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稠州中学七年级下学期5月科学作业检测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2025七下·义乌月考)亚运会已经顺利举办,这是杭州在全世界的一次精彩亮相。下列有关运动员的说法正确的是( )A.骨骼肌的肌肉组织通过收缩和舒张产生运动B.人体保护组织可以预防外界细菌入侵C.血液能够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属于输导组织D.体育竞技只需要神经系统参与即能完成比赛2.(2025七下·义乌月考)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其中能表示保持H2O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A. B.C. D.3.(2025七下·义乌月考)如图表示家蚕生殖发育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家蚕的发育过程是完全变态发育B.家蚕发育过程顺序为②④③①C.飞动的蚕蛾①是成虫,能吐丝D.家蚕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4.(2025七下·义乌月考)如图所示第一幅图为甲图,第二幅图为乙图,甲、乙分别为大叶黄杨植物体上保留顶芽和剪去顶芽的枝条,从枝条的发育情况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枝条具有顶端优势,抑制了侧芽的生长B.乙枝条由于去除顶端优势,使侧枝生长较快C.甲枝条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更有利于开花结果提高产量D.乙枝条的措施在园林绿化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5.(2025七下·义乌月考)在研究土壤成分的实验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在测量“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时,需用同样体积的铁块和土壤进行对照实验B.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有机物”时必须采用新鲜湿润的土壤样品C.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无机盐”时,用于溶解矿物质的水必须是蒸馏水D.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水”时,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必须要略向下倾斜6.(2025七下·义乌月考)在五彩缤纷的生物世界,微生物似乎显得过于微小与沉寂,然而它们在食品制作方面却作用非凡。下图是家庭制作葡萄酒和葡萄醋的实验流程图,下列制作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清洗葡萄 B.葡萄捣碎榨汁C.葡萄发酵成酒 D.滤掉酒渣后装瓶7.(2025七下·义乌月考)下列自然现象可以反映地壳变动信息的有( )①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②华山北坡大断崖③采石场上有弯曲的岩层④青藏高原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A.①④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8.(2025七下·义乌月考)小明刚学完地球的结构,记录下了如下的见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A.地球内部根据密度由大到小大致可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B.生物圈不但包含了生物,还包含生物所处的环境,如空气,水等C.土壤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四个圈层的共有部分D.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是软流层,地壳漂浮在软流层上9.(2025七下·义乌月考)哈尔滨火爆全国,很多游客在寒冬户外体验了“泼水成冰”的奇观,如图所示。“泼水成冰”的原理是水蒸气在极低的温度下直接变为小冰晶。对此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A.空中看到的是白色雾状水蒸气 B.该过程主要的物态变化是凝固C.泼水成冰时用热水效果会更好 D.气温高于0℃也会出现该现象10.(2025七下·义乌月考)如图为豌豆果实示意图,豆果开裂时,果皮向内蜷缩,能将种子弹射出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由胚珠发育而来的,②是由珠被发育而来的B.豌豆不能依靠自身力量传播种子C.①和②共同构成的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D.图中5粒种子,需要子房、胚珠、花粉的数量分别是5、5、511.(2025七下·义乌月考)如图是小科学习科学知识后进行的总结,你认为相应图示表示正确的是 (▲)A.蚕的一生 B.地壳中元素的含量C.氮元素的化合价 D.子房的结构12.(2025七下·义乌月考)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有几个( )①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②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③碘由碘原子构成 ④分子、原子、离子都可直接构成物质⑤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 ⑥同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13.(2025七下·义乌月考)1个原子(含6个质子,6个中子)的质量为a kg,1个原子(含8个质子,10个中子)的质量为b kg,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B.与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C.18g原子中质子的质量约为9gD.1个由和组成的CO2分子含22个电子, 26个中子14.(2025七下·义乌月考)甲、乙、丙和丁分别是四种生物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甲与乙、丙、丁的共同点是都需要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B.图中的甲、乙、丙、丁都通过产生丁图中的[a]孢子来繁殖后代C.丙生物具有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和细胞核这些结构,可以用来酿酒D.乙能产生青霉素,它是一种著名的抗生素类药物,可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15.(2025七下·义乌月考)科学是一门基于实验的学科,以下研究的实验中,方法或实验目的不合理的是( )A.研究物质吸热能力强弱时,用加热时间来判断吸收热量的多少,这运用了转换法B.在测量一粒米的质量时,先测出100粒米的质量,再除以粒数,是为了减少实验误差C.根据鱼类都有脊椎骨,而海马属于鱼类,由此得出海马也有脊椎骨,这运用了归纳法D.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实验中,对所获得的数据画出m-V图像来处理,这运用了模型法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16.(2025七下·义乌月考)“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感谢母亲给予生命。如图是胎儿、脐带和胎盘的示意图,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1)胎儿在母体的[③] 里发育,胎儿所获得的营养需经过[①] 和[②]从母体获得。(2)胎儿发育到280天左右时,会通过[④]从母体内产出,这一过程叫做 。17.(2025七下·义乌月考)如图甲是桃花的结构示意图,图乙是桃的果实示意图。请分析回答:(1)从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上分析,花和果实都属于 。(2)图甲中,桃花的花瓣大而鲜艳,整朵花有芳香的气味,根据这些特点可以推测出桃花属于 (填“风媒花”或“虫媒花”)。桃花的花粉是在 (填序号)中产生的。(3)桃子的食用部分⑦是由图甲中的 (填名称)发育而来的。18.(2025七下·义乌月考)按照要求填写化学符号或符号的意义:(1) 3个钠原子 ; (2)氧化铝的化学式 ;(2) 指出CO32-中“2”的含义 ;19.(2025七下·义乌月考)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是 ;①冰水混合物 ②液氧 ③纯净的空气 ④铜丝 ⑤自来水 ⑥二氧化碳 ⑦氖气 ⑧碘酒 ⑨硫化亚铁 ⑩硫酸铜20.(2025七下·义乌月考)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执行月背采样任务,将带回月壤进行科学研究。(1)地球土壤中除了生物外,还有空气、水、无机盐和 等成分。(2)科学家设想:假如环境条件成熟,要使月球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类似于地球土壤的月壤,可能经过的阶段如下,按顺序补全月壤形成过程 ③⑤。①形成原始月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 ②岩石风化 ③高等植物生长 ④形成矿物颗粒,释放矿物成分⑤腐殖质不断积累、成熟月壤形成 ⑥低等植物生长21.(2025七下·义乌月考)小明用浅绿色的洗洁精、红墨水、黄色的食用油调制了一杯“彩虹液体”,用盖子密封好,过几天,发现不同颜色液体的界面变模糊,液面下降了一点,如图所示。对“界面变模糊”现象的合理推测是 ,对“液面下降”现象的合理推测是 。22.(2025七下·义乌月考)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科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段发展史。H HeLi Bo B c N 0 F NoNa Mg Al Si P s Cl Ar表三 元素周期表(1)八音律表中的“G”可能是元素周期表中相对应的 元素。 (填写元素符号)(2)分析上述科学史料,下列观点正确的有()(可多选)。A.研究复杂的现象往往需要寻找规律B.科学家在研究元素周期规律时,不需要借助任何技术C.如果当时门捷列夫没有发现元素周期表,以后就不会再有人发现了D.随着科学的进步,新的元素陆续会被发现E.纽兰兹的八音律理论中没有稀有气体元素,说明他的理论完全错误23.(2025七下·义乌月考)空调与冰箱都能给我们制造低温的环境,而且它们的工作原理也几乎相同。空调与冰箱主要组成部件如图甲。冰箱的蒸发器(内装有低沸点制冷剂氟利昂)和冷凝器装在同一箱体内,而空调则是把两者分别装室内机和室外机里(如图乙)。(1)冰箱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制冷剂氟利昂在蒸发器中 ,在冷凝器中 。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放热情况,上同)(2)氟利昂的液化发生在空调机的 (填“室内”或“室外”)机。24.(2025七下·义乌月考)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在鹊桥二号中继星的支持下,优雅地着陆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此次嫦娥六号的主要任务包括:寻找新矿物、古老矿物、月球深部物质等,开启了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挖土”之旅。月球矿产资源极为丰富,以铁为例,仅月面表层5cm厚的沙土就含有上亿吨。(1)科学研究发现,月球上富含铁的同位素:Fe-57(一个原子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57)和 Fe-54,已知铁元素为26号元素,则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Fe-57和 Fe-54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B.Fe-57 和 Fe-54在元素周期表中占同一个位置C.Fe-57和 Fe-54均属于铁元素,所以相对原子质量相同(2)地球上的铁主要以氧化物形式存在,某物质由Fe2O3、Fe3O4两种化合物组成,其中铁元素的质量占总质量的5/7,那么 Fe2O3、Fe3O4两种化合物中铁原子的个数比为 ;探明某赤铁矿(主要成分为氧化铁,且其它成分不含铁)含铁量为12.6%,则氧化铁含量为 (以百分数的形式表示)。三、探究题(每空2分,共28分)25.(2025七下·义乌月考)为探究原子的结构,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1)如图乙,α粒子通过荧光屏会引起闪光。荧光屏设计成360°环绕,是因为卢瑟福在实验前认为α粒子可能穿过金箔,也可能 。(2)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数据,统计不同偏转角度的α粒子数量,绘制图像如图丙所示。能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数据是 (用字母表示)段曲线。26.(2025七下·义乌月考)梭梭是分布在我国西北荒漠中的一种重要植被,它不仅能忍受干旱和极端温度,其抗盐性也很强。科学研究员对“食盐溶液浓度对梭梭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实践,为大面积种植梭梭林提供科学依据。具体步骤如下:①将梭梭种子放在 5℃、10℃、15℃、20℃、25℃和30℃恒定温度下进行萌发,统计种子的萌发率(如图甲)。