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温州市绣山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学业水平期末模拟检测科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温州市绣山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学业水平期末模拟检测科学试题

资源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绣山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学业水平期末模拟检测科学试题
1.(2024七下·温州期末)青春期时,人的生长发育速度很快,生理和心理上发生巨大变化,是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时期。下列不利于青春期卫生保健的是(  )
A.躺着看书 B.参加运动
C.外出郊游 D.早睡早起
【答案】A
【知识点】青春期的变化
【解析】【分析】(1)青春期卫生保健涵盖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包括合理的生活习惯、健康的运动及休闲方式等。
(2)合理用眼是青春期生理保健的重要部分,不良用眼习惯易引发近视等问题。
(3)适当运动对青春期身体发育有益,能增强体质、促进骨骼肌肉发育等。
(4)规律作息有助于青春期身体和大脑的发育,保证充足的休息和良好的精神状态。
【解答】进入青春期,很多好习惯有利于身体的发育,比如参加运动,外出郊游,早睡早起等,躺着看书会对眼睛造成伤害,不利于青春期卫生保健。BCD错误,A正确。
故答案为:A。
2.(2024七下·温州期末)下列天体存在昼夜交替现象的是(  )
A.太阳 B.北极星 C.流星 D.月球
【答案】D
【知识点】昼夜交替
【解析】【分析】 昼夜交替: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且不透明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球,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做晨昏线,形成原因:地球自转。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围绕着恒星转的行星小行星卫星等都有昼夜交替现象。恒星级别的天体没有,月球属于卫星,存在昼夜交替现象,ABC错误,选D。
故答案为:D。
3.(2024七下·温州期末)东京奥运会上,中国队曹源和陈艾森在男子双人十米跳水中动作一致,获得高分。如图是两人跳水时的画面。在跳水的过程中,如果曹源认为自己是静止的,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
A.跳台 B.陈艾森 C.观众 D.水面
【答案】B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1)参照物的概念: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2)物体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就说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就说物体是静止的 。
【解答】在跳水的过程中,如果曹源认为自己是静止的,他所选的参照物是陈艾森,因为他们动作一致,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是相对静止的;以跳台、观众、水面为参照物,曹源的位置都发生改变,是运动的,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2024七下·温州期末)医生在实施手术时,身体部位和器械均可能对手术部位造成阴影干扰手术。手术室里的无影灯既保证手术视野有足够的亮度,同时又能尽可能地消除阴影,使手术顺利进行。无影灯消除阴影的原理是(  )
A.无影灯的光线可以穿透障碍物
B.无影灯的光不沿直线传播
C.一盏灯产生的阴影被其他灯照明
D.无影灯的光线比其他灯亮
【答案】C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1)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在物体后方会形成光照不到的区域,即影子。
(2)影子的形成:由于光沿直线传播,不透明物体阻挡光线,在其后面形成较暗区域。
(3)无影灯的构造:无影灯是将多个发光强度很大的灯在灯盘上排成球冠状形,形成一个区域较大的光源。
(4)无影灯消除影子原理:一个灯照不到的区域,其他灯能照到,从而使手术视野足够明亮,减少影子干扰。
【解答】无影灯是由许多盏小灯组成的,一盏灯光发出的光产生的影子会被其他灯发出的光照亮,所以看上去没有影子,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2024七下·温州期末)乳酸杆菌是一类人体内必不可少的、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菌群,广泛存在于人体的肠道中。下列细胞属于乳酸杆菌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细菌的主要特点;真菌的主要特点
【解析】【分析】(1)细菌的细胞结构特点: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 DNA 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多数细菌有鞭毛、荚膜等特殊结构 。
(2)植物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细胞。
(3)真菌细胞结构:酵母菌是常见真菌,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结构,属于真核细胞,酵母菌还可通过出芽生殖。
(4)动物细胞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细胞壁,属于真核细胞。
【解答】图中A为细菌,有鞭毛,细胞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可能是乳酸杆菌,B为植物细胞,C为酵母菌,D为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B、C、D错误,A正确。
故答案为:A。
6.(2024七下·温州期末)在炎热的夏天,由于大气温度不均,使得光线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如图弯折,形成海市蜃楼。下列关于海市蜃楼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市蜃楼是由光的散射产生的 B.海市蜃楼是由光的反射产生的
C.海市蜃楼的像不能呈在光屏上 D.光在均匀介质中不沿直线传播
【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分析】(1)光的散射:是指光通过不均匀介质时一部分光偏离原方向传播的现象,比如天空呈现蓝色等,与海市蜃楼形成原理不同。
(2)光的反射:指光在传播到不同物质时,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如镜子成像,并非海市蜃楼成因。
(3)实像和虚像: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呈现在光屏上;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海市蜃楼是虚像。
(4)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这是光传播的基本规律。
【解答】海市蜃楼,又称蜃景,是一种因光的折射形成的自然现象,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其本质是一种光学现象。
ABC、海市蜃楼是由于空气的密度不均匀,光在传播过程中发生折射产生的现象,海市蜃楼是虚像,像不能呈在光屏上,故AB错误,C正确;
D、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7.(2024七下·温州期末)2021年11月8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进行首次出舱活动。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穿着“飞天”舱外服进入太空,进行舱外作业。在太空中他们无法听见外界的声音,本质原因是(  )
A.声音无法产生 B.声音无法传播
C.声音被舱外服屏蔽了 D.出舱导致听觉障碍
【答案】B
【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解答】 在太空中 ,没有空气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所以在太空中他们无法听见外界的声音。
故答案为:B。
8.(2024七下·温州期末)上课前同学们将科学课本放在课桌上,在以下几个相关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①书本对桌面的压力 ②书本受到的重力 ③桌面对书本的支持力 ④课桌受到的重力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③ D.③和④
【答案】C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平衡力的辨别
【解析】【分析】 平衡力是指当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该物体能够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几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如果这个物体仍然或变成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几个力的作用合力为零,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解答】桌面对书本的支持力作用在书本上,方向竖直向上;书本受到的重力作用在书本上,方向竖直向下;所以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和同一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
故答案为:C。
9.(2024七下·温州期末)镜子迷宫是由无数平面镜制造成的迷宫,游客身陷其中时会被镜子中无数个“自己”迷惑,加大了迷宫的难度。关于镜子中许多个“自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距离人越远镜子中的像越小 B.镜子里呈现的像是正立实像
C.人靠近镜子时像的位置不变 D.远离镜子时像与人速度相同
【答案】D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
像与物大小关系: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
像的虚实: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不能用光屏承接。
像与物位置关系: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当物体位置改变时,像的位置也会相应改变。
像与物运动速度关系: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当物体运动时,像也会以相同速度运动。
【解答】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镜子中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属于平面镜成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物象与镜子距离相等,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不变,远离镜子时像与人速度相同,故AB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10.(2024七下·温州期末)2021年9月21日(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阅读地球公转图,有关中秋节当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位于A附近,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如图甲
