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2.大道之行也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2.大道之行也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八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人教部编版
课题名称 《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
难点名称 体会《大道之行也》中的大同思想。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从内容和主题上说《大道之行也》中有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它阐明了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大同”社会是许多思想家和社会家所向往的目标,体会“大同”思想是这个课文中的一个难点。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礼记》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作品,年代久远,对于学生而言有距离感,同时学生很难还原想象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很难理解“大同”的基本概念,更体会不出作者的思想观念。
难点教学方法 通过朗读感知文意以及讲解的方式理解“大同”思想。 通过时代的发展,让学生想象并且对比当今社会,从而进一步理解大同思想。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中的“天下为公”影响了一代代有志之士。“天下为公”这四个字是孙中山先生最喜欢的一句话,它饱含着孙中山先生为之奋斗一生的最高理想和最完美的社会构想。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自古以来渴望着美好的社会,从《关雎》中的唯美爱情再到《诗经》中的辛劳场面应该就是明证,或许因为生活的艰辛需要调节和慰藉,古代的劳动人民更渴望美好的社会理想吧,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理解《礼记 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可能会更加深切的感受到大同社会对中国古代人民的价值和意义。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理解并体会“大同”思想 《大道之行也》中描述的世界是那样的美好——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物尽其用、人尽其力,竭其所能而无私心,夜不闭户…… 二、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大同”思想 作为人类解放的追求,应该是大同社会最具价值、最为理想的境界了。除此之外,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还起码具有以下几点作用: 以慰藉心灵的安抚作用 2、理想支撑的精神支柱 3、改良社会、重建社会秩序的理想社会参考。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今天的社会是理想中的“大同”社会吗?。 设计意图:说话环节旨在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达能力,运用此节课所学加深对美好的“大同”理想的认识,学会欣赏美、追求美。
小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及“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11月11日,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更对一生追求“天下为公”的孙中山先生给予了高度评价:“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孙中山先生有着深厚的为民情怀,一生坚持以‘天下为公’为最高思想境界,致力于‘除去人民的那些忧愁,替人民谋幸福’,对此矢志不移、无比坚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