②在一定温度下,将梭梭种子放在不同浓度的食盐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统计种子的萌发率A。③将步骤②中未萌发的种子转移至蒸馏水中继续培养数天后,统计种子恢复萌发的萌发率B。食盐溶液浓度 (%) 0 0.6 1.2 2.3 3.4 4.5 5.5 6.6萌发率 A (%) 76 64 61 44 31 7 5 2蒸馏水处理后的萌发率 B (%) 5 4 3 12 14 45 44 43(1)实验步骤②中的一定温度应设为 ℃。(2)分析步骤②所得数据,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在自然生长环境中,刚播种在沼泽地(盐分浓度大于 4.5%)的梭梭种子会处于休眠状态。结合实验结果,请推测梭梭种子能否在来年融雪时期萌发,并说明理由: 。27.(2025七下·义乌月考)2025年5月31号是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有食粽的风俗。爱动手的小明与小东想测粽子密度,他们实验操作步骤如图所示:(1)小明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时,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后,发现指针在分度盘前左右不停地摆动,摆动幅度如右图所示,则可判定他下一步应该进行的具体操作是: 。(2)因粽子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她借助一只烧杯,如图乙所示,用细线将粽子悬挂水中浸没(水未溢出),在水面处做标记,然后将粽子取出,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给烧杯补水至标记处如图丙所示,量筒补水前后的刻度如图丁所示,则小明所测粽子的密度是 g/cm3。(3)小东选取了另一个粽子利用烧杯、水、电子秤测粽子的密度,具体操作如下:①用电子秤称出粽子质量88g; ②称出装满水的烧杯的总质量为300g;③粽子放入烧杯中水溢出,擦干烧杯外壁的水后,称出烧杯和粽子的总质量为348g;则小张所测这个粽子的密度为 kg/m3。(4)比较小明和小东的测量方法,你认为谁的测量结果更准确,为什么 。28.(2025七下·义乌月考)如图为验证沸腾条件的实验装置。关于小烧杯内水的最终状况,同学们有不同看法。①小明认为:温度达到沸点,且会沸腾。 ②小李认为:温度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③小红认为:温度达不到沸点,不会沸腾。通过实验观察到小烧杯内的水没有沸腾,所以小明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了验证小李和小红的观点,观察并记录温度计甲和乙的示数变化,如下表。时间/分钟 0 3 6 9 12 15 18 21 24甲的示数 40 57 71 81 91 97 100 100 100乙的示数 40 48 61 74 84 90 94 94 94(1)通过实验数据分析, 的观点是正确的。(2)在0至18分钟内,小烧杯中水的温度从40℃上升到94℃,其原因是小烧杯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小烧杯中的水蒸发散失的热量。(3)18分钟以后,为什么小烧杯中水的温度保持94℃稳定,但又低于大烧杯中水的温度(100℃) 请分析其原因 。29.(2025七下·义乌月考)兴趣小组对我国的太空舱制取氧气系统(其剖面如图所示)进行了研究性学习。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1)验证气体甲的具体步骤是 ;(2)请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四、计算题(每题6分,共18分)30.(2025七下·义乌月考)某品牌化肥尿素包装袋上部分信息如图,请根据相关信息(1)纯净尿素 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结果精确到0.1%)(2)计算该品牌化肥中尿素 的含量。 (结果精确到0.1%)(3)某农田计划施用上述品牌的尿素 175 千克,但由于货源短缺,现改用硝酸铵(化学式 为保证含氮量相当,所需硝酸铵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31.(2025七下·义乌月考)如图甲所示,装有部分水的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杯子和水的总质量为 160g。向杯子中放入一个金属球后,水刚好将杯子装满,杯子、水和金属球的总质量为228g,如图乙所示。然后取出金属球,向杯子中加满水,此时杯子和水的总质量为180g,如图丙所示。 求:(1)金属球的体积(2)金属球的密度(3)若该金属球是空心的,且空心部分的体积为10cm3,则制造该金属球所用金属的密度32.(2025七下·义乌月考)绍兴酒文化悠久,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临近过年时,诸暨农家开始烧制当地特色美酒同山烧(白酒),这一传统是诸暨人过年不可或缺的温馨环节。制酒主要包含两个关键过程:发酵和蒸馏。(1)制酒发酵需要酵母菌,它和制作酸奶的乳酸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2)酿造出的同山烧白酒度数很高,一般不宜饮用,需要与适量水勾兑(混合)后才能出售。有关行业规定:白酒的“度数”是指气温在20℃时,100毫升酒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数,即酒精的体积分数;比如50度白酒是指气温在20℃时,100毫升酒中所含酒精为50毫升。(ρ*=1.0×103千克/米3、 ρ液 千克/米3)请计算:①该厂生产的每瓶装“500毫升、45度”的同山烧白酒,质量是多少 ②这种酒的密度约是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组织;血液循环;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解析】【分析】 人体的基本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各具有不同的功能。运动的完成,不仅靠运动系统,还需神经系统的控制与调节,需要能量的供应,因而还需要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系统的配合。【解答】 A.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骨骼肌收缩产生运动的动力,故A正确;B.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保护组织是植物体的组织,故B错误;C.血液属于结缔组织,具有连接、支持、保护、营养的作用,故C错误;D.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不仅靠运动系统的参与,还要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如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的辅助下完成的,故D错误。故选A。2.【答案】A【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解析】【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分子保持,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所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应为水分子;根据水分子的构成,判断图中为水分子的选项。【解答】A、能表示水分子,能保持H2O化学性质的,故A符合题意;B、该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的混合气体,不能保持H2O化学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C、该图是氢气,不能保持H2O化学性质,故C不符合题意;D、该图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不能保持H2O化学性质,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3.【答案】C【知识点】动物的生长时期【解析】【分析】(1)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2)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3)图中,①成虫、②受精卵、③蛹、④幼虫。【解答】AB、家蚕的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发育顺序是②→④→③→①,是完全变态发育,AB正确。C、飞动的蚕蛾①是成虫,④幼虫能吐丝,C错误。D、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家蚕的发育起点是受精卵,为有性生殖,D正确。故答案为:C。4.【答案】C【知识点】芽的发育【解析】【分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顶芽对侧芽有一定的制约关系。当顶芽生长旺盛时,侧芽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这种现象叫做顶端优势。【解答】A、观图可知,甲枝条保留了顶端优势,抑制侧芽发育,甲枝条不利于开花结果,不符合题意;B、乙剪去顶芽的枝条,从枝条的发育情况分析乙枝条由于打破了顶端优势,侧枝得以更好地发育,不符合题意;C、甲、乙分别为植物体上保留顶芽和剪去顶芽的枝条,从枝条的发育情况分析侧枝越多越利于多结果实,应该是乙枝条更有利于开花结果,符合题意;D、如果摘除顶芽,侧芽会很快就发育成枝条。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利用植物的顶端优势原理,对作物、果树、花卉等进行整枝、打杈或摘心,调整顶芽和侧芽的生长发育状况,提高作物和果树产量以及花卉的观赏价值,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5.【答案】B【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解析】【分析】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解答】A.在测量“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时,除了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所以实验中的铁块和土壤体积相同,故A正确不合题意;B.土壤中含有水分,加热水分会蒸发,因此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有机物”时,所采用的土壤必须是新鲜干燥的土壤,故B错误符号题意;C.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无机盐”时,用于溶解矿物质的水必须是蒸馏水,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故C正确不合题意;D.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水”时,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必须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6.【答案】C【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解析】【分析】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 A.清洗葡萄是将葡萄中的脏污洗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合题意;B.把葡萄捣碎榨汁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合题意;C.葡萄发酵成酒有新的物质乙醇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符合题意;D.用细纱布过滤后装瓶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合题意。故选C。7.【答案】D【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解析】【分析】地壳运动即地质运动,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就在不断发生变化。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地壳变动有时进行得很激烈、很迅速,有时进行得十分缓慢,难以被人们察觉。我们可以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来证明过去所发生的地壳变动。【解答】①②③④都是地壳变动的证明;故答案为:D.8.【答案】B【知识点】生物圈的定义及范围;地球内部的结构;土壤的组成与形成【解析】【分析】AD.根据地球内部结构的知识判断;B.根据生物圈的成分判断;C.根据对土壤的认识判断。【解答】 A.地球内部根据密度由大到小大致可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故A错误符合题意;B.生物圈不但包含了生物,还包含生物所处的环境,如空气,水等,故B正确不合题意;C.土壤不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四个圈层的共有部分,故C错误符合题意;D.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是软流层,地壳漂浮在软流层上,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9.【答案】C【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凝华及凝华现象【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再确定吸入还是放热。【解答】 A.