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深圳市八年级(下)期末物理模拟试卷(五 )(有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深圳市八年级(下)期末物理模拟试卷(五 )(有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深圳市八年级(下)期末物理模拟试卷(五)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如图所示是运动员头顶足球时的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头顶足球时,头给球的力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
B.足球在空中受到头的推力和重力
C.足球在空中继续运动是因为不受到力
D.球受到的推力是因为球发生了形变而产生的
2.全球气候变暖,危及北极熊生存,聪明的北极熊学会了智慧出行,一只北极熊在通过一处薄冰时,它趴下身子,腹部贴着冰面向前爬行,如图甲所示;越过薄冰到达陆地,再变成正常行走,如图乙所示。这只北极熊通过薄冰时采用特殊姿势是为了(  )
A.增大摩擦 B.减小摩擦 C.增大压强 D.减小压强
3.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百米赛跑运动员冲过终点后不能立刻停下,是因为运动员受到惯性的作用
B.汽车紧急刹车时,乘客身体会向前倾,是因为乘客具有惯性
C.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是因为足球的惯性越来越小
D.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提高成绩
4.如图为“定点投篮”的场景,图中虚线表示的是篮球离开人手后运动的路径。空气阻力不可忽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站在地面不动时,人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球离开手后能在空中继续上升,是由于球具有惯性
C.球在离开手后上升的过程中,机械能保持不变
D.球在空中下降的过程中,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
5.投掷实心球是我市体育中考项目之一。投掷过程中,考生对实心球没有做功的是(  )
A.从地面拿起实心球 B.将实心球举高
C.用力将实心球掷出 D.实心球离开手后继续在空中飞行
6.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如图所示的现象进行讨论,其中正确的是(  )
A.图甲,向两球间吹气,两球更加靠近了,说明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
B.图乙,对沸腾的水停止加热,抽气减压,水会再次沸腾
C.图丙,用吸管喝饮料时,瓶里的饮料是被“吸”上来的
D.图丁,洗手盆下方弯管利用了大气压强原理
7.由于热胀冷缩,户外的导线在夏天会变得松弛,冬天又拉得很紧。常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来控制导线的松紧程度。某次导线对滑轮N的拉力为F,重为G的水泥块被匀速拉升的高度为h(不考虑滑轮自重,绳重和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滑轮M是为了省力
B.拉力F的大小为2G
C.拉力F移动的距离为2h
D.使用该装置能够省功
二.作图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8.如图是静止在树枝上的苹果,点O是苹果的重心,请作出苹果所受重力和拉力的示意图。
9.杠杆在力F1、F2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在图中画出阻力臂L2和作用在杠杆上的小动力F1。
三.填空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7分)
10.开门时,人的手离门轴越近,需要用的推力就越大,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由于物体间     ,所以门对手也有力的作用。
11.如图所示,一个静置在水平地面上的薄壁杯子(杯底水平且厚度不计),其底面积为100cm2、质量为100g,杯中盛有1.5kg的水,水深20cm,则水对杯底的压力大小为     N,杯子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Pa。(g=10N/kg)
12.(3分)如图是伽利略温度计模型,它由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的彩球和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液体组成。当环境温度升高时,浸没在液体中的彩球所受浮力     ,漂浮在液体中的彩球所受浮力     (前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在某一环境温度下,四个彩球处于图所示位置,则质量最小的是     球。
四.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共15分)
13.(4分)如图甲所示,选择弹簧测力计、实心金属块、溢水杯和清水等进行“探究浮力的大小”。
(1)实验过程中,最优化的步骤是     (写序号);
(2)实验中浸在水中金属块受到的浮力是     ,排开水的重力是     ,如果上述两项相等,则阿基米德原理得以验证(以上两空均用图中字母表示)。
(3)甲图所示实验完成后,实验小组成员又补充了乙图所示实验(金属块没有完全浸没),此次实验     (选“能”或“不能”)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14.(5分)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图甲中杠杆在该位置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杠杆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
(2)如图乙所示,杠杆上每格均匀等距,每个物码的质量都相同,若在C位置挂4个钩码,在D处挂     个钩码,仍可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
