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3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一、 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 [2024盐城期末]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从“小院议事厅”到“协商议事室”,从线下“圆桌会”到线上“议事群”,居民的事居民议,居民的事居民定。这种民主形式( )A. 丰富了居民的政治权利和参与途径B. 有利于居民直接行使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权利C. 使得居民自治的组织形式不断更新D. 能更好地为实现居民自治服务2. [2024镇江阶段练习]某地大力实施“红色引擎工程”,在市、区两级成立16个物业行业党委,通过建立“三方四联”机制(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组织联建、队伍联管、要事联商、服务联评),全面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管理模式,建立小区党组织和物业企业联席会议机制,创新小区治理“月月谈”“邻里夜话”等协商载体。自推广“红色物业”以来,某地物业矛盾纠纷下降四成,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由此可见( )A. 基层民主的完善有利于居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B. 基层民主的发展与完善需要广泛凝聚共识C.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形式的创新提高了基层治理效能D. 居民积极参与民主协商是做好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关键3. [2024南京阶段练习]小区治理单凭一些业主来推动,这样的治理带有极强的个人色彩,不利于小区治理的规范化。为此,某小区缩小治理场域,建立“邻舍家”公共服务中心,上浮和整合原有分散式、碎片化的社区便民服务功能,打通服务居民的最后一段距离。“邻舍家”公共服务中心( )A. 实现了社区管理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B. 优化政权组织结构,补齐公共服务短板C. 扩大基层民主,理顺治理主体间的治理机理D. 激发民主管理活力,助推乡村治理提质增效4. 高空抛物屡见不鲜又屡禁不止,这一问题难处理的重要原因就是取证难:绝大多数高空抛物事件都找不到肇事者。为防止社区高空抛物事件的发生,你认为以下措施合理的是( )A. 由民警、居委会、物业及业委会组成联合执法小组,加大对小区巡视督查力度B. 社区居委会制定《社区文明公约》,加强相关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社会公德C. 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民主监督,自觉抵制高空抛物行为,做文明行为的践行者D. 社区召开居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居民高票通过对社区高空抛物者处以罚款的提议5. [2024镇江期末]“吃茶话事点”是渭田镇2023年推行的社会治理新探索,以特有的“桥廊”“凉亭”“乡贤茶叙室”以及党员先锋民宅为话事点,建立党群议事制度,开展“有话跟我说,有事我来办”系列服务活动,构建起便捷、贴近群众、共建共享的议事平台。“吃茶话事点”的意义在于( )①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汇聚群众自治共治合力②丰富村民自治实践,更好履行参政议政职能③创新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激发乡村自治活力 ④充分发扬基层协商民主,提升乡村治理效能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6. [2024徐州阶段练习]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一张专属于曙光社区的“爱心联系卡”应运而生,小小卡片织起“幸福暖心网”。“爱心联系卡”正面印着社区、网格员和物业的联系方式,面向辖区独居、孤寡、高龄、行动不便的老年群体发放,帮助其在遇到困难和有诉求时可以迅速联系到社区,解决燃眉之急,网格员也可以为其提供日常代买代办、政策咨询、上门送餐等服务。对于上述材料,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A. 人民意愿通过基层政权体系得以实现B. 社区拓展为民服务的新途径,精准服务群众C. 创新了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提升自治效能D. 助推政府公共服务事项下沉基层,提升服务质量7. [2024泰州期中]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村车辆越来越多,村道拥挤、停车位不足、乱停乱放现象日渐严重。某村村委会在该地人民法庭驻村法官的指导下,修订停车管理规范,经过村民民议、民定等程序,将其纳入村规民约之中。规范实施后,释放出的效能令人惊喜。这体现了该村( )①建强自治组织,充分发挥自治强基的作用 ②积极运用法治思维,优化村规民约 ③开展立法协商,拓宽村民民主参与的途径 ④组织村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公共事务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8. 针对社区治理中存在的权责不清、一些问题久拖不决等难题,某街道探索了“社区治理合伙人”机制(见下图),将与社区治理相关的六方主体全部纳入治理体系,通过制定社区公约,明确各方责任。大家齐心合力,共同攻克社区顽疾。该机制之所以能破解治理难题,是因为( )①社区党组织有效统筹与整合多方资源,凝聚了治理合力 ②各主体之间通过共商共建,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 ③各方面形成了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利益上不再有差异 ④各主体的治理热情被充分调动,共同行使了社会管理职能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9. [2024徐州期中]2024年,某村为加快构建“5+N”全产业链,不断推进优质果业示范带、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和金蝉等林下养殖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经商议决定在全村设立农业专业合作社。这决议应由( )①村民委员会讨论通过 ②上级政府审批通过 ③村民会议民主决策决定 ④成年村民遵循民主集中制通过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10. [2024浙江阶段练习]2024年是桐乡开展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11周年。桐乡已形成了以“一约两会三团”为重点的三治融合创新载体。