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第2节 走进制造(2)同步训练(教师版)
1.陶瓷制作中,适用于制作大型器皿的成型方法是下列方法中的( )
A.手工拉坯 B.泥条盘筑 C.压模成型 D.轮制成型
【答案】D
2.温州苍南碗窑已有 600 多年的传统制碗工艺,烧制碗、盘、杯、盏等陶瓷器皿,尤以青花瓷碗闻名。下列是瓷器制作工艺流程,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 制坯 B. 晒坯 C. 彩绘 D. 烧窑
【答案】D
【解析】制坯是将陶土制成一定形状,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 选项不符合;晒坯是通过晾晒使坯体水分蒸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 选项不符合;彩绘是在坯体表面添加颜料,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 选项不符合;烧窑过程中,陶土中的物质在高温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D 选项符合。
3.在陶艺制作中,哪种成型方法最适合制作复杂且不规则形状的大型陶艺作品( )
A. 拉坯法 B. 手捏法 C. 泥条盘筑法 D. 模具成型法
【答案】C
【解析】拉坯法适合制作对称规则的器物;手捏法用于小型简单作品;泥条盘筑法可自由构建复杂形状,适合大型不规则作品;模具成型法主要用于批量生产形状相同的陶艺品。
4.不属于陶瓷制品优点的是( )
A.耐高温 B.耐腐蚀性 C.绝缘性 D.延展性强
【答案】D
5.陶瓷器的制造过程中,哪个步骤是为了排空泥料中的气泡( )
A.揉泥 B.制坯 C.干燥 D.施釉
【答案】A
6.如图所示是一种陶瓷制作工艺流程图。关于该流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修坯与校坯的时序是可颠倒的
B.干燥与装窑的时序是不可颠倒的
C.施釉与釉料制备的工序是并行工序
D.浆料制备与模具制作的工序是串行工序
【答案】B
【解析】
A.修坯是对坯体进行修整,校坯是检查坯体的形状等是否符合要求。一般来说,需要先对坯体进行初步的检查(校坯),发现问题后再进行修整(修坯),如果先修坯再校坯,可能会在修坯过程中掩盖一些原本校坯能发现的问题,所以修坯与校坯的时序通常是不可颠倒的,A选项错误。
B.干燥是为了去除坯体中的水分,装窑是将坯体放入窑中进行烧制。如果坯体没有干燥就装窑,在烧制过程中,坯体中过多的水分可能会导致坯体开裂等问题,所以必须先干燥再装窑,干燥与装窑的时序是不可颠倒的,B选项正确。
C.施釉是在坯体表面施加一层釉料,而施釉需要用到釉料,这就必须先制备好釉料,所以施釉与釉料制备是有先后顺序的,属于串行工序,而不是并行工序(并行工序是指可以同时进行的工序),C选项错误。
D.浆料制备是为了获得制作陶瓷所需的浆料,模具制作是为了制作承载浆料成型的模具。这两个工序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先后顺序要求,它们可以同时进行,属于并行工序,而不是串行工序(串行工序是指一个工序完成后才能进行下一个工序),D选项错误。
7.新型发光陶瓷是将高科技蓄光材料融入传统陶瓷釉料中,经高温改变矿物结构而形成。它
吸蓄光能后,可在阴暗环境中自行发光。如图是其部分生产流程,分析并回答问题。
(1)练泥机的搅拌桨是将水和坯料充分调和,则搅拌桨相当于实验仪器中的 。
(2)研磨坯料的目的 。
(3)生产蓄光材料需要在稀有气体环境中进行,利用稀有气体的性质是 。
(4)上述设备中,一定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 (填设备名称)。
(5)景德镇的瓷器名扬天下。瓷器的颜料成分之一有石绿[主要成分Cu2(OH)2CO3],标
出石绿中铜元素的化合价 。
(6)若坯料中铁粉未被除去,经化学反应烧制的陶瓷会出现黑点,推测此“黑点”可能
是 (选填“氧化铁”、“四氧化三铁”)。
【答案】(1)玻璃棒(2)增大接触面积(3)化学性质很稳定(4)烧成炉(5)+2(6)四氧化三铁
8.瓷器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它反映了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和对和谐的向往。
(1)手工制作陶瓷的过程如图甲,在 “烧制” 时,将陶坯错落间隔放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高岭土 [主要成分为Al2(Si2O5)(OH)n] 是制造陶瓷器的优良原料。经分析,其中铝、氧元素质量比为3∶8,则n =________。
(3)陶瓷烧制过程中,若坯料中铁粉未被除去,则烧制后陶瓷上会暴出黑点,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烧制青花瓷的原料为黏土,某黏土的成分如表,其中属于非金属氧化物的是________(填化学式)。
成分 二氧化硅 氧化铝 氧化铁 氧化镁 其他
质量分数(%) 69.51 14.15 2.55 1.31 12.48
(5)青花瓷的 “翠色” 来源十分复杂,涉及窑炉内的CO和瓷器表面釉料中的氧化铁在高温下生成氧化亚铁,该过程体现了CO的还原性,此性质是CO的_______(填 “物理” 或 “化学”) 性质。
(6)如图乙所示的窑炉能够控制窑内CO的含量,从而实现调节釉色的目的。为了提高窑体内CO的体积分数,可采用的措施有_______(填字母)。
