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教学诊断性测试科学试题1.(2024八下·苍南期末)2024年中国六五环境日的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做法符合该主题的是( )A.丢弃废电池 B.发展清洁能源C.任意排放生活废水 D.使用一次性筷子2.(2024八下·苍南期末)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一些不能直接观察或复杂的事物。下列不属于模型的是( )A.小心触电B.原子的结构C.磁铁周围的磁场D.壤土类土壤的组成3.(2024八下·苍南期末)核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氚,一旦进入人体可能会对人造成辐射损害。氕原子和氚原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氕原子 氚原子A.氕原子与氚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相同B.氕原子与氚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不同C.氕原子与氚原子的质子数相同D.氕原子与氚原子的中子数相同4.(2024八下·苍南期末)如图为家用窗帘磁扣,绳子两端的珍珠球中各含有磁铁。将两个珍珠球靠近便吸合在一起,此时两磁铁磁极的分布情况可能是( )A. B.C. D.5.(2024八下·苍南期末)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说法,叙述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不一定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时,种子内的化学能量增多C.干电池给小灯泡供电的过程,电能转化为化学能D.生石灰与水反应使水温升高的过程,化学能转化成热能6.(2024八下·苍南期末)高铁酸钾()是一种“绿色环保高效”的水处理剂。高铁酸钾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高铁酸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A.+6 B.+4 C.+3 D.+27.(2024八下·苍南期末)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郭少军教授课题组成功发明了和合成的高效光催化剂,合成过氧化氢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B.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C.反应物中有单质参与D.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8.(2024八下·苍南期末)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推翻了汤姆生在1903年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如图线条中可能是α粒子(带正电)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 )A. B. C. D.9.(2024八下·苍南期末)“不同颜色的土壤往往性状也有所不同”——小明为了证明这一观点,进行了如图实验。由此推测,小明想比较的是红土和黑土中的( )A.有机物含量 B.无机盐含量C.土壤生物数量 D.空气体积分数10.(2024八下·苍南期末)下图分别是实验室氧气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 B.C. D.11.(2024八下·苍南期末)随着充电汽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到千家万户,有人提出打造充电公路的想法。如图所示是充电公路的工作原理,预埋的线圈A通电后产生磁场并使行驶在公路上的汽车充电,A、B两处线圈的工作原理与题图中实验相同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2024八下·苍南期末)如图是生活中常用的可移动插线板,使用时只有闭合开关,插线板上的指示灯才能发光,插孔才能提供工作电压;若指示灯损坏,闭合开关后插孔也能提供工作电压.则插线板内部线路(内部线路中插孔以两孔为例)及其与家庭电路的连接方式是( )A. B.C. D.13.(2024八下·苍南期末)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总是相适应的,下表中表述错误的是( )选项 结构 功能A 肺泡外布满毛细血管 有利气体交换B 鼻腔能分泌粘液 净化吸入的空气C 叶表皮细胞透明 有利于光线透过D 植物的茎里有导管 用来输送有机物A.A B.B C.C D.D14.(2024八下·苍南期末)小明制作了一个用来模拟肺呼吸运动的装置(如图)。气球模拟肺、橡皮膜模拟横膈、玻璃钟罩模拟胸廓,U形管的液面升降反映胸廓内压力的变化情况。使用时若将橡皮膜向下拉,则该装置( )A.模拟膈肌收缩,U形管右边液面上升B.模拟膈肌收缩,U形管左边液面上升C.模拟膈肌舒张,U形管左边液面上升D.模拟膈肌舒张,U形管右边液面上升15.(2024八下·苍南期末)加热试管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使其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下列能正确反映该过程中各科学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A. B.C. D.16.(2024八下·苍南期末)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物质或微粒。(1)氮气 ;(2)碳酸根离子 ;(3)2个水分子 ;(4)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 。17.(2024八下·苍南期末)通电螺线管的极性跟电流的方向有关系,可以用安培定则来判断,如图甲。单匝线圈的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也符合安培定则,如图乙,则小磁针右侧是 极 ( 填“N” 或 “S”)。 把两个线圈A 和 B 挂在水平光滑的固定绝缘杆 MN上,如图丙,当两线圈通入方向相同的电流时, A、B 两线圈之间的距离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8.(2024八下·苍南期末)海水稻是由袁隆平团队研发的一种水稻品种。如图所示中①、②、③分别表示海水稻所进行的某项生理活动,请分析下列有关海水稻的问题。(1)海水稻的各项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是由图中生理活动 (填序号)提供的。(2)海水稻的生理活动①、②、③中的气体主要都通过叶片的 (填结构名称)进出的。(3)海水稻能在盐碱地生长的原因可能是:根细胞细胞液浓度 (选填“大于”或“小于”)土壤溶液浓度,根细胞吸水。19.(2024八下·苍南期末)“火立熄”灭火球是一种新型灭火装置,火灾发生时将球滚入火中或将灭火球固定在容易发生火灾的场所,灭火球遇明火后燃烧表层缠绕的灭火引线,随后驱动内核爆发装置自动喷洒干粉,达到自动灭火的效果。其干粉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铵(),磷酸二氢铵在受热时,能够生成多种化合物,同时吸收大量的热。(1)磷酸二氢铵受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2)该灭火球的灭火原因是 ;20.(2024八下·苍南期末)科学家对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材料一:19世纪初,有化学家认为:氢是母体,其他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理论上都是氢的整数倍,少数元素如是35.5倍,则是由于实验误差造成的。材料二:1886年,英国科学家克鲁克斯大胆假设:同一元素的原子,可以有不同的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家测定出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其不同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平均值。材料三:1961年8月,国际上采用的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确定各个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各种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各自在该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1)在克鲁克斯假设中,同种元素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却不同,是因为原子结构中的某种微粒数不同,该微粒的名称是 。(2)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5,它在自然界中仅有和两种同位素原子,则自然界中所占的百分比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可多选)A.19世纪初,以氢为母体的相对原子质量标准是错误的,它对科学的发展没有价值B.实验结果与预测有偏差时,可以认为是实验误差造成的,因此可以忽略偏差C.若相对原子质量采用的作为标准,则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会改变D.元素周期表中查得C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01不为整数,可推测C元素有多种同位素原子21.(2024八下·苍南期末)小明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其中R2为磁敏电阻,其阻值随磁场强度的增大而减小。闭合开关和,按下表进行实验并记录相应的数据。线圈接线点 接线柱1 接线柱2 接线柱3实验次序 1 2 3 4 5 6 7 8 9电流表读数/安 0.22 0.32 0.46 0.22 0.32 0.46 0.22 0.32 0.46电流表读数/安 0.60 1.00 1.30 0.42 0.60 0.80 0.20 0.30 0.42(1)该实验通过 来判断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2)在研究线圈匝数对磁性的影响时,小明将开关从接线柱1换到2时,接下来进行的操作是: ;(3)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22.(2024八下·苍南期末)小明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检查得气密性良好后点燃红磷,立即塞紧瓶塞并通过传感器记录瓶中气体压强、温度及氧气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乙)。(1)如何检验图甲装置的气密性 。(2)实验前集气瓶内空气体积为V,烧杯中水的体积为,实验后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为,由此可计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表达式为 (用V、、列式表示)。(3)在时间内,瓶内气压降低的原因是 。(4)已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实验结束之后,小明按(2)进行计算得出的结果小于,可能的原因是 。A.红磷的量不足B.塞紧瓶塞的过程中,有气体从瓶口逸出C.红磷中含有碳杂质D.瓶中氧气未消耗完,红磷就已熄灭23.(2024八下·苍南期末)小明同学在研究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数时,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案进行实验。方案一:在一株生长旺盛的蚕豆植株上选取一片蚕豆叶,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将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遇水会变红)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将其固定,观察滤纸,哪一张先变色,哪一张的颜色深一些。方案二:把一片新鲜的蚕豆叶片浸没在冷水中,观察叶片两面的气泡数目。方案三:取3株具有等量等大叶片的该植物嫩枝,按图丙所示方法处理。(1)方案一实验中,滤纸贴上后经过一段时间,发现贴在叶片下表皮上的试纸先变色且颜色深一些。这种实验现象说明下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 (选填“多于”、“等于”或“少于”)上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2)小明按方案二进行实验,发现无论上表皮还是下表皮都没有观察到气泡。根据学过的知识,你认为小明没有观察到气泡可能的原因是 。(3)在方案三中,实验开始时,先将各装置的质量调至80克,其后每隔4小时测一次各装置的质量,直至实验结束得到如图丁的实验结果,请判断实验时间为12小时的时候,由下表皮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为 克。