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押题卷】期末模拟押题预测卷(含解析)-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期末押题卷】期末模拟押题预测卷(含解析)-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模拟押题预测卷
一.选择题(共3小题)
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月”这一意象常含思念之意,下列诗句中情感表达与之相同的一项是(  )
A.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B.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D.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2.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日历 天涯海角 痕迹(jì) 圈养(juàn)
B.帐蓬 与世隔绝 处境(chǔ) 畜养(xù)
C.宽慰 奄奄待壁 撒种(sǎ) 结穗子(jiē)
D.停舶 焉知非福 日晷(guǐ) 仆役(pǔ)
3.《让真情自然流露》习作的主要内容是(  )
A.写清楚当时的心情
B.写清楚自己的情感变化
C.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
D.把故事情节设计巧妙
二.填空题(共4小题)
4.根据要求完成词语练习。
(1)与“糊糊涂涂”意思相反的词有     或     ,这种类型的词语还有     、    。(写出“AABB式”词语)
(2)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     (写出与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5.细读《鲁滨逊漂流记(节选)》部分,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
(1)阅读节选部分的第1~7自然段,体会鲁滨逊在荒岛上遇到的困难。
①用简洁的语言把鲁滨逊在荒岛上遇到的困难概括出来。
A     。
B     。
C     。
D     。
②读这一部分内容,我体会到鲁滨逊是一个     的人。
(2)阅读节选部分的第8~10自然段,体会鲁滨逊的心态变化。
①起初鲁滨逊的心情是     的,后来他变得     。
②读这一部分内容,我体会到鲁滨逊是一个     的人。
6.读拼音,写词语。
冰雪公主从魔法森林里逃出来之后无处cáng shēn     ,她艰难地nuó dòng     脚步,在宫殿外pái huái     。
7.根据句意补充谚语。
(1)平时不好好读书,遇到解决不了的知识难题,才领悟到“    ,    ”。
(2)“    ,    。”我们要多陪伴父母,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
(3)要听得进老师、朋友真诚的劝告。因为“    ,    ”。
(4)奶奶看到我们浪费物品时,常劝告我们“    ,    ”。
三.语言表达(共1小题)
8.请根据课文内容完成思维导图,并在“口”里打“√“。
四.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9.阅读课文《腊八粥》选段,回答问题。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1)“灌”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浇,灌溉; ②倒进去或装进去(液体、气体、颗粒状物体)。在“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一句中它的意思是。     (填序号)
(2)作者是从     、    、    等方面来写腊八粥的。
(3)选段的第二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
(4)选择自己喜爱的一种食物,仿照这一段的写法写一写。    
10.
《汤姆 索亚历险记》梗概
汤姆 索亚是美国圣彼得斯堡小镇上一个淘气的机灵鬼。他父母早亡,随姨妈生活,姨妈却管不住他。他不是那种听话本分的乖宝宝,他是镇上的孩子头儿,带他们玩“打仗”,搞恶作剧,喜欢马戏,会拿大顶,好幻想,想当兵或当牛仔,他在小伙伴眼中无所不能。最近,他又萌生了当海盗的念头。
汤姆有几个朋友——乔奇、班恩、吉姆,但最和他“臭味相投”的是镇上那个脏兮兮的流浪儿哈克。哈克的父亲是个酒鬼,从不管他,他就成了个无依无靠、游手好闲的“野孩子”。在大人们眼中他是个无赖,而孩子们都觉得他是个有趣的伙伴。汤姆把当海盗的想法告诉了哈克。哈克说海盗都是些胆大的人,他们约定半夜到墓地去试试胆量。
汤姆假睡骗过姨妈,同哈克一同来到墓地。阴风吹拂下,他们目睹了一场斗杀:乔埃杀死了一个医生,又嫁祸给醉鬼彼得。两个孩子都害怕凶悍的乔埃,相互发誓决不开口。
胆量得到了检验,汤姆和乔奇带着从家中“偷”来的食物,叫上哈克来到密西西比河边,找到一个小木筏,划到下游的杰克逊岛。这里荒无人烟,成了三个“小海盗”的快乐大本营。晴朗的夜,明亮的星,灌木林丛,篝火野餐;没有了大人的训斥、法官的威严、老师的惩罚,有的是沙滩、草地、树林、鸟儿、松鼠、蝴蝶……他们无忧无虑,无拘无束,这里简直是一片乐土!
