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1.(2024六下·南湖期末)制作塔台模型是本学期的重要学习内容,你们在制作塔台或者塔台模型的时候使用的是主要材料是   ; 你们在课堂上对自己制作的塔台或者塔台模型进行了测试,请你写出两个你们在课堂上进行测试的项目   、   。
2.(2024六下·南湖期末)写出你在校园找到的两种动物或者植物   、   。写出一种秋天落叶的植物   ,再写出一种春天落叶的植物   。
3.(2024六下·南湖期末)下面是太阳系八颗行星的基本数据,根据数据,八颗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近的是   ,距离太阳最远的是   ,体积最小的是   ,体积最大的是   ,相邻两颗行星之间距离最大的是   。在课堂上模拟处理行星和太阳距离远近的数据时,小明将土星放在纸带的第14格,那么木星应该放在纸带的第   格。
八颗行星的基本数据表
行星 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万千米) 赤道直径 (千米)
水星 5800 4878
金星 10800 12104
地球 15000 12756
火星 22800 6787
木星 77800 142800
土星 142700 120000
天王星 287000 51200
海王星 449600 48600
4.(2024六下·南湖期末)厨房里常见的炒菜锅,为了传热快,要用   来制造;而锅的把手,为了在炒菜时不烫手,要用导热性能不好的   来做。
5.(2024六下·南湖期末)北京时间2024年4月9日,日全食“大片”将在北美洲上映,此次日全食带将跨越墨西哥、美国、加拿大境内的大片陆地区域,当地人能观看日全食过程。这次日全食在中国的我们能看到吗?   说说你这样认为的理由   。我们的古人认为发生日食是“天狗食日”,需要人们敲锣打鼓才能赶走“天狗”重现太阳。发生日全食时,地面上的人敲锣打鼓后太阳会不会重现?   。这能不能证明古人这种看法是正确的?   。
6.(2024六下·南湖期末)如图,我们在课堂上用蜡烛持续加热白砂糖时,会出现以下变化:
①变成黄色 ②变成黑色 ③熔化成糖水
以上变化发生的顺序是   ,其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填序号)
将不锈钢勺子移出火焰,发现勺子背后有黑色粉未,它是从   (选填“白砂糖”或“蜡烛”)变化而来的。
7.(2024六下·南湖期末)根据生活经验,某科学小组同学提出了“铁生锈既需要空气,也需要水。”的猜想。他们用全新的铁钉进行了如图实验。其中,甲试管装满水,乙试管装一半水,丙试管不装水,连续一周观察铁钉的生锈情况。
(1)如果猜想正确,几天后他们观察到生锈最明显的铁钉是   ;
(2)乙和丙对比能说明铁生锈需要   。
(3)查阅资料后也确认了他们的猜测是正确的,但一个月后他们发现甲试管中的铁钉也生锈了,你的解释是:   。
8.(2024六下·南湖期末)铁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为了防止铁制品生锈,人们常常会给铁制品刷上油漆。写出一种生活中常见的刷了油漆的铁制品。
9.(2024六下·南湖期末)关于地球和地球的运动,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理论,他认为   处于宇宙的中心,并且静止不动。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理论,他认为   是不动的。
10.(2024六下·南湖期末)某学校科学小组在观察中国地形图(下图)时,发现中国的地势整体呈   (选填“西高东低”或“东高西低”),这个地势特点决定了我国河流的流向大多是   。
11.(2024六下·南湖期末)为了让建筑更稳固,下列设计中最稳定的是 (  )
A.三角形结构 B.四边形结构 C.五边形结构 D.六边形结构
12.(2024六下·南湖期末)现在常见的住宅小区设计时对楼的高度和距离有相应标准,如果高楼之间的间距太小,对低层住户来说,主要会造成 (  )
A.安全问题 B.空气浑浊 C.阳光不足 D.噪声太大
13.(2024六下·南湖期末)工程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成本预算,分析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统计材料的用量和价格 B.直接估计一个数值
C.估计需要的人工和用时 D.和成员讨论成本包含哪些内容
14.(2024六下·南湖期末)下图中的两个螺杆同样粗细和长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A螺杆螺纹疏,拧起来更省力
B.B螺杆螺纹密,拧起来更省力
C.省力不省力,跟螺纹没关系
D.两个螺杆同样粗细和长短,拧起来一样省力
15.(2024六下·南湖期末)19世纪中期,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花了8年时间在小花园中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它的研究是为了 (  )
A.建成美丽的小花园 B.培育高产的品种
C.寻找植物的遗传规律 D.验证前人的观点
16.(2024六下·南湖期末)兴趣小组同学将观察到的部分生物进行了分类,把金鱼藻、虾、鲫鱼归为一类,把蝗虫、蚂蚁、桂花树归为一类。这样分类的依据是 (  )
A.按生物的生存环境 B.按生物的形态结构
C.按生物的生长状况 D.按生物的运动方式
17.(2024六下·南湖期末)现在市场上有很多3D人脸识别智能门锁,主人只要事先让门锁扫描自己的面部特征,回家时对着门锁,锁就能自动识别,并且开门。这种智能锁能够识别主人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每个人的相貌都是唯一的 B.每个人的体温都是唯一的
C.每个人的身高都是唯一的 D.每个人的体重都是唯一的
18.(2024六下·南湖期末)晴朗的夏季夜晚,天刚黑时抬头不能看到的星星是 (  )
A.牛郎星 B.织女星 C.天狼星 D.天津四
19.(2024六下·南湖期末)我们人类生存的地球每天在围绕太阳公转和自己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  )
A.12 小时 B.24小时 C.36小时 D.48 小时
20.(2024六下·南湖期末)制作模型时,可根据实际需求将实物缩小或放大,也可等比例大小制作。我们常见的地球仪(如下图)就是一个地球的模型。该模型属于(  )。
A.放大实物的模型 B.缩小实物的模型
C.等比例模型 D.无法判断
21.(2024六下·南湖期末)过年燃放烟花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烟花绽放的绚丽多彩,还可以听到响亮的爆炸声,闻到一种刺鼻的气味。对此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没有产生新物质 B.产生新物质
C.发光发热 D.产生气体
22.(2024六下·南湖期末)当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产生气体。收集气体后把点燃的火柴放入,可能会(  )
A.没有明显变化 B.火焰变小或者熄灭
C.火焰正常燃烧 D.火焰更加旺盛
23.(2024六下·南湖期末)课堂上,我们用玻璃片接触蜡烛火焰(如下图),下列现象最不可能发生的是(  )。
A.玻璃片上产生水雾 B.玻璃片上产生炭黑
C.玻璃片会裂开 D.玻璃片会变弯
24.(2024六下·南湖期末)下列有关时间的说法不可能的是 (  )
A.一位同学跑 100米用时约 5 秒
B.一场科学考试时间为60分钟
C.上午第一节课从9时开始
D.一位同学脉搏跳动 70 下时间约1 分钟
25.(2024六下·南湖期末)我们常常能在煤块上看到植物的枝、叶等痕迹(如下图)有时候还能发现完整树干形状的煤。科学家们发现,煤田一般都位于远古时代(  )的地带。
A.树木稀少 B.森林茂密 C.干旱少雨 D.沙漠戈壁
26.(2024六下·南湖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杭州湾跨海铁路桥是省内一座连接嘉兴市和宁波市的铁路桥梁,全长29.2公里,采用时速350公里的双线无砟轨道设计,是目前世界上在建长度最长、建设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跨海大桥,建成后将创下多项世界纪录。
据悉,杭州湾是世界三大强潮海湾之一,存在大潮差(最大潮差8.69米)、强冲刷、急流速(最大流速5.3米/秒)、深厚淤泥层及浅层气多发等特点,基础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
“为满足海域通航需求,桥梁主跨要做到近450米,而要通过时速350公里高铁,需要桥梁刚度大、变形小,保证列车高速通行时舒适、安全、平稳。”大桥项目组工作人员介绍,在风大、浪高的环境下修建全长近30公里的桥,还要保护钱塘江涌潮这一天下闻名的奇观,这对于高速铁路桥梁而言是一项巨大挑战。该项目工期5年,将于2027年建成使用,建成后将实现嘉兴与上海、杭州、苏州、宁波等长三角核心城市“半小时高铁圈”,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节选自2024-03-04杭州日报)
工程建设一般要经过“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制作模型”、“测试模型,评估并进行改进”和“实施建设”等相似的步骤。
(1)在杭州湾跨海大桥这个项目中,要解决的问题是   。
(2)写出两个在本项目中,工程师要克服的限制条件   和   。
(3)本项目正在进行的步骤是   。
(4)有同学说,这么大的工程项目,经过工程师前期的测试、评估和改进,在实施过程中就不能进行丝毫的改动了。你认为这位同学说的对吗?简单说说理由。
27.(2024六下·南湖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白鳍豚是鲸目淡水豚科白鳍豚属哺乳动物,体呈纺锤形;吻部狭长,喷气孔纵长,位于头顶左侧;眼极小,在口角后上方;鼻孔单个,偏于头顶左侧;背鳍三角形,尾鳍凹陷,呈新月形。吻狭长,身体背面呈浅蓝灰色,腹面白色。因它的腹面纯白,而得名白鳍豚。
白鳍豚分布于长江中下游的干流,洞庭湖、鄱阳湖和钱塘江口一带。白鳍豚耐寒,喜欢生活在江河的深水区,很少靠近岸边和船只,喜群居,性情温和,冬季常三五成群,游荡寻食,食物以鱼为主。白鳍豚每年3-8月繁殖,每胎产1崽,初生的幼崽体重约5千克, 寿命一般为30年。
