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4 唐诗三首 卖炭翁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4 唐诗三首 卖炭翁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八年级(下)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六单元 24《卖炭翁》
难点名称 在移情想象中构建“卖炭翁”的人物形象,了解“宫市”的内涵,体味诗人白居易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要通过对文本的理解来把握“卖炭翁”的人物形象,查找有关“宫市”的资料才能让学生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将看似静态的语言转化为形象可感的画面,体味诗人白居易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具有一定的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这首诗中,卖炭翁的内心矛盾和冲突以及诗人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学生较难感受,因为这与学生所处的时代有距离感就,也和学生现有的情感感经验和生活经验较少有关。
立杆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情境诵读和想象,把握卖炭翁的“苦”。 2.通过讨论及问题探究,体会诗人对封建统治者的愤懑和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如果用一个词表达你对“卖炭翁”形象的理解,你的脑海中会跳出哪些词呢?这些词是从文章中哪些具体的语句中概括出来的呢? (艰难、无奈、悲苦) 2.指名学生朗读(以自己对“卖炭翁”形象的理解进行个性化地朗读)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3.理解诗句。 (1)从哪些语句中读出了这种感受?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①此处是什么描写? ②人物的外貌描写,你想到了哪个词? (生活艰辛) 烧炭是很脏的活,满脸都是尘灰,脸色也不好看,十指都是黑的,对身体有害。 年纪很大了,已经是两鬓苍苍了,还要干这么重的体力活。 ③由以上的语句想到了什么? 烧炭苦,苦不堪言。 这么辛苦地烧炭,烧来之不易啊,应该能卖不少钱吧? (2)“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从这句诗中,你读出了什么? ① 冬天很冷,可是卖炭翁穿的却很少,“衣正单”这几个字明显体现了出来。 ②“可怜”二字表达了诗人对卖炭翁的怜悯之情。 ③“卖炭翁”内心很矛盾、纠结、反常,天冷,衣单,却“愿天寒”,只因为担心碳卖不出好价钱,“卖炭翁”的生活真是悲惨啊! ④“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运炭苦,苦不堪言。 想象:天寒地冻,路必难行。 炭车很重,路远而滑,运炭过程很艰辛。 ⑤劳有所得,卖炭翁最后是否得偿所愿呢? 指导朗读:“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读出卖炭翁的一车炭被夺,生活再无希望却只能忍气吞声的无可奈何、悲愤辛酸、甚至绝望的心态。 ⑥思考探究:如果“卖炭翁”多烧一些碳,是否就能维持生计了呢? 不可能,因为只要有“宫市”的存在,百姓就不可能有好日子过。 播放课件,简介“宫市” 师:题下自注:“苦宫市也”,说明了诗的主旨:一是指百姓苦于宫市的巧取豪夺;二是指宦官的恶行,败坏了宫市之名,毁了皇家的声誉。既为民生叫屈,又为皇上担忧。“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自唐德宗贞元(785—805)末年起,宫中日用所需,不再经官府承办,由太监直接向民间“采购”,谓之“宫市”,又称“白望”(言使人于市中左右望,白取其物)。太监常率爪牙在长安东市、西市和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百姓深受其害。韩愈《顺宗实录》一语道破:“名为宫市,其实夺之。” 4.白居易主张“诗歌合为事而作”,诗人通过“卖炭翁”的故事想表达自己怎样的感情呢? 讨论结果:揭露了宫市的罪恶和统治阶级的残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愤懑和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5.《石壕吏》是杜甫先生的现实主义之作,你觉得它和《卖炭翁》相比有何异同? 相同点: 内容上都是对社会现实的描述,主题和情感都是对统治者暴行的揭露,对底层人民的同情。 不同点: ①《石壕吏》展示“安史之乱” 的史实,有“史诗”的标记;《卖炭翁》则切入一点,用一个具体生动的典型,来揭示“宫市”的蛮横抢掠的本质,更具“现实性”,有现实主义诗人的标记。 ②批判的侧重点不同。
小结 白居易作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他对这种现象深恶痛绝,拿起了笔,通过描写一位卖炭老人的遭遇,无情而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罪恶和社会的黑暗,批判了宫市害民的社会现象。诗中无一字谴责,但我们在字里行间却能深切的体会到同情、痛恨,能触摸到诗人善良的心。 (全班齐诵《卖炭翁》,教师播放视频朗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