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5.1两种电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小徐将塑料袋剪成细丝,用两块毛皮分别来回摩擦细丝和塑料管后,将细丝抛向空中,在其下方用塑料管靠近,细丝可以在空中飞舞,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毛皮摩擦后的细丝间会相互排斥B.细丝和塑料管带上相同的电荷C.摩擦时,正电荷在毛皮与塑料管之间发生了转移D.该现象可以解释验电器的工作原理2.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而且会变得蓬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塑料是导体B.梳子梳头后,梳子带电而头发不带电C.梳子与头发摩擦的过程中创造了电荷D.梳头发变得蓬松是因为带上同种电荷而互相排斥3.以氢原子为例,如图的四个图中能正确示意氢原子结构的是( )A. B.C. D.4.下列关于电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越多,导体中的电流越大B.5A表示1min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是5CC.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相同时,所用时间越短,则导体中的电流越大D.0.5×103A=0.5mA5.有甲、乙两个轻质小球,将甲与乙靠近时,它们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所示,现将乙球移开后,让甲球与原来带正电的验电器接触,发现验电器的张角先变小后变大,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球一定带负电,乙球可能带正电 B.甲球一定带负电,乙球一定不带电C.甲球一定带正电,乙球可能带负电 D.甲球可能不带电,乙球一定带正电6.图中纸屑间受电荷相互作用而排斥,并受到盘的排斥力,从盘面飞起散开,则( )A.纸屑失去正电荷 B.纸屑可能不带电C.粒子a由盘转移到纸屑 D.纸屑与盘一定带同种电荷7.在探究摩擦起电现象的实验中,小明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然后用玻璃棒靠近碎纸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棒与丝绸所带的电性相同B.玻璃棒与丝绸所带的电量不相等C.丝绸中的部分电子转移到玻璃棒上D.玻璃棒靠近纸屑后,发现有纸屑先被吸引,后又飞出,原因是纸屑与玻璃棒接触后带上同种电荷,发生相互排斥8.丝绸和玻璃棒摩擦后分开,那么结果则是( )A.丝绸和玻璃棒都带正电 B.丝绸带负电,玻璃棒带等量正电C.丝绸不带电,玻璃棒带正电 D.丝绸和玻璃棒都带负电二、填空题9.人们穿普通化纤面料的服装容易吸附灰尘,这是 现象.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粘有灰层,这是因为电视机工作时,屏幕上 ,而具有了 的性质.10.如图(a)、(b)、(c)所示的三种原子模型,物理学家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模型是图 。11.铝有良好的导电性、良好的延展性、密度小等物理属性.下列有关铝的应用中,分别利用了铝的哪种物理属性:(1)户外高压线主要用铝导线是利用它的 ;(2)铝箔广泛用于包装香烟、糖果是利用它的 ;(3)建造飞机、船舶中为减轻重量也大量使用铝是利用它的 .12.如图所示,甲图中让玻璃棒带电的方式叫 ,乙图说明了带电体具有 的性质,用丝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是 (选填“正/负”)电荷.三、作图题13.下图中带电小球A与B相互排斥,请画出小球A对B的排斥力的示意图。四、实验题14.在“探究电荷间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小明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1)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能吸引带负电荷的纸屑,是因为有机玻璃棒带 电荷,有机玻璃棒带电是因为它 (得到/失去)电子。(2)本实验中不用金属棒做实验是因为金属是 (导体/绝缘体),摩擦所带电荷会通过人体导入大地。(3)通过观察甲、乙、丙三图可发现,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相同电荷及不同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 (相同/不同)。(4)通过比较甲、乙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五、综合题15.小明利用空易拉罐做了几个物理小实验.如图甲所示,在易拉罐中注入少量的水,用酒精灯对易拉罐加热,待罐口出现白雾时,将罐口堵住,撤去酒精灯,让易拉罐冷却,观察到易拉罐变瘪了,这一现象说明了 的存在.如图乙所示,用易拉罐制作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在易拉罐底部中央戳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半透明的塑料薄膜,用它观察窗外景物时,在塑料薄膜上能看到窗外景物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像,像形成的原理是光的 .如图丙所示,将两个易拉罐平行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为了能让两易拉罐间距离增大,可以吸管按图中箭头 选填“A”或“B”所示的方向用力吹气.如图丁所示,用塑料薄膜擦过的塑料管靠近易拉罐,易拉罐 选填“可能”或“不可能”被吸引.《15.1两种电荷》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 C D C C A D D B1.C【详解】A. 根据图片中,细丝间是彼此排斥的,所以,毛皮摩擦后的细丝间会相互排斥,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 根据细丝可以在空中飞舞,所以,细丝和塑料管带上相同的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 在摩擦起电中,发生转移的是电子,得到电子的显负电,失去电子的带正电,故C错误,符合题意;D. 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与该现象的原理是一样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2.D【详解】塑料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 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塑料梳子与头发相互摩擦,发生了电荷的转移,从而使梳子和头发分别带上异种电荷而互相吸引,所以随着梳子飘起来,头发带上同种电荷而互相排斥,所以头发越梳越蓬松。