白鳍豚在 2017 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属于极度濒危(CR)。已被推定为功能性灭绝,为中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被誉为“长江中的大熊猫”,具有“活化石”之称。[百度词条]
(1)白鳍豚用(  )进行呼吸。
A.腮 B.肺 C.皮肤
(2)白鳍豚的身体是纺锤形的,这种体形的好处是(  )。
A.好看
B.在水中运动时减少阻力
C.能承受水的压力
(3)白鳍豚繁殖后代的方式是   。
(4)白鳍豚是我国重点保护动物,请你再写出一种重点保护动物或植物?   。
(5)下列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正确的是(  )。
A.物种灭绝后,还可以再生
B.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对人类不会产生威胁
C.与人类没有直接关系的生物也应保护
D.地球上物种丰富,少几种没有关系
28.(2024六下·南湖期末)虽然我们看不见米饭在身体内的消化情况,但我们可以用模拟实验展示出来。如下图所示,将等量米饭分别放入3支试管中。甲试管加入足量唾液不搅拌,乙试管加入等量的唾液并充分搅拌,丙试管加入等量的清水并充分搅拌。
(1)该实验中,对试管中的物质进行搅拌,相当于口腔中的(  )在发生作用。
A.唾液 B.舌头 C.牙齿 D.无法确定
(2)要探究“米饭在口腔中的消化是否与搅拌有关”,可选择(  )试管展开对比实验。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丙 D.甲、 乙、丙
(3)我们要模拟人的口腔环境,将3支试管都放入一定温度的水中,并始终保持这一温度8分钟。这个水的温度应该始终保持在(  )左右。
A.26℃ B.37℃ C.100℃ D.常温
(4)4分钟后用滴管分别吸取3支试管中的等量“米饭”到3个培养皿里,分别滴入碘酒后发现:甲试管里的“米饭”变浅蓝色,乙试管里的“米饭”没有变蓝色,丙试管里的“米饭”变深蓝色。请从化学变化角度来解释一下甲试管里的“米饭”变浅蓝色的原因:   。
(5)8分钟后,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再做一次实验。可推测甲试管里的“米饭”(  )。
A.仍然呈现相同的浅蓝色
B.呈现更深的蓝色
C.呈现更浅的蓝色甚至不会变蓝色
D.无法预测
29.(2024六下·南湖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嫦娥六号是中国嫦娥探月计划第六个探测器,任务计划前往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进行形貌探测和地质背景勘察等工作,去发现并采集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月球样品。为增进国际合作,嫦娥六号任务搭载了法国、欧空局、意大利、巴基斯坦等4个国家的载荷和卫星项目。
2024年5 月3 日,搭载嫦娥六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5月8日10时12分,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6月2日6时23分,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背南极-艾特肯盆地的预选着陆区。 6月4日7时38分,嫦娥六号上升器携带月球样品自月球背面起飞。6月6日14时48分,嫦娥六号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完成月球轨道的交会对接,并于15时24分将月球样品容器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这是我国航天器继嫦娥五号之后,第二次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
(1)2004年,中国正式开启探月工程,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我国的探月工程又称为“嫦娥工程”。我们把月球作为宇宙空间探测的第一站,主要原因是月球(  )。
A.昼夜周期较长
B.体积小,容易探测
C.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
D.有高真空、强辐射、微重力的环境
(2)建造月球基地,在月球上搬运建筑材料比地球上省力许多,其主要原因是(  )
A.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
B.月球的自转速度比地球慢得多
C.月球上几乎没有空气,空气阻力小
D.月球的质量只有地球的八十分之一
(3)地球与月球的平均距离是384403.9千米,探测器登陆月球要经过多次变轨和加减速。嫦娥六号探测器从发射到成功着陆月球背面一共用了(  )天。
A.10 B.20 C.30 D.40
(4)运载火箭能够把各种宇宙探测器送入轨道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  )
A.推力 B.拉力 C.摩擦力 D.反冲力
(5)目前,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嫦娥”系列是探月工程,“天问”系列是行星探测,“天宫”系列是空间站,我国的载入飞船是“   ”系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吸管、木条等均可;抗风、抗震;承重等均可
【知识点】塔台
【解析】【分析】想要建造一座塔台,要经历重要的工作阶段包括: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制作一个模型;测试这个模型,评估并改进;再重新设计建立模型,再测试,再改进完善。我们在制作塔台或者塔台模型的时候使用的是主要材料是吸管。塔台模型测试后,发现塔台模型的顶端承重能力较弱,增加塔台框架中三角形结构的数量,可以增加塔台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塔台的顶端承重能力;加固接口处的连接,框架更稳固,可以提高塔台的顶端承重能力。
2.【答案】合理就得分;合理就得分;合理就得分;合理就得分
【知识点】调查校园生物
【解析】【分析】校园里的植物很多,如柳树、梧桐树等等,秋天落叶的植物有很多,如梧桐树等,春天落叶的植物有梅花、木棉等。
3.【答案】水星;海王星;水星;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7
【知识点】太阳系
【解析】【分析】太阳系是以太阳这颗恒星为中心,由行星、矮行星以及它们的卫星、小行星和彗星等小天体一起组成的天体系统。
距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
距离太阳最远的是海王星。
体积最小的是水星。
体积最大的是木星。
相邻两颗行星中,距离最大的通常是 火星与木星。
4.【答案】铁或者铝或者金属均得分;木头或者塑料等均得分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不同的物体导热性能不同,根据物体的导热性,我们将物体分为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厨房里常见的炒菜锅,为了传热快,要用铁或着导热性好的金属来制造;而锅的把手,为了在炒菜时不烫手,要用导热性能不好的木头或着塑料等来做。
5.【答案】不能;中国是晚上;会;不能
【知识点】日食
【解析】【分析】这次日全食在中国我们不能看到。理由是:此次日全食的全食带从大洋洲东部开始,经过太平洋东部、墨西哥、美国、加拿大极东南部,在大西洋西北部结束,未经过中国境内。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文科普专家修立鹏介绍,我国上一次看到日全食是 2009 年 7 月 22 日,下一次则是 2034 年 3 月 20 日,不过只有新疆、西藏和青海的少数地区在日落前赶上一点尾巴,观测难度较大。发生日全食时,地面上的人敲锣打鼓后太阳会重现。但这不能证明古人这种看法是正确的。太阳重现是因为月球在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其黑影缓缓移动,使得太阳逐渐又显露出光芒,这是自然的天文现象,与敲锣打鼓无关。古人由于缺乏对天文现象的科学认识,才产生了 “天狗食日” 等迷信说法。
6.【答案】③①②;③;蜡烛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变化发生的顺序是:③①②。
白砂糖受热先熔化成液态(物理变化),继续加热逐渐变黄,最终碳化变黑(化学变化)。
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③。
熔化成糖水仅为状态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变黄和变黑均生成了新物质(如碳等),属于化学变化。
勺子背后的黑色粉末从蜡烛变化而来。
蜡烛不完全燃烧会产生炭黑(黑色粉末),附着在勺子背面;白砂糖的碳化产物主要在加热部位,且通常与液态糖混合,不易以粉末形式附着于勺子背面。
7.【答案】(1)乙
(2)水
(3)水里有空气
【知识点】生锈
【解析】【分析】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就是铁锈。
(1)生锈最明显的铁钉是 乙试管中的铁钉。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乙试管装一半水,铁钉一部分浸没在水中,另一部分暴露在空气中,既能接触水,又能接触空气中的氧气,满足铁生锈的两个必要条件,因此生锈最明显。
(2)乙试管装一半水(铁钉接触水和空气),丙试管不装水(铁钉只接触空气)。对比乙和丙,变量为 “是否接触水”,乙中铁钉生锈更明显,丙中生锈不明显,因此能说明铁生锈需要 水。
(3)甲试管中的铁钉生锈是因为水中溶解有一定量的氧气。虽然甲试管装满水,理论上能隔绝空气,但实际上氧气不易溶于水,并非完全不溶,水中溶解的氧气会与铁钉发生化学反应,导致铁钉生锈。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有极少量的空气通过一些微小的缝隙或其他途径进入试管,也会使铁钉生锈。
