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2022-2023学年五年级第二学期科学期末测试卷1.(2022五下·温岭期末)苹果树不宜在热带栽种,柑橘树不宜在北方栽种,起制约作用的是( )。A.阳光 B.温度 C.水分 D.空气2.(2022五下·温岭期末)增加( )可以为生态瓶中的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A.沙 B.动物 C.植物 D.石头3.(2022五下·温岭期末)产生“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 )含量增加了。A.氧气 B.尘土 C.水分 D.二氧化碳4.(2022五下·温岭期末)将3株直立生长的绿豆苗种在暗箱内,将暗箱放在阳光下,并在暗箱的右上角挖一个小孔,一周后茎的生长方向可能是( )。A. B. C.5.(2022五下·温岭期末)以下星球中,已知有生命存在的是( )。A.地球 B.金星 C.月球 D.火星6.(2022五下·温岭期末)下列现象的产生不需要经历水蒸气凝结的是( )。A.下雨 B.大雾C.积云 D.湿衣服晒干了7.(2022五下·温岭期末)下列不属于生物对环境适应现象的是( )。A.青蛙冬眠 B.热带雨林里降水多C.有些植物在冬季会落叶 D.生活在南极的企鹅体型肥大8.(2022五下·温岭期末)设计并制作的生态瓶要长期维持稳定,不合理的是( )。A.只放动物 B.可以放一些植物C.动植物的数量配比要合理 D.放在能晒到的阳光处9.(2022五下·温岭期末)用四只相同的烧杯装等量的水,置于下列环境中,水蒸发最快的是( )。A. B. C. D.10.(2022五下·温岭期末)根据“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写出完整的食物链,即( )。A.虾米→小鱼→大鱼 B.大鱼→小鱼→虾米C.水草→虾米→大鱼 D.水草→虾米→小鱼→大鱼11.(2022五下·温岭期末)如图是呈“中”字形的铁环,如果在A处用酒精灯加热,那么B、C、D三处蜡烛熔化的顺序是( )。A.B—C—D B.B—D—C C.D—B—C D.C—D—B12.(2022五下·温岭期末)将沉的橡皮泥团捏成船型后,它能漂浮在水面上,这是因为橡皮泥的( )。A.体积变大 B.质量变轻 C.体积变小 D.底面积变小13.(2022五下·温岭期末)如果设计一个宇宙空间站,需要为航天员提供的基本生存条件有( )。①空气 ②食物 ③水 ④适宜的温度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4.(2022五下·温岭期末)用边长12厘米的正方形铝箔制作不同底面积的“船”,载重量最小的是( )。A. B. C. D.15.(2022五下·温岭期末)下列关于船的发展史,排序正确的是( )。①帆船 ②摇橹木船 ③竹筏 ④核潜艇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①②③④16.(2022五下·温岭期末)下列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塑料、纸 B.纸、石油 C.玻璃、煤 D.石油、沼气17.(2022五下·温岭期末)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将( )。A.先上升后下降 B.先下降后上升C.持续上升 D.保持不变18.(2022五下·温岭期末)小明把刚煮熟的鸡蛋放到一碗常温水中,过5分钟后,他发现( )。A.鸡蛋的温度上升 B.鸡蛋的温度下降C.水的温度下降 D.水的温度不变19.(2022五下·温岭期末)将橡皮泥小船分隔成6个船舱,假如⑤号舱进水了,( )。A.小船一定会沉入水底B.小船一定不会沉入水底C.小船可能向左倾斜,但可能仍浮在水面上D.小船可能向右倾斜,但可能仍浮在水面上20.(2022五下·温岭期末)滴灌技术能很好地缓解( )的环境问题。A.空气污染 B.土壤污染C.水资源缺乏 D.固体废弃物污染21.(2022五下·温岭期末)仙人掌的叶子呈针状,主要是为了( )。A.更漂亮 B.减少水分蒸发C.吸收更多阳光 D.加快水分蒸发22.(2022五下·温岭期末)将西瓜放到冰水中制成“冰镇西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西瓜和水之间有热传递 B.冰水中有热对流C.热由冰水传向西瓜 D.热由西瓜传向冰水23.(2022五下·温岭期末)在船只的尾部安装船舵,主要是为了( )。A.控制方向 B.减轻质量 C.更美观 D.提供动力24.(2022五下·温岭期末)下列实心材料中,能浮在水面上的是( )。A.铁块 B.铝块 C.橡皮泥团 D.泡沫块25.(2022五下·温岭期末)根据以往实验推测:7粒普通的绿豆种子在下列( )环境中发芽数最多。A.① B.② C.③ D.④26.(2022五下·温岭期末)环境与我们。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我国通过垃圾分类、五水共治、减排限产等一系列措施最大限度地改善生态环境,努力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1)下列环境问题中,不属于大气污染的是( )。A.雾霾 B.酸雨 C.汽车鸣笛声 D.温室效应(2)我们用过的餐巾纸应投入 ,空矿泉水瓶应投入 。A.可回收物桶 B.有害垃圾桶 C.厨余垃圾桶 D.其他垃圾桶(3)推行公共自行车交通,从环保角度看,有利于减少城市的( )。A.水污染 B.土壤污染 C.大气污染 D.路面污染(4)绝大多数的水污染是由( )引发的。A.自然灾害 B.人类活动 C.水自身变化 D.植物生长(5)为了保护水资源,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 )。A.不任意排放生活污水 B.工业污水净化后排放C.大量养殖鱼类 D.提倡节约用水27.(2022五下·温岭期末)生物与环境。在研究“蚯蚓对干燥或潮湿环境的选择”实验时,在盒子的两端分别铺上一层泥土,左端干燥,右端湿润,如下图,将10条蚯蚓放在盒子中间,5分钟后记录。组别 待在干燥土壤里的蚯蚓数 待在盒子中间的蚯蚓数 待在湿润土壤里的蚯蚓数第一组 1 2 7第二组 5 3 2第三组 1 4 5第四组 3 3 4(1)实验时,改变的条件是( )。A.温度 B.光照 C.土壤湿度 D.空气多少(2)下列各组的推理中,是基于该组实验数据作出合理解释的是( )。第一组:湿润土壤的蚯蚓数最多,因此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第二组:干燥土壤的蚯蚓数最多,因此蚯蚓喜欢干燥的环境。第三组:湿润土壤的蚯蚓数最多,因此蚯蚓喜欢干燥的环境。第四组:干燥和湿润土壤中的蚯蚓数相差不大,我们还需要再次实验才能作出解释。A.第一组 B.第一、三组C.第三、四组 D.