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社会生活的特点》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政治认同:理解个人与社会的依存关系,认同“社会进步需要人人参与”的价值观,增强对集体主义和国家发展的认同感。2.道德修养:尊重社会关系的多样性,学会在不同关系中履行责任,培养道德品质3.健全人格:通过角色定位与互动实践,形成积极适应社会、理性处理人际关系的健康心态。4.责任意识:明确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与责任,强化主动参与社会事务、服务集体的担当精神。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包括人是社会的一部分、身份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社会提供生存发展条件、个人推动社会发展。社会关系的分类及特点,即血缘、地缘、业缘关系的区别。(二)教学难点理解社会规则对社会关系的重要性,并能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三、教材分析本课程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内容。从教材整体架构来看,是在第一课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社会生活的基础上,对社会生活的深入剖析。通过探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关系的分类以及社会规则的重要性,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社会的本质,明确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这些内容不仅是学生认识社会、融入社会的必备知识,也是后续学习社会道德、法律规范以及参与公共生活等内容的重要基础,对培养学生的社会认知和社会责任感起着关键作用。四、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阶段,对社会充满好奇,但由于生活阅历有限,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大多停留在表面。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自己与他人存在各种联系,但对于个人与社会深层次的依存关系,以及不同社会关系的本质区别,理解起来可能存在困难。同时,在面对抽象的社会规则对社会关系的重要性这一内容时,可能会觉得晦涩难懂。不过,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喜欢参与实践活动和讨论交流,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深入理解知识,提升社会认知。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自主探究法相结合。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展示一系列不同社会场景的图片,如家庭聚会、社区活动、学校比赛等,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思考:“在这些场景中,你的身份是什么?如果社区没有垃圾分类规则、同学之间不合作会发生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从而引出本节课关于社会生活特点的话题。(二)知识讲解(20分钟)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纸上以自己为中心,画出家庭、学校、社区等关系线,并标注对应的身份。之后,展示“小明一天的生活”案例,组织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在小明的一天中,他与哪些人产生了联系?这些联系如何体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开展小组探究活动,让学生围绕“如果个人脱离了社会,会面临哪些问题”进行讨论,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教师结合学生的讨论结果和案例,进行知识讲解,详细阐述人是社会的人、人的身份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社会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条件、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这四个方面的内容。2.社会关系分类依次展示“家族祖孙三代的‘传家宝’”“‘共享菜园’的社区互助”“跨校学生团队的‘环保创新赛’”三个案例,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每个案例体现了哪一社会关系,若案例中的情况发生变化,可能对社会关系产生什么影响。例如,分析家族成员拒绝团聚对家族关系的影响,违反《菜园公约》对社区关系的影响,以及现代社会需要业缘关系中分工合作的原因。教师结合案例分析结果,总结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的概念和特点,帮助学生理解三种社会关系的区别。(三)课堂活动(15分钟)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角色连连看”活动。教师准备一些写有不同社会场景和身份的卡片,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的学生抽取卡片,然后将场景与对应的身份进行连线。连线完成后,小组内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活动结束后,邀请部分小组代表展示连线结果,并讲解原因,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通过这一活动,加深学生对不同社会场景中身份的理解,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四)课堂小结(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是社会的人、人的身份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社会提供生存发展条件、个人推动社会发展)以及社会关系的分类(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强调这些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框架,加深记忆。(五)课堂测验(5分钟)展示几道与本节课知识点相关的选择题和一道简答题,如1.小华在学校是班长,在家是妹妹的哥哥,这体现了( )2.中国梦需要每个中国人共同努力,这说明了( )简答题:为了让社会更美好,你能做些什么?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答,教师公布答案并进行讲解,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实际理解知识,多引入生活中的案例,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在小组讨论和课堂活动环节,要加强组织和引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避免出现个别学生主导或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的情况。对于学生在讨论和发言中的观点,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此外,在讲解社会规则对社会关系的重要性时,可以增加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反面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不遵守社会规则的后果,从而强化学生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共25张PPT)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1.2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学习目标理解个人与社会的依存关系,认同“社会进步需要人人参与”的价值观,增强对集体主义和国家发展的认同感。