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谏太宗十思疏》课件(共2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谏太宗十思疏》课件(共23张PPT)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一轮复习
谏太宗十思疏
学习目标
1、背诵全文
2、回顾梳理课文内容并识记相关文学常识
3、积累重点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4、积累相关作文素材
(1)“谏”是“____________”的意思,一般用于下对上。____________也可以称为“谏”,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谏”。“谏”在古代专用于对帝王、上级、尊长的劝告,规劝其改正不当的言行。
(2)“疏”,原本是“______”的意思。后来作为一种公文形式,成了古代官员向帝王进言,以便使下情上达的进谏奏文“疏”的用途较广,论谏、陈乞、待罪、推荐、辞官等都可用“疏”。
(3)【讽】以委婉的言辞暗示、劝告
【谤】公开批评、指责别人的过失
【讥】指责别人的过失,微带讽刺
【说】用话语劝说别人,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
规过、劝善
规劝的言论
疏通
一、文体知识与课文内容回顾
“德义”的有无
骄傲
纵欲
轻信
赏罚不公




比喻
论证
对比
论证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二、重点文言字词梳理
臣闻求木之长(长得好)者,必固(使……稳固)其根本(树木的根);欲流之远者,必浚(疏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德行和道义)。源不深而(表转折,却)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治理得好),臣虽下愚(谦辞,极愚昧无知的人),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明智的人,这里指唐太宗)乎!人君当(主持、掌握)神器(帝位)之重,居域中(天地间)之大,将崇极天(天之极处,这里指至高无上的皇权)之峻,永保无疆(没有极限,没有尽头)之休(喜庆、福禄),不念居安(安逸的环境)思危(危险的情况),戒奢以俭,德不处(保持、维持)其厚,情不胜(克服)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判断句)。
二、重点文言字词梳理
凡百(所有的)元首(帝王),承天景(大)命,莫不殷(深)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能)终(保持到底)者盖(表示推断,大概)寡。岂(难道)取之易而守之难乎(句末语气词,吗)?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表示目的,来)待下;既(……之后)得志,则纵情(放纵情感)以傲物(看不起别人)。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路人)。虽董(督察)之以(用)严刑,振(同“震”威吓)之以威怒(状语后置句),终苟免而不怀仁,貌(在表面上)恭而不心(在内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只是)人,载舟覆(颠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表示反问语气,怎么、难道)可忽乎?
君(统治)人者,诚(如果)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建造、兴建)则思知止以安(使……安定)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谦虚)而自牧(养),惧满溢(水满而溢出,比喻骄傲自满而听不进意见)则思江海下(居于……之下)百川,乐(以……为乐)盘游(游乐,这里指田猎)则思三驱以为度(省略句),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慎)终,虑(担忧、担心)壅蔽(被堵塞蒙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被动句),想谗邪(以谗言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则思正身以黜恶(奸恶的小人),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错误的奖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光大)兹九德。简(选择)能(有才能的人)而任之,择善(好的意见)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献出)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出游、游乐)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掌管)职,役(役使,劳损)聪明之耳目,亏(毁坏、减损)无为之大道哉!
三、重点文言字词检测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役聪明之耳目
2、古今异义
古义:树木的根
今义:指事物的本质
古义:放纵情感
今义:尽情
古义:行人
今义:道路
古义:听觉、视觉灵敏
今义:智力发达
1、通假字
振之以威怒 同“震”,威吓
四、重点文言现象归纳
3、词类活用
(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2)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
(3)貌恭而不心服
(4)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5)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6)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7)择善而从之
(8)可以尽豫游之乐
(9)则思正身以黜恶
(10)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11)君人者
形—使动 使—稳固
形---名 重要地位
名---状 表面 \ 在心中
形---使动 使----安宁
名—动 处在下面
形—意动 以---为乐
形---名 好的意见
形---动 尽情享受
形---名 奸恶的小人
名---形 有才能的人/好的意见
名—动 统治
4、特殊句式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判断句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状语后置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被动句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省略句
5、一词多义
诚:必竭诚以待下
  诚能见可欲
下: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虽在下愚,知其不可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当:人君当神器之重
  安步当车
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
  项王曰:“沛公安在?”