(3)如图丙所示,用弹簧测分计代替钩码,保持所挂钩码位置不变,不断改变弹簧测力计的作用点和拉力的大小,使杠杆始终在水平位置平衡,绘制出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与其力臂L的图像如图丁所示,图像中每次描出的点与两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如图丁中阴影部分)     (选填“相等”或“不等”);
(4)本实验可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
15.(6分)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在进行“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实验开始前,连接好压强计后,发现压强计左右液面存在高度差,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2)调整好压强计后,放入到图甲所示液体中,转动探头,发现压强计左右液面高度差不变,说明     。
(3)如图乙所示,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的两个烧杯分别装入相同深度的水和浓盐水,现将探头放在A、B位置,观察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在B位置时大于A位置时。这说明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随     的增加而增大。
(4)图乙中,将探头放在同样深度的B、C位置,观察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在C位置时大于B位置时,说明     。
(5)由实验结论可知图乙中液体内部A、B、C、D四个位置压强最大的是位置     。
五.计算题(共2小题,共15分)
16.(7分)在创城活动中,为规范停车秩序,某交警大队对违停车辆进行拖移(如图甲所示),其工作原理如图乙所示。当钢绳对车辆施加沿斜面向上的拉力为5×103N,已知小车A重为1.5×104N,小车上升的高度为1m,在斜面上通过的距离为5m,用时20s,(不计钢绳重、钢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求:
(1)拉力做的功;
(2)拉力做功的功率;
(3)斜面的机械效率。
17.(8分)如图甲所示,重为5N、高为50cm、底面积为100cm2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盛有适量的水,体积为2000cm3的木块A漂浮在水面上,此时A有五分之二的体积露出水中;体积为200cm3的物体B沉底,此时水的深度为43cm。现将物体B从水中取出轻轻放在木块A上方,木块A恰好浸没水中,如图乙所示。求:
(1)物体A的重力;
(2)将物体B放在木块A的上方后,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
(3)在图乙的基础上,若用手将物体B缓慢压入水中至刚好浸没时(A不接触容器底部),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六.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共15分)
18.(7分)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将木块放在表面粗糙的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1)本次实验前应在     方向上对弹簧测力计进行调零。
(2)甲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N,根据     原理可得,此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与木块受到的拉力大小相等。
(3)比较甲、乙两图可得: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    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4)通过比较     两图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5)本实验采用的方法是     法。
(6)本实验产生误差的原因是     。
19.(8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太阳膜隔热
小明同学学习平面镜知识后,注意到爸爸为自己家汽车的车窗贴上太阳膜(即在汽车玻璃内表面粘贴上一层专用的透明膜),达到阻挡红外线、阻隔部分热量、降低车内温度、防眩光等作用,小明对市场上2种品牌太阳膜的隔热性能进行如下探究:
a.如图所示,在暗室中将一侧贴有太阳膜的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在距离玻璃板左侧20cm放置一个红外线灯,玻璃板右侧放置一个光能风车,光能风车的风叶在红外线照射下,转动快慢能反映接收到的红外线强弱。
b.打开红外线灯,观察并记录30s内光能风车风叶转动的圈数。
c.改变红外线灯的位置,使之到玻璃板的距离分别为40cm、60cm、80cm,重复步骤b。
(1)本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有秒表和     。
(2)透过太阳膜红外线的强弱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利用光能风车转动快慢反映接收到的红外线强弱,以下所用方法与该研究方法相同的是     。
A.研究声音的传播时与水波进行比较
B.为了描述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引入了“光线”
C.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时,通过乒乓球被弹起来显示音叉微弱的振动
D.在平面镜成像实验中,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验证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光能风车转动越快,表明玻璃板隔热性能越     。为了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光能风车应选用     色的风叶。(选填“黑”或“白”)
(4)为了使本实验的结果更可靠,还需要改变哪些变量进行多次实验?    。(写出一种即可)
(5)将光能风车换为光谱分析仪,实验得到下列信息:
型号名称 使用位置 可见光穿透率(%) 红外线穿透率(%) 总太阳能阻隔率(%) 紫外线阻隔率(%)
