否定一切 B.不断挑战权威,张扬自身个性C.摒弃旧的事物,一味求新、求异 D.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创造与创新8.2024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随着社会的发展,春节的习俗在传承中也有了一些变化:网购年货、云拜年、云聚会、电子红包、观影过年等“新年俗”逐渐深入大家的生活,带着父母旅游过年、年轻人云聚会、云跨年等各种“新年俗”正成为新常态 这( )①体现了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 ②启示我们应及时淘汰旧文化,推陈出新③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创新的表现 ④印证了创新可以促进不同文化的同质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以下名言古语与其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对应正确的有( )①利民之事,丝发必兴——惠民利民、安民富民 ②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③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 ④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脚踏实地、实事求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培育和形成的思想理念,有助于我们理解、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列名句中蕴含的思想理念理解正确的是( )①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惠民利民,安民富民 ②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道法自然,天人合一③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 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脚踏实地,实事求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1.“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300多年前,清朝官员张英以谦和胸襟化解邻里纠纷,成就“六尺巷”佳话。这集中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 的核心理念。( )A.尚和合 B.重民本 C.崇正义 D.求大同12.民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以下民法典规则对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正确的有( )民法典规则 理念① 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讲仁爱② 不动产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尚和合③ 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重民本④ 为公益目的成立的非营利法人终止时,剩余财产应当按照法人章程的规定或者权力机构的决议用于公益目的 求大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体现的是中华民族“求大同”的思想。“求大同”要求我们青少年( )①胸怀天下,将天下视作天下人的天下 ②做诚信的人③追求和谐美好的理想社会 ④正确看待差异与矛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第33届巴黎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时强调,中国体育代表团坚持拿道德的金牌、风格的金牌、干净的金牌 赛场上,大家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尊重观众,保持良好的赛风赛纪和文明礼仪,胜不骄、败不馁,在竞技上、道德上、风格上都拿到了金牌。这要求运动员们( )①崇尚正义,坚持做正确的事 ②维护国家利益,努力为国争光③履行个人职责,敢于制裁非正义行为 ④将道义置于首要位置,言行合乎道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2025年1月3日,中央政法委发布2024年第四季度见义勇为勇士榜。其中,来自山东的赵金良、陈爱国等5人上榜,他们坚持不懈,多次舍己救人。上述评选旨在( )A.规范公民权利,实现人人平等 B.维护公共利益,根除社会矛盾C.确保司法公平,实现国富民强 D.弘扬正义力量,促进社会进步16.从孟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到习近平“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体现出的核心思想理念表明( )①“重民本”思想理念要求我们讲究诚信,崇尚正义,追求和平②“重民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之一③“重民本”思想理念要求我们爱亲,爱他人,爱世间万物④“重民本”思想理念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7.“办好群众暖心事,答好幸福民生卷!”广东省公布十件民生实事,涵盖教育供给、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住房、城市服务等多个领域。这体现了( )①重视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 ②坚定人民立场,以民为本③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④我国可以满足公民一切需求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8.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构建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体系,健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体制机制”。这是因为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①是世界文化的精髓 ②是进行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③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④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9.“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为贵”的质朴理想;“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的崇法思想;从“亲亲”“仁民”到“爱物”的仁爱思想……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赓续文化血脉,坚守中华文化基因 B.“仁民”是指爱自己的亲人C.“亲亲”是指爱全社会的人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在生产生活中逐渐凝结诸多核心思想理念20.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弘扬的核心思想理念是( )①讲仁爱、重民本 ②求公平、亲善邻 ③守诚信、崇正义 ④尚和合、求大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1.学习榜样人物,传承中华精神。某校七年(1)班召开“学习榜样人物,传承中华精神”的主题班会以下是他们介绍的几位榜样人物的事迹。