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元素周期表的应用——高一化学鲁科版(2019)暑假作业(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元素周期表的应用——高一化学鲁科版(2019)暑假作业(含答案)

资源简介

(3)元素周期表的应用——高一化学鲁科版(2019)暑假作业
1.下列微粒半径比大于1的是( )
A. B. C. D.
2.下列叙述不符合第三周期主族元素性质特征的是( )
A.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B.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C.从左到右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
D.从左到右非金属元素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
3.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与右下方的主族元素(如图)的性质具有相似性,这种规律被称为“对角线规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空气中燃烧生成 B.硼酸是弱酸
C.氧化铍的化学式为 D.是两性氢氧化物
4.从周期表推测,116号元素(用X表示)最外层有6个电子,下列性质推断正确的是( )
A.其钠盐的化学式为
B.X是非金属元素
C.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酸
D.其最高价氧化物为
5.下列叙述不能说明氯元素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强的是( )
A.HCl的溶解度比的大
B.的酸性比的强
C.HCl的稳定性比的强
D.与氢气化合比S与氢气化合容易
6.不能作为判断氯、磷两种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的是( )
A.氧化性:>红磷 B.单质沸点:红磷>
C.氢化物稳定性: D.酸性:
7.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6,X、Y在同一周期,与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 )
A.同周期元素中X的金属性最强
B.原子半径:X>Y,离子半径:>
C.同族元素中Z的氢化物稳定性最高
D.同周期元素中Y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最强
8.a、b、c、d是原子序数递增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半径变化如图所示。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b的氢化物溶液可用于刻蚀玻璃,c与a可形成具有漂白性的化合物,是形成酸雨的物质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a>b
B.简单离子半径:d>a>b>c
C.d的单质在足量a的单质中点燃可生成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b>d
9.下列有关叙述能说明非金属元素M比N的非金属性强的是( )
①非金属单质M能从N的化合物中置换出非金属单质N;②M原子比N原子容易得到电子;③单质M跟反应比单质N跟反应容易得多;④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⑤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⑥熔点:M>N。
A.②⑤ B.①②③ C.①②③⑤ D.全部
10.“类推”是化学学习常用的一种方法,以下类推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际事实 类推结果
A 金属与氧气加热条件下生成 金属与氧气加热条件下生成
B 卤族单质沸点: 碱金属单质沸点:
C 氯气可以对自来水消毒是因为生成的有强氧化性 可用于对自来水消毒也是因为它有强氧化性
D 向固体中滴加几滴水,温度升高 向固体中滴加几滴水,温度也升高
A.A B.B C.C D.D
11.硅酸是一种难溶于水的弱酸,从溶液中析出时常形成凝胶状沉淀。实验室常用溶液制备硅酸。某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
现象 a中产生凝胶状沉淀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盐酸与石灰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B.由实验不能说明酸性:
C.若想比较碳酸和硅酸的酸性强弱,应该让气体在通入a之前先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
D.向溶液中通入过量,发生反应:
12.下列有关铝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常温下,铝不能与氧气反应
B.氧化铝只能与酸反应,不能与碱反应
C.铝既能溶于盐酸,又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D.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可制得氢氧化铝
13.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某些金属元素的金属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序号 ① ② ③
实验
现象 钠块熔成光亮小球,在水面四处游动 钾块表面出现火苗 左侧试管无明显现象,右侧试管中溶液变红
A.对比实验①、②现象可知金属性:Na>K
B.实验③开始前应用砂纸打磨除去镁表面的氧化膜
C.对比实验①、③现象可知同周期元素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弱
D.实验①、②中滴入酚酞试液后,溶液均变红
14.已知常温下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放出,现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玻璃管内装有分别滴有不同溶液的白色棉球,反应一段时间后,对图中指定部位颜色描述正确的是( )
选项 ① ② ③ ④
A 黄绿色 橙色 蓝色 白色
B 无色 橙色 紫色 白色
C 黄绿色 橙色 蓝色 无色
D 黄绿色 无色 紫色 白色
A.A B.B C.C D.D
15.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以完成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研究。已知硅酸为白色沉淀,下列各组实验中所选用试剂与实验目的相匹配的是( )
实验序号 试剂 实验目的:证明非金属性强弱
a b c
① 浓盐酸 二氧化锰 溴化钠溶液 Cl>Br
② 浓盐酸 高锰酸钾 碘化钾溶液 Cl>I
③ 稀盐酸 石灰石 硅酸钠溶液 C>Si
④ 稀硫酸 纯碱 硅酸钠溶液 S>C>Si
A.全部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A项错误;
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B项正确;
同种元素的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阳离子半径,C项、D项错误。
2.答案:D
解析:同一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所以第三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A项符合;
同一周期主族元素的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强,所以第三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B项符合;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第三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则从左到右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C项符合;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第三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从左到右非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但非金属元素的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不一定增强,如酸性:,D项不符合。