政治认同1尊重社会关系的多样性,学会在不同关系中履行责任,培养道德品质。道德修养2通过角色定位与互动实践,形成积极适应社会、理性处理人际关系的健康心态。健全人格3明确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与责任,强化主动参与社会事务、服务集体的担当精神。责任意识4仔细阅读课本,完成下面的目标思考题,要求大字慢看,小字快读,并且用铅笔圈点勾画重难点知识,时间3分钟。为什么说“个人离不开社会”?举例说明社会如何支持你的生活。社会关系分为哪三类?请用生活中的例子解释它们的区别。自主预习行业PPT模板http://www./hangye/01.社会角色连连看02.社会关系分类0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04.课堂小结及测验目录01社会角色连连看社会角色连连看——观察思考在这些场景中,你的身份是什么?如果社区没有垃圾分类规则、同学之间不合作会发生什么?02社会的关系个人与在纸上以自己为中心,画出家庭、学校、社区等关系线,标注对应的身份(如“子女”“同学”“志愿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自主探究小明一天的生活,包括早上和父母一起吃早餐、在学校上课学习、课后参加足球社团活动、晚上在社区图书馆看书等。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自主探究思考并回答问题:在小明的一天中,他与哪些人产生了联系?这些联系如何体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小组探究小明一天的生活,包括早上和父母一起吃早餐、在学校上课学习、课后参加足球社团活动、晚上在社区图书馆看书等。小组内讨论 :“如果个人脱离了社会,会面临哪些问题?”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其相应的位置。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 “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 “大网” 上的一个 “结点”。1.人是社会的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知识讲解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例如,我们是父母的子女,是老师的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知识讲解我们的衣食住用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同植物生长需要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3.社会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条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知识讲解社会是由人构成的,没有人就没有社会,也就没有社会生活。任何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4.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知识讲解人是社会的人。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其相应的位置。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 “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 “大网” 上的一个 “结点”。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例如,我们是父母的子女,是老师的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社会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条件。我们的衣食住用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同植物生长需要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社会是由人构成的,没有人就没有社会,也就没有社会生活。任何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知识小结03社会关系分类小明的爷爷有一枚祖传的玉佩,代代相传给长子。今年春节家族聚会时,爷爷郑重将玉佩传给小明的父亲,并讲述家族历史,强调“家和万事兴”的家训。家族成员共同约定:无论未来如何,每年春节必须团聚,传承家风。案例1:家族祖孙三代的“传家宝”社会关系分类——案例分析分析:这一场景体现了哪一社会关系?讨论:若家族成员因矛盾拒绝团聚,可能对这一社会关系产生什么影响?某老旧小区居民自发将楼顶空地改造成“共享菜园”,邻居们共同种植蔬菜。李阿姨腿脚不便,王叔叔主动帮她照料菜地;暑假期间,中学生小林组织邻居孩子学习种植知识,并制定《菜园公约》,规定“轮流浇水、收成共享”。案例2:“共享菜园”的社区互助社会关系分类——案例分析分析:这一场景体现了哪一社会关系?思考:若有人违反《菜园公约》私自独占收成,该如何处理?(渗透法治观念)某市举办中学生环保创新大赛,来自不同学校的小张(设计)、小王(技术)、小李(演讲)组成团队。他们通过线上会议分工,小张绘制环保产品草图,小王编程开发垃圾分类APP,小李撰写演讲稿并联系企业赞助。最终团队获得冠军,并与环保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承诺将作品投入社区试用。案例3:跨校学生团队的“环保创新赛”社会关系分类——案例分析分析:这一场景体现了哪一社会关系?讨论:现代社会为什么更需要业缘关系中的分工合作?社会关系分类——知识小结以血统或生理联系等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等。血缘关系以空间与地理位置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同乡、邻居等。地缘关系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同行、同事等。业缘关系04课堂小结及测验2、社会关系分类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是社会的人。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社会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条件。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随堂演练小华在学校是班长,在家是妹妹的哥哥,这体现了( )。人的身份由社会关系决定血缘关系比业缘关系更重要个人可以脱离社会独立存在D. 人最多只有两种身份A随堂演练“中国梦需要每个中国人共同努力”,这说明了( )。社会为个人提供物质支持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个人的努力血缘关系是社会的核心地缘关系逐渐消失B随堂演练简答题 :为了让社会更美好,你能做些什么?1.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奉献社会、报效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2.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积极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3.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帮助他人,传递爱心,实现人生价值;4.自觉维护社会秩序,保护环境,共同建设和维护好公共空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教学设计】1.2《社会生活的特点》.docx 【教学课件】1.2《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