第一、二、四组(3)第二组重新做了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分别是2、2、6,如果再做第三次,得到( )的数据能证明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A.3、4、3 B.2、6、2 C.2、3、5 D.5、3、2(4)为了让实验更准确,该组同学下一步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检查实验装置,寻找问题所在 B.按照要求重做实验C.改动数据从而与别组达成一致 D.查阅相关资料(5)小明发现该实验装置还可以用来研究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在左右两端各放入5粒绿豆种子,将盒子放在窗台,观察记录。该实验可以探究( )。A.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阳光 B.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C.种子发芽是否需要空气 D.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分(6)综合分析“蚯蚓对干燥或潮湿环境的选择”和“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 B.植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C.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 D.生物与环境的联系不大28.(2022五下·温岭期末)热的研究。在金属杯和陶瓷杯中装等量冷水,并把它们都放在 的热水中,用温度计测量杯中水温变化。 2分钟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0分钟 12分钟 14分钟A杯 35 42 44 44 45 46 47B杯 45 56 64 66 67 67 44(1)分析:A杯水升温 ,B杯水升温较 。(均选填“快”或“慢”)推理: (选填“A”或“B”)杯导热性能更好,是热的良导体。判断:A是 (选填“金属”或“陶瓷”)杯。判断的理由: 。(2)如果用酒精灯在金属杯下面的一端加热,画出热在杯子底部的传递路径。(3)下面能正确表示热在金属杯中的传递过程的是( )。A. B. C. D.(4)热在水中传递的主要方式是(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D.无法确定(5)下列现象中的传热方式与第(4)题相似的是( )。A.晒太阳时,感觉身上暖洋洋的B.打开空调,房间一会儿就热了C.坐在火炉旁,感觉很暖和D.手捧着暖水袋,手也马上热起来了29.(2022五下·温岭期末)船的研究。右图是“创新”号小船模型。(1)“创新”号的动力系统是( )。A.铝箔 B.泡沫板C.泡沫胶 D.风力推进装置(2)制作小船的一般顺序是( )。A.制作—设计—测试—改进 B.制作—测试—设计—改进C.设计一制作一测试一改进 D.设计—制作—改进—测试(3)“创新”号小船底面长21厘米,宽8厘米,下列对底面图纸(每小格边长1厘米)的绘制最合理的是( )。A. B.C. D.(4)“创新”号最多能承受6个重物,请在右图中画出能让小船平稳的放置方式。(用■表示重物)(5)要想增加载重量,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船的长度B.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船的宽度C.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减少船的长度D.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船的体积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植物的生长环境【解析】【分析】苹果树不宜在热带栽种,柑橘树不宜在北方栽种,起制约作用的是温度。苹果树为温带作物,热带高温使其无法完成休眠、影响结果;柑橘树适合亚热带气候,北方低温会致其冻伤、果实难成熟。其他因素可人工调节,温度是关键制约,选 B。2.【答案】C【知识点】光合作用【解析】【分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产生氧气,增加生态瓶中的植物数量,能为动物提供更多氧气。沙和石头无此功能,增加动物会消耗更多氧气,无法满足需求。故正确答案为 C。3.【答案】D【知识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解析】【分析】温室效应主要由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所致。其能吸收地面辐射的热量,使大气升温。氧气、尘土、水分并非引发该效应的主要因素。二氧化碳增多,加剧了温室效应,故正确答案为 D。4.【答案】B【知识点】植物的向光性【解析】【分析】绿豆苗具有向光性,暗箱小孔让阳光射入,苗的尖端感光后,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导致背光侧生长快于向光侧,茎会弯向光源方向,即朝小孔处生长,这是植物对单侧光刺激的适应性反应。5.【答案】A【知识点】地球家园中有什么【解析】【分析】地球具备适宜生命存在的条件,如适宜的温度、液态水、可供呼吸的大气等,是目前已知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金星表面高温高压,月球无大气和液态水,火星虽有疑似水痕迹但尚未发现生命存在证据,因此正确答案为 A。6.【答案】D【知识点】水的蒸发【解析】【分析】下雨是水蒸气凝结成水滴后下落;大雾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悬浮在空中;积云由水蒸气凝结成的小水滴或冰晶聚集而成。而湿衣服晒干是水蒸发为水蒸气的过程,属于汽化现象,无需经历水蒸气凝结,因此选 D。7.【答案】B【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植物的生长环境【解析】【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指生物通过自身结构或行为等适应生存环境。青蛙冬眠是对低温环境的适应;植物冬季落叶可减少水分和能量消耗,适应寒冷气候;企鹅体型肥大,脂肪厚,能抵御南极严寒,均属于适应现象。而热带雨林降水多是气候特征,并非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因此选B。8.【答案】A【知识点】制作生态瓶;生态瓶的应用【解析】【分析】生态瓶需形成完整生态系统,植物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气,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氧气,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若只放动物,缺乏生产者会导致物质循环中断,动物因缺少食物和氧气无法长期生存。