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 杜甫【作者介绍】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公元761年八月,杜甫弃官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又辗转经到了巴陵。在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八月,大风呼啸吹破茅屋,大雨又接踵而至,使得这间茅屋破败不堪。当时安史之乱还未平息,诗人由自身遭遇联想到战乱以来的各方多难,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学习目标:体会作者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回顾原文1、表现诗人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的句子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译文: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护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三、整体感知:济世情怀,美好愿望在唐朝中后期那样一个腐败黑暗世界,作者自己在困苦之中首先想到的是全天下人,而不是自己,所以说他的人格是崇高的.理想是美好党的四、合作展示:体会诗中杜甫的济世情怀:1、杜甫推己及人,从痛苦的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激情和希望2、他不仅是为自身的不幸叹息和失眠,而且清醒地大声疾呼,希望有人出来为千万穷人百姓谋福利五、思绪万千:结合现实,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学习诗人的济世情怀?我也可以是杜甫六、小结1、伟大的诗人,总是把自己的命运与民族、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2、愿我们永远铭记于心,并从我做起,学会感恩,回报社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