24.(2024八下·苍南期末)苍南玉苍山的杨梅粒大核小、酸甜可口,含有大量的花青素。花青素(化学式)具有缓解眼睛疲劳,保护视力的作用。(1)花青素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2)574克花青素中氢元素的质量为多少克 ?(写出计算过程)25.(2024八下·苍南期末)如图为大棚管道水培某草莓的一角。该塑料薄膜大棚中利用许多塑料管道搭起纵横交错的立体支架,管道内为营养液,草莓的根浸润在营养液中。资料一:该草莓大棚内24小时二氧化碳浓度变化趋势,如图甲温度(℃) 10 15 20 25 30 35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毫克小时) 1.75 2.50 3.15 3.85 3.50 3.00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毫克/小时) 0.75 1.00 1.60 2.25 3.00 3.50资料二:该草莓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连续12小时光照,再连续12小时黑暗。实验结果如上表(其中:光照下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1)水培草莓的营养液含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被吸收的主要部位在根尖的 。(2)请结合资料回答:如何科学合理地控制大棚中的环境因素,使草莓的有机物积累最多、产量更高? 。26.(2024八下·苍南期末)为测定某大理石样品中含有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小明取3克大理石样品进行实验,测量的方法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化学方程式:,其余杂质不参加反应)(1)将稀盐酸滴入样品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当观察到 (填实验现象),说明反应结束。(2)实验结束后,量筒内进入水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单位为),将量筒内进入水的体积作为生成二氧化碳体积来计算,请计算该大理石样品中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已知在该实验条件下,生成气体的密度为)。(3)若考虑盐酸加入后烧瓶内物质所占体积的变化对测定数据产生的影响,则(2)中测出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将偏大,请说明理由 。27.(2024八下·苍南期末)为解决夏天开空调时室内空气干燥的问题,小明设计了一款自动启停的空气加湿器——当空气湿度达到一定值时,可以自动开启或停止加湿。其电路原理如图所示(其中加湿装置还未画出)。已知控制电路中,当电磁铁中的线圈(电阻忽略不计)电流为时,衔铁刚好被吸合;线圈电流为时,衔铁释放。R1是滑动变阻器,R2是湿敏电阻,其阻值与空气湿度的关系如下表。空气湿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湿敏电阻R2阻值/欧 410 300 250 200 170 150 100 50 25(1)加湿装置应该接在 (选填“”或“”)之间;(2)为了使在加湿器作用下,空气湿度维持的范围为,通过计算说明此时R1的阻值大小 ;(3)若要降低空气湿度维持的范围,可采取的措施是 。(写出两点)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人口增长及其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解析】【分析】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一个关键就是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减小环境污染,据此分析判断。【解答】A.丢弃废电池,会污染大片土地和水源,故A不合题意;B.任意排放生活废水,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故B不合题意;C.发展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减小环境污染,故C符合题意;D.使用一次性筷子,会加大对树木的砍伐,从而增大水土流失,故D不合题意。故选B。2.【答案】A【知识点】模型与符号【解析】【分析】模型是所研究的系统、过程、事物或概念的一种表达形式,也可指根据实验、图样放大或缩小而制作的样品,一般用于展览或实验或铸造机器零件等用的模子。【解答】A.图示是小心触电标志,不属于模型,故A符合题意;BCD.原子结构模型、磁感线和壤土类土壤,都属于模型,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3.【答案】C【知识点】原子的构成【解析】【分析】根据氕原子和氚原子的构成,以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分析。【解答】根据题图可知:氕和氚的质子数相同,氕的原子核内没有中子,氚的原子核内有两个中子,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相对原子质量不同,属于同一种元素。故答案为:C。4.【答案】D【知识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解析】【分析】珍珠球相互吸引,可以带有异种电荷。【解答】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由图知道,D符合题意,ABC不合题意。故答案为:D。5.【答案】D【知识点】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生物体能量的来源和转化【解析】【分析】A、根据化学反应中有能量的转化分析;B、根据种子呼吸释放能量分析;C、根据电池供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分析;D、根据生石灰与水反放热分析。【解答】A、 化学反应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 ,不符合题意;B、 种子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化学能减小 ,不符合题意;C、 干电池给小灯泡供电的过程,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不符合题意;D、 生石灰与水反应使水温升高的过程,化学能转化成热能 ,符合题意;故选D。6.【答案】A【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解析】【分析】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为零的原则进行分析。【解答】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2)×4=0,则x=+6价。故选A。7.【答案】B【知识点】模型与符号;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A、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B、根据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C、根据氧气为单质分析;D、根据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分析。【解答】 由合成过氧化氢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是: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故说法正确;B、在反应物中,氧元素存在于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氧元素存在于水中,氧元素显-2价,反应后氧元素存在于过氧化氢中,氧元素显-1价,即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说法错误;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中有单质氧气参与,故说法正确;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反应中CNIO-GaSA的质量不变,故说法正确。故答案为:B。8.【答案】C【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解析】【分析】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解答】由于原子中原子核体积很小,质量却很大,所以α粒子遇到原子核就会发生偏向,例如c和d;因为原子的核外电子质量很小,但所占的体积却很大,电子的质量小的可以忽略不计,所以α粒子可以直接穿过去,例如b。由于原子核外的电子质量很小,α粒子是直接穿过,且原子核带正电荷,α粒子也带正电荷,同性相斥,所以α是不可能向原子核靠近的,应该远离原子核。故答案为:C。9.【答案】D【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解析】【分析】(1)土壤有机物含量:土壤中含有的有机物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可通过灼烧等方法测定 。(2)土壤无机盐含量:土壤中所含的各种矿物质营养元素,一般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检测 。(3)土壤生物数量:包括土壤中的微生物、小动物等,可通过取样培养计数、捕捉统计等方法确定 。(4)土壤空气体积分数:土壤中空气所占的体积比例,可通过向土壤中注水,根据排出空气的体积来测量 。【解答】有机物和无机盐的测试需要土壤浸出液,这个没有;测生物数量的时候,需要昆虫收集器,盛土的容器下面要有一个收集昆虫的容器,这个也没有。向土壤中注入水,与铁块对比,可知小明是为了探究土壤中的空气体积分数。所以,AB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10.【答案】A【知识点】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氧气的检验和验满【解析】【分析】根据氧气制取、收集、验满以及性质实验过程的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图中装置正确,故A正确;B、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气体的导管要伸入集气瓶底部,图中导气管太短,故B错误;C、验满氧气,要将带火星的木条伸放在集气瓶口,图中操作错误,故C错误;D、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时,热的溅落物会炸裂瓶底,要在集气瓶底放少量细沙或水,图中操作错误,故D错误;故答案为:A。11.【答案】C【知识点】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电磁感应;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解析】【分析】线圈A通电后产生磁场,这是电流的磁效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这是电磁感应现象;根据图片分析其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解答】预埋的线圈通电后产生磁场,原理是电流的磁效应;使行驶在公路上的汽车充电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①说明磁场对通电导线有力的作用,故不符合题意;②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原理是电流的磁效应,故符合题意;③说明同名磁极相互排斥,故不符合题意;④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故符合题意;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2.【答案】B【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解析】【分析】干路开关控制所有的用电器。并联电路各用电器之间互不影响,串联电路的用电器互相影响。【解答】插线板上的指示灯在开关闭合时会发光,插孔正常通电,说明开关同时控制灯泡和插座,灯泡和插座之间可能是串联,也可能是并联,如果两者并联,开关应该在干路上;如果指示灯损坏,开关闭合时插孔也能正常通电,说明灯泡和插座之间是并联的,开关接在灯泡、插座和火线之间控制火线使用更安全,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3.【答案】D【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蒸腾作用;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解析】【分析】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解答】A. 肺泡外布满毛细血管 ,有利于血液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即有利气体交换,A正确;B. 鼻腔能分泌粘液 , 以湿润吸入的干燥的空气。 