(1)甲试管装满水,缺少空气;乙试管装一半水,与水和空气接触最密切;丙试管不装水,缺少水,所以几天后他们观察到生锈最明显的铁钉是乙。
(2)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乙和丙对比唯一的变量是水,所以能说明铁生锈需要水。
(3)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甲试管装满水,水里也有溶解的空气,所以一个月后他们发现甲试管中的铁钉也生锈了。
8.【答案】铁的锈蚀实际是铁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要防止铁生锈就要使铁隔绝空气,如在铁栏杆表面涂一层油漆。
【知识点】生锈
【解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刷了油漆的铁制品有很多,比如铁门。刷漆后的铁门不仅能够有效防止生锈,延长使用寿命,还可以通过选择不同颜色的油漆来提升美观度,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9.【答案】地球;太阳
【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解析】【分析】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关于地球和地球的运动,他提出了地心说理论。他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旋转。日心说,也称为地动说,是关于天体运动的和地心说相对立的学说,它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不是地球。
10.【答案】西高东低;向东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中国地势从西部青藏高原到东部沿海平原,呈三级阶梯逐级下降,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这种 “西高东低” 的地势特征使得河流受重力作用,大多自西向东注入海洋,如长江、黄河等主要河流均为这一流向。
11.【答案】A
【知识点】框架结构;材料的形状
【解析】【分析】通常,结构由支架构成,三角形支架最稳固、结实,所用材料也最少。为了让建筑更稳固,通常采用三角形结构。
12.【答案】C
【知识点】影长的四季变化
【解析】【分析】一年中,冬季物体影子最长,夏季物体影子最短,现在常见的住宅小区设计时对楼的高度和距离有相应标准,如果高楼之间的间距太小,对低层住户来说,主要会造成阳光不足的问题。
13.【答案】B
【知识点】认识工程
【解析】【分析】工程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成本预算,成本预算的方法有:统计材料的用量和价格、估计需要的人工和用时、和成员讨论成本包含哪些内容。直接估计一个数值的做法是错误的,误差太大。
14.【答案】B
【知识点】斜面
【解析】【分析】螺杆的螺纹可看作是 “斜面” 的变形,螺纹越密,相当于斜面的坡度越缓。根据斜面原理,坡度越缓,省力效果越明显。B 螺杆螺纹更密,相当于斜面长度更长,拧动时需要克服的阻力更小,因此更省力。而 A 螺杆螺纹疏,坡度更陡,拧起来相对费力。故B说法正确。
15.【答案】C
【知识点】遗传
【解析】【分析】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研究对象,他将矮株豌豆与矮株豌豆杂交,得到的后代也是矮株的;将高株豌豆与高株豌豆进行杂交,这一次,后代并不全是高株的。为了解释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他进行一次次实验,终于揭开了生物遗传的奥秘,即孟德尔遗传定律。
16.【答案】A
【知识点】动物的分类;植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排序和分类是整理信息的常用方法,其中分类就是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事物组合在一起。兴趣小组对生物进行分类,他们将鲤鱼、蟹、水草归为一类,将蝗虫、鸡、松树归为一类,他们的分类依据是按生物的生活环境,一类生活在水中,一类生活在陆地。
17.【答案】A
【知识点】外貌特征
【解析】【分析】3D人脸识别智能门锁的核心原理是利用每个人面部特征的独特性(如五官形状、轮廓、间距等)进行身份识别。选项中,体温、身高、体重并非绝对唯一且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如体温会随健康状态变化),而人类面部特征在一定年龄段内具有较强的个体唯一性和稳定性,这是智能锁识别主人的主要依据。故A正确。
18.【答案】C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天狼星属于在南半球才能看到的星星,晴朗的夏季夜晚,天刚黑时抬头不能看到的星星是天狼星。
19.【答案】B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 地球自转一周,是一天,接近24h;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是一年,大约365天。
20.【答案】B
【知识点】制作地球模型
【解析】【分析】地球的实际直径约 12742 千米,而地球仪的尺寸通常仅几十厘米,明显小于真实地球。制作地球仪时,是将庞大的地球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后形成的模型,属于 “缩小实物的模型”。这种缩小处理便于人们观察和研究地球的地理特征、经纬线分布等信息。故 B 正确。
21.【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过年燃放烟花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烟花绽放的绚丽多彩,还可以听到响亮的爆炸声,闻到一种刺鼻的气味。烟花爆炸这个过程中,发光发热,产生了新物质。
22.【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产生气体的变化
【解析】【分析】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当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产生气体。收集气体后把点燃的火柴放入,可能会使火焰变小或者熄灭。
23.【答案】D
【知识点】蜡烛的燃烧
【解析】【分析】蜡烛燃烧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水蒸气遇冷玻璃片会凝结成水雾;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炭黑,会附着在玻璃片上;玻璃片局部受热不均可能因热胀冷缩裂开。而普通玻璃的熔点较高(约 600℃以上),蜡烛火焰温度(外焰约 500-800℃,内焰更低)虽可能使玻璃轻微受热,但远未达到其软化温度,不会明显变弯。
24.【答案】A
【知识点】速度;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小学生百米跑步用时大约在14秒以上,不可能用时5秒,选项A符合题意。
25.【答案】B
【知识点】化石燃料
【解析】【分析】煤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经历复杂化学变化和高温高压形成的。煤块上的植物痕迹及树干形状表明,其形成需要大量植物遗体堆积。森林茂密的地带能提供充足的植物来源,在地质作用下逐渐演变为煤田;而树木稀少、干旱少雨或沙漠戈壁地区缺乏足够植物遗体,无法形成煤田。故B正确。
26.【答案】(1)火车(高铁)通过
(2)抗潮水、风大;浪高
(3)实施建设
(4)不对,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调整。
【知识点】桥梁的种类;桥梁的结构;认识工程
【解析】【分析】工程是为了满足我们的需要设计和使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工程建设的步骤: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制作一个模型(画或写解决方案);测试这个模型、评估并改进;实施建设。
(1)在杭州湾跨海大桥项目中,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世界三大强潮海湾之一的复杂环境下,建造一座全长 29.2 公里、主跨近 450 米、满足时速 350 公里高铁通行要求,且能保护钱塘江涌潮奇观的高速铁路跨海大桥,同时还要确保施工安全、控制工期和满足环保要求。
(2)在本项目中,工程师要克服的限制条件如下:复杂的自然环境:杭州湾是世界三大强潮海湾之一,存在大潮差、强冲刷、急流速、深厚淤泥层及浅层气多发等问题,基础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特殊的技术要求:需满足海域通航需求,桥梁主跨近 450 米,且要保证时速 350 公里高铁通行时桥梁刚度大、变形小,以确保列车舒适、安全、平稳。
(3)本项目正在进行的步骤是 “实施建设”。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于 2022 年 11 月 30 日正式开工建设,截至 2025 年 4 月,大桥总进度接近 50%。2025 年是完成基础并全面转入水面施工的攻坚之年,正在进行连续梁施工、钢梁和预制混凝土箱梁架设等工作。
(4)这位同学的说法不对。工程实施中可能遇到未预见的问题,如地质条件变化、材料性能差异等,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例如施工中发现浅层气分布变化,可能需调整桩基方案,确保安全,动态调整是工程常态。
(1)杭州湾跨海铁路桥是省内一座连接嘉兴市和宁波市的铁路桥梁,所以在杭州湾跨海大桥这个项目中,要解决的问题是火车(高铁)通过。
(2)根据题干可知,杭州湾是世界三大强潮海湾之一,存在大潮差(最大潮差8.69米)、强冲刷、急流速(最大流速5.3米/秒)、深厚淤泥层及浅层气多发等特点,基础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所以在本项目中,工程师要克服的限制条件是抗潮水、风大、深厚淤泥层及浅层气多发等。