镇上的人们找了他们好几天,急坏了,怎么也不见孩子们的踪影,渐渐地绝望了。星期日,人们为他们三人开追悼会。正当人们悲情难抑之际,三个调皮鬼却若无其事地来到亲人们的面前。
镇上要开庭审理彼得杀人案了,汤姆和哈克出庭为彼得做证,混在旁听席中的乔埃大惊,落荒而逃。汤姆和哈克成了小镇上的英雄。
汤姆的冒险心一刻也没有消失过,他知道传说中海盗都会把金银财宝埋藏在干枯的老歪脖树下,他和哈克要去寻宝。有一天,他们来到鬼屋翻寻时,真的遇上了鬼——乔埃和一个陌生人来到这里,准备把抢来的金币藏起来。两个强盗商量着要把这些金币一同藏到一块刻有记号的大岩石下面,这些话被藏在楼上的汤姆和哈克听得一清二楚。
汤姆的同桌贝琪是镇上大法官撒切尔先生的女儿。她央求父母约请同学们到山上野营,孩子们乘轮渡来到镇外的山上。
大家来到有趣的魔克托尔山洞。鱼贯而入的孩子们对这阴森神秘的山洞心生好奇又有点儿紧张,就连好冒险的汤姆也是第一次来。洞内岔路横生,如同迷宫一样。孩子们在洞中玩着,闹着,陆续从不同方向汇集到了山洞出口。
但汤姆和贝琪在洞中迷路了。一心想当探险家的汤姆带着贝琪在洞中东窜西走,总也走不出去。贝琪害怕了。男孩子的勇气和智慧让汤姆有了信心,他安慰贝琪,耐心地寻找山洞的出口。
在洞中,汤姆意外遇到了乔埃。那乔埃已是惊弓之鸟,听到汤姆的动静,撒腿就跑。汤姆带着贝琪终于找到了出口。在休息了五六天后,汤姆到大法官家看望贝琪。撒切尔先生告诉他,为了防止再有人迷路,魔克托尔山洞的洞口被封死了。汤姆说洞中还有逃犯乔埃呢!
镇上的人们再次拥向魔克托尔山洞,见到乔埃已在洞内倒毙多日了。
汤姆带哈克再次来到洞中寻宝,终于在一块刻有记号的大岩石下,挖出了乔埃埋藏的那些金币。
汤姆和哈克划着小船回镇上去了,他的历险该对镇上的人们产生怎样的震动啊!
(1)短文写了汤姆的五次历险,请你概括出来。    
(2)读短文中画“ ”的句子,从“臭味相投”这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两个孩子都害怕凶悍的乔埃,相互发誓决不开口”“镇上要开庭审理彼得杀人案了,汤姆和哈克出庭为彼得做证”,这两句话似乎互相矛盾,却说明了汤姆和哈克是怎样的孩子?   