空气通过鼻腔时呼进的气体带有埃尘、颗粒物、病菌等,它们绝大部分被黏液吸附住,形成鼻涕, 所以粘液可以净化吸入的空气 ,B正确;C. 叶表皮细胞透明,有利于光线透过进入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C正确;D. 植物的茎里有导管, 用来输送水和无机盐,D错误;故答案为:D。14.【答案】A【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呼吸模型【解析】【分析】(1)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呼气时,膈肌与肋间肌舒张,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缩小,膈肌顶部上升,胸廓的容积缩小,肺随之缩小,造成肺内气压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呼出肺,完成呼气。(2)图中:玻璃钟罩代表的是胸廓,玻璃管代表的是气管,小气球代表的是肺,橡皮膜代表的是膈。由于实验装置的限制,该模型能模拟胸廓上下径的变化,不能模拟胸廓前后、左 右径的变化。【解答】将橡皮膜向下拉,模拟膈肌收缩,此时玻璃钟罩内气压下降、U形管右边液面上升;同时,气球随之扩张、气球内气压降低,外界气体进入气球。将橡皮膜向上推,模拟膈肌舒张,此时玻璃钟罩内气压升高、U形管左边液面上升;同时,气球随之回缩、气球内气压升高,气体出肺。因此,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15.【答案】C【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根据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进行分析判断。【解答】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未开始时,其质量为零,随着反应进行,氧气质量增大,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最终固体质量不是0,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C、加热高锰酸钾会产生氧气剩余固体的质量会减轻,反应前后钾元素的质量不变,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D、二氧化锰是加热高锰酸钾后的生成物,反应未开始时,其质量为零,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故答案为:C。16.【答案】N2;;2H2O;Na+【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解析】【分析】根据化学符号的意义分析,元素符号表示元素和一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元素符号前加相应数字;化学式表示一种物质和一个分子,表示多个分子,化学式前加相应系数;离子符号是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右上角标上所带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表示多个离子,在符号前加相应数字;元素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进行分析。【解答】(1)氮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其化学式为:N2;(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硫酸根离子可表示为:;(3)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水分子可表示为2H2O;(4)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钠离子可表示为:Na+。17.【答案】N;变小【知识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解析】【分析】(1)根据安培定则判断线圈的极性,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判断小磁针的指向;(2)根据安培定则判断单匝线圈的极性,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判断吸引还是排斥即可。【解答】(1)右手握住螺线管,弯曲的四肢之间向外,此时大拇指指向右侧,则通电线圈的右侧是N极。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小磁针左侧是S极,右端为N。(2)根据安培定则可知,线圈A的左端为S极、右端为N极,线圈B的左端为S极、右端为N极,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可知,线圈A和B会相互吸引,则它们将互相靠近,A、B两线圈之间的距离将变小。18.【答案】(1)③(2)气孔(3)大于【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图中,①是光合作用、②是蒸腾作用、③是呼吸作用。【解答】(1)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根据题图中的箭头方向可判定①表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和氧气,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根据题图中的箭头方向可判定③表示呼吸作用;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根据箭头方向可判定②表示蒸腾作用。海水稻的各项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是由呼吸作用提供的,即图中③所示的生理活动提供的。(2)气孔是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张开和闭合;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因此,海水稻的生理活动①光合作用、②蒸腾作用、③呼吸作用中的气体主要都通过叶片的气孔进出的。(3)植物细胞既可以失水,也可以吸水,这主要取决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和细胞浓度的大小,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当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因此,海水稻能在盐碱地生长的原因可能是:根细胞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根细胞吸水。(1)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根据题图中的箭头方向可判定①表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和氧气,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根据题图中的箭头方向可判定③表示呼吸作用;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根据箭头方向可判定②表示蒸腾作用。海水稻的各项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是由呼吸作用提供的,即图中③所示的生理活动提供的。(2)气孔是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张开和闭合;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因此,海水稻的生理活动①光合作用、②蒸腾作用、③呼吸作用中的气体主要都通过叶片的气孔进出的。(3)植物细胞既可以失水,也可以吸水,这主要取决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和细胞浓度的大小,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当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因此,海水稻能在盐碱地生长的原因可能是:根细胞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根细胞吸水。19.【答案】H2O;分解反应;隔绝氧气(合理即可)【知识点】燃烧与灭火;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化学反应的特点来分析;(2)根据灭火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解答】(1)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根据提给的方程式可知,反应前有2N、12H、8O、2P,反应后有2N、6H、5O、2P,所以3___中有6H、3O,则化学式为H2O;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三种新物质,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2)灭火球遇明火后自动喷洒干粉,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氧气而灭火,同时磷酸二氢铵分解需要吸热,可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而灭火。20.【答案】中子;大于;CD【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解析】【分析】(1)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中子数来分析解答;(2)根据化学家测定出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其不同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平均值来分析解答;(3)A、只要科学研究都有价值;B、根据误差是不可避免来分析解答;C、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判断;D、根据化学家测定出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其不同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平均值来分析解答。【解答】(1)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故同种元素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却不同,是因为原子结构中的某种微粒数不同,该微粒的名称是中子;(2)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各种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各自在该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则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5,自然界中Cl-35所占的百分比大于Cl-37;(3)A、19世纪初,以氢为母体的相对原子质量标准是错误的,但它对科学的发展是有价值的,故选项说法错误;B、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成功,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是对自然科学不负责任的一种态度,故选项说法错误;C、若相对原子质量采用的作为标准,相对比值发生改变,则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也会改变,故选项说法正确;D、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各种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各自在该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元素周期表中查得C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01不为整数,可推测C元素有多种同位素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故答案为:CD。21.【答案】电流电流表A2的示数大小;应调节变阻器的滑片P,控制两次实验的电流大小不变;在电流相同时,线圈匝数越多,通电螺线管的磁性越强,反之,线圈匝数越少,通电螺线管的磁性越弱【知识点】探究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的实验;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当电流表A2的示数变小时,则说明磁敏电阻R2的阻值增大,那么此时螺线管的磁场强度减小;(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探究线圈匝数对螺线管磁场强弱的影响时,需要控制电流大小相同;(3)根据表格数据分析通电螺线管磁场强弱的影响因素。