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中考调研测试三语文试题(pdf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中考调研测试三语文试题(pdf版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香坊区初中毕业学年调研测试(三)
语文试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
在条形码区域内。
3。考生作答时,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区城内作答,超出答题卡区城书写的答策
无效;在草稿纸、试题纸上答题无效。
4.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蛱涂,非选择题用黑色字迹书写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
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基础与运用(25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一3题。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一首亘古不变的歌谣,是深植于心的信念灯塔,是赤子之心催生的无
畏勇气。它呈现为向阳而生的蓬勃姿态,展现气吞山河的恢弘气象,更彰显着面对逆境时以身
作责的担当风范。在青春的征途上,我们要学会以无畏姿态克服险阻,继而敏锐地发现成长中
的困顿。青春从不团于生理的年龄,而取决于灵魂的成色一当荆棘丛生前路,纵使千钧重负
压于肩脊,也要凭借锐不可挡的锋芒撕裂阴霾,依靠不拆不挠的定力穿越疾风骤雨,让生命的
轨迹在时代的旷野上如风舒展。这是深沉意志与炽热(cì)情怀的壮丽和鸣,是跌倒后凝视
远方的无声倔强,是永不磨灭的精神图腾。
1.(3分)语段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亘古(gn)
B.旷野(guǎng)
C.炽热(o1)
D.、倔强(qiáng)
2.(3分)语段中画横线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以身作责
B.千钧重负
C.锐不可挡
D,不拆不挠
3.(3分)对语段中画波浪线的病句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在青春的征途上,我们要学会以无畏姿态发现成长中的困顿,继而敏锐地克服险阻。
B.在青春的征途上,我们要学会敏锐地发现成长中的困顿,继而以无畏姿态克服险阻。
C.在青春的征途上,我们要学会敏锐地克服险阻,继而以无畏姿态发现成长中的困顿。
D,在青春的征途上,我们要学会以敏锐地无畏姿态发现成长中的困顿,继而克服险阻。
初中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
4.(3分)在“《西游记》情节与人物”主题讨论中,小敏分享道:《西游记》的情节就像
一面多棱镜,能折射出人物的多面性。例如:和孙悟空有关的情节有“大闹天宫”、“智取红
孩儿”、“三打白骨精”等,这些情节表现了他桀骜不驯的反抗精神、机智灵活的斗争策略、
坚持原则的执着形象。听了她的分享,你想再为她补充一个和孙悟空有关的情节,下列选项中
正确的一项是(
A.高老庄招亲
B.车迟国斗法
0.封为金身罗汉
D.金蝉子转世
5.(3分)下面情境中,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你负责班级图书角管理,小明同学归还图书时已超期,且书籍封面出现析痕。你
想提醒该同学爱护书籍并要及时归还,你对他说:
A.小明,你怎么才还书?封面都弄折了!如果都像你这样,那怎么行!以后别借了!
B.小明,书籍封面有折痕可能会影响大家阅读,下次借阅时记得轻拿轻放呀!
C.小明,你借阅超期了,希望你以后可以按照规定,按时归还书籍。谢谢配合!
D.小明,我发现封面有折痕,可能是你阅读时不小心弄折了,希望下次借阅时能够爱护:
而且归还时间已超期,下次要按时归还,谢谢配合!
6.(3分)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语言文字的错误看起来无伤大雅,实际上既关系到民族语文的纯
正性、规范性和严肃性,又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不能马虎。
。唐代苦
吟派诗人贾岛和韩愈“推敲”用字的故事、吕不韦“悬书城头改一字赏千金”的典故等等,无
不启示我们,对语言文字应该保持应有的认真和敬畏。
A.语言文字的规范需从细节抓起
B.在这方面我们超越了古人
C.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向古人学习
D.重视语言文字很有必要
7.(7分)按教材原文填空。
漫步于诗词的园林,一草一木皆含情。
这里有喜悦之情:《观沧海》中“树木丛生,

”展现草木的盎然生机,
尽抒作者的阔达胸襟;《醉翁亭记》里“②
一,佳木秀而繁阴”,让山间野花的
芬芳与树木的葱郁跃然纸上,尽显作者寄情山水的惬意;《钱塘湖春行》中“

④”,以细腻的花草描写勾勒早春的蓬勃生机,足见诗人漫步湖畔的欣喜。
这里亦有伤感之绪:《浣溪沙》中“⑤一,似曾相识燕归来”,在落花与归
燕的意象中倾诉时光流逝的怅惘;《江南逢李龟年》里“正是江南好风景,

”,
于重逢的寒暄中暗藏世事变迁的慨叹;《黄鹤楼》中“晴川历历汉阳树,

以明丽的江景为底色,却在芳草间揉进了游子望乡的愁思。
诗词里的草木,或蓬勃,或清幽,或伤怀,皆为文人墨客心中流淌的情韵。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文言文选段,回答8一10题。(9分)
愚公移山((节选)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初中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