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押题预测】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期末核心考点 成语(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期末押题预测】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期末核心考点 成语(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核心考点 成语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2020秋 昭阳区期末)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这些绝壁上的松树就像________的战士,________的渔夫,________的隐者,站立出自己的风骨。大自然叩击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探求着忠诚、勇敢、洒脱的真谛。
A.搏击风浪 坚守阵地 远离世俗
B.坚守阵地 远离世俗 搏击风浪
C.坚守阵地 搏击风浪 远离世俗
D.搏击风浪 远离世俗 坚守阵地
2.(2013春 丰台区期末)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明对每道题都不求甚解,虽然很快就完成了作业,但做错的也很多。
B.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我正犯愁没法解决这个问题,你都替我想到了。
C.“五一”期间,北京植物园的各种鲜花怒放,争奇斗艳,真是琳琅满目。
D.小妹妹手舞足蹈,活泼可爱,夸张的言行,引得在场的人都忍俊不禁。
3.(2024秋 涪城区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常照耀温暖着你,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
B.杨利伟坐在飞船里面,怀抱着操作盒,屏息凝神地等待着配合程序。
C.他在语文课上答错一道题,结果弄得面红耳赤,声名狼藉。
D.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4.(2024春 越秀区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班长的组织下,校庆日当天我们班同学都不期而至,一起探望母校的老师。
B.陆教授虽然身为学界专家,但他从来都不耻下问,经常找学生交流学术问题。
C.苏轼在政治上遭受一连串打击,却从不悲天悯人,而是坦然面对自己的困境。
D.所谓“走路不观景,观景不走路”,就是登山时要目不窥园,注意脚下安全。
5.(2024春 蒸湘区校级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很多有名有姓的英雄事迹,可是,近现代史上,还有很多锲而不舍创造奇迹的无名英雄也值得我们铭记。在北京西山无名英雄纪念广场,刻着这样一段碑文——“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永垂不朽”。革命战争年代,在隐蔽战线,他们奋不顾身,为新中国走向胜利夯实垒土;岁月静好的今天,在看不见的战场,他们鞠躬尽瘁。这些家喻户晓的英雄们,用忠诚和信仰铸就无名丰碑,用热血和生命锤炼红色基因。
A.锲而不舍 B.奋不顾身 C.鞠躬尽瘁 D.家喻户晓
6.(2024春 北林区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古人文章,困难就在于古人文不加点,今天的人读起来相当吃力。
B.本以为住在山上会不习惯,没想到他竟然一躺下就酣然入梦了。
C.在学习和工作中,专心致志和锲而不舍都是迈向成功不可或缺的品质。
D.季羡林先生学贯中西,精通十二门语言,让人仰之弥高。
7.(2024春 南开区期末)下面句子中加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
B.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C.叶老师上古典诗词鉴赏课,各种典故信手拈来,旁征博引,使人受益匪浅。
D.回到阔别多年的母校,师生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
8.(2024春 凉州区期末)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昨天下午,第一海水浴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B.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C.我家的相册里,有几张罕见的照片,在它们背后藏着一些妇孺皆知的故事
D.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
9.(2024春 天河区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成功救出被困的矿工后,所有参与救援的人员都如释重负。
B.小阳在比赛中发挥了微不足道的作用,为班级取得关键一分。
C.那个鲜为人知的村庄,景色十分迷人,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
D.李明遇到难题时以不求甚解的精神深入钻研,力求透彻理解。
10.(2024春 连平县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我国很多地区组织了驻社区工作队,他们补齐了基层组织短板,激活了社区文化氛围,排解了百家忧难。
B.我国青少年运动员自信自强,包容达观,战绩骄人,向全世界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少年的良好形象。
C.经过几个小时的攀登,他终于爬上了丹霞山的顶峰,放下沉重的背包,如释重负,静静等待日出。
D.舞台剧《火印》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以一匹马与男孩的友谊为主线,谱写了一首悲天悯人的人性赞歌。
11.(2024春 滨州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语文课上,悠扬的朗读声络绎不绝地从教室里传出来。
B.那一天,阳光明媚,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到处传递着幸福的味道。
C.这个教室的装修方案有创造性、墨守成规,深受同学们喜爱。
D.演讲比赛中,他引经据典,夸夸其谈,最终夺得第一名。
12.(2024春 沂南县期末)在阅读中,小启做了读书笔记,其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作家不仅要有才华,更要有悲天悯人的胸怀,才能写出伟大的作品。
B.真的朋友应该是心有灵犀的,俞伯牙、锺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堪称我们日常交友的典范。
C.旅游不仅是逛美景,也是品美食,许多游客感叹,当地风味小吃耐人寻味,不品尝简直是白来了!