B.地球位于B附近,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如图乙
C.地球位于C附近,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如图甲
D.地球位于D附近,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如图乙
【答案】C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1)地球公转及节气:地球绕太阳公转,公转轨道上不同位置对应不同节气。A 是春分(3 月 21 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B 是夏至(6 月 22 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C 是秋分(9 月 23 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D 是冬至(12 月 22 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2)月相及日地月位置关系:农历八月十五是满月,此时日、地、月三者几乎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在中间。
【解答】中秋节月相为满月,满月时,地球在中间,太阳月球在两边,三种成一条直线,9月21日是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地球位于C位置,综合分析,C正确;
故答案为:C。
11.(2024七下·温州期末)火星是地球的邻居。火星围绕倾斜的自转轴进行自西向东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火星上大气稀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火星仅有两颗体积极小的卫星,且离火星较远。根据上述信息,火星上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日全食 B.温室效应 C.四季更替 D.沙尘暴
【答案】A
【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 日全食,天文现象,是日食的一种,即在地球上的部分地点太阳光被月亮全部遮住,民间也称此现象为天狗食日。
【解答】 A.火星仅有两颗体积极小的卫星,且离火星较远 ,所以卫星无法将太阳光全部遮住形成日全食,A正确;
B. 火星上大气稀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很容易形成温室效应,B错误;
C. 火星围绕倾斜的自转轴进行自西向东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 ,所以火星有四季更替,C错误;
D.火星有大气,由粉尘,所以可能形成沙尘暴,D错误;
故答案为:A。
12.(2024七下·温州期末)甲乙两个物体在水平面做直线运动,如图所示为描述两物体运动状态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物体静止
B.甲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乙物体静止
C.甲乙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做匀速运动
【答案】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速度 - 时间v - t图像的意义:v - t图像中,横坐标表示时间t,纵坐标表示速度v ,图像反映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2)匀速直线运动在v - t图像中的表现:在v - t图像中,若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物体速度不随时间变化,即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3)变速直线运动在v - t图像中的表现:若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物体速度随时间在变化,即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
(4)静止状态在v - t图像中的表现:若图像与时间轴重合,即速度v = 0\,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解答】图中甲速度随时间在均匀变大,做变速运动,乙速度保持不变,做匀速运动,故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3.(2024七下·温州期末)为了研究近视眼的形成和矫正方法,小明用凸透镜、凹透镜和光屏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模型,使像恰好成在光屏上。不改变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去掉凹透镜,则像会(  )
A.成像在光屏左边 B.成像在光屏右边
C.无法成像 D.成像在光屏上
【答案】A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1)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近视眼的矫正原理:近视眼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像成在视网膜前方。矫正时需佩戴凹透镜,凹透镜先对光线发散,再经晶状体折射后,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解答】去掉凹透镜,就如同近视的人摘掉眼镜,像成在视网膜之前,即成像在光屏左边,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4.(2024七下·温州期末)我们生活的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员。分析表格中太阳系部分行星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行星 与太阳的平均距离(×106千米) 平均直径(千米) 公转速度(千米/秒)
水星 58 4879 47.89
金星 108 12104 35.03
火星 228 6794 24.01
木星 778.5 139822 13.07
A.离太阳越近,行星体积越小 B.离太阳越近,公转速度越大
C.行星体积越小,公转速度越小 D.行星体积越小,公转速度越大
【答案】B
【知识点】太阳系的组成
【解析】【分析】太阳系的众行星,其绕日公转方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
【解答】太阳系的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都属于类地行星,从图中可以看出,距离太阳越近的行星,公转速度越大,水星公转速度最大,水星的体积最小,故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5.(2024七下·温州期末)太阳与地球上的生命息息相关,下列有关太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不发光的部分
B.太阳是一个由炽热固体组成的星球
C.太阳从里到外分别为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
D.太阳活动增强时会导致地球上的无线通讯中断
【答案】D
【知识点】太阳的结构与概况
【解析】【分析】太阳黑子是在太阳的光球层上发生的一种太阳活动,是太阳活动中最基本最明显的。
【解答】A.一般认为,太阳黑子实际上是太阳表面一种炽热体的巨大漩涡,因为其温度比太阳的光球层表面温度要低很多,所以看上去像些深暗色的斑点。 太阳黑子活动强烈的时候,在太阳光不强的时候,人们用肉眼都可以看到它们。A错误;
BC. 太阳是一个由炽热气体组成的星球, 太阳从里到外分别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故BC错误;
D. 太阳活动增强时影响地球通讯,可能导致会导致地球上的无线通讯中断,D正确;
故答案为:D。
16.(2024七下·温州期末)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拉力F的作用,拉力大小和物体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到3秒内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不变
B.3到6秒内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为4N
C.6到9秒内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为5N
D.9到12秒内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为2N
【答案】B
【知识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滑动摩擦力大小取决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与物体运动速度、拉力大小等无关 。当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时,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
(2)物体运动状态与受力分析: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平衡力作用,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非平衡状态时,受力不平衡。
【解答】A、0到3秒物体静止,摩擦力随F增大而增大,故A错误;
BC、3到6秒内物体所受摩擦力与大小为6到9秒内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相等,同为4N,故B正确,C错误;
D、9到12秒内,物体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依然为为4N,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7.(2024七下·温州期末)北半球不同纬度地区有四根等长的旗杆。北半球夏至日正午时分,各旗杆的杆影呈现不同的朝向和影长。则处于纬度最高的地区的旗杆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北半球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
(2)正午太阳高度角与纬度的关系: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离太阳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
(3)正午太阳高度角与影长的关系: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的影子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物体的影子越长。
(4)北半球不同纬度地区影子朝向:在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时物体影子始终朝北。
【解答】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该节气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太阳高度最大,正午时分杆影朝北。北半球纬度越高地区杆影越长,D图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8.(2024七下·温州期末)某同学为了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设计了A、B两种隔板。A隔板中间有一段能够自由形变的橡皮膜,B隔板有三段同样的橡皮膜。如图所示容器中装有甲乙两种液体,使用A隔板将两种液体隔开时,隔板中间的橡皮膜恰好没有发生形变。如果将A隔板换成B隔板,其他条件不变,橡皮膜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解析】【分析】(1)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2)当使用A隔板时,隔板中间橡皮膜恰好不发生形变,说明两侧液体在该位置产生的压强相等。
