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测试科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测试科学试题

资源简介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测试科学试题
1.(2024七下·诸暨期末)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以下关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育的观点,你不赞同的是(  )
A.青春期大脑兴奋性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弱
B.青春期性器官逐渐发育成熟,开始出现第二性征
C.男孩的青春期一般比女孩晚1~2年左右
D.青春期男孩出现遗精是不正常的生理现象
【答案】D
【知识点】人的发育、衰老和死亡
【解析】【分析】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身体形态和生理结构都发生很大的变化,要正确对待。
【解答】A、到了青春期,脑的重量虽然增长有限,大脑皮层内部结构和功能却发育得更加复杂和完善,兴奋的传递能力提高,分析、判断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反应的灵敏性和准确性也大大提高。但是自我控制能力弱,正确。
B、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青春期的男女性器官迅速发育,性功能逐渐成熟;性激素的分泌使得青春期的男性、女性出现第二性征,如男生出现喉结、阴毛、腋毛、胡须等,还出现声音变粗的变声现象,并首次出现遗精。女孩出现阴毛、腋毛,乳房增大,出现月经等,正确。
C、青春期从10~12岁开始,男孩的青春期一般比女孩晚1~2年左右,正确。
D、男性的睾丸能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如男孩出现遗精,属于正常现象,错误。
故答案为:D。
2.(2024七下·诸暨期末)下列选项中,不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现象是(  )
A.太阳东升西落 B.昼夜交替现象
C.昼夜长短的变化 D.我国东西部地区有时差
【答案】C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据此解答。
【解答】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和时差都是地球自转引起的,ABD不符合题意;昼夜长短变化的周期是一年,因此是地球公转引起的,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3.(2024七下·诸暨期末)下列对一些科学量的估测中,与事实不符的是(  )
A.成年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5m/s
B.宇航员可在月球上跳3m高
C.一个中学生受到的重力约为500N
D.一张报纸对折后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约为1Pa
【答案】A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重力及其方向;重力的大小;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合理的是哪一个。
【解答】A、成年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m/s,故A符合题意;
B、月球上重力较地球小,因此宇航员可在月球上跳3m高,故B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则重力约为500N,故B不符合题意;
D、一张报纸的质量约50g,长1m,宽0.8m,报纸对折后平放水平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力为
对折后的受力面积为
对桌面的压强
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4.(2024七下·诸暨期末)李白的名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涉及到的光学知识理解正确的是(  )
A.杯中的人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地上的人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月光能照射到人说明光的传播需要介质
D.月球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月球,是月球反射太阳光
【答案】D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1)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2)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现象等;
(3)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4)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解答】A、酒杯中的人影是由于人关于杯中酒液面发生反射形成的虚像,故A错误;
B、月光把人影照在地面上,是人挡住了月亮反射来的光,故人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错误;
C、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故C错误;
D、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月球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月球,是月球反射太阳光,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5.(2024七下·诸暨期末)图甲、图乙分别是女性生殖系统和胚胎发育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是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B.精子和卵细胞在b输卵管中结合完成受精,受精卵移入a子宫后开始分裂
C.试管婴儿属于体外受精,形成早期胚胎后需移植到a子宫内继续发育
D.图乙中,胎儿发育所需营养通过③胎盘和②脐带从母体中获取
【答案】B
【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分析】(1)女性生殖系统结构与功能:卵巢是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能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输卵管是输送卵细胞和受精的场所;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阴道是胎儿产出的通道。
(2)受精与胚胎发育: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内相遇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一经形成便开始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
(3)试管婴儿技术:是一种辅助生殖技术,通过体外受精形成早期胚胎,再将胚胎移植到母体子宫内继续发育。
(4)胎儿与母体的物质交换: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到母体血液里,再由母体排出体外 。
图甲中a子宫、b输卵管、c卵巢、d阴道;图乙中①胎儿、②脐带、③胎盘、④子宫。
【解答】A、c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位于腹腔内,左右各一个,能产生卵细胞(属于生殖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A正确。
B、精子和卵细胞在b输卵管中结合完成受精,受精卵在输卵管内进行细胞分裂形成胚泡,B错误。
C、试管婴儿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的俗称,是指采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形成受精卵,受精卵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然后移植早期胚胎到母体a子宫内发育而诞生的婴儿,C正确。
D、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儿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D正确。
故答案为:B。
6.(2024七下·诸暨期末)编钟是我国古代的击打乐器,由若干个大小不同的钟有次序地悬挂在木架上编成一组或几组。当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答案】B
【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质量大、体积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
【解答】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编钟时,编钟的振幅相同,则响度相同;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时,编钟的振动频率不同,所以音调不同;大小不同的编钟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所以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是音调,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7.(2024七下·诸暨期末)如图一、二分别为蝗虫和家蚕的发育方式图,下列关于动物生殖和发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一表示的发育方式是完全变态发育
B.家蚕幼虫和成虫的生活方式、形态结构相差较大
C.图中所示生物生长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
D.家蚕的发育过程比蝗虫的发育过程多经历一个阶段——蛹期
【答案】A
【知识点】动物的生长时期
【解析】【分析】(1)经历了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且幼虫与成虫差别不明显,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2)a受精卵,b幼虫,c蛹,d成虫。
【解答】A、图一是蝗虫的发育过程,蝗虫的发育过程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A错误。
B、由图二可知:家蚕的发育过程经过“a卵→b幼虫→c蛹→d成虫”四个时期,b幼虫和d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较大,B正确。
C、由图一、图二可知:蝗虫的发育起点和家蚕的发育起点都是受精卵,C正确。
D、蝗虫的发育过程是“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家蚕的发育过程是“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因此,家蚕的发育过程比蝗虫的发育过程多了蛹期,D正确。
故答案为:A。
8.(2024七下·诸暨期末)2024年4月9日,第二届诸暨“村BA”拉开序幕,全市311支球队、超4000名运动员参加比赛。篮球场上,运动员起跳投篮,篮球离手后至投入篮框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手用力向前抛出篮球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篮球在空中作曲线运动,是由于物体的运动方向和力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C.篮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如果一切外力突然消失,篮球将保持静止
D.手用力向前抛出篮球时,篮球对手也有反作用力
【答案】C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牛顿第一定律;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包括两个方面,即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力与运动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3)分析篮球运动到最高点时的速度大小,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判断当一切外力突然消失时篮球的运动状态;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答】A、手用力向前抛出篮球,篮球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篮球在空中作曲线运动,是由于篮球在空中运动时只受到重力作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篮球的运动方向和篮球受到的力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篮球运动到最高点时,有水平运动的速度,一切外力突然消失,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球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所以篮球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手用力向前抛出篮球时,手对篮球用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篮球同时给手一个反作用力,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9.(2024七下·诸暨期末)细菌和真菌不仅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也密不可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蘑菇和腐生细菌一样,能分解枯枝败叶,有利于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B.乳酸杆菌属于细菌,个体微小,要用放大镜才能观察到,可用于制作酸奶