A. 相对增加空气鼓入 B. 相对增加燃料用量 C. 增大烟囱的排气量 D. 减小烟囱的排气量
(7)现代工业对优质陶瓷的需求量大幅度提高,“建筑陶瓷工业窑炉氨燃烧 (零碳燃料) 技术” 已应用于示范试产。用NH3做燃料相对于用木炭做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答案】使陶坯受热均匀
【解析】在烧制陶瓷时,将陶坯错落间隔放置,这样可以让热量更好地传递到每个陶坯,使陶坯受热均匀,避免出现受热不均导致的烧制问题。
(2) 【答案】4
【解析】根据化学式Al2(Si2O5)(OH)n,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7,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6。铝元素的质量为2×27 = 54,氧元素的质量为16×(5 + n)。已知铝、氧元素质量比为3∶8,则,通过计算可得n = 4。
(3) 【答案】在高温时,铁转化为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解析】铁在高温下会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所以陶瓷烧制过程中,若坯料中铁粉未被除去,烧制后陶瓷上会出现黑点。
(4) 【答案】SiO2
【解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非金属氧化物则是由非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在黏土成分中,SiO2由硅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硅是非金属元素,所以SiO2属于非金属氧化物;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镁属于金属氧化物。
(5) 【答案】化学
【解析】CO的还原性是在化学反应(CO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氧化亚铁)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6) 【答案】BD
【解析】相对增加空气鼓入,会使燃料充分燃烧,减少CO生成,A 选项错误;相对增加燃料用量,在氧气不充足的情况下,会使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生更多CO,B 选项正确;增大烟囱排气量会使CO排出增多,降低窑体内CO体积分数,C 选项错误;减小烟囱排气量,CO排出减少,可提高窑体内CO体积分数,D 选项正确。
(7) 【答案】不产生CO2,利于低碳经济
【解析】木炭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加剧温室效应;而NH3燃烧不产生CO2,对环境更友好,有利于实现低碳经济,这就是用NH3做燃料相对于用木炭做燃料的优点。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10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第2节 我们一起来制造(第2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与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核心概念】
制造技术与工程
【学习内容与要求】
工程实践(制作一件陶艺作品):尝试制作把科学原理转化为简单展示模型
【教学目标】
1.能知道工程需要经历明确问题、设计方案、实施计划、检验作品、改进完善、发布成果等过程。
2.能基于所学科学原理,应用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方法提出多种设计方案,对设计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和预测,运用计算思维和批判性思维,选择并优化设计方案。
3.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制作实物模型并依据实际反馈结果,对实物模型进行迭代改进。
4.乐于设计多种方案,具有质疑、创新的态度;尊重证据,实事求是。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善于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教学思路】
本节课让学生根据设计图制作一件陶艺作品,将创想转化为实物,要求作品有创意且能承担所选类别的功能。学生经历明确问题、设计方案、实施计划、检验作品、改进完善、发布成果等完整的工程实践一般流程,通过充分的小组讨论,选定工具和材料,并在制作过程中互相协作,测试优化迭代作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发展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工程实践】
设计与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目标
了解陶瓷制作过程,来制作一件具有创意的陶艺作品。
器材
如图所示。
过程
1.展开想象,设计具有创意的陶瓷日常用品,画出草图。
思考:怎样的设计能使作品稳固站立,不容易垮掉?
