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一语文暑假作业(1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高一语文暑假作业(1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含答案)

资源简介

(1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暑假作业
基础预习
开幕词
概念
开幕词是在重要会议或重大活动开始时,为会议主持人或主要领导人讲话所用的文稿。
特点
宣告性和引导性
作用
开幕词通常要阐明会议或活动的性质、宗旨、任务、要求和议程安排等,集中体现了大会或活动的指导思想,起着定调的作用,对引导会议或活动朝着既定的正确方向顺利进行,保证会议或活动的圆满成功,有着重要的意义。
结构
通常由标题、称谓及正文三部分组成
格式
(1)标题通常有三种写法:一是用会议名称作标题;二是前面再加上领导人的姓名;三是用来提示内容中心或主旨的标题,在后面通常加上副标题。
(2)称谓一般写在标题下行,顶格写,称呼通常用“同志们”“朋友们”“各位代表”等。
(3)正文一般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开头写宣布开幕之类的话。主体部分一般包括以下内容:会议的筹备和出席会议人员情况;会议召开的背景和意义;会议的性质、目的及主要任务;会议的主要议程及要求;会议的奋斗目标及深远影响等等。但在写作中一定要把握会议的性质,郑重地阐述会议的特点、意义、要求和希望,对于会议本身的情况如议程等,要概括说明,点到为止;行文要明快、流畅,评议要坚定有力,充满热情,富于鼓舞力量。最后是结尾,一般都是“祝大会圆满成功”之类。
练习自测
1.下列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很快地觉悟起来,并且把自己组织起来,形成了全国规模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及其集中的代表者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统一战线。
B.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之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因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布自己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C.我们的极好条件是有四万万七千五百万的人口和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我们面前的困难是有的,而且是很多的,但是我们确信:一切困难都将被全国人民的英勇奋斗所战胜。
D.中国人民已经具有战胜困难的极其丰富的经验。如果我们的先人和我们自己能够渡过长期的极端艰难的岁月,战胜了强大的内外反动派,为什么不能在胜利以后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呢?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粗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既使勉强(qiǎng)地做了决议也是无益的,一待时机成熟他们就要撕毁一切决议,并以残酷的战争反对人民。
B.中国人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只是在近代是落伍了。这种落伍,完全是被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政府所压迫和剥削(xuē)的结果。
C.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决无妥(tǒ)协的余地,或者是推翻这些敌人,或者是被这些敌人所屠杀和压迫,二者必居其一,其他的道路是没有的。
D.在全国平定以后,他们也还会以各种方式从事破坏和捣乱,他们将每日每时祈图在中国复辟(bì)。这是必然的,毫无疑义的,我们务必不要松懈自己的警惕性。
3.下列词语填入语段中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___________我们的国土。在英勇的经过了考验的人民解放军的基础上,我们的人民武装力量___________保存和发展起来。我们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___________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
A.侵犯 必需 不但 而且
B.侵略 必须 不但 而且
C.侵略 必需 不是 而是
D.侵犯 必须 不是 而是
4.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书信:毕业之后,学生垂念恩师。值此佳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B.通知:兹定于10月1日上午8时在学校礼堂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诗歌朗诵会,请全体师生准时参加。
C.招领启事:本人早上在食堂拾到黑色钱包一个,内有人民币353元,请丢失者与校团委联系。
D.请柬:我于明天搬迁新居,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您的光临。
5.下列对开幕词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开幕词是会议主持人或主要领导人在重大会议或重大活动开幕时所做的讲话,旨在阐明会议或活动的指导思想、宗旨、重要意义,向与会者提出会议的中心任务和要求。
B.开幕词要求会议主持人或主要领导人在会议上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发表意见和主张,提出号召倡议。不论是赞成或反对,还是表扬或批评,均应立场鲜明、态度明确,不能含糊。
C.开幕词由首部、正文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首部包括标题、时间、称谓三项。正文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结束语要简短、有力,并要有号召性和鼓动性。