而合理配比动植物数量、放置植物及提供阳光(促进光合作用)均为维持生态瓶稳定的必要条件,故A不合理。9.【答案】B【知识点】水的蒸发;水的三态变化【解析】【分析】水蒸发速度与温度高低、空气流速快慢、表面积大小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温度越高、空气流动速度越快、水的表面积越大,蒸发速度就越快。B蒸发速度最快。10.【答案】D【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解析】【分析】食物链需从生产者开始,水草是植物,属于生产者,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虾米以水草为食,小鱼吃虾米,大鱼吃小鱼,形成 “水草→虾米→小鱼→大鱼” 的能量流动链条。D正确。11.【答案】B【知识点】热传递【解析】【分析】铁是热的良导体,热量会通过热传导传递。在 A 处加热时,离 A 最近的 B 处会先受热,蜡烛先熔化;热量沿铁环向两侧传导,选项B正确。12.【答案】A【知识点】浮力的变化;物体的沉浮【解析】【分析】物体的浮沉由浮力与重力的关系决定。橡皮泥捏成船型后,质量不变,但体积变大,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排开液体体积越大,浮力越大。当浮力大于重力时,船型橡皮泥便能漂浮,而底面积变化不直接影响浮力大小,故正确答案为 A。13.【答案】D【知识点】探索宇宙【解析】【分析】航天员在宇宙空间站生存需满足基本生命需求:空气提供呼吸所需的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食物和水是维持机体代谢的能量与物质基础;适宜的温度可保障人体生理功能正常运作,避免极端温度对身体造成伤害。这四项均为维持航天员生存的必要条件,缺一不可,故正确答案为 D。14.【答案】D【知识点】制作小船【解析】【分析】船的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也就越大,A选项船的体积最大,载重量最大;D选项船的体积最小,载重量最小。15.【答案】C【知识点】船的历史【解析】【分析】船的发展史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竹筏是最早利用浮力的水上工具,依靠天然材料制成;摇橹木船在竹筏基础上增加了动力系统(橹),提升了操控性;帆船借助风力作为动力,属于古代较先进的船只;核潜艇则是现代高科技产物,以核动力驱动,属于现代船舶。因此正确排序为③竹筏→②摇橹木船→①帆船→④核潜艇,故选C。16.【答案】A【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解析】【分析】可再生资源指可通过自然或人工方式循环再生的资源。纸由木材等植物纤维制成,木材可通过植树造林再生;塑料虽由石油加工而来,但部分塑料可回收再利用,属于可再生资源(需结合回收利用角度)。石油、煤属于化石燃料,形成需漫长地质年代,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沼气虽为可再生能源,但选项中与石油搭配错误。玻璃由矿石熔炼制成,矿石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故正确答案为 A。17.【答案】D【知识点】水的蒸发;水的三态变化【解析】【分析】水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 100℃。当水沸腾后继续加热,热量会被用于水由液态转化为气态(汽化过程),而不是使水温继续升高。此时水的温度会保持在沸点温度不变,直到水完全汽化完毕,因此正确答案为 D。18.【答案】B【知识点】热传递【解析】【分析】刚煮熟的鸡蛋温度远高于常温的水,根据热传递原理,热量会从高温物体(鸡蛋)向低温物体(水)转移。因此,鸡蛋放出热量后温度下降,水吸收热量后温度上升。5 分钟后,鸡蛋温度降低,水的温度升高,故正确答案为B。19.【答案】D【知识点】制作小船;船的载重量【解析】【分析】将橡皮泥小船分隔成 6 个船舱时,若⑤号舱进水,需考虑船舱分布位置。若⑤号舱在左侧,进水后左侧重量增加,小船可能向左倾斜。但由于其他船舱仍为密闭空间,若整体排水体积产生的浮力仍大于小船总重量,小船可能继续浮在水面,只是出现倾斜,而非必然沉没。因此D选项描述更符合实际情况。20.【答案】C【知识点】保护环境【解析】【分析】滴灌技术通过管道将水直接输送到植物根部附近,以点滴形式缓慢灌溉,水分利用率可达 80% 以上,相比传统灌溉方式(如漫灌)可节省 50%~70% 的水量。该技术能减少水资源浪费,尤其适用于干旱缺水地区,直接缓解水资源缺乏问题,而对空气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无直接改善作用,故正确答案为 C。21.【答案】B【知识点】叶子的形态与生长环境【解析】【分析】仙人掌多生长于干旱缺水的沙漠或荒漠环境中,针状叶子是长期适应自然的结果。与宽大叶片相比,针状叶表面积大幅减小,可显著降低水分通过蒸腾作用的散失量,同时也能减少风沙对植株的损伤。这种形态特征帮助仙人掌在缺水环境中保存水分,而非为了美观、吸收更多阳光或加快水分蒸发,因此正确答案为 B。22.【答案】C【知识点】热传递【解析】【分析】热传递的方向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西瓜温度通常高于冰水,故热量会从西瓜传向冰水,使西瓜降温、冰水升温。C符合题意。23.【答案】A【知识点】制作小船【解析】【分析】船舵安装在船只尾部,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改变水流对舵面的作用力方向,从而改变船只的航行方向。当舵面偏转时,水流在舵的两侧产生压力差,形成转向力矩,使船首转向。船舵不具备减轻船身质量、提供动力的功能,美观也并非其主要设计目的,因此正确答案为 A。24.【答案】D【知识点】浮力的变化;物体的沉浮【解析】【分析】物体能否浮在水面取决于其密度与水的密度关系:当物体密度小于水时可漂浮。泡沫块放入水中会下沉,因此正确答案为D。25.【答案】C【知识点】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测定一袋空气的质量【解析】【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20-25℃)、充足水分、空气,且需避免强光直射。若选项中某环境满足:温度适宜、水分适量(非浸泡)、空气流通、有散射光,则最利于发芽。③发芽数最多。26.【答案】(1)C(2)D;A(3)C(4)B(5)C【知识点】认识空气;空气污染【解析】【分析】(1)大气污染是指有害物质进入大气对生态系统和人类造成危害的现象。雾霾由空气中颗粒物等污染物形成,酸雨因大气中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所致,温室效应由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过多引发,均属于大气污染。