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面为隋炀帝使用民力统计表(部分)。从表中可以看出隋朝灭亡的原因是( )
时间 项目 动用劳动力
大业元年(605年) 开通济渠 百余万
大业四年(608年) 筑长城 百余万
大业八年(612年) 伐高丽 发四海兵
A.实行暴政 B.自然灾害 C.宦官专权 D.外敌入侵
2.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年代,唐诗风格多样,题材广泛,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卷。下列诗句最能反映“开元盛世”景象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世
C.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在历史故事分享会上,同学们讲述了唐朝文成公主入藏、辽宋澶渊之盟、元朝回族的形成等故事。这场故事会最恰当的主题是( )
A.政治互鉴 B.中外交流 C.政权并立 D.民族交融
4.“及范阳节度使反,犯京师,天子之兵弱不能抗,遂陷两京。肃宗起灵武,而诸镇之兵共起诛贼。”材料所述历史事件导致了( )
A.唐朝由盛转衰 B.隋末农民起义
C.金与南宋对峙 D.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5.下图所示内容的变化反映了( )
总人口5300万人 唐(750年)人口占比分布 总人口9000万人 北宋初期(1078年)人口占比分布
A.土地兼并空前严重 B.财政收入得到提高
C.耕地面积逐渐增加 D.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6.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时,引用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经典语句,指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其中留下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是( )
A.司马光 B.岳飞 C.文天祥 D.忽必烈
7.《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认为:“元代以前各朝代的地方行政体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中央与地方行政区之间空当过大的缺陷”,元代利于解决这一“缺陷”的制度是( )
A.科举制 B.三省六部制 C.设“三司” D.行省制
8.据记载,北宋开封城内“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据此可知,宋代的“瓦”是( )
A.小商贩摆摊的地方 B.城镇居民居住的场所
C.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D.专供演出的圈子
9.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在他的著作《新工具》中写道“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起了不计其数的变化”。在航行方面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是
A.火药 B.指南针 C.印刷术 D.造纸术
10.明初,朱元璋认为:“自秦始置丞相,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基于这一认识,他采取的措施是( )
A.设通判 B.废除丞相 C.成立厂卫机构 D.设立军机处
11.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有一些地名是以“三宝”命名的,如马来西亚有“三宝山”,印度尼西亚有“三宝井”“三宝洞”。这些地名的由来都有一定的历史渊源,与这些地名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郑和下西洋
C.马可·波罗来华 D.雅克萨之战
12.某书序言写道:“予开卷细玩,每药标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正始也。……李君用心,加惠何勤哉。”据此判断,该书是( )
A.《窦娥冤》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农政全书》
13.“从陕北发动革命,以‘均田免赋’为号召,转战十余年,推翻明朝的统治,但忽视了关外的大敌,终于为满人所趁,遭受了失败。”材料评述的是( )
A.李自成起义 B.黄巢起义 C.红巾军起义 D.安史之乱
14.明朝末年,人口锐减;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清朝人口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B.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C.改进种植技术和改良新品种 D.形成大的商帮经营存款业务
15.“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等类似的诗句,被当朝统治者认为是“大逆不道”的。这表明当时的统治者在思想领域实行( )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八股取士” D.“文字狱”
16.清代王希廉《护花主人总评》说:“《石头记》说梦,有甄士隐梦得一半幻境,绛芸轩梦语含糊,贾宝玉一梦顿改前非,林黛玉一梦情痴愈痼。”其评论的作品是( )
A.《水浒传》 B.《红楼梦》 C.《西游记》 D.《三国演义》
二、综合题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举制度创立后,平民百姓指望它发迹,贵族指望它延续家族的荣华富贵。贫寒家族的子弟落第,全家族都会气馁;贵族子弟落第,他家的荣华富贵就止于他这代了。
——摘编自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二 宋朝开国后,统治者所面临的当务之急就是创建“士人政府”,实施文治,以文抑武。为此,就要恢复作为“士大夫政府”附属物的科举考试制度,用以选拔数以万计的文官去填充它。
——摘编自李默海《布衣入仕与中国君主专制政体变迁》
材料三 (明朝)以经学文艺为内容,以八股为形式的科场文章,自是束缚人们思想和才华的陈词老调……这样考取的文士进入官僚的行列,政治日趋腐败,也是必然的。
——摘编自《中国通史》
(1)材料一中科举制度创立于哪个朝代?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度的选官标准。
(2)材料二反映出宋代实行怎样的基本国策?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代发展科举考试制度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朝科举考试在文体上有何变化和危害。
三、材料题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一方面,唐朝政府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促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频繁:另一方面,外国使节、留学生把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扩大了中华文化圈的影响,对古代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更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个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开放则兴,闭关则衰”为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不低于150字。)
《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A
2.B
3.D
4.A
5.D
6.C
7.D
8.C
9.B
10.B
11.B
12.C
13.A
14.A
15.D
16.B
17.(1)朝代:隋朝;
选官标准:才学的高低。
(2)基本国策:重文轻武。
影响: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3)变化:文体必须采用“八股文”。
危害:束缚人们的思想和才华,导致政治日趋腐败。
18.(1)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游天竺等(举两个即可)。
(2)闭关锁国政策
(3)论题:开放则兴,闭关则衰。
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与亚非欧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对外交往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使节来往、留学生交流、宗教往来等,比如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游天竺等,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也促进了东亚、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然而,清朝为了防止西方殖民势力的侵略,以及沿海人民与外国经商会危及自己的统治,采取闭关锁国政策。它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更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
综上所述,开放使国家兴旺、繁荣,闭关则导致国家贫困、落后。所以,我们应该要坚持对外开放,相互学习交流,从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