  不念居安思危
  则思知止以安人 
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终:终苟免而不怀仁
  能克终者盖寡
诚心
如果
臣下的意见
智力低下
居于……之下
掌握,主持
当作
安定
哪里
安全的环境
使……安宁
想要 (追求)
最终
坚持到底
五、重点文言现象检测
通假字
振之以威怒
古今异义
必固其根本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役聪明之耳目
则纵情以傲物
词类活用
则思江海下百川
君人者
貌恭而不心服
人君当神器之重
居安思危
则思正身以黜恶
必固其根本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能克终者盖寡
特殊句式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成语 释义
① 处在安定的环境而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危难。
② 人民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后比喻事物用之得当则有利,反之必有弊害;也比喻取得民心的重要。
③ 指采纳正确的意见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
④ 戒奢侈,行节俭。用行节俭来消除奢侈。
⑤ 事情从开头到结束都做得很好,形容办事认真。
⑥ 古时比喻统治者不做什么,却能使天下太平。多用来称赞帝王无为而治。
居安思危
载舟覆舟
择善而从
戒奢以俭
善始善终
垂拱而治
六、成语积累
自古打江山易,守江山难。治国之术,反映出君主的能力。唐朝初年,天下太平,如何让这一盛世延续,是唐太宗在思考的问题。这时,魏征积极进谏,以一篇《谏太宗十思疏》让太宗明白了治国之要,进而努力积聚德义,守住了大好河山。
适用主题:治国之道
居安能思危,有备而无患。对这一点,魏征有清楚的认识,于是,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他提醒唐太宗:“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暂时的太平,往往会让统治者放纵,而这道奏章,就像一场及时雨,让唐太宗更加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
适用主题:居安思危
七、作文素材积累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应该是唐太宗最好的一面镜子了。他敢于犯颜直谏,规劝太宗居安思危、善始克终,忠言逆耳,有勇有谋,终成名相典范。又如同千里马遇上伯乐,简能而任,择善而从,太宗虚心纳谏,以德治国,为“贞观之治”的开启奠定了厚实的根基。
适用主题:敢于诤言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牢固的基础与丰沛的源流是事物得以顺利发展的前提,以民为本,谨慎治国,载舟覆舟,终以民心所向,这是国家发展的道理。教育应以德为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扎实的品德浸润才是根基。“本”,就是根之所在,教育的根本是教会我们修德,不急于求成,脚踏实地,善始克终,沉下心,在慎思笃行中修炼自我,从而能在社会中发一份光、掬一抔热。而于每个人,巩固好自己,勇担负,念他人,带着一份责任与情怀,去努力拥有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愿我们每个人的理想都茂如参天大树。
适用主题:教育要以“德”为先、修炼自我
《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想要树木长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扎得稳固;想要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德行和道义。” 
适用主题:居安思危、凡事从根本着手方能恒久
《谏太宗十思疏》中说,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历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没有一个不是创业之初在深深的忧虑中而德行显著,但大功告成之后却德行衰微的。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
适用主题:持之以恒是制胜的法宝
《谏太宗十思疏》中说,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选拔有才能的人而加以任用,挑选好的意见而加以采纳,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德的人就能广布他的仁爱,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争逐,对君主来说便没有大事烦忧,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快乐,可以颐养像赤松子、王子乔那样长的年寿,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说什么百姓就会被教化。”
适用主题:人才是国家的栋梁、广开言路是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
八、检测:情境式默写:
(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的中心观点是“     ,     ”。
(2)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肯定人民力量的句子是“    ,  ;       ,     ”。
(3)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是“      ,      ”。
(4)《谏太宗十思疏》提出“      ,      ”,意思是说,要做合格的领导人必须先从自身做起,必须努力加强自己的思想觉悟和道德素养。
(1)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2)怨不在大 可畏惟人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3)有善始者实繁 能克终者盖寡
(4)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
情境式默写:
(5)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    ,      。
(6)在《谏太宗十思疏》用“       ,        ”说明了人们开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能够坚持到最后。
(7)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指出如果君王按照“十思”去做,人们便会人尽其才的句子是“      ,       ,      ,       ”。
(8)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会带来不同的结果的句子是“         ,          ”。
(5)鸣琴垂拱 不言而化
(6)有善始者实繁 能克终者盖寡
(7)智者尽其谋 勇者竭其力 仁者播其惠 信者效其忠
(8)竭诚则胡越为一体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