【解答】(1)根据题意知道,R2为磁敏电阻,其阻值随磁场强度的增大而减小,由欧姆定律知道,当R2的阻值变化时,右侧电路电流的变化。由于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强弱无法直接测量或观察,所以,实验时通过观察右侧电流电流表A2的示数大小来判断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2)电流大小、线圈匝数多少都是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所以,实验中,将开关S从1换到2上时,连入电路的线圈匝数发生了变化,为了保证电流不变,应调节变阻器的滑片P,控制两次实验的电流大小不变。(3)比较实验1、4、7(或2、5、8或3、6、9)知道,电流表A1示数不变时,随着匝数的减小,电流表A2的示数减小,说明R2的阻值增大,即电螺线管磁性强弱变小,由此得出结论:在电流相同时,线圈匝数越多,通电螺线管的磁性越强,反之,线圈匝数越少,通电螺线管的磁性越弱。22.【答案】将导管一端插入水中,打开止水夹,双手紧握集气瓶外壁,导管口冒气泡,说明气密性好;;红磷燃烧氧气被消耗;ACD【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解析】【分析】(1)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烧杯中水减少体积即为氧气体积,计算出氧气体积分数即可。(3)根据完全反应后,温度逐渐恢复至常温,进行分析解答。(4)实验后发现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五分之一,根据误差偏小的可能因素,从反应原理、实验操作、装置是否漏气等方面,进行分析解答。【解答】(1)检验此装置的气密性时,可将导管一端插入水中,用手紧握广口瓶外壁,观察水中的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好;(2)实验前集气瓶内空气体积为V,烧杯中水的体积为V1,实验后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为V2,由此可计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表达式为:;(3)图乙中t1-t2段气体压强减小的原因:红磷燃烧氧气被消耗,气体减少,压强减小;(4)A、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测定体积分数偏小;B、塞紧瓶塞的过程中,有气体从瓶口逸出,测定体积分数偏大;C、红磷中含有碳杂质,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一氧化碳气体,导致压强差减小,进入水体积减小,测定体积分数偏小;D、氧气未消耗完,则内部压力增大,进入水体积减小,测定体积分数偏小;故答案为:ACD。23.【答案】(1)多于(2)气体遇冷体积会减小,不会形成气泡而溢出(3)3【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解析】【分析】(1)气孔:是植物表皮上由两个保卫细胞围成的小孔,是植物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的门户 。一般情况下,植物叶片下表皮气孔数量多于上表皮。(2)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通过蒸腾作用,植物可调节体温、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等。(3)实验变量控制:在实验中,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研究的某一因素,以准确探究该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气体物理性质:气体遇冷时,根据热胀冷缩原理,体积会减小 。【解答】(1)已知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遇水会变。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上下表皮的气孔散失。方案一实验中,滤纸贴上后经过一段时间,发现贴在叶片下表皮上的试纸先变色且颜色深一些,说明通过下表皮散失的水分多于上表皮,进而说明下表皮的气孔多于上表皮。(2)气体受热膨胀会以气泡的形式从叶的气孔溢出;放入冷水中,气体遇冷体积会减小,不会形成气泡而溢出。故按方案二进行实验,发现无论上表皮还是下表皮都没有观察到气泡。(3)植物通过叶表皮上的气孔散失水分,将叶片表面涂上凡士林,气孔会被堵住。曲线Ⅰ是叶片上下表面都涂上凡士林的,Ⅱ是叶片下表面涂上凡士林的,Ⅲ是未经处理的叶片。12小时的时候,Ⅰ没有散失水分;Ⅱ散失水分的量=80-78=2克,是通过上表皮散失的;Ⅲ散失水分的量=80-75=5克,是通过上下表皮散失的;因此,12小时的时候,由下表皮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5-2=3(克)。(1)已知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遇水会变。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上下表皮的气孔散失。方案一实验中,滤纸贴上后经过一段时间,发现贴在叶片下表皮上的试纸先变色且颜色深一些,说明通过下表皮散失的水分多于上表皮,进而说明下表皮的气孔多于上表皮。(2)气体受热膨胀会以气泡的形式从叶的气孔溢出;放入冷水中,气体遇冷体积会减小,不会形成气泡而溢出。故按方案二进行实验,发现无论上表皮还是下表皮都没有观察到气泡。(3)植物通过叶表皮上的气孔散失水分,将叶片表面涂上凡士林,气孔会被堵住。曲线Ⅰ是叶片上下表面都涂上凡士林的,Ⅱ是叶片下表面涂上凡士林的,Ⅲ是未经处理的叶片。12小时的时候,Ⅰ没有散失水分;Ⅱ散失水分的量=80-78=2克,是通过上表皮散失的;Ⅲ散失水分的量=80-75=5克,是通过上下表皮散失的;因此,12小时的时候,由下表皮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5-2=3(克)。24.【答案】15:11;574克花青素中氢元素的质量为:【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解析】【分析】(1)根据1个花青素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解答】(1)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的原子个数,花青素中碳、氢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5:11;25.【答案】(1)成熟区(2)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白天控制大棚内温度在15℃~25℃左右;夜间温度控制在10℃左右【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解析】【分析】成熟区也称根毛区,此区的各种细胞已停止伸长、生长,有较大的液泡(由小液泡融合而成),并已分化成熟,形成各种组织,有细胞壁,不能分裂,死亡后由分生区补充,主要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解答】(1)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的一段,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四个部分;成熟区,也称根毛区,表皮细胞的细胞壁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水的表面积,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2)分析图甲可知,在9~19时间段,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低于棚外二氧化碳的浓度,说明此时草莓的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草莓积累有机物;可以采取延长光照时间、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方法提高草莓的产量。由表格数据可知,当温度为10℃时,二氧化碳释放量最低,说明草莓的呼吸作用最弱;因此夜间适当降温能够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当温度为15℃~25℃时,二氧化碳的净消耗量分别为1.5、1.55、1.6;温度为10℃、30℃和35℃时(分别为1、0.5、﹣0.5);因此,将大棚温度控制在15℃~25℃有利于草莓生长。因此,要使草莓的有机物积累最多、产量更高,可采取以下措施: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白天控制大棚内温度在15℃~25℃之间;夜间温度控制在10℃左右。(1)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的一段,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四个部分;成熟区,也称根毛区,表皮细胞的细胞壁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水的表面积,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2)分析图甲可知,在9~19时间段,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低于棚外二氧化碳的浓度,说明此时草莓的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草莓积累有机物;可以采取延长光照时间、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方法提高草莓的产量。由表格数据可知,当温度为10℃时,二氧化碳释放量最低,说明草莓的呼吸作用最弱;因此夜间适当降温能够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当温度为15℃~25℃时,二氧化碳的净消耗量分别为1.5、1.55、1.6;温度为10℃、30℃和35℃时(分别为1、0.5、﹣0.5);因此,将大棚温度控制在15℃~25℃有利于草莓生长。因此,要使草莓的有机物积累最多、产量更高,可采取以下措施: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白天控制大棚内温度在15℃~25℃之间;夜间温度控制在10℃左右。26.【答案】不产生气泡;25%;盐酸加入后占据了烧瓶空间,使烧瓶内气体排出,从而有更多的水排入量筒中,导致二氧化碳的测量体积偏大(合理即可)【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分析】(1)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分析;(2)根据收集的气体体积及二氧化碳密度计算出二氧化碳质量,再由二氧化碳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碳酸钙及碳酸钙质量分数分析;(3)根据盐酸加入后占有一定体积分析;【解答】(1)将稀盐酸滴入样品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当观察到不产生气泡时,说明反应结束;(2)实验结束后,量筒内进入水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165mL;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2g/L×0.165L=0.33g,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x=0.75g该大理石样品中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3)盐酸加入后占据了烧瓶空间,使烧瓶内气体排出,从而有更多的水排入量筒中,导致二氧化碳的测量体积偏大,最终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偏大。27.【答案】AB;50Ω;见解析【知识点】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解析】【分析】 (1)当湿度增大时空气加湿器会停止工作,根据衔铁的位置变化确定加湿装置的位置即可;(2)当空气湿度为70%时,根据表格确定湿敏电阻的阻值,根据 计算此时的总电阻,根据R1=R总-R2计算R1的阻值。当空气湿度为80%时,同理计算此时R1的阻值即可。(3)当衔铁吸合时电流大小不同,可从变阻器的阻值和电源电压的角度思考采取的措施。【解答】(1)由表格数据知道,随着空气湿度的增大,湿敏电阻R2阻值减小,由电路图及欧姆定律知道,线圈电流增大,磁性变大,衔铁刚好被吸合,即此时衔铁向下运动,而说明空气湿度的增大时不需要加湿器工作,所以,加湿装置应该接在AB之间。(2)根据题意知道,空气湿度低于70%时,衔铁刚好被吸合,空气湿度高于80%时,衔铁释放,电磁铁中的线圈(电阻忽略不计)电流为,电路的总电阻此时R1的阻值大小电磁铁中的线圈(电阻忽略不计)电流为,电路的总电阻此时R1的阻值大小空气湿度维持的范围为,通过计算说明此时R1的阻值大小是50Ω。(3)由表格数据知道,湿度增大时,湿敏电阻的阻值减小,根据欧姆定律知道,控制电路的电流增大,电磁铁的磁性增大;若要在室内湿度更大时,加湿装置电路被断开,则电磁铁的磁性应减小,控制电路的电流减小,所以可以串联一个电阻,或减小控制电路电源电压U,或增大R1的电阻值,或减少线圈匝数等。