D.开幕词的正文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主体部分通常包括阐明会议的意义、指导思想,提出大会任务,说明会议主要议程和安排,提出会议的要求等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人民生来就_________地属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这个民族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种国家和民族_________渗透到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之中。中国人民历来把“国”与“家”相连,把“国”视为“家”的扩大,“国家”成为我们中华儿女最为_________而深厚的身体和精神家园。除了外患所迫,中国鲜有企图从内部分裂国土的子孙。即使在内忧外患最为深重的时候,中国也少有无政府状态,民族意识往往更加强烈。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饱受屈辱。但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又让我们看到了民族复兴的光明愿景。不能不说,人民强烈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并保持社会稳定的强大推动力量。在人类实现大同社会之前,或者在人类实现无国家、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之前,这种民族主义意识始终是一种现代的和先进的制度。
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毫无疑问 归属感 稳定 不肖
B.不容置喙 归宿感 稳定 不肖
C.不容置喙 归属感 稳固 不孝
D.毫无疑问 归宿感 稳固 不孝
7.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国家”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沈英甲《喜看稻菽千层浪》)
B.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鲁迅《拿来主义》)
C.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郁达夫《故都的秋》)
D.“土地”这位最近于人性的神,老夫老妻白首偕老一对,管着乡间的一切闲事。(费孝通《乡土中国》)
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人类实现大同社会之前,或者在人类实现无阶级、无国家的共产主义社会之前,这种民族主义意识始终是一种现代的和先进的制度。
B.在人类实现无阶级、无国家社会之前,或者在人类实现大同的共产主义社会之前,这种民族主义意识始终是一种现代的和先进的制度。
C.在人类实现大同社会之前,或者在人类实现无阶级、无国家的共产主义社会之前,这种民族主义意识始终是一种现代的和先进的意识。
D.在人类实现大同社会之前,或者在人类实现无国家、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之前,这种民族主义意识始终是一种先进的和现代的意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由沉沦而奋起、由苦难到辉煌的命运转折历程放在历史坐标中来看,我们更能体会这种自信自强所彰显的历史主动精神和历史创造精神。从①___________到民富国强,从受制于人到②___________,中国人在精神上获得了自由和解放。(1)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消极变为积极,由悲观变为乐观,由自卑变为自强,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在精神上发生的最显著、最伟大的变革,(2)也是一个走过漫长历史的古老民族心灵世界里最壮丽的篇章。现在,中国人民在历史进程中蓄积的强大能量充分爆发出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③___________的磅礴力量,这种力量让中国人民不惧一切艰难险阻,昂首阔步地前行。
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0.文中画框的部分,第(1)处是四个短句,第(2)处是一个长句,二者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手上,今天的历史机遇期属于我们每个人。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涓滴努力都在向着大海涌流。经济的发展、政治的清明、文化的繁荣、社会的安宁、生态的改善,①_________。这一片热土,正成为孕育机会的“梦工厂”。大有可为的时代呼唤大有作为的人,每一个人都可以在时代的大舞台上书写精彩的人生。在紧张忙碌的城市,在蓄势振兴的乡村,在热火朝天的车间工地,在挥洒汗水的田间地头……每个人的梦想都可以傲然绽放,融入社会变革进步的时代潮流中,盛开在实现中国梦的壮阔征程上。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就是抓住机遇,②_________,让中国梦与世界梦交相辉映。
1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12.文中画框部分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13.某校高二(3)班要召开“中国梦,我的梦”主题班会,请你以班会主持人的身份写一段开场白。要求:①主题鲜明,将“中国梦”“我的梦”有机结合起来;②100字左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近代以后,中国社会内忧外患,中华民族苦难深重,“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毛泽东把个人梦想全部汇入实现人民解放的伟大实践中。1925年,毛泽东发出“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道出了他的雄心壮志。后来,他决心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改造中国社会。他坚信人民群众一旦觉醒并汇入中国革命的历史潮流,将凝聚成①_____________的磅礴力量。毛泽东带领广大劳动人民高举反帝反封建,终结了旧中国黑暗无边的噩梦,启动了新中国锦绣壮美的好梦。
回顾百年②_____________,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秉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③_____________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④_____________的壮丽史诗。
