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课前准备:P2《沁园春·长沙》 课本、绿色通道三色笔、默写本活页笔记本单元学习任务:青春的价值沁园春·长沙毛泽东助读资料沁园春·长沙作者简介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毛泽东(1893——1976),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同时,他也是一位伟大的作家、诗人。他创作的许多诗词气魄雄浑,意境阔大,描绘出中国革命的壮丽图画,表现了一个伟大革命家的情怀。代表作品:政论文《论持久战》《实践论》《矛盾论》,诗歌《七律·长征》《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西江月·井冈山》念奴娇·昆仑》等。助读资料沁园春·长沙意气风发的青春宣言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开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时年32岁的毛泽东,意气风发,心情舒畅。这首词最早发表在1957年《诗刊》1月号。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始称“曲子”或“曲子词”,全称“敦煌曲子词”(因在敦煌石窟发现)因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 温故知新文体知识(见绿色通道文体知识部分)全文有定格,句子有定数,每字有定声,一般分上阕(上片)和下阕(下片)。词词的基本特点12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找出上片和下片的领字,说说其作用。要求:1.注意时间,专注高效。2.落实到作业本上!限时5分钟整体感知,理清思路补充:领字。领字,就是总领下面诗句的字。领字的位置一定在句前而不是在句中,这是界定领字的一条标准。界定领字,还有一条标准,就是把领字去掉,其联文的主要内容不变。例如“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后面四句全都是“望”到的内容,所以“望”是领字。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找出上片和下片的领字,说说其作用。上片:看 “看”,总领下文景物描写;下片:恰 “恰”,总领下文少年形象描写;湘江秋景图一个“看”字领起,上片选取了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意象”简释意作者的思想感情象作品中的客观物象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融合,形成意象。意境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重点提示:赏析意象描绘的画面: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色彩绚丽、自由自在的壮美的湘江秋景图。抒发的情感:作者透过景物,传达出一种乐观、昂扬向上的精神。面对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作者自然而然的想到了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选取的意象: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一个“看”字领起,上片选取了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答题思路:点意象+析内容+表情感(析作用)答题模板:①本诗通过……意象②写出了……内容③表达了…的感情(作用)。毛泽东眼中的“湘江秋景”是“万类霜天竞自由”,那么词人是用哪些手法来表现这一秋景的?请结合词语简析。湘江秋景图★★★技巧归纳,诗词中常见的写景手法:⒈.四结合: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动)、正侧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⒉.三角度:观察角度:远近高低俯仰(注意远近结合,俯仰结合)感知角度:视、听,嗅,味,触;(注意视听结合)描绘角度:绘形、绘声、绘色3.四技法:白描、工笔、渲染、列锦(意象叠加)。4.修辞手法:比喻、对比、夸张、比拟、通感、双关...【教材学习提示】要反复诵读,仔细揣摩,体会这首词炼字选词的精妙之处。本次上阕描绘的“苍茫大地”生机勃勃,这与用词精当形象,语言极富表现力紧密相关。请从上阕所列语句中找出你认为极富表现力的几个字词并加以分析。限时3分钟答案示例:①“翔”字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的轻快自由,②鹰广阔的天空正在矫健有力的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的游着,③运用比拟的手法,④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清澈的水里的鱼轻快自由的形象特点。炼字题: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拟声词、数量词词性改变的词语重点语句 富有表现力的词 表达效果万山红遍 万、遍 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层、染 漫、透 层—表现出树林的重重叠叠染—字则写出了秋天树林的颜色由浅入深的动态变化过程。漫—写出了江水满溢之状。透—画出江水碧绿清澈。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争、击、翔 争—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击—准确的表现了雄鹰矫健翱翔的姿态。翔—精当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的情态。万类霜天竞自由 竞 竞—写出了寒秋严霜下的万物蓬勃活跃、奋发自强的情状。怅、问:对祖国命运的关切。词人想到了祖国的命运与革命的未来。提出了“谁是大地的主宰”问题:革命领导权的问题。这表明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面对生机勃勃的大自然,诗人想到了什么问题?反映了诗人什么情感?课堂学习沁园春·长沙分析词中形象词的下片,通过回忆的方式,描写“同学少年”的形象特点,请就“恰”字引起的七句词具体分析:“同学少年”是怎样的一群人?词的下片由“恰”字引起的七句,集中描绘了主宰大地命运的青年革命家群像。总之,这几句表明包括作者在内的青年革命家,不但想要主宰世界,而且能够主宰世界,他们有雄心,有才干,敢实践,他们代表了国家与民族的希望,是未来革命的精英。“同学少年”,表明他们正值青春年少之时;“风华正茂”,表明他们的风采才华正在旺盛之际;“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表明他们具有火一样炽热的革命热情;“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表明他们对国事政局的关切并积极参与变革社会的实践;“粪土当年万户侯”,表明他们具有敢于斗争、藐视一切反动派的气魄。主题归纳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社会的豪情壮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相关题目。太原早秋①【唐】李白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②流?。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注】①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秋天。这年夏季作者应友人元演之邀,同来太原,意欲攀贵以求闻达,然而辗转三晋,时历数月,终未能得到实现抱负之机会,到了秋季便写下了这首诗。②“大火”指星名,二十八星宿之一,“流”指向下行,“时当大火流”,即时当夏历七月之后。本诗与必修上《沁园春·长沙》同样是写秋天,但情感表达方面有所不同,请从意象选择和情感特点方面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课上练习 4.①《沁园春 长沙》通过山、林、江、舸、鹰、鱼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意象丰富,色彩绚丽的湘江寒秋图;本诗通过众芳、大火星、霜、月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意象简单,色调黯淡的太原早秋图。②《沁园春 长沙》借湘江秋景抒发一种乐观积极昂扬向上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豪情;本诗借悲秋抒发思乡怀人的情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