(3)根据题干可知,该项目工期5年,将于2027年建成使用,说明现在就正在实施建设中。
(4)实施建设杭州湾跨海铁路桥时,要按照设计图纸建设。但是生产过程中如有新的想法和发现,应先在设计图纸中进行标注和修改,经工程师们交流论证后再实施。
27.【答案】(1)B
(2)B
(3)胎生
(4)大熊猫
(5)C
【知识点】动物的分类;动物的常见特点;生物多样性
【解析】【分析】(1)白鳍豚属于哺乳动物,而哺乳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用肺呼吸。其喷气孔纵长,位于头顶左侧,这是呼吸时气体进出的通道,与鱼类用鳃呼吸、两栖动物可能用皮肤辅助呼吸的方式不同。因此,白鳍豚通过肺进行呼吸,选B。
(2)白鳍豚生活在水中,纺锤形体型是长期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果。这种体型呈流线型,可减少在水中运动时的阻力,使其游动更高效,符合生物形态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而 “好看” 并非生物学意义上的功能优势,“承受水的压力” 主要与身体结构有关,而非体型的核心作用,因此选 B。
(3)白鳍豚繁殖后代的方式是胎生。作为哺乳动物,白鳍豚具有典型的哺乳动物繁殖特征,胚胎在母体子宫内发育,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取营养,发育成熟后产出幼崽。其每年 3-8 月繁殖,每胎产 1 崽,初生幼崽体重约 5 千克,这种胎生方式有利于提高后代存活率,是哺乳动物适应环境的重要特征。
(4)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物种,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其体型肥硕似熊,黑白毛色分明,主要栖息于四川、陕西等地的竹林中。因繁殖能力低、栖息地破坏等原因,野生种群曾极度濒危。目前通过人工繁育和栖息地保护,种群数量有所回升,但仍需持续保护,被誉为 “活化石” 和 “中国国宝”。
(5)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物种灭绝后不可再生,A 错误;生物多样性消失会破坏生态平衡,威胁人类生存,B、D 错误;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都有独特作用,即便与人类无直接关系,也需保护以维持生态链完整,C 正确。
(1)白鳍豚是鲸目淡水豚科白鳍豚属哺乳动物,哺乳动物一般用肺进行呼吸。
(2)白鳍豚是鲸目淡水豚科白鳍豚属哺乳动物,体呈纺锤形,这样在水中运动时减少阻力。
(3)动物用产卵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用直接生下胎儿繁殖后代的方式叫胎生。白鳍豚是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繁殖方式都是胎生。
(4)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多样,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占世界种类总数的10%以上。大熊猫、东北虎等都我国重点保护动物。
(5)A.物种灭绝后,还可以再生,错误;物种灭绝后不会再生了;
B.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对人类不会产生威胁,错误;生物多样性的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所以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对人类会产生巨大威胁;
C.与人类没有直接关系的生物也应保护,正确;
D.地球上物种丰富,少几种没有关系,错误;从生态平衡及生物的多样性来看,任何一种生物的消亡,对其它生物的生存和延续都会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
28.【答案】(1)B
(2)A
(3)B
(4)米饭加入唾液发生了化学变化,变成了一部分新物质
(5)C
【知识点】物理变化;淀粉的检验;口腔中的初步消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淀粉有遇碘酒变蓝的特性,生活中常用滴碘酒观察是否变色来判断是否含有淀粉。根据判断淀粉的方法,在食物上滴加碘酒,观察颜色变化,如果变蓝色,说明含有淀粉,否则不含淀粉。
(1)口腔中舌头的作用是搅拌食物,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促进消化。实验中搅拌相当于舌头的功能,而牙齿的作用是咀嚼(物理消化),唾液负责化学消化。因此,搅拌对应舌头的作用,选 B。
(2)探究 “米饭消化是否与搅拌有关” 需控制单一变量为 “是否搅拌”。甲试管 “加唾液不搅拌”,乙试管 “加唾液并搅拌”,两者唾液量相同,仅搅拌条件不同,可形成对照。丙试管加清水,变量为唾液有无,与题意无关。因此选甲和乙,A 正确。
(3)人体口腔温度约为 37℃,该温度下唾液淀粉酶活性最强,能更好模拟米饭在口腔中的消化环境。26℃温度偏低会降低酶活性,100℃高温会使酶失活,常温(通常 20-25℃)也非酶的最适温度。因此,为保证实验准确性,水温应保持在 37℃左右,选B。
(4)人的口腔内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所以甲试管里的“米饭”变浅蓝色。(5)甲试管加入唾液但未搅拌,唾液中的淀粉酶可分解米饭中的淀粉。虽搅拌能促进反应,但淀粉酶仍能发挥作用。重复实验后,淀粉进一步被分解,遇碘变蓝的程度减弱,故可能呈现更浅蓝色甚至不变蓝,选 C。
(1)口腔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之一,是食物初步消化的场所。牙齿、舌和唾液共同参与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它们功能各不相同。牙齿可以将食物切割、磨碎,舌头可以搅拌食物并协助吞咽,唾液的作用是湿润食物。所以该实验中,对试管中的物质进行搅拌,相当于口腔中的舌头在发生作用。
(2)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米饭在口腔中的消化是否与搅拌有关,唯一的变量是搅拌,所以应该选择进行甲和乙对比研究。
(3)因为人的正常温度是37℃,所以这个水的温度应该始终保持在37℃左右。
(4)人的口腔内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所以甲试管里的“米饭”变浅蓝色。
(5)8分钟后,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再做一次实验。由于唾液已经把试管内的淀粉消化得差不多了,所以甲试管里的“米饭”呈现更浅的蓝色甚至不会变蓝色。
29.【答案】(1)C
(2)A
(3)C
(4)D
(5)神舟
【知识点】反冲力;观察太阳、月球;探索宇宙
【解析】【分析】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从有限到无限的过程。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
(1)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地月平均距离约 38 万千米,探测难度相对较低,是开展宇宙空间探测的理想起点。其他选项中,昼夜周期长、体积小、特殊环境等并非选择月球作为探测第一站的主要原因,核心因素在于其距离优势,故选C。
(2)物体在月球上所受引力约为地球的六分之一,导致物体 “重量” 大幅减小,搬运时所需克服的重力也随之降低,因此更省力。月球自转速度、空气质量(空气阻力)及质量虽与地球不同,但搬运省力的直接原因是引力差异,而非这些因素,故选A。
(3)嫦娥六号于 2024 年 5 月 3 日发射。6 月 2 日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 - 艾特肯盆地预选着陆区。从 5 月 3 日到 6 月 2 日,历经约 30 天,故选 C。
(4)运载火箭的喷气发动机通过向后喷射高速燃气,利用反冲原理获得向前的动力。反冲力是物体因喷出气体、液体等而获得的反向推力,这是火箭升空的核心动力来源。推力、拉力、摩擦力均不符合火箭的动力机制,故选D。
(5)我国太空探索形成了多个标志性工程:“嫦娥” 系列聚焦探月,如嫦娥六号成功采集月球样品;“天问” 系列主攻行星探测,天问一号实现火星绕落巡;“天宫” 系列是空间站工程,构建了中国太空实验室;而 “神舟” 系列载人飞船,承担了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的任务,是载人航天的核心载体。这些工程共同推动我国航天事业迈向深空。
(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月球距地球约38.4万千米,也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所以我们把月球作为宇宙空间探测的第一站。
(2)月球在引力、表面物质组成等方面与地球存在巨大差异,月球引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所以建造月球基地,在月球上搬运建筑材料比地球上省力许多。
(3)2024年5月3日,搭载嫦娥六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6月2日6时23分,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背南极——艾特肯盆地的预选着陆区。所以嫦娥六号探测器从发射到成功着陆月球背面一共用了30天。
(4)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反冲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运载火箭能够把各种宇宙探测器送入轨道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
(5)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神舟”系列载人飞船、“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天宫”空间站、“嫦娥”系列探月卫星、“玉兔”号月球车、“祝融”号火星车等都顺利实施。