榜样一人民工匠”:许振超 榜样二“人民好公仆”:谷文昌 榜样三感动中国人物:孟二梅许振超说“咱当不了科学家,但可以做个能工巧匠,练一身绝活,坚持自学机械、英语等知识,练就了“一钩准”、“无声响”等绝活。他勤奋工作,带领团队攻克技术难关,多次打破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 谷文昌任职漳州市东山岛县委书记期间,深入基层、踏遍海岛,充分调研当地实际情况。他尊重并顺应大自然规律,组织大家植树造林抵御风沙、打井修水库解决用水难题、修建公路海港完善基础设施,彻底改变了荒凉海岛的面貌 2023年7月30号,一辆火车因为特大暴雨紧急停靠在北京落坡岭站。暴雨未停,通讯中断,赶紧带领社区人员疏通道路,并承诺乘客“只要自己还有一口吃的,并负责他们伙食,直至火车开通。(1)结合材料,说明谷文昌的事迹是如何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理念的?(4分)(2)“和谐”“向善”一直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向孟二梅和落坡岭的居民学习?22.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引导学生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某校七年级(3)班以“传承中华传统美德,铸就时代新风尚”为主题开展班会,请你参与其中。◎典籍诵读班主任带领同学们诵读了部分典籍:典籍 中华传统美德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孝经·感应章第十六》 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②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刘向《六亲五法》 ③(1)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以上典籍所反映的中华传统美德。(3分)(2)假如你也参与了本次典籍诵读活动,请你为同学们推荐一本典籍,并说明推荐理由。(3分)针对本次典籍诵读活动,小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小帆 虽然中华典籍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在我看来,这些思想已经过时了,其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也没什么约束力了,应该加以摒弃。(3)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对小帆的观点进行辨析。◎模范学习班长带领同学们学习了模范人物马依彤的相关事迹:马依彤40余年来扎根新疆,带领团队走遍天山南北,克服交通不便和语言不通的影响,开展驻村工作、组织义诊,对基层医务工作者进行“传帮带”……他说:“我会一直干下去,更好地守护边疆各族人民。”(4)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马依彤的事迹对青少年传承和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有何启示。(4分)2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在漫长的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渐凝结为具有主导性、根本性意义的核心思想理念。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某校七年级(1)班准备开展下面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进来,完成下面任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我们可以借助哪些形式正确理解和把握核心思想理念?(写出两种即可)(2)同学们收集了下面的句子,请你写出它们所体现的核心思想理念。句子 理念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②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 ③君子义以为上 ④(3)除了这些思想理念,同学们还想了解更多,请你再写出两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理念。(4)请你写出两个与“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体现的理念相一致的历史故事。24.[核心素养道德修养]某校八年级(1)班开展了以“崇德向善、见贤思齐”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尊重他人】越是优秀的人,越懂得尊重他人,在他们心中,人人平等,没必要用耻笑别人彰显自己的出众,更不会用炫耀自己打击别人。他们礼貌待人,用一颗善良、宽容的心与人相处。(1)材料中的人身上体现的核心思想理念是什么?【诚实守信】“失信者寸步难行”,请你写出一种中学生的不诚信的行为。(3)守诚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之一,请你谈一谈守诚信的要求有哪些。道法卷三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C D C B C D B B A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D B A D D A D D C21.(1)谷文昌充分调研实际情况,尊重并顺应自然规律,带领全县人民,通过植树造林等措施,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这些先进事迹体现了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核心思想理念。(2)孟二梅和落坡岭的居民体现了讲仁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思想理念。向他们学习,我们应该学会拒绝冷漠,关爱他人,从点滴小事做起,行己有耻,止于至善;学会换位思考,积极承担责任;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等等22.(1)①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②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2)示例典籍:《论语》。理由:论语记载着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承载了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如其中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体现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3)小帆的观点是错误的。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道德理念和规范,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至今仍有约束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②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不可以随意摒弃。(4)①认真对待学习和工作,专心致志尽职尽责,实现人生价值;②乐于奉献,尽己所能帮助弱者,让社会充满爱心与温情。23.(1)书法、绘画、故事、格言、诗歌、戏曲等。(写出两个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2)①尚和合。②求大同。③守诚信。④崇正义。(3)讲仁爱、重民本等。(4)徙木立信、曾子杀彘等。(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24.(1)讲仁爱。(2)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3)守诚信,要求我们做到真实无欺、言行一致,树立诚信意识,做诚实守信的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