(4)整本书中,哪个故事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习作(共1小题)
11.习作。
五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十六个民族的生活丰富多彩,每个地方都有它的习俗。如:富有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工艺品等。今天我们就来动笔写一写。
要求:
(1)题目自拟,自由表达。
(2)内容具体,写出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
(3)语句通顺,书写规范、整洁。
期末模拟押题预测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小题)
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月”这一意象常含思念之意,下列诗句中情感表达与之相同的一项是(  )
A.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B.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D.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答案】C
【分析】考查诗歌情感主旨。要掌握诗歌情感主旨首先要理解诗歌意思,再结合背景资料和自己的理解去感受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
【解答】“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意思: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此句诗人没有正面写自己的思亲之愁,而是用一种疑问式的委婉语气道出那绵绵的愁念会落在谁家,更具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
A.“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出自唐代李贺的《马诗》,意思: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此句语言明快,风格健爽,描绘了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由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暗含战斗之意,抒发了诗人热切实现抱负的愿望。
B.“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出自清代查慎行的《舟夜书所见》,意思:漆黑无月的夜里,河面上飘着一艘渔船,孤独的灯光像是一点萤火。此句描写了倒映在水中的渔火化作满天星星的画面。
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出自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意思: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露从今夜白”一句既写景,也点明节候,白露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一句又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感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感怀。
D.“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出自唐代杜牧的《泊秦淮》,意思: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白沙,夜晚船只停泊在秦淮河边靠近岸上的酒家。诗人描绘烟、水、月、沙四个意象,用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
结合释义可知,与“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情感表达相同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故选:C。
【点评】学生平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要对相关内容加强记忆,尤其是诗文中的重要语句。在记忆、背诵的同时,也要理解意思,并能在生活中运用。
2.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日历 天涯海角 痕迹(jì) 圈养(juàn)
B.帐蓬 与世隔绝 处境(chǔ) 畜养(xù)
C.宽慰 奄奄待壁 撒种(sǎ) 结穗子(jiē)
D.停舶 焉知非福 日晷(guǐ) 仆役(pǔ)
【答案】A
【分析】考查了汉字读音及字形的辨析。辨析汉字读音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解答】A.正确。
B.有误,帐篷:撑在地上遮蔽风雨、日光并供临时居住的棚子。故“蓬”错误,应为“篷”。
C.有误,奄奄待毙:呼吸微弱的样子。故“壁”错误,应为“毙”。
D.有误,停泊:指船舶靠于码头、泊于锚地或系于浮筒。故“舶”错误,应为“泊”。“仆役”的“仆”应读“pú”。
故选:A。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3.《让真情自然流露》习作的主要内容是(  )
A.写清楚当时的心情
B.写清楚自己的情感变化
C.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
D.把故事情节设计巧妙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实践作业。所谓实践作业就是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的方式表现出来。
【解答】《让真情自然流露》习作的主要内容是让我们学会在习作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故选:B。