“一约”即村规民约,“两会”即百姓议事会、乡贤参事会,“三团”即百事服务团、法律服务团、道德评判团。上述做法( )①旨在创新基层群众自治的实践形式 ②通过协商凝聚共识,助推基层社会治理 ③扩大了村民自治权利,激发了基层自治活力 ④有利于增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1. [2024连云港期末]近年来,连云港市赣榆区海头镇不断探索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思路。以“党建引领网格治理”为基石,创新党建引领“四新+四融合”工作法,靶向发力,积极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发挥网格化治理效能,助力海头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海头镇关于基层治理的探索有利于( )A. 深化基层治理改革创新,助力海头经济社会发展B. 赋予人民群众更多的民主权利,提升基层管理效能C. 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主体作用,健全基层治理体系D. 海头镇党委对经济社会发展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12. [2024威海期末]“村中不闻鸡鸣,池塘不见鸭鹅”;主干路两侧干净整洁,背街小巷却脏乱差……村民感叹:“听不见鸡叫,还是农村吗?”村容村貌改善本是一件好事,但是有些地方政府过度拔高治理标准,无视农民意愿和生产生活实际,好事也没办好。这反映出( )①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功能需要完善 ②应当保障群众对公共事务的决策权 ③要推动基层治理规范化和科学化 ④人民赋予的权力应当为人民谋利益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3. [2024广东一模]绍兴市针对民情上传下达渠道不够畅通、工作群和政务数字平台繁多、基层负担过重等问题,不断优化基层治理数字化平台“浙里兴村治社”,整体建立村社智治全链条场景,实现一个平台通办:事项一口归集、任务一贯到底、民情一键回应、监管一览无余、评价一体多维。该数字化平台的优化( )①创新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助力基层治理减负增效 ②促使“智治”与“自治”相结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③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升基层政权机关履职能力 ④通过数字赋能,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4. [2024浙江阶段练习]某街道试点建立居民议事会制度,推选产生了包含辖区各级人大代表、村(社区)干部、居民代表在内的66名居民议事会成员,定期召开会议,讨论街道经济社会发展事项、票选民生实事项目、落实监督工作。这一制度( )①创新了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②开辟了辖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局面 ③激发了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 ④保障了人民群众直接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15. [2024惠州阶段练习]“走下去,才能走进百姓心里去。”某乡党委副书记和村“两委”干部利用晚上时间,与村民代表围坐在一起,拉家常、讲政策、商农事、谋发展、“话”乡村振兴,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乡村夜话”活动。该地还建立专项台账管理,形成任务清单,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应,有效解决了基层治理难题,推动各项工作提质增效。这种做法( )①体现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提高了乡村治理效能 ②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扩大了群众政治权利 ③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提高了基层治理能力 ④体现民主协商,创新了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16. 某市积极探索网上群众工作新路径,建立健全网络民意吸纳、网民诉求办理、网上问政监督等服务群众联动机制,以网络为桥梁,及时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用心用情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服务群众联动机制( )①丰富了人民群众参与民主实践的形式 ②体现了我国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 ③拓宽了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的途径 ④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了线上群众自治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二、 非选择题(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说明)17. [2024南通期末]“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乡村熟人社会,是以血缘和地缘关系作为村庄的关系基础,通过人情往来以及由此产生的面子、信任、规则以及自己人的认同,使得村民之间在这个过程中变得熟悉进而亲密。然而,伴随着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乡土熟人社会存在诸多治理难题。首先,一些基层党员干部素养不足,导致政绩观扭曲,其行为主要遵循“人情取向的乡土逻辑”,面临着法治悬浮、组织功能弱化的治理困境。其次,部分基层政府开展工作表现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避责心态,形式主义执行。再次,村“两委”承接了大量行政事务,任务负担加重以及“向上负责”的逻辑削弱了基层治理的回应性。最后,部分农民“等靠要”思想严重,公共事务参与意识淡薄。提升基层治理的效能,这些乡村治理难题亟待破解。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说明乡村治理难题的破解之道。课题3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1. D 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这种民主形式并不能丰富居民的政治权利,排除A。我国实行代议制,公民不能直接管理国家事务,排除B。居民自治的组织形式是居委会,没有得到更新,排除C。“小院议事厅”“协商议事室”“圆桌会”“议事群”等民主形式,实现了居民的事居民议、居民的事居民定,能更好地为实现居民自治服务,D正确。