(3)将A隔板换成B隔板后B隔板有三段橡皮膜,由于液体压强随深度变化,不同深度处两侧液体压强不再相等。上部深度小,液体压强小;下部深度大,液体压强大。
(4)根据两侧液体压强大小关系判断橡皮膜形变:在B隔板上,上部甲液体压强小于乙液体压强,橡皮膜应向甲侧凸出;下部甲液体压强大于乙液体压强,橡皮膜应向乙侧凸出。
【解答】使用A隔板将两种液体隔开时,隔板中间的橡皮膜恰好没有发生形变,说明两边液体压强相等,甲液体密度较大;如果将A隔板换成B隔板,其他条件不变,在第一个橡皮膜处乙压强大,在第二个橡皮膜处甲压强大,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9.(2024七下·温州期末)夏秋两季易发生蝗灾,铺天盖地的蝗虫吞噬禾田,造成巨大损失。图甲是蝗虫的生长发育示意图,图乙是昆虫的生长时期示意图。
(1)蝗虫的生殖方式是   。
(2)图甲中的①对应图乙中的   。
【答案】有性生殖;A
【知识点】动物的生长时期
【解析】【分析】(1)生殖方式的分类:生物生殖方式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有性生殖是经过两性生殖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蝗虫是雌雄异体,生殖过程中有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属于有性生殖。
(2)昆虫的发育过程:昆虫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解答】(1)蝗虫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为新的个体。
(2)蝗虫的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图甲中的①是受精卵,②是幼虫,③是成虫。图乙中A是受精卵,B是幼虫,C是成虫,D是蛹。因此,图甲中的①对应图乙中的A。
20.(2024七下·温州期末)在东京奥运会上,中国乒乓球队的优异表现引起世界关注。图为正在进行比赛的乒乓球运动员。
(1)乒乓球受到球拍击打时,球拍发生形变,说明   ;
(2)乒乓球以抛物线的姿态飞出,在到达位置①时,重力方向为   ;
(3)如果乒乓球在到达最高点②的瞬间所有力都消失,则乒乓球会   。
【答案】(1)力可改变物体的形状
(2)竖直向下
(3)做匀速直线运动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牛顿第一定律;重力及其方向
【解析】【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力有两个作用效果,一是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的改变),二是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当乒乓球受到球拍击打时,球拍发生形变,这体现了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这一效果。
(2)重力的方向: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其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和位置无关。所以乒乓球在到达位置①时,重力方向依然是竖直向下。
(3)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如果物体原来是运动的,当所有力都消失时,物体将保持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乒乓球在到达最高点②时是运动的,若此时所有力都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答】(1)乒乓球受到球拍击打时,即球拍受到力的作用,球拍发生形变,说明力可改变物体的形状。
(2)由于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产生的,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所以在到达位置①时,重力方向为竖直向下。
(3)如果乒乓球在到达最高点②的瞬间所有力都消失,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乒乓球的运动状态不变,所以乒乓球会做匀速直线运动。
(1)乒乓球受到球拍击打时,即球拍受到力的作用,球拍发生形变,说明力可改变物体的形状。
(2)由于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产生的,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所以在到达位置①时,重力方向为竖直向下。
(3)如果乒乓球在到达最高点②的瞬间所有力都消失,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乒乓球的运动状态不变,所以乒乓球会做匀速直线运动。
21.(2024七下·温州期末)植物组织培养是利用一株植物的组织,甚至一个细胞,在无菌条件下培育出与原来的植物基本相同的新个体。通过组织培养技术,人们可以把植物组织培养成形态及功能与天然种子的胚相同的胚状体,然后将它包埋于由一定营养成分(人工胚乳)和保护功能的介质(人工种皮)中,形成人工种子。
(1)天然种子的胚是由   发育而来
(2)人工种子的胚状体中可能具有   (填种子结构名)。
(3)以下属于支持人工种子培育技术的观点有   (可多选)。
A.不利于培育出新品种。
B.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C.人工种子制作需要无菌条件,费用过高。
D.人工种子不受季节限制,方便储藏和运输。
E.可以在人工胚乳中添加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成分。
F.可以用一株植物的组织或细胞繁殖大量相同的植物。
【答案】受精卵;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BDEF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1)植物的受精过程及胚的发育:在植物的有性生殖中,花粉管中的精子与胚珠内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胚,这是天然种子中胚的来源。
(2)人工种子的胚状体结构:胚状体是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类似胚的结构,它可能包含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等结构,这些结构是新植物个体发育的基础,与天然种子胚的结构类似。
(3)人工种子培育技术的优缺点分析:
优点:能保持亲本优良性状;不受季节限制,方便储藏和运输;可在人工胚乳中添加利于植物生长成分;能用一株植物组织或细胞繁殖大量相同植物。
缺点:不利于培育新品种;制作需无菌条件,费用过高。支持人工种子培育技术的观点应是阐述其优点方面的内容。
【解答(1)在种子的形成中,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
(2)种子一般都是由种皮、胚乳和胚三部分构成。种皮通常在种子的外层起保护作用;胚乳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是种苗萌发生长不可缺少的营养来源;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构成,将来发成植株。人工种子的胚状体中类似于胚的结构,可能具有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
(3)A.科学家们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这个基本理论出发,在组织培养技术的基础上发明了人工种子技术,人工种子由胚状体、人工胚乳和人工种皮三个部分组成,人工种子的缺点是不利于培育出新品种,故A不符合题意;
B.人造种子没有经过有性生殖。有利于保持个体原高产优势,防止第二代退化,故B符合题意;
C.人工种子制作需要无菌条件,费用过高,属于人工种子的缺点,故C不符合题意;
D.人工种子生产不受季节限制,方便储藏和运输,故D符合题意;
E.人工种子加入某些成分,具有更好的营养供应和抗病能力,故E符合题意;
F.人工种子中的体细胞胚是通过组织培养法生产的,故能以很快的速度繁殖生产体细胞胚,故F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DEF。
22.(2024七下·温州期末)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返回舱载着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名宇航员胜利返航,结束了长达90天的太空之行。
(1)在返回地球之前,宇航员们需要进行体能训练,增加肌肉力量,强化心肺功能,以适应着陆过程。在空间站中,可以达成训练目标的项目是   ;
A.俯卧撑  B.引体向上
C.举重  D.使用拉力器做扩胸运动
(2)当返回舱离地面还有6km时需要抛防热大底,之后匀速到达地面,用时10分钟。则返回舱在这一阶段的速度为   m/s;
(3)返回舱在离地面还剩1米时点燃反推器,反推器向地面喷出火焰,使返回舱着陆速度瞬间降至2m/s,这一过程中重力与推力的大小关系是   。
【答案】D;10;重力小于推力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1)太空处于失重环境,与重力相关的常规体能训练方式效果会受影响,需分析各选项训练方式在失重环境下的可行性。
(2)速度的计算公式为,通过已知路程和时间来计算返回舱速度。
(3)当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受力不平衡,根据返回舱着陆速度瞬间降低这一运动状态变化,分析重力与推力的大小关系。
【解答】(1)在空间站中处于失重状态,则不能通过做俯卧撑、引体向上和举重达成训练目标,拉力器的原理是利用弹簧的伸长与拉力成正比的关系,与重力无关,则可使用拉力器做扩胸运动达成训练目标,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返回舱在这一阶段的速度
(3)使返回舱着陆速度瞬间降至2m/s,物体做减速运动,所以重力小于推力。
23.(2024七下·温州期末)小明在学习光的折射时注意到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不一定,有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有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光在不同介质的表面发生折射时,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关系与光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关。已知光在几种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如下表所示,图甲、乙、丙是光在几种介质中发生折射时的光路图。仔细观察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介质 真空 空气 水 玻璃
光速(千米/秒) 3×105 2.99×105 2.25×105 2×105
(1)图甲是光在空气和水的界面上发生折射的示意图,则   表示空气;
(2)结合图表,判断图丁中折射光线为   (选填“A”、“B”或“C”)。
【答案】(1)a
(2)C
【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分析】(1)光的折射规律: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当光从光速大的介质斜射入光速小的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光速小的介质斜射入光速大的介质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2)需要根据所给介质中光的传播速度表,结合光的折射规律来判断光在不同介质界面折射时的介质情况和折射光线。
【解答】(1)由图乙、丙和表中数据可知,光由传播速度大的介质斜射入传播速度小的介质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由传播速度小的介质斜射入传播速度大的介质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图甲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说明光是由传播速度大的空气斜射入传播速度小的水中,因此a表示空气。