空中看到的是白色雾状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误;B.在“泼水成冰”的过程中,主要的物态变化是凝华,故B错误;C.泼水成冰时用热水会产生更多的水蒸气,效果会更好,故C正确;D.气温高于0℃,水蒸气不会凝华,只会液化,不会出现“泼水成冰”的奇观,故D错误。故选C。10.【答案】C【知识点】种子的结构;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解析】【分析】根据种子的结构,以及和果实的发育对应关系判断。【解答】 A.①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来的,②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的,故A错误;B.豌豆能依靠自身力传播种种子,故B错误;C.①果皮和②种子共同构成的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故C正确;D.图中5枚种子,需要子房、胚珠、花粉的数量分别是1、5、5,故D错误。故选C。11.【答案】B【知识点】种子的结构;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昆虫的发育过程【解析】【分析】 A.根据蚕的发育过程来分析;B.根据地壳中元素含量来分析;C.根据化合价法则来分析;D.根据子房的结构来分析。【解答】 A.蚕的发育过程是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故A错误;B.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少到多依次是铁、硅、氧,故B正确;C.氮气中氮元素化合价为0价,在NH3中氮元素化合价为-3价,在NO2中氮元素化合价为+4价,故C错误;D.从植物子房结构来看,胚珠是位于子房内部的结构,子房壁是包裹在子房最外层的结构,珠被是包裹在胚珠外面的结构。所以从外到内的顺序应该是子房壁、珠被、胚珠,故D错误。故选B。12.【答案】A【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解析】【分析】 ①根据分子的概念来分析;②根据原子结构来分析;③根据物质的构成情况来分析;④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来分析;⑤根据离子的形成过程来分析;⑥ 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解答】 ①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①错误;②并不是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如氢原子核内不含中子,故②错误;③碘由碘分子构成,故③错误;④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故④正确;⑤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得电子形成阴离子,失电子形成阳离子,故⑤正确;⑥同一种元素不是只能组成一种单质,如氧元素可以组成氧气和臭氧两种单质,故⑥错误。故选A。13.【答案】C【知识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解析】【分析】A.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计算;B.根据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等于原子的实际质量之比进行分析;C.根据1个18O原子中含8个质子,10个中子进行分析;D.根据1个12C原子含6个质子,6个中子,1个18O原子含8个质子,10个中子进行分析。【解答】 A.18O的相对原子质量=,故A正确不合题意;B.由于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等于原子的实际质量之比,则12C与18O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故B正确不合题意;C.1个18O原子中含8个质子,10个中子,所以18g18O质子的质量约为,故C错误符合题意;D.1个12C原子含6个质子,6个中子,1个18O原子含8个质子,10个中子,所以1个由12C和18O组成的CO2分子含22个电子,26个中子,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14.【答案】B【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真菌的主要特点【解析】【分析】(1)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2)营养方式:细菌(甲)和真菌(乙青霉、丙酵母菌、丁蘑菇)都属于异养生物。它们自身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需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营养物质,如有机物、水、无机盐等,以维持生命活动和生长繁殖。生殖方式:细菌主要通过分裂生殖的方式进行繁殖,即一个细菌细胞分裂为两个基本相同的子代细胞。真菌大多数真菌主要依靠孢子生殖。如青霉(乙)和蘑菇(丁),它们会产生大量的孢子,孢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能够发育成新的个体。酵母菌(丙)较为特殊,它既可以进行出芽生殖,即母体上长出芽体,芽体长大后与母体分离形成新个体;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孢子生殖。(3)图甲是细菌的结构图;乙是青霉,有扫帚状的孢子;丙是酵母菌,单细胞真菌;丁是蘑菇,多细胞真菌。甲图中1荚膜,2细胞壁,3DNA集中的区域,4细胞质,5细胞膜,6鞭毛。图丁中a孢子,b菌盖,c菌褶,d菌柄,e菌丝。【解答】A、图中甲与乙、丙、丁的细胞中都没有叶绿体,它们的共同点是都需要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属于异养生物,A正确。B、图中的甲是细菌,用分裂的方式繁殖,而乙、丙、丁都是真菌,是通过产生丁图中的[a]孢子来繁殖后代,B错误。C、丙生物是酵母菌,具有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和细胞核这些结构;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酵母菌可以用来酿酒,C正确。D、有的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被称为抗生素。图乙是青霉菌,能产生青霉素,青霉素是一种著名的抗生素类药物,可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D正确。故答案为:B。15.【答案】D【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实验使用的物理研究方法即可。【解答】 A.研究物质吸热能力强弱时,用加热时间来判断吸收热量的多少,这运用了转换法,故A正确不合题意;B.在测量一粒米的质量时,先测出100粒米的质量,再除以粒数,是为了减少实验误差,故B正确不题意;C.根据鱼类都有脊椎骨,而海马属于鱼类,由此得出海马也有脊椎骨,这运用了归纳法,故C正确不合题意;D.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实验中,对所获得的数据画出m-V图像来处理,这运用了图像法,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6.【答案】(1)子宫;胎盘(2)分娩【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解析】【分析】 图中①是胎盘,②脐带,③子宫,④是阴道,结合对人体生殖和发育的认识解答即可。【解答】 (1)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③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形成组织,并进一步形成器官,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①胎盘、②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2)怀孕到280天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④阴道排出,即分娩。17.【答案】(1)器官(2)虫媒花;⑤(3)子房壁【知识点】花的结构;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解析】【分析】 图甲中:①是柱头,②是花柱,③是子房壁,④是胚珠,⑤是花药,⑥是花丝;图乙中:⑦果皮,⑧种子。(1)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花、果实、种子属于植物的生殖器官,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2)虫媒花依靠昆虫传送花粉的花,叫做虫媒花。虫媒花一般花冠大而显著,颜色鲜明,花朵具有芳香的气味或有臭味,有昆虫帮助传粉。(3) 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桃的果实中,结构⑦果皮是由③子房壁发育而成。【解答】 (1)从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上分析,花和果实都由不同的组织构成,属于器官。(2)图甲中,桃花的花瓣大而鲜艳,整朵花有芳香的气味,根据这些特点可以推测出桃花属于虫媒花。桃花的花粉是在⑤花药中产生的。(3)桃子的食用部分⑦是由图甲中的③子房壁 发育而来的。18.【答案】(1)3Na;Al2O3(2)碳酸根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解析】【分析】(1)1个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在左边写数字表示原子个数;(2)根据元素的化合价,以及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写出化学式;(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解答】(1)3个钠原子写作3Na;(2)氧化铝是由显+3价的铝元素和显-2价的氧元素组成,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为:Al2O3;(2)CO32-中“2”的含义碳酸根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19.【答案】③⑤⑧;②⑦【知识点】常见金属与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解析】【分析】由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一般情况下,含有金字旁的为金属元素,否则,为非金属元素。【解答】①冰水混合物只含H2O一种物质,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为化合物;②液氧由氧元素(非金属元素)组成,为非金属单质‘’③纯净的空气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为混合物;④铜丝是由铜元素(金属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金属单质;⑤自来水含有水和一些可溶性杂质等,为混合物;⑥二氧化碳由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⑦氖气由氖元素(非金属元素)组成,属于非金属单质;⑧碘酒含有碘和酒精,属于混合物;⑨硫化亚铁由铁和硫两种元素组成,为化合物;⑩硫酸铜晶体由多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则属于混合物的是 ③⑤⑧ ;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是②⑦。20.【答案】(1)腐殖质(2)②④⑥①③⑤【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解析】【分析】 (1)根据地球中土壤的成分来分析;(2)根据使月球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类似于地球土壤的月壤的规律来分析;【解答】 (1)地球土壤中除了生物、水、无机盐外,还有腐殖质等成分。腐殖质是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后形成的胶体物质,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等。(2)土壤的形成过程:岩石风化→形成矿物颗粒,释放矿物成分→低等植物着生→形成原始月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高等植物生长→腐殖质不断积累、成熟月壤形成,故正确的顺序为:②④⑥①③⑤。21.【答案】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间隙【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空隙【解析】【分析】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存在间隙。【解答】 根据题意可知,界面变得模糊,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液面下降,是由于分子间存在间隙。22.【答案】(1)Be(2)A;D【知识点】元素周期表【解析】【分析】(1) 八音律表中没有稀有气体(或八音律表有7列而元素周期表有8列,八音律表中第一列为非金属元素,元素周期表中第一列为金属元素(除氢外),八音律表中氢元素与锂元素属于同一行);(2)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规律来分析。【解答】 1865年,英国化学家纽兰兹发现第八个元素就与第一个元素性质相似(元素的排列每逢八就出现周期性),则八音律表中的“G”与镁、钙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应是Be。