1 / 1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教学诊断性测试科学试题1.(2024八下·苍南期末)2024年中国六五环境日的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做法符合该主题的是( )A.丢弃废电池 B.发展清洁能源C.任意排放生活废水 D.使用一次性筷子【答案】B【知识点】人口增长及其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解析】【分析】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一个关键就是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减小环境污染,据此分析判断。【解答】A.丢弃废电池,会污染大片土地和水源,故A不合题意;B.任意排放生活废水,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故B不合题意;C.发展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减小环境污染,故C符合题意;D.使用一次性筷子,会加大对树木的砍伐,从而增大水土流失,故D不合题意。故选B。2.(2024八下·苍南期末)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一些不能直接观察或复杂的事物。下列不属于模型的是( )A.小心触电B.原子的结构C.磁铁周围的磁场D.壤土类土壤的组成【答案】A【知识点】模型与符号【解析】【分析】模型是所研究的系统、过程、事物或概念的一种表达形式,也可指根据实验、图样放大或缩小而制作的样品,一般用于展览或实验或铸造机器零件等用的模子。【解答】A.图示是小心触电标志,不属于模型,故A符合题意;BCD.原子结构模型、磁感线和壤土类土壤,都属于模型,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3.(2024八下·苍南期末)核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氚,一旦进入人体可能会对人造成辐射损害。氕原子和氚原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氕原子 氚原子A.氕原子与氚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相同B.氕原子与氚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不同C.氕原子与氚原子的质子数相同D.氕原子与氚原子的中子数相同【答案】C【知识点】原子的构成【解析】【分析】根据氕原子和氚原子的构成,以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分析。【解答】根据题图可知:氕和氚的质子数相同,氕的原子核内没有中子,氚的原子核内有两个中子,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相对原子质量不同,属于同一种元素。故答案为:C。4.(2024八下·苍南期末)如图为家用窗帘磁扣,绳子两端的珍珠球中各含有磁铁。将两个珍珠球靠近便吸合在一起,此时两磁铁磁极的分布情况可能是( )A. B.C. D.【答案】D【知识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解析】【分析】珍珠球相互吸引,可以带有异种电荷。【解答】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由图知道,D符合题意,ABC不合题意。故答案为:D。5.(2024八下·苍南期末)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说法,叙述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不一定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时,种子内的化学能量增多C.干电池给小灯泡供电的过程,电能转化为化学能D.生石灰与水反应使水温升高的过程,化学能转化成热能【答案】D【知识点】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生物体能量的来源和转化【解析】【分析】A、根据化学反应中有能量的转化分析;B、根据种子呼吸释放能量分析;C、根据电池供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分析;D、根据生石灰与水反放热分析。【解答】A、 化学反应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 ,不符合题意;B、 种子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化学能减小 ,不符合题意;C、 干电池给小灯泡供电的过程,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不符合题意;D、 生石灰与水反应使水温升高的过程,化学能转化成热能 ,符合题意;故选D。6.(2024八下·苍南期末)高铁酸钾()是一种“绿色环保高效”的水处理剂。高铁酸钾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高铁酸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A.+6 B.+4 C.+3 D.+2【答案】A【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解析】【分析】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为零的原则进行分析。【解答】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2)×4=0,则x=+6价。故选A。7.(2024八下·苍南期末)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郭少军教授课题组成功发明了和合成的高效光催化剂,合成过氧化氢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B.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C.反应物中有单质参与D.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答案】B【知识点】模型与符号;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A、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B、根据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C、根据氧气为单质分析;D、根据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分析。【解答】 由合成过氧化氢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是: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故说法正确;B、在反应物中,氧元素存在于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氧元素存在于水中,氧元素显-2价,反应后氧元素存在于过氧化氢中,氧元素显-1价,即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说法错误;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中有单质氧气参与,故说法正确;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反应中CNIO-GaSA的质量不变,故说法正确。故答案为:B。8.(2024八下·苍南期末)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推翻了汤姆生在1903年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如图线条中可能是α粒子(带正电)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 )A. B. C. D.【答案】C【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解析】【分析】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解答】由于原子中原子核体积很小,质量却很大,所以α粒子遇到原子核就会发生偏向,例如c和d;因为原子的核外电子质量很小,但所占的体积却很大,电子的质量小的可以忽略不计,所以α粒子可以直接穿过去,例如b。由于原子核外的电子质量很小,α粒子是直接穿过,且原子核带正电荷,α粒子也带正电荷,同性相斥,所以α是不可能向原子核靠近的,应该远离原子核。故答案为:C。9.(2024八下·苍南期末)“不同颜色的土壤往往性状也有所不同”——小明为了证明这一观点,进行了如图实验。由此推测,小明想比较的是红土和黑土中的( )A.有机物含量 B.无机盐含量C.土壤生物数量 D.空气体积分数【答案】D【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解析】【分析】(1)土壤有机物含量:土壤中含有的有机物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可通过灼烧等方法测定 。(2)土壤无机盐含量:土壤中所含的各种矿物质营养元素,一般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检测 。(3)土壤生物数量:包括土壤中的微生物、小动物等,可通过取样培养计数、捕捉统计等方法确定 。(4)土壤空气体积分数:土壤中空气所占的体积比例,可通过向土壤中注水,根据排出空气的体积来测量 。【解答】有机物和无机盐的测试需要土壤浸出液,这个没有;测生物数量的时候,需要昆虫收集器,盛土的容器下面要有一个收集昆虫的容器,这个也没有。向土壤中注入水,与铁块对比,可知小明是为了探究土壤中的空气体积分数。所以,AB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10.(2024八下·苍南期末)下图分别是实验室氧气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 B.C. D.【答案】A【知识点】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氧气的检验和验满【解析】【分析】根据氧气制取、收集、验满以及性质实验过程的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图中装置正确,故A正确;B、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气体的导管要伸入集气瓶底部,图中导气管太短,故B错误;C、验满氧气,要将带火星的木条伸放在集气瓶口,图中操作错误,故C错误;D、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时,热的溅落物会炸裂瓶底,要在集气瓶底放少量细沙或水,图中操作错误,故D错误;故答案为:A。11.(2024八下·苍南期末)随着充电汽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到千家万户,有人提出打造充电公路的想法。如图所示是充电公路的工作原理,预埋的线圈A通电后产生磁场并使行驶在公路上的汽车充电,A、B两处线圈的工作原理与题图中实验相同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知识点】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电磁感应;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解析】【分析】线圈A通电后产生磁场,这是电流的磁效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这是电磁感应现象;根据图片分析其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解答】预埋的线圈通电后产生磁场,原理是电流的磁效应;使行驶在公路上的汽车充电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①说明磁场对通电导线有力的作用,故不符合题意;②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原理是电流的磁效应,故符合题意;③说明同名磁极相互排斥,故不符合题意;④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故符合题意;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2.(2024八下·苍南期末)如图是生活中常用的可移动插线板,使用时只有闭合开关,插线板上的指示灯才能发光,插孔才能提供工作电压;若指示灯损坏,闭合开关后插孔也能提供工作电压.则插线板内部线路(内部线路中插孔以两孔为例)及其与家庭电路的连接方式是( )A. B.C. D.【答案】B【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解析】【分析】干路开关控制所有的用电器。并联电路各用电器之间互不影响,串联电路的用电器互相影响。【解答】插线板上的指示灯在开关闭合时会发光,插孔正常通电,说明开关同时控制灯泡和插座,灯泡和插座之间可能是串联,也可能是并联,如果两者并联,开关应该在干路上;如果指示灯损坏,开关闭合时插孔也能正常通电,说明灯泡和插座之间是并联的,开关接在灯泡、插座和火线之间控制火线使用更安全,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3.