故选D。3.C【详解】氢原子由原子核和1个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原子核的体积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原子里有一个很大的空间,核外电子在原子的空间内绕原子核高速运动。图C能准确示意氢原子核式结构,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4.C【分析】利用电流的定义分析该题,知道电流单位的换算。【详解】A.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多,但不知道通电时间,所以不能得出导体中的电流大小,故A错;B.5A表示1s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是5C,故B错;C.由I=可知,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相同时,所用时间越短,则导体中的电流越大,故C正确;D.单位换算0.5×103A=0.5×103×103mA=0.5×106mA故D错。故选C。5.A【分析】(1)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正负电荷会发生中和;(2)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且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详解】分析:将乙球移开后,让甲球与原来带正电的验电器接触,发现验电器的张角先变小后变大,说明先发生中和现象,则甲球与验电器原来带异种电荷,由于验电器的金属球带正电,故甲带负电;由图知,甲、乙相互吸引,故乙球可能不带电,也可能带正电。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正、负两种电荷和验电器用途、原理及其使用特点的了解,知道正、负电荷会发生中和现象是解题的关键。6.D【详解】AC.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得到电子带负电,失去电子带正电,而正电荷是不移动的,故AC不符合题意;BD.图中纸屑间受电荷相互作用而排斥,并受到盘的排斥力,从盘面飞起散开,说明纸屑和盘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B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7.D【详解】ABC.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电子)的转移;丝绸和玻璃棒摩擦的过程中,丝绸与玻璃棒摩擦,玻璃棒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丝绸因得到等量的电子而带负电,故ABC错误;D.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靠近碎纸屑,碎纸屑被吸引,这是由于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有些纸屑接触到玻璃棒后又马上“跳开”,这是因为纸屑由于带上与玻璃棒相同的电荷,而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D正确。故选D。8.B【详解】解答:丝绸和玻璃棒摩擦后.因为它们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丝绸得到电子,带负电;玻璃棒失去电子带上等量的正电.故选B.点睛: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得失,得到电子的带负电,失去电子的带正电.根据摩擦起电的知识来分析.9. 摩擦起电 电(或电荷) 吸引轻小物体【详解】人们穿普通化纤面料的服装容易吸附灰尘,这是摩擦起电现象.电视机工作时,由于电子运动到了屏幕上,而使屏幕带了电,而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故把灰尘吸引到了屏幕上.10.(c)【详解】图(a)是枣糕模型,图(b)是电子云模型,图(c)是核式结构模型。因为物理学家卢瑟福提出的是核式结构模型,所以对应的是图(c)。11. 导电性 延展性 密度小【详解】(1)户外高压线需要选用电阻较小的材料铝来制成导线,是利用它的导电性好;(2)铝箔广泛用于包装香烟、糖果是利用它的延展性好,便于制作薄薄的一层,且容易改变形状;(3)建造飞机、船舶需要减轻重量,利用了铝的密度小的特点,同体积时,质量小.12.摩擦起电;吸引轻小物体;正【详解】试题分析: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甲图中让玻璃棒带电的方式叫摩擦起电;乙图说明了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人们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丝绸由于得到电子而带负电.考点:摩擦起电13.【详解】带电小球A与B相互排斥,小球A对B的排斥力作用在B小球的中心,方向水平向右,故过小球的中心向右画线段,在线段的末尾标上箭头表示方向,并标出力F,作图如下14. 正 失去 导体 不同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详解】(1)[1][2]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能吸引带负电荷的纸屑,这说明有机玻璃棒带了电,在摩擦的过程中,有机玻璃棒带失去电子带正电荷。(2)[3]因为金属是导体,通过摩擦带的电荷会通过人体传入大地,所以本实验中不用金属棒做实验。(3)[4]通过观察,两个有机玻璃棒相互接触时,相互排斥;两个橡胶棒相互接触时,相互排斥;一个有机玻璃棒和一个橡胶棒相互接触时相互吸引;故可以得出:电荷间有相互作用,相同电荷及不同电荷间相互作用不同。(4)[5]由甲乙实验可知,两个有机玻璃棒相互接触时,相互排斥;两个橡胶棒相互接触时,相互排斥,说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15. 大气压 倒立 直线传播 B 可能【详解】(1)水吸热汽化生成水蒸气,水蒸气把易拉罐内的空气排出,封住罐口,停止加热,罐内气体温度降低,气体压强减小小于大气压,大气压将易拉罐压瘪,易拉罐被压瘪可以表明大气压的存在。(2)由题意可知用易拉罐制成的针孔照相机的原理就是小孔成像,由光的直线传播可知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3)为了能让两易拉罐间距离增大,可以用吸管按图中箭头B所示的方向用力吹气使得易拉罐的右侧空气流动加快,气压减小易拉罐向右运动,从而使两易拉罐间距离增大。(4)用塑料薄膜擦过的塑料管,吸管上会带电,能够吸引轻小的易拉罐。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