(2)A.研究复杂的现象往往需要寻找规律,故A正确;B.科学家在研究元素周期规律时,需要借助技术手段,故B错误;C.如果门捷列夫没有发现元素周期表,也会有其他科学家发现,故C错误;D.随着科学的进步,我们现在所学的元素周期表没有包含所有元素,新的元素陆续会被发现,故D正确;E.纽兰兹的八音律理论中没有稀有元素,不能说明他的理论是错误,没有作用的,故E错误。故选AD。23.【答案】(1)汽化吸热;液化放热(2)室外【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解析】【分析】 冰箱的原理既是利用氟利昂一类的物质,容易汽化和液化,汽化要吸热而液化要放热,从而将冰箱内部的热量搬运到冰箱的外部,起到制冷的目的。氟利昂的液化发生在空调机的室外。【解答】冰箱的电动压缩机使气态制冷剂氟利昂压缩,并把它压人冰箱外面的冷凝管里,在这里蒸气变成液体并放热,放出的热被周围的空气带走。然后液态制冷剂,经过一根很细的毛细管缓慢地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里(即蒸发器),在这里迅速汽化、吸热,使冰箱内的温度降低。生成的蒸气又被压缩机抽走,压人冷凝器,再液化并把从冰箱内带来的热放出。制冷剂这样循环流动,冰箱冷冻室里就可以保持相当低的温度。(1)冰箱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制冷剂氟利昂在蒸发器中汽化吸收热量,在冷凝器中液化放出热量,从而使蒸发器的温度降低。具体过程如下:(2)由(1)可知氟利昂的液化发生在空调机的室外机。24.【答案】(1)C(2)2:3;18%【知识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解析】【分析】 (1)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及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中子数进行分析;(2)根据铁元素的质量占比计算氧元素的质量占比,从而得到铁元素质量和氧元素质量的比值,根据“元素质量=物质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列方程计算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最终计算铁的质量之比即可。(3)根据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赤铁矿石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1)A.因为铁元素是26号元素,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对于Fe-57和Fe-54,它们的质子数都是26,所以核外电子数也都是26。又因为Fe-57中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57,那么中子数为57-26=31;Fe-54中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54,其中子数为54-26=28。所以Fe-57和Fe-54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故A正确不合题意;B.元素周期表是依据元素的质子数(原子序数)来排列的;Fe-57和Fe-54的质子数相同,都属于铁元素,所以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据同一个位置,故B正确不合题意;C.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中子数。由于Fe-57和Fe-54的中子数不同,虽然质子数相同,但相对原子质量是不相同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2)①根据题意可知,铁元素的质量占总质量的,则氧元素质量占总质量的;则铁元素的质量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5:2;根据“元素质量=物质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得到:;解得:m:n=160:232;则 Fe2O3、Fe3O4两种化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之比:;而铁原子的质量相等,则原子个数比等于质量之比2:3。②杂质中不含铁元素,所以铁元素全部来源于氧化铁,所以该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25.【答案】(1)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发生了偏转(2)BCD【知识点】原子的构成【解析】【分析】 (1)根据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分析;(2)根据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分析。【解答】 (1)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α粒子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发生了偏转;(2)金原子核质量比α粒子大很多,且体积很小,所以当α粒子正碰到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且是很少被弹回,金原子核质量比α粒子大很多,当α粒子正碰到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能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数据是BCD段曲线。26.【答案】(1)10(2)种子的萌发率随食盐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减小(3)能,理由是:雪熔化产生大量的水,会将食盐溶液稀释,导致种子的萌发率大幅提高。【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解析】【分析】(1)根据甲图中的曲线确定种子萌发率最高时对应的温度即可;(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步骤②中种子萌发率与食盐溶液浓度的变化规律;(3)融雪时期会产生大量的水,从而将沼泽地的盐分稀释,结合表格数据分析解答。【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当温度为10℃时种子的萌发率最高,则为了保证实验效果,控制单一变量,则步骤②中温度应该设定为10℃;(2)根据表格数据②可知,种子的萌发率随食盐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减小;(3) 梭梭种子能在来年融雪时期萌发,因为冰雪融化产生大量的水,会将食盐溶液稀释,导致种子的萌发率大幅提高。27.【答案】(1)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2)2(3)2.2×103(4)小东,理由是:在小明的方法中,将粽子从烧杯中取出时会带出部分水,从而导致粽子的体积偏大,而计算出粽子的密度偏小。【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平衡螺母总是向较轻的一侧调节;(2) 粽子的质量为砝码的质量与游码的示数之和,而粽子的体积等于两个量筒的示数的差,最后根据公式计算粽子的密度即可;(3)粽子排开水的质量=粽子质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放入粽子后的总质量,根据密度公式计算排开水的体积,也就是粽子的体积,最后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粽子的密度即可;(4)注意将粽子从烧杯中取出时会带出部分水。【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天平指针向右偏转的角度小,则说明右盘轻,那么应该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2) 根据甲图可知,粽子的质量为砝码的质量与游码的示数之和,即m=m砝+m游=50g+20g+20g+5g+1g=96g,由图丁可知,每一大格是20cm3,每一大格之间有5小格,因此量筒的分度值为4cm3;由图丁可知,粽子的体积为:V=80cm3-32cm3=48cm3,粽子的密度是:;(3) 溢出水的质量为:m水=300g+88g-348g=40g,溢出水的体积为:,粽子的体积等于溢出水的体积,即V粽=V水=40cm3,粽子的密度为:。(4)我认为小东的测量更准确,理由:在小明的方法中,将粽子从烧杯中取出时会带出部分水,从而导致粽子的体积偏大,而计算出粽子的密度偏小。28.【答案】(1)小红(2)大于(3)小烧杯中的水吸收的热量与散失的热量处于平衡状态,不能使小烧杯中水的温度再升高【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解析】【分析】(1)通过实验数据,根据实验现象即可判断观点的正确或错误;(2)知道小烧杯中水的温度升高是由于吸收的热量大于水散失的热量,据此分析判断在0至18分钟内,小烧杯中水的温度从40℃上升到94℃的原因;(3)知道小烧杯中水的温度不变是由于吸收的热量与水散失的热量平衡引起的;据此判断小烧杯中水的温度保持94℃稳定的原因。【解答】 (1)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大烧杯中的水在沸腾,水的沸点是100℃;在0至18分钟内,小烧杯中水的温度从40℃上升到94℃,18分钟以后,小烧杯中水的温度保持94℃稳定,没有达到水的沸点,小烧杯中的水不沸腾,所以小烧杯中的水温达不到沸点,不会沸腾,故小红的观点是正确的;(2)本实验是利用“水浴法”给小烧杯中的水加热,小烧杯中水的温度之所以升高是由于从大烧杯中温度高的水中吸收的热量大于小烧杯中的水散失的热量,所以,低于大烧杯中水的温度(100℃);在0至18分钟内,小烧杯中水的温度从40℃上升到94℃,其原因是小烧杯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收的热量大于小烧杯中的水蒸发散失的热量;(3)小烧杯中水的温度保持94℃稳定不变,原因是小烧杯中的水吸收的热量与散失的热量处于平衡状态,不能使小烧杯中水的温度再升高,所以小烧杯中水的温度低于大烧杯中水的温度(100℃);29.【答案】(1)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试管口,带火星的木条会复燃(2)【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解析】【分析】(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结合氧气的检验方法解答;(2)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确定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甲内气体体积小于乙,则甲内为氧气,检验气体甲的步骤为: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试管口,带火星的木条会复燃。(2)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则反应的方程式为:。30.【答案】(1)解:根据化学式 可知, 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2)解: 该化肥中尿素的质量分数为:.(3)解: 含氮量相当,设需要硝酸铵的质量为x,则:;解得:x=220kg。【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解析】【分析】 (1)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来分析;(2);(3)以氮元素质量相等为等量条件,根据“元素质量=物质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列方程计算即可。31.【答案】(1)向杯内加满水时,所加水的质量:m=m总'-m总=180g-160g=20g,由可得,所加水的体积:,因金属球浸没在水中,所以V球=V水=20cm3。(2)金属球的质量:m球=m总″-m总=228g-160g=68g,金属球的密度:。(3)金属的体积:V金属=V球-V空心=20cm3-10cm3=10cm3;则金属的密度:。【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1)向杯内加满水,此时杯子和水的总质量减去装有部分水的杯子的总质量,即为加水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水的体积即是金属球的体积;(2)根据题意求出金属球的质量,然后利用密度公式计算金属球的密度;(3)金属球的体积减去空心体积可得金属的体积,再根据密度公式求出金属的密度。32.【答案】(1)没有成形的细胞核(2)解:① 白酒含酒精的体积为:V酒精=45%×500mL=225mL=225cm3;含酒精质量:m酒精=ρ酒精V酒精=0.8g/cm3×225cm3=180g;含水的质量为:m水=ρ水V水=ρ水(V总-V酒精)=1g/cm3×(500-225)cm3=275g,总质量为:m=m水+m酒精=275g+180g=455g,②这种酒的密度:。【知识点】真菌的主要特点;密度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细菌和真菌的细胞结构不同解答;(2)已知白酒度数的含义和白酒度数,可以得到白酒中所含酒精的体积;已知酒精的密度和体积,可以得到酒精的质量;已知白酒体积和酒精体积,可以得到水的体积;已知水的体积和密度,可以得到水的质量;已知酒精和水的质量,可以得到白酒的质量;已知白酒质量和体积,利用公式得到白酒的密度。【解答】(1) 酵母菌是常见的单细胞真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制作酸奶用的乳酸菌属于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所以乳酸菌与酵母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1 / 1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稠州中学七年级下学期5月科学作业检测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2025七下·义乌月考)亚运会已经顺利举办,这是杭州在全世界的一次精彩亮相。