而汽车鸣笛声属于噪声污染,不涉及大气成分改变,因此正确答案为 C。(2)餐巾纸因接触污渍且纤维被破坏,无法回收利用,属于其他垃圾;空矿泉水瓶由塑料制成,可回收再利用,属于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指电池、荧光灯管等有毒有害物质,厨余垃圾为剩菜剩饭等有机废弃物,均与题干物品属性不符。(3)推行公共自行车交通,可减少机动车使用频率。机动车燃油排放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颗粒物等会污染大气,而自行车依靠人力驱动,无尾气排放。该举措对水污染(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土壤污染(如重金属、农药残留)、路面污染(如垃圾、油污)的直接影响较小,核心作用是通过低碳出行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故正确答案为 C。(4)水污染的主要诱因包括工业废水排放、生活污水倾倒、农业化肥农药滥用等人类行为,这些活动会向水体中排入重金属、有机物、营养盐等污染物。而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对水污染的影响具有偶然性,水自身变化(如矿物质溶解)和植物生长(如自然落叶腐烂)通常属于自然生态循环,不会大规模引发污染。因此,人类活动是导致绝大多数水污染的根本原因,正确答案为 B。(5)保护水资源需减少污染排放并合理用水。大量养殖鱼类时,鱼的排泄物及剩余饲料会增加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可能引发富营养化,破坏水质,故该做法不可行,正确答案为C。27.【答案】(1)C(2)D(3)C(4)C(5)D(6)D【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观察蚯蚓的活动【解析】【分析】(1)该实验在盒子两端分别铺设干燥和湿润的泥土,其他条件(如温度、光照、空气含量)未提及且处于同一环境中,属于控制变量。实验的核心设计是通过对比干燥与湿润的土壤环境,观察蚯蚓的选择偏好,因此改变的单一变量是土壤湿度,正确答案为 C。(2)第一组实验中湿润土壤的蚯蚓数(7 条)显著多于干燥土壤(1 条),数据支持 “蚯蚓喜欢湿润环境” 的结论;第二组干燥土壤蚯蚓数(5 条)多于湿润(2 条),但单一组别可能受偶然因素影响,需结合多组数据判断,不能仅凭此得出蚯蚓喜欢干燥环境;第三组湿润土壤蚯蚓数(5 条)多于干燥(1 条),却得出 “喜欢干燥” 的结论,与数据矛盾;第四组干燥(3 条)和湿润(4 条)数量相差不大,确实需重复实验,但该组推理本身合理。(3)要证明蚯蚓喜欢湿润环境,需湿润土壤中的蚯蚓数显著多于干燥土壤。干燥 2、湿润 5,湿润数量明显更多,符合要求。(4)科学实验需保证数据真实性,改动数据会破坏实验严谨性,是不正确的做法。A 选项检查装置可排除因设备问题导致的误差,B 选项按要求重做能通过重复实验验证结果,D 选项查阅资料可辅助分析实验设计是否合理,均为提升实验准确性的合理措施。而 C 选项违背科学原则,故答案为 C。(5)实验装置左右两端原本为干燥和湿润土壤,若放入绿豆种子并置于窗台,此时两组唯一变量为土壤湿度(水分),其他条件(阳光、空气、土壤存在)相同。A 选项阳光条件一致,B 选项土壤均存在,C 选项空气环境相同,均无法探究;只有 D 选项水分差异可作为单一变量,用于研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分,故正确答案为 D。(6)“蚯蚓对干燥或潮湿环境的选择” 表明动物(蚯蚓)会趋向适宜生存的湿度环境,体现动物依赖环境;“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 实验中水分影响种子萌发,说明植物(种子)生存依赖环境。A、B、C 均正确反映生物与环境的依存关系,而 D 选项 “联系不大” 与实验结论相悖,故不正确的是 D。28.【答案】(1)慢;快;B;陶瓷;金属导热性强,陶瓷导热性弱,根据数据,A杯升温慢,导热性弱;B杯升温快,导热性强,因此A是陶瓷杯(2)(3)C(4)B(5)B【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解析】【分析】(1)金属属于热的良导体,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快速传递热量,因此当金属杯放入热水中时,杯中冷水升温速度快;而陶瓷是热的不良导体,导热速度慢,导致陶瓷杯内冷水升温较慢。从实验数据来看,B 杯在相同时间内水温上升幅度明显大于 A 杯(如 2 分钟时 B 杯 35℃→45℃,A 杯 35℃→42℃),说明 B 杯导热快,为金属杯,故 A 杯为陶瓷杯。(2)用酒精灯在金属杯底部一端加热时,热在杯子底部的传递路径是:从加热点开始,以热传导的方式向四周和另一端逐步扩散,呈辐射状传递,最终使整个金属杯底部温度升高,这体现了金属作为热的良导体,热传导效率高的特点。(3)热在金属杯中的传递过程通常是从加热点以热传导方式向四周和远端均匀扩散,呈辐射状或波浪式蔓延。(4)水是液体,当局部受热时,受热部分的水密度减小而上升,较冷的水密度大则下沉,形成循环流动,这种通过液体或气体的流动来传递热量的方式称为热对流。热传导在水中效率较低,热辐射则主要适用于真空或气体环境。因此,水中热量传递以热对流为主,故选 B。(5)空调制热时,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形成对流,使房间温度升高,属于热对流。B正确。29.【答案】(1)D(2)C(3)B(4)图略(5)C【知识点】制作小船;船的载重量【解析】【分析】(1)铝箔通常用于船体材料,泡沫板和泡沫胶多作为船体结构或固定材料,而风力推进装置(如帆、螺旋桨与风的相互作用结构)才是提供动力的核心部件。从船的动力原理来看,风力推进装置可借助风能推动小船前进,符合动力系统的功能定义,因此选 D。(2)在工程实践中,需先明确需求进行设计规划,再按设计方案制作实物,随后通过测试发现性能缺陷(如浮力、动力、稳定性等问题),最后根据测试结果改进优化。若跳过设计直接制作,可能导致结构不合理;若先制作再设计则违背逻辑;改进应在测试之后,才能针对性解决问题。故 C 选项顺序正确。(3)“创新”号小船底面长21厘米,宽8厘米,下列对底面图纸(每小格边长1厘米)的绘制最合理的是B选项。(4)进行承重能力测试时,要均衡放置物体。(5)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力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成正比。增加船的长度、宽度或体积,均可增大排开水的体积,从而提升浮力,进而增加载重量。而减少船的长度会减小船体体积,导致排开水的体积减小,浮力下降,载重量也会随之降低,因此 C 选项不合理。1 / 1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2022-2023学年五年级第二学期科学期末测试卷1.