1 / 1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1.(2024六下·南湖期末)制作塔台模型是本学期的重要学习内容,你们在制作塔台或者塔台模型的时候使用的是主要材料是   ; 你们在课堂上对自己制作的塔台或者塔台模型进行了测试,请你写出两个你们在课堂上进行测试的项目   、   。
【答案】吸管、木条等均可;抗风、抗震;承重等均可
【知识点】塔台
【解析】【分析】想要建造一座塔台,要经历重要的工作阶段包括: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制作一个模型;测试这个模型,评估并改进;再重新设计建立模型,再测试,再改进完善。我们在制作塔台或者塔台模型的时候使用的是主要材料是吸管。塔台模型测试后,发现塔台模型的顶端承重能力较弱,增加塔台框架中三角形结构的数量,可以增加塔台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塔台的顶端承重能力;加固接口处的连接,框架更稳固,可以提高塔台的顶端承重能力。
2.(2024六下·南湖期末)写出你在校园找到的两种动物或者植物   、   。写出一种秋天落叶的植物   ,再写出一种春天落叶的植物   。
【答案】合理就得分;合理就得分;合理就得分;合理就得分
【知识点】调查校园生物
【解析】【分析】校园里的植物很多,如柳树、梧桐树等等,秋天落叶的植物有很多,如梧桐树等,春天落叶的植物有梅花、木棉等。
3.(2024六下·南湖期末)下面是太阳系八颗行星的基本数据,根据数据,八颗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近的是   ,距离太阳最远的是   ,体积最小的是   ,体积最大的是   ,相邻两颗行星之间距离最大的是   。在课堂上模拟处理行星和太阳距离远近的数据时,小明将土星放在纸带的第14格,那么木星应该放在纸带的第   格。
八颗行星的基本数据表
行星 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万千米) 赤道直径 (千米)
水星 5800 4878
金星 10800 12104
地球 15000 12756
火星 22800 6787
木星 77800 142800
土星 142700 120000
天王星 287000 51200
海王星 449600 48600
【答案】水星;海王星;水星;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7
【知识点】太阳系
【解析】【分析】太阳系是以太阳这颗恒星为中心,由行星、矮行星以及它们的卫星、小行星和彗星等小天体一起组成的天体系统。
距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
距离太阳最远的是海王星。
体积最小的是水星。
体积最大的是木星。
相邻两颗行星中,距离最大的通常是 火星与木星。
4.(2024六下·南湖期末)厨房里常见的炒菜锅,为了传热快,要用   来制造;而锅的把手,为了在炒菜时不烫手,要用导热性能不好的   来做。
【答案】铁或者铝或者金属均得分;木头或者塑料等均得分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不同的物体导热性能不同,根据物体的导热性,我们将物体分为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厨房里常见的炒菜锅,为了传热快,要用铁或着导热性好的金属来制造;而锅的把手,为了在炒菜时不烫手,要用导热性能不好的木头或着塑料等来做。
5.(2024六下·南湖期末)北京时间2024年4月9日,日全食“大片”将在北美洲上映,此次日全食带将跨越墨西哥、美国、加拿大境内的大片陆地区域,当地人能观看日全食过程。这次日全食在中国的我们能看到吗?   说说你这样认为的理由   。我们的古人认为发生日食是“天狗食日”,需要人们敲锣打鼓才能赶走“天狗”重现太阳。发生日全食时,地面上的人敲锣打鼓后太阳会不会重现?   。这能不能证明古人这种看法是正确的?   。
【答案】不能;中国是晚上;会;不能
【知识点】日食
【解析】【分析】这次日全食在中国我们不能看到。理由是:此次日全食的全食带从大洋洲东部开始,经过太平洋东部、墨西哥、美国、加拿大极东南部,在大西洋西北部结束,未经过中国境内。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文科普专家修立鹏介绍,我国上一次看到日全食是 2009 年 7 月 22 日,下一次则是 2034 年 3 月 20 日,不过只有新疆、西藏和青海的少数地区在日落前赶上一点尾巴,观测难度较大。发生日全食时,地面上的人敲锣打鼓后太阳会重现。但这不能证明古人这种看法是正确的。太阳重现是因为月球在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其黑影缓缓移动,使得太阳逐渐又显露出光芒,这是自然的天文现象,与敲锣打鼓无关。古人由于缺乏对天文现象的科学认识,才产生了 “天狗食日” 等迷信说法。
6.(2024六下·南湖期末)如图,我们在课堂上用蜡烛持续加热白砂糖时,会出现以下变化:
①变成黄色 ②变成黑色 ③熔化成糖水
以上变化发生的顺序是   ,其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填序号)
将不锈钢勺子移出火焰,发现勺子背后有黑色粉未,它是从   (选填“白砂糖”或“蜡烛”)变化而来的。
【答案】③①②;③;蜡烛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变化发生的顺序是:③①②。
白砂糖受热先熔化成液态(物理变化),继续加热逐渐变黄,最终碳化变黑(化学变化)。
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③。
熔化成糖水仅为状态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变黄和变黑均生成了新物质(如碳等),属于化学变化。
勺子背后的黑色粉末从蜡烛变化而来。
蜡烛不完全燃烧会产生炭黑(黑色粉末),附着在勺子背面;白砂糖的碳化产物主要在加热部位,且通常与液态糖混合,不易以粉末形式附着于勺子背面。
7.(2024六下·南湖期末)根据生活经验,某科学小组同学提出了“铁生锈既需要空气,也需要水。”的猜想。他们用全新的铁钉进行了如图实验。其中,甲试管装满水,乙试管装一半水,丙试管不装水,连续一周观察铁钉的生锈情况。
(1)如果猜想正确,几天后他们观察到生锈最明显的铁钉是   ;
(2)乙和丙对比能说明铁生锈需要   。
(3)查阅资料后也确认了他们的猜测是正确的,但一个月后他们发现甲试管中的铁钉也生锈了,你的解释是:   。
【答案】(1)乙
(2)水
(3)水里有空气
【知识点】生锈
【解析】【分析】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就是铁锈。
(1)生锈最明显的铁钉是 乙试管中的铁钉。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乙试管装一半水,铁钉一部分浸没在水中,另一部分暴露在空气中,既能接触水,又能接触空气中的氧气,满足铁生锈的两个必要条件,因此生锈最明显。
(2)乙试管装一半水(铁钉接触水和空气),丙试管不装水(铁钉只接触空气)。对比乙和丙,变量为 “是否接触水”,乙中铁钉生锈更明显,丙中生锈不明显,因此能说明铁生锈需要 水。
(3)甲试管中的铁钉生锈是因为水中溶解有一定量的氧气。虽然甲试管装满水,理论上能隔绝空气,但实际上氧气不易溶于水,并非完全不溶,水中溶解的氧气会与铁钉发生化学反应,导致铁钉生锈。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有极少量的空气通过一些微小的缝隙或其他途径进入试管,也会使铁钉生锈。
(1)甲试管装满水,缺少空气;乙试管装一半水,与水和空气接触最密切;丙试管不装水,缺少水,所以几天后他们观察到生锈最明显的铁钉是乙。
(2)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乙和丙对比唯一的变量是水,所以能说明铁生锈需要水。
(3)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甲试管装满水,水里也有溶解的空气,所以一个月后他们发现甲试管中的铁钉也生锈了。
8.(2024六下·南湖期末)铁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为了防止铁制品生锈,人们常常会给铁制品刷上油漆。写出一种生活中常见的刷了油漆的铁制品。
【答案】铁的锈蚀实际是铁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要防止铁生锈就要使铁隔绝空气,如在铁栏杆表面涂一层油漆。
【知识点】生锈
【解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刷了油漆的铁制品有很多,比如铁门。刷漆后的铁门不仅能够有效防止生锈,延长使用寿命,还可以通过选择不同颜色的油漆来提升美观度,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9.(2024六下·南湖期末)关于地球和地球的运动,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理论,他认为   处于宇宙的中心,并且静止不动。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理论,他认为   是不动的。
【答案】地球;太阳
【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解析】【分析】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关于地球和地球的运动,他提出了地心说理论。他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旋转。日心说,也称为地动说,是关于天体运动的和地心说相对立的学说,它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不是地球。
10.(2024六下·南湖期末)某学校科学小组在观察中国地形图(下图)时,发现中国的地势整体呈   (选填“西高东低”或“东高西低”),这个地势特点决定了我国河流的流向大多是   。
