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一语文暑假作业(5)名篇名句默写(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高一语文暑假作业(5)名篇名句默写(含答案)

资源简介

(5)名篇名句默写——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暑假作业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写秦对六国“人”的贪奢,其中“________,________”身份显贵,却也离开故国,早晚唱歌奏乐,成为秦国的宫人。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塑造了一个自信的子路形象,他在述志时,设想自己治理的国家内忧外患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答司马谏议书》中以“________,________”为论证的立足点,对保守派的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形象的比喻强调百姓对国家的重要性,体现了儒家“民为贵”的思想。
(2)枫叶意象在古诗文中常与离人的愁情紧密相连,如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一句渲染出离别时的伤感,王实甫《长亭送别》中“_________”一句则让秋景与离人的悲情融为一体。
(3)小刚在观看春晚节目《山河诗长安》时,被诗人李白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这位诗人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感叹他的自信与洒脱。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哂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
(2)《牡丹亭》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美好的时光、美丽的景物、舒畅的心情,欢乐的事情感叹,让黛玉听了不觉点头赞叹“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
(3)“扁舟”是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仕途漂泊、苦闷彷徨、追求自由、隐逸脱俗等心路历程的写照,如“_________,_________”。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当子路发言完毕,孔子“哂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王安石在议论空叹兴亡荣辱毫无意义后,借“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惆怅之情。
(3)历史启示我们,要想使国家安定,江山稳固,就必须对百姓积聚德行和道义,正如《谏太宗十思疏》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
(4)苏洵在《六国论》的结尾,用假设的方式警告宋朝统治者,“__________,_________”,那就连六国都不如了。
(5)小明演讲时要表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以史为鉴”的观点,他准备引用古代诗文中的名句,你可以建议他选用《阿房宫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把目光投射到江天一色的远景,描写景物动静结合,凸显“画图难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来班上攀比之风颇盛,魏老师在课上建议同学摘录《谏太宗十思疏》里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句作为座右铭,勉励大家要节俭节制。
(3)小刚在读古诗词时,发现古人在写诗作词时常使用“千”或“万”这样的数字来描摹景物,以达到夸张的效果,从而增强艺术表现力,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说“士不可以不弘毅”,《齐桓晋文之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强调在没有固定财富的情况下只有“士”能“弘毅”,两者对“土”的要求和评价有相通的地方。
(2)《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在说明了“养民”的措施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了教育民众的具体方法。
(3)《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理想的王道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烛之武见秦伯时,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国将要被秦、晋所灭,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分量,以一个假设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非常善于鼓励学生,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当曾点说自己和别人想法不同时,孔子循循善诱:“_________?_________。”
(2)“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简朴的话语道出了人民在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用比喻句“ ,_________”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
(3)《红楼梦》中的谚语“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化用了《阿房宫赋》的“_________,_________”。
(4)《六国论》中指出齐国最终被秦所灭,是因为“_________”,而“_________”则加速了赵国的灭亡。
(5)王安石《桂枝香 金陵怀古》中的“_________”和张孝祥《念奴娇 过洞庭》中的“_________”,均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表现江水(湖水)之美。
(6)《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了虚实交错的手法,扩大了时空领域,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2)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表现词人登高望远,所看到的深秋时节金陵最具典型特征的景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词人把目光投射到江天一色的远景,描写景物动静结合,凸显“画图难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西江月》中有“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之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张孝祥也有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凭倚窗轩,胸怀家国,不禁涕泪交流。
10.完成默写。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三个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表现词人登高望远,所看到的深秋时节金陵最具典型特征的景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敲击船沿、仰天长啸,抒发出自己的满腔豪情,似乎忘却时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舟”作为水上交通工具,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载着文人远游,也走进文人的内心世界。“舟”这一意象也常出现在古诗词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探讨六国灭亡的原因时,小欣认为苏洵提出的“赂秦而力亏”“不赂者以赂者丧”的观点固然不错,但不如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站位高,因为杜牧的假设里体现了人民性。
(2)语文老师提醒同学在议论文写作时要正确阐释概念,并围绕概念准确选用论据,才能证明自己的观点,讲清道理。小欣由此想到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说的也是同样的意思。
(3)古人面对自己头发颜色的变化,常会流露复杂的情感,如“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在宗庙祭祀、诸侯会盟这方面,他的志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楼梦》中用“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描写出了薛家的豪富奢侈之气,其与《阿房宫赋》描写秦的奢靡浪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3)《六国论》中,苏洵认为,齐国没有贿赂秦国,结果“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4)___________,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谏太宗十思疏》)
(5)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___________。(《谏太宗十思疏》)
(6)人习于苟且非一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司马谏议书》)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诗人对国家安危、时局动荡的忧思,可见诗人的心胸之博大。