A 车身 16.7 29 64.4 99
B 车身 24.6 43.1 52.6 99
①阳光中红外线是造成车内温度升高的主要因素,如表中型号     的太阳膜有更好的隔热效果。
②两种型号对比,汽车贴上型号     的太阳膜,车内相对明亮些。
2024-2025学年深圳市八年级(下)期末物理模拟试卷(五)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7小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A D B C D B B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解:A.足球被顶出去,足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发生了变化,头给球的力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故A正确;
B.足球在空中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不再受头的推力作用,故B错误;
C.足球在空中继续运动是由于足球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力或惯性作用,故C错误;
D.球受到推力的作用是因为头发生了形变,从而给足球弹力,故D错误。
故选:A。
2.解:北极熊通过薄冰时采用趴下身子,腹部贴着冰面向前爬行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对薄冰的压强,保证顺利通过。
故选:D。
3.解:A、百米赛跑运动员冲过终点后不能立刻停下,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但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故A错误;
B、汽车紧急刹车时,乘客身体会向前倾,是因为乘客具有惯性,仍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B正确;
C、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是因为足球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而不是惯性越来越小,故C错误;
D、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是为了利用惯性来提高成绩,但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助跑不能增大惯性,故D错误。
故选:B。
4.解:A、人站在地面不动时,人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人的支持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两个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A正确;
B、球离开手后由于球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能在空中继续上升,故B正确;
C、球在离开手后上升的过程中,空气阻力不可忽略,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得机械能减小,故C错误;
D、球在空中下降的过程中,质量不变是,速度变大,动能增大,高度变小,重力势能减小,故D正确。
故选:C。
5.解:A、从地面拿起实心球,人对实心球的力竖直向上,实心球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人对实心球做功,故A错误;
B、将实心球举高,人对实心球的力竖直向上,实心球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人对实心球做功,故B错误;
C、用力将实心球掷出,人对实心球施加向上的力,实心球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人对实心球做了功,故C错误;
D、实心球离开手后继续在空中飞行,人对实心球没有力的作用,人对实心球没有做功,故D正确。
故选:D。
6.解:A、图甲,没有吹气时,两乒乓球的中间和外侧的压强相等;当向中间吹气时,中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增大,压强减小;乒乓球外侧的压强不变,两乒乓球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向中间靠拢,故A错误;
B、图乙,向外拉活塞,降低气压,降低了水的沸点,可以使烧杯内刚停止沸腾的水再次沸腾,故B正确;
C、图丙,用吸管喝饮料时,吸管内压强减小,饮料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把饮料压入嘴里,所以用吸管吸饮料是大气压作用的结果,故C错误;
D、丁图,洗手盆下方弯管的水密封利用了连通器原理,故D错误。
故选:B。
7.解:A.在拉力F的作用下,N会随着拉力一起移动,M不动,所以M是定滑轮,N是动滑轮,由图可知,定滑轮并不省力,故A错误;
B.由于N是动滑轮,不考虑滑轮自重,绳重和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n=2,拉力为F=2G,故B正确;
C.由图可知,轴端拉力F移动的距离为h,故C错误;
D.根据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这是因为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而机械只是改变了能量转化的方式,并没有改变能量转化的总量。因此,无论我们使用什么机械,都不能省功。故D错误。
故选:B。
二.作图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8.解:苹果受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在苹果的重心O;受拉力的方向竖直向上,作用点也在苹果的重心O,从作用点分别沿力的方向画一带箭头线段,在箭头附近标上:G、F,如图所示:
9.解:(1)过支点O作垂直于F2作用线的垂线段,即为阻力臂L2;
(2)要使力F1最小,则动力臂要最大,由图可知以杠杆的长度作为动力臂时最长,故F1应垂直杆向上,如图所示:
三.填空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7分)