C.酿制同山烧时所用的酵母菌属于真菌,无成形的细胞核
D.微生物会使食物变质,保存时可将食品放入冰箱,原因是低温杀死了细菌等微生物
【答案】A
【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真菌的主要特点
【解析】【分析】1、细菌是单细胞个体,其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部分构成,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核区,这是细菌的基本结构,是所有细菌都具有的。另外,有些细菌除具有这些基本结构外,还有一些特殊结构,如有些细菌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生有鞭毛。
2、真菌有单细胞的个体,也有多细胞的个体。真菌的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多细胞的真菌由细胞形成菌丝。有些菌丝位于营养物质的上面,称为直立菌丝;有些菌丝深入到营养物质内部,称为营养菌丝。
【解答】A、蘑菇属于真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营腐生生活;和腐生细菌一样,能分解枯枝败叶,有利于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A正确。
B、乳酸杆菌属于细菌,个体微小,要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可用于制作酸奶,B错误。
C、酿制同山烧时所用的酵母菌属于真菌,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C错误。
D、微生物会使食物变质,保存时可将食品放入冰箱,原因是低温抑制了细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D错误。
故答案为:A。
10.(2024七下·诸暨期末)下表中的各组概念,与右图关系相符的是(  )
选项 1 2 3
A 植物生殖方式 无性生殖 营养繁殖
B 可见光 紫外线 红外线
C 二力平衡条件 大小相等 方向相同
D 太阳系 地球 火星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太阳系的组成
【解析】【分析】A、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区别是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据此分析;
B、根据可见光的概念进行分析;
C、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进行分析;
D、根据太阳系的组成进行分析。
题图中的逻辑关系是1包含2和3;2与3之间是并列关系。
【解答】A、植物的生殖方式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营养繁殖属于无性生殖,与题图不符,A错误。
B、可见光是电磁波谱中人眼可以感知的部分,紫外线和红外线都不属于可见光,与题图不符,B错误。
C、二力平衡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不是相同,C错误。
D、地球、火星都属于太阳系,与题图相符,D正确。
故答案为:D。
11.(2024七下·诸暨期末)如图所示,所有弹簧秤都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不计弹簧秤的重力和内部摩擦,则弹簧秤甲、乙、丙、丁的示数分别为(  )
A.2N,4N,4N,4N B.2N,0,0,0
C.4N,4N,4N,4N D.2N,2N,2N,2N
【答案】D
【知识点】力的测量
【解析】【分析】当弹簧测力计受到平衡力时静止,在挂钩和拉环上施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时,测力计示数显示其中一个力的大小。
【解答】由图可知,甲弹簧测力计受到2N的拉力,所以甲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N;乙弹簧测力计左右各受到2N的拉力,弹簧测力计也是静止的,则乙弹簧测力计受到的是平衡力的作用,所以乙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N;丙、丁两个弹簧测力计左右各受到2N的拉力,两个弹簧测力计 都是静止的,则两个弹簧测力计受到的都是平衡力的作用,所以丙、丁弹簧测力计示数都为2N;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2024七下·诸暨期末)小宁在探究“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两个实验中,分别把一个不透明且不光滑的挡板放在如图甲、乙所示的位置,则(  )
A.两个实验的挡板上均不能出现蜡烛的像
B.两个实验中,小宁均不能看到蜡烛的像
C.只有乙的挡板出现蜡烛的像且小宁能看到像
D.甲、乙的挡板上均能出现蜡烛的像且小宁均能看到像
【答案】A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大,像变大。
【解答】A、由甲图可知,挡板挡住了蜡烛的光线,蜡烛不能通过平面镜成像;即使蜡烛能通过平面镜成虚像,像也不能出现在挡板上;由乙图可知,蜡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成在挡板上,故A符合题意;
BCD、在图甲处木板放置在平面镜前面,挡住了小宁的视线,即在甲处不能看到像;图乙中眼睛透过凸透镜往蜡烛方向观察,因为虚像是光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得到的,所以在图乙处放置木板对看到虚像不产生影响,即在乙处能看到像;故 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3.(2024七下·诸暨期末)如图是小科同学观察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引起杆影长度变化时所记录的图像,已知A、B是杆影长度,但他忘记了标记季节,则以下关于此图像的分析正确的是(  )
A.B表示的是夏季杆影长度,A表示的是冬季杆影长度
B.A表示的是夏季杆影长度,B表示的是冬季杆影长度
C.形成A表示的杆影时,太阳高度角较大
D.小科同学是在南半球中纬度地区观察正午杆影长度变化
【答案】A
【知识点】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地球上由于各地获得的太阳的光热不同,便产生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每年的3、4、5月为北半球的春季,6、7、8月为北半球的夏季,9、10、11月为北半球的秋季,12、1、2月为北半球的冬季。
【解答】杆影的形成原因是光的直线传播;由图可知,杆影出现在朝北方向,所以太阳在南方,故小科同学是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观察正午杆影长度变化;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杆影最短;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杆影最长;所以B表示的是夏季杆影长度,A表示的是冬季杆影长度,形成A表示的杆影时,太阳高度角较小,故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4.(2024七下·诸暨期末)小科学习光学知识后,整理了如图所示的知识结构图。小科补全后应为(  )
A.①凸面镜 ②光的直线传播 ③正立虚像
B.①凸透镜 ②光的直线传播 ③正立虚像
C.①凸透镜 ②光的直线传播 ③正立实像
D.①凸透镜 ②光的色散 ③正立实像
【答案】B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当光照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的现象是光的反射,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就是光的折射,复色光发生折射时,会出现色散现象,如:海市蜃楼、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雨后天空中的彩虹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分析知识结构图可知,小孔成像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故①为凸透镜,②为光的直线传播;由于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的虚像,凸透镜成像时,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③为正立虚像,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5.(2024七下·诸暨期末)如图,平直轨道上有一辆平板车,车上放两个小球m1、m2,忽略小球与车接触面的摩擦及空气阻力的影响,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小球相对平板车静止,则平板车一定在匀速直线行驶
B.若平板车由静止向西启动,两小球相对平板车向东运动
C.若平板车由静止向东启动,两小球相对地面向西运动
D.若平板车向东匀速直线行驶突然刹车,m1会撞上m2
【答案】B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解析】【分析】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事先选定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物理学中把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解答】A、忽略小球与车接触面的摩擦及空气的影响,小球相对平板车静止,说明没有产生相对运动趋势,则平板车可能静止,也可能在匀速直线行驶,故A错误;
B、若平板车由静止向西启动,两小球由于惯性要静止在原地,则两小球相对平板车向东运动,故B正确;
C、忽略小球与车接触面的摩擦及空气的影响,若平板车由静止向东启动,两小球由于惯性要静止在原地,故两小球相对地面静止,故C错误;
D、若平板车向东匀速直线行驶突然刹车,忽略小球与车接触面的摩擦及空气的影响,小球水平方向上不受力,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两小球将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不会相撞,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6.(2024七下·诸暨期末)如图是“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所示为菜豆种子结构图,结构   (填序号,下同)最先突破种皮,结构   将来发育成植物的茎和叶。
(2)图乙是在玉米种子结构图,在纵切面上滴上碘液,会变蓝色的部位是   (填序号)。
【答案】(1)②;③
(2)⑥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
【解析】【分析】(1)种子的基本结构包括种皮和胚两部分;种皮具有保护作用,胚由胚轴、胚芽、胚根、子叶四部分组成。
(2)菜豆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胚包括胚根、胚轴、胚芽、子叶。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图甲为菜豆种子结构图,①是胚轴、②是胚根、③是胚芽、④是子叶、⑤是种皮。
(3)玉米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胚乳中储存着大量的淀粉,淀粉遇碘变蓝。图乙是玉米种子结构图,①是胚轴、②是胚根、③是胚芽、④是子叶、⑤是果皮和种皮、⑥是胚乳。
【解答】(1)种子萌发时,②胚根生长最快,首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并发育成根;随后胚轴伸长,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然后③胚芽突破种子背地生长,发育成茎和叶。
(2)玉米种子属于单子叶植物,有一片子叶,有胚乳;胚乳中贮藏着大量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淀粉等营养物质。淀粉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故向玉米种子切面上滴碘液变蓝的部位是⑥胚乳。
(1)种子萌发时,②胚根生长最快,首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并发育成根;随后胚轴伸长,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然后③胚芽突破种子背地生长,发育成茎和叶。
(2)玉米种子属于单子叶植物,有一片子叶,有胚乳;胚乳中贮藏着大量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淀粉等营养物质。淀粉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故向玉米种子切面上滴碘液变蓝的部位是⑥胚乳。
17.(2024七下·诸暨期末)2024年5月20日,诸暨山下湖·世界珍珠大会启幕;晚上8点多,800架无人机在山下湖世界淡水珍珠博物馆上空同时升空,上演一场令人震撼的灯光秀,如图甲所示;
(1)逐渐升空的无人机相对地面的观众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如图乙所示,当地面的观众望着逐渐升空的无人机时,其眼球中的结构F   (填名称)的曲度的变化是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运动;晶状体;变小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1)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物体是静止的;