下列有关运动员的说法正确的是( )A.骨骼肌的肌肉组织通过收缩和舒张产生运动B.人体保护组织可以预防外界细菌入侵C.血液能够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属于输导组织D.体育竞技只需要神经系统参与即能完成比赛【答案】A【知识点】组织;血液循环;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解析】【分析】 人体的基本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各具有不同的功能。运动的完成,不仅靠运动系统,还需神经系统的控制与调节,需要能量的供应,因而还需要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系统的配合。【解答】 A.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骨骼肌收缩产生运动的动力,故A正确;B.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保护组织是植物体的组织,故B错误;C.血液属于结缔组织,具有连接、支持、保护、营养的作用,故C错误;D.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不仅靠运动系统的参与,还要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如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的辅助下完成的,故D错误。故选A。2.(2025七下·义乌月考)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其中能表示保持H2O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A. B.C. D.【答案】A【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解析】【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分子保持,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所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应为水分子;根据水分子的构成,判断图中为水分子的选项。【解答】A、能表示水分子,能保持H2O化学性质的,故A符合题意;B、该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的混合气体,不能保持H2O化学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C、该图是氢气,不能保持H2O化学性质,故C不符合题意;D、该图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不能保持H2O化学性质,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3.(2025七下·义乌月考)如图表示家蚕生殖发育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家蚕的发育过程是完全变态发育B.家蚕发育过程顺序为②④③①C.飞动的蚕蛾①是成虫,能吐丝D.家蚕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答案】C【知识点】动物的生长时期【解析】【分析】(1)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2)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3)图中,①成虫、②受精卵、③蛹、④幼虫。【解答】AB、家蚕的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发育顺序是②→④→③→①,是完全变态发育,AB正确。C、飞动的蚕蛾①是成虫,④幼虫能吐丝,C错误。D、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家蚕的发育起点是受精卵,为有性生殖,D正确。故答案为:C。4.(2025七下·义乌月考)如图所示第一幅图为甲图,第二幅图为乙图,甲、乙分别为大叶黄杨植物体上保留顶芽和剪去顶芽的枝条,从枝条的发育情况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枝条具有顶端优势,抑制了侧芽的生长B.乙枝条由于去除顶端优势,使侧枝生长较快C.甲枝条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更有利于开花结果提高产量D.乙枝条的措施在园林绿化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答案】C【知识点】芽的发育【解析】【分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顶芽对侧芽有一定的制约关系。当顶芽生长旺盛时,侧芽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这种现象叫做顶端优势。【解答】A、观图可知,甲枝条保留了顶端优势,抑制侧芽发育,甲枝条不利于开花结果,不符合题意;B、乙剪去顶芽的枝条,从枝条的发育情况分析乙枝条由于打破了顶端优势,侧枝得以更好地发育,不符合题意;C、甲、乙分别为植物体上保留顶芽和剪去顶芽的枝条,从枝条的发育情况分析侧枝越多越利于多结果实,应该是乙枝条更有利于开花结果,符合题意;D、如果摘除顶芽,侧芽会很快就发育成枝条。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利用植物的顶端优势原理,对作物、果树、花卉等进行整枝、打杈或摘心,调整顶芽和侧芽的生长发育状况,提高作物和果树产量以及花卉的观赏价值,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5.(2025七下·义乌月考)在研究土壤成分的实验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在测量“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时,需用同样体积的铁块和土壤进行对照实验B.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有机物”时必须采用新鲜湿润的土壤样品C.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无机盐”时,用于溶解矿物质的水必须是蒸馏水D.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水”时,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必须要略向下倾斜【答案】B【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解析】【分析】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解答】A.在测量“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时,除了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所以实验中的铁块和土壤体积相同,故A正确不合题意;B.土壤中含有水分,加热水分会蒸发,因此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有机物”时,所采用的土壤必须是新鲜干燥的土壤,故B错误符号题意;C.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无机盐”时,用于溶解矿物质的水必须是蒸馏水,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故C正确不合题意;D.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水”时,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必须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6.(2025七下·义乌月考)在五彩缤纷的生物世界,微生物似乎显得过于微小与沉寂,然而它们在食品制作方面却作用非凡。下图是家庭制作葡萄酒和葡萄醋的实验流程图,下列制作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清洗葡萄 B.葡萄捣碎榨汁C.葡萄发酵成酒 D.滤掉酒渣后装瓶【答案】C【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解析】【分析】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 A.清洗葡萄是将葡萄中的脏污洗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合题意;B.把葡萄捣碎榨汁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合题意;C.葡萄发酵成酒有新的物质乙醇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符合题意;D.用细纱布过滤后装瓶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合题意。故选C。7.(2025七下·义乌月考)下列自然现象可以反映地壳变动信息的有( )①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②华山北坡大断崖③采石场上有弯曲的岩层④青藏高原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A.①④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D【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解析】【分析】地壳运动即地质运动,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就在不断发生变化。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地壳变动有时进行得很激烈、很迅速,有时进行得十分缓慢,难以被人们察觉。我们可以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来证明过去所发生的地壳变动。【解答】①②③④都是地壳变动的证明;故答案为:D.8.(2025七下·义乌月考)小明刚学完地球的结构,记录下了如下的见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A.地球内部根据密度由大到小大致可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B.生物圈不但包含了生物,还包含生物所处的环境,如空气,水等C.土壤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四个圈层的共有部分D.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是软流层,地壳漂浮在软流层上【答案】B【知识点】生物圈的定义及范围;地球内部的结构;土壤的组成与形成【解析】【分析】AD.根据地球内部结构的知识判断;B.根据生物圈的成分判断;C.根据对土壤的认识判断。【解答】 A.地球内部根据密度由大到小大致可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故A错误符合题意;B.生物圈不但包含了生物,还包含生物所处的环境,如空气,水等,故B正确不合题意;C.土壤不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四个圈层的共有部分,故C错误符合题意;D.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是软流层,地壳漂浮在软流层上,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9.(2025七下·义乌月考)哈尔滨火爆全国,很多游客在寒冬户外体验了“泼水成冰”的奇观,如图所示。“泼水成冰”的原理是水蒸气在极低的温度下直接变为小冰晶。对此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A.空中看到的是白色雾状水蒸气 B.该过程主要的物态变化是凝固C.泼水成冰时用热水效果会更好 D.气温高于0℃也会出现该现象【答案】C【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凝华及凝华现象【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再确定吸入还是放热。【解答】 A.空中看到的是白色雾状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误;B.在“泼水成冰”的过程中,主要的物态变化是凝华,故B错误;C.泼水成冰时用热水会产生更多的水蒸气,效果会更好,故C正确;D.气温高于0℃,水蒸气不会凝华,只会液化,不会出现“泼水成冰”的奇观,故D错误。故选C。10.(2025七下·义乌月考)如图为豌豆果实示意图,豆果开裂时,果皮向内蜷缩,能将种子弹射出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由胚珠发育而来的,②是由珠被发育而来的B.豌豆不能依靠自身力量传播种子C.①和②共同构成的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D.图中5粒种子,需要子房、胚珠、花粉的数量分别是5、5、5【答案】C【知识点】种子的结构;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解析】【分析】根据种子的结构,以及和果实的发育对应关系判断。【解答】 A.