【点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实践作业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是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二.填空题(共4小题)
4.根据要求完成词语练习。
(1)与“糊糊涂涂”意思相反的词有  明明白白  或  清清楚楚  ,这种类型的词语还有  许许多多  、 红红火火  。(写出“AABB式”词语)
(2)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  粘稠  (写出与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答案】(1)明明白白 清清楚楚 许许多多 红红火火;
(2)粘稠。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反义词和词语仿写的掌握情况。写近、反义词时要了解给出词语的意思,也要明白与之意思相近或相反的词语。
【解答】(1)糊糊涂涂:无感觉的,麻木的或茫然的状态。反义词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AABB式的词语如:许许多多、红红火火。
(2)浓稠:液体或气体中所含的某种成分多。近义词是“粘稠”。
故答案为:
(1)明明白白 清清楚楚 许许多多 红红火火;
(2)粘稠。
【点评】掌握了找近义词和反义词的方法,还要注意积累词语,词语积累多了,找近义词和反义词就容易多了。
5.细读《鲁滨逊漂流记(节选)》部分,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
(1)阅读节选部分的第1~7自然段,体会鲁滨逊在荒岛上遇到的困难。
①用简洁的语言把鲁滨逊在荒岛上遇到的困难概括出来。
A  没有言语交流  。
B  没有日历  。
C  没有工具  。
D  没有合适的住所  。
②读这一部分内容,我体会到鲁滨逊是一个  沉着冷静、不屈不挠  的人。
(2)阅读节选部分的第8~10自然段,体会鲁滨逊的心态变化。
①起初鲁滨逊的心情是  沮丧  的,后来他变得  心平气和  。
②读这一部分内容,我体会到鲁滨逊是一个  积极乐观、机警睿智、以苦为乐  的人。
【答案】(1)①A.没有言语交流 B.没有日历 C.没有工具 D.没有合适的住所;
②沉着冷静、不屈不挠
(2)①沮丧 心平气和;
(2)②积极乐观、机警睿智、以苦为乐。
【分析】考查了形象分析、内容理解与概括。这些都要结合课文内容完成,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要熟悉。
【解答】(1)阅读节选部分的第1~7自然段可知,鲁滨逊在荒岛上遇到的困难:①没有言语交流,②没有日历,③没有工具,④没有合适的住所。鲁滨逊积极面对这些困难,想法克服困难,由此可知,鲁滨逊是一个沉着冷静、不屈不挠的人。
(2)阅读节选部分的第8~10自然段可知,①起初鲁滨逊的心情是沮丧的,后来他变得心平气和。②读这一部分内容,我体会到鲁滨逊是一个积极乐观、机警睿智、以苦为乐的人。
故答案为:
(1)①A.没有言语交流 B.没有日历 C.没有工具 D.没有合适的住所;
②沉着冷静、不屈不挠
(2)①沮丧 心平气和;
(2)②积极乐观、机警睿智、以苦为乐。
【点评】内容理解与概括是语文学科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6.读拼音,写词语。
冰雪公主从魔法森林里逃出来之后无处cáng shēn  藏身  ,她艰难地nuó dòng  挪动  脚步,在宫殿外pái huái  徘徊  。
【答案】藏身 挪动 徘徊
【分析】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解答】故答案为:
藏身 挪动 徘徊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词语。
7.根据句意补充谚语。
(1)平时不好好读书,遇到解决不了的知识难题,才领悟到“ 书到用时方恨少  , 事非经过不知难  ”。
(2)“ 树欲静而风不至  , 子欲养而亲不待  。”我们要多陪伴父母,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
(3)要听得进老师、朋友真诚的劝告。因为“ 良药苦口利于病  , 忠言逆耳利于行  ”。
(4)奶奶看到我们浪费物品时,常劝告我们“ 常将有日思无日  , 莫把无时当有时  ”。
【答案】(1)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非经过不知难;
(2)树欲静而风不至 子欲养而亲不待;
(3)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
(4)常将有日思无日 莫把无时当有时。
【分析】本题考查了谚语、俗语及惯用语,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
【解答】(1)“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前半句“书到用时方恨少”意思是知识等到需要的时候,才后悔只懂得一点点;后半句“事非经过不知难”指事情不亲身经历就不知道其中的艰难。所以当平时不好好读书,遇到难题才知道知识不够用,就可以用这句谚语。
(2)“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这句话用来提醒人们要及时陪伴、孝顺父母,不要等失去了才后悔,符合要多陪伴父母,不要留下遗憾的语境。
(3)“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好药虽苦却有利于治病,忠诚的话虽不顺耳却对端正行为有帮助。老师、朋友真诚的劝告可能不好听,但对我们有好处,所以用这句谚语很合适。
(4)“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在过富有的生活的时候要想到以后可能会过贫穷的日子,不要到了一无所有的时候再来回想以前的美好生活。奶奶看到我们浪费物品,用这句谚语就是提醒我们要珍惜财物,不要浪费。
故答案为:
(1)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非经过不知难;