D.他们两人的爱好、处事方法迥然不同,谁也无法了解谁,谁也无法改变谁。
13.(2024春 三台县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广阔无垠的已知宇宙中,这颗行星是微不足道的,大多数人对此无法想象。
B.他凭着锲而不舍的精神,终于成功地完成了任务。
C.晓丽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老师、同学请教,她这种不耻下问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
D.真正的朋友应该是心有灵犀的,就像伯牙和子期,堪称我们交友的典范。
14.(2024春 自贡期末)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孕育出无数具有奉献精神的华夏子孙,邓稼先就是其中之一。
B.窗外是连绵的山峦,雪花使远山隐遁了踪迹,近处的山也都模模糊糊,如海市蜃楼。
C.珍贵的家庭相片总能让我回忆起一些妇孺皆知的故事,那些定格的瞬间温暖着岁月。
D.电影《第二十条》以独特的视角,展开情与法的较量,讲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15.(2024春 鄄城县期末)临山近水,总会让人有感而发。
下面划线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是东晋时期杰出的诗人,是田园诗歌的鼻祖,其诗歌耐人寻味。
B.黄河的汹涌澎湃,如耀武扬威的武士,让人望而生畏。
C.望着瀑布下迸溅的水花,她仿佛是在挑逗我紧张的神经,也许她真有首仙露琼浆般的效果,在这一刻心情松弛了。
D.一些不出名的小景点的山水也不乏可爱之处,称得上家喻户晓。
期末核心考点 成语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2020秋 昭阳区期末)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这些绝壁上的松树就像________的战士,________的渔夫,________的隐者,站立出自己的风骨。大自然叩击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探求着忠诚、勇敢、洒脱的真谛。
A.搏击风浪 坚守阵地 远离世俗
B.坚守阵地 远离世俗 搏击风浪
C.坚守阵地 搏击风浪 远离世俗
D.搏击风浪 远离世俗 坚守阵地
【答案】C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语言的简明、连贯。
【解答】解答此题要注意横线处后面需要修饰的词语“战士”“渔夫”“隐者”,结合中心词需要修饰的词语分析可知,战士征战于沙场,故此选择“坚守阵地”。“渔夫”在海上生存,故此选择“搏击风浪”。“隐者”隐居于山林之中,故此选择“远离世俗”。
故选:C。
2.(2013春 丰台区期末)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明对每道题都不求甚解,虽然很快就完成了作业,但做错的也很多。
B.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我正犯愁没法解决这个问题,你都替我想到了。
C.“五一”期间,北京植物园的各种鲜花怒放,争奇斗艳,真是琳琅满目。
D.小妹妹手舞足蹈,活泼可爱,夸张的言行,引得在场的人都忍俊不禁。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彩相一致。
【解答】A.使用正确,不求甚解:甚:很,极。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B.使用正确,心有灵犀一点通:比喻恋爱着的男女双方心心相印。现多比喻双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灵犀:古人说犀牛是一种灵兽;它的角上有条白纹从角尖通向头脑;感应灵敏;所以称灵犀。
C.使用有误,琳琅满目:琳琅:精美的玉石。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此句形容花开放得多,所以该成语使用不当。
D.使用正确,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故选:C。
3.(2024秋 涪城区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常照耀温暖着你,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
B.杨利伟坐在飞船里面,怀抱着操作盒,屏息凝神地等待着配合程序。
C.他在语文课上答错一道题,结果弄得面红耳赤,声名狼藉。
D.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BD.使用正确;
C.使用有误,声名狼藉:形容人的名声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该成语不合语境。
故选:C。
4.(2024春 越秀区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班长的组织下,校庆日当天我们班同学都不期而至,一起探望母校的老师。
B.陆教授虽然身为学界专家,但他从来都不耻下问,经常找学生交流学术问题。
C.苏轼在政治上遭受一连串打击,却从不悲天悯人,而是坦然面对自己的困境。
D.所谓“走路不观景,观景不走路”,就是登山时要目不窥园,注意脚下安全。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熟语。成语熟语的常见错误类型有望文生义、重复啰嗦、褒贬误用、谦敬错位、张冠李戴等,解题时要注意辨析词义,联系语境作答。
【解答】A.有误,不期而至: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指意外碰见。而句子中同学们是在班长组织下一起行动,是有约定的,使用错误;
B.正确,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符合语境;