3.答案:C
解析:A(√)与Mg的性质具有相似性,根据Mg与反应产生MgO,与反应产生可知,Li在空气中燃烧生成、。
B(√)B与Si的性质具有相似性,根据是弱酸可知,硼酸应该是弱酸。
C(×)铝是第ⅢA族元素,最高正价为+3,形成的氧化物为;Be是第ⅡA族元素,最高正价为+2,形成的氧化物为BeO。
D(√)Be与Al的性质具有相似性,由是两性氢氧化物可推知是两性氢氧化物。
4.答案:D
解析:“人造元素11几,尾号是几族是几”,116号元素的尾号是6,即位于第ⅥA族。
A(×)B(×)在第7周期中,只有第ⅦA族和0族的元素为非金属元素,其余都为金属元素,则X应为金属元素,不存在。
C(×)X为金属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显碱性。
D(√)X为第ⅥA族元素,最高化合价为+6,其最高价氧化物为。
5.答案:A
解析:A(√)简单氢化物的溶解度大小与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无关,符合题意。
B(×)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酸性:,则非金属性:Cl>S,不符合题意。
C(×)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稳定性:,则非金属性:Cl>S,不符合题意。
D(×)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与氢气化合比S与氢气化合容易,说明非金属性:Cl>S,不符合题意。
6.答案:B
解析:B.单质的沸点属于物理性质,与元素的非金属性无关,不能用来判断非金属性强弱。
7.答案:B
解析:A.同周期从左向右金属性减弱,则同周期元素中 X 的金属性最强,故A正确;
B.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则原子半径:X>Y,具有相同电子排布的离子中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则离子半径:,故B错误;
C.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则同族元素中Z的氢化物稳定性最高,故C正确;
D.Y为Cl元素,同周期主族元素自左至右非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同周期元素中Y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最强,故D正确;
故选:B。
8.答案:B
解析: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a为O,b的氢化物溶液可用于刻蚀玻璃,b为F,c与a可形成具有漂白性的化合物,c为Na,是形成酸雨的物质之一,且半径比Na小,则d为S,则a为O,b为F,c为Na,d为S,以此解题。
A.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稳定性越强,稳定性:,A错误;
B.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排布相同时,原子序数越小,半径越大,则离子半径:,B正确;
C.S在氧气中燃烧只能生成二氧化硫,C错误;
D.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但是F不存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D错误;
故选B。
9.答案:B
解析:非金属单质M能从N的化合物中置换出非金属单质N,则M的氧化性比N的氧化性强,M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N,①正确;元素非金属性表示其原子的得电子的能力,M原子更容易得到电子,则元素M的非金属性强于N,②正确;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遇氢气越容易发生化合反应,单质M与反应更容易,则元素M的非金属性比N的强,③正确;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可以比较其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而不是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④错误;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可以比较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⑤错误;熔点为物理性质,非金属性为化学性质,没有直接关系,⑥错误;综上所述,①②③正确,选B。
10.答案:C
解析:A.金属Na与氧气加热条件下生成,金属Li与氧气加热生成,A错误;
B.碱金属单质沸点随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Li>Na>K>Rb,B错误;
C.氯气可以对自来水消毒是因为生成的HClO有强氧化性,用于对自来水消毒也是因为它有强氧化性,C正确;
D.碳酸氢钠溶于水吸热,碳酸氢钠固体中滴加几滴水,温度降低,D错误;
故答案选C。
11.答案:D
解析:A(√)碳酸钙是难溶物,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B(√)C(√)盐酸有挥发性,挥发的HCl也能与硅酸钠反应生成硅酸,故该实验不能说明酸性:;若想比较碳酸和硅酸的酸性强弱,应该让气体在通入a之前先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除掉挥发的HCl。
D(×)向溶液中通入过量,生成硅酸和碳酸氢钠,离子方程式为。
12.答案:C
解析:A(×)铝化学性质较活泼,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二铝。
B(×)氧化铝为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
C(√)铝既能与强酸HCl反应,又能与强碱NaOH反应{}。
D(×)氢氧化铝可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不能制得氢氧化铝。
13.答案:A
解析:A(×)“置换剧烈最高碱”,元素形成的单质与水反应越剧烈,元素的金属性越强,钾块表面出现火苗,钠块熔成光亮小球,说明钾和水反应更剧烈,说明金属性:K>Na。
B(√)金属镁表面有氧化膜,实验③开始前应用砂纸打磨除去镁表面的氧化膜。
C(√)“置换剧烈最高碱”,元素形成的单质与水反应越剧烈,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比实验①、③现象可知,钠比镁易与水反应,则金属性:Na>Mg,说明同周期元素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弱。
D(√)实验①、②中分别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滴入酚酞试液后,溶液均变红。
14.答案:A
解析:常温下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放出,的颜色是黄绿色,①处充满黄绿色的。进入玻璃管后与②处NaBr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的水溶液呈橙色,所以②处的白色棉球变为橙色。(可能还有挥发的)和③处的KI溶液反应置换出,淀粉溶液遇变蓝,③处棉球变为蓝色。④处(可能还有挥发的)全部被NaOH溶液吸收,所以④处是白色棉球的本色。故①②③④的颜色分别为黄绿色、橙色、蓝色、白色。
15.答案:D
解析:①(×)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取氯气需要加热,题给装置中未加热,所以不能制取氯气,则不能实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②(√)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浓盐酸和高锰酸钾反应可生成氯气,氯气和KI反应可生成碘单质,氯气的氧化性大于碘单质,则非金属性:Cl>I,符合题意。
③(×)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碳,盐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HCl,HCl也能和硅酸钠反应生成硅酸,会干扰二氧化碳和硅酸钠溶液的反应,故无法比较C、Si的非金属性强弱,不符合题意。
④(√)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稀硫酸和纯碱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硅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说明酸性,则非金属性:S>C>Si,符合题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