(2)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人眼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当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折光能力变弱,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解答】(1)逐渐升空的无人机相对地面的观众,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逐渐升空的无人机相对地面的观众是运动的。
(2)在眼球中,呈凸透镜形状,位于玻璃体前方的是晶状体。
[3]当地面的观众望着逐渐升空的无人机时,无人机距离晶状体变远,即无人机距凸透镜距离变大,为了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变大,所以晶状体的曲度的变化是变小,减弱屈光能力。
18.(2024七下·诸暨期末)2024年5月18日,“诸暨西施音乐节”在西施滩火热开幕,歌手激情开唱,现场音浪炸裂。歌手演唱时,歌声通过声带   产生,以   形式经空气传播进入人耳,刺激人耳内   (填结构名称)中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传至   产生听觉。
【答案】振动;声波;耳蜗;大脑皮层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产生的条件
【解析】【分析】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据以上分析解答。
【解答】声音是由喉部的声带振动发出的,声音发出后,以声波的形式经空气传播进入人耳。
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人就产生了听觉。
19.(2024七下·诸暨期末)北京时间2024年4月30日(农历三月二十二),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请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是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神舟十七号飞船着陆当天,地球的位置在图中的   (填序号)之间,当天诸暨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2)图乙是月相图,神舟十七号飞船着陆当晚的月相接近于图中的   。(填字母)
【答案】(1)②③;昼长夜短
(2)a
【知识点】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月相
【解析】【分析】(1)根据地球公转以及对应的日期和节气进行分析;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边;下半月再由圆到缺,亮面在左边,据此分析
【解答】(1)读图可知,①为12.22日冬至日,②为3.21日春分日,③为6.22日夏至日,④为9.23日秋分日。4月30日当天太阳位于②春分日至③夏至日之间的位置。北半球的春分日昼夜平分,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故当天诸暨(属于浙江绍兴)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长夜短。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边;下半月再由圆到缺,亮面在左边。月相变化的顺序是:d新月-蛾眉月-c上弦月-盈凸-b满月-亏凸-a下弦月-残月-d新月。故2024年4月30日(农历三月二十二)此时为下弦月,当天的月相接近于图中的a。
(1) 读图可知,①为12.22日冬至日,②为3.21日春分日,③为6.22日夏至日,④为9.23日秋分日。4月30日当天太阳位于②春分日至③夏至日之间的位置。北半球的春分日昼夜平分,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故当天诸暨(属于浙江绍兴)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长夜短。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边;下半月再由圆到缺,亮面在左边。月相变化的顺序是:d新月-蛾眉月-c上弦月-盈凸-b满月-亏凸-a下弦月-残月-d新月。故2024年4月30日(农历三月二十二)此时为下弦月,当天的月相接近于图中的a。
20.(2024七下·诸暨期末)用隔板将容器平均分成左右两侧,隔板中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装置如图甲所示,小科利用此装置研究液体压强;
(1)往装置两侧加水至橡皮膜上方,结果如图乙,小科研究液体压强与   的关系;
(2)往装置两侧分别加入密度为ρ1、ρ2的两种液体,液面如图丙所示。小科根据虚框位置中橡皮膜的凹凸情况得出ρ1一定大于ρ2,请推测他所看到的现象:   。
【答案】液体深度;橡皮膜是平的
【知识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解析】【分析】(1)液体压强大小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根据乙图确定哪个因素不同即可解答。
(2)首先根据橡皮膜的凸起方向确定哪一侧压强大,再由液体压强公式p=ρgh分析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
【解答】(1)由图乙可知,橡皮膜左右两侧都是水,液体的密度相同,橡皮膜向右凸起,则橡皮膜左侧压强较大,由于橡皮膜到左侧水面深度较大,所以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
(2)由图丙可知,橡皮膜到右侧液面深度较大,当橡皮膜是平的时,则橡皮膜左右两侧压强相同,由p=ρgh可知,橡皮膜右侧液体密度较小,所以可以得出ρ1一定大于ρ2。
21.(2024七下·诸暨期末)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
(1)选择材料时,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   ;
(2)实验时,若蜡烛以0.01m/s的速度向玻璃板靠近,此过程中蜡烛在玻璃板中的像相对蜡烛的速度是   m/s,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确定像的位置;0.02;不变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1)玻璃有透光性,玻璃既能成像,又能看清玻璃板后的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解答】(1)由于可以透过玻璃板看到玻璃板后面的操作,所以为了确定成的像的位置,实验中采用透明的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
(2)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且像距等于物距,所以若蜡烛A以0.01m/s的速度靠近玻璃板,则它的像靠近玻璃板的速度也是0.01m/s,则蜡烛在玻璃板中的像相对蜡烛的速度是0.02m/s,且像的大小不变。
22.(2024七下·诸暨期末)小南在学习光的折射规律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容器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右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现往池内注入密度均匀的水,水面升至图中的a位置时,在右池壁上亮斑的位置在S点的   (选填“上方”或“下方”);水面从a位置升至b位置的过程中右池壁上亮斑的位置距S点的距离   (选填“变大”或“变小”)。
【答案】下方;变小
【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产生折射现象;
水面升至a位置时,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确定折射光线的方向;
(2)水面上升至b位置时,根据折射规律,画图确定折射光线的方向。
【解答】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光发生折射,根据光的折射规律,亮斑P点如下图所示,即在S点的下方,如下图
同理,水面上升至b位置时,根据光的折射定律,亮斑P'点如下图所示,即在S点的下方
由图可知,水面从a位置升至b位置的过程中,右池壁上亮斑的位置距S点的距离变小了。
23.(2024七下·诸暨期末)2023年9月29日上午,诸暨举办“共享亚运、‘骑’乐无穷”——2023“环高湖”公共自行车骑行活动;在经过12公里,约1小时的骑行后,上百名选手陆续到达终点;下列有关自行车的描述中,属于增大摩擦的是   。
①自行车轮胎上和车把手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②自行车车轴处有滚珠
③自行车轴承中加润滑油
④车轮设计成圆形
⑤刹车时用力捏刹车手闸
【答案】①⑤
【知识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解析】【分析】(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2)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解答】①自行车轮胎上和车把手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这是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故①符合题意;
②自行车车轴处有滚珠,这是变滑动为滚动,来减小摩擦的,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自行车轴承中加润滑油,这是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的,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车轮设计成圆形,这是变滑动为滚动,来减小摩擦的,故④不符合题意;
⑤刹车时用力捏刹车手闸,是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故⑤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属于增大摩擦的是①⑤。
24.(2024七下·诸暨期末)为探究碳酸饮料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某兴趣小组将20粒绿豆种子随机均分为2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组构成对照实验;乙组A表示:“   的某种碳酸饮料”。
(2)甲组中有1粒种子未萌发,最可能的原因是未满足种子萌发的   (选填“环境”或“自身”)条件。
(3)实验结论是   。
【答案】(1)等量
(2)自身
(3)碳酸饮料对种子萌发有影响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是对照组。
【解答】(1)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本实验是探究碳酸饮料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甲组对种子的处理是:适量的清水、23℃;乙组对种子的处理应该是:等量的某种碳酸饮料、23℃。
(2)种子在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都具备时才能萌发。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具有足够的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在环境条件满足的情况下,甲组中有1粒种子未萌发,最可能的原因是未满足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即种子的胚不完整的、胚已经死亡、种子在休眠期等。
(3)分析实验结果:甲组放入的是适量的清水,有9粒种子萌发;乙组放入的是等量的某种碳酸饮料,种子都没有萌发;因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碳酸饮料对种子萌发有影响。
(1)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本实验是探究碳酸饮料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甲组对种子的处理是:适量的清水、23℃;乙组对种子的处理应该是:等量的某种碳酸饮料、23℃。
(2)种子在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都具备时才能萌发。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具有足够的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在环境条件满足的情况下,甲组中有1粒种子未萌发,最可能的原因是未满足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即种子的胚不完整的、胚已经死亡、种子在休眠期等。
(3)分析实验结果:甲组放入的是适量的清水,有9粒种子萌发;乙组放入的是等量的某种碳酸饮料,种子都没有萌发;因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碳酸饮料对种子萌发有影响。
25.(2024七下·诸暨期末)小科同学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一: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重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猜想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实验器材】氢气充气机(可给氢气球充气)、台式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白纸、金属盒、细线若干;
【实验装置】
【操作步骤】
步骤①:金属盒放在质量不计的白纸上(如图1),读出台式测力计示数;用大小为F的力向左拉动白纸的过程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步骤②:将质量不计的氢气球系在金属盒上(如图2),读出台式测力计示数;用大小为F的力向左拉动白纸的过程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步骤③:再往金属盒注入适量的沙子,用氢气充气机往氢气球中充气,使台式测力计示数与步骤①中的示数相等,用大小为F的力向左拉动白纸的过程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实验数据】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金属盒总重力G/N 台式测力计示数F1/N 弹簧测力计示数F2/N