(2022五下·温岭期末)苹果树不宜在热带栽种,柑橘树不宜在北方栽种,起制约作用的是( )。A.阳光 B.温度 C.水分 D.空气【答案】B【知识点】植物的生长环境【解析】【分析】苹果树不宜在热带栽种,柑橘树不宜在北方栽种,起制约作用的是温度。苹果树为温带作物,热带高温使其无法完成休眠、影响结果;柑橘树适合亚热带气候,北方低温会致其冻伤、果实难成熟。其他因素可人工调节,温度是关键制约,选 B。2.(2022五下·温岭期末)增加( )可以为生态瓶中的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A.沙 B.动物 C.植物 D.石头【答案】C【知识点】光合作用【解析】【分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产生氧气,增加生态瓶中的植物数量,能为动物提供更多氧气。沙和石头无此功能,增加动物会消耗更多氧气,无法满足需求。故正确答案为 C。3.(2022五下·温岭期末)产生“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 )含量增加了。A.氧气 B.尘土 C.水分 D.二氧化碳【答案】D【知识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解析】【分析】温室效应主要由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所致。其能吸收地面辐射的热量,使大气升温。氧气、尘土、水分并非引发该效应的主要因素。二氧化碳增多,加剧了温室效应,故正确答案为 D。4.(2022五下·温岭期末)将3株直立生长的绿豆苗种在暗箱内,将暗箱放在阳光下,并在暗箱的右上角挖一个小孔,一周后茎的生长方向可能是( )。A. B. C.【答案】B【知识点】植物的向光性【解析】【分析】绿豆苗具有向光性,暗箱小孔让阳光射入,苗的尖端感光后,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导致背光侧生长快于向光侧,茎会弯向光源方向,即朝小孔处生长,这是植物对单侧光刺激的适应性反应。5.(2022五下·温岭期末)以下星球中,已知有生命存在的是( )。A.地球 B.金星 C.月球 D.火星【答案】A【知识点】地球家园中有什么【解析】【分析】地球具备适宜生命存在的条件,如适宜的温度、液态水、可供呼吸的大气等,是目前已知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金星表面高温高压,月球无大气和液态水,火星虽有疑似水痕迹但尚未发现生命存在证据,因此正确答案为 A。6.(2022五下·温岭期末)下列现象的产生不需要经历水蒸气凝结的是( )。A.下雨 B.大雾C.积云 D.湿衣服晒干了【答案】D【知识点】水的蒸发【解析】【分析】下雨是水蒸气凝结成水滴后下落;大雾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悬浮在空中;积云由水蒸气凝结成的小水滴或冰晶聚集而成。而湿衣服晒干是水蒸发为水蒸气的过程,属于汽化现象,无需经历水蒸气凝结,因此选 D。7.(2022五下·温岭期末)下列不属于生物对环境适应现象的是( )。A.青蛙冬眠 B.热带雨林里降水多C.有些植物在冬季会落叶 D.生活在南极的企鹅体型肥大【答案】B【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植物的生长环境【解析】【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指生物通过自身结构或行为等适应生存环境。青蛙冬眠是对低温环境的适应;植物冬季落叶可减少水分和能量消耗,适应寒冷气候;企鹅体型肥大,脂肪厚,能抵御南极严寒,均属于适应现象。而热带雨林降水多是气候特征,并非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因此选B。8.(2022五下·温岭期末)设计并制作的生态瓶要长期维持稳定,不合理的是( )。A.只放动物 B.可以放一些植物C.动植物的数量配比要合理 D.放在能晒到的阳光处【答案】A【知识点】制作生态瓶;生态瓶的应用【解析】【分析】生态瓶需形成完整生态系统,植物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气,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氧气,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若只放动物,缺乏生产者会导致物质循环中断,动物因缺少食物和氧气无法长期生存。而合理配比动植物数量、放置植物及提供阳光(促进光合作用)均为维持生态瓶稳定的必要条件,故A不合理。9.(2022五下·温岭期末)用四只相同的烧杯装等量的水,置于下列环境中,水蒸发最快的是( )。A. B. C. D.【答案】B【知识点】水的蒸发;水的三态变化【解析】【分析】水蒸发速度与温度高低、空气流速快慢、表面积大小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温度越高、空气流动速度越快、水的表面积越大,蒸发速度就越快。B蒸发速度最快。10.(2022五下·温岭期末)根据“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写出完整的食物链,即( )。A.虾米→小鱼→大鱼 B.大鱼→小鱼→虾米C.水草→虾米→大鱼 D.水草→虾米→小鱼→大鱼【答案】D【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解析】【分析】食物链需从生产者开始,水草是植物,属于生产者,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虾米以水草为食,小鱼吃虾米,大鱼吃小鱼,形成 “水草→虾米→小鱼→大鱼” 的能量流动链条。D正确。11.(2022五下·温岭期末)如图是呈“中”字形的铁环,如果在A处用酒精灯加热,那么B、C、D三处蜡烛熔化的顺序是( )。A.B—C—D B.B—D—C C.D—B—C D.C—D—B【答案】B【知识点】热传递【解析】【分析】铁是热的良导体,热量会通过热传导传递。在 A 处加热时,离 A 最近的 B 处会先受热,蜡烛先熔化;热量沿铁环向两侧传导,选项B正确。12.(2022五下·温岭期末)将沉的橡皮泥团捏成船型后,它能漂浮在水面上,这是因为橡皮泥的( )。A.体积变大 B.质量变轻 C.体积变小 D.底面积变小【答案】A【知识点】浮力的变化;物体的沉浮【解析】【分析】物体的浮沉由浮力与重力的关系决定。橡皮泥捏成船型后,质量不变,但体积变大,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排开液体体积越大,浮力越大。当浮力大于重力时,船型橡皮泥便能漂浮,而底面积变化不直接影响浮力大小,故正确答案为 A。13.(2022五下·温岭期末)如果设计一个宇宙空间站,需要为航天员提供的基本生存条件有( )。