2. B 居民不能直接行使国家权力,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形式的创新,C错误。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议事规则,推动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做好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关键,D错误。3. C 材料中的做法并没有实现社区管理的制度化、程序化,夸大了“邻舍家”公共服务中心的作用,A错误。“邻舍家”公共服务中心不是基层政权组织,B错误。建立“邻舍家”公共服务中心,有利于小区治理规范化,上浮和整合原有分散式、碎片化的社区便民服务功能,有利于扩大基层民主,理顺治理主体间的治理机理,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乡村治理,D不符合题意。4. C 可组成联合监督举报小组,加大对小区巡视督查力度,而不是组成联合执法小组,居委会、物业等没有执法权,A不选。基层自治要求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因此《社区文明公约》不应该直接由社区居委会制定,B错误。面对高空抛物等行为,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民主监督,自觉抵制高空抛物行为,做文明行为的践行者,C入选。社区不是国家机关,没有执法权,不能对社区高空抛物者处以罚款,D错误。5. B 参政议政是人民政协的职能,材料未涉及,排除②。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主要是村委会和居委会,此举没有创新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排除③。“吃茶话事点”以特有的“桥廊”“凉亭”“乡贤茶叙室”以及党员先锋民宅为话事点,建立党群议事制度,开展“有话跟我说,有事我来办”系列服务活动,可见“吃茶话事点”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汇聚群众自治共治合力,充分发扬基层协商民主,提升乡村治理效能,①④正确。6. B 社区不是基层政权体系,A不选。“爱心联系卡”面向辖区独居、孤寡、高龄、行动不便的老年群体发放……网格员也可以为其提供日常代买代办、政策咨询、上门送餐等服务,这表明社区拓展为民服务的新途径,精准服务群众,B符合题意。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是村委会和居委会,材料没有创新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C不选。材料强调社区为民服务,不涉及政府公共服务事项下沉基层,D不选。7. C 某村村委会在该地人民法庭驻村法官的指导下发挥村委会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作用,不涉及建强自治组织,排除①。修订村规民约不属于立法范畴,而且材料的做法也没有拓宽村民民主参与的途径,③错误。8. A 材料中各方面合作破解社区治理难题,利益上并不是没有差异的,③错误。行使社会管理职能的主体是政府,材料中的居委会、物业、党组织等都不能履行社会管理的职能,④错误。9. D 在基层群众自治中,事关村民切身利益的重要决定由村民会议作出,年满十八周岁的村民可参加村民会议,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通过决议,③④正确。村民委员会负责处理本村的日常事务,不能决定本村的重大决策,①不选。上级政府可以指导村委会开展工作,但二者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村里的大事决定无需上级政府审批,②错误。10. C 开展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有利于创新基层群众自治的实践形式,但这不是目的,排除①。以“一约两会三团”为重点的三治融合,有利于增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通过协商凝聚共识,助推基层社会治理,②④符合题意。村民自治权利是法律授予的,不能随意扩大,③错误。11. A 权利是法定的,海头镇关于基层治理的探索不能赋予人民群众更多的民主权利,B错误。应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人民是基层治理的主体,排除C。党委不是国家机关,应是海头镇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排除D。12. D 材料不涉及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功能需要完善,①不符合题意。群众可以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但群众没有决策权,②不选。“村容村貌改善本是一件好事,但是有些地方政府过度拔高治理标准,无视农民意愿和生产生活实际,好事也没办好”,这反映出人民赋予的权力应当为人民谋利益,要推动基层治理规范化和科学化,③④符合题意。13. D 该数字化平台的优化并没有创新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排除①。基层治理数字化平台没有涉及基层政权机关的履职能力,③不符合题意。14. C 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是村(居)委会,居民议事会制度并没有创新组织形式,①不符合题意。居民议事会成员广泛,定期召开会议,商讨街道经济社会发展事项、票选民生实事项目等,有利于辖区共建共治共享,激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②③符合题意。人民群众不能直接管理国家事务,④错误。15. B “扩大了群众政治权利”说法错误,公民的权利是宪法赋予的,不能够随意扩大,②错误。村委会和居委会是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这种做法并没有创新组织形式,④错误。16. B 协商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内部各方面围绕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开展广泛协商,努力形成共识的重要民主形式。可见,材料强调的是优化民意收集方式,未体现协商民主,排除②。服务群众联动机制是政府改进工作方式的体现,与实现线上群众自治无关,排除④。17. ①乡村治理要坚持以党的建设为引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社会治理能力。②基层政府要处理好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关系,该由基层处理的事情交给基层自己解决,该由政府处理的事情不能下派权力,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③保障村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丰富村民自治的实践形式,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激发基层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