(2)苏洵《六国论》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指出齐国所犯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一句指出燕国所犯的错误。
(3)古代文人对春天情有独钟,古典诗(词)文中,常常写万物在春天复苏、繁荣滋长的美好景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洵在《六国论》中明确指出贿赂秦国是导致灭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把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进行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提出“十思”,其中劝皇帝不要放任纵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揭露了朝堂之上官吏互相推诿、不问国事的丑恶现象。
15.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小刚在家阅读经典,当读到《论语》中“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的选才纳言观点时,他想到这与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的“______,______”观点相似。
(2)小明假期出去游玩,欣赏着中国传统建筑独特的审美特征,他看到连廊回旋、飞檐高翘,不禁想起杜牧在《阿房宫赋》里对此有生动的描绘:“______,______。”
(3)《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举盘庚迁都之例驳论时,“______,______”两句,论述了从黎民百姓到士大夫都是反对的声音。
(4)课堂上老师让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这让小美联想起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不以师长自居,而用循循善诱的方式,打消弟子们的顾虑,让他们能够畅快地各言己志的句子:“______,______”。
(5)学校组织登山春游活动,小东登上山岭,看到江水像一条丝带环绕城市,山下群峰林立,想到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______,______”。
(6)历史课上学生们一起探讨六国灭亡原因,在研讨齐国不曾贿赂秦国却仍灭亡的原因时,小张用苏洵《六国论》“______”这句抢答:而在讲到赵国多次击退秦国却自毁长城时,小薇不禁用《六国论》中的句子感叹道“______”。
(7)古诗常有“以阔境显孤危”的写法,杜甫在《登岳阳楼》中,先以雄健笔力描写洞庭湖的阔大景象,接着以“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自己孤苦凄怆的生活处境。
(8)舟行水上,小王心情愉悦,情不自禁吟诵古人描写此类场景的句子:“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妃嫔媵嫱,王子皇孙
(2)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3)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2.答案:(1)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2)枫叶荻花秋瑟瑟,晓来谁染霜林醉
(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3.答案:(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2)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3)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张孝祥)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苏轼)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张若虚)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
4.答案:(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2)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4)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答案:(1)彩舟云淡;星河鹭起
(2)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3)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6.答案:(1)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3)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7.答案:(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8.答案:(1)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2)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3)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4)与嬴而不助五国也,洎牧以谗诛
(5)千里澄江似练,玉鉴琼田三万顷
(6)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9.答案:
(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2)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3)彩舟云淡,星河鹭起
(4)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5)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0.答案:
(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2)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3)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4)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11.答案:(1)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2)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3)示例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养成雪
示例二: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示例三: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示例四: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12.答案:
(1)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2)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3)终继五国迁灭,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4)竭诚则胡越为一体
(5)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6)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13.答案:(1)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与嬴而不助五国也,至丹以荆卿为计
(3)示例一: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示例二: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示例三: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14.答案:(1)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3)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4)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15.答案:(1)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2)廊骤缓回,榆牙高啄
(3)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4)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5)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6)与塞而不助五国也憎其用武而不终也
(7)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8)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扇舟一叶/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驾一叶之扇舟,举匏樽以相属/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舟遥遥以轻雨,风飘飘而吹衣/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墅/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春水骑于天,画船听雨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