1 4.8 4.8 1.8
2 4.8 3.2 1.2
3 6.4 4.8 1.8
(1)实验中是通过   来改变金属盒总重力的,步骤②使用氢气球是为了改变   ;
(2)实验中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匀速拉动白纸;
(3)根据实验结果判断,猜想   正确。
【答案】往金属盒内注入沙子;金属盒对白纸的压力;不需要;二
【知识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氢气球对金属盒有向上的拉力;
(2)物体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相对速度无关;
(3)根据实验结论分析。
【解答】(1)由步骤③可知,往金属盒注入适量的沙子,可以改变金属盒总重力,所以是通过往金属盒内注入沙子来改变金属盒总重力的。
如果没有氢气球,那么金属盒对白纸的压力等于它的重力;如果有氢气球,那么金属盒对白纸的压力等于它的重力和浮力的差,因此可以改变金属盒对白纸的压力。
(2)无论白纸的运动是否匀速,但是金属盒对它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因此它们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不变,所以不需要匀速拉动白纸。
(3)比较实验1和2可知,当金属盒重力相同时,压力越大,测力计的示数越大,也就是摩擦力越大;比较实验1和3可知,当金属盒的压力相同时,金属盒的重力增大,但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即摩擦力不变;最终得到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故猜想二正确。
26.(2024七下·诸暨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科同学依次进行了如下操作:
(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蜡烛火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   ;
(2)当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小科看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的像,生活中应用该成像原理制作的光学仪器是   (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接着他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将凸透镜移到   cm刻度线处时,光屏上能再次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像;
(3)上述实验完成后,小科借用科学老师的眼镜继续探究,他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像变模糊了,接着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动,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后又能观察到清晰的像,则可判断科学老师的眼镜是   眼镜(填“近视”或“远视”)。
【答案】同一高度上;照相机;35;近视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到同一高度,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当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凸透镜成像时,光路是可逆的
(3)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透镜对光线由会聚作用。
【解答】(1)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 心在同一高度,这样才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物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是像距。如图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 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所以把蜡烛和光屏的位 置互换后,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即将蜡烛移至35cm刻度线处。
(3)小明借用物理老师的眼镜继续探究,他将眼镜放 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像变模糊了,接着保持 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动,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后又能 观察到清晰的像,说明像距增大了,也就是眼镜对 光线有发散作用,因此这副眼镜是凹透镜,判断物理老师的眼镜是近视眼镜。
27.(2024七下·诸暨期末)我们都知道,物体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但跑步比赛到终点时,速度快的同学不容易停下来,速度慢的同学容易停下来。由此可见,物体运动速度越快,其运动状态越难改变,这难道不正说明了惯性大小与速度有关吗?为搞清楚惯性大小和速度之间的关系,小科查找了如下资料,并利用小球、斜面、粗糙的水平木板、停表、测速仪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模拟跑步减速的过程。每次实验时,小球从斜面不同高度(h1实验次数 释放高度 测速仪的示数v0 速度从v减为0时间 单位时间速度大小的变化量
第1次 h1 5厘米/秒 2秒
第2次 h2 10厘米/秒 4秒
第3次 h3 20厘米/秒 8秒
资料1:当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大小表现为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
资料2: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由单位时间内物体速度大小的变化量来判定。
(1)三次实验中,小球单位时间速度大小的变化量   (选填“相同”或“不同”);
(2)三次实验中,水平面木板的粗糙程度是否需要保持相同?请说明理由   ;
(3)分析实验数据后,小科证明了物体的惯性与运动速度大小无关。小科的依据是   。
【答案】相同;同样的小球、质量相同,从斜面的不同高度滚下,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不同,高度越高,速度就越大; 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实验中需要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由可(1)知:同一物体(质量相同),受相同 的外力,速度不同时,其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相同,说明物体的惯性与运动速度无关。
【知识点】惯性
【解析】【分析】(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球单位时间速度大小的变化量是否相同;
(2)高度越高,小球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越大;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木板的粗糙程度;
【解答】(1)保持水平面木板的粗糙程度相同,受到的阻力相同,由表中数据可知小球单位时间速度大小的变化量相同,即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相同。
(2)同样的小球、质量相同,从斜面的不同高度滚下,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不同,高度越高,速度就越大; 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实验中需要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
(3)由可(1)知:同一物体(质量相同),受相同 的外力,速度不同时,其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相同,说明物体的惯性与运动速度无关。
28.(2024七下·诸暨期末)如图,S为平面镜MN前的一个点光源,请画出通过A点的反射光线。(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反射光线好像是由像点发出的,由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作出像点后,连接S'A,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再完成光路。
【解答】过镜面作出点S的对称点S',即为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像,连接S'A与镜面交于O点,即为入射点(反射点),连接SO就得到入射光线,OA即为反射光线,如下图
29.(2024七下·诸暨期末)某校项目化实验小组利用可乐瓶等材料制作水火箭(如图甲),并进行飞行高度测试实验。水火箭的结构如图乙所示。
将水火箭竖立于地面,用打气筒通过打气管向瓶内打气,当瓶内压强足够大时,瓶塞脱落,瓶内的水向下喷出,水火箭就接近竖直向上飞。
(1)使水火箭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施力物体是   ;
(2)实验中无法直接测量水火箭竖直上升的最大高度,可以转换为测量   来间接反映这个高度;
(3)如图丙所示,小组同学用频闪照相机拍下了水火箭从A处起飞,到C处达到最高点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秒曝光一次,从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出,判断水火箭运动情况   (从“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选择),并说明理由;   
(4)以下是水火箭的部分评价量表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功能性 火箭能顺利升空,在空中的上升时间t≥6秒 火箭能顺利升空,在空中的上升时间3秒≤t<6秒 火箭能顺利升空,在空中的上升时间t<3秒或不能升空
图丁是小组同学实验时水火箭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请结合评价量表的功能性指标,对该水火箭进行评价并说明理由。   
【答案】水;水火箭从发射到落地的时间;变速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距离不同,根据知,水火箭在做变速直线运动;由图丁知该水火箭在空中的飞行时间等于8秒,由评价指标中优秀的标准知该水火箭为优秀
【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根据转换法分析;
(3)从他拍下的照片可以看出,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距离不同,根据分析;
(4)根据图丁中水火箭飞行的时间和评价量表中的标准进行分析。
【解答】(1)瓶内的水向下喷出,水火箭给水一个向下的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给水火箭一个向上的力,水火箭向上运动。因此施力物体是水。
(2)火箭上升的高度越高,到落地时所需的时间就越大,所以实验中可以测量水火箭从发射到落地的时间来间接反映这个高度。
(3)如图丙所示,因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从他拍下的照片可以看出,在水火箭在做变速直线运动,其理由是: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距离不同,根据知,水火箭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4)由图丁知该水火箭在空中的飞行时间等于8秒,由评价指标中优秀的标准知该水火箭为优秀。
30.(2024七下·诸暨期末)“元宵踩街”是诸暨的传统风俗,每逢元宵节,全市各地的传统文化艺术表演队浩浩荡荡进城闹元宵。今年元宵节共有11支队伍,600多人参与表演。其中,马剑板凳龙队伍长320米,从城市广场中央大道出发,经过西施大桥,最后返回广场,全程1.8千米,步行时间共24分钟。请计算:
(1)马剑板凳龙队步行的平均速度;
(2)假如马剑板凳龙队以全程的平均速度通过130米的西施大桥,则队伍完全通过大桥所需时间为多少?
【答案】(1)全程1.8千米,步行时间共24分钟,则步行的平均速度
(2)以全程的平均速度通过130米的西施大桥,则队伍完全通过大桥所需时间
答:(1)马剑板凳龙队步行的平均速度为1.25m/s;
(2)队伍完全通过大桥所需时间为360s。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计算平均速度;
(2)根据计算时间。
31.(2024七下·诸暨期末)如图甲所示,一个物体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受到向右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丙所示。已知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40cm2,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为重力的0.2倍,g取10N/kg。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N;
(2)求该物体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下同)   
(3)求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少?   