14.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今北京)举行。这次会议肩负起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重任,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是经过一段较长时期的酝酿和筹备后召开的。
1948年4月30日至5月7日,中共中央在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召开了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批准了关于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以及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建议。中共中央的号召,得到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和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此后,应邀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各界代表陆续会聚北平。
1949年6月15日,毛泽东同志主持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成立了筹备会常务委员会。6月16日,周恩来同志主持召开筹备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筹备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周恩来同志等担任副主任,筹备会常务委员会下设6个小组,负责新政治协商会议相关筹备事宜,第一小组拟定参加会议的单位及其代表名额,第二小组起草会议组织法,第三小组起草共同纲领,第四小组拟定政府方案,第五小组起草宣言,第六小组拟定国旗国徽国歌方案。各小组都很好地完成了承担的任务。
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结束后,6月19日,毛泽东同志亲笔致信宋庆龄先生,全文为:“庆龄先生:重庆违教,忽近四年。仰望之诚,与日俱积。兹者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建设大计,亟待商筹,特派邓颖超同志趋前致候,专诚欢迎先生北上。敬希命驾莅平,以便就近请教,至祈勿却为盼!专此。敬颂大安!”邓颖超同志持信前往上海专程邀请。8月28日,当宋庆龄先生乘专列抵达北平时,毛泽东等领导同志和各界代表人士亲临车站迎接。邀请宋庆龄先生莅临北平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共商建国大计,此举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9月17日,毛泽东同志主持召开筹备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决定将“新政治协商会议”更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至此,召开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毛泽东同志在开幕词中指出:“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之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因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布自己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毛泽东同志在开幕词中还特别说道:“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毛泽东同志在开幕词中最后说道:“让那些内外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罢,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罢,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此次会议于9月30日胜利闭幕。毛泽东同志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主席。
(摘编自人民网《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材料二:
我们的会议之所以称为政治协商会议,是因为三年以前我们曾和蒋介石国民党一道开过一次政治协商会议。那次会议的结果是被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破坏了,但是已在人民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那次会议证明,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一道,是不能解决任何有利于人民的任务的。即使勉强地做了决议也是无益的,一待时机成熟他们就要撕毁一切决议,并以残酷的战争反对人民。那次会议的唯一收获是给了人民以深刻的教育,使人民懂得: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决无妥协的余地,或者是推翻这些敌人,或者是被这些敌人所屠杀和压迫,二者必居其一,其他的道路是没有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很快地觉悟起来,并且把自己组织起来,形成了全国规模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及其集中的代表者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统一战线,援助人民解放战争,基本上打倒了国民党反动政府,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恢复了政治协商会议。
(摘编自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49年9月21日至30日在北京举行。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酝酿筹备工作长达一年多的时间。
C.在恢复的政治协商会议上,“新政治协商会议”更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1946年中国共产党曾经和蒋介石国民党一道开过一次政治协商会议。
1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分设不同的小组,负责相关筹备事宜,各小组都圆满完成了任务。