①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来的,②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的,故A错误;B.豌豆能依靠自身力传播种种子,故B错误;C.①果皮和②种子共同构成的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故C正确;D.图中5枚种子,需要子房、胚珠、花粉的数量分别是1、5、5,故D错误。故选C。11.(2025七下·义乌月考)如图是小科学习科学知识后进行的总结,你认为相应图示表示正确的是 (▲)A.蚕的一生 B.地壳中元素的含量C.氮元素的化合价 D.子房的结构【答案】B【知识点】种子的结构;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昆虫的发育过程【解析】【分析】 A.根据蚕的发育过程来分析;B.根据地壳中元素含量来分析;C.根据化合价法则来分析;D.根据子房的结构来分析。【解答】 A.蚕的发育过程是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故A错误;B.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少到多依次是铁、硅、氧,故B正确;C.氮气中氮元素化合价为0价,在NH3中氮元素化合价为-3价,在NO2中氮元素化合价为+4价,故C错误;D.从植物子房结构来看,胚珠是位于子房内部的结构,子房壁是包裹在子房最外层的结构,珠被是包裹在胚珠外面的结构。所以从外到内的顺序应该是子房壁、珠被、胚珠,故D错误。故选B。12.(2025七下·义乌月考)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有几个( )①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②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③碘由碘原子构成 ④分子、原子、离子都可直接构成物质⑤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 ⑥同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答案】A【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解析】【分析】 ①根据分子的概念来分析;②根据原子结构来分析;③根据物质的构成情况来分析;④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来分析;⑤根据离子的形成过程来分析;⑥ 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解答】 ①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①错误;②并不是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如氢原子核内不含中子,故②错误;③碘由碘分子构成,故③错误;④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故④正确;⑤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得电子形成阴离子,失电子形成阳离子,故⑤正确;⑥同一种元素不是只能组成一种单质,如氧元素可以组成氧气和臭氧两种单质,故⑥错误。故选A。13.(2025七下·义乌月考)1个原子(含6个质子,6个中子)的质量为a kg,1个原子(含8个质子,10个中子)的质量为b kg,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B.与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C.18g原子中质子的质量约为9gD.1个由和组成的CO2分子含22个电子, 26个中子【答案】C【知识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解析】【分析】A.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计算;B.根据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等于原子的实际质量之比进行分析;C.根据1个18O原子中含8个质子,10个中子进行分析;D.根据1个12C原子含6个质子,6个中子,1个18O原子含8个质子,10个中子进行分析。【解答】 A.18O的相对原子质量=,故A正确不合题意;B.由于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等于原子的实际质量之比,则12C与18O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故B正确不合题意;C.1个18O原子中含8个质子,10个中子,所以18g18O质子的质量约为,故C错误符合题意;D.1个12C原子含6个质子,6个中子,1个18O原子含8个质子,10个中子,所以1个由12C和18O组成的CO2分子含22个电子,26个中子,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14.(2025七下·义乌月考)甲、乙、丙和丁分别是四种生物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甲与乙、丙、丁的共同点是都需要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B.图中的甲、乙、丙、丁都通过产生丁图中的[a]孢子来繁殖后代C.丙生物具有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和细胞核这些结构,可以用来酿酒D.乙能产生青霉素,它是一种著名的抗生素类药物,可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答案】B【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真菌的主要特点【解析】【分析】(1)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2)营养方式:细菌(甲)和真菌(乙青霉、丙酵母菌、丁蘑菇)都属于异养生物。它们自身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需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营养物质,如有机物、水、无机盐等,以维持生命活动和生长繁殖。生殖方式:细菌主要通过分裂生殖的方式进行繁殖,即一个细菌细胞分裂为两个基本相同的子代细胞。真菌大多数真菌主要依靠孢子生殖。如青霉(乙)和蘑菇(丁),它们会产生大量的孢子,孢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能够发育成新的个体。酵母菌(丙)较为特殊,它既可以进行出芽生殖,即母体上长出芽体,芽体长大后与母体分离形成新个体;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孢子生殖。(3)图甲是细菌的结构图;乙是青霉,有扫帚状的孢子;丙是酵母菌,单细胞真菌;丁是蘑菇,多细胞真菌。甲图中1荚膜,2细胞壁,3DNA集中的区域,4细胞质,5细胞膜,6鞭毛。图丁中a孢子,b菌盖,c菌褶,d菌柄,e菌丝。【解答】A、图中甲与乙、丙、丁的细胞中都没有叶绿体,它们的共同点是都需要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属于异养生物,A正确。B、图中的甲是细菌,用分裂的方式繁殖,而乙、丙、丁都是真菌,是通过产生丁图中的[a]孢子来繁殖后代,B错误。C、丙生物是酵母菌,具有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和细胞核这些结构;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酵母菌可以用来酿酒,C正确。D、有的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被称为抗生素。图乙是青霉菌,能产生青霉素,青霉素是一种著名的抗生素类药物,可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D正确。故答案为:B。15.(2025七下·义乌月考)科学是一门基于实验的学科,以下研究的实验中,方法或实验目的不合理的是( )A.研究物质吸热能力强弱时,用加热时间来判断吸收热量的多少,这运用了转换法B.在测量一粒米的质量时,先测出100粒米的质量,再除以粒数,是为了减少实验误差C.根据鱼类都有脊椎骨,而海马属于鱼类,由此得出海马也有脊椎骨,这运用了归纳法D.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实验中,对所获得的数据画出m-V图像来处理,这运用了模型法【答案】D【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实验使用的物理研究方法即可。【解答】 A.研究物质吸热能力强弱时,用加热时间来判断吸收热量的多少,这运用了转换法,故A正确不合题意;B.在测量一粒米的质量时,先测出100粒米的质量,再除以粒数,是为了减少实验误差,故B正确不题意;C.根据鱼类都有脊椎骨,而海马属于鱼类,由此得出海马也有脊椎骨,这运用了归纳法,故C正确不合题意;D.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实验中,对所获得的数据画出m-V图像来处理,这运用了图像法,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16.(2025七下·义乌月考)“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感谢母亲给予生命。如图是胎儿、脐带和胎盘的示意图,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1)胎儿在母体的[③] 里发育,胎儿所获得的营养需经过[①] 和[②]从母体获得。(2)胎儿发育到280天左右时,会通过[④]从母体内产出,这一过程叫做 。【答案】(1)子宫;胎盘(2)分娩【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解析】【分析】 图中①是胎盘,②脐带,③子宫,④是阴道,结合对人体生殖和发育的认识解答即可。【解答】 (1)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③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形成组织,并进一步形成器官,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①胎盘、②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2)怀孕到280天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④阴道排出,即分娩。17.(2025七下·义乌月考)如图甲是桃花的结构示意图,图乙是桃的果实示意图。请分析回答:(1)从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上分析,花和果实都属于 。(2)图甲中,桃花的花瓣大而鲜艳,整朵花有芳香的气味,根据这些特点可以推测出桃花属于 (填“风媒花”或“虫媒花”)。桃花的花粉是在 (填序号)中产生的。(3)桃子的食用部分⑦是由图甲中的 (填名称)发育而来的。【答案】(1)器官(2)虫媒花;⑤(3)子房壁【知识点】花的结构;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解析】【分析】 图甲中:①是柱头,②是花柱,③是子房壁,④是胚珠,⑤是花药,⑥是花丝;图乙中:⑦果皮,⑧种子。(1)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花、果实、种子属于植物的生殖器官,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2)虫媒花依靠昆虫传送花粉的花,叫做虫媒花。虫媒花一般花冠大而显著,颜色鲜明,花朵具有芳香的气味或有臭味,有昆虫帮助传粉。(3) 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桃的果实中,结构⑦果皮是由③子房壁发育而成。【解答】 (1)从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上分析,花和果实都由不同的组织构成,属于器官。(2)图甲中,桃花的花瓣大而鲜艳,整朵花有芳香的气味,根据这些特点可以推测出桃花属于虫媒花。桃花的花粉是在⑤花药中产生的。(3)桃子的食用部分⑦是由图甲中的③子房壁 发育而来的。18.(2025七下·义乌月考)按照要求填写化学符号或符号的意义:(1) 3个钠原子 ; (2)氧化铝的化学式 ;(2) 指出CO32-中“2”的含义 ;【答案】(1)3Na;Al2O3(2)碳酸根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解析】【分析】(1)1个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在左边写数字表示原子个数;(2)根据元素的化合价,以及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写出化学式;(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解答】(1)3个钠原子写作3Na;(2)氧化铝是由显+3价的铝元素和显-2价的氧元素组成,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为:Al2O3;(2)CO32-中“2”的含义碳酸根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19.(2025七下·义乌月考)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是 ;①冰水混合物 ②液氧 ③纯净的空气 ④铜丝 ⑤自来水 ⑥二氧化碳 ⑦氖气 ⑧碘酒 ⑨硫化亚铁 ⑩硫酸铜【答案】③⑤⑧;②⑦【知识点】常见金属与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解析】【分析】由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一般情况下,含有金字旁的为金属元素,否则,为非金属元素。