(2)树欲静而风不至 子欲养而亲不待;
(3)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
(4)常将有日思无日 莫把无时当有时。
【点评】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
三.语言表达(共1小题)
8.请根据课文内容完成思维导图,并在“口”里打“√“。
【答案】
【分析】考查课文理解。课文理解是对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解答】《腊八粥》叙述了八儿想吃腊八粥的故事,通过对八儿和妈妈的描写,充分体现了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表现了腊八粥的香甜和八儿的可爱、机灵。文章主要分为煮粥、等粥、喝粥三个部分,其中等粥写得详细,喝粥写得简略。等粥写八儿盼粥、分粥、猜粥、看粥,逐步渲染,层层蓄势,把八儿想吃而不可得,焦急、期盼,好奇而惊异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突出了八宝粥的香甜、诱人,也展示出儿童的天真烂漫,富有童真童趣。而在吃粥环节,并未详写吃粥的过程,而是描写吃粥的香甜和满足,更有余味,显示出作者的匠心独运。
故答案为: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四.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9.阅读课文《腊八粥》选段,回答问题。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1)“灌”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浇,灌溉; ②倒进去或装进去(液体、气体、颗粒状物体)。在“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一句中它的意思是。  ②  (填序号)
(2)作者是从  大人小孩都喜欢  、 制作腊八粥的材料  、 煮粥时散发出的香味儿  等方面来写腊八粥的。
(3)选段的第二句话运用了  拟人  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体,既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的某个特点,又有了拟人化之后特有的具象效果。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
(4)选择自己喜爱的一种食物,仿照这一段的写法写一写。  一提起水饺,刚会写字的小孩子,出国留学的大孩子,白了头发的老孩子,哪个不是嘴里立刻生出一种香喷喷、热腾腾的感觉呢。 
【答案】(1)②;
(2)大人小孩都喜欢 制作腊八粥的材料 煮粥时散发出的香味儿;
(3)拟人 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体,既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的某个特点,又有了拟人化之后特有的具象效果。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4)一提起水饺,刚会写字的小孩子,出国留学的大孩子,白了头发的老孩子,哪个不是嘴里立刻生出一种香喷喷、热腾腾的感觉呢。
【分析】本语段选自课文《腊八粥》,本文叙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腊八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以及看到粥的惊异,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家庭亲情的眷恋。
【解答】(1)考查对字的理解。“灌”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浇,灌溉; ②倒进去或装进去(液体、气体、颗粒状物体)。结合语境可知,在“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一句中它的意思是:倒进去或装进去(液体、气体、颗粒状物体)。故选②。
(2)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通读语段,从文中的“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这些内容可知,作者是从 大人小孩都喜欢、制作腊八粥的材料、煮粥时散发出的香味儿等方面来写腊八粥的。
(3)考查修辞手法。通读语段,从文中的“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这句话中的“叹气”“叹气样儿”等词可看出运用的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体,既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的某个特点,又有了拟人化之后特有的具象效果。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4)考查句子仿写。按照文中“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这句话的写法,可仿写为:一提起水饺,刚会写字的小孩子,出国留学的大孩子,白了头发的老孩子,哪个不是嘴里立刻生出一种香喷喷、热腾腾的感觉呢。
故答案为:
(1)②;
(2)大人小孩都喜欢 制作腊八粥的材料 煮粥时散发出的香味儿;
(3)拟人 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体,既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的某个特点,又有了拟人化之后特有的具象效果。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4)一提起水饺,刚会写字的小孩子,出国留学的大孩子,白了头发的老孩子,哪个不是嘴里立刻生出一种香喷喷、热腾腾的感觉呢。
【点评】学习理解语段内容,了解语段的主旨,认真阅读语段,抓住语段中的关键语句回答问题。
10.