【答案】2;1kg;
【知识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1)首先从速度图象中4-6s得出物体匀速直线运动,然后对应的从F-t图象中得出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最后根据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判断出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2)根据摩擦力和重力的关系可以得到重力的大小,利用公式G=mg可以求得该物体的质量;
(3)根据求物体对地面的压强。
【解答】(1)由图丙可知当t=3s时,物体做加速运动,产生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由于运动过程中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则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根据二力平衡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外力,由图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段为4s-6s,此时受到的拉力为2N,则当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2N。
(2)由图丙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段为4-6s,此时外力为2N,则摩擦力为2N,可求该物体的重力为
物体的质量为
(3)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为
答:(1)当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2N;
(2)该物体的质量为1kg;
(3)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为。
1 / 1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测试科学试题
1.(2024七下·诸暨期末)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以下关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育的观点,你不赞同的是(  )
A.青春期大脑兴奋性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弱
B.青春期性器官逐渐发育成熟,开始出现第二性征
C.男孩的青春期一般比女孩晚1~2年左右
D.青春期男孩出现遗精是不正常的生理现象
2.(2024七下·诸暨期末)下列选项中,不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现象是(  )
A.太阳东升西落 B.昼夜交替现象
C.昼夜长短的变化 D.我国东西部地区有时差
3.(2024七下·诸暨期末)下列对一些科学量的估测中,与事实不符的是(  )
A.成年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5m/s
B.宇航员可在月球上跳3m高
C.一个中学生受到的重力约为500N
D.一张报纸对折后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约为1Pa
4.(2024七下·诸暨期末)李白的名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涉及到的光学知识理解正确的是(  )
A.杯中的人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地上的人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月光能照射到人说明光的传播需要介质
D.月球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月球,是月球反射太阳光
5.(2024七下·诸暨期末)图甲、图乙分别是女性生殖系统和胚胎发育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是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B.精子和卵细胞在b输卵管中结合完成受精,受精卵移入a子宫后开始分裂
C.试管婴儿属于体外受精,形成早期胚胎后需移植到a子宫内继续发育
D.图乙中,胎儿发育所需营养通过③胎盘和②脐带从母体中获取
6.(2024七下·诸暨期末)编钟是我国古代的击打乐器,由若干个大小不同的钟有次序地悬挂在木架上编成一组或几组。当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7.(2024七下·诸暨期末)如图一、二分别为蝗虫和家蚕的发育方式图,下列关于动物生殖和发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一表示的发育方式是完全变态发育
B.家蚕幼虫和成虫的生活方式、形态结构相差较大
C.图中所示生物生长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
D.家蚕的发育过程比蝗虫的发育过程多经历一个阶段——蛹期
8.(2024七下·诸暨期末)2024年4月9日,第二届诸暨“村BA”拉开序幕,全市311支球队、超4000名运动员参加比赛。篮球场上,运动员起跳投篮,篮球离手后至投入篮框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手用力向前抛出篮球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篮球在空中作曲线运动,是由于物体的运动方向和力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C.篮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如果一切外力突然消失,篮球将保持静止
D.手用力向前抛出篮球时,篮球对手也有反作用力
9.(2024七下·诸暨期末)细菌和真菌不仅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也密不可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蘑菇和腐生细菌一样,能分解枯枝败叶,有利于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B.乳酸杆菌属于细菌,个体微小,要用放大镜才能观察到,可用于制作酸奶
C.酿制同山烧时所用的酵母菌属于真菌,无成形的细胞核
D.微生物会使食物变质,保存时可将食品放入冰箱,原因是低温杀死了细菌等微生物
10.(2024七下·诸暨期末)下表中的各组概念,与右图关系相符的是(  )
选项 1 2 3
A 植物生殖方式 无性生殖 营养繁殖
B 可见光 紫外线 红外线
C 二力平衡条件 大小相等 方向相同
D 太阳系 地球 火星
A.A B.B C.C D.D
11.(2024七下·诸暨期末)如图所示,所有弹簧秤都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不计弹簧秤的重力和内部摩擦,则弹簧秤甲、乙、丙、丁的示数分别为(  )
A.2N,4N,4N,4N B.2N,0,0,0
C.4N,4N,4N,4N D.2N,2N,2N,2N
12.(2024七下·诸暨期末)小宁在探究“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两个实验中,分别把一个不透明且不光滑的挡板放在如图甲、乙所示的位置,则(  )
A.两个实验的挡板上均不能出现蜡烛的像
B.两个实验中,小宁均不能看到蜡烛的像
C.只有乙的挡板出现蜡烛的像且小宁能看到像
D.甲、乙的挡板上均能出现蜡烛的像且小宁均能看到像
13.(2024七下·诸暨期末)如图是小科同学观察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引起杆影长度变化时所记录的图像,已知A、B是杆影长度,但他忘记了标记季节,则以下关于此图像的分析正确的是(  )
A.B表示的是夏季杆影长度,A表示的是冬季杆影长度
B.A表示的是夏季杆影长度,B表示的是冬季杆影长度
C.形成A表示的杆影时,太阳高度角较大
D.小科同学是在南半球中纬度地区观察正午杆影长度变化
14.(2024七下·诸暨期末)小科学习光学知识后,整理了如图所示的知识结构图。小科补全后应为(  )
A.①凸面镜 ②光的直线传播 ③正立虚像
B.①凸透镜 ②光的直线传播 ③正立虚像
C.①凸透镜 ②光的直线传播 ③正立实像
D.①凸透镜 ②光的色散 ③正立实像
15.(2024七下·诸暨期末)如图,平直轨道上有一辆平板车,车上放两个小球m1、m2,忽略小球与车接触面的摩擦及空气阻力的影响,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小球相对平板车静止,则平板车一定在匀速直线行驶
B.若平板车由静止向西启动,两小球相对平板车向东运动
C.若平板车由静止向东启动,两小球相对地面向西运动
D.若平板车向东匀速直线行驶突然刹车,m1会撞上m2
16.(2024七下·诸暨期末)如图是“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所示为菜豆种子结构图,结构   (填序号,下同)最先突破种皮,结构   将来发育成植物的茎和叶。
(2)图乙是在玉米种子结构图,在纵切面上滴上碘液,会变蓝色的部位是   (填序号)。
17.(2024七下·诸暨期末)2024年5月20日,诸暨山下湖·世界珍珠大会启幕;晚上8点多,800架无人机在山下湖世界淡水珍珠博物馆上空同时升空,上演一场令人震撼的灯光秀,如图甲所示;
(1)逐渐升空的无人机相对地面的观众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如图乙所示,当地面的观众望着逐渐升空的无人机时,其眼球中的结构F   (填名称)的曲度的变化是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2024七下·诸暨期末)2024年5月18日,“诸暨西施音乐节”在西施滩火热开幕,歌手激情开唱,现场音浪炸裂。歌手演唱时,歌声通过声带   产生,以   形式经空气传播进入人耳,刺激人耳内   (填结构名称)中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传至   产生听觉。
19.(2024七下·诸暨期末)北京时间2024年4月30日(农历三月二十二),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请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是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神舟十七号飞船着陆当天,地球的位置在图中的   (填序号)之间,当天诸暨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2)图乙是月相图,神舟十七号飞船着陆当晚的月相接近于图中的   。(填字母)
20.(2024七下·诸暨期末)用隔板将容器平均分成左右两侧,隔板中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装置如图甲所示,小科利用此装置研究液体压强;
(1)往装置两侧加水至橡皮膜上方,结果如图乙,小科研究液体压强与   的关系;
(2)往装置两侧分别加入密度为ρ1、ρ2的两种液体,液面如图丙所示。小科根据虚框位置中橡皮膜的凹凸情况得出ρ1一定大于ρ2,请推测他所看到的现象:   。
21.(2024七下·诸暨期末)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
(1)选择材料时,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   ;
(2)实验时,若蜡烛以0.01m/s的速度向玻璃板靠近,此过程中蜡烛在玻璃板中的像相对蜡烛的速度是   m/s,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2.(2024七下·诸暨期末)小南在学习光的折射规律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容器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右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现往池内注入密度均匀的水,水面升至图中的a位置时,在右池壁上亮斑的位置在S点的   (选填“上方”或“下方”);水面从a位置升至b位置的过程中右池壁上亮斑的位置距S点的距离   (选填“变大”或“变小”)。
23.(2024七下·诸暨期末)2023年9月29日上午,诸暨举办“共享亚运、‘骑’乐无穷”——2023“环高湖”公共自行车骑行活动;在经过12公里,约1小时的骑行后,上百名选手陆续到达终点;下列有关自行车的描述中,属于增大摩擦的是   。
①自行车轮胎上和车把手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②自行车车轴处有滚珠
③自行车轴承中加润滑油
④车轮设计成圆形
⑤刹车时用力捏刹车手闸
24.(2024七下·诸暨期末)为探究碳酸饮料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某兴趣小组将20粒绿豆种子随机均分为2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组构成对照实验;乙组A表示:“   的某种碳酸饮料”。
(2)甲组中有1粒种子未萌发,最可能的原因是未满足种子萌发的   (选填“环境”或“自身”)条件。
(3)实验结论是   。
25.(2024七下·诸暨期末)小科同学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一: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重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猜想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实验器材】氢气充气机(可给氢气球充气)、台式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白纸、金属盒、细线若干;
【实验装置】
【操作步骤】
步骤①:金属盒放在质量不计的白纸上(如图1),读出台式测力计示数;用大小为F的力向左拉动白纸的过程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步骤②:将质量不计的氢气球系在金属盒上(如图2),读出台式测力计示数;用大小为F的力向左拉动白纸的过程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步骤③:再往金属盒注入适量的沙子,用氢气充气机往氢气球中充气,使台式测力计示数与步骤①中的示数相等,用大小为F的力向左拉动白纸的过程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实验数据】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金属盒总重力G/N 台式测力计示数F1/N 弹簧测力计示数F2/N
1 4.8 4.8 1.8
2 4.8 3.2 1.2
3 6.4 4.8 1.8
(1)实验中是通过   来改变金属盒总重力的,步骤②使用氢气球是为了改变   ;
(2)实验中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匀速拉动白纸;
(3)根据实验结果判断,猜想   正确。
26.(2024七下·诸暨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科同学依次进行了如下操作:
(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蜡烛火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   ;
(2)当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小科看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的像,生活中应用该成像原理制作的光学仪器是   (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接着他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将凸透镜移到   cm刻度线处时,光屏上能再次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像;
(3)上述实验完成后,小科借用科学老师的眼镜继续探究,他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像变模糊了,接着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动,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后又能观察到清晰的像,则可判断科学老师的眼镜是   眼镜(填“近视”或“远视”)。
27.(2024七下·诸暨期末)我们都知道,物体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但跑步比赛到终点时,速度快的同学不容易停下来,速度慢的同学容易停下来。由此可见,物体运动速度越快,其运动状态越难改变,这难道不正说明了惯性大小与速度有关吗?为搞清楚惯性大小和速度之间的关系,小科查找了如下资料,并利用小球、斜面、粗糙的水平木板、停表、测速仪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模拟跑步减速的过程。每次实验时,小球从斜面不同高度(h1实验次数 释放高度 测速仪的示数v0 速度从v减为0时间 单位时间速度大小的变化量
第1次 h1 5厘米/秒 2秒
第2次 h2 10厘米/秒 4秒
第3次 h3 20厘米/秒 8秒
资料1:当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大小表现为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
资料2: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由单位时间内物体速度大小的变化量来判定。
(1)三次实验中,小球单位时间速度大小的变化量   (选填“相同”或“不同”);
(2)三次实验中,水平面木板的粗糙程度是否需要保持相同?请说明理由   ;
(3)分析实验数据后,小科证明了物体的惯性与运动速度大小无关。小科的依据是   。
28.(2024七下·诸暨期末)如图,S为平面镜MN前的一个点光源,请画出通过A点的反射光线。(保留作图痕迹)
29.(2024七下·诸暨期末)某校项目化实验小组利用可乐瓶等材料制作水火箭(如图甲),并进行飞行高度测试实验。水火箭的结构如图乙所示。
将水火箭竖立于地面,用打气筒通过打气管向瓶内打气,当瓶内压强足够大时,瓶塞脱落,瓶内的水向下喷出,水火箭就接近竖直向上飞。
(1)使水火箭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施力物体是   ;
(2)实验中无法直接测量水火箭竖直上升的最大高度,可以转换为测量   来间接反映这个高度;
(3)如图丙所示,小组同学用频闪照相机拍下了水火箭从A处起飞,到C处达到最高点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秒曝光一次,从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出,判断水火箭运动情况   (从“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选择),并说明理由;   
(4)以下是水火箭的部分评价量表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功能性 火箭能顺利升空,在空中的上升时间t≥6秒 火箭能顺利升空,在空中的上升时间3秒≤t<6秒 火箭能顺利升空,在空中的上升时间t<3秒或不能升空
图丁是小组同学实验时水火箭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请结合评价量表的功能性指标,对该水火箭进行评价并说明理由。   
30.(2024七下·诸暨期末)“元宵踩街”是诸暨的传统风俗,每逢元宵节,全市各地的传统文化艺术表演队浩浩荡荡进城闹元宵。今年元宵节共有11支队伍,600多人参与表演。其中,马剑板凳龙队伍长320米,从城市广场中央大道出发,经过西施大桥,最后返回广场,全程1.8千米,步行时间共24分钟。请计算:
(1)马剑板凳龙队步行的平均速度;
(2)假如马剑板凳龙队以全程的平均速度通过130米的西施大桥,则队伍完全通过大桥所需时间为多少?
31.(2024七下·诸暨期末)如图甲所示,一个物体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受到向右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丙所示。已知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40cm2,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为重力的0.2倍,g取10N/kg。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N;
(2)求该物体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下同)   
(3)求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人的发育、衰老和死亡
【解析】【分析】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身体形态和生理结构都发生很大的变化,要正确对待。
【解答】A、到了青春期,脑的重量虽然增长有限,大脑皮层内部结构和功能却发育得更加复杂和完善,兴奋的传递能力提高,分析、判断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反应的灵敏性和准确性也大大提高。但是自我控制能力弱,正确。
B、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青春期的男女性器官迅速发育,性功能逐渐成熟;性激素的分泌使得青春期的男性、女性出现第二性征,如男生出现喉结、阴毛、腋毛、胡须等,还出现声音变粗的变声现象,并首次出现遗精。女孩出现阴毛、腋毛,乳房增大,出现月经等,正确。
C、青春期从10~12岁开始,男孩的青春期一般比女孩晚1~2年左右,正确。
D、男性的睾丸能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如男孩出现遗精,属于正常现象,错误。
故答案为:D。
2.【答案】C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据此解答。
【解答】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和时差都是地球自转引起的,ABD不符合题意;昼夜长短变化的周期是一年,因此是地球公转引起的,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3.【答案】A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重力及其方向;重力的大小;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合理的是哪一个。
【解答】A、成年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m/s,故A符合题意;
B、月球上重力较地球小,因此宇航员可在月球上跳3m高,故B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则重力约为500N,故B不符合题意;
D、一张报纸的质量约50g,长1m,宽0.8m,报纸对折后平放水平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力为
对折后的受力面积为
对桌面的压强
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4.【答案】D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1)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2)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现象等;
(3)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4)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解答】A、酒杯中的人影是由于人关于杯中酒液面发生反射形成的虚像,故A错误;
B、月光把人影照在地面上,是人挡住了月亮反射来的光,故人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错误;
C、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故C错误;
D、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月球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月球,是月球反射太阳光,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5.【答案】B
【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分析】(1)女性生殖系统结构与功能:卵巢是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能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输卵管是输送卵细胞和受精的场所;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阴道是胎儿产出的通道。
(2)受精与胚胎发育: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内相遇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一经形成便开始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
(3)试管婴儿技术:是一种辅助生殖技术,通过体外受精形成早期胚胎,再将胚胎移植到母体子宫内继续发育。
(4)胎儿与母体的物质交换: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到母体血液里,再由母体排出体外 。
图甲中a子宫、b输卵管、c卵巢、d阴道;图乙中①胎儿、②脐带、③胎盘、④子宫。
【解答】A、c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位于腹腔内,左右各一个,能产生卵细胞(属于生殖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A正确。
B、精子和卵细胞在b输卵管中结合完成受精,受精卵在输卵管内进行细胞分裂形成胚泡,B错误。
C、试管婴儿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的俗称,是指采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形成受精卵,受精卵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然后移植早期胚胎到母体a子宫内发育而诞生的婴儿,C正确。
D、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儿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D正确。
故答案为:B。
6.【答案】B
【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质量大、体积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
【解答】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编钟时,编钟的振幅相同,则响度相同;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时,编钟的振动频率不同,所以音调不同;大小不同的编钟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所以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是音调,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7.【答案】A
【知识点】动物的生长时期
【解析】【分析】(1)经历了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且幼虫与成虫差别不明显,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2)a受精卵,b幼虫,c蛹,d成虫。
【解答】A、图一是蝗虫的发育过程,蝗虫的发育过程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A错误。
B、由图二可知:家蚕的发育过程经过“a卵→b幼虫→c蛹→d成虫”四个时期,b幼虫和d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较大,B正确。
C、由图一、图二可知:蝗虫的发育起点和家蚕的发育起点都是受精卵,C正确。
D、蝗虫的发育过程是“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家蚕的发育过程是“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因此,家蚕的发育过程比蝗虫的发育过程多了蛹期,D正确。
故答案为:A。
8.【答案】C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牛顿第一定律;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包括两个方面,即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力与运动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3)分析篮球运动到最高点时的速度大小,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判断当一切外力突然消失时篮球的运动状态;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答】A、手用力向前抛出篮球,篮球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篮球在空中作曲线运动,是由于篮球在空中运动时只受到重力作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篮球的运动方向和篮球受到的力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篮球运动到最高点时,有水平运动的速度,一切外力突然消失,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球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所以篮球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手用力向前抛出篮球时,手对篮球用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篮球同时给手一个反作用力,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9.【答案】A