2.选用图中的一种方法,将设计概念加工成型,制作出你所喜爱的陶艺作品。
(1)手捏成型:通过双手对陶泥的揉捏,制作陶瓷坯体,如图甲。
(2)土条成型:将陶土制作成一条条的土条,再利用一圈圈的土条,一层层堆高,制作出陶瓷坯体,如图乙。
(3)压片成型:先将陶土擀成片状,然后制作成型,如图丙。
3.配合陶瓷制作的其他加工方法,将最后成品制作出来。
4.投票选出最具创意的陶艺作品。
问题讨论
1.在加工制作过程中,你觉得哪些步骤最困难?为什么?
2.说出你对最具创意作品的看法。
3.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评价你的作品,请设计一个评价标准。
评价指标 优秀 良好 合格 待提高 自评 小组互评 教师评价
设计创意 设计非常有创意,且与功能相得益彰 设计有创意,能一定程度上体现功能 设计有创意,但不能很好地体现功能 设计无新意
设计规范 线图清晰美观,注明尺寸及所需材料 线图清晰美观,注明尺寸 线图清晰,有尺寸标注 线图不清晰,无法呈现设计
功能实现 能够较好实现设计意图的功能,且很美观 能够实现设计意图的功能,比较美观 基本能够实现设计意图的功能 不能实现设计意图的功能
成本核算 一次领用的陶泥和工具就完成了作品制作 两次领用的陶泥和工具才完成了作品制作 三次领用的陶泥和工具才完成了作品制作 三次以上领用的陶泥和工具才完成了作品制作
总评
测试作品,展示评价
1.根据自评要求,进行小组自评。设计的是哪类陶艺作品?说说设计理念、创意体现和作品功能。制作过程中是否遇到困难?是如何解决的?测试作品是否能够实现设计功能。
2.小组互评,展示交流。举办一场班级“陶器作品展示会”,每名同学都是评委,对所有小组的作品进行投票,从设计创意、设计规范、功能实现、成本核算四个方面对作品进行评价。评出班级内最佳创意奖、最实用奖等,将获奖作品在学校作品展示区展示。
3.优化调整:各组根据自评和互评的结果进行作品的设计和制作过程的迭代优化。
【课后任务】
请同学们为自己的家人设计制作一个陶艺作品,使家里更添亮色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第2节 走进制造(2)同步训练
1.陶瓷制作中,适用于制作大型器皿的成型方法是下列方法中的( )
A.手工拉坯 B.泥条盘筑 C.压模成型 D.轮制成型
2.温州苍南碗窑已有 600 多年的传统制碗工艺,烧制碗、盘、杯、盏等陶瓷器皿,尤以青花瓷碗闻名。下列是瓷器制作工艺流程,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 制坯 B. 晒坯 C. 彩绘 D. 烧窑
3.在陶艺制作中,哪种成型方法最适合制作复杂且不规则形状的大型陶艺作品( )
A. 拉坯法 B. 手捏法 C. 泥条盘筑法 D. 模具成型法
4.不属于陶瓷制品优点的是( )
A.耐高温 B.耐腐蚀性 C.绝缘性 D.延展性强
5.陶瓷器的制造过程中,哪个步骤是为了排空泥料中的气泡( )
A.揉泥 B.制坯 C.干燥 D.施釉
6.如图所示是一种陶瓷制作工艺流程图。关于该流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修坯与校坯的时序是可颠倒的 B.干燥与装窑的时序是不可颠倒的
C.施釉与釉料制备的工序是并行工序 D.浆料制备与模具制作的工序是串行工序
7.新型发光陶瓷是将高科技蓄光材料融入传统陶瓷釉料中,经高温改变矿物结构而形成。它
吸蓄光能后,可在阴暗环境中自行发光。如图是其部分生产流程,分析并回答问题。
(1)练泥机的搅拌桨是将水和坯料充分调和,则搅拌桨相当于实验仪器中的 。
(2)研磨坯料的目的 。
(3)生产蓄光材料需要在稀有气体环境中进行,利用稀有气体的性质是 。
(4)上述设备中,一定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 (填设备名称)。
(5)景德镇的瓷器名扬天下。瓷器的颜料成分之一有石绿[主要成分Cu2(OH)2CO3],标
出石绿中铜元素的化合价 。
(6)若坯料中铁粉未被除去,经化学反应烧制的陶瓷会出现黑点,推测此“黑点”可能
是 (选填“氧化铁”、“四氧化三铁”)。
8.瓷器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它反映了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和对和谐的向往。