(2)由表中数据可知,光在水中传播速度大于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因此光由水中斜射入传播速度小的玻璃中时,折射角应小于入射角,故图丁中折射光线为C。
24.(2024七下·温州期末)桑根草具有产量高,耐盐碱,抗干旱等特性,其适宜生长温度为24℃~35℃。为了探究土壤盐分含量对桑根草种子萌发的影响,为盐碱地种植桑根草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人员进行以下实验。
①设置浓度为0%、0.30%、0.60%、0.90%和1.20%五组氯化钠溶液,分别用滤纸充分吸收后平铺在五组培养皿内。
②选取500粒的桑根草种子,平均分成5组,分别平铺在五组培养皿内的滤纸上。如图所示。
③将五组培养皿放置在恒温培养箱内,温度设置25℃。每天使用称重法补充蒸发失去的水分,以保持各组培养皿内氯化钠溶液浓度不变。
④连续萌发12天后,统计并计算萌发率如下表:
组别 1 2 3 4 5
氯化钠浓度/% 0% 0.30% 0.60% 0.90% 1.20%
萌发率/% 86% 86% 54% 31% 8%
(1)使用滤纸吸收溶液而不是将种子直接放置在溶液里的理由是   。
(2)该实验的结论是   。
(3)为了探究是否存在促进萌发的氯化钠浓度,研究人员需要增加什么实验?   。
【答案】直接放置在溶液里会导致种子萌发缺少空气;完全不含盐分或者盐分含量越低,种子萌发率越高;在浓度为0%和0.30%之间增设实验组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1)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实验设计需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要考虑如何保证除研究变量(土壤盐分,以氯化钠溶液浓度体现)外其他条件适宜种子萌发。
(2)通过分析不同氯化钠溶液浓度下种子的萌发率数据,总结土壤盐分含量(氯化钠溶液浓度)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规律,得出实验结论。
(3)根据已有的实验数据,若要探究是否存在促进萌发的氯化钠浓度,需在可能出现促进效果的浓度区间进一步设置实验组进行探究。
【解答】(1)使用滤纸吸收溶液而不是将种子直接放置在溶液里,理由是直接放置在溶液里会导致种子萌发缺少空气。
(2)由图可得该实验的结论是完全不含盐分或者盐分含量越低,种子萌发率越高。
(3)浓度为0%和0.30%种子萌发率最高,所以在浓度为0%和0.30%之间增设实验组。
25.(2024七下·温州期末)如图所示,将两个高10厘米的木质斜面AB对接。若将一个小钢珠从A斜面顶部静止释放,小钢珠会滚上B斜面的某一高度。某同学根据这一现象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在两个斜面上铺上棉布,让一个小钢珠从A斜面顶端静止滚下,记录小球在B斜面上到达的最高位置h。
②在斜面上铺上丝绸、钢轨、正在熔化的冰面等材料,重复上述实验。
③在斜面上不铺任何材料,重复上述实验。
斜面上的材料 小钢珠受到的阻力 小球到达B斜面的最大高度h/cm
棉布 最大 3.4
丝绸 较大 5.5
木板 小 8.2
钢轨 较小 9.5
冰面 最小 9.8
(1)实验要让小钢珠从相同高度落下,目的是   ;
(2)实验表明,斜面越光滑,   ;
(3)根据实验现象推理:如果斜面没有任何阻力,小钢珠将   。
【答案】(1)使小钢珠具有相同的重力势能
(2)小球到达B斜面的最大高度越大
(3)到达和释放位置相同高度
【知识点】势能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公式为Ep=mgh。在探究过程中,控制小钢珠从相同高度落下,是为了控制其初始的重力势能。
(2)通过改变斜面的粗糙程度来改变小钢珠受到的阻力大小,观察小钢珠在不同阻力情况下在B斜面上到达的最大高度,从而分析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3)基于实验中阻力逐渐减小,小钢珠到达高度逐渐增加的趋势,进行科学推理,当阻力为零时小钢珠的运动状态。
【解答】(1)为了使小钢珠具有相同的重力势能,实验要让小钢珠从相同高度落下。
(2)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材料不同,小钢珠受到的阻力,小球到达B斜面的最大高度h越高,所以斜面越光滑,小球到达B斜面的最大高度越大。
(3)根据实验现象推理:如果斜面没有任何阻力,小钢珠不用克服阻力,小钢珠将到达和释放位置相同高度。
(1)为了使小钢珠具有相同的重力势能,实验要让小钢珠从相同高度落下。
(2)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材料不同,小钢珠受到的阻力,小球到达B斜面的最大高度h越高,所以斜面越光滑,小球到达B斜面的最大高度越大。
(3)根据实验现象推理:如果斜面没有任何阻力,小钢珠不用克服阻力,小钢珠将到达和释放位置相同高度。
26.(2024七下·温州期末)为了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小明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活塞横截面积约为7.5cm2的注射器,保持活塞与针筒间良好润滑。
②在U形管中装入红色墨水。将注射器与U形管相连,注射器与U形管之间气密性良好,U形管另一端与大气相通。注射器内充满空气。
③将一个质量为5g的砝码放置在注射器的活塞上,测出活塞静止时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h。
④改变砝码质量,重复上述步骤,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受力面积S/cm2 砝码质量m/g 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h/cm
1 7.5 5 7.9
2 7.5 10  
3 7.5 15 24.0
4 7.5 20 32.1
(1)本实验通过   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
(2)由于操作失误,第二组数据被污染,请你推测第二组实验中液面高度差最接近于
A.8.2  B.13.0  C.16.1  D.20.5
(3)小红建议将砝码改成装有细沙的小桶,你认为小明和小红谁的方法更好   ?为什么?   。
【答案】液面高度差;C;小红的方法好;细沙质量可以连续改变
【知识点】压力的作用效果
【解析】【分析】(1)本实验通过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采用了转换法;
(2)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实验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即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应控制受力面积的大小不变,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应控制压力的大小不变,据此分析回答;
【解答】(1)表格记录了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所以本实验通过液面高度差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采用了转换法。
(2)第二组实验中压力等于第一组实验2倍,所以压强也为2倍,高度差也为2倍。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因为细沙质量可以连续改变,可以得到更多的实验数据,所以小红的方法好。
27.(2024七下·温州期末)降噪耳机是指采用某种方法防治噪声污染的耳机。小明购买了某品牌的降噪耳机,佩戴耳机但未启动开关时,能够透过耳机听见外界的噪声,但比未佩戴耳机时响度较低。启动耳机后,外界的噪声瞬间“消失”。小明对此感到好奇,查找获得以下资料。
资料一:一列声波遇到与它相反的反相声波时会互相“抵消”,如图1所示,从而无法引起鼓膜振动;
资料二:降噪耳机内部含有降噪芯片,该芯片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
请根据以上信息,结合降噪耳机的构造和所学知识解释降噪耳机防治噪声污染的原理。
【答案】由图可知,降噪声波与环境声波波长相等,波速相等,则频率相同,叠加时产生互相“抵消”的现象,由于两列声波等幅反向,所以振动减弱,起到降噪作用。
【知识点】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解析】【分析】(1)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由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决定。
(2)声波干涉:当两列频率相同、振幅相近、相位相反的声波相遇时,会发生干涉现象,相互叠加后振动减弱甚至抵消。在降噪耳机中,利用这一原理来降低外界噪声。
【解答】由图可知,降噪声波与环境声波波长相等,波速相等,则频率相同,叠加时产生互相“抵消”的现象,由于两列声波等幅反向,所以振动减弱,起到降噪作用。
28.(2024七下·温州期末)向日葵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不论是以嗑食为主的食葵,还是以榨油为主的油葵,或是以观赏为主的观赏葵,都具有旺盛的市场需求。向日葵较耐热,抗旱性较强,花盘鲜艳,花粉香甜。某项目化小组尝试在校园农场中种植向日葵,为了提高产率,请你帮助他们完善种植方案。
【选种】田间选种是指上一批向日葵的种子成熟时,直接从向日葵花盘上选取合适的种子。为了兼顾种子萌发率和新植株的优良性状,选种的标准是   。
【田间管理】自然生长的向日葵会长出好几个花盘,过多的花盘会使营养物质分散而导致葵花籽空壳,产量降低。为了使向日葵尽可能长高且顶部花盘尽量饱满,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花期】根据上述材料,为了提高花期授粉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
【病害防治】由黑茎霉菌导致的向日葵黑茎病是向日葵常见病害之一,该病的发生和蔓延与降水量、日照和气温变化有显著关系。结合微生物的繁殖条件,需在   天气条件下加强病害防治管理。
【答案】籽粒大而饱满的种子;摘除主干上的分枝;人工辅助授粉;阴雨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1)选种:种子的优劣影响萌发率和植株性状,饱满且大的种子往往储存营养物质多,胚发育更完善,有利于萌发和新植株生长。
(2)田间管理:合理控制植株生长形态,去除多余分枝可减少养分分散,让养分集中供应给主茎顶部花盘,利于提高产量。
(3)花期:提高授粉率可增加结实率,人工辅助授粉能弥补自然授粉不足,提高产量。
(4)病害防治:微生物繁殖需要适宜条件,阴雨天湿度大,利于真菌等微生物繁殖传播,所以此时需加强病害防治。
【解答】(1)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具有完整有活力的胚、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且不在休眠期内。为了提高种子的萌发率,选种的标准是籽粒大而饱满的种子,为种子萌发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
(2)为了使向日葵尽可能长高且顶花盘尽量饱满,需要进行的操作方法是摘除主干上的分枝,使营养物质集中用于主干上的大花盘,以防止出现空粒瘪粒现象。
(3)根据上述材料,为了提高花期授粉率,可采取的措施是人工辅助授粉,提高受精率,提高产量。
(4)因为向日葵黑茎病的发生和蔓延与降水量和气温变化有显著关系。阴雨天空气湿度大,气温低,黑茎霉菌会大量繁殖,所以需阴雨天气条件下加强病害防治管理。
29.(2024七下·温州期末)为了能在初中社会实践活动中一展厨艺,小红决定从切菜开始练习。为了轻松顺利地将排骨切成块,小红找到两种切排骨的方案。小红家的砍骨刀规格参数如图(1)。
方案一:将砍骨刀悬空,刀刃根部对准排骨,加速垂直落刀,利用冲击力砍断排骨,如图(2)所示。冲击力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
品名:巧媳妇砍骨刀
质量:0.5kg
材质:不锈钢
尺寸信息:刀长30cm,宽9.5cm,厚0.3mm
图(1)
方案二:将直径为6厘米、质量忽略不计的“切菜辅助神器”安装在刀背上,切排骨时用手对它竖直向下施力,利用手部施加的力和刀的自重切断排骨。如图(4)所示。
(1)若采用方案一,刀刃与排骨接触瞬间的速度达到4.5m/s,则刀对排骨产生   冲击力;
(2)若采用方案二,切断一根排骨压强至少达到4.2×106Pa,刀刃与排骨接触面积约5×10-6m2,手部与“切菜辅助神器”的接触面积约8cm2,小红手受到的压强为多大   ?