C.有误,悲天悯人:对社会和人民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即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民的痛苦,此句说的是苏轼面对自己的困境,使用对象不当;
D.有误,目不窥园:形容埋头读书,专心致志,不为外事分心。这里用于写登山要注意看路,使用错误。
故选:B。
5.(2024春 蒸湘区校级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很多有名有姓的英雄事迹,可是,近现代史上,还有很多锲而不舍创造奇迹的无名英雄也值得我们铭记。在北京西山无名英雄纪念广场,刻着这样一段碑文——“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永垂不朽”。革命战争年代,在隐蔽战线,他们奋不顾身,为新中国走向胜利夯实垒土;岁月静好的今天,在看不见的战场,他们鞠躬尽瘁。这些家喻户晓的英雄们,用忠诚和信仰铸就无名丰碑,用热血和生命锤炼红色基因。
A.锲而不舍 B.奋不顾身 C.鞠躬尽瘁 D.家喻户晓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语,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
【解答】ABC.正确。
D.有误,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前文已经提到这些都是“无名英雄”,不符合语境,使用错误。
故选:D。
6.(2024春 北林区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古人文章,困难就在于古人文不加点,今天的人读起来相当吃力。
B.本以为住在山上会不习惯,没想到他竟然一躺下就酣然入梦了。
C.在学习和工作中,专心致志和锲而不舍都是迈向成功不可或缺的品质。
D.季羡林先生学贯中西,精通十二门语言,让人仰之弥高。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语,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
【解答】A.有误,文不加点::文章一气写成,不用涂改。形容文思敏捷,下笔成章。望文生义。
BCD.正确。故选:A。
7.(2024春 南开区期末)下面句子中加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
B.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C.叶老师上古典诗词鉴赏课,各种典故信手拈来,旁征博引,使人受益匪浅。
D.回到阔别多年的母校,师生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BC.正确;
D.有误,天伦之乐: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用在此处,对象不符。
故选:D。
8.(2024春 凉州区期末)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昨天下午,第一海水浴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B.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C.我家的相册里,有几张罕见的照片,在它们背后藏着一些妇孺皆知的故事
D.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对成语的运用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彩,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运用是否恰当。总之,做好该题,理解词义是最关键的。
【解答】A.使用正确,人声鼎沸:鼎:古代煮食器;沸:沸腾。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样。
B.使用正确,群蚁排衙:有时指整齐地排列着。衙,衙门。排衙,原指旧时官署陈设仪仗,全署属吏依次参拜长官的情状。
C.使用有误,妇孺皆知:孺:小孩。妇女、小孩全都知道。指众所周知。该成语和语境不符,应该为“鲜为人知”。
D.使用正确,锲而不舍:锲:镂刻;舍:停止。即不断地镂刻。意为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故选:C。
9.(2024春 天河区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成功救出被困的矿工后,所有参与救援的人员都如释重负。
B.小阳在比赛中发挥了微不足道的作用,为班级取得关键一分。
C.那个鲜为人知的村庄,景色十分迷人,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
D.李明遇到难题时以不求甚解的精神深入钻研,力求透彻理解。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解答】A.正确,“如释重负”意思是像放下重担那样(轻松、愉快)。成功救出被困矿工后,救援人员放下心中重担,用这个词很恰当。
B.有误,“微不足道”指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但句中说小阳为班级取得关键一分,作用明显很大,不能用“微不足道”,自相矛盾。
C.有误,“鲜为人知”是很少有人知道。既然很少有人知道,就不太可能吸引大批游客前来,逻辑矛盾,使用不当。
D.有误,“不求甚解”指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而句中说李明深入钻研,与“不求甚解”意思相悖,使用不当。
故选:A。
10.(2024春 连平县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我国很多地区组织了驻社区工作队,他们补齐了基层组织短板,激活了社区文化氛围,排解了百家忧难。