【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真菌的主要特点
【解析】【分析】1、细菌是单细胞个体,其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部分构成,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核区,这是细菌的基本结构,是所有细菌都具有的。另外,有些细菌除具有这些基本结构外,还有一些特殊结构,如有些细菌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生有鞭毛。
2、真菌有单细胞的个体,也有多细胞的个体。真菌的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多细胞的真菌由细胞形成菌丝。有些菌丝位于营养物质的上面,称为直立菌丝;有些菌丝深入到营养物质内部,称为营养菌丝。
【解答】A、蘑菇属于真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营腐生生活;和腐生细菌一样,能分解枯枝败叶,有利于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A正确。
B、乳酸杆菌属于细菌,个体微小,要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可用于制作酸奶,B错误。
C、酿制同山烧时所用的酵母菌属于真菌,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C错误。
D、微生物会使食物变质,保存时可将食品放入冰箱,原因是低温抑制了细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D错误。
故答案为:A。
10.【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太阳系的组成
【解析】【分析】A、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区别是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据此分析;
B、根据可见光的概念进行分析;
C、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进行分析;
D、根据太阳系的组成进行分析。
题图中的逻辑关系是1包含2和3;2与3之间是并列关系。
【解答】A、植物的生殖方式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营养繁殖属于无性生殖,与题图不符,A错误。
B、可见光是电磁波谱中人眼可以感知的部分,紫外线和红外线都不属于可见光,与题图不符,B错误。
C、二力平衡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不是相同,C错误。
D、地球、火星都属于太阳系,与题图相符,D正确。
故答案为:D。
11.【答案】D
【知识点】力的测量
【解析】【分析】当弹簧测力计受到平衡力时静止,在挂钩和拉环上施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时,测力计示数显示其中一个力的大小。
【解答】由图可知,甲弹簧测力计受到2N的拉力,所以甲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N;乙弹簧测力计左右各受到2N的拉力,弹簧测力计也是静止的,则乙弹簧测力计受到的是平衡力的作用,所以乙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N;丙、丁两个弹簧测力计左右各受到2N的拉力,两个弹簧测力计 都是静止的,则两个弹簧测力计受到的都是平衡力的作用,所以丙、丁弹簧测力计示数都为2N;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答案】A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大,像变大。
【解答】A、由甲图可知,挡板挡住了蜡烛的光线,蜡烛不能通过平面镜成像;即使蜡烛能通过平面镜成虚像,像也不能出现在挡板上;由乙图可知,蜡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成在挡板上,故A符合题意;
BCD、在图甲处木板放置在平面镜前面,挡住了小宁的视线,即在甲处不能看到像;图乙中眼睛透过凸透镜往蜡烛方向观察,因为虚像是光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得到的,所以在图乙处放置木板对看到虚像不产生影响,即在乙处能看到像;故 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3.【答案】A
【知识点】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地球上由于各地获得的太阳的光热不同,便产生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每年的3、4、5月为北半球的春季,6、7、8月为北半球的夏季,9、10、11月为北半球的秋季,12、1、2月为北半球的冬季。
【解答】杆影的形成原因是光的直线传播;由图可知,杆影出现在朝北方向,所以太阳在南方,故小科同学是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观察正午杆影长度变化;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杆影最短;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杆影最长;所以B表示的是夏季杆影长度,A表示的是冬季杆影长度,形成A表示的杆影时,太阳高度角较小,故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4.【答案】B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当光照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的现象是光的反射,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就是光的折射,复色光发生折射时,会出现色散现象,如:海市蜃楼、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雨后天空中的彩虹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分析知识结构图可知,小孔成像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故①为凸透镜,②为光的直线传播;由于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的虚像,凸透镜成像时,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③为正立虚像,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5.【答案】B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解析】【分析】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事先选定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物理学中把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解答】A、忽略小球与车接触面的摩擦及空气的影响,小球相对平板车静止,说明没有产生相对运动趋势,则平板车可能静止,也可能在匀速直线行驶,故A错误;
B、若平板车由静止向西启动,两小球由于惯性要静止在原地,则两小球相对平板车向东运动,故B正确;
C、忽略小球与车接触面的摩擦及空气的影响,若平板车由静止向东启动,两小球由于惯性要静止在原地,故两小球相对地面静止,故C错误;
D、若平板车向东匀速直线行驶突然刹车,忽略小球与车接触面的摩擦及空气的影响,小球水平方向上不受力,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两小球将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不会相撞,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6.【答案】(1)②;③
(2)⑥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
【解析】【分析】(1)种子的基本结构包括种皮和胚两部分;种皮具有保护作用,胚由胚轴、胚芽、胚根、子叶四部分组成。
(2)菜豆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胚包括胚根、胚轴、胚芽、子叶。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图甲为菜豆种子结构图,①是胚轴、②是胚根、③是胚芽、④是子叶、⑤是种皮。
(3)玉米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胚乳中储存着大量的淀粉,淀粉遇碘变蓝。图乙是玉米种子结构图,①是胚轴、②是胚根、③是胚芽、④是子叶、⑤是果皮和种皮、⑥是胚乳。
【解答】(1)种子萌发时,②胚根生长最快,首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并发育成根;随后胚轴伸长,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然后③胚芽突破种子背地生长,发育成茎和叶。
(2)玉米种子属于单子叶植物,有一片子叶,有胚乳;胚乳中贮藏着大量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淀粉等营养物质。淀粉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故向玉米种子切面上滴碘液变蓝的部位是⑥胚乳。
(1)种子萌发时,②胚根生长最快,首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并发育成根;随后胚轴伸长,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然后③胚芽突破种子背地生长,发育成茎和叶。
(2)玉米种子属于单子叶植物,有一片子叶,有胚乳;胚乳中贮藏着大量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淀粉等营养物质。淀粉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故向玉米种子切面上滴碘液变蓝的部位是⑥胚乳。
17.【答案】运动;晶状体;变小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1)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物体是静止的;
(2)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人眼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当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折光能力变弱,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解答】(1)逐渐升空的无人机相对地面的观众,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逐渐升空的无人机相对地面的观众是运动的。
(2)在眼球中,呈凸透镜形状,位于玻璃体前方的是晶状体。
[3]当地面的观众望着逐渐升空的无人机时,无人机距离晶状体变远,即无人机距凸透镜距离变大,为了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变大,所以晶状体的曲度的变化是变小,减弱屈光能力。
18.【答案】振动;声波;耳蜗;大脑皮层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产生的条件
【解析】【分析】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据以上分析解答。
【解答】声音是由喉部的声带振动发出的,声音发出后,以声波的形式经空气传播进入人耳。
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人就产生了听觉。
19.【答案】(1)②③;昼长夜短
(2)a
【知识点】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月相
【解析】【分析】(1)根据地球公转以及对应的日期和节气进行分析;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边;下半月再由圆到缺,亮面在左边,据此分析
【解答】(1)读图可知,①为12.22日冬至日,②为3.21日春分日,③为6.22日夏至日,④为9.23日秋分日。4月30日当天太阳位于②春分日至③夏至日之间的位置。北半球的春分日昼夜平分,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故当天诸暨(属于浙江绍兴)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长夜短。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边;下半月再由圆到缺,亮面在左边。月相变化的顺序是:d新月-蛾眉月-c上弦月-盈凸-b满月-亏凸-a下弦月-残月-d新月。故2024年4月30日(农历三月二十二)此时为下弦月,当天的月相接近于图中的a。
(1) 读图可知,①为12.22日冬至日,②为3.21日春分日,③为6.22日夏至日,④为9.23日秋分日。4月30日当天太阳位于②春分日至③夏至日之间的位置。北半球的春分日昼夜平分,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故当天诸暨(属于浙江绍兴)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长夜短。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边;下半月再由圆到缺,亮面在左边。月相变化的顺序是:d新月-蛾眉月-c上弦月-盈凸-b满月-亏凸-a下弦月-残月-d新月。故2024年4月30日(农历三月二十二)此时为下弦月,当天的月相接近于图中的a。
20.【答案】液体深度;橡皮膜是平的
【知识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解析】【分析】(1)液体压强大小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根据乙图确定哪个因素不同即可解答。
(2)首先根据橡皮膜的凸起方向确定哪一侧压强大,再由液体压强公式p=ρgh分析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
【解答】(1)由图乙可知,橡皮膜左右两侧都是水,液体的密度相同,橡皮膜向右凸起,则橡皮膜左侧压强较大,由于橡皮膜到左侧水面深度较大,所以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
(2)由图丙可知,橡皮膜到右侧液面深度较大,当橡皮膜是平的时,则橡皮膜左右两侧压强相同,由p=ρgh可知,橡皮膜右侧液体密度较小,所以可以得出ρ1一定大于ρ2。