【答案】(1)22.5N
(2)2.625×104Pa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1)图像分析:通过观察冲击力与速度关系图像,找出速度与冲击力的对应关系,从而根据给定速度求出冲击力。
(2)压强计算:利用压强公式,先根据切断排骨所需压强和刀刃与排骨接触面积求出总压力,再减去刀的重力得到手部施加的压力,最后根据手部与 “切菜辅助神器” 接触面积求出手部受到的压强。
【解答】(1)由冲击力与速度之间的是线性关系可知

(2)由可求出刀刃产生的冲击力
小红手部受到的压强
(1)由冲击力与速度之间的是线性关系可知

(2)由可求出刀刃产生的冲击力
小红手部受到的压强
1 / 1浙江省温州市绣山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学业水平期末模拟检测科学试题
1.(2024七下·温州期末)青春期时,人的生长发育速度很快,生理和心理上发生巨大变化,是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时期。下列不利于青春期卫生保健的是(  )
A.躺着看书 B.参加运动
C.外出郊游 D.早睡早起
2.(2024七下·温州期末)下列天体存在昼夜交替现象的是(  )
A.太阳 B.北极星 C.流星 D.月球
3.(2024七下·温州期末)东京奥运会上,中国队曹源和陈艾森在男子双人十米跳水中动作一致,获得高分。如图是两人跳水时的画面。在跳水的过程中,如果曹源认为自己是静止的,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
A.跳台 B.陈艾森 C.观众 D.水面
4.(2024七下·温州期末)医生在实施手术时,身体部位和器械均可能对手术部位造成阴影干扰手术。手术室里的无影灯既保证手术视野有足够的亮度,同时又能尽可能地消除阴影,使手术顺利进行。无影灯消除阴影的原理是(  )
A.无影灯的光线可以穿透障碍物
B.无影灯的光不沿直线传播
C.一盏灯产生的阴影被其他灯照明
D.无影灯的光线比其他灯亮
5.(2024七下·温州期末)乳酸杆菌是一类人体内必不可少的、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菌群,广泛存在于人体的肠道中。下列细胞属于乳酸杆菌的是(  )
A. B. C. D.
6.(2024七下·温州期末)在炎热的夏天,由于大气温度不均,使得光线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如图弯折,形成海市蜃楼。下列关于海市蜃楼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市蜃楼是由光的散射产生的 B.海市蜃楼是由光的反射产生的
C.海市蜃楼的像不能呈在光屏上 D.光在均匀介质中不沿直线传播
7.(2024七下·温州期末)2021年11月8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进行首次出舱活动。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穿着“飞天”舱外服进入太空,进行舱外作业。在太空中他们无法听见外界的声音,本质原因是(  )
A.声音无法产生 B.声音无法传播
C.声音被舱外服屏蔽了 D.出舱导致听觉障碍
8.(2024七下·温州期末)上课前同学们将科学课本放在课桌上,在以下几个相关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①书本对桌面的压力 ②书本受到的重力 ③桌面对书本的支持力 ④课桌受到的重力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③ D.③和④
9.(2024七下·温州期末)镜子迷宫是由无数平面镜制造成的迷宫,游客身陷其中时会被镜子中无数个“自己”迷惑,加大了迷宫的难度。关于镜子中许多个“自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距离人越远镜子中的像越小 B.镜子里呈现的像是正立实像
C.人靠近镜子时像的位置不变 D.远离镜子时像与人速度相同
10.(2024七下·温州期末)2021年9月21日(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阅读地球公转图,有关中秋节当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位于A附近,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如图甲
B.地球位于B附近,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如图乙
C.地球位于C附近,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如图甲
D.地球位于D附近,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如图乙
11.(2024七下·温州期末)火星是地球的邻居。火星围绕倾斜的自转轴进行自西向东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火星上大气稀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火星仅有两颗体积极小的卫星,且离火星较远。根据上述信息,火星上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日全食 B.温室效应 C.四季更替 D.沙尘暴
12.(2024七下·温州期末)甲乙两个物体在水平面做直线运动,如图所示为描述两物体运动状态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物体静止
B.甲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乙物体静止
C.甲乙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做匀速运动
13.(2024七下·温州期末)为了研究近视眼的形成和矫正方法,小明用凸透镜、凹透镜和光屏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模型,使像恰好成在光屏上。不改变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去掉凹透镜,则像会(  )
A.成像在光屏左边 B.成像在光屏右边
C.无法成像 D.成像在光屏上
14.(2024七下·温州期末)我们生活的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员。分析表格中太阳系部分行星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行星 与太阳的平均距离(×106千米) 平均直径(千米) 公转速度(千米/秒)
水星 58 4879 47.89
金星 108 12104 35.03
火星 228 6794 24.01
木星 778.5 139822 13.07
A.离太阳越近,行星体积越小 B.离太阳越近,公转速度越大
C.行星体积越小,公转速度越小 D.行星体积越小,公转速度越大
15.(2024七下·温州期末)太阳与地球上的生命息息相关,下列有关太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不发光的部分
B.太阳是一个由炽热固体组成的星球
C.太阳从里到外分别为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
D.太阳活动增强时会导致地球上的无线通讯中断
16.(2024七下·温州期末)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拉力F的作用,拉力大小和物体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到3秒内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不变
B.3到6秒内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为4N
C.6到9秒内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为5N
D.9到12秒内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为2N
17.(2024七下·温州期末)北半球不同纬度地区有四根等长的旗杆。北半球夏至日正午时分,各旗杆的杆影呈现不同的朝向和影长。则处于纬度最高的地区的旗杆是(  )
A. B. C. D.
18.(2024七下·温州期末)某同学为了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设计了A、B两种隔板。A隔板中间有一段能够自由形变的橡皮膜,B隔板有三段同样的橡皮膜。如图所示容器中装有甲乙两种液体,使用A隔板将两种液体隔开时,隔板中间的橡皮膜恰好没有发生形变。如果将A隔板换成B隔板,其他条件不变,橡皮膜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是(  )
A. B. C. D.
19.(2024七下·温州期末)夏秋两季易发生蝗灾,铺天盖地的蝗虫吞噬禾田,造成巨大损失。图甲是蝗虫的生长发育示意图,图乙是昆虫的生长时期示意图。
(1)蝗虫的生殖方式是   。
(2)图甲中的①对应图乙中的   。
20.(2024七下·温州期末)在东京奥运会上,中国乒乓球队的优异表现引起世界关注。图为正在进行比赛的乒乓球运动员。
(1)乒乓球受到球拍击打时,球拍发生形变,说明   ;
(2)乒乓球以抛物线的姿态飞出,在到达位置①时,重力方向为   ;
(3)如果乒乓球在到达最高点②的瞬间所有力都消失,则乒乓球会   。
21.(2024七下·温州期末)植物组织培养是利用一株植物的组织,甚至一个细胞,在无菌条件下培育出与原来的植物基本相同的新个体。通过组织培养技术,人们可以把植物组织培养成形态及功能与天然种子的胚相同的胚状体,然后将它包埋于由一定营养成分(人工胚乳)和保护功能的介质(人工种皮)中,形成人工种子。
(1)天然种子的胚是由   发育而来
(2)人工种子的胚状体中可能具有   (填种子结构名)。
(3)以下属于支持人工种子培育技术的观点有   (可多选)。
A.不利于培育出新品种。
B.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C.人工种子制作需要无菌条件,费用过高。
D.人工种子不受季节限制,方便储藏和运输。
E.可以在人工胚乳中添加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成分。
F.可以用一株植物的组织或细胞繁殖大量相同的植物。
22.(2024七下·温州期末)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返回舱载着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名宇航员胜利返航,结束了长达90天的太空之行。
(1)在返回地球之前,宇航员们需要进行体能训练,增加肌肉力量,强化心肺功能,以适应着陆过程。在空间站中,可以达成训练目标的项目是   ;
A.俯卧撑  B.引体向上
C.举重  D.使用拉力器做扩胸运动
(2)当返回舱离地面还有6km时需要抛防热大底,之后匀速到达地面,用时10分钟。则返回舱在这一阶段的速度为   m/s;
(3)返回舱在离地面还剩1米时点燃反推器,反推器向地面喷出火焰,使返回舱着陆速度瞬间降至2m/s,这一过程中重力与推力的大小关系是   。
23.(2024七下·温州期末)小明在学习光的折射时注意到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不一定,有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有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光在不同介质的表面发生折射时,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关系与光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关。已知光在几种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如下表所示,图甲、乙、丙是光在几种介质中发生折射时的光路图。仔细观察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介质 真空 空气 水 玻璃
光速(千米/秒) 3×105 2.99×105 2.25×105 2×105
(1)图甲是光在空气和水的界面上发生折射的示意图,则   表示空气;
(2)结合图表,判断图丁中折射光线为   (选填“A”、“B”或“C”)。
24.(2024七下·温州期末)桑根草具有产量高,耐盐碱,抗干旱等特性,其适宜生长温度为24℃~35℃。为了探究土壤盐分含量对桑根草种子萌发的影响,为盐碱地种植桑根草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人员进行以下实验。
①设置浓度为0%、0.30%、0.60%、0.90%和1.20%五组氯化钠溶液,分别用滤纸充分吸收后平铺在五组培养皿内。
②选取500粒的桑根草种子,平均分成5组,分别平铺在五组培养皿内的滤纸上。如图所示。