B.我国青少年运动员自信自强,包容达观,战绩骄人,向全世界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少年的良好形象。
C.经过几个小时的攀登,他终于爬上了丹霞山的顶峰,放下沉重的背包,如释重负,静静等待日出。
D.舞台剧《火印》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以一匹马与男孩的友谊为主线,谱写了一首悲天悯人的人性赞歌。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根据句意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易错点是句意理解不到位,词语理解不正确。
【解答】ABD.正确。
C.有误,如释重负:像放下重担那样轻松,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轻松愉快。望文生义。
故选:C。
11.(2024春 滨州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语文课上,悠扬的朗读声络绎不绝地从教室里传出来。
B.那一天,阳光明媚,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到处传递着幸福的味道。
C.这个教室的装修方案有创造性、墨守成规,深受同学们喜爱。
D.演讲比赛中,他引经据典,夸夸其谈,最终夺得第一名。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成语使用正误的辨析。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有误,“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本句形容读书声,用错对象。
B.正确。
C.有误,“墨守成规”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与本句语境相矛盾。
D.有误,“夸夸其谈”意思是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是贬义词,本句使用褒贬不当。
故选:B。
12.(2024春 沂南县期末)在阅读中,小启做了读书笔记,其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作家不仅要有才华,更要有悲天悯人的胸怀,才能写出伟大的作品。
B.真的朋友应该是心有灵犀的,俞伯牙、锺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堪称我们日常交友的典范。
C.旅游不仅是逛美景,也是品美食,许多游客感叹,当地风味小吃耐人寻味,不品尝简直是白来了!
D.他们两人的爱好、处事方法迥然不同,谁也无法了解谁,谁也无法改变谁。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成语使用正误的辨析。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BD.正确。
C.有误,“耐人寻味”意思是其中的意味经得起人们反复地体会、琢磨,形容意味深长。本句形容美食味道好,该词使用属于望文生义。
故选:C。
13.(2024春 三台县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广阔无垠的已知宇宙中,这颗行星是微不足道的,大多数人对此无法想象。
B.他凭着锲而不舍的精神,终于成功地完成了任务。
C.晓丽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老师、同学请教,她这种不耻下问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
D.真正的朋友应该是心有灵犀的,就像伯牙和子期,堪称我们交友的典范。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成语使用正误的辨析。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BD.正确。
C.有误,“不耻下问”原意是不把向学问、地位等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成可耻的事。形容谦虚、好学。此句中,晓丽是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他们并不都是地位或学识低于她的人,因此使用“不耻下问”并不恰当。
故选:C。
14.(2024春 自贡期末)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孕育出无数具有奉献精神的华夏子孙,邓稼先就是其中之一。
B.窗外是连绵的山峦,雪花使远山隐遁了踪迹,近处的山也都模模糊糊,如海市蜃楼。
C.珍贵的家庭相片总能让我回忆起一些妇孺皆知的故事,那些定格的瞬间温暖着岁月。
D.电影《第二十条》以独特的视角,展开情与法的较量,讲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词义的辨析。认真阅读题干结合自己积累作答。
【解答】ABD.正确。
C.有误,妇孺皆知:妇女和小孩都知道,指某件事物众所周知,流传得很广。此处用来形容家庭相片中的故事,使用不当;
故选:C。
15.(2024春 鄄城县期末)临山近水,总会让人有感而发。
下面划线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是东晋时期杰出的诗人,是田园诗歌的鼻祖,其诗歌耐人寻味。
B.黄河的汹涌澎湃,如耀武扬威的武士,让人望而生畏。
C.望着瀑布下迸溅的水花,她仿佛是在挑逗我紧张的神经,也许她真有首仙露琼浆般的效果,在这一刻心情松弛了。
D.一些不出名的小景点的山水也不乏可爱之处,称得上家喻户晓。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解答】ABC.正确。
D.有误,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词义和“不出名”矛盾。
故选: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