B.毛泽东亲笔写信,邓颖超持信前往上海专程邀请宋庆龄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布自己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所以它代表了全国人民。
D.毛泽东同志担任新政协筹备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主席。
18.两则材料在内容上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因此”前面的冒号错,应改为句号。冒号用于总说性或提示性词语(如“说”“例如”“证明”等)之后,有引起下文或总结上文的作用,根据语境,此处前面语意已结束,应使用句号。
2.答案:B
解析:A.既使→即使。C.妥,tuǒ。D.祈图→企图。
3.答案:B
解析:侵犯:侵入别国领域。侵略:侵犯别国的领土、主权,掠夺财富并奴役别国的人民。第一句根据语境强调的是不允许帝国主义者再像从前一样侵占我们的国土,因此用“侵略”。必需:一定要有;不可少。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必要。第二句强调保存和发展人民武装力量的必要性,用“必须”符合语境。“不但……而且……”表示递进关系,“不是……而是……”表示并列关系。第三句强调在“有一个强大的陆军”的同时,还要“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属于递进关系,因此用“不但……而且……”。
4.答案:B
解析:A.“学生垂念恩师”错误。垂念: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关心挂念。C.“内有人民币353元”错误。招领启事中不应写出具体的金钱数额,可改为“内有人民币若干元”。D.“特于府上备下薄酒”错误。府上:敬辞,称对方的家或老家。故选B。
5.答案:B
解析:这是演讲词的要求,不是开幕词的要求。开幕词的主要特点是宣告性和引导性,一般要做到简洁明了、短小精悍,语言通俗易懂。
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空:毫无疑问:没有一点疑问的。不容置喙: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语境强调中国人民生来就属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这个观点是没有疑问的,故此处应选“毫无疑问”。第二空:归属感:指个人自己感觉被别人或被团体认可与接纳时的一种感受,也指心理上的安全感与落实感。归宿感:回到家的感觉。语境说的是国家和民族,故此处应选“归属感”。第三空:稳定:稳固安定;没有变动;使稳定。稳固:安稳而巩固;使稳固。语境强调没有变动的身体和精神家园,故此处应选“稳定”。第四空:不肖:品行不好(多用于子弟)。不孝:不孝顺。语境说的是企图从内部分裂国土的子孙,是不好的,故此处应选“不肖”。故选A。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原文中“国家”的引号作用是强调。A.此处
引号的作用是强调。B.此处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特定称谓。C.此处引号的作用是直接引用,引用古诗句来评价徐悲鸿笔下的马。D.此处引号的作用是表示反语,这里的“聪明”是一种讽
刺。故选A。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阶级出现是国家形成的基础,故“阶级”应排在“国家”之前,排除D;二是搭配不当,“意识”与“制度”不搭配,排除AB。故选C。
9.答案:①一穷二白;②独立自主;③势不可当。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要熟记所学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第①空,结合上句“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由沉沦而奋起、由苦难到辉煌的命运转折历程放在历史坐标中来看”可知,此处语境是指中华民族从一无所有到民富国强,所以应该用成语“一穷二白”,意思是:比喻基础差,底子薄,甚至一无所有。第②空,结合下句“中国人在精神上获得了自由和解放”可知,此处语境是指从受制于人到一切由自己做主,所以应该用成语“独立自主”,意思是:不依靠别人,独立起来,一切由自己做主。第③空,此处语境是指来势迅猛,不可抵挡的磅礴力量,所以应该用成语“势不可当”,意思是:来势迅猛,不可抵挡。
10.答案:第(1)处,四个短句组成排比句,节奏明快,从四个方面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中国人在精神上获得的自由和解放,语言富有气势。
第(2)处,“篇章”前有较长的定语修饰,构成一个长单句,表达严密、准确,条理贯通,强调了“篇章”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该从修辞、语言、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第(1)处,“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消极变为积极”“由悲观变为乐观”“由自卑变为自强”四个短句组成排比句,节奏明快,从“主动”“积极”“乐观”“自强”四个方面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中国人在精神上获得的自由和解放,语言富有气势。第(2)处,“一个走过漫长历史的古老民族心灵世界里最壮丽”作为较长的定语,修饰“篇章”,构成一个长单句,表达严密、准确,条理贯通,强调了“篇章”的特点。
11.答案:①为我们实现梦想提供了有力支撑;②让中国梦大放光彩
解析:①处,后文的“这一片热土,正成为孕育机会的‘梦工厂’”是在说这一片热土帮助我们实现梦想,前文的“经济的发展、政治的清明、文化的繁荣、社会的安宁、生态的改善”都是我们实现梦想的有利条件,所以此处可填“为我们实现梦想提供了有力支撑”之类的内容。②处,语境是说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根据后文的“让中国梦与世界梦交相辉映”可知,此处说的应是我们要弘扬“中国梦”,所以此处可填“让中国梦大放光彩”之类的内容。
12.答案:①将四个结构相似的短语并列,增强气势,丰富内容,读起来朗朗上口。②将上文“时代的大舞台”的内容具体化,表明只要有能力,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书写精彩的人生”。③与下文联系紧密,表达了在这样“大有可为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且应该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中国梦的实现结合。