③将五组培养皿放置在恒温培养箱内,温度设置25℃。每天使用称重法补充蒸发失去的水分,以保持各组培养皿内氯化钠溶液浓度不变。
④连续萌发12天后,统计并计算萌发率如下表:
组别 1 2 3 4 5
氯化钠浓度/% 0% 0.30% 0.60% 0.90% 1.20%
萌发率/% 86% 86% 54% 31% 8%
(1)使用滤纸吸收溶液而不是将种子直接放置在溶液里的理由是   。
(2)该实验的结论是   。
(3)为了探究是否存在促进萌发的氯化钠浓度,研究人员需要增加什么实验?   。
25.(2024七下·温州期末)如图所示,将两个高10厘米的木质斜面AB对接。若将一个小钢珠从A斜面顶部静止释放,小钢珠会滚上B斜面的某一高度。某同学根据这一现象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在两个斜面上铺上棉布,让一个小钢珠从A斜面顶端静止滚下,记录小球在B斜面上到达的最高位置h。
②在斜面上铺上丝绸、钢轨、正在熔化的冰面等材料,重复上述实验。
③在斜面上不铺任何材料,重复上述实验。
斜面上的材料 小钢珠受到的阻力 小球到达B斜面的最大高度h/cm
棉布 最大 3.4
丝绸 较大 5.5
木板 小 8.2
钢轨 较小 9.5
冰面 最小 9.8
(1)实验要让小钢珠从相同高度落下,目的是   ;
(2)实验表明,斜面越光滑,   ;
(3)根据实验现象推理:如果斜面没有任何阻力,小钢珠将   。
26.(2024七下·温州期末)为了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小明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活塞横截面积约为7.5cm2的注射器,保持活塞与针筒间良好润滑。
②在U形管中装入红色墨水。将注射器与U形管相连,注射器与U形管之间气密性良好,U形管另一端与大气相通。注射器内充满空气。
③将一个质量为5g的砝码放置在注射器的活塞上,测出活塞静止时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h。
④改变砝码质量,重复上述步骤,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受力面积S/cm2 砝码质量m/g 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h/cm
1 7.5 5 7.9
2 7.5 10  
3 7.5 15 24.0
4 7.5 20 32.1
(1)本实验通过   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
(2)由于操作失误,第二组数据被污染,请你推测第二组实验中液面高度差最接近于
A.8.2  B.13.0  C.16.1  D.20.5
(3)小红建议将砝码改成装有细沙的小桶,你认为小明和小红谁的方法更好   ?为什么?   。
27.(2024七下·温州期末)降噪耳机是指采用某种方法防治噪声污染的耳机。小明购买了某品牌的降噪耳机,佩戴耳机但未启动开关时,能够透过耳机听见外界的噪声,但比未佩戴耳机时响度较低。启动耳机后,外界的噪声瞬间“消失”。小明对此感到好奇,查找获得以下资料。
资料一:一列声波遇到与它相反的反相声波时会互相“抵消”,如图1所示,从而无法引起鼓膜振动;
资料二:降噪耳机内部含有降噪芯片,该芯片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
请根据以上信息,结合降噪耳机的构造和所学知识解释降噪耳机防治噪声污染的原理。
28.(2024七下·温州期末)向日葵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不论是以嗑食为主的食葵,还是以榨油为主的油葵,或是以观赏为主的观赏葵,都具有旺盛的市场需求。向日葵较耐热,抗旱性较强,花盘鲜艳,花粉香甜。某项目化小组尝试在校园农场中种植向日葵,为了提高产率,请你帮助他们完善种植方案。
【选种】田间选种是指上一批向日葵的种子成熟时,直接从向日葵花盘上选取合适的种子。为了兼顾种子萌发率和新植株的优良性状,选种的标准是   。
【田间管理】自然生长的向日葵会长出好几个花盘,过多的花盘会使营养物质分散而导致葵花籽空壳,产量降低。为了使向日葵尽可能长高且顶部花盘尽量饱满,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花期】根据上述材料,为了提高花期授粉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
【病害防治】由黑茎霉菌导致的向日葵黑茎病是向日葵常见病害之一,该病的发生和蔓延与降水量、日照和气温变化有显著关系。结合微生物的繁殖条件,需在   天气条件下加强病害防治管理。
29.(2024七下·温州期末)为了能在初中社会实践活动中一展厨艺,小红决定从切菜开始练习。为了轻松顺利地将排骨切成块,小红找到两种切排骨的方案。小红家的砍骨刀规格参数如图(1)。
方案一:将砍骨刀悬空,刀刃根部对准排骨,加速垂直落刀,利用冲击力砍断排骨,如图(2)所示。冲击力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
品名:巧媳妇砍骨刀
质量:0.5kg
材质:不锈钢
尺寸信息:刀长30cm,宽9.5cm,厚0.3mm
图(1)
方案二:将直径为6厘米、质量忽略不计的“切菜辅助神器”安装在刀背上,切排骨时用手对它竖直向下施力,利用手部施加的力和刀的自重切断排骨。如图(4)所示。
(1)若采用方案一,刀刃与排骨接触瞬间的速度达到4.5m/s,则刀对排骨产生   冲击力;
(2)若采用方案二,切断一根排骨压强至少达到4.2×106Pa,刀刃与排骨接触面积约5×10-6m2,手部与“切菜辅助神器”的接触面积约8cm2,小红手受到的压强为多大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青春期的变化
【解析】【分析】(1)青春期卫生保健涵盖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包括合理的生活习惯、健康的运动及休闲方式等。
(2)合理用眼是青春期生理保健的重要部分,不良用眼习惯易引发近视等问题。
(3)适当运动对青春期身体发育有益,能增强体质、促进骨骼肌肉发育等。
(4)规律作息有助于青春期身体和大脑的发育,保证充足的休息和良好的精神状态。
【解答】进入青春期,很多好习惯有利于身体的发育,比如参加运动,外出郊游,早睡早起等,躺着看书会对眼睛造成伤害,不利于青春期卫生保健。BCD错误,A正确。
故答案为:A。
2.【答案】D
【知识点】昼夜交替
【解析】【分析】 昼夜交替: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且不透明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球,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做晨昏线,形成原因:地球自转。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围绕着恒星转的行星小行星卫星等都有昼夜交替现象。恒星级别的天体没有,月球属于卫星,存在昼夜交替现象,ABC错误,选D。
故答案为:D。
3.【答案】B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1)参照物的概念: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2)物体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就说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就说物体是静止的 。
【解答】在跳水的过程中,如果曹源认为自己是静止的,他所选的参照物是陈艾森,因为他们动作一致,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是相对静止的;以跳台、观众、水面为参照物,曹源的位置都发生改变,是运动的,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答案】C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1)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在物体后方会形成光照不到的区域,即影子。
(2)影子的形成:由于光沿直线传播,不透明物体阻挡光线,在其后面形成较暗区域。
(3)无影灯的构造:无影灯是将多个发光强度很大的灯在灯盘上排成球冠状形,形成一个区域较大的光源。
(4)无影灯消除影子原理:一个灯照不到的区域,其他灯能照到,从而使手术视野足够明亮,减少影子干扰。
【解答】无影灯是由许多盏小灯组成的,一盏灯光发出的光产生的影子会被其他灯发出的光照亮,所以看上去没有影子,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答案】A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细菌的主要特点;真菌的主要特点
【解析】【分析】(1)细菌的细胞结构特点: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 DNA 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多数细菌有鞭毛、荚膜等特殊结构 。
(2)植物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细胞。
(3)真菌细胞结构:酵母菌是常见真菌,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结构,属于真核细胞,酵母菌还可通过出芽生殖。
(4)动物细胞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细胞壁,属于真核细胞。
【解答】图中A为细菌,有鞭毛,细胞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可能是乳酸杆菌,B为植物细胞,C为酵母菌,D为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B、C、D错误,A正确。
故答案为:A。
6.【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分析】(1)光的散射:是指光通过不均匀介质时一部分光偏离原方向传播的现象,比如天空呈现蓝色等,与海市蜃楼形成原理不同。
(2)光的反射:指光在传播到不同物质时,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如镜子成像,并非海市蜃楼成因。
(3)实像和虚像: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呈现在光屏上;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海市蜃楼是虚像。
(4)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这是光传播的基本规律。
【解答】海市蜃楼,又称蜃景,是一种因光的折射形成的自然现象,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其本质是一种光学现象。
ABC、海市蜃楼是由于空气的密度不均匀,光在传播过程中发生折射产生的现象,海市蜃楼是虚像,像不能呈在光屏上,故AB错误,C正确;
D、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7.【答案】B
【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解答】 在太空中 ,没有空气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所以在太空中他们无法听见外界的声音。
故答案为:B。
8.【答案】C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平衡力的辨别
【解析】【分析】 平衡力是指当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该物体能够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几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如果这个物体仍然或变成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几个力的作用合力为零,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解答】桌面对书本的支持力作用在书本上,方向竖直向上;书本受到的重力作用在书本上,方向竖直向下;所以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和同一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
故答案为:C。
9.【答案】D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
像与物大小关系: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
像的虚实: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不能用光屏承接。
