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京杭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后人认为“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大运河“利”在( )
A.促进了隋的统一 B.提高隋的行政效率
C.加强了南北交流 D.防御少数民族侵扰
2.“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与诗句反映的现象直接相关的是( )
A.君主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
3.《贞观政要》记载:太宗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侍中魏征对曰:“甚难。”太宗曰:“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难?”材料反映出唐太宗的治国理念有( )
①轻徭薄赋 ②合并州县 ③任用贤才 ④虚心纳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如图为唐朝前期发明推广的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示意图)。该工具是( )
A.曲辕犁 B.翻车 C.筒车 D.秧马
5.思源学校某社团要排演一部反映唐朝与少数民族友好关系的话剧。这部话剧应取材于( )
A.昭君出塞 B.文成公主入藏 C.张骞出使西域 D.班超经营西域
6.“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这是杜甫在《垂老别》一诗中描绘的安史之乱造成的惨状。安史之乱
A.使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 B.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C.使唐朝灭亡 D.使后梁政权建立
7.中国历史在不同阶段都有突出的历史特征。如下阶段和特征的搭配中正确的是( )
A.隋唐时期——繁荣开放的时代 B.宋元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
C.明清时期——统一国家的建立 D.秦汉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
8.下表是“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相关信息,它体现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特征是( )
五代 十国(部分) 结束
国号 梁 唐 晋 汉 周 吴 吴越 闽 北汉 宋灭北汉
起讫时间 907- 923 923- 936 936- 947 947- 951 951- 960 902- 937 907- 978 909- 945 951- 979 979
A.政治局面稳定 B.政权更替频繁 C.边疆割据混战 D.江南经济发展
9.许倬云在《大国霸业的兴废》中提到:“宋代之所以国祚长久,没有短命而亡,只因为宋太祖断绝了武人专政的传统”。据此可知,北宋的政治特点是( )
A.无为而治 B.君弱臣强 C.重文轻武 D.尚武轻文
10.“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描述的是曾建立辽政权的民族是( )
A.女真族 B.匈奴族 C.契丹族 D.党项族
11.油条,是出现在我国早餐频率非常高的食品,油条最早出现于杭州,俗称油炸“桧”,这反映了百姓对下列哪个历史人物的同情与肯定( )
A.岳飞 B.文天祥 C.郑成功 D.戚继光
12.如图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所制作的卡片,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主题是( )
A.古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B.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C.宋朝农业的繁荣兴旺 D.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13.据统计,我国从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直至五代,共出书二万三千多部,二十七万多卷,而宋代出书则达一万一千部,十二万四千多卷,相当于历代出书总数的将近一半。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造纸术的改进和推广 B.印刷术的革新和进步
C.中外文化交流的活跃 D.统治者的开明与重视
14.“长天飞沙壮士血在狂号,原野飞花壮士怀抱冷傲,一代天骄千秋知我名号……”这是电视剧《成吉思汗》的主题歌。下列史实中与“一代天骄”有关的是( )
A.统一蒙古 B.建立元朝 C.开凿运河 D.灭亡南宋
15.“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为有效统治辽阔的疆域,元朝实行了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皇帝制
D.行省制
16.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梦溪笔谈》
17.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队伍很快发展到100多万人。他提出了哪一口号,赢得了人民的拥护( )
A.“均田免赋” B.“替天行道”
C.“高筑墙、缓称王” D.“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8.某历史兴趣小组正在收集“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军机处”、“文字狱”等资料,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特务机构的强化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文化专制的强化
D.专制集权的加强
19.对下图所示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时间 1662年 1689年 1727年 1771年
事件 郑成功收复台湾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 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A.民族政权的对峙
B.封建社会的危机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0.明清时期,粮食、食盐、布匹等民生用品,已经成为长途贩运的主要商品,在全国各地还出现许多“票号”,以便于货币流通。下列各项最适合佐证这一说法的是( )
A.市舶司的设置 B.商帮的兴起 C.驿站的建设 D.十三行的设立
二、综合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时,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向唐朝派遣留学生,日本的“遣唐使”有留学僧人,也有留学生 唐朝,很多西方国家的宗教传到中国,一方面是来自西方的传教士,另一方面也有中国人到国外去学习佛教的
——孟宪实《唐朝的中外文化交融》
材料二 如下图
1405-1433年,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帅百艘巨船,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或印度洋,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材料三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粤海关志》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把对联“①____东渡日本,②____西行天竺”补充完整。该对联涉及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哪一具体内容?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归纳其特点(至少两项)并说明A所示海域的地理名称。
(3)材料三反映清朝实行什么样的政策?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该政策的重要影响。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请你就以上探究拟一个主题。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王安石《元日》
材料三 东坡拾起了公瑾的磨难;易安翻开了项羽的遗憾;稼轩的踌躇和贪志,国恨在这里得到了蔓延。汉卿的呐喊,窦氏的奇冤,回眸之间,一切都因沉淀而归于恬淡。
(1)材料一最有可能是哪一朝代的都城平面图?请说出判断的依据。(依据至少两个)
(2)材料二诗歌中的“元日”指的就是今天的春节。请你写出宋代春节的一项习俗,并指出以吃粽子、赛龙舟为习俗的传统节日名称。
(3)材料三中这首现代诗提到了宋朝时期三位著名的词人,请你举出其中两位并说出宋词的一个词牌名。
(4)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他说说理由。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C
2.D
3.B
4.C
5.B
6.A
7.A
8.B
9.C
10.C
11.A
12.B
13.B
14.A
15.D
16.B
17.A
18.D
19.D
20.B
21.(1)补充:①:鉴真;②:玄奘。
内容:宗教(佛教)
(2)事件:郑和下西洋。
特点:时间长、次数多、范围广、规模大。
名称:红海
(3)政策:闭关锁国。影响: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意思相近即可)
(4)主题: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围绕对外交往,言之有理即可)
22.(1)朝代:北宋依据:大相国寺是北宋开封最繁华的地方;北宋开封城内有很多的瓦子;北宋经商时间已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任答其)
(2)习俗:燃放鞭炮、相互拜年、贴春联、穿新衣等(一项即可)名称:端午节
(3)举例:苏轼(东坡)李清照、辛弃疾(稼轩)(任答其)词牌:《念奴娇》、《满江红》、《蝶恋花》(任答其一、只要是宋词牌名即可,如《满庭芳》、《浪淘沙》、《西江月》等等)
(4)理由:宋代经济繁荣、科技发达、文化昌盛、市民文化生活丰富、节日气氛浓厚等(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亦可,答出两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