21.【答案】确定像的位置;0.02;不变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1)玻璃有透光性,玻璃既能成像,又能看清玻璃板后的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解答】(1)由于可以透过玻璃板看到玻璃板后面的操作,所以为了确定成的像的位置,实验中采用透明的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
(2)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且像距等于物距,所以若蜡烛A以0.01m/s的速度靠近玻璃板,则它的像靠近玻璃板的速度也是0.01m/s,则蜡烛在玻璃板中的像相对蜡烛的速度是0.02m/s,且像的大小不变。
22.【答案】下方;变小
【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产生折射现象;
水面升至a位置时,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确定折射光线的方向;
(2)水面上升至b位置时,根据折射规律,画图确定折射光线的方向。
【解答】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光发生折射,根据光的折射规律,亮斑P点如下图所示,即在S点的下方,如下图
同理,水面上升至b位置时,根据光的折射定律,亮斑P'点如下图所示,即在S点的下方
由图可知,水面从a位置升至b位置的过程中,右池壁上亮斑的位置距S点的距离变小了。
23.【答案】①⑤
【知识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解析】【分析】(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2)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解答】①自行车轮胎上和车把手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这是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故①符合题意;
②自行车车轴处有滚珠,这是变滑动为滚动,来减小摩擦的,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自行车轴承中加润滑油,这是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的,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车轮设计成圆形,这是变滑动为滚动,来减小摩擦的,故④不符合题意;
⑤刹车时用力捏刹车手闸,是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故⑤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属于增大摩擦的是①⑤。
24.【答案】(1)等量
(2)自身
(3)碳酸饮料对种子萌发有影响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是对照组。
【解答】(1)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本实验是探究碳酸饮料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甲组对种子的处理是:适量的清水、23℃;乙组对种子的处理应该是:等量的某种碳酸饮料、23℃。
(2)种子在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都具备时才能萌发。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具有足够的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在环境条件满足的情况下,甲组中有1粒种子未萌发,最可能的原因是未满足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即种子的胚不完整的、胚已经死亡、种子在休眠期等。
(3)分析实验结果:甲组放入的是适量的清水,有9粒种子萌发;乙组放入的是等量的某种碳酸饮料,种子都没有萌发;因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碳酸饮料对种子萌发有影响。
(1)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本实验是探究碳酸饮料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甲组对种子的处理是:适量的清水、23℃;乙组对种子的处理应该是:等量的某种碳酸饮料、23℃。
(2)种子在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都具备时才能萌发。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具有足够的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在环境条件满足的情况下,甲组中有1粒种子未萌发,最可能的原因是未满足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即种子的胚不完整的、胚已经死亡、种子在休眠期等。
(3)分析实验结果:甲组放入的是适量的清水,有9粒种子萌发;乙组放入的是等量的某种碳酸饮料,种子都没有萌发;因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碳酸饮料对种子萌发有影响。
25.【答案】往金属盒内注入沙子;金属盒对白纸的压力;不需要;二
【知识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氢气球对金属盒有向上的拉力;
(2)物体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相对速度无关;
(3)根据实验结论分析。
【解答】(1)由步骤③可知,往金属盒注入适量的沙子,可以改变金属盒总重力,所以是通过往金属盒内注入沙子来改变金属盒总重力的。
如果没有氢气球,那么金属盒对白纸的压力等于它的重力;如果有氢气球,那么金属盒对白纸的压力等于它的重力和浮力的差,因此可以改变金属盒对白纸的压力。
(2)无论白纸的运动是否匀速,但是金属盒对它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因此它们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不变,所以不需要匀速拉动白纸。
(3)比较实验1和2可知,当金属盒重力相同时,压力越大,测力计的示数越大,也就是摩擦力越大;比较实验1和3可知,当金属盒的压力相同时,金属盒的重力增大,但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即摩擦力不变;最终得到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故猜想二正确。
26.【答案】同一高度上;照相机;35;近视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到同一高度,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当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凸透镜成像时,光路是可逆的
(3)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透镜对光线由会聚作用。
【解答】(1)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 心在同一高度,这样才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物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是像距。如图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 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所以把蜡烛和光屏的位 置互换后,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即将蜡烛移至35cm刻度线处。
(3)小明借用物理老师的眼镜继续探究,他将眼镜放 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像变模糊了,接着保持 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动,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后又能 观察到清晰的像,说明像距增大了,也就是眼镜对 光线有发散作用,因此这副眼镜是凹透镜,判断物理老师的眼镜是近视眼镜。
27.【答案】相同;同样的小球、质量相同,从斜面的不同高度滚下,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不同,高度越高,速度就越大; 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实验中需要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由可(1)知:同一物体(质量相同),受相同 的外力,速度不同时,其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相同,说明物体的惯性与运动速度无关。
【知识点】惯性
【解析】【分析】(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球单位时间速度大小的变化量是否相同;
(2)高度越高,小球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越大;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木板的粗糙程度;
【解答】(1)保持水平面木板的粗糙程度相同,受到的阻力相同,由表中数据可知小球单位时间速度大小的变化量相同,即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相同。
(2)同样的小球、质量相同,从斜面的不同高度滚下,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不同,高度越高,速度就越大; 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实验中需要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
(3)由可(1)知:同一物体(质量相同),受相同 的外力,速度不同时,其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相同,说明物体的惯性与运动速度无关。
28.【答案】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反射光线好像是由像点发出的,由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作出像点后,连接S'A,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再完成光路。
【解答】过镜面作出点S的对称点S',即为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像,连接S'A与镜面交于O点,即为入射点(反射点),连接SO就得到入射光线,OA即为反射光线,如下图
29.【答案】水;水火箭从发射到落地的时间;变速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距离不同,根据知,水火箭在做变速直线运动;由图丁知该水火箭在空中的飞行时间等于8秒,由评价指标中优秀的标准知该水火箭为优秀
【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根据转换法分析;
(3)从他拍下的照片可以看出,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距离不同,根据分析;
(4)根据图丁中水火箭飞行的时间和评价量表中的标准进行分析。
【解答】(1)瓶内的水向下喷出,水火箭给水一个向下的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给水火箭一个向上的力,水火箭向上运动。因此施力物体是水。
(2)火箭上升的高度越高,到落地时所需的时间就越大,所以实验中可以测量水火箭从发射到落地的时间来间接反映这个高度。
(3)如图丙所示,因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从他拍下的照片可以看出,在水火箭在做变速直线运动,其理由是: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距离不同,根据知,水火箭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4)由图丁知该水火箭在空中的飞行时间等于8秒,由评价指标中优秀的标准知该水火箭为优秀。
30.【答案】(1)全程1.8千米,步行时间共24分钟,则步行的平均速度
(2)以全程的平均速度通过130米的西施大桥,则队伍完全通过大桥所需时间
答:(1)马剑板凳龙队步行的平均速度为1.25m/s;
(2)队伍完全通过大桥所需时间为360s。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计算平均速度;
(2)根据计算时间。
31.【答案】2;1kg;
【知识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1)首先从速度图象中4-6s得出物体匀速直线运动,然后对应的从F-t图象中得出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最后根据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判断出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2)根据摩擦力和重力的关系可以得到重力的大小,利用公式G=mg可以求得该物体的质量;
(3)根据求物体对地面的压强。
【解答】(1)由图丙可知当t=3s时,物体做加速运动,产生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由于运动过程中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则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根据二力平衡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外力,由图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段为4s-6s,此时受到的拉力为2N,则当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2N。
(2)由图丙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段为4-6s,此时外力为2N,则摩擦力为2N,可求该物体的重力为
物体的质量为
(3)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为
答:(1)当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2N;
(2)该物体的质量为1kg;
(3)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为。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