《汤姆 索亚历险记》梗概
汤姆 索亚是美国圣彼得斯堡小镇上一个淘气的机灵鬼。他父母早亡,随姨妈生活,姨妈却管不住他。他不是那种听话本分的乖宝宝,他是镇上的孩子头儿,带他们玩“打仗”,搞恶作剧,喜欢马戏,会拿大顶,好幻想,想当兵或当牛仔,他在小伙伴眼中无所不能。最近,他又萌生了当海盗的念头。
汤姆有几个朋友——乔奇、班恩、吉姆,但最和他“臭味相投”的是镇上那个脏兮兮的流浪儿哈克。哈克的父亲是个酒鬼,从不管他,他就成了个无依无靠、游手好闲的“野孩子”。在大人们眼中他是个无赖,而孩子们都觉得他是个有趣的伙伴。汤姆把当海盗的想法告诉了哈克。哈克说海盗都是些胆大的人,他们约定半夜到墓地去试试胆量。
汤姆假睡骗过姨妈,同哈克一同来到墓地。阴风吹拂下,他们目睹了一场斗杀:乔埃杀死了一个医生,又嫁祸给醉鬼彼得。两个孩子都害怕凶悍的乔埃,相互发誓决不开口。
胆量得到了检验,汤姆和乔奇带着从家中“偷”来的食物,叫上哈克来到密西西比河边,找到一个小木筏,划到下游的杰克逊岛。这里荒无人烟,成了三个“小海盗”的快乐大本营。晴朗的夜,明亮的星,灌木林丛,篝火野餐;没有了大人的训斥、法官的威严、老师的惩罚,有的是沙滩、草地、树林、鸟儿、松鼠、蝴蝶……他们无忧无虑,无拘无束,这里简直是一片乐土!
镇上的人们找了他们好几天,急坏了,怎么也不见孩子们的踪影,渐渐地绝望了。星期日,人们为他们三人开追悼会。正当人们悲情难抑之际,三个调皮鬼却若无其事地来到亲人们的面前。
镇上要开庭审理彼得杀人案了,汤姆和哈克出庭为彼得做证,混在旁听席中的乔埃大惊,落荒而逃。汤姆和哈克成了小镇上的英雄。
汤姆的冒险心一刻也没有消失过,他知道传说中海盗都会把金银财宝埋藏在干枯的老歪脖树下,他和哈克要去寻宝。有一天,他们来到鬼屋翻寻时,真的遇上了鬼——乔埃和一个陌生人来到这里,准备把抢来的金币藏起来。两个强盗商量着要把这些金币一同藏到一块刻有记号的大岩石下面,这些话被藏在楼上的汤姆和哈克听得一清二楚。
汤姆的同桌贝琪是镇上大法官撒切尔先生的女儿。她央求父母约请同学们到山上野营,孩子们乘轮渡来到镇外的山上。
大家来到有趣的魔克托尔山洞。鱼贯而入的孩子们对这阴森神秘的山洞心生好奇又有点儿紧张,就连好冒险的汤姆也是第一次来。洞内岔路横生,如同迷宫一样。孩子们在洞中玩着,闹着,陆续从不同方向汇集到了山洞出口。
但汤姆和贝琪在洞中迷路了。一心想当探险家的汤姆带着贝琪在洞中东窜西走,总也走不出去。贝琪害怕了。男孩子的勇气和智慧让汤姆有了信心,他安慰贝琪,耐心地寻找山洞的出口。
在洞中,汤姆意外遇到了乔埃。那乔埃已是惊弓之鸟,听到汤姆的动静,撒腿就跑。汤姆带着贝琪终于找到了出口。在休息了五六天后,汤姆到大法官家看望贝琪。撒切尔先生告诉他,为了防止再有人迷路,魔克托尔山洞的洞口被封死了。汤姆说洞中还有逃犯乔埃呢!
镇上的人们再次拥向魔克托尔山洞,见到乔埃已在洞内倒毙多日了。
汤姆带哈克再次来到洞中寻宝,终于在一块刻有记号的大岩石下,挖出了乔埃埋藏的那些金币。
汤姆和哈克划着小船回镇上去了,他的历险该对镇上的人们产生怎样的震动啊!