①空气 ②食物 ③水 ④适宜的温度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D【知识点】探索宇宙【解析】【分析】航天员在宇宙空间站生存需满足基本生命需求:空气提供呼吸所需的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食物和水是维持机体代谢的能量与物质基础;适宜的温度可保障人体生理功能正常运作,避免极端温度对身体造成伤害。这四项均为维持航天员生存的必要条件,缺一不可,故正确答案为 D。14.(2022五下·温岭期末)用边长12厘米的正方形铝箔制作不同底面积的“船”,载重量最小的是( )。A. B. C. D.【答案】D【知识点】制作小船【解析】【分析】船的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也就越大,A选项船的体积最大,载重量最大;D选项船的体积最小,载重量最小。15.(2022五下·温岭期末)下列关于船的发展史,排序正确的是( )。①帆船 ②摇橹木船 ③竹筏 ④核潜艇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①②③④【答案】C【知识点】船的历史【解析】【分析】船的发展史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竹筏是最早利用浮力的水上工具,依靠天然材料制成;摇橹木船在竹筏基础上增加了动力系统(橹),提升了操控性;帆船借助风力作为动力,属于古代较先进的船只;核潜艇则是现代高科技产物,以核动力驱动,属于现代船舶。因此正确排序为③竹筏→②摇橹木船→①帆船→④核潜艇,故选C。16.(2022五下·温岭期末)下列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塑料、纸 B.纸、石油 C.玻璃、煤 D.石油、沼气【答案】A【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解析】【分析】可再生资源指可通过自然或人工方式循环再生的资源。纸由木材等植物纤维制成,木材可通过植树造林再生;塑料虽由石油加工而来,但部分塑料可回收再利用,属于可再生资源(需结合回收利用角度)。石油、煤属于化石燃料,形成需漫长地质年代,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沼气虽为可再生能源,但选项中与石油搭配错误。玻璃由矿石熔炼制成,矿石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故正确答案为 A。17.(2022五下·温岭期末)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将( )。A.先上升后下降 B.先下降后上升C.持续上升 D.保持不变【答案】D【知识点】水的蒸发;水的三态变化【解析】【分析】水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 100℃。当水沸腾后继续加热,热量会被用于水由液态转化为气态(汽化过程),而不是使水温继续升高。此时水的温度会保持在沸点温度不变,直到水完全汽化完毕,因此正确答案为 D。18.(2022五下·温岭期末)小明把刚煮熟的鸡蛋放到一碗常温水中,过5分钟后,他发现( )。A.鸡蛋的温度上升 B.鸡蛋的温度下降C.水的温度下降 D.水的温度不变【答案】B【知识点】热传递【解析】【分析】刚煮熟的鸡蛋温度远高于常温的水,根据热传递原理,热量会从高温物体(鸡蛋)向低温物体(水)转移。因此,鸡蛋放出热量后温度下降,水吸收热量后温度上升。5 分钟后,鸡蛋温度降低,水的温度升高,故正确答案为B。19.(2022五下·温岭期末)将橡皮泥小船分隔成6个船舱,假如⑤号舱进水了,( )。A.小船一定会沉入水底B.小船一定不会沉入水底C.小船可能向左倾斜,但可能仍浮在水面上D.小船可能向右倾斜,但可能仍浮在水面上【答案】D【知识点】制作小船;船的载重量【解析】【分析】将橡皮泥小船分隔成 6 个船舱时,若⑤号舱进水,需考虑船舱分布位置。若⑤号舱在左侧,进水后左侧重量增加,小船可能向左倾斜。但由于其他船舱仍为密闭空间,若整体排水体积产生的浮力仍大于小船总重量,小船可能继续浮在水面,只是出现倾斜,而非必然沉没。因此D选项描述更符合实际情况。20.(2022五下·温岭期末)滴灌技术能很好地缓解( )的环境问题。A.空气污染 B.土壤污染C.水资源缺乏 D.固体废弃物污染【答案】C【知识点】保护环境【解析】【分析】滴灌技术通过管道将水直接输送到植物根部附近,以点滴形式缓慢灌溉,水分利用率可达 80% 以上,相比传统灌溉方式(如漫灌)可节省 50%~70% 的水量。该技术能减少水资源浪费,尤其适用于干旱缺水地区,直接缓解水资源缺乏问题,而对空气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无直接改善作用,故正确答案为 C。21.(2022五下·温岭期末)仙人掌的叶子呈针状,主要是为了( )。A.更漂亮 B.减少水分蒸发C.吸收更多阳光 D.加快水分蒸发【答案】B【知识点】叶子的形态与生长环境【解析】【分析】仙人掌多生长于干旱缺水的沙漠或荒漠环境中,针状叶子是长期适应自然的结果。与宽大叶片相比,针状叶表面积大幅减小,可显著降低水分通过蒸腾作用的散失量,同时也能减少风沙对植株的损伤。这种形态特征帮助仙人掌在缺水环境中保存水分,而非为了美观、吸收更多阳光或加快水分蒸发,因此正确答案为 B。22.(2022五下·温岭期末)将西瓜放到冰水中制成“冰镇西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西瓜和水之间有热传递 B.冰水中有热对流C.热由冰水传向西瓜 D.热由西瓜传向冰水【答案】C【知识点】热传递【解析】【分析】热传递的方向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西瓜温度通常高于冰水,故热量会从西瓜传向冰水,使西瓜降温、冰水升温。C符合题意。23.(2022五下·温岭期末)在船只的尾部安装船舵,主要是为了( )。A.控制方向 B.减轻质量 C.更美观 D.提供动力【答案】A【知识点】制作小船【解析】【分析】船舵安装在船只尾部,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改变水流对舵面的作用力方向,从而改变船只的航行方向。当舵面偏转时,水流在舵的两侧产生压力差,形成转向力矩,使船首转向。船舵不具备减轻船身质量、提供动力的功能,美观也并非其主要设计目的,因此正确答案为 A。24.(2022五下·温岭期末)下列实心材料中,能浮在水面上的是( )。A.铁块 B.铝块 C.橡皮泥团 D.泡沫块【答案】D【知识点】浮力的变化;物体的沉浮【解析】【分析】物体能否浮在水面取决于其密度与水的密度关系:当物体密度小于水时可漂浮。泡沫块放入水中会下沉,因此正确答案为D。25.(2022五下·温岭期末)根据以往实验推测:7粒普通的绿豆种子在下列( )环境中发芽数最多。