(1)手工制作陶瓷的过程如图甲,在 “烧制” 时,将陶坯错落间隔放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高岭土 [主要成分为Al2(Si2O5)(OH)n] 是制造陶瓷器的优良原料。经分析,其中铝、氧元素质量比为3∶8,则n =________。
(3)陶瓷烧制过程中,若坯料中铁粉未被除去,则烧制后陶瓷上会暴出黑点,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烧制青花瓷的原料为黏土,某黏土的成分如表,其中属于非金属氧化物的是________(填化学式)。
成分 二氧化硅 氧化铝 氧化铁 氧化镁 其他
质量分数(%) 69.51 14.15 2.55 1.31 12.48
(5)青花瓷的 “翠色” 来源十分复杂,涉及窑炉内的CO和瓷器表面釉料中的氧化铁在高温下生成氧化亚铁,该过程体现了CO的还原性,此性质是CO的_______(填 “物理” 或 “化学”) 性质。
(6)如图乙所示的窑炉能够控制窑内CO的含量,从而实现调节釉色的目的。为了提高窑体内CO的体积分数,可采用的措施有_______(填字母)。
A. 相对增加空气鼓入 B. 相对增加燃料用量 C. 增大烟囱的排气量 D. 减小烟囱的排气量
(7)现代工业对优质陶瓷的需求量大幅度提高,“建筑陶瓷工业窑炉氨燃烧 (零碳燃料) 技术” 已应用于示范试产。用NH3做燃料相对于用木炭做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10
)(共14张PPT)
5.2 我们一起来制造
(第2课时)
/ 让教学更有效
---设计与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视频:
咖啡杯的制作
设计与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目标
了解陶瓷制作过程,来制作一件具有创意的陶艺作品。
器材
如图所示。
过程
1.展开想象,设计具有创意的陶瓷日常用品,画出草图。
思考:怎样的设计能使作品稳固站立,不容易垮掉?
2.选用图中的一种方法,将设计概念加工成型,制作出你所喜爱的陶艺作品。
(1)手捏成型:通过双手对陶泥的揉捏,制作陶瓷坯体,如图甲。
(2)土条成型:将陶土制作成一条条的土条,再利用一圈圈的土条,一层层堆高,制作出陶瓷坯体,如图乙。
(3)压片成型:先将陶土擀成片状,然后制作成型,如图丙。
甲 手捏成型 乙 土条成型 丙 压片成型
3.配合陶瓷制作的其他加工方法,将最后成品制作出来。
4.投票选出最具创意的陶艺作品。
评价标准:
评价指标 优秀 良好 合格 待提高 自评 小组互评 教师评价
设计创意 设计非常有创意,且与功能相得益彰 设计有创意,能一定程度上体现功能 设计有创意,但不能很好地体现功能 设计无新意
设计规范 线图清晰美观,注明尺寸及所需材料 线图清晰美观,注明尺寸 线图清晰,有尺寸标注 线图不清晰,无法呈现设计
功能实现 能够较好实现设计意图的功能,且很美观 能够实现设计意图的功能,比较美观 基本能够实现设计意图的功能 不能实现设计意图的功能
成本核算 一次领用的陶泥和工具就完成了作品制作 两次领用的陶泥和工具才完成了作品制作 三次领用的陶泥和工具才完成了作品制作 三次以上领用的陶泥和工具才完成了作品制作
总评
问题讨论
1.在加工制作过程中,你觉得哪些步骤最困难?为什么?
2.说出你对最具创意作品的看法。
测试作品,展示评价
1.根据自评要求,进行小组自评。设计的是哪类陶艺作品?说说设计理念、创意体现和作品功能。制作过程中是否遇到困难?是如何解决的?测试作品是否能够实现设计功能。
2.小组互评,展示交流。举办一场班级“陶器作品展示会”,每名同学都是评委,对所有小组的作品进行投票,从设计创意、设计规范、功能实现、成本核算四个方面对作品进行评价。评出班级内最佳创意奖、最实用奖等,将获奖作品在学校作品展示区展示。
3.优化调整:各组根据自评和互评的结果进行作品的设计和制作过程的迭代优化。
视频:彩陶作品
【课后任务】
请同学们为自己的家人设计制作一个陶艺作品,使家里更添亮色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