10.解:开门时,推力离门轴越近,需要用的推力就越大,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受力的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的物体;开门时,手推门的同时,门对手也有力的作用,所以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故答案为:作用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1.解:水对杯底的压强为:
p=ρgh=1.0×103kg/m3×10N/kg×20×10﹣2m=2000Pa,
水对杯底的压力为:
F=pS=2000Pa×100×10﹣4m2=20N;
杯子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杯子和水的总重力,则杯子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
F'=G总=m总g=(0.1kg+1.5kg)×10N/kg=16N,
杯子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p'1600Pa。
故答案为:20;1600。
12.解:(1)浸没在液体中的小球,由于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根据液体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可知:当环境温度升高时,液体密度减小,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所受浮力变小;
漂浮在液体中的彩球,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重力不变,所受浮力不变;
(2)由图可知:B、C、D小球都处于浸没状态,排开液体的体积与物体的体积相等,由于B、C、D小球的体积相等,所以B、C、D小球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所受浮力相等,即:FB=FC=FD,
A处于漂浮状态,其排开液体的体积小于B、C、D排开液体的体积,根据F浮=ρgV排可知FA<FB=FC=FD,
A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B、C、D悬浮时浮力等于重力,D球沉底,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所以GA<GB=GC<GD,根据G=mg可知A小球的质量质量最小。
故答案为:变小;不变;A。
四.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共15分)
13.解:(1)为了使小桶在接水之后可直接计算水的重力,应先测量空桶的重,在溢水杯中注满水,然后再测出石块的重力,并直接浸入水中观察测力计的示数,最后测排出的水和小桶的总重,求排出的水的重力,因此,最合理的顺序应为:⑤②①③④;
(2)由称重法知浮力为:F浮=G﹣F示=F1﹣F2;
液体与桶的总重力与桶的重力之差是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F3﹣F4,如果上述两项相等,则阿基米德原理得以验证;
(3)金属块没有完全浸没,此时浮力和排开液体的重力同时减小,阿基米德原理仍成立。
故答案为:(1)⑤②①③④;( 2)F1﹣F2;F3﹣F4; (3)能。
14.解:(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杠杆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这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2)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的A点处挂4个钩码,若每个钩码重G,每个小格长L,如图乙所示,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有:4G×3L=nG×2L,
解得,n=6,
故应在B点挂6个相同的钩码。
(3)由于此题中的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利用图象中任意一组数据都能得出:
F2L2=F1L1=3N×0.02m=2N×0.03cm=0.06N m,
图像中每个点与两坐标轴围成的方形面积相等,其原因是阻力和阻力臂保持不变,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保持不变。
(4)由本实验得到的杠杆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
故答案为:(1)是平衡状态;(2)6;(3)相等;(4)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
15.解:(1)压强计左右液面存在高度差,说明压强计的金属盒中有空气,不能正常使用,应该拆下软管重新组装;
(2)图甲所示液体中,转动探头,压强计所处的液体深度不变,发现压强计左右液面高度差不变,说明相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压强与方向无关;
(3)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的两个烧杯分别装入相同深度的水和浓盐水,现将探头放在A、B位置,观察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在B位置时大于A位置时,说明压强计在同种液体中,所处的液体深度越深,受到的压强更大,说明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探头放在同样深度的B、C位置,B位置为水,C位置为浓盐水,观察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在C位置时大于B位置时,说明C位置压强计受到的压强更大,说明深度相同时,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5)根据实验结论可知,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计所处液体的深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所以图乙中液体内部A、B、C、D四个位置压强最大的是位置D。
五.计算题(共2小题,共15分)
16.解:
(1)拉力做的功(总功):
W总=Fs=5×103N×5m=2.5×104J;
(2)拉力做功功率:
P1.25×103W;
(3)拉力做的有用功:
W有用=Gh=1.5×104N×1m=1.5×104J,