像与物位置关系: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当物体位置改变时,像的位置也会相应改变。
像与物运动速度关系: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当物体运动时,像也会以相同速度运动。
【解答】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镜子中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属于平面镜成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物象与镜子距离相等,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不变,远离镜子时像与人速度相同,故AB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10.【答案】C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1)地球公转及节气:地球绕太阳公转,公转轨道上不同位置对应不同节气。A 是春分(3 月 21 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B 是夏至(6 月 22 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C 是秋分(9 月 23 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D 是冬至(12 月 22 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2)月相及日地月位置关系:农历八月十五是满月,此时日、地、月三者几乎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在中间。
【解答】中秋节月相为满月,满月时,地球在中间,太阳月球在两边,三种成一条直线,9月21日是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地球位于C位置,综合分析,C正确;
故答案为:C。
11.【答案】A
【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 日全食,天文现象,是日食的一种,即在地球上的部分地点太阳光被月亮全部遮住,民间也称此现象为天狗食日。
【解答】 A.火星仅有两颗体积极小的卫星,且离火星较远 ,所以卫星无法将太阳光全部遮住形成日全食,A正确;
B. 火星上大气稀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很容易形成温室效应,B错误;
C. 火星围绕倾斜的自转轴进行自西向东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 ,所以火星有四季更替,C错误;
D.火星有大气,由粉尘,所以可能形成沙尘暴,D错误;
故答案为:A。
12.【答案】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速度 - 时间v - t图像的意义:v - t图像中,横坐标表示时间t,纵坐标表示速度v ,图像反映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2)匀速直线运动在v - t图像中的表现:在v - t图像中,若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物体速度不随时间变化,即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3)变速直线运动在v - t图像中的表现:若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物体速度随时间在变化,即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
(4)静止状态在v - t图像中的表现:若图像与时间轴重合,即速度v = 0\,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解答】图中甲速度随时间在均匀变大,做变速运动,乙速度保持不变,做匀速运动,故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3.【答案】A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1)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近视眼的矫正原理:近视眼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像成在视网膜前方。矫正时需佩戴凹透镜,凹透镜先对光线发散,再经晶状体折射后,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解答】去掉凹透镜,就如同近视的人摘掉眼镜,像成在视网膜之前,即成像在光屏左边,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4.【答案】B
【知识点】太阳系的组成
【解析】【分析】太阳系的众行星,其绕日公转方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
【解答】太阳系的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都属于类地行星,从图中可以看出,距离太阳越近的行星,公转速度越大,水星公转速度最大,水星的体积最小,故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5.【答案】D
【知识点】太阳的结构与概况
【解析】【分析】太阳黑子是在太阳的光球层上发生的一种太阳活动,是太阳活动中最基本最明显的。
【解答】A.一般认为,太阳黑子实际上是太阳表面一种炽热体的巨大漩涡,因为其温度比太阳的光球层表面温度要低很多,所以看上去像些深暗色的斑点。 太阳黑子活动强烈的时候,在太阳光不强的时候,人们用肉眼都可以看到它们。A错误;
BC. 太阳是一个由炽热气体组成的星球, 太阳从里到外分别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故BC错误;
D. 太阳活动增强时影响地球通讯,可能导致会导致地球上的无线通讯中断,D正确;
故答案为:D。
16.【答案】B
【知识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滑动摩擦力大小取决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与物体运动速度、拉力大小等无关 。当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时,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
(2)物体运动状态与受力分析: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平衡力作用,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非平衡状态时,受力不平衡。
【解答】A、0到3秒物体静止,摩擦力随F增大而增大,故A错误;
BC、3到6秒内物体所受摩擦力与大小为6到9秒内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相等,同为4N,故B正确,C错误;
D、9到12秒内,物体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依然为为4N,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7.【答案】D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北半球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
(2)正午太阳高度角与纬度的关系: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离太阳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
(3)正午太阳高度角与影长的关系: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的影子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物体的影子越长。
(4)北半球不同纬度地区影子朝向:在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时物体影子始终朝北。
【解答】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该节气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太阳高度最大,正午时分杆影朝北。北半球纬度越高地区杆影越长,D图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8.【答案】B
【知识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解析】【分析】(1)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2)当使用A隔板时,隔板中间橡皮膜恰好不发生形变,说明两侧液体在该位置产生的压强相等。
(3)将A隔板换成B隔板后B隔板有三段橡皮膜,由于液体压强随深度变化,不同深度处两侧液体压强不再相等。上部深度小,液体压强小;下部深度大,液体压强大。
(4)根据两侧液体压强大小关系判断橡皮膜形变:在B隔板上,上部甲液体压强小于乙液体压强,橡皮膜应向甲侧凸出;下部甲液体压强大于乙液体压强,橡皮膜应向乙侧凸出。
【解答】使用A隔板将两种液体隔开时,隔板中间的橡皮膜恰好没有发生形变,说明两边液体压强相等,甲液体密度较大;如果将A隔板换成B隔板,其他条件不变,在第一个橡皮膜处乙压强大,在第二个橡皮膜处甲压强大,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9.【答案】有性生殖;A
【知识点】动物的生长时期
【解析】【分析】(1)生殖方式的分类:生物生殖方式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有性生殖是经过两性生殖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蝗虫是雌雄异体,生殖过程中有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属于有性生殖。
(2)昆虫的发育过程:昆虫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解答】(1)蝗虫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为新的个体。
(2)蝗虫的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图甲中的①是受精卵,②是幼虫,③是成虫。图乙中A是受精卵,B是幼虫,C是成虫,D是蛹。因此,图甲中的①对应图乙中的A。
20.【答案】(1)力可改变物体的形状
(2)竖直向下
(3)做匀速直线运动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牛顿第一定律;重力及其方向
【解析】【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力有两个作用效果,一是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的改变),二是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当乒乓球受到球拍击打时,球拍发生形变,这体现了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这一效果。
(2)重力的方向: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其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和位置无关。所以乒乓球在到达位置①时,重力方向依然是竖直向下。
(3)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如果物体原来是运动的,当所有力都消失时,物体将保持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乒乓球在到达最高点②时是运动的,若此时所有力都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答】(1)乒乓球受到球拍击打时,即球拍受到力的作用,球拍发生形变,说明力可改变物体的形状。
(2)由于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产生的,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所以在到达位置①时,重力方向为竖直向下。