【答案】西高东低;向东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中国地势从西部青藏高原到东部沿海平原,呈三级阶梯逐级下降,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这种 “西高东低” 的地势特征使得河流受重力作用,大多自西向东注入海洋,如长江、黄河等主要河流均为这一流向。
11.(2024六下·南湖期末)为了让建筑更稳固,下列设计中最稳定的是 (  )
A.三角形结构 B.四边形结构 C.五边形结构 D.六边形结构
【答案】A
【知识点】框架结构;材料的形状
【解析】【分析】通常,结构由支架构成,三角形支架最稳固、结实,所用材料也最少。为了让建筑更稳固,通常采用三角形结构。
12.(2024六下·南湖期末)现在常见的住宅小区设计时对楼的高度和距离有相应标准,如果高楼之间的间距太小,对低层住户来说,主要会造成 (  )
A.安全问题 B.空气浑浊 C.阳光不足 D.噪声太大
【答案】C
【知识点】影长的四季变化
【解析】【分析】一年中,冬季物体影子最长,夏季物体影子最短,现在常见的住宅小区设计时对楼的高度和距离有相应标准,如果高楼之间的间距太小,对低层住户来说,主要会造成阳光不足的问题。
13.(2024六下·南湖期末)工程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成本预算,分析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统计材料的用量和价格 B.直接估计一个数值
C.估计需要的人工和用时 D.和成员讨论成本包含哪些内容
【答案】B
【知识点】认识工程
【解析】【分析】工程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成本预算,成本预算的方法有:统计材料的用量和价格、估计需要的人工和用时、和成员讨论成本包含哪些内容。直接估计一个数值的做法是错误的,误差太大。
14.(2024六下·南湖期末)下图中的两个螺杆同样粗细和长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A螺杆螺纹疏,拧起来更省力
B.B螺杆螺纹密,拧起来更省力
C.省力不省力,跟螺纹没关系
D.两个螺杆同样粗细和长短,拧起来一样省力
【答案】B
【知识点】斜面
【解析】【分析】螺杆的螺纹可看作是 “斜面” 的变形,螺纹越密,相当于斜面的坡度越缓。根据斜面原理,坡度越缓,省力效果越明显。B 螺杆螺纹更密,相当于斜面长度更长,拧动时需要克服的阻力更小,因此更省力。而 A 螺杆螺纹疏,坡度更陡,拧起来相对费力。故B说法正确。
15.(2024六下·南湖期末)19世纪中期,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花了8年时间在小花园中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它的研究是为了 (  )
A.建成美丽的小花园 B.培育高产的品种
C.寻找植物的遗传规律 D.验证前人的观点
【答案】C
【知识点】遗传
【解析】【分析】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研究对象,他将矮株豌豆与矮株豌豆杂交,得到的后代也是矮株的;将高株豌豆与高株豌豆进行杂交,这一次,后代并不全是高株的。为了解释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他进行一次次实验,终于揭开了生物遗传的奥秘,即孟德尔遗传定律。
16.(2024六下·南湖期末)兴趣小组同学将观察到的部分生物进行了分类,把金鱼藻、虾、鲫鱼归为一类,把蝗虫、蚂蚁、桂花树归为一类。这样分类的依据是 (  )
A.按生物的生存环境 B.按生物的形态结构
C.按生物的生长状况 D.按生物的运动方式
【答案】A
【知识点】动物的分类;植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排序和分类是整理信息的常用方法,其中分类就是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事物组合在一起。兴趣小组对生物进行分类,他们将鲤鱼、蟹、水草归为一类,将蝗虫、鸡、松树归为一类,他们的分类依据是按生物的生活环境,一类生活在水中,一类生活在陆地。
17.(2024六下·南湖期末)现在市场上有很多3D人脸识别智能门锁,主人只要事先让门锁扫描自己的面部特征,回家时对着门锁,锁就能自动识别,并且开门。这种智能锁能够识别主人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每个人的相貌都是唯一的 B.每个人的体温都是唯一的
C.每个人的身高都是唯一的 D.每个人的体重都是唯一的
【答案】A
【知识点】外貌特征
【解析】【分析】3D人脸识别智能门锁的核心原理是利用每个人面部特征的独特性(如五官形状、轮廓、间距等)进行身份识别。选项中,体温、身高、体重并非绝对唯一且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如体温会随健康状态变化),而人类面部特征在一定年龄段内具有较强的个体唯一性和稳定性,这是智能锁识别主人的主要依据。故A正确。
18.(2024六下·南湖期末)晴朗的夏季夜晚,天刚黑时抬头不能看到的星星是 (  )
A.牛郎星 B.织女星 C.天狼星 D.天津四
【答案】C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天狼星属于在南半球才能看到的星星,晴朗的夏季夜晚,天刚黑时抬头不能看到的星星是天狼星。
19.(2024六下·南湖期末)我们人类生存的地球每天在围绕太阳公转和自己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  )
A.12 小时 B.24小时 C.36小时 D.48 小时
【答案】B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 地球自转一周,是一天,接近24h;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是一年,大约365天。
20.(2024六下·南湖期末)制作模型时,可根据实际需求将实物缩小或放大,也可等比例大小制作。我们常见的地球仪(如下图)就是一个地球的模型。该模型属于(  )。
A.放大实物的模型 B.缩小实物的模型
C.等比例模型 D.无法判断
【答案】B
【知识点】制作地球模型
【解析】【分析】地球的实际直径约 12742 千米,而地球仪的尺寸通常仅几十厘米,明显小于真实地球。制作地球仪时,是将庞大的地球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后形成的模型,属于 “缩小实物的模型”。这种缩小处理便于人们观察和研究地球的地理特征、经纬线分布等信息。故 B 正确。
21.(2024六下·南湖期末)过年燃放烟花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烟花绽放的绚丽多彩,还可以听到响亮的爆炸声,闻到一种刺鼻的气味。对此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没有产生新物质 B.产生新物质
C.发光发热 D.产生气体
【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过年燃放烟花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烟花绽放的绚丽多彩,还可以听到响亮的爆炸声,闻到一种刺鼻的气味。烟花爆炸这个过程中,发光发热,产生了新物质。
22.(2024六下·南湖期末)当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产生气体。收集气体后把点燃的火柴放入,可能会(  )
A.没有明显变化 B.火焰变小或者熄灭
C.火焰正常燃烧 D.火焰更加旺盛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产生气体的变化
【解析】【分析】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当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产生气体。收集气体后把点燃的火柴放入,可能会使火焰变小或者熄灭。
23.(2024六下·南湖期末)课堂上,我们用玻璃片接触蜡烛火焰(如下图),下列现象最不可能发生的是(  )。
A.玻璃片上产生水雾 B.玻璃片上产生炭黑
C.玻璃片会裂开 D.玻璃片会变弯
【答案】D
【知识点】蜡烛的燃烧
【解析】【分析】蜡烛燃烧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水蒸气遇冷玻璃片会凝结成水雾;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炭黑,会附着在玻璃片上;玻璃片局部受热不均可能因热胀冷缩裂开。而普通玻璃的熔点较高(约 600℃以上),蜡烛火焰温度(外焰约 500-800℃,内焰更低)虽可能使玻璃轻微受热,但远未达到其软化温度,不会明显变弯。
24.(2024六下·南湖期末)下列有关时间的说法不可能的是 (  )
A.一位同学跑 100米用时约 5 秒
B.一场科学考试时间为60分钟
C.上午第一节课从9时开始
D.一位同学脉搏跳动 70 下时间约1 分钟
【答案】A
【知识点】速度;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小学生百米跑步用时大约在14秒以上,不可能用时5秒,选项A符合题意。
25.(2024六下·南湖期末)我们常常能在煤块上看到植物的枝、叶等痕迹(如下图)有时候还能发现完整树干形状的煤。科学家们发现,煤田一般都位于远古时代(  )的地带。
A.树木稀少 B.森林茂密 C.干旱少雨 D.沙漠戈壁
【答案】B
【知识点】化石燃料
【解析】【分析】煤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经历复杂化学变化和高温高压形成的。煤块上的植物痕迹及树干形状表明,其形成需要大量植物遗体堆积。森林茂密的地带能提供充足的植物来源,在地质作用下逐渐演变为煤田;而树木稀少、干旱少雨或沙漠戈壁地区缺乏足够植物遗体,无法形成煤田。故B正确。
26.(2024六下·南湖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杭州湾跨海铁路桥是省内一座连接嘉兴市和宁波市的铁路桥梁,全长29.2公里,采用时速350公里的双线无砟轨道设计,是目前世界上在建长度最长、建设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跨海大桥,建成后将创下多项世界纪录。