(2024八下·苍南期末)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总是相适应的,下表中表述错误的是( )选项 结构 功能A 肺泡外布满毛细血管 有利气体交换B 鼻腔能分泌粘液 净化吸入的空气C 叶表皮细胞透明 有利于光线透过D 植物的茎里有导管 用来输送有机物A.A B.B C.C D.D【答案】D【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蒸腾作用;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解析】【分析】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解答】A. 肺泡外布满毛细血管 ,有利于血液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即有利气体交换,A正确;B. 鼻腔能分泌粘液 , 以湿润吸入的干燥的空气。 空气通过鼻腔时呼进的气体带有埃尘、颗粒物、病菌等,它们绝大部分被黏液吸附住,形成鼻涕, 所以粘液可以净化吸入的空气 ,B正确;C. 叶表皮细胞透明,有利于光线透过进入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C正确;D. 植物的茎里有导管, 用来输送水和无机盐,D错误;故答案为:D。14.(2024八下·苍南期末)小明制作了一个用来模拟肺呼吸运动的装置(如图)。气球模拟肺、橡皮膜模拟横膈、玻璃钟罩模拟胸廓,U形管的液面升降反映胸廓内压力的变化情况。使用时若将橡皮膜向下拉,则该装置( )A.模拟膈肌收缩,U形管右边液面上升B.模拟膈肌收缩,U形管左边液面上升C.模拟膈肌舒张,U形管左边液面上升D.模拟膈肌舒张,U形管右边液面上升【答案】A【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呼吸模型【解析】【分析】(1)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呼气时,膈肌与肋间肌舒张,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缩小,膈肌顶部上升,胸廓的容积缩小,肺随之缩小,造成肺内气压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呼出肺,完成呼气。(2)图中:玻璃钟罩代表的是胸廓,玻璃管代表的是气管,小气球代表的是肺,橡皮膜代表的是膈。由于实验装置的限制,该模型能模拟胸廓上下径的变化,不能模拟胸廓前后、左 右径的变化。【解答】将橡皮膜向下拉,模拟膈肌收缩,此时玻璃钟罩内气压下降、U形管右边液面上升;同时,气球随之扩张、气球内气压降低,外界气体进入气球。将橡皮膜向上推,模拟膈肌舒张,此时玻璃钟罩内气压升高、U形管左边液面上升;同时,气球随之回缩、气球内气压升高,气体出肺。因此,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15.(2024八下·苍南期末)加热试管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使其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下列能正确反映该过程中各科学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A. B.C. D.【答案】C【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根据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进行分析判断。【解答】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未开始时,其质量为零,随着反应进行,氧气质量增大,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最终固体质量不是0,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C、加热高锰酸钾会产生氧气剩余固体的质量会减轻,反应前后钾元素的质量不变,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D、二氧化锰是加热高锰酸钾后的生成物,反应未开始时,其质量为零,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故答案为:C。16.(2024八下·苍南期末)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物质或微粒。(1)氮气 ;(2)碳酸根离子 ;(3)2个水分子 ;(4)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 。【答案】N2;;2H2O;Na+【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解析】【分析】根据化学符号的意义分析,元素符号表示元素和一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元素符号前加相应数字;化学式表示一种物质和一个分子,表示多个分子,化学式前加相应系数;离子符号是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右上角标上所带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表示多个离子,在符号前加相应数字;元素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进行分析。【解答】(1)氮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其化学式为:N2;(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硫酸根离子可表示为:;(3)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水分子可表示为2H2O;(4)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钠离子可表示为:Na+。17.(2024八下·苍南期末)通电螺线管的极性跟电流的方向有关系,可以用安培定则来判断,如图甲。单匝线圈的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也符合安培定则,如图乙,则小磁针右侧是 极 ( 填“N” 或 “S”)。 把两个线圈A 和 B 挂在水平光滑的固定绝缘杆 MN上,如图丙,当两线圈通入方向相同的电流时, A、B 两线圈之间的距离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N;变小【知识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解析】【分析】(1)根据安培定则判断线圈的极性,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判断小磁针的指向;(2)根据安培定则判断单匝线圈的极性,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判断吸引还是排斥即可。【解答】(1)右手握住螺线管,弯曲的四肢之间向外,此时大拇指指向右侧,则通电线圈的右侧是N极。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小磁针左侧是S极,右端为N。(2)根据安培定则可知,线圈A的左端为S极、右端为N极,线圈B的左端为S极、右端为N极,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可知,线圈A和B会相互吸引,则它们将互相靠近,A、B两线圈之间的距离将变小。18.(2024八下·苍南期末)海水稻是由袁隆平团队研发的一种水稻品种。如图所示中①、②、③分别表示海水稻所进行的某项生理活动,请分析下列有关海水稻的问题。(1)海水稻的各项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是由图中生理活动 (填序号)提供的。(2)海水稻的生理活动①、②、③中的气体主要都通过叶片的 (填结构名称)进出的。(3)海水稻能在盐碱地生长的原因可能是:根细胞细胞液浓度 (选填“大于”或“小于”)土壤溶液浓度,根细胞吸水。【答案】(1)③(2)气孔(3)大于【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图中,①是光合作用、②是蒸腾作用、③是呼吸作用。【解答】(1)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根据题图中的箭头方向可判定①表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和氧气,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根据题图中的箭头方向可判定③表示呼吸作用;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根据箭头方向可判定②表示蒸腾作用。海水稻的各项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是由呼吸作用提供的,即图中③所示的生理活动提供的。(2)气孔是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张开和闭合;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因此,海水稻的生理活动①光合作用、②蒸腾作用、③呼吸作用中的气体主要都通过叶片的气孔进出的。(3)植物细胞既可以失水,也可以吸水,这主要取决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和细胞浓度的大小,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当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因此,海水稻能在盐碱地生长的原因可能是:根细胞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根细胞吸水。(1)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根据题图中的箭头方向可判定①表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和氧气,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根据题图中的箭头方向可判定③表示呼吸作用;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根据箭头方向可判定②表示蒸腾作用。海水稻的各项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是由呼吸作用提供的,即图中③所示的生理活动提供的。(2)气孔是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张开和闭合;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因此,海水稻的生理活动①光合作用、②蒸腾作用、③呼吸作用中的气体主要都通过叶片的气孔进出的。(3)植物细胞既可以失水,也可以吸水,这主要取决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和细胞浓度的大小,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当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因此,海水稻能在盐碱地生长的原因可能是:根细胞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根细胞吸水。19.(2024八下·苍南期末)“火立熄”灭火球是一种新型灭火装置,火灾发生时将球滚入火中或将灭火球固定在容易发生火灾的场所,灭火球遇明火后燃烧表层缠绕的灭火引线,随后驱动内核爆发装置自动喷洒干粉,达到自动灭火的效果。其干粉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铵(),磷酸二氢铵在受热时,能够生成多种化合物,同时吸收大量的热。(1)磷酸二氢铵受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2)该灭火球的灭火原因是 ;【答案】H2O;分解反应;隔绝氧气(合理即可)【知识点】燃烧与灭火;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化学反应的特点来分析;(2)根据灭火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解答】(1)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根据提给的方程式可知,反应前有2N、12H、8O、2P,反应后有2N、6H、5O、2P,所以3___中有6H、3O,则化学式为H2O;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三种新物质,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2)灭火球遇明火后自动喷洒干粉,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氧气而灭火,同时磷酸二氢铵分解需要吸热,可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而灭火。20.