斜面的机械效率:
η100%100%=60%。
答:(1)拉力做的功为2.5×104J;
(2)拉力做功的功率为1.25×103W;
(3)斜面的机械效率为60%。
17.解:(1)根据题意可知,甲图中物体A排开水的体积:V排A=(1)VA2000cm3=1200cm3=1.2×10﹣3m3,
甲图中物体A受到的浮力:F浮A=ρ水gV排A=1.0×103kg/m3×10N/kg×1.2×10﹣3m3=12N,
由图甲可知,物体A漂浮在水面上,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物体A的重力GA=F浮A=12N;
(2)甲图中物体A和物体B排开水的总体积:V排总=V排A+VB=1200cm3+200cm3=1400cm3,
将物体B放在木块A的上方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V排′=VA=2000cm3,
则将物体B放在木块A的上方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变化量ΔV排=V排′﹣V排总=2000cm3﹣1400cm3=600cm3,
由V=Sh可知,容器中液体深度的变化量:Δh6cm,
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Δp=ρ水gΔh=1.0×103kg/m3×10N/kg×6×10﹣2m=600Pa;
(3)将物体B缓慢压入水中至刚好浸没时,物体A和物体B排开水的总体积:V排总′=VA+VB=2000cm3+200cm3=2200cm3=2.2×10﹣3m3,
物体A和物体B受到的总浮力:F浮总=ρ水gV排总′=1.0×103kg/m3×10N/kg×2.2×10﹣3m3=22N,
当物体B缓慢压入水中至刚好浸没时,物体A和物体B排开水的体积变化量ΔV排=2000cm3﹣1200cm3=800cm3,
由V=Sh可知,容器液体的深度变化量:Δh8cm,
此时容器液体的深度:h′=h+Δh=43cm+8cm=51cm>50cm,所以水会溢出,
则容器中剩余水的体积:V水=100cm2×50cm﹣200cm3﹣2000cm3=2800cm3=2.8×10﹣3m3,
由ρ可知,容器内水的质量:m水=ρ水V水=1.0×103kg/m3×2.×10﹣3m3=2.8kg,
容器内水的重力:G水=m水g=2.8kg×10N/kg=28N,
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F浮总+G容器+G水=22N+5N+28N=55N,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5.5×103Pa。
答:(1)物体A的重力为12N;
(2)将物体B放在木块A的上方后,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为600Pa;
(3)在图乙的基础上,若用手将物体B缓慢压入水中至刚好浸没时(A不接触容器底部),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5.5×103Pa。
六.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共15分)
18.解:(1)(2)甲图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示数为2.6N;
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故本次实验前,应在水平方向上对弹簧测力计进行调零;
(3)甲、乙两次实验中,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图乙中物块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由此可知: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4)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时,应控制压力大小不变,只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故选甲、丙两实验;
(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本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
(6)拉动木块时没有匀速直线拉动,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不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造成误差。
故答案为:(1)水平;(2)2.6;二力平衡;(3)压力;(4)甲、丙;(5)控制变量;(6)没有匀速直线拉动木块。
19.解:(1)打开红外线灯,观察并记录时间要用到停表,改变红外线的位置,使之距离玻璃板距离不同要用到刻度尺;
(2)透过太阳膜红外线的强弱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本实验用光能风车的风叶转动快慢来反映红外线的强弱,即实验中运用到了转换法;光能风车转动越快,表明玻璃板透过的光越多,隔热性能越差;
A.研究声音的传播时与水波进行比较,采用的是类比法,故A错误;
B.为了描述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引入了“光线”,采用的是模型法,故B错误;
C.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时,通过乒乓球被弹起来显示音叉微弱的振动,采用的是转换法,故C正确;
D.在平面镜成像实验中,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验证像与物的大小关系,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故D错误;
故选:C;
(3)根据转换法,光能风车转动越快,表明玻璃板隔热性能越差;由于黑色的物体可以吸收各种色光,所以光能风车应选用黑色的风叶,这样能吸收更多的红外线;
(4)为了使本实验的结果更可靠,可换用不同的红外线灯或改变红外线灯照射的角度进行多次实验;
(5)①阳光中红外线是造成车内温度升高的主要因素,那么红外线穿透率越低,隔热效果越好,根据表中数据,A型号的太阳膜红外线穿透率小,故A的太阳膜有更好的隔热效果;
②两种型号对比,B型号的太阳膜可见光穿透率高,故小汽车贴上型号B的太阳膜,车内相对明亮些。
故答案为:(1)刻度尺;(2)C;(3)差;黑;(4)换用不同的红外线灯(或改变红外线灯照射的角度);(5)①A;②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