据悉,杭州湾是世界三大强潮海湾之一,存在大潮差(最大潮差8.69米)、强冲刷、急流速(最大流速5.3米/秒)、深厚淤泥层及浅层气多发等特点,基础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
“为满足海域通航需求,桥梁主跨要做到近450米,而要通过时速350公里高铁,需要桥梁刚度大、变形小,保证列车高速通行时舒适、安全、平稳。”大桥项目组工作人员介绍,在风大、浪高的环境下修建全长近30公里的桥,还要保护钱塘江涌潮这一天下闻名的奇观,这对于高速铁路桥梁而言是一项巨大挑战。该项目工期5年,将于2027年建成使用,建成后将实现嘉兴与上海、杭州、苏州、宁波等长三角核心城市“半小时高铁圈”,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节选自2024-03-04杭州日报)
工程建设一般要经过“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制作模型”、“测试模型,评估并进行改进”和“实施建设”等相似的步骤。
(1)在杭州湾跨海大桥这个项目中,要解决的问题是   。
(2)写出两个在本项目中,工程师要克服的限制条件   和   。
(3)本项目正在进行的步骤是   。
(4)有同学说,这么大的工程项目,经过工程师前期的测试、评估和改进,在实施过程中就不能进行丝毫的改动了。你认为这位同学说的对吗?简单说说理由。
【答案】(1)火车(高铁)通过
(2)抗潮水、风大;浪高
(3)实施建设
(4)不对,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调整。
【知识点】桥梁的种类;桥梁的结构;认识工程
【解析】【分析】工程是为了满足我们的需要设计和使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工程建设的步骤: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制作一个模型(画或写解决方案);测试这个模型、评估并改进;实施建设。
(1)在杭州湾跨海大桥项目中,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世界三大强潮海湾之一的复杂环境下,建造一座全长 29.2 公里、主跨近 450 米、满足时速 350 公里高铁通行要求,且能保护钱塘江涌潮奇观的高速铁路跨海大桥,同时还要确保施工安全、控制工期和满足环保要求。
(2)在本项目中,工程师要克服的限制条件如下:复杂的自然环境:杭州湾是世界三大强潮海湾之一,存在大潮差、强冲刷、急流速、深厚淤泥层及浅层气多发等问题,基础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特殊的技术要求:需满足海域通航需求,桥梁主跨近 450 米,且要保证时速 350 公里高铁通行时桥梁刚度大、变形小,以确保列车舒适、安全、平稳。
(3)本项目正在进行的步骤是 “实施建设”。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于 2022 年 11 月 30 日正式开工建设,截至 2025 年 4 月,大桥总进度接近 50%。2025 年是完成基础并全面转入水面施工的攻坚之年,正在进行连续梁施工、钢梁和预制混凝土箱梁架设等工作。
(4)这位同学的说法不对。工程实施中可能遇到未预见的问题,如地质条件变化、材料性能差异等,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例如施工中发现浅层气分布变化,可能需调整桩基方案,确保安全,动态调整是工程常态。
(1)杭州湾跨海铁路桥是省内一座连接嘉兴市和宁波市的铁路桥梁,所以在杭州湾跨海大桥这个项目中,要解决的问题是火车(高铁)通过。
(2)根据题干可知,杭州湾是世界三大强潮海湾之一,存在大潮差(最大潮差8.69米)、强冲刷、急流速(最大流速5.3米/秒)、深厚淤泥层及浅层气多发等特点,基础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所以在本项目中,工程师要克服的限制条件是抗潮水、风大、深厚淤泥层及浅层气多发等。
(3)根据题干可知,该项目工期5年,将于2027年建成使用,说明现在就正在实施建设中。
(4)实施建设杭州湾跨海铁路桥时,要按照设计图纸建设。但是生产过程中如有新的想法和发现,应先在设计图纸中进行标注和修改,经工程师们交流论证后再实施。
27.(2024六下·南湖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白鳍豚是鲸目淡水豚科白鳍豚属哺乳动物,体呈纺锤形;吻部狭长,喷气孔纵长,位于头顶左侧;眼极小,在口角后上方;鼻孔单个,偏于头顶左侧;背鳍三角形,尾鳍凹陷,呈新月形。吻狭长,身体背面呈浅蓝灰色,腹面白色。因它的腹面纯白,而得名白鳍豚。
白鳍豚分布于长江中下游的干流,洞庭湖、鄱阳湖和钱塘江口一带。白鳍豚耐寒,喜欢生活在江河的深水区,很少靠近岸边和船只,喜群居,性情温和,冬季常三五成群,游荡寻食,食物以鱼为主。白鳍豚每年3-8月繁殖,每胎产1崽,初生的幼崽体重约5千克, 寿命一般为30年。
白鳍豚在 2017 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属于极度濒危(CR)。已被推定为功能性灭绝,为中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被誉为“长江中的大熊猫”,具有“活化石”之称。[百度词条]
(1)白鳍豚用(  )进行呼吸。
A.腮 B.肺 C.皮肤
(2)白鳍豚的身体是纺锤形的,这种体形的好处是(  )。
A.好看
B.在水中运动时减少阻力
C.能承受水的压力
(3)白鳍豚繁殖后代的方式是   。
(4)白鳍豚是我国重点保护动物,请你再写出一种重点保护动物或植物?   。
(5)下列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正确的是(  )。
A.物种灭绝后,还可以再生
B.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对人类不会产生威胁
C.与人类没有直接关系的生物也应保护
D.地球上物种丰富,少几种没有关系
【答案】(1)B
(2)B
(3)胎生
(4)大熊猫
(5)C
【知识点】动物的分类;动物的常见特点;生物多样性
【解析】【分析】(1)白鳍豚属于哺乳动物,而哺乳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用肺呼吸。其喷气孔纵长,位于头顶左侧,这是呼吸时气体进出的通道,与鱼类用鳃呼吸、两栖动物可能用皮肤辅助呼吸的方式不同。因此,白鳍豚通过肺进行呼吸,选B。
(2)白鳍豚生活在水中,纺锤形体型是长期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果。这种体型呈流线型,可减少在水中运动时的阻力,使其游动更高效,符合生物形态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而 “好看” 并非生物学意义上的功能优势,“承受水的压力” 主要与身体结构有关,而非体型的核心作用,因此选 B。
(3)白鳍豚繁殖后代的方式是胎生。作为哺乳动物,白鳍豚具有典型的哺乳动物繁殖特征,胚胎在母体子宫内发育,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取营养,发育成熟后产出幼崽。其每年 3-8 月繁殖,每胎产 1 崽,初生幼崽体重约 5 千克,这种胎生方式有利于提高后代存活率,是哺乳动物适应环境的重要特征。
(4)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物种,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其体型肥硕似熊,黑白毛色分明,主要栖息于四川、陕西等地的竹林中。因繁殖能力低、栖息地破坏等原因,野生种群曾极度濒危。目前通过人工繁育和栖息地保护,种群数量有所回升,但仍需持续保护,被誉为 “活化石” 和 “中国国宝”。
(5)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物种灭绝后不可再生,A 错误;生物多样性消失会破坏生态平衡,威胁人类生存,B、D 错误;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都有独特作用,即便与人类无直接关系,也需保护以维持生态链完整,C 正确。
(1)白鳍豚是鲸目淡水豚科白鳍豚属哺乳动物,哺乳动物一般用肺进行呼吸。
(2)白鳍豚是鲸目淡水豚科白鳍豚属哺乳动物,体呈纺锤形,这样在水中运动时减少阻力。
(3)动物用产卵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用直接生下胎儿繁殖后代的方式叫胎生。白鳍豚是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繁殖方式都是胎生。
(4)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多样,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占世界种类总数的10%以上。大熊猫、东北虎等都我国重点保护动物。
(5)A.物种灭绝后,还可以再生,错误;物种灭绝后不会再生了;
B.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对人类不会产生威胁,错误;生物多样性的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所以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对人类会产生巨大威胁;
C.与人类没有直接关系的生物也应保护,正确;
D.地球上物种丰富,少几种没有关系,错误;从生态平衡及生物的多样性来看,任何一种生物的消亡,对其它生物的生存和延续都会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
28.(2024六下·南湖期末)虽然我们看不见米饭在身体内的消化情况,但我们可以用模拟实验展示出来。如下图所示,将等量米饭分别放入3支试管中。甲试管加入足量唾液不搅拌,乙试管加入等量的唾液并充分搅拌,丙试管加入等量的清水并充分搅拌。
(1)该实验中,对试管中的物质进行搅拌,相当于口腔中的(  )在发生作用。
A.唾液 B.舌头 C.牙齿 D.无法确定
(2)要探究“米饭在口腔中的消化是否与搅拌有关”,可选择(  )试管展开对比实验。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丙 D.甲、 乙、丙