解析:“在紧张忙碌的城市”“在蓄势振兴的乡村”“在热火朝天的车间工地”“在挥洒汗水的田间地头”四个短语,结构相似,将其并列,增强气势,丰富内容,读起来朗朗上口。上文说到“大有可为的时代呼唤大有作为的人,每一个人都可以在时代的大舞台上书写精彩的人生”,这四个短语是将上文“时代的大舞台”的内容具体化,表明只要有能力,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书写精彩的人生”。另外,这四个短语呈现的内容与下文联系紧密,表达了在这样“大有可为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且应该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中国梦的实现结合。
13.答案: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国家发展蒸蒸日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日可待!我们每个人的梦想都和“中国梦”唇齿相依,“中国梦”就是“我的梦”,千千万万个“我的梦”汇聚成一个“中国梦”。“中国梦,我的梦”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解析:本题要求写开场白。结合班会主题“中国梦,我的梦”可知,要将“中国梦”与“我的梦”结合起来;作为开场白,结尾处要有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要有号召力,能够引起兴趣。
14.答案:①坚不可摧(势不可当);②峥嵘岁月;③义无反顾;④气吞山河
解析:第①处,语境突出表现人民群众的力量之大,故可填“坚不可摧”“势不可当”之类的成语。坚不可摧;非常坚固,摧毁不了。势不可当:来势迅猛,不可抵挡。第②处,语境讲中国近代百年岁月,突出其不平凡,可填“峥嵘岁月”之类的成语。峥嵘岁月:指不平凡的年月。第③处,语境讲中国共产党人肩负历史使命的果断、决绝,可填“义无反顾”之类的成语。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头。第④处,所填成语用来修饰“壮丽史诗”,强调气魄之大,可填“气吞山河”之类的成语。气吞山河:形容气魄很大。
15.答案:毛泽东带领广大劳动人民高举反帝反封建的大旗,终结了旧中国黑暗无边的噩梦,开启了新中国锦绣壮美的好梦。
解析:画横线句共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应在“反封建”后加“的大旗”。二是搭配不当,应将“启动”改为“开启”。
1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在恢复的政治协商会议上”错误。根据原文“9月17日,毛泽东同志主持召开筹备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决定将‘新政治协商会议’更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可知,在筹备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新政治协商会议”更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故选C。
1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布自己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所以它代表了全国人民”错误。根据原文“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之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因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布自己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可知,是因为政协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所以宣布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而不是因为宣布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所以代表全国人民。故选C。
18.答案:相同点:①都提及政治协商会议的重要性(重要意义、价值)。②都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努力的过程。
不同点:①材料一重点讲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酝酿筹备过程及召开情况。②材料二则重点强调两次政治协商会议的不同结果,突出了经验教训。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
相同点:
①材料一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肩负起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重任,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体现了其重要性。材料二强调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恢复政治协商会议,也表明了政治协商会议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②材料一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是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在党的号召下积极参与筹备的结果,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建立新中国而努力。材料二中提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形成统一战线,推翻国民党反动政府,恢复政治协商会议,同样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斗。
不同点:
①材料一详细叙述了从中共中央发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号召,到筹备会的成立及各小组的任务,再到邀请宋庆龄先生北上参加会议,最后会议的隆重开幕和胜利闭幕等全过程,全面展示了第一届全体会议的酝酿筹备及召开的具体情况。
②材料二首先回顾了三年前的政治协商会议被蒋介石国民党破坏的情况,接着指出那次会议给人民的深刻教育,最后强调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恢复政治协商会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