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C【知识点】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测定一袋空气的质量【解析】【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20-25℃)、充足水分、空气,且需避免强光直射。若选项中某环境满足:温度适宜、水分适量(非浸泡)、空气流通、有散射光,则最利于发芽。③发芽数最多。26.(2022五下·温岭期末)环境与我们。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我国通过垃圾分类、五水共治、减排限产等一系列措施最大限度地改善生态环境,努力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1)下列环境问题中,不属于大气污染的是( )。A.雾霾 B.酸雨 C.汽车鸣笛声 D.温室效应(2)我们用过的餐巾纸应投入 ,空矿泉水瓶应投入 。A.可回收物桶 B.有害垃圾桶 C.厨余垃圾桶 D.其他垃圾桶(3)推行公共自行车交通,从环保角度看,有利于减少城市的( )。A.水污染 B.土壤污染 C.大气污染 D.路面污染(4)绝大多数的水污染是由( )引发的。A.自然灾害 B.人类活动 C.水自身变化 D.植物生长(5)为了保护水资源,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 )。A.不任意排放生活污水 B.工业污水净化后排放C.大量养殖鱼类 D.提倡节约用水【答案】(1)C(2)D;A(3)C(4)B(5)C【知识点】认识空气;空气污染【解析】【分析】(1)大气污染是指有害物质进入大气对生态系统和人类造成危害的现象。雾霾由空气中颗粒物等污染物形成,酸雨因大气中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所致,温室效应由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过多引发,均属于大气污染。而汽车鸣笛声属于噪声污染,不涉及大气成分改变,因此正确答案为 C。(2)餐巾纸因接触污渍且纤维被破坏,无法回收利用,属于其他垃圾;空矿泉水瓶由塑料制成,可回收再利用,属于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指电池、荧光灯管等有毒有害物质,厨余垃圾为剩菜剩饭等有机废弃物,均与题干物品属性不符。(3)推行公共自行车交通,可减少机动车使用频率。机动车燃油排放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颗粒物等会污染大气,而自行车依靠人力驱动,无尾气排放。该举措对水污染(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土壤污染(如重金属、农药残留)、路面污染(如垃圾、油污)的直接影响较小,核心作用是通过低碳出行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故正确答案为 C。(4)水污染的主要诱因包括工业废水排放、生活污水倾倒、农业化肥农药滥用等人类行为,这些活动会向水体中排入重金属、有机物、营养盐等污染物。而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对水污染的影响具有偶然性,水自身变化(如矿物质溶解)和植物生长(如自然落叶腐烂)通常属于自然生态循环,不会大规模引发污染。因此,人类活动是导致绝大多数水污染的根本原因,正确答案为 B。(5)保护水资源需减少污染排放并合理用水。大量养殖鱼类时,鱼的排泄物及剩余饲料会增加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可能引发富营养化,破坏水质,故该做法不可行,正确答案为C。27.(2022五下·温岭期末)生物与环境。在研究“蚯蚓对干燥或潮湿环境的选择”实验时,在盒子的两端分别铺上一层泥土,左端干燥,右端湿润,如下图,将10条蚯蚓放在盒子中间,5分钟后记录。组别 待在干燥土壤里的蚯蚓数 待在盒子中间的蚯蚓数 待在湿润土壤里的蚯蚓数第一组 1 2 7第二组 5 3 2第三组 1 4 5第四组 3 3 4(1)实验时,改变的条件是( )。A.温度 B.光照 C.土壤湿度 D.空气多少(2)下列各组的推理中,是基于该组实验数据作出合理解释的是( )。第一组:湿润土壤的蚯蚓数最多,因此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第二组:干燥土壤的蚯蚓数最多,因此蚯蚓喜欢干燥的环境。第三组:湿润土壤的蚯蚓数最多,因此蚯蚓喜欢干燥的环境。第四组:干燥和湿润土壤中的蚯蚓数相差不大,我们还需要再次实验才能作出解释。A.第一组 B.第一、三组C.第三、四组 D.第一、二、四组(3)第二组重新做了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分别是2、2、6,如果再做第三次,得到( )的数据能证明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A.3、4、3 B.2、6、2 C.2、3、5 D.5、3、2(4)为了让实验更准确,该组同学下一步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检查实验装置,寻找问题所在 B.按照要求重做实验C.改动数据从而与别组达成一致 D.查阅相关资料(5)小明发现该实验装置还可以用来研究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在左右两端各放入5粒绿豆种子,将盒子放在窗台,观察记录。该实验可以探究( )。A.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阳光 B.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C.种子发芽是否需要空气 D.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分(6)综合分析“蚯蚓对干燥或潮湿环境的选择”和“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 B.植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C.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 D.生物与环境的联系不大【答案】(1)C(2)D(3)C(4)C(5)D(6)D【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观察蚯蚓的活动【解析】【分析】(1)该实验在盒子两端分别铺设干燥和湿润的泥土,其他条件(如温度、光照、空气含量)未提及且处于同一环境中,属于控制变量。实验的核心设计是通过对比干燥与湿润的土壤环境,观察蚯蚓的选择偏好,因此改变的单一变量是土壤湿度,正确答案为 C。