(2024八下·苍南期末)科学家对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材料一:19世纪初,有化学家认为:氢是母体,其他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理论上都是氢的整数倍,少数元素如是35.5倍,则是由于实验误差造成的。材料二:1886年,英国科学家克鲁克斯大胆假设:同一元素的原子,可以有不同的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家测定出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其不同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平均值。材料三:1961年8月,国际上采用的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确定各个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各种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各自在该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1)在克鲁克斯假设中,同种元素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却不同,是因为原子结构中的某种微粒数不同,该微粒的名称是 。(2)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5,它在自然界中仅有和两种同位素原子,则自然界中所占的百分比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可多选)A.19世纪初,以氢为母体的相对原子质量标准是错误的,它对科学的发展没有价值B.实验结果与预测有偏差时,可以认为是实验误差造成的,因此可以忽略偏差C.若相对原子质量采用的作为标准,则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会改变D.元素周期表中查得C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01不为整数,可推测C元素有多种同位素原子【答案】中子;大于;CD【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解析】【分析】(1)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中子数来分析解答;(2)根据化学家测定出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其不同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平均值来分析解答;(3)A、只要科学研究都有价值;B、根据误差是不可避免来分析解答;C、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判断;D、根据化学家测定出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其不同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平均值来分析解答。【解答】(1)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故同种元素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却不同,是因为原子结构中的某种微粒数不同,该微粒的名称是中子;(2)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各种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各自在该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则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5,自然界中Cl-35所占的百分比大于Cl-37;(3)A、19世纪初,以氢为母体的相对原子质量标准是错误的,但它对科学的发展是有价值的,故选项说法错误;B、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成功,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是对自然科学不负责任的一种态度,故选项说法错误;C、若相对原子质量采用的作为标准,相对比值发生改变,则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也会改变,故选项说法正确;D、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各种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各自在该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元素周期表中查得C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01不为整数,可推测C元素有多种同位素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故答案为:CD。21.(2024八下·苍南期末)小明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其中R2为磁敏电阻,其阻值随磁场强度的增大而减小。闭合开关和,按下表进行实验并记录相应的数据。线圈接线点 接线柱1 接线柱2 接线柱3实验次序 1 2 3 4 5 6 7 8 9电流表读数/安 0.22 0.32 0.46 0.22 0.32 0.46 0.22 0.32 0.46电流表读数/安 0.60 1.00 1.30 0.42 0.60 0.80 0.20 0.30 0.42(1)该实验通过 来判断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2)在研究线圈匝数对磁性的影响时,小明将开关从接线柱1换到2时,接下来进行的操作是: ;(3)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电流电流表A2的示数大小;应调节变阻器的滑片P,控制两次实验的电流大小不变;在电流相同时,线圈匝数越多,通电螺线管的磁性越强,反之,线圈匝数越少,通电螺线管的磁性越弱【知识点】探究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的实验;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当电流表A2的示数变小时,则说明磁敏电阻R2的阻值增大,那么此时螺线管的磁场强度减小;(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探究线圈匝数对螺线管磁场强弱的影响时,需要控制电流大小相同;(3)根据表格数据分析通电螺线管磁场强弱的影响因素。【解答】(1)根据题意知道,R2为磁敏电阻,其阻值随磁场强度的增大而减小,由欧姆定律知道,当R2的阻值变化时,右侧电路电流的变化。由于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强弱无法直接测量或观察,所以,实验时通过观察右侧电流电流表A2的示数大小来判断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2)电流大小、线圈匝数多少都是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所以,实验中,将开关S从1换到2上时,连入电路的线圈匝数发生了变化,为了保证电流不变,应调节变阻器的滑片P,控制两次实验的电流大小不变。(3)比较实验1、4、7(或2、5、8或3、6、9)知道,电流表A1示数不变时,随着匝数的减小,电流表A2的示数减小,说明R2的阻值增大,即电螺线管磁性强弱变小,由此得出结论:在电流相同时,线圈匝数越多,通电螺线管的磁性越强,反之,线圈匝数越少,通电螺线管的磁性越弱。22.(2024八下·苍南期末)小明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检查得气密性良好后点燃红磷,立即塞紧瓶塞并通过传感器记录瓶中气体压强、温度及氧气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乙)。(1)如何检验图甲装置的气密性 。(2)实验前集气瓶内空气体积为V,烧杯中水的体积为,实验后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为,由此可计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表达式为 (用V、、列式表示)。(3)在时间内,瓶内气压降低的原因是 。(4)已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实验结束之后,小明按(2)进行计算得出的结果小于,可能的原因是 。A.红磷的量不足B.塞紧瓶塞的过程中,有气体从瓶口逸出C.红磷中含有碳杂质D.瓶中氧气未消耗完,红磷就已熄灭【答案】将导管一端插入水中,打开止水夹,双手紧握集气瓶外壁,导管口冒气泡,说明气密性好;;红磷燃烧氧气被消耗;ACD【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解析】【分析】(1)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烧杯中水减少体积即为氧气体积,计算出氧气体积分数即可。(3)根据完全反应后,温度逐渐恢复至常温,进行分析解答。(4)实验后发现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五分之一,根据误差偏小的可能因素,从反应原理、实验操作、装置是否漏气等方面,进行分析解答。【解答】(1)检验此装置的气密性时,可将导管一端插入水中,用手紧握广口瓶外壁,观察水中的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好;(2)实验前集气瓶内空气体积为V,烧杯中水的体积为V1,实验后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为V2,由此可计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表达式为:;(3)图乙中t1-t2段气体压强减小的原因:红磷燃烧氧气被消耗,气体减少,压强减小;(4)A、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测定体积分数偏小;B、塞紧瓶塞的过程中,有气体从瓶口逸出,测定体积分数偏大;C、红磷中含有碳杂质,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一氧化碳气体,导致压强差减小,进入水体积减小,测定体积分数偏小;D、氧气未消耗完,则内部压力增大,进入水体积减小,测定体积分数偏小;故答案为:ACD。23.(2024八下·苍南期末)小明同学在研究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数时,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案进行实验。方案一:在一株生长旺盛的蚕豆植株上选取一片蚕豆叶,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将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遇水会变红)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将其固定,观察滤纸,哪一张先变色,哪一张的颜色深一些。方案二:把一片新鲜的蚕豆叶片浸没在冷水中,观察叶片两面的气泡数目。方案三:取3株具有等量等大叶片的该植物嫩枝,按图丙所示方法处理。(1)方案一实验中,滤纸贴上后经过一段时间,发现贴在叶片下表皮上的试纸先变色且颜色深一些。这种实验现象说明下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 (选填“多于”、“等于”或“少于”)上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2)小明按方案二进行实验,发现无论上表皮还是下表皮都没有观察到气泡。根据学过的知识,你认为小明没有观察到气泡可能的原因是 。(3)在方案三中,实验开始时,先将各装置的质量调至80克,其后每隔4小时测一次各装置的质量,直至实验结束得到如图丁的实验结果,请判断实验时间为12小时的时候,由下表皮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为 克。【答案】(1)多于(2)气体遇冷体积会减小,不会形成气泡而溢出(3)3【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解析】【分析】(1)气孔:是植物表皮上由两个保卫细胞围成的小孔,是植物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的门户 。一般情况下,植物叶片下表皮气孔数量多于上表皮。(2)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通过蒸腾作用,植物可调节体温、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等。(3)实验变量控制:在实验中,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研究的某一因素,以准确探究该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气体物理性质:气体遇冷时,根据热胀冷缩原理,体积会减小 。