【解答】①冰水混合物只含H2O一种物质,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为化合物;②液氧由氧元素(非金属元素)组成,为非金属单质‘’③纯净的空气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为混合物;④铜丝是由铜元素(金属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金属单质;⑤自来水含有水和一些可溶性杂质等,为混合物;⑥二氧化碳由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⑦氖气由氖元素(非金属元素)组成,属于非金属单质;⑧碘酒含有碘和酒精,属于混合物;⑨硫化亚铁由铁和硫两种元素组成,为化合物;⑩硫酸铜晶体由多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则属于混合物的是 ③⑤⑧ ;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是②⑦。20.(2025七下·义乌月考)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执行月背采样任务,将带回月壤进行科学研究。(1)地球土壤中除了生物外,还有空气、水、无机盐和 等成分。(2)科学家设想:假如环境条件成熟,要使月球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类似于地球土壤的月壤,可能经过的阶段如下,按顺序补全月壤形成过程 ③⑤。①形成原始月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 ②岩石风化 ③高等植物生长 ④形成矿物颗粒,释放矿物成分⑤腐殖质不断积累、成熟月壤形成 ⑥低等植物生长【答案】(1)腐殖质(2)②④⑥①③⑤【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解析】【分析】 (1)根据地球中土壤的成分来分析;(2)根据使月球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类似于地球土壤的月壤的规律来分析;【解答】 (1)地球土壤中除了生物、水、无机盐外,还有腐殖质等成分。腐殖质是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后形成的胶体物质,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等。(2)土壤的形成过程:岩石风化→形成矿物颗粒,释放矿物成分→低等植物着生→形成原始月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高等植物生长→腐殖质不断积累、成熟月壤形成,故正确的顺序为:②④⑥①③⑤。21.(2025七下·义乌月考)小明用浅绿色的洗洁精、红墨水、黄色的食用油调制了一杯“彩虹液体”,用盖子密封好,过几天,发现不同颜色液体的界面变模糊,液面下降了一点,如图所示。对“界面变模糊”现象的合理推测是 ,对“液面下降”现象的合理推测是 。【答案】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间隙【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空隙【解析】【分析】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存在间隙。【解答】 根据题意可知,界面变得模糊,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液面下降,是由于分子间存在间隙。22.(2025七下·义乌月考)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科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段发展史。H HeLi Bo B c N 0 F NoNa Mg Al Si P s Cl Ar表三 元素周期表(1)八音律表中的“G”可能是元素周期表中相对应的 元素。 (填写元素符号)(2)分析上述科学史料,下列观点正确的有()(可多选)。A.研究复杂的现象往往需要寻找规律B.科学家在研究元素周期规律时,不需要借助任何技术C.如果当时门捷列夫没有发现元素周期表,以后就不会再有人发现了D.随着科学的进步,新的元素陆续会被发现E.纽兰兹的八音律理论中没有稀有气体元素,说明他的理论完全错误【答案】(1)Be(2)A;D【知识点】元素周期表【解析】【分析】(1) 八音律表中没有稀有气体(或八音律表有7列而元素周期表有8列,八音律表中第一列为非金属元素,元素周期表中第一列为金属元素(除氢外),八音律表中氢元素与锂元素属于同一行);(2)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规律来分析。【解答】 1865年,英国化学家纽兰兹发现第八个元素就与第一个元素性质相似(元素的排列每逢八就出现周期性),则八音律表中的“G”与镁、钙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应是Be。(2)A.研究复杂的现象往往需要寻找规律,故A正确;B.科学家在研究元素周期规律时,需要借助技术手段,故B错误;C.如果门捷列夫没有发现元素周期表,也会有其他科学家发现,故C错误;D.随着科学的进步,我们现在所学的元素周期表没有包含所有元素,新的元素陆续会被发现,故D正确;E.纽兰兹的八音律理论中没有稀有元素,不能说明他的理论是错误,没有作用的,故E错误。故选AD。23.(2025七下·义乌月考)空调与冰箱都能给我们制造低温的环境,而且它们的工作原理也几乎相同。空调与冰箱主要组成部件如图甲。冰箱的蒸发器(内装有低沸点制冷剂氟利昂)和冷凝器装在同一箱体内,而空调则是把两者分别装室内机和室外机里(如图乙)。(1)冰箱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制冷剂氟利昂在蒸发器中 ,在冷凝器中 。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放热情况,上同)(2)氟利昂的液化发生在空调机的 (填“室内”或“室外”)机。【答案】(1)汽化吸热;液化放热(2)室外【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解析】【分析】 冰箱的原理既是利用氟利昂一类的物质,容易汽化和液化,汽化要吸热而液化要放热,从而将冰箱内部的热量搬运到冰箱的外部,起到制冷的目的。氟利昂的液化发生在空调机的室外。【解答】冰箱的电动压缩机使气态制冷剂氟利昂压缩,并把它压人冰箱外面的冷凝管里,在这里蒸气变成液体并放热,放出的热被周围的空气带走。然后液态制冷剂,经过一根很细的毛细管缓慢地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里(即蒸发器),在这里迅速汽化、吸热,使冰箱内的温度降低。生成的蒸气又被压缩机抽走,压人冷凝器,再液化并把从冰箱内带来的热放出。制冷剂这样循环流动,冰箱冷冻室里就可以保持相当低的温度。(1)冰箱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制冷剂氟利昂在蒸发器中汽化吸收热量,在冷凝器中液化放出热量,从而使蒸发器的温度降低。具体过程如下:(2)由(1)可知氟利昂的液化发生在空调机的室外机。24.(2025七下·义乌月考)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在鹊桥二号中继星的支持下,优雅地着陆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此次嫦娥六号的主要任务包括:寻找新矿物、古老矿物、月球深部物质等,开启了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挖土”之旅。月球矿产资源极为丰富,以铁为例,仅月面表层5cm厚的沙土就含有上亿吨。(1)科学研究发现,月球上富含铁的同位素:Fe-57(一个原子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57)和 Fe-54,已知铁元素为26号元素,则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Fe-57和 Fe-54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B.Fe-57 和 Fe-54在元素周期表中占同一个位置C.Fe-57和 Fe-54均属于铁元素,所以相对原子质量相同(2)地球上的铁主要以氧化物形式存在,某物质由Fe2O3、Fe3O4两种化合物组成,其中铁元素的质量占总质量的5/7,那么 Fe2O3、Fe3O4两种化合物中铁原子的个数比为 ;探明某赤铁矿(主要成分为氧化铁,且其它成分不含铁)含铁量为12.6%,则氧化铁含量为 (以百分数的形式表示)。【答案】(1)C(2)2:3;18%【知识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解析】【分析】 (1)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及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中子数进行分析;(2)根据铁元素的质量占比计算氧元素的质量占比,从而得到铁元素质量和氧元素质量的比值,根据“元素质量=物质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列方程计算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最终计算铁的质量之比即可。(3)根据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赤铁矿石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1)A.因为铁元素是26号元素,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对于Fe-57和Fe-54,它们的质子数都是26,所以核外电子数也都是26。又因为Fe-57中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57,那么中子数为57-26=31;Fe-54中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54,其中子数为54-26=28。所以Fe-57和Fe-54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故A正确不合题意;B.元素周期表是依据元素的质子数(原子序数)来排列的;Fe-57和Fe-54的质子数相同,都属于铁元素,所以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据同一个位置,故B正确不合题意;C.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中子数。由于Fe-57和Fe-54的中子数不同,虽然质子数相同,但相对原子质量是不相同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2)①根据题意可知,铁元素的质量占总质量的,则氧元素质量占总质量的;则铁元素的质量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5:2;根据“元素质量=物质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得到:;解得:m:n=160:232;则 Fe2O3、Fe3O4两种化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之比:;而铁原子的质量相等,则原子个数比等于质量之比2:3。②杂质中不含铁元素,所以铁元素全部来源于氧化铁,所以该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三、探究题(每空2分,共28分)25.(2025七下·义乌月考)为探究原子的结构,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1)如图乙,α粒子通过荧光屏会引起闪光。荧光屏设计成360°环绕,是因为卢瑟福在实验前认为α粒子可能穿过金箔,也可能 。(2)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数据,统计不同偏转角度的α粒子数量,绘制图像如图丙所示。能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数据是 (用字母表示)段曲线。【答案】(1)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发生了偏转(2)BCD【知识点】原子的构成【解析】【分析】 (1)根据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分析;(2)根据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分析。【解答】 (1)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α粒子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发生了偏转;(2)金原子核质量比α粒子大很多,且体积很小,所以当α粒子正碰到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且是很少被弹回,金原子核质量比α粒子大很多,当α粒子正碰到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能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数据是BCD段曲线。26.(2025七下·义乌月考)梭梭是分布在我国西北荒漠中的一种重要植被,它不仅能忍受干旱和极端温度,其抗盐性也很强。科学研究员对“食盐溶液浓度对梭梭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实践,为大面积种植梭梭林提供科学依据。具体步骤如下:①将梭梭种子放在 5℃、10℃、15℃、20℃、25℃和30℃恒定温度下进行萌发,统计种子的萌发率(如图甲)。②在一定温度下,将梭梭种子放在不同浓度的食盐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统计种子的萌发率A。