(1)短文写了汤姆的五次历险,请你概括出来。  第一次,和哈克半夜到墓地检验胆量;第二次,和哈克、乔奇到杰克逊岛当“海盗”;第三次,和哈克到鬼屋寻宝;第四次,和贝琪在莫克托尔山洞迷路;第五次,和哈克再次到洞中寻宝,找到了强盗藏匿的金币。 
(2)读短文中画“ ”的句子,从“臭味相投”这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臭味相投”本来是一个贬义词,但是作者加上引号后就有了特殊含义。“臭味相投”有作者戏谑的意味在里头,同时也表现出他对孩子们自由活泼性格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3)“两个孩子都害怕凶悍的乔埃,相互发誓决不开口”“镇上要开庭审理彼得杀人案了,汤姆和哈克出庭为彼得做证”,这两句话似乎互相矛盾,却说明了汤姆和哈克是怎样的孩子? 说明了汤姆和哈克是富有正义感而又勇敢的孩子。 
(4)整本书中,哪个故事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整本书中,“半夜墓园验胆”的故事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答案】 (1)第一次,和哈克半夜到墓地检验胆量;第二次,和哈克、乔奇到杰克逊岛当“海盗”;第三次,和哈克到鬼屋寻宝;第四次,和贝琪在莫克托尔山洞迷路;第五次,和哈克再次到洞中寻宝,找到了强盗藏匿的金币。
(2)“臭味相投”本来是一个贬义词,但是作者加上引号后就有了特殊含义。“臭味相投”有作者戏谑的意味在里头,同时也表现出他对孩子们自由活泼性格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3)说明了汤姆和哈克是富有正义感而又勇敢的孩子。
(4)整本书中,“半夜墓园验胆”的故事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分析】《汤姆 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小说家马克 吐温187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主人公汤姆 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
【解答】(1)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概括。抓住关键句子概括,通过阅读可知,《汤姆 索亚历险记》主要讲了汤姆的五次历险经过。一是汤姆和哈克半夜到墓地检验胆量;二是汤姆和哈克、乔埃到杰克逊岛当“小海盗”;三是汤姆和哈克到鬼屋寻宝;四是汤姆和贝琪在魔克托尔山洞迷路——真正的历险;五是汤姆和哈克再次到洞中寻宝,找到了强盗藏匿的金币。
(2)考查了学生对于句子的理解。从“汤姆有几个朋友——乔奇、班恩、吉姆,但最和他‘臭味相投’的是镇上那个脏兮兮的流浪儿哈克”可知,“臭味相投”在这里指汤姆和哈克的关系,“臭味相投”本来是一个贬义词,但是作者加上引号后就有了特殊含义。“臭味相投”有作者戏谑的意味在里头,同时也表现出他对孩子们自由活泼性格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3)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汤姆和哈克发誓的原因是害怕乔埃的伤害和报复,所以我认为后来出庭为彼得作证并不是违背誓言,而是因为经历了两次历险后,他们更加勇敢了,决心站在正义的一方。说明了汤姆和哈克是富有正义感而又勇敢的孩子。
(4)考查了学生对于《汤姆 索亚历险记》的理解。根据阅读积累,写出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情节即可。
故答案为:
(1)第一次,和哈克半夜到墓地检验胆量;第二次,和哈克、乔奇到杰克逊岛当“海盗”;第三次,和哈克到鬼屋寻宝;第四次,和贝琪在莫克托尔山洞迷路;第五次,和哈克再次到洞中寻宝,找到了强盗藏匿的金币。
(2)“臭味相投”本来是一个贬义词,但是作者加上引号后就有了特殊含义。“臭味相投”有作者戏谑的意味在里头,同时也表现出他对孩子们自由活泼性格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3)说明了汤姆和哈克是富有正义感而又勇敢的孩子。
(4)整本书中,“半夜墓园验胆”的故事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以及所要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五.习作(共1小题)
11.习作。
五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十六个民族的生活丰富多彩,每个地方都有它的习俗。如:富有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工艺品等。今天我们就来动笔写一写。
要求:
(1)题目自拟,自由表达。