(2)第一组实验中湿润土壤的蚯蚓数(7 条)显著多于干燥土壤(1 条),数据支持 “蚯蚓喜欢湿润环境” 的结论;第二组干燥土壤蚯蚓数(5 条)多于湿润(2 条),但单一组别可能受偶然因素影响,需结合多组数据判断,不能仅凭此得出蚯蚓喜欢干燥环境;第三组湿润土壤蚯蚓数(5 条)多于干燥(1 条),却得出 “喜欢干燥” 的结论,与数据矛盾;第四组干燥(3 条)和湿润(4 条)数量相差不大,确实需重复实验,但该组推理本身合理。(3)要证明蚯蚓喜欢湿润环境,需湿润土壤中的蚯蚓数显著多于干燥土壤。干燥 2、湿润 5,湿润数量明显更多,符合要求。(4)科学实验需保证数据真实性,改动数据会破坏实验严谨性,是不正确的做法。A 选项检查装置可排除因设备问题导致的误差,B 选项按要求重做能通过重复实验验证结果,D 选项查阅资料可辅助分析实验设计是否合理,均为提升实验准确性的合理措施。而 C 选项违背科学原则,故答案为 C。(5)实验装置左右两端原本为干燥和湿润土壤,若放入绿豆种子并置于窗台,此时两组唯一变量为土壤湿度(水分),其他条件(阳光、空气、土壤存在)相同。A 选项阳光条件一致,B 选项土壤均存在,C 选项空气环境相同,均无法探究;只有 D 选项水分差异可作为单一变量,用于研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分,故正确答案为 D。(6)“蚯蚓对干燥或潮湿环境的选择” 表明动物(蚯蚓)会趋向适宜生存的湿度环境,体现动物依赖环境;“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 实验中水分影响种子萌发,说明植物(种子)生存依赖环境。A、B、C 均正确反映生物与环境的依存关系,而 D 选项 “联系不大” 与实验结论相悖,故不正确的是 D。28.(2022五下·温岭期末)热的研究。在金属杯和陶瓷杯中装等量冷水,并把它们都放在 的热水中,用温度计测量杯中水温变化。 2分钟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0分钟 12分钟 14分钟A杯 35 42 44 44 45 46 47B杯 45 56 64 66 67 67 44(1)分析:A杯水升温 ,B杯水升温较 。(均选填“快”或“慢”)推理: (选填“A”或“B”)杯导热性能更好,是热的良导体。判断:A是 (选填“金属”或“陶瓷”)杯。判断的理由: 。(2)如果用酒精灯在金属杯下面的一端加热,画出热在杯子底部的传递路径。(3)下面能正确表示热在金属杯中的传递过程的是( )。A. B. C. D.(4)热在水中传递的主要方式是(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D.无法确定(5)下列现象中的传热方式与第(4)题相似的是( )。A.晒太阳时,感觉身上暖洋洋的B.打开空调,房间一会儿就热了C.坐在火炉旁,感觉很暖和D.手捧着暖水袋,手也马上热起来了【答案】(1)慢;快;B;陶瓷;金属导热性强,陶瓷导热性弱,根据数据,A杯升温慢,导热性弱;B杯升温快,导热性强,因此A是陶瓷杯(2)(3)C(4)B(5)B【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解析】【分析】(1)金属属于热的良导体,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快速传递热量,因此当金属杯放入热水中时,杯中冷水升温速度快;而陶瓷是热的不良导体,导热速度慢,导致陶瓷杯内冷水升温较慢。从实验数据来看,B 杯在相同时间内水温上升幅度明显大于 A 杯(如 2 分钟时 B 杯 35℃→45℃,A 杯 35℃→42℃),说明 B 杯导热快,为金属杯,故 A 杯为陶瓷杯。(2)用酒精灯在金属杯底部一端加热时,热在杯子底部的传递路径是:从加热点开始,以热传导的方式向四周和另一端逐步扩散,呈辐射状传递,最终使整个金属杯底部温度升高,这体现了金属作为热的良导体,热传导效率高的特点。(3)热在金属杯中的传递过程通常是从加热点以热传导方式向四周和远端均匀扩散,呈辐射状或波浪式蔓延。(4)水是液体,当局部受热时,受热部分的水密度减小而上升,较冷的水密度大则下沉,形成循环流动,这种通过液体或气体的流动来传递热量的方式称为热对流。热传导在水中效率较低,热辐射则主要适用于真空或气体环境。因此,水中热量传递以热对流为主,故选 B。(5)空调制热时,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形成对流,使房间温度升高,属于热对流。B正确。29.(2022五下·温岭期末)船的研究。右图是“创新”号小船模型。(1)“创新”号的动力系统是( )。A.铝箔 B.泡沫板C.泡沫胶 D.风力推进装置(2)制作小船的一般顺序是( )。A.制作—设计—测试—改进 B.制作—测试—设计—改进C.设计一制作一测试一改进 D.设计—制作—改进—测试(3)“创新”号小船底面长21厘米,宽8厘米,下列对底面图纸(每小格边长1厘米)的绘制最合理的是( )。A. B.C. D.(4)“创新”号最多能承受6个重物,请在右图中画出能让小船平稳的放置方式。(用■表示重物)(5)要想增加载重量,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船的长度B.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船的宽度C.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减少船的长度D.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船的体积【答案】(1)D(2)C(3)B(4)图略(5)C【知识点】制作小船;船的载重量【解析】【分析】(1)铝箔通常用于船体材料,泡沫板和泡沫胶多作为船体结构或固定材料,而风力推进装置(如帆、螺旋桨与风的相互作用结构)才是提供动力的核心部件。从船的动力原理来看,风力推进装置可借助风能推动小船前进,符合动力系统的功能定义,因此选 D。(2)在工程实践中,需先明确需求进行设计规划,再按设计方案制作实物,随后通过测试发现性能缺陷(如浮力、动力、稳定性等问题),最后根据测试结果改进优化。若跳过设计直接制作,可能导致结构不合理;若先制作再设计则违背逻辑;改进应在测试之后,才能针对性解决问题。故 C 选项顺序正确。(3)“创新”号小船底面长21厘米,宽8厘米,下列对底面图纸(每小格边长1厘米)的绘制最合理的是B选项。(4)进行承重能力测试时,要均衡放置物体。(5)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力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成正比。增加船的长度、宽度或体积,均可增大排开水的体积,从而提升浮力,进而增加载重量。而减少船的长度会减小船体体积,导致排开水的体积减小,浮力下降,载重量也会随之降低,因此 C 选项不合理。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2022-2023学年五年级第二学期科学期末测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2022-2023学年五年级第二学期科学期末测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