③将步骤②中未萌发的种子转移至蒸馏水中继续培养数天后,统计种子恢复萌发的萌发率B。食盐溶液浓度 (%) 0 0.6 1.2 2.3 3.4 4.5 5.5 6.6萌发率 A (%) 76 64 61 44 31 7 5 2蒸馏水处理后的萌发率 B (%) 5 4 3 12 14 45 44 43(1)实验步骤②中的一定温度应设为 ℃。(2)分析步骤②所得数据,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在自然生长环境中,刚播种在沼泽地(盐分浓度大于 4.5%)的梭梭种子会处于休眠状态。结合实验结果,请推测梭梭种子能否在来年融雪时期萌发,并说明理由: 。【答案】(1)10(2)种子的萌发率随食盐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减小(3)能,理由是:雪熔化产生大量的水,会将食盐溶液稀释,导致种子的萌发率大幅提高。【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解析】【分析】(1)根据甲图中的曲线确定种子萌发率最高时对应的温度即可;(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步骤②中种子萌发率与食盐溶液浓度的变化规律;(3)融雪时期会产生大量的水,从而将沼泽地的盐分稀释,结合表格数据分析解答。【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当温度为10℃时种子的萌发率最高,则为了保证实验效果,控制单一变量,则步骤②中温度应该设定为10℃;(2)根据表格数据②可知,种子的萌发率随食盐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减小;(3) 梭梭种子能在来年融雪时期萌发,因为冰雪融化产生大量的水,会将食盐溶液稀释,导致种子的萌发率大幅提高。27.(2025七下·义乌月考)2025年5月31号是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有食粽的风俗。爱动手的小明与小东想测粽子密度,他们实验操作步骤如图所示:(1)小明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时,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后,发现指针在分度盘前左右不停地摆动,摆动幅度如右图所示,则可判定他下一步应该进行的具体操作是: 。(2)因粽子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她借助一只烧杯,如图乙所示,用细线将粽子悬挂水中浸没(水未溢出),在水面处做标记,然后将粽子取出,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给烧杯补水至标记处如图丙所示,量筒补水前后的刻度如图丁所示,则小明所测粽子的密度是 g/cm3。(3)小东选取了另一个粽子利用烧杯、水、电子秤测粽子的密度,具体操作如下:①用电子秤称出粽子质量88g; ②称出装满水的烧杯的总质量为300g;③粽子放入烧杯中水溢出,擦干烧杯外壁的水后,称出烧杯和粽子的总质量为348g;则小张所测这个粽子的密度为 kg/m3。(4)比较小明和小东的测量方法,你认为谁的测量结果更准确,为什么 。【答案】(1)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2)2(3)2.2×103(4)小东,理由是:在小明的方法中,将粽子从烧杯中取出时会带出部分水,从而导致粽子的体积偏大,而计算出粽子的密度偏小。【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平衡螺母总是向较轻的一侧调节;(2) 粽子的质量为砝码的质量与游码的示数之和,而粽子的体积等于两个量筒的示数的差,最后根据公式计算粽子的密度即可;(3)粽子排开水的质量=粽子质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放入粽子后的总质量,根据密度公式计算排开水的体积,也就是粽子的体积,最后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粽子的密度即可;(4)注意将粽子从烧杯中取出时会带出部分水。【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天平指针向右偏转的角度小,则说明右盘轻,那么应该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2) 根据甲图可知,粽子的质量为砝码的质量与游码的示数之和,即m=m砝+m游=50g+20g+20g+5g+1g=96g,由图丁可知,每一大格是20cm3,每一大格之间有5小格,因此量筒的分度值为4cm3;由图丁可知,粽子的体积为:V=80cm3-32cm3=48cm3,粽子的密度是:;(3) 溢出水的质量为:m水=300g+88g-348g=40g,溢出水的体积为:,粽子的体积等于溢出水的体积,即V粽=V水=40cm3,粽子的密度为:。(4)我认为小东的测量更准确,理由:在小明的方法中,将粽子从烧杯中取出时会带出部分水,从而导致粽子的体积偏大,而计算出粽子的密度偏小。28.(2025七下·义乌月考)如图为验证沸腾条件的实验装置。关于小烧杯内水的最终状况,同学们有不同看法。①小明认为:温度达到沸点,且会沸腾。 ②小李认为:温度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③小红认为:温度达不到沸点,不会沸腾。通过实验观察到小烧杯内的水没有沸腾,所以小明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了验证小李和小红的观点,观察并记录温度计甲和乙的示数变化,如下表。时间/分钟 0 3 6 9 12 15 18 21 24甲的示数 40 57 71 81 91 97 100 100 100乙的示数 40 48 61 74 84 90 94 94 94(1)通过实验数据分析, 的观点是正确的。(2)在0至18分钟内,小烧杯中水的温度从40℃上升到94℃,其原因是小烧杯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小烧杯中的水蒸发散失的热量。(3)18分钟以后,为什么小烧杯中水的温度保持94℃稳定,但又低于大烧杯中水的温度(100℃) 请分析其原因 。【答案】(1)小红(2)大于(3)小烧杯中的水吸收的热量与散失的热量处于平衡状态,不能使小烧杯中水的温度再升高【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解析】【分析】(1)通过实验数据,根据实验现象即可判断观点的正确或错误;(2)知道小烧杯中水的温度升高是由于吸收的热量大于水散失的热量,据此分析判断在0至18分钟内,小烧杯中水的温度从40℃上升到94℃的原因;(3)知道小烧杯中水的温度不变是由于吸收的热量与水散失的热量平衡引起的;据此判断小烧杯中水的温度保持94℃稳定的原因。【解答】 (1)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大烧杯中的水在沸腾,水的沸点是100℃;在0至18分钟内,小烧杯中水的温度从40℃上升到94℃,18分钟以后,小烧杯中水的温度保持94℃稳定,没有达到水的沸点,小烧杯中的水不沸腾,所以小烧杯中的水温达不到沸点,不会沸腾,故小红的观点是正确的;(2)本实验是利用“水浴法”给小烧杯中的水加热,小烧杯中水的温度之所以升高是由于从大烧杯中温度高的水中吸收的热量大于小烧杯中的水散失的热量,所以,低于大烧杯中水的温度(100℃);在0至18分钟内,小烧杯中水的温度从40℃上升到94℃,其原因是小烧杯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收的热量大于小烧杯中的水蒸发散失的热量;(3)小烧杯中水的温度保持94℃稳定不变,原因是小烧杯中的水吸收的热量与散失的热量处于平衡状态,不能使小烧杯中水的温度再升高,所以小烧杯中水的温度低于大烧杯中水的温度(100℃);29.(2025七下·义乌月考)兴趣小组对我国的太空舱制取氧气系统(其剖面如图所示)进行了研究性学习。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1)验证气体甲的具体步骤是 ;(2)请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答案】(1)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试管口,带火星的木条会复燃(2)【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解析】【分析】(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结合氧气的检验方法解答;(2)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确定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甲内气体体积小于乙,则甲内为氧气,检验气体甲的步骤为: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试管口,带火星的木条会复燃。(2)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则反应的方程式为:。四、计算题(每题6分,共18分)30.(2025七下·义乌月考)某品牌化肥尿素包装袋上部分信息如图,请根据相关信息(1)纯净尿素 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结果精确到0.1%)(2)计算该品牌化肥中尿素 的含量。 (结果精确到0.1%)(3)某农田计划施用上述品牌的尿素 175 千克,但由于货源短缺,现改用硝酸铵(化学式 为保证含氮量相当,所需硝酸铵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答案】(1)解:根据化学式 可知, 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2)解: 该化肥中尿素的质量分数为:.(3)解: 含氮量相当,设需要硝酸铵的质量为x,则:;解得:x=220kg。【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解析】【分析】 (1)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来分析;(2);(3)以氮元素质量相等为等量条件,根据“元素质量=物质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列方程计算即可。31.(2025七下·义乌月考)如图甲所示,装有部分水的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杯子和水的总质量为 160g。向杯子中放入一个金属球后,水刚好将杯子装满,杯子、水和金属球的总质量为228g,如图乙所示。然后取出金属球,向杯子中加满水,此时杯子和水的总质量为180g,如图丙所示。 求:(1)金属球的体积(2)金属球的密度(3)若该金属球是空心的,且空心部分的体积为10cm3,则制造该金属球所用金属的密度【答案】(1)向杯内加满水时,所加水的质量:m=m总'-m总=180g-160g=20g,由可得,所加水的体积:,因金属球浸没在水中,所以V球=V水=20cm3。(2)金属球的质量:m球=m总″-m总=228g-160g=68g,金属球的密度:。(3)金属的体积:V金属=V球-V空心=20cm3-10cm3=10cm3;则金属的密度:。【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1)向杯内加满水,此时杯子和水的总质量减去装有部分水的杯子的总质量,即为加水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水的体积即是金属球的体积;(2)根据题意求出金属球的质量,然后利用密度公式计算金属球的密度;(3)金属球的体积减去空心体积可得金属的体积,再根据密度公式求出金属的密度。32.(2025七下·义乌月考)绍兴酒文化悠久,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临近过年时,诸暨农家开始烧制当地特色美酒同山烧(白酒),这一传统是诸暨人过年不可或缺的温馨环节。制酒主要包含两个关键过程:发酵和蒸馏。(1)制酒发酵需要酵母菌,它和制作酸奶的乳酸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2)酿造出的同山烧白酒度数很高,一般不宜饮用,需要与适量水勾兑(混合)后才能出售。有关行业规定:白酒的“度数”是指气温在20℃时,100毫升酒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数,即酒精的体积分数;比如50度白酒是指气温在20℃时,100毫升酒中所含酒精为50毫升。(ρ*=1.0×103千克/米3、 ρ液 千克/米3)请计算:①该厂生产的每瓶装“500毫升、45度”的同山烧白酒,质量是多少 ②这种酒的密度约是多少 【答案】(1)没有成形的细胞核(2)解:① 白酒含酒精的体积为:V酒精=45%×500mL=225mL=225cm3;含酒精质量:m酒精=ρ酒精V酒精=0.8g/cm3×225cm3=180g;含水的质量为:m水=ρ水V水=ρ水(V总-V酒精)=1g/cm3×(500-225)cm3=275g,总质量为:m=m水+m酒精=275g+180g=455g,②这种酒的密度:。【知识点】真菌的主要特点;密度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细菌和真菌的细胞结构不同解答;(2)已知白酒度数的含义和白酒度数,可以得到白酒中所含酒精的体积;已知酒精的密度和体积,可以得到酒精的质量;已知白酒体积和酒精体积,可以得到水的体积;已知水的体积和密度,可以得到水的质量;已知酒精和水的质量,可以得到白酒的质量;已知白酒质量和体积,利用公式得到白酒的密度。【解答】(1) 酵母菌是常见的单细胞真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制作酸奶用的乳酸菌属于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所以乳酸菌与酵母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稠州中学七年级下学期5月科学作业检测(学生版).docx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稠州中学七年级下学期5月科学作业检测(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