(3)我们要模拟人的口腔环境,将3支试管都放入一定温度的水中,并始终保持这一温度8分钟。这个水的温度应该始终保持在(  )左右。
A.26℃ B.37℃ C.100℃ D.常温
(4)4分钟后用滴管分别吸取3支试管中的等量“米饭”到3个培养皿里,分别滴入碘酒后发现:甲试管里的“米饭”变浅蓝色,乙试管里的“米饭”没有变蓝色,丙试管里的“米饭”变深蓝色。请从化学变化角度来解释一下甲试管里的“米饭”变浅蓝色的原因:   。
(5)8分钟后,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再做一次实验。可推测甲试管里的“米饭”(  )。
A.仍然呈现相同的浅蓝色
B.呈现更深的蓝色
C.呈现更浅的蓝色甚至不会变蓝色
D.无法预测
【答案】(1)B
(2)A
(3)B
(4)米饭加入唾液发生了化学变化,变成了一部分新物质
(5)C
【知识点】物理变化;淀粉的检验;口腔中的初步消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淀粉有遇碘酒变蓝的特性,生活中常用滴碘酒观察是否变色来判断是否含有淀粉。根据判断淀粉的方法,在食物上滴加碘酒,观察颜色变化,如果变蓝色,说明含有淀粉,否则不含淀粉。
(1)口腔中舌头的作用是搅拌食物,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促进消化。实验中搅拌相当于舌头的功能,而牙齿的作用是咀嚼(物理消化),唾液负责化学消化。因此,搅拌对应舌头的作用,选 B。
(2)探究 “米饭消化是否与搅拌有关” 需控制单一变量为 “是否搅拌”。甲试管 “加唾液不搅拌”,乙试管 “加唾液并搅拌”,两者唾液量相同,仅搅拌条件不同,可形成对照。丙试管加清水,变量为唾液有无,与题意无关。因此选甲和乙,A 正确。
(3)人体口腔温度约为 37℃,该温度下唾液淀粉酶活性最强,能更好模拟米饭在口腔中的消化环境。26℃温度偏低会降低酶活性,100℃高温会使酶失活,常温(通常 20-25℃)也非酶的最适温度。因此,为保证实验准确性,水温应保持在 37℃左右,选B。
(4)人的口腔内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所以甲试管里的“米饭”变浅蓝色。(5)甲试管加入唾液但未搅拌,唾液中的淀粉酶可分解米饭中的淀粉。虽搅拌能促进反应,但淀粉酶仍能发挥作用。重复实验后,淀粉进一步被分解,遇碘变蓝的程度减弱,故可能呈现更浅蓝色甚至不变蓝,选 C。
(1)口腔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之一,是食物初步消化的场所。牙齿、舌和唾液共同参与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它们功能各不相同。牙齿可以将食物切割、磨碎,舌头可以搅拌食物并协助吞咽,唾液的作用是湿润食物。所以该实验中,对试管中的物质进行搅拌,相当于口腔中的舌头在发生作用。
(2)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米饭在口腔中的消化是否与搅拌有关,唯一的变量是搅拌,所以应该选择进行甲和乙对比研究。
(3)因为人的正常温度是37℃,所以这个水的温度应该始终保持在37℃左右。
(4)人的口腔内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所以甲试管里的“米饭”变浅蓝色。
(5)8分钟后,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再做一次实验。由于唾液已经把试管内的淀粉消化得差不多了,所以甲试管里的“米饭”呈现更浅的蓝色甚至不会变蓝色。
29.(2024六下·南湖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嫦娥六号是中国嫦娥探月计划第六个探测器,任务计划前往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进行形貌探测和地质背景勘察等工作,去发现并采集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月球样品。为增进国际合作,嫦娥六号任务搭载了法国、欧空局、意大利、巴基斯坦等4个国家的载荷和卫星项目。
2024年5 月3 日,搭载嫦娥六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5月8日10时12分,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6月2日6时23分,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背南极-艾特肯盆地的预选着陆区。 6月4日7时38分,嫦娥六号上升器携带月球样品自月球背面起飞。6月6日14时48分,嫦娥六号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完成月球轨道的交会对接,并于15时24分将月球样品容器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这是我国航天器继嫦娥五号之后,第二次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
(1)2004年,中国正式开启探月工程,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我国的探月工程又称为“嫦娥工程”。我们把月球作为宇宙空间探测的第一站,主要原因是月球(  )。
A.昼夜周期较长
B.体积小,容易探测
C.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
D.有高真空、强辐射、微重力的环境
(2)建造月球基地,在月球上搬运建筑材料比地球上省力许多,其主要原因是(  )
A.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
B.月球的自转速度比地球慢得多
C.月球上几乎没有空气,空气阻力小
D.月球的质量只有地球的八十分之一
(3)地球与月球的平均距离是384403.9千米,探测器登陆月球要经过多次变轨和加减速。嫦娥六号探测器从发射到成功着陆月球背面一共用了(  )天。
A.10 B.20 C.30 D.40
(4)运载火箭能够把各种宇宙探测器送入轨道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  )
A.推力 B.拉力 C.摩擦力 D.反冲力
(5)目前,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嫦娥”系列是探月工程,“天问”系列是行星探测,“天宫”系列是空间站,我国的载入飞船是“   ”系列。
【答案】(1)C
(2)A
(3)C
(4)D
(5)神舟
【知识点】反冲力;观察太阳、月球;探索宇宙
【解析】【分析】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从有限到无限的过程。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
(1)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地月平均距离约 38 万千米,探测难度相对较低,是开展宇宙空间探测的理想起点。其他选项中,昼夜周期长、体积小、特殊环境等并非选择月球作为探测第一站的主要原因,核心因素在于其距离优势,故选C。
(2)物体在月球上所受引力约为地球的六分之一,导致物体 “重量” 大幅减小,搬运时所需克服的重力也随之降低,因此更省力。月球自转速度、空气质量(空气阻力)及质量虽与地球不同,但搬运省力的直接原因是引力差异,而非这些因素,故选A。
(3)嫦娥六号于 2024 年 5 月 3 日发射。6 月 2 日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 - 艾特肯盆地预选着陆区。从 5 月 3 日到 6 月 2 日,历经约 30 天,故选 C。
(4)运载火箭的喷气发动机通过向后喷射高速燃气,利用反冲原理获得向前的动力。反冲力是物体因喷出气体、液体等而获得的反向推力,这是火箭升空的核心动力来源。推力、拉力、摩擦力均不符合火箭的动力机制,故选D。
(5)我国太空探索形成了多个标志性工程:“嫦娥” 系列聚焦探月,如嫦娥六号成功采集月球样品;“天问” 系列主攻行星探测,天问一号实现火星绕落巡;“天宫” 系列是空间站工程,构建了中国太空实验室;而 “神舟” 系列载人飞船,承担了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的任务,是载人航天的核心载体。这些工程共同推动我国航天事业迈向深空。
(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月球距地球约38.4万千米,也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所以我们把月球作为宇宙空间探测的第一站。
(2)月球在引力、表面物质组成等方面与地球存在巨大差异,月球引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所以建造月球基地,在月球上搬运建筑材料比地球上省力许多。
(3)2024年5月3日,搭载嫦娥六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6月2日6时23分,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背南极——艾特肯盆地的预选着陆区。所以嫦娥六号探测器从发射到成功着陆月球背面一共用了30天。
(4)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反冲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运载火箭能够把各种宇宙探测器送入轨道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
(5)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神舟”系列载人飞船、“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天宫”空间站、“嫦娥”系列探月卫星、“玉兔”号月球车、“祝融”号火星车等都顺利实施。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