【解答】(1)已知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遇水会变。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上下表皮的气孔散失。方案一实验中,滤纸贴上后经过一段时间,发现贴在叶片下表皮上的试纸先变色且颜色深一些,说明通过下表皮散失的水分多于上表皮,进而说明下表皮的气孔多于上表皮。(2)气体受热膨胀会以气泡的形式从叶的气孔溢出;放入冷水中,气体遇冷体积会减小,不会形成气泡而溢出。故按方案二进行实验,发现无论上表皮还是下表皮都没有观察到气泡。(3)植物通过叶表皮上的气孔散失水分,将叶片表面涂上凡士林,气孔会被堵住。曲线Ⅰ是叶片上下表面都涂上凡士林的,Ⅱ是叶片下表面涂上凡士林的,Ⅲ是未经处理的叶片。12小时的时候,Ⅰ没有散失水分;Ⅱ散失水分的量=80-78=2克,是通过上表皮散失的;Ⅲ散失水分的量=80-75=5克,是通过上下表皮散失的;因此,12小时的时候,由下表皮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5-2=3(克)。(1)已知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遇水会变。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上下表皮的气孔散失。方案一实验中,滤纸贴上后经过一段时间,发现贴在叶片下表皮上的试纸先变色且颜色深一些,说明通过下表皮散失的水分多于上表皮,进而说明下表皮的气孔多于上表皮。(2)气体受热膨胀会以气泡的形式从叶的气孔溢出;放入冷水中,气体遇冷体积会减小,不会形成气泡而溢出。故按方案二进行实验,发现无论上表皮还是下表皮都没有观察到气泡。(3)植物通过叶表皮上的气孔散失水分,将叶片表面涂上凡士林,气孔会被堵住。曲线Ⅰ是叶片上下表面都涂上凡士林的,Ⅱ是叶片下表面涂上凡士林的,Ⅲ是未经处理的叶片。12小时的时候,Ⅰ没有散失水分;Ⅱ散失水分的量=80-78=2克,是通过上表皮散失的;Ⅲ散失水分的量=80-75=5克,是通过上下表皮散失的;因此,12小时的时候,由下表皮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5-2=3(克)。24.(2024八下·苍南期末)苍南玉苍山的杨梅粒大核小、酸甜可口,含有大量的花青素。花青素(化学式)具有缓解眼睛疲劳,保护视力的作用。(1)花青素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2)574克花青素中氢元素的质量为多少克 ?(写出计算过程)【答案】15:11;574克花青素中氢元素的质量为:【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解析】【分析】(1)根据1个花青素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解答】(1)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的原子个数,花青素中碳、氢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5:11;25.(2024八下·苍南期末)如图为大棚管道水培某草莓的一角。该塑料薄膜大棚中利用许多塑料管道搭起纵横交错的立体支架,管道内为营养液,草莓的根浸润在营养液中。资料一:该草莓大棚内24小时二氧化碳浓度变化趋势,如图甲温度(℃) 10 15 20 25 30 35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毫克小时) 1.75 2.50 3.15 3.85 3.50 3.00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毫克/小时) 0.75 1.00 1.60 2.25 3.00 3.50资料二:该草莓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连续12小时光照,再连续12小时黑暗。实验结果如上表(其中:光照下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1)水培草莓的营养液含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被吸收的主要部位在根尖的 。(2)请结合资料回答:如何科学合理地控制大棚中的环境因素,使草莓的有机物积累最多、产量更高? 。【答案】(1)成熟区(2)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白天控制大棚内温度在15℃~25℃左右;夜间温度控制在10℃左右【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解析】【分析】成熟区也称根毛区,此区的各种细胞已停止伸长、生长,有较大的液泡(由小液泡融合而成),并已分化成熟,形成各种组织,有细胞壁,不能分裂,死亡后由分生区补充,主要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解答】(1)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的一段,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四个部分;成熟区,也称根毛区,表皮细胞的细胞壁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水的表面积,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2)分析图甲可知,在9~19时间段,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低于棚外二氧化碳的浓度,说明此时草莓的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草莓积累有机物;可以采取延长光照时间、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方法提高草莓的产量。由表格数据可知,当温度为10℃时,二氧化碳释放量最低,说明草莓的呼吸作用最弱;因此夜间适当降温能够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当温度为15℃~25℃时,二氧化碳的净消耗量分别为1.5、1.55、1.6;温度为10℃、30℃和35℃时(分别为1、0.5、﹣0.5);因此,将大棚温度控制在15℃~25℃有利于草莓生长。因此,要使草莓的有机物积累最多、产量更高,可采取以下措施: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白天控制大棚内温度在15℃~25℃之间;夜间温度控制在10℃左右。(1)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的一段,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四个部分;成熟区,也称根毛区,表皮细胞的细胞壁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水的表面积,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2)分析图甲可知,在9~19时间段,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低于棚外二氧化碳的浓度,说明此时草莓的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草莓积累有机物;可以采取延长光照时间、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方法提高草莓的产量。由表格数据可知,当温度为10℃时,二氧化碳释放量最低,说明草莓的呼吸作用最弱;因此夜间适当降温能够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当温度为15℃~25℃时,二氧化碳的净消耗量分别为1.5、1.55、1.6;温度为10℃、30℃和35℃时(分别为1、0.5、﹣0.5);因此,将大棚温度控制在15℃~25℃有利于草莓生长。因此,要使草莓的有机物积累最多、产量更高,可采取以下措施: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白天控制大棚内温度在15℃~25℃之间;夜间温度控制在10℃左右。26.(2024八下·苍南期末)为测定某大理石样品中含有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小明取3克大理石样品进行实验,测量的方法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化学方程式:,其余杂质不参加反应)(1)将稀盐酸滴入样品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当观察到 (填实验现象),说明反应结束。(2)实验结束后,量筒内进入水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单位为),将量筒内进入水的体积作为生成二氧化碳体积来计算,请计算该大理石样品中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已知在该实验条件下,生成气体的密度为)。(3)若考虑盐酸加入后烧瓶内物质所占体积的变化对测定数据产生的影响,则(2)中测出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将偏大,请说明理由 。【答案】不产生气泡;25%;盐酸加入后占据了烧瓶空间,使烧瓶内气体排出,从而有更多的水排入量筒中,导致二氧化碳的测量体积偏大(合理即可)【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分析】(1)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分析;(2)根据收集的气体体积及二氧化碳密度计算出二氧化碳质量,再由二氧化碳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碳酸钙及碳酸钙质量分数分析;(3)根据盐酸加入后占有一定体积分析;【解答】(1)将稀盐酸滴入样品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当观察到不产生气泡时,说明反应结束;(2)实验结束后,量筒内进入水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165mL;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2g/L×0.165L=0.33g,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x=0.75g该大理石样品中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3)盐酸加入后占据了烧瓶空间,使烧瓶内气体排出,从而有更多的水排入量筒中,导致二氧化碳的测量体积偏大,最终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偏大。27.(2024八下·苍南期末)为解决夏天开空调时室内空气干燥的问题,小明设计了一款自动启停的空气加湿器——当空气湿度达到一定值时,可以自动开启或停止加湿。其电路原理如图所示(其中加湿装置还未画出)。已知控制电路中,当电磁铁中的线圈(电阻忽略不计)电流为时,衔铁刚好被吸合;线圈电流为时,衔铁释放。R1是滑动变阻器,R2是湿敏电阻,其阻值与空气湿度的关系如下表。空气湿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湿敏电阻R2阻值/欧 410 300 250 200 170 150 100 50 25(1)加湿装置应该接在 (选填“”或“”)之间;(2)为了使在加湿器作用下,空气湿度维持的范围为,通过计算说明此时R1的阻值大小 ;(3)若要降低空气湿度维持的范围,可采取的措施是 。(写出两点)【答案】AB;50Ω;见解析【知识点】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解析】【分析】 (1)当湿度增大时空气加湿器会停止工作,根据衔铁的位置变化确定加湿装置的位置即可;(2)当空气湿度为70%时,根据表格确定湿敏电阻的阻值,根据 计算此时的总电阻,根据R1=R总-R2计算R1的阻值。当空气湿度为80%时,同理计算此时R1的阻值即可。(3)当衔铁吸合时电流大小不同,可从变阻器的阻值和电源电压的角度思考采取的措施。【解答】(1)由表格数据知道,随着空气湿度的增大,湿敏电阻R2阻值减小,由电路图及欧姆定律知道,线圈电流增大,磁性变大,衔铁刚好被吸合,即此时衔铁向下运动,而说明空气湿度的增大时不需要加湿器工作,所以,加湿装置应该接在AB之间。(2)根据题意知道,空气湿度低于70%时,衔铁刚好被吸合,空气湿度高于80%时,衔铁释放,电磁铁中的线圈(电阻忽略不计)电流为,电路的总电阻此时R1的阻值大小电磁铁中的线圈(电阻忽略不计)电流为,电路的总电阻此时R1的阻值大小空气湿度维持的范围为,通过计算说明此时R1的阻值大小是50Ω。(3)由表格数据知道,湿度增大时,湿敏电阻的阻值减小,根据欧姆定律知道,控制电路的电流增大,电磁铁的磁性增大;若要在室内湿度更大时,加湿装置电路被断开,则电磁铁的磁性应减小,控制电路的电流减小,所以可以串联一个电阻,或减小控制电路电源电压U,或增大R1的电阻值,或减少线圈匝数等。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教学诊断性测试科学试题(学生版).docx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教学诊断性测试科学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