(2)内容具体,写出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
(3)语句通顺,书写规范、整洁。
【答案】
家乡的风俗
我老家在文成,家乡的风俗及活动有很多:清明节扫墓;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中秋节猜灯谜、赏花灯……但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春节。
每年的春节,我与爸爸妈妈都会去乡下陪爷爷奶奶一起过年。大年三十这天是一年中最热闹又丰富多彩的一天。一大早邻居家就响起鞭炮声。这时爷爷就忙上了,磨豆子,做豆腐;蒸糯米,捣年糕,杀鸡,杀兔。
我最喜欢的还是把粗糙的米粉变成一块一块的年糕。蒸熟的米粉团有点烫手,等它冷一会,爷爷就开始不停地揉啊揉,一会用手推来推去,一会又翻个面。为防止粘手,还会适当的加一些色拉油,等揉到韧性十足,再把大粉团分成小份,大家一起做成形。
爷爷喜欢长条的,他拿模板一压,一条带有吉祥如意字样的长条年糕就好了。而我就与众不同,用年糕做了许许多多的人样,这是爷爷,这是表弟,这是堂哥……虽然样貌有些许丑,但爷爷还是夸我别出心裁,做得很好。年糕做完了,蒸一蒸,炒一炒就开锅了,闻着香味,还是我熟悉的青菜酱油肉炒年糕。
大年三十不仅有趣,就连吃饭也有讲究。必须一家老小都坐下,举杯互相祝福,在桌上不能谈伤心事,说坏话。狼吞虎咽席卷一阵后,一定得大家吃饱喝足,才分压岁钱,下桌放鞭炮玩去。接下来就是看春晚,一直到十二点,村里依旧灯火通明,依旧响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别有一番风味,也是我们小孩欢呼雀跃的时候。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过了年,就意味着大了一岁,该更懂事了。除夕过后是正月,接下来是元宵,也就意味着要开学了,不知不觉中也有一丝不舍,再次期待春节的到来。
【分析】本题为话题作文,要求以“民俗”为话题题写一篇作文。审题时要注意围绕“风俗”选材,想想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选择你熟悉的一个风俗,可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写作时,可以通过写一个活动场面,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写活动的记叙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必须有活动的基本内容、主要过程和重要场面。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作为重点,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的主要部分记叙下来,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既要写好群体活动,又要把个体代表写进去;既要写整个场面,又要突出典型人物。
【解答】范文:
家乡的风俗
我老家在文成,家乡的风俗及活动有很多:清明节扫墓;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中秋节猜灯谜、赏花灯……但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春节。
每年的春节,我与爸爸妈妈都会去乡下陪爷爷奶奶一起过年。大年三十这天是一年中最热闹又丰富多彩的一天。一大早邻居家就响起鞭炮声。这时爷爷就忙上了,磨豆子,做豆腐;蒸糯米,捣年糕,杀鸡,杀兔。
我最喜欢的还是把粗糙的米粉变成一块一块的年糕。蒸熟的米粉团有点烫手,等它冷一会,爷爷就开始不停地揉啊揉,一会用手推来推去,一会又翻个面。为防止粘手,还会适当的加一些色拉油,等揉到韧性十足,再把大粉团分成小份,大家一起做成形。
爷爷喜欢长条的,他拿模板一压,一条带有吉祥如意字样的长条年糕就好了。而我就与众不同,用年糕做了许许多多的人样,这是爷爷,这是表弟,这是堂哥……虽然样貌有些许丑,但爷爷还是夸我别出心裁,做得很好。年糕做完了,蒸一蒸,炒一炒就开锅了,闻着香味,还是我熟悉的青菜酱油肉炒年糕。
大年三十不仅有趣,就连吃饭也有讲究。必须一家老小都坐下,举杯互相祝福,在桌上不能谈伤心事,说坏话。狼吞虎咽席卷一阵后,一定得大家吃饱喝足,才分压岁钱,下桌放鞭炮玩去。接下来就是看春晚,一直到十二点,村里依旧灯火通明,依旧响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别有一番风味,也是我们小孩欢呼雀跃的时候。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过了年,就意味着大了一岁,该更懂事了。除夕过后是正月,接下来是元宵,也就意味着要开学了,不知不觉中也有一丝不舍,再次期待春节的到来。
【点评】本文开门见山家乡的风俗及活动有很多,然后选择熟悉的一个风俗——春节,写作时安排材料合理,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