(3)如果乒乓球在到达最高点②的瞬间所有力都消失,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乒乓球的运动状态不变,所以乒乓球会做匀速直线运动。
(1)乒乓球受到球拍击打时,即球拍受到力的作用,球拍发生形变,说明力可改变物体的形状。
(2)由于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产生的,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所以在到达位置①时,重力方向为竖直向下。
(3)如果乒乓球在到达最高点②的瞬间所有力都消失,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乒乓球的运动状态不变,所以乒乓球会做匀速直线运动。
21.【答案】受精卵;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BDEF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1)植物的受精过程及胚的发育:在植物的有性生殖中,花粉管中的精子与胚珠内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胚,这是天然种子中胚的来源。
(2)人工种子的胚状体结构:胚状体是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类似胚的结构,它可能包含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等结构,这些结构是新植物个体发育的基础,与天然种子胚的结构类似。
(3)人工种子培育技术的优缺点分析:
优点:能保持亲本优良性状;不受季节限制,方便储藏和运输;可在人工胚乳中添加利于植物生长成分;能用一株植物组织或细胞繁殖大量相同植物。
缺点:不利于培育新品种;制作需无菌条件,费用过高。支持人工种子培育技术的观点应是阐述其优点方面的内容。
【解答(1)在种子的形成中,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
(2)种子一般都是由种皮、胚乳和胚三部分构成。种皮通常在种子的外层起保护作用;胚乳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是种苗萌发生长不可缺少的营养来源;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构成,将来发成植株。人工种子的胚状体中类似于胚的结构,可能具有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
(3)A.科学家们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这个基本理论出发,在组织培养技术的基础上发明了人工种子技术,人工种子由胚状体、人工胚乳和人工种皮三个部分组成,人工种子的缺点是不利于培育出新品种,故A不符合题意;
B.人造种子没有经过有性生殖。有利于保持个体原高产优势,防止第二代退化,故B符合题意;
C.人工种子制作需要无菌条件,费用过高,属于人工种子的缺点,故C不符合题意;
D.人工种子生产不受季节限制,方便储藏和运输,故D符合题意;
E.人工种子加入某些成分,具有更好的营养供应和抗病能力,故E符合题意;
F.人工种子中的体细胞胚是通过组织培养法生产的,故能以很快的速度繁殖生产体细胞胚,故F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DEF。
22.【答案】D;10;重力小于推力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1)太空处于失重环境,与重力相关的常规体能训练方式效果会受影响,需分析各选项训练方式在失重环境下的可行性。
(2)速度的计算公式为,通过已知路程和时间来计算返回舱速度。
(3)当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受力不平衡,根据返回舱着陆速度瞬间降低这一运动状态变化,分析重力与推力的大小关系。
【解答】(1)在空间站中处于失重状态,则不能通过做俯卧撑、引体向上和举重达成训练目标,拉力器的原理是利用弹簧的伸长与拉力成正比的关系,与重力无关,则可使用拉力器做扩胸运动达成训练目标,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返回舱在这一阶段的速度
(3)使返回舱着陆速度瞬间降至2m/s,物体做减速运动,所以重力小于推力。
23.【答案】(1)a
(2)C
【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分析】(1)光的折射规律: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当光从光速大的介质斜射入光速小的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光速小的介质斜射入光速大的介质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2)需要根据所给介质中光的传播速度表,结合光的折射规律来判断光在不同介质界面折射时的介质情况和折射光线。
【解答】(1)由图乙、丙和表中数据可知,光由传播速度大的介质斜射入传播速度小的介质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由传播速度小的介质斜射入传播速度大的介质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图甲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说明光是由传播速度大的空气斜射入传播速度小的水中,因此a表示空气。
(2)由表中数据可知,光在水中传播速度大于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因此光由水中斜射入传播速度小的玻璃中时,折射角应小于入射角,故图丁中折射光线为C。
24.【答案】直接放置在溶液里会导致种子萌发缺少空气;完全不含盐分或者盐分含量越低,种子萌发率越高;在浓度为0%和0.30%之间增设实验组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1)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实验设计需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要考虑如何保证除研究变量(土壤盐分,以氯化钠溶液浓度体现)外其他条件适宜种子萌发。
(2)通过分析不同氯化钠溶液浓度下种子的萌发率数据,总结土壤盐分含量(氯化钠溶液浓度)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规律,得出实验结论。
(3)根据已有的实验数据,若要探究是否存在促进萌发的氯化钠浓度,需在可能出现促进效果的浓度区间进一步设置实验组进行探究。
【解答】(1)使用滤纸吸收溶液而不是将种子直接放置在溶液里,理由是直接放置在溶液里会导致种子萌发缺少空气。
(2)由图可得该实验的结论是完全不含盐分或者盐分含量越低,种子萌发率越高。
(3)浓度为0%和0.30%种子萌发率最高,所以在浓度为0%和0.30%之间增设实验组。
25.【答案】(1)使小钢珠具有相同的重力势能
(2)小球到达B斜面的最大高度越大
(3)到达和释放位置相同高度
【知识点】势能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公式为Ep=mgh。在探究过程中,控制小钢珠从相同高度落下,是为了控制其初始的重力势能。
(2)通过改变斜面的粗糙程度来改变小钢珠受到的阻力大小,观察小钢珠在不同阻力情况下在B斜面上到达的最大高度,从而分析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3)基于实验中阻力逐渐减小,小钢珠到达高度逐渐增加的趋势,进行科学推理,当阻力为零时小钢珠的运动状态。
【解答】(1)为了使小钢珠具有相同的重力势能,实验要让小钢珠从相同高度落下。
(2)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材料不同,小钢珠受到的阻力,小球到达B斜面的最大高度h越高,所以斜面越光滑,小球到达B斜面的最大高度越大。
(3)根据实验现象推理:如果斜面没有任何阻力,小钢珠不用克服阻力,小钢珠将到达和释放位置相同高度。
(1)为了使小钢珠具有相同的重力势能,实验要让小钢珠从相同高度落下。
(2)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材料不同,小钢珠受到的阻力,小球到达B斜面的最大高度h越高,所以斜面越光滑,小球到达B斜面的最大高度越大。
(3)根据实验现象推理:如果斜面没有任何阻力,小钢珠不用克服阻力,小钢珠将到达和释放位置相同高度。
26.【答案】液面高度差;C;小红的方法好;细沙质量可以连续改变
【知识点】压力的作用效果
【解析】【分析】(1)本实验通过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采用了转换法;
(2)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实验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即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应控制受力面积的大小不变,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应控制压力的大小不变,据此分析回答;
【解答】(1)表格记录了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所以本实验通过液面高度差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采用了转换法。
(2)第二组实验中压力等于第一组实验2倍,所以压强也为2倍,高度差也为2倍。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因为细沙质量可以连续改变,可以得到更多的实验数据,所以小红的方法好。
27.【答案】由图可知,降噪声波与环境声波波长相等,波速相等,则频率相同,叠加时产生互相“抵消”的现象,由于两列声波等幅反向,所以振动减弱,起到降噪作用。
【知识点】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解析】【分析】(1)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由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决定。
(2)声波干涉:当两列频率相同、振幅相近、相位相反的声波相遇时,会发生干涉现象,相互叠加后振动减弱甚至抵消。在降噪耳机中,利用这一原理来降低外界噪声。
【解答】由图可知,降噪声波与环境声波波长相等,波速相等,则频率相同,叠加时产生互相“抵消”的现象,由于两列声波等幅反向,所以振动减弱,起到降噪作用。
28.【答案】籽粒大而饱满的种子;摘除主干上的分枝;人工辅助授粉;阴雨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1)选种:种子的优劣影响萌发率和植株性状,饱满且大的种子往往储存营养物质多,胚发育更完善,有利于萌发和新植株生长。
(2)田间管理:合理控制植株生长形态,去除多余分枝可减少养分分散,让养分集中供应给主茎顶部花盘,利于提高产量。
(3)花期:提高授粉率可增加结实率,人工辅助授粉能弥补自然授粉不足,提高产量。
(4)病害防治:微生物繁殖需要适宜条件,阴雨天湿度大,利于真菌等微生物繁殖传播,所以此时需加强病害防治。
【解答】(1)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具有完整有活力的胚、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且不在休眠期内。为了提高种子的萌发率,选种的标准是籽粒大而饱满的种子,为种子萌发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
(2)为了使向日葵尽可能长高且顶花盘尽量饱满,需要进行的操作方法是摘除主干上的分枝,使营养物质集中用于主干上的大花盘,以防止出现空粒瘪粒现象。
(3)根据上述材料,为了提高花期授粉率,可采取的措施是人工辅助授粉,提高受精率,提高产量。
(4)因为向日葵黑茎病的发生和蔓延与降水量和气温变化有显著关系。阴雨天空气湿度大,气温低,黑茎霉菌会大量繁殖,所以需阴雨天气条件下加强病害防治管理。
29.【答案】(1)22.5N
(2)2.625×104Pa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1)图像分析:通过观察冲击力与速度关系图像,找出速度与冲击力的对应关系,从而根据给定速度求出冲击力。
(2)压强计算:利用压强公式,先根据切断排骨所需压强和刀刃与排骨接触面积求出总压力,再减去刀的重力得到手部施加的压力,最后根据手部与 “切菜辅助神器” 接触面积求出手部受到的压强。
【解答】(1)由冲击力与速度之间的是线性关系可知

(2)由可求出刀刃产生的冲击力
小红手部受到的压强
(1)由冲击力与速度之间